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好员工掌握规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处处让人看不顺眼的人,是没有什么长处可言的。即使有,他最多也只不过是被归到了“有才无德”的类别中,被管理者加以控制使用。总之一句话,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缺点的人,注定了做不成一个好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圈无缘。

    过犹不及的赞美

    把事情做好并非没有用,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真正有价值。

    事情是人的衍生物,自古都是因人成事,从来没有因事成人。

    人格需要肯定,员工需要赞美。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就是规律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过分和不及是一样的,没什么本质区别。赞美管理有效果是不假,但任何流派的管理学专家都不会反对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先不要说老板天天忙得四脚朝天,根本腾不出时间来挨个地赞美员工,就算是老板有这个时间,也未必有这个心情。

    再替老板想一想,你以一个员工的身份跑到我的公司里来了,不好好做事不说,拿着我的钱还要让我拼命地赞美你,连歇会儿喘口气都不让——你这算哪门子员工?就是劫匪也没你这么不讲道理的!

    先不要说老板,再没有比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长的了,可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照样是要狠狠地修理孩子一番的。父母又何尝不知道赞美的功效更有价值?但有件事父母却远比心理学家更清楚:必要的情况下,严厉的惩罚更有利于矫正孩子不健全的人格。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依据外界的因素刺激而建立起来的,这正如观念的形成。幼小的孩子不知道火焰的厉害,把手伸过去抚摸一下熊熊的烈焰,于是他就在哭声中迅速地掌握了一个真理:

    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痛苦就意味着成长。

    人格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的,最早的人格形成于十四岁左右,糟糕的是,这个时候的人远未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人格虽然重要得很,但其偏差性却大有疑问。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叛逆,这个词就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的人格形成之初的第一次社会性矫正过程。但这个过程却又是十分惨烈的,大多数矫正成功的孩子心理上都会受到些伤害;至于矫正失败的,那就更是面临着终生都无法修复的创痛。

    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把一切推倒重来,重建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重新构建这个世界——具体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左看父亲不顺眼,右看母亲不爽快,男孩子会不屑于父亲的人生成就,女孩子则会动辄指责母亲的衣着打扮。没有应变准备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所适从,被屁事不懂的小孩子摆弄得团团乱转。

    可等父母回过味来,那可就不客气了。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失其地利——他还不懂得怎么赚钱!一旦父母拿这个问题当做矫正孩子人格的工具的话,那么孩子的人格就又会迅速地萎缩,这就更让父母束手无策了。

    等孩子把父母修理得没脾气了,就快毕业进入社会了。除了一个特例——几年前有媒体报道,有位还读小学的小朋友,就由他的父母安排,替他在政府机关里弄了个指标,然后开始拿工资,等到这孩子上了初中,他已经是某家实权单位的副处长了。照这速度发展下去,估计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就要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了。可是有个破记者多管闲事,硬是通过报纸把这个孩子的副处长给撤了,估计这一次的人格否定得让这个有前程的孩子郁闷上几天——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运气的,你只能从这个社会的最基层做起,公司里的员工、机关里的职员,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基层员工,都是这么一个起步。

    从此每一个人开始了他们第二次正式的人格矫正,具体的表现也就是他们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但对一些缺乏准备的人来说,这却是人生磨难的开始,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最终只能沦为社会上的失败者。

    所有的失败者都犯了同一个毛病,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明白这个人生怎么就这么麻烦。

    这些人在公司里始终是满腹怨气,尤其是看着老板不顺眼。关于这个不顺眼他们有着自己的解读,普遍的模式是认为老板不是东西,就算老板是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对抗情绪是如此的激烈,让他们把工作与自己的利益对立了起来。一句话,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在替老板工作,不是在替自己挣钱糊口,更没有想到这份工作对于他人生的重大意义。

    他们在对抗权威!

    这就是他们的人格力量!

