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要树立良好的态度,要担负行使正义的义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机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没有了正义,勇气也显得无力。罪恶不是因为被制止才有害,而是因为有害才被制止;同样,责任不是被要求才有好处,而是有好处才被要求。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前提。

    仅有热心公益的想法是不够的富兰克林在着作中说他非常钦佩自己的父亲在处理公私重大问题时所表现的深刻见解和正确判断。他在自传中还曾介绍过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一些荒唐的错误,有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并不值得赞赏。

    比如,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想你或许想知道一点我父亲的外貌和性格吧。他体格健全,身材中等,但长得很结实,十分强壮。他生性颖悟,善画,稍懂音乐。他的嗓子清脆悦耳,所以,有时候在晚间工作完毕后,当他在提琴上拉着赞美歌的调子,一面唱着歌的时候,听上去是怪好听的。他对于机械工作也很有才能,有时候碰到其他行业的工具,他也能运用自如。但是他最大的长处是,在处理公私重大问题时所表现的深刻见解和正确判断。

    “虽然,他从来没有参与政权工作,家里孩子众多,需要他去教育,家境又困难,使他无法离开他的行业。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常常有地方上的名人来请教他关于镇上或他所属教会的问题,他们很重视他的判断和忠告,同时当人们在个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常常来向他讨教,他常常被人们选定为争执双方的仲裁人。他喜欢尽可能地时常请一些通达的友人或邻居来进餐叙谈,在这种时候他总是设法提出一些明智或有益的讨论题,好增进孩子们的智慧。这样他使我们注意到立身处世中善良、正直和审慎的种种美德。

    “……我常到水中和海边去。我很早就擅长游泳,也学会了划船。当我和其他小孩在大小船上的时候,他们平常总是听我的命令,特别是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在其他场合我一般也是孩子们的头儿,有时候我使他们陷入窘境。我想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因为这件事显示了我早年突出的热心公益的精神,虽然当时这件事是做得不对的。

    “在水车贮水池的一边有一个盐泽,在涨潮的时候,我们时常站在盐泽的边上钓鲦鱼。由于践踏得多了,我们把盐泽的边沿弄成一个泥沼了。我提议在那里修筑一个我们可以站立的码头。我把一大堆石块指点给我的同伴们看,这些石块原是为了在盐泽边上建筑一所新屋预备的,它们却很符合我们的需要。因此,在晚上当工人们已经离开的时候,我召集了几个同伴,我们像一群蚂蚁似的不辞劳苦地工作着,有时候两三个人搬一块石头,我们终于把石块全搬来了,修好了我们的小码头。

    “第二天早晨,工人们不见了石块大为惊异,后来才在我们的码头上找到了。他们查究这是谁干的。接着,他们发现了这是我们的把戏,就向我们的家长告状。我们中有几个就因此受到了父亲的责备。虽然我辩解说这桩事是有益的,但是我父亲使我深信:不诚实的事是不会有益的。”

    也许当时富兰克林的确是想做一些公益的事,但是父亲还是批评了他。说明父亲对正义的重视,这也为富兰克林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职尽责使我们成为人生的赢家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写道:“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机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前提。”一个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是在经营大公司,他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不论工作条件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么艰难的训练,始终用积极负责的态度去进行。当我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满足,使我们成为人生的赢家。

    责任是在人生中勇敢地担当、也是对生活的积极约束。责任还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服。一个充满责任的人,一个用于承担责任的人会使他的生命更有力量、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不同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扮演角色最大的成功是对责任的完成,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当中能够坚持,在成功当中就能够保持冷静,在懈怠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放弃。

    责任是一种动力,责任也是一种希望,责任是能够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人生就在实现责任的当中得到。有责任感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逆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能够真正拥有正直自爱之心。

    勇于负责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失去了责任感,那么他就会感到工作对自己的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只有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更不会有什么伟大的成就。

    没有责任感的人容易养成轻视工作、敷衍了事的坏习惯,他们常常会对自己说:“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根本不值得我全力以赴。”于是轻率、拖拉、逃避、马马虎虎,失去了许多工作中的机会,所以说,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富兰克林认为,责任感对一个人一生具有重要影响,勇于负责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要培养勇于负责的精神。工作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只要你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它,它就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一位曾多次受到公司嘉奖的员工说:“我因为责任感而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和奖励,其实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什么,我很感谢公司对我的鼓励,其实担当责任或者愿意负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种生活态度的话。”

