中国金融小知识
上证所开业典礼
1990年12月19日上午,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时已成交49笔,面额为5879008元。
股市发展壮大起来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当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进行引导,结果从2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路上涨,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在此之后,中国的股市开始高歌猛进,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在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流通市值、市价总值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中国的首位。截至2010年初,上证所拥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证券数1351个,股票市价总值184655.23亿元。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达25万亿元。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筹集到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也对经营机制进行了转换。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肩负起了规范发展市场的艰巨任务,同时还面临着进一步推进各项市场建设的良好机遇。凭借浦东优越的区位优势与强大辐射力以及一流的硬件设施,凭借上海特有的龙头效应和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按照坚定信心、加强监管、保持稳定、规范发展的思路,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技术、监管、人才、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建设一个规范透明、高效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交易所而不懈努力。
“一行三会”格局逐渐形成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中国人民银行分拆重组而成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为本届政府的直属机构。由此一来,连同1992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共同形成了我国金融业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架构。
随着当时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监管日益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合规监管向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主的审慎监管方向转变。但是,人民银行始终面临如何协调整体金融稳定与微观金融风险的处置,如何在履行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双重职责上形成有效制约的问题。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成立之后,对银行业实行单独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银监会的设立一方面对于中央银行制定科学正确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帮助的:新的格局使人民银行的职能更专业、更专注于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国家货币政策,从而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银监会的设立还有助于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改变了过去由中央银行一家独担、手段单一的被动局面,从而集中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客观上来说,职能的相对分离,可以防止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同步振荡。即便银行监管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也不需要通过随意增加货币供给来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银监会方案也使得中央银行的视野从关注商业银行扩大到所有与其有交易关系的金融机构上,并更多地着眼实体经济和产业部门,不断改进对金融业宏观调控政策和完善有关金融机构的运行规则,从而对金融服务做进一步的改善;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上去考虑,则可以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长期稳定。
在处理好上述问题的同时,如何让监管更加有效也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央行两种职能分离之后,原有在央行内的目标冲突有可能转变为部门间冲突;加之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往来的逐渐增多,各部门间的冲突与摩擦已经不可避免。为了让监管更加严密有效,就迫切要求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中央银行和银监会间的相互沟通和工作协调,实现信息共享,避免相互推诿。尤其是在解决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上,需通过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加强部门间协调和信息共享、并使之机制化、规范化,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工作的任务之一。
(2)为了央行更好地执行和制订货币政策,要对在中央银行开户的金融机构有必要的“检查权”,并根据场内外检查和实地调研得到的实际情况,把握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风险,以此来决定宏观的货币政策走向。
(3)目前国内有不在少数的民营企业涉足金融业,从事保险、银行、证券等相关业务;随着入世后跨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难免会出现监管体制中的空白地带造成的违规操作现象,从而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应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在这四大部门之中,中国人民银行因其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带领其他三大机构共同建立起四方磋商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
在中国金融业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时,改革则应该从监管体制与职能设计入手,将来即使混业经营的时机成熟后,也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而现行金融改革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完善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力与监管职能的问题。包括各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为综合监管打好基础;加快以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步伐,提高市场力量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比例;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完善资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增强其自主经营和抗风险能力等。
随着“一行三会”格局的逐渐形成,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共同组成的新金融监管体系的严密管理,以及中央银行的统筹调度,必将会大大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大家庭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的复关谈判和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结束,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之中。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世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解决多边贸易争端的最重要场所,其成员的贸易总额占全球的95%以上。世界贸易组织多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决议、规章、程序、办法,以及互惠互利、互相约束的机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
改革开放以来,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但却一直被拒之于WTO大家庭之外,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极为不利的。中国不加入WTO,就不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能享受多边贸易体系的各种便利条件。
中国金融小知识
多哈回合谈判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DohaRoundofWorldTradeTalks, orDoha Roundnegotiations)又称多哈发展议程,是世界贸易组织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级会议中开始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议程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结束谈判,但至2005年底为止仍未能达成协议,最终于2006年7月22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的批准下正式中止。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加入WTO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加入WTO,从根本上说,就是与世界经济接轨,从而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遵守“游戏规则”并从中获益。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也将发挥积极的影响。
在加入WTO之前,有人曾担心此举会冲垮民族经济。从短期来看,在加入WTO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确实给民族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发展利远远大于弊。世界贸易组织的130多个成员中既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入关”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但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入关”而导致经济被冲垮的。相反,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入关”,增强了竞争意识,学会了“与狼共舞”,竞争能力大大加强,经济发展很快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加入WTO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中国企业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从而学会了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对解决国企改革的僵化和停滞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年增长,还创造了将近1000万个工作机会。还为中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中国企业也学习到了国外大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它还使得中国开始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增加发言权。在加入WTO之后,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使得许多问题得到公平合理地解决,也提高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外贸易和外来直接投资。加入WTO对中国的不同产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入世是一把双刃剑,从产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中国产业在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这个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另一种是以计算机、汽车、旅游业、金融等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中国不具有优势,所受到的冲击较大。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占20%以上,过去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发达国家受限较多。在加入WTO之后,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出口配额被取消,这对于市场的扩大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于计算机工业而言,中国在加入WTO后取消了对半导体、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进口关税。相对来说,取消进口关税对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而对软件开发商来说,由于高科技的引进,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加入WTO之后汽车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零件关税降幅更大,汽车进口配额被取消。由于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分散,全国有100多家整车生产厂家,数千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且效益大多不佳。为此,中国汽车企业在加入WTO之后通过上规模、增效益,继续探索与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途径,加快了国产化步伐。
对于旅游业来说,中国逐步放宽了对外资酒店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酒店。外资酒店的大规模进入,进一步加剧了该行业的竞争。
对于银行业来说,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允许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中国银行业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营销网点,通过金融创新和改进服务,可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但是中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良贷款。近些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控制力度,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既面临着国际社会的挑战,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加入WTO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中国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贡献、地位和作用也发生重大变化。十年间,中国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9.8%,开放了100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国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分别增长4.9倍和4.7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多。中国货物贸易额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跃居第一位;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