    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心里就会特别迷乱,如果让他们自己来总结,他们会说他们最大的缺点是把握不住自己,动辄失态张狂,目空一切,稍有点风吹草动又内心酸苦,备感失落。

    这个时候的他们也最容易遭受到信任怀疑,就是说他们真心实意地想与别人合作,但别人却总是不拿他们当成回事,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表现,却总是进入不了利益分配圈。

    还有更气人的呢,他们总是被人欺骗,老板开始答应的条件总是不兑现,而且这事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了,家里还等米下锅呢,可是无论自己怎么拼命地干,却总是拿不到老板答应的钱。

    不仅仅是钱的事,就连事先谈好的项目,搞着搞着就没了眉目,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个鸟人陪着老板嘀嘀咕咕,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事了——感觉自己好像被老板玩弄过后抛弃的怨妇。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但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失败者也总结自己的得失,但他们的总结总是拘泥于具体的事件之上,并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分析,结果越是分析越是糊涂,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随他去吧!

    他们始终没弄明白这个问题,事情并不重要,人才重要。

    把事情做好并非没有用,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真正有价值。

    事情是人的衍生物,自古都是因人成事,从来没有因事成人。

    你看有人碰到了好运气,一下子替老板捞了个盆满钵满,因而彻底地改变了老板对他的印象和他自己的命运。但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还有那些始终在你视线之外的东西,你没有注意到。

    所有的运气,仍然是因人成事,因为他是一个别人愿意把好机会送给他的人,所以他才会得到好机会,碰到好运气。

    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这种好机会和好运气你就永远也碰不到。

    现在你马上就要成为一名注定会碰到好运气的人了,只剩下一个问题需要你弄清楚,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已经弄清楚了前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够弄清楚,从此你就会成为一个不犯错或是少犯错的人,一个让所有的老板看起来都非常舒服的人,一个从此备受运气青睐的人。

    好员工获得好机会

    先做人,就是要做一个让所有的人——包括老板在内——看起来顺眼的人。

    只有让别人顺眼,才能让自己成功。

    为什么你总是碰不到好机会?

    因为老板不愿意把这样的好事情让给你。

    为什么老板不愿意把这些好事让给你呢?

    因为老板不放心你。

    为什么老板不放心你呢?

    因为老板认为你这人品行有问题。

    为什么老板会认为你品行有问题呢?

    因为老板看你不顺眼。

    为什么老板看你不顺眼呢?

    因为你做的工作达不到老板的要求。

    不对,有些人工作做得比你还要差,差上不知多少倍,可老板为什么偏偏就赏识他,把好项目交给他负责呢?

    因为老板放心他。

    为什么老板单单会放心他?

    因为老板认为他品行好。

    为什么老板认为他品行好?

    因为老板看他顺眼。

    ……

    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总有些道貌岸然的人生导师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可我们到底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他却打死也不说了。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

    先做人,就是要做一个让所有的人——包括老板在内——看起来顺眼的人。

    只有让别人顺眼,才能让自己成功。

    有件事或许我们不清楚,现在的企业架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人小阿尔法·弗雷德搞出来的,这个分权之妙旨在于内部系统相互制约的公司。框架一经推出,就迅速被地克隆到了全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还专门跑去替小阿尔法·弗雷德写了一部书,这本书倒没多少人看——现在都忙着赚钱了,谁还顾得上看书啊——但小阿尔法·弗雷德搞出来的这个怪异发明却被地球上百分之百的公司照抄照搬过来了。

    所有的公司都在照抄照搬,如果哪家公司不抄,连全球各地的政府管理部门都会认为那家公司不对头。

    好像公司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这个样子的,难道还能叫公司吗?

    大家都只顾有样学样,狂搬猛抄了,也就腾不出手看看书,这就导致了许多人搞不懂公司是用来干什么的。

    好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公司是用来赚钱的,难道不是吗?

    除非你坐在老总的位子上,否则你不会知道这件事:

    公司实际上是用来花钱的!

    没有搞错吧?

    真的没有骗你,你只要看一看世界上每天有多少家公司破产倒闭,你心里就有数了。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成立的新公司,有超过百分之九十在当年倒闭。存活时间超过一百年的组织,几乎全都是慈善机构和大学,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赚钱的。有钱人都把自己的钱给他们送去。谁见过有钱人排成长队向企业、公司捐款的?

    再者说了,如果企业或者公司真的能够赚钱的话,老板舍得把它关掉吗?