    其实,在很多教育中,就有关于责任感的训练。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也有助于责任的养成。大家都说习惯成自然,如果责任感也成为一种习惯时,也就慢慢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它,而不是刻意去做的。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当然不会觉得麻烦和累。

    当你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的时候,你就会随时为责任而放弃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你不会觉得这种放弃对你来讲很不容易。

    当你已经习惯了别人替你承担责任,那么你将永远亏欠别人,你的腰板就永远也不会挺直。所以,把责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最好的。这样既不会觉得责任会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也不会因为自己承担责任而觉得别人欠了你什么。

    尤其是当责任由生活态度成为工作态度时,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也就不会因为公司的规定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羁绊,更不会做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

    生活中的许多人之所以一生一事无成,皆因为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中,缺乏对勇于负责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常常以自由享乐、消极散漫、不负责任、不受约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果,最终沦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为了追求成功,你不妨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骚,多一分责任,多一分主动,这样,你所期待的一切会自然向你的身边靠拢。

    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富兰克林说:“人类一生的工作,无论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个习惯所决定。”人活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冀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等大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人世间社会关系的各种责任,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转让、替代、分担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而且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个人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重新选择一次。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怀着强烈的责任!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人生要负的责任,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在世上的责任是什么。因此,很多人对责任关系的确定完全是被动的,在他们眼中视之为自己责任的一些做法,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迫于本能、习惯、时尚、他人、舆论或是偶然因素等原因。我们只要环顾四周,在你的朋友、同事或邻居中,就可以发现有的人做事,仅仅为了生存、为了“混口饭吃”;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来定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把因偶然因素而长期从事的某项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兴趣、本性的事业;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有的人甚至以同事、邻居决定自己的幸福。

    马克起初执意卖掉旧房子,搬入高尚住宅区,以为与富人在一起,自己的身价地位也高了。不料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良好的自我感觉没了,引发的却是嫉妒心理和失望情绪,被富有邻居包围着感觉不幸福。可见,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必定是放任自流、浑浑噩噩的人生;一个不曾思考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在责任问题上必然是错位、模糊和盲目的。

    也许,救世和改造社会是要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是人人所能为之。我们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这无须任何社会条件,只要你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就能由此出发自觉选择并承担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相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对人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人怎么会爱人生、爱生活、爱他人、爱事业呢?怎么会在日常生活中坚定地负起责任呢?这种人,往往把尽责看做是纯粹的付出而事事索求回报,他们甚至为别人而活着,太在乎自己“身边几个人”的看法评价,而消磨了自己的一生。

    人活世上除了吃饭睡觉,不外乎做事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事业兴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朋友众多,那么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是蕴涵在两者之间,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东西——做人。通过做事和交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做人的总体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周围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不是你做多大的学问、事业或生意,也不是你和谁在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做人之所以是人生头等大事,这是因为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际遇,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际遇,往往受制于外在、偶然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把握和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选择和把握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际遇的人生态度。因此,假如你明了究竟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懂得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就有了正确坚定的生活态度——不论成功与否,幸福与不幸,都可以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简言之,做人比事业交际更为重要,比成功幸福更有价值。不管你在名利和交际场上如何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和出发点。一个人活在世上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认清了自己在这个世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去做,他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觉、充实和安详。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种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责任、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包括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一定和谐安康而有效率;如果一个人明了自己的责任,懂得做人是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人生,那么,这将使他拥有了某种人之永恒的东西,由此支撑他度过未来凶吉难卜的岁月。

    在生活中要追求和扞卫基本的自由富兰克林说:“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为了追求自由,他甚至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人物。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由于付税凭证是一枚印花,因此这一法案被称为《印花税法案》。在英国本土早就开始征收相似的税种,富兰克林几年前也曾提出这一建议。但是1765年的政治气氛已经发生变化。《印花税法案》在美国街头引起了骚乱,民众纷纷发表激烈的反对演讲,斥责这一专制行为。由于当时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已经担任了新泽西州的州长,所以,不少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印花税法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费城富兰克林位于市场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于害怕民众的愤怒情绪爆发,甚至为自己配备了手枪。

    富兰克林一开始企图与英国政府达成某种妥协,但执政者置之不理。当他明白《印花税法案》将影响英美间的关系后,坚定地提出必须废除这一法案。

    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案》的理由。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