    表面上看起来,商业市场似乎是一个以企业与公司为主角的竞技场,但这只是表象,竞争实质上是资源与资本的竞争,企业只是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资产所有者的投资,是为了资本的运营不得不搭建的一个大型资源平台。

    这就好比你为了娶上一个漂亮媳妇,花钱添置了一件气派的衣服,于是你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到了美女面前也有面子了,也敢信口胡吹了,最终你成功地抱得美人归,将你心仪的姑娘娶回家,可娶老婆的是你,不是你花钱购置的那件衣服!如果你认为这种说法没有道理的话,那就请你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放在你的洞房新床上,然后你到门外蹲着去。

    企业不过是资本的衣服,是资本穿在身上哄骗市场这个傻丫头上钩的工具。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所以企业的员工管理部门被称之为“人力资源部”,以示与资本相区分。

    既然企业只是资本的衣服,那么衣服日常的干洗费用,不高于这件衣服价钱的十分之二,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了。花两千块钱买件衣服,再花五千块钱来保养,那是傻瓜才会干的事情。

    这个意思就是说:企业的成本控制高于一切。

    既然要控制企业的成本,首先就要从管理架构上将部门蓄意增加营运成本的可能消灭,于是各部门需要相互钳制。

    什么叫钳制?就是要大家相互之间如同一大堆螃蟹一样相互纠缠在一起,你揪住我,我扯住你,谁也别想出头。

    别想出头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任何员工也别想随心所欲地借助企业资源来拓展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这样做的话,马上就会遭受到来自于其他部门的激烈对抗。比如说,前沿阵地搞营销的兄弟们想轰炸一番夺取市场规模,财务部门就会拿应收账款和你唱反调;而行政部门则会搞出一大堆精确到了分秒的表格让你填写,以便通过这些表格确定你具体在什么位置、正在干什么,等你把这些表格填完了,也到了下班时间了,回去洗洗睡吧,还市场呢,别琢磨这事了。

    员工被遭到钳制的,不仅是能力的发挥,还有晋升的机会。

    所有的员工均匀地分布于几个不同管理层级的平台之上,而公司整体的架构呈金字塔形,越往上面的路就越窄,如果上面已经挤满了人,你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为自己创造机会。

    这个小阿尔法·弗雷德,偏偏搞出这么一个玩意儿。

    企业让这个家伙这么一搞,即使是再行为不端的员工,进了这台机器也被碾成标准化的部件了,想干坏事也找不到机会,所以大家的“品德”嘛,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的。

    总之大家都是差不多。

    但还是有机会。

    始终都有机会。

    相当部分能够入围的员工,若论资历、能力、业绩,相互之间都差不了多少,剩下的,就是你的做人分数了。

    谁做人最成功,谁的加分就高,机会就大,赢局也更高。

    任何时候,好机会只会被做人最成功的好员工获得,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有例外。

    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例外。

    你有一张藏宝图

    世上最赚钱的生意是做人,不是做事。

    做人是发财,做事是吃饭。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一旦再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从此挣脱开终生奔波劳碌的宿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人,就连老板见了你都恨不能把公司里的钱都塞你手里,你要是不拿,老板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这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美国的大富豪洛克菲勒,也曾混到连饭都没得吃、不得不去游泳池做兼职救生员的地步。美国人都胖,估计当他每次跳入水中将重达数百磅的溺水胖子们捞出来的时候,都会受到强烈的心灵刺激。这种刺激的后果是让洛克菲勒一咬牙:这么多的胖子,我得捞到什么时候?干脆,我不捞人了,我改行专门做人得了。

    改行专门做人的结果,是许多老板哭着喊着要把钱送给洛克菲勒——信任他,所以希望他来托管。做人做到这份上,再不大发横财,那未免也太对不起趴在游泳池里刺激洛克菲勒的胖子们了。

    瞧瞧,原来这世上最赚钱的生意是做人,不是做事。

    做人是发财,做事是吃饭。

    做事只不过是吃饭而已,而且事情做了你还未必能够吃到饭,等你做完了事那边早就收拾碗筷了,你赶过去洗碗刷锅正是时候。

    这种感觉,许多人并不陌生。

    不陌生就说明了这些人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就去刷锅洗碗吧。

    那些总是抢不到饭吃,只能洗碗刷锅的员工们,你们现在须要重新看一看自己。

    看一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吧。

    老板对你的看法如何?