    富兰克林提醒议会,美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

    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美国人把富兰克林视为英雄。

    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向殖民地征税的想法,不久新税种又出现了。为了强制征税,英国甚至派遣部队进驻美国,费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担。局势再度紧张。富兰克林预料形势将会恶化,一场殖民地居民和英国人之间的战火即将点燃。

    不久,波士顿人和英国士兵之间发生了口角。双方先是互掷雪球,结果却导致5人丧生。波士顿人被激怒了,他们将600磅的英国茶叶倒入港口。几年前美国人几乎不会想到“独立”这种字眼;但这时,宣告独立似乎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富兰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马萨诸塞州聘请效忠英国的富兰克林担任驻伦敦代表,但托马斯·哈钦森州长却否决了这项任命。当时富兰克林断言,派遣更多的英军去波士顿,只能证明英国对殖民地的敌意——后来他获知这些部队都是哈钦森州长要求部署的。

    哈钦森曾多次写信给英国的官员,批评马萨诸塞州的局势,并建议剥夺殖民地区所谓的英国式自由。几年之后,也就是1772年,这些信件传到了富兰克林手中。他把它们交给马萨诸塞的朋友看,请他们在殖民地官员中秘密传阅,但不要公开。他的这种要求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信件被公开出来,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愤怒的波士顿人写下请愿书,要求罢免哈钦森,让富兰克林代表他们向英王请愿。富兰克林接受了这项使命。而哈钦森则要求扞卫他的名誉。这件事传到伦敦后也引起了一场混乱,英国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个叛徒把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们排出了几个可疑分子。富兰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当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为嫌疑人时,富兰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承认是他公开了这些信件。

    1774年1月11日,在富兰克林68岁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来自伦敦枢密院的邀请。邀请信措辞友好,富兰克林以为枢密院将考虑接受民众的请愿,请他接替哈钦森州长的职务。但是3个星期后,当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才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枢密院里坐满了议员和旁听者,高尔勋爵主持听证会。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韦德伯恩的训斥。热衷辱骂的韦德伯恩是个苏格兰人,他对富兰克林进行了肆意恶毒的人身攻击。听证会结束后,富兰克林镇静地走了出来,一语未发。

    过去富兰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评他过于倾向英国,现在英国人却谴责他过于美国化。1774年1月29日,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还是个忠诚的英国人,但是当他离开时却成了纯粹的美国人。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准备投入一场战斗中,起因是盖吉将军手下的一支英国部队在莱克星敦和康科特街与武装民兵发生了冲突。当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除了成为美洲殖民地第二届会议的代表外,富兰克林还负责一些重要的委员会。1776年夏天,他加入一个5人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宣言的初稿。富兰克林觉得杰斐逊在表述“真理”这句话时使用的“神圣和不容否定”不够确切,他建议修改为“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由于急需武器,美国决定向法国寻求帮助,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折磨着他。但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起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美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随着与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尼特王妃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不过,从富兰克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法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他在法国如鱼得水,他被邀出席盛大的宴会、贵族的沙龙,人人都赞美他这位知名的电学家,他使整个法国沸腾起来。当约翰·亚当斯抵达法国加入美国代表团时,发现这里的每个人上至内阁部长下至旅馆的女侍都知道这位博士先生。富兰克林的肖像随处可见,挂在壁炉架上,垂在表链下,刻在装饰盘、徽章、戒指上,印在外衣、帽子、鼻烟壶上。

    在法国期间,富兰克林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法国承认美国,同时又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解决武器的运输,并谋求军事上的同盟。1778年法国和美国正式结盟,这时富兰克林与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一起被派往英国,运用各种手段力争在不得罪同盟国法国的前提下,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

    1783年11月30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据说,当天富兰克林穿的衣服正是10年前他在英国枢密院受尽辱骂时所穿的那件。但这一次恰如他所代表的新生国家,他把过去的耻辱转化成了今日的胜利。

    1785年春天,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了富兰克林要求回国的请求。富兰克林说尽管他爱法国,不过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祖国度过余生。当年富兰克林是以说客的身份去法国的,离开时他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

    在6个星期的返航途中,80岁的富兰克林忍受着肾结石所带来的病痛,测量和记录海水温度,那是一项他坚持了30年的研究——绘制湾流图。回到费城的旧宅后,富兰克林本想完全退出政治生活。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为宾夕法尼亚的代表,加盟联邦制宪会议。

    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宪法通过了。

    躺在病床上的富兰克林给一位法国科学家写了封信:“我们的新宪法出台了。它应该会永远生效,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1790年4月17日晚上,84岁的富兰克林溘然长逝。他的离去在美国、法国和英国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法国。法国参议院为他默哀。在法国人看来,他们更加重视、爱戴富兰克林,更懂得欣赏他的才华。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彼此的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底线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世人敬仰,不仅因为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更因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最完美的做人与处世的典范。

    一天,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

    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职员,平时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一下,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人很快折回到走廊拐角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个女职员的动静。

    面对助手满脸困惑的神情,富兰克林只轻轻地告诉他:不是不要帮她,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看吧。

    一会儿,那个女职员站了起来,她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等那个女职员渐行渐远,助手仍有些不解。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别人看到自己摔跤时那副倒霉样子吗?

    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

    富兰克林说:彼此的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底线。

    这样的底线,使人如坐春风。富兰克林就是富兰克林,大家就是大家。人在旅途,人生无常,谁都会有一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最需要有一个独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能给别人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人,一定是个智者、绅士、淑女,起码是具有相当修养的人士。人际交往底线,熠熠生辉,是道德之底线,常识之底线,人性之底线。感谢富兰克林先生,发明了智慧底线,提供了做人范本,留下了有益启示。

    众所周知,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再群居,住进了单元房,且家庭成员老少几代各有住室,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私生活。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公共场合能给别人留下时间与空间的人,似乎太少了。当别人不慎摔倒时,有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过快干预。其实,让别人先进行自我调整,不使别人在公众场合露丑尴尬,也是一种社会公德,而且这种精神、品德更高雅,更人性化。

    在生活中不要滥用宽容和隐忍在为人处世方面,富兰克林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他主张宽容和忍让,但是,不能超越公正的界限,不能无视别人违背道德或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伤害的言行。即使是夫妻或恋人之间,相互容忍也要把握住分寸,不然,就会影响彼此的幸福。

    富兰克林说:“互相纵容缺点是一件危险的事——但是恋人之间往往因为不愿得罪对方形成纵容。”电影《吉尔的妻子》就印证了富兰克林的这一见解,并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多年前法国一个小城镇的故事。主角是炼钢工人吉尔的妻子艾丽莎。她成天忙着洗涮、做饭、收拾屋子、缝纫衣服、辅导孩子识字等,对丈夫的要求从来都是百依百顺。从她每次注视丈夫时那种充满爱怜、喜悦和欣赏的眼光就知道她的幸福和满足。

    事情发生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对6岁左右的双胞胎女儿,并且艾丽莎又怀上了孩子。那件“事情”就是艾丽莎的妹妹维克多莉插足了艾丽莎的家庭。因为怕失去丈夫,艾丽莎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沉默、隐忍和等待。

    艾丽莎的隐忍是超乎寻常的,她不仅要忍受丈夫和妹妹的不忠,还要忍受丈夫的幼稚和以自我为中心。

    影片中最让人心惊的一幕是:吉尔,那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艾丽莎的丈夫,在他知道维克多莉另有所爱后的一天晚上,他先向艾丽莎承认了自己爱上了妻妹,然后,突然地,不顾熟睡的孩子们,不顾眼前妻子的感受,双手捶着桌子,大声喊叫着:“她是我的!她是我的!”艾丽莎怕吓醒孩子,冲到桌前紧紧抱住丈夫的头,就如同母亲抱住孩子,而在她怀中的丈夫还在肆无忌惮地哭诉:“如果我不爱她,我就不会有这些感觉,当她把自己献给我时……”这个做丈夫的,如同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不加掩饰地、放肆地在自己妻子面前高喊着他对妻妹疯狂的迷恋。

    艾丽莎一直没有说话,在丈夫再一次双手举向空中大叫:“她是我的,她是我的”时,她坚定地抓住丈夫的手,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她就那样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浑身发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因为抓得太紧,弄疼了丈夫,这才让丈夫和自己清醒过来。

    那样的时刻,艾丽莎也许已经“心碎”了……从那以后,艾丽莎因为怕失去丈夫,选择了不仅继续容忍,而且还帮助丈夫寻找接近自己妹妹的机会,比如,陪着丈夫回娘家,代丈夫跟踪自己的妹妹。