    同事对你的观感如何?

    你在社交场合是不是大受欢迎引人注目?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肯定是宇宙第一伟人,属于那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人,你是那么深受公众爱戴,以至于大家都不敢让你吃饭了,就怕你患上肥胖症啊。

    任何时候请你记住这样一个现实:

    你对你自己的感觉肯定错不了,可别人对你的感觉肯定好不了。

    哪怕是再伟大的人物,也少不了有人骂;至于小人物挨骂,那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世界是主观的。

    但是,中学的哲学课本告诉我们说,世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没来之前这颗地球就稀里哗啦地在太阳系里转着,你来了之后它照样转动着,你走后它还是依旧转下去,你试着叫它停下来歇会儿喝杯茶,然后再慢慢地转,除非地球听了你的话,否则,你就无法否认世界是客观的这个最基本的事实。

    课本上说的真是一点也没错,谁也没办法让地球停止转动。四十年前有位不知其名的法国人试过,据他在向公众提交的一份试验报告上提到,当地球突然静止下来的时候,地球表面上的一切东西,猫狗猪羊,狮子老虎,警察罪犯,美女帅哥,全都轰的一声飞向了高空,并以第一宇宙速度向着太空疾射而去。这位试验家解释说,这是由于离心力不再起作用的缘故。

    这位试验家解释得倒是蛮有说服力——只不过,我们仍然在这里,不在他说的那个地方。

    我们何以能够知道这一点呢?

    因为我们有感觉。

    感觉这东西摸不着看不到,但它真的存在着——不信你把手伸进火炉里试一试。

    感觉是你大脑中数亿个电子开关共同运行的结果,这是目前科学家能够找到的最高级的计算机,虽然这个计算机有着太多的怪毛病,可太多的事——包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都是由这个东西产生的。

    你既然有感觉了,那么你大脑这一台最原始最老土偏偏又是最先进的电子装置就立即运行了起来。这个破程序一旦启动就没办法终止,除非你关机。

    感觉这个东西不停运行的结果,就产生了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世界观”。

    什么叫世界观呢?中学课本上明确地告诉我们,所谓世界观,就是人类看待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说得更明白点,世界观就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所思所想——思想。中学课本还教导我们说,世界观这玩意儿有对有错,正确的世界观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个社会,而错误的世界观所起到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不管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只是对事物的一种判断。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对于我们唯一的价值作用,就是判断。

    如果我们判断出前面有一堵墙,就会马上绕过去。如果我们判断出前面有一条沟,就马上跳过去。如果我们判断出前面的人正是我们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那我们就追上去。如果我们判断出前面那个家伙是老板,那我们马上就凑过去。

    那这个判断又是依据什么呢?是我们的人生经验——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这东西就是我们人生的地图,我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东张西望,拿出世界观这张地图来看一看。嗯,地图上表明,向哪个方向走可以发财,这就立即出发;向哪个方向走会掉进陷阱,那可要留神躲开着点。我们就靠着这张地图的指引,在世界上到处乱跑,寻找机会。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观,都有他自己的人生地图。

    而且每个人都只有一张图,如果不小心弄丢了,就会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和古龙先生笔下的飞剑客,从此就迷失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按常理来说,成功的人生应该有一张正确的地图,失败的人生则拥有着一张错误的地图。成功者依据这张正确的地图找到人生的金矿,失败者依据他那张错误的地图找到废墟。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好解释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了。

    连领袖都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这难道还不能作为这张地图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证据吗?

    当然不能,实际上领袖所指的正确思想,是你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在地图上所表明的已探明区域,而这张图上大部分却是未探明区域,是模糊的。

    我们的世界观地图实际上不过是一张海盗藏宝图,上面的方位与财宝的确切地址,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这是因为这张图是你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十四岁左右的时候画出来的,可此后的人生你还没来得及经历,地图上当然无法标明!

    等你把这张地图标明了,结果已经出来了。

    我们是用自己的一生在寻宝,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在这张图上找来找去。有的人运气好,一锹就挖出来一个金元宝。更多的人则是倒霉透顶,穷极一辈子的心智东挖西掏,除了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人生,别的好处都没捞到。

    所谓错误的世界观,是在用你少年时代的经验所标出的这张寻宝图上面,坐标与方位存在问题,它让你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误入荒漠沙丘是注定的结局。

    即使你的这张寻宝图正确,那也只是方向与坐标正确,至于真正的财富到底在什么地方,那是神仙也搞不清的事。

    这张图是如此的不可靠,而我们却偏偏不能丢掉它。除了这个不可靠的玩意儿,我们真的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依靠了。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现实,不是吗?

    当然不是,除非我们不知道这张图的存在,但我们既然已经得到了它,那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是现在!

    说破人生大秘密

    在你眼里,别人都是错误的;在别人眼里,你才是错误的。

    二战期间,希特勒大发神经,想成为全球的武林盟主,德军的先头部队以其惯有的闪电模式突然攻入当时的苏联,装甲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接二连三地攻城拔寨,径取莫斯科。

    装甲部队按照缴获的苏联地图,沿着宽阔的公路迅速向前挺进。行进之际,前方有兵士跑来报告:“报告将军,前面的坦克陷入了沼泽地里,已经无法通行了。”

    “胡说八道。”德国将军拍着手中的地图大怒,“地图上标的明明是一条直通莫斯科的公路,哪来的什么沼泽地?”

    兵士们回答:“我们也弄不清楚,但前面的坦克确实是陷入了泥淖之中,将军如果不信的话,不妨亲自过去看一看。”

    于是将军就过去看个明白,到了近前一看,只见远远近近,雾气迷茫,全都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哪来的什么公路?

    这是怎么一回事?将军糊涂了,命兵士四处打探。不久打探结果回来,原来德军弄到手的地图,全都是假的,凡是地图上标有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就是通向相反的方向。

    于是德军军官就命令去弄几张正确的地图来。这一次士兵们去了好久,终于带回来消息:压根就不存在着什么正确的地图,这些年来苏联所发行的地图就没有一份是真的,实际上,苏联就从未发行过正确的地图。不光地图是假的,连苏联所发布的天气预报都是假的。预报说这一带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等德军穿着背心裤衩跑来避暑,却发现这里的气候其实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冻得德军士兵们哭爹喊妈。

    结果,攻入苏联的德军由于弄不到正确的地图,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苏联的泥淖地里跑来跑去,一直跑到西伯利亚寒流四起,这才跑到莫斯科城外。可怜这些日尔曼人,等到了地方全都冻成冰棍了,还打什么仗啊,打摆子还差不多。

    让假地图这么摆布一番,德国人可给坑苦了。

    由此可见,地图这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人生的地图有问题,那德国装甲部队所遭遇到的一切就是你的人生。

    所以我们得需要一张正确的人生地图。

    每个人都需要——而且每个人都已经有了。

    我们从懂事起,就已经不再会犯什么严重的错误了,天冷了知道添衣服,肚子饿了知道吃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打架,不斗殴;热爱公物,不随地吐痰;助人为乐,扶老携幼;和气待人,礼貌谦让;爱护动物——特别是煮熟的……这些都在我们的地图上标着呢。

    我们这张人生地图上还标明:贪泉之水勿饮,不义之财休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富贵不骄人前,贫寒莫起盗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就是白头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我们这张人生地图上还标有: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那么我们这张人生地图有问题吗?

    怎么看这张人生地图都不会有问题的,你就顺着这张地图标明的方向走下去,理应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为什么等我们到达彼岸的时候,却总是发现失败早已提前一步等在那里了。

    那些失败者与成功者相比,他们的人生地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让我们恼火的是,有许多成功者,他们的地图明显有问题,可是他们却成功了,而失败者拿着正确的地图却走错了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人生地图的正确与否并不是问题关键,关键在于你是否会使用这张地图。

    你手中拿着的地图再精确,如果你不会看,或者是你看这张图的方式完全是错误的,那你同样也找不到正确的道路。相反,即使一个人地图有问题,如果他知道这张明显错误的地图应该怎么使用的话,那他同样也能够成功。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功者,恰恰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地图存在问题,所以他们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有些人,自以为地图正确了就是一切,却因为错误的使用方法,反而走错了方向。

    这才是人生的一个大秘密,是从小到大从未有人告诉过你们真正的成功道理。

    凡是知道这个大秘密的人,无一不是人生事业的大成功者。

    这个大秘密是由一个让人讨厌的真理所揭示给我们的。

    为什么要说这是一个让人讨厌的真理呢?

    首先因为它是一个真理,真理真理,真正的道理,你尽可以这么理解它。其次是因为我们日常的表现与行为,恰好与这个真理所要求的相反。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真理明确地告诉我们,你以前的所作所为都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

    你说这讨厌不讨厌?

    这个真理表述起来极为古怪,这是很正常的,毕竟真理这玩意儿不是你每天出门都能遇到的,对我们来说真理相当陌生,所以看起来古怪也是可以理解的。

    真理是客观的。

    这个意思是说,凡是真理,肯定是闹心的,是扫兴的,不是来让你开心的。

    但再古怪的真理,也是真理;再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谬误,终究是谬误。

    这个真理表述起来就是:或许你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但在别人看起来却是错误的。

    也可以这样表述:你的人生地图或许是正确的,但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干脆把话说明白了吧,这个意思就是说:在你眼里,别人都是错误的;在别人眼里,你才是错误的。

    真是这个样子的吗?看看我们周边的世界吧,到处都是一片争吵声,社会上动辄会因为一点不起眼的小事闹起大辩论。为什么要辩论?因为大家的意见和看法不同,相同了还辩论个什么劲?

    再看看我们平时和别人的交往,争执与争辩是我们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不管你要说什么,都会有人打断你的话头,表达出与你完全相反的观点。

    有一个笑话最能表明这条真理。早晨起床的时候,妻子为丈夫煮了一个鸡蛋,不想丈夫看到鸡蛋就火了,吼道:“这应该做成荷包蛋的,你怎么给它煮了?”

    第二天,妻子就不做煮鸡蛋了,而是给丈夫做荷包蛋,可是丈夫一看到荷包蛋,火气更大了:“这应该是煮的才对,谁让你做成荷包蛋的?”

    到了第三天,妻子记住了前两次的教训,煮了一个鸡蛋,还做了一个荷包蛋。然后她把这两个蛋端到丈夫的面前,心想:他这一次肯定找不到理由指责我了吧?

    不承想,丈夫一看到那两个蛋,气得七窍生烟,吼道:“你这个笨娘儿们,真是笨到家了,应该煮的鸡蛋,你给做成荷包蛋了,应该做成荷包蛋的,你却给煮了!”

    这个笑话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笑话,事实上,动辄得咎,左右为难,这样也错,那样也不对,是许多人都曾经遇到过的事情。所以古人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成人时让别人侍候自己,这当然自在了;可成人后却要侍候别人。侍候人的差事不好干,对这个每个人都深有体会,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倒苦水也没用,因为你是错误的——在别人眼里,无论你是说话办事,都是错误的。

    是不是经常有人指责你说错了话?

    是不是经常有人指责你做错了事?

    一般来说,这种指责还是有道理的,旁观者清嘛。宋时名相范纯仁曾告诫家族子弟说,一个人即使再笨,他在指责别人时总是很聪明的。面对比我们更聪明的指责,我们自己当然说不出别的话来。可是有些指责,却更像故事中的丈夫对妻子的指责,纯粹是毫无道理。说一点道理没有也不对,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受的许多指责,纯是个人习惯。报载,有夫妻俩为了离婚闹到法庭,陈述各自的理由时,才知道是妻子每天在吃饭的时候,要求丈夫一定要先喝汤后吃饭,而丈夫却总是先吃饭再喝汤,这样妻子就觉得无法容忍:一个大男人居然先吃饭后喝汤,这还叫男人吗?

    就为了先喝汤还是后喝汤,夫妻俩能够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可见人们对不同于自己的习惯与个性是何等的无法容忍。

    不要以为这一对相互无法容忍对方个性与习惯的宝贝夫妻只是个个案,除非你对你经常听到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训诫充耳不闻。什么叫良好的习惯?

    说的就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习惯!

    现在我们终于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看你不顺眼?

    就是因为别人看不惯你的习惯。

    习惯只是别人无法容忍你的一部分,仅仅是习惯的不同还不足以引起别人对你的彻底反感,如果你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式再和别人存在着差异,甚至于在衣着打扮、走路姿势、说话语气声调等方面再让别人不习惯,那你基本上就没法子混下去了。

    我忍你很久了!

    这话你应当耳熟吧?

    忍多久也没关系,生活嘛,就是一个忍耐的过程。

    可对方一旦把这句话说出来,那就多半表示着他将不再忍受下去了。

    如果他不愿意忍受下去了,那就预示着破裂的到来。

    或者是婚姻的破裂。

    或者是友情的破裂。

    又或者是合作的破裂——这就标志着饭碗的破裂。

    老板看不惯你,这就是我们成为好员工的最大麻烦了。

    除非,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相对于让老板再忍一忍,由员工着手解决或许会更有效些。

    走出人生的灰色地带

    一个处处让人看不顺眼的人,是没有什么长处可言的。即使是有,他们最多也只不过是被归到了“有才无德”的类别中,被管理者加以控制使用。

    总之一句话,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缺点的人,注定了做不成一个好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圈无缘。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处处让别人看不顺眼的人,必定是他什么地方有着让人无法忍受的毛病。

    许多人都知道自己确实有点小毛病,或者是有点不好的习惯,他们也时常听到朋友和长辈耳提面命地希望他改正这些毛病,老板也愿意给他们机会,改正错误还是好同志嘛,不敢承认错误那才是错上加错。这些员工也在努力地去做,但是他们努力的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可以说收效甚微。

    时间久了,当员工发现改变自己难乎其难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另外一种方式来拯救自己,那就是尽其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个处处让人看不顺眼的人,是没有什么长处可言的。即使是有,他们最多也只不过是被归到了“有才无德”的类别中,被管理者加以控制使用。

    总之一句话,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缺点的人,注定了做不成一个好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圈无缘。

    没有人肯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除非他们已经被架到火上正要被烤到熟透。

    因为他们的独立人格在抗拒,除非他们愿意从修复人格方面入手,否则任何努力都不会收到成效。

    那么人格如何修复呢?这东西看不到也摸不着,抓不到也揪不住,没办法下刀子啊!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你要弄清楚这个人格是怎么进行工作的,那么你就可以着手调试了。这正如修一台发动机,如果你不明白这台发动机如何工作,那么你就根本无法判别它是否应该修理,更不要提将发动机修好了。

    那么人格是如何工作的呢?

    人格不过是一堆旧有经验的堆积,这些经验的堆积物就是你人生地图上的坐标参照系,你的行为与思想都是依据这些堆积物而进行的。

    这些堆积物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已经堆积得太久了。

    早期人格形成于一个人十四岁的时候,那时候这些堆积物就已经固化了,再有新的经验或思想进来,根本就没有地方搁下,所以当一个人成年后进入社会,他的人格却仍然不过是那些早已应该扔到垃圾堆里的旧东西。

    人的所有分析与判断都是基于这些堆积物而进行的,后期的经验与阅历必须要能够为这些堆积物所容纳,就如同任何一个物体如果要想放在山坡上的话,只能依据地势而放,要不然新的思想就会像山坡上的圆石头,早已叽里咕噜滚下山坡了。

    那些耳提面命、那些长者的谆谆教诲,之所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是因为它们顺着山坡滚落了。

    受其心智模式所限,许多人正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他因为惹恼了大老板宙斯,被宙斯罚每天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上。可是每当西绪福斯费尽了牛力将巨石推叫峰顶之后,那巨石却叽里咕噜地又从另一边滚落到了山下。

    枉然徒劳啊!

    西绪福斯不过是那些受限于人格而导致的错误心智模式的员工的生存写照。他们从小到大学习了多少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他们闭着眼睛都能够背下来,可背下来又有什么用?书本你背得再多,也拦不住从山坡上往下滚落的石头。

    说到做人的重要道理,由孔子的学生们编撰的《论语》可谓字字真言,古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有人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哪怕是只能做到《论语》中的一句,那就足以成就人生事业了。

    做到一句就行,这么看起来好像成功真的不太难。

    可绝大多数人,却只做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东西不用《论语》教导,大家早就自学成才了。

    那些做人处世的道理是如此的正确而重要,我们大家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以前我们总是把这个现象解释为“惰性”,现在我们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惰性。实际上,做一个让别人看起来顺眼的人、一个成功的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你没有这种智慧,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

    人的脑子每天都承受着新思想的冲击,这些冲击虽然对那些固化了的堆积物起到了震动的作用,但这些新思想与新知识也同样遭到固化的堆积物的反弹。

    于是在听到了不在自己经验范畴之内的事情的时候,人的反应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反应是抗拒、否认。

    第二个阶段的反应是接受,但将这些新思想用原有的经验重新结构,让它们与旧有的经验性质等同。

    这两个阶段是我们都太熟悉不过的了。早在清朝末年,大臣林则徐成为了“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东方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愤慨。众大臣纷纷上书,说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国家?最多也只不过是英吉利、法兰西两个国家罢了,至于比利时、葡萄牙、美利坚、德意志等只不过是林则徐心怀不轨,编出来故意吓唬皇上罢了。狼子贼心,其心可诛。据此,众臣泣血长跪,求杀国贼林则徐,以谢国人。

    后来八国联军真的打过来了,众臣撒丫子一路狂奔,一边狂奔还一边琢磨:“洋人火枪端的厉害,火枪乃火石与火药撞击而发出,金石撞击生火,火生土,此法古已有之,当以女人亵衣以克之。”于是守军满城出动,到处逮适龄妇女,逮到之后立即按倒,按倒之后当即剥下裤子,搞得满城都是赤条条的女人到处乱躲,而守将则大义凛然地拎着刚刚剥下来的女人亵裤,迎着八国联军的炮火前进,前进。消息传到后方,众大臣激动得泪流满面,奔走相告:“听说了吗?洋人完了,彼等火枪遭阴人亵衣所克,再也不能发放,如今洋人已经遁去,此乃天亡尔等……”正说得高兴,有人打岔:“然则洋人如此不堪,又何以于日前占了我大清的皇都?”众大臣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道:“原本那洋人已是要悉数遭我所歼,不曾想却有几个妓女路过,给破了……”

    这两段文字今天看起来荒谬之极,可在当时的大清,却是“主流舆论”,如果谁敢不这么说的话,全家会立即被爱国群众杀得光光,不会跟你客气的。

    现在我们说“愚昧腐败的清政府”,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很聪明了,却不知道人的思维模式绝不会在这么百八十年的时间里就彻底改变,实际上,我们现在只是把笑话扩展到了其他的领域里而已。

    最近有一家企业请来培训师培训,培训师讲到中国古代哲学家列子。下课后有个部门经理找到培训师,说道:“老师,你讲得确实不错,理论都是对的,但你应该更客观一些,不要编造历史,否则反倒让我们对你的培训产生疑问了。”

    培训师不解:“我没有编造历史啊。”

    经理不高兴了:“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讲孔子,讲老子,讲庄子,这都没有关系,但你不应该编造出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列子出来。”

    培训师诧异地看着这位经理:“列子不是我编的,历史上实有其人,其学说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讲的就是《列子·汤问》中的故事……”

    部门经理大怒,终于不叫老师了:“你就别蒙了好不好?我就是学中文的,我怎么就不知道有列子这么一个人?”

    培训师:“……这个……真的没有列子这个人吗?我也糊涂了……”

    这位部门经理自称是学中文的,真不知道他学的是哪一国的中文。他自己不知道的,就认为是对方编造的,这种逻辑思维也有点太奇特了。

    奇特归奇特,但却是非常普遍。

    这位部门经理这么一出乖露丑,让公司的老总看到,老总立即就会在心里给这位部门经理打一句评语:愚