    直到有一天,丈夫说:“我见到维克多莉了,我对她已经没感觉了。我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毁了属于我的快乐。”

    艾丽莎的丈夫回头了,他长大了,知道替艾丽莎分担家务了,比如种菜、做早饭、带孩子。可是,这时的艾丽莎却似乎回不来了,她的心,一如她家满园的枯枝落叶,一片片碎落而干枯。

    终于有一天,一家人又开始了那种平静的日子。此时,一幅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五口之家安详地坐在门前晒太阳,小儿子在大人的搀扶下蹒跚学步。

    可是,那以后的一天,毫无征兆地,艾丽莎从顶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未留下只言片语。

    为什么艾丽莎在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之后,会选择自杀?

    有人说,她是因为丈夫回来后缺乏了往日的激情。如果真是这个原因,她完全可以像上次一样再次等待——而且很显然,这次的等待决不会比上一次艰难。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她作出了决绝的选择?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艾丽莎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完成了对丈夫的惩罚。但是考虑到艾丽莎是那样的善良、利他,这个可能性也许不存在。

    艾丽莎的放弃,可以用存在主义治疗观加以解释:丈夫的不忠让艾丽莎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动摇。

    世界上,没有一种正常的关系能够容忍不忠诚,更不用说夫妻这种极其亲密的关系了。

    不忠诚之所以会对关系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关键在于,一方的不忠会让另一方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从根本上动摇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所以,很多痛苦都可以靠当事人自己去化解,但是背叛不行,背叛的痛苦永远不可能自己消化。

    但是,让艾丽莎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的只有她丈夫吗?艾丽莎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艾丽莎是不是还可以有些别的方法来挽救自己的婚姻和自己?

    当然,艾丽莎已经做得非常令人惊异了。她没有大哭大闹,没有到处哭诉,在整个过程中,她不仅依然非常好地履行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而且非常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孩子们的、丈夫的、妹妹的、妈妈的。

    她对丈夫说:“我在等待,等待一切都过去。”她对神甫说:“……我没有吵闹,我了解我的丈夫,那样他就会离开我。”

    艾丽莎认为解决丈夫外遇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隐忍,一个是吵闹。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生活之题和数学题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可以一题多解的,在某种意义上,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有比数学题更宽泛的解法。

    比如,如果艾丽莎在事情开始发生后就能把自己的痛苦、愤怒、担心和屈辱的感觉表达出来,让丈夫了解这些,而不是“假装一无所知”和“隐忍”;如果她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线画出来,让丈夫明了她要恢复家庭完整的决心,而不是“误导丈夫”;如果她知道关心自己,正视并安抚自己受伤的心,而不是忽视甚至压制自己的痛苦;如果她一开始就让丈夫知道,他们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成年人,他遇到的事应该由他自己去处理;如果她给予丈夫的是信任而不是放任,那么她的丈夫就不至于滥用妻子的宽容和善良,并且会很快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来……这一切“如果”都存在,那么艾丽莎的自尊、情感、自信也就不会被肆意践踏,也不至于被伤得体无完肤,乃至身心破碎。

    艾丽莎以为隐忍和大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不是的,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法,相反,它会误导别人,让别人失去了解她真实想法的机会,以为她没有那么痛苦,没有那么在乎。

    没有底线的隐忍和大度经常会被解读为:不在乎、无所谓。有时还会是:好欺负。对艾丽莎而言,这是多么可怕的误会!

    在这个误会中,艾丽莎的隐忍与宽容被一次次滥用,自我价值感被一次次否定。艾丽莎虽然找回了丈夫,却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己的同一性,不知道自己是谁,将往何处去。因为当初没有设置底线,艾丽莎把自己给搞丢了,她在被别人背叛的同时背叛了自己,她无法忍受自己对自己的背叛,于是,对自己进行了惩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的爱有多深,都不能拿自己的原则做交易;无论你的爱有多深,都不能背叛自己;无论别人是否忠实于你,你都要首先忠实于自己;无论别人怎样对你,你都要小心地爱护自己;无论你有多么地身不由己,你都要学习倾听自己的心声,守护住你自己……总之,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担负行使正义的义务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基本的权益,对自己也要尽量公正些!

    1、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2、生命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4、你想到过,帮助别人也要给对方留足面子吗?

    5、你遇到过得寸进尺的人吗?你觉得一味忍让是明智的选择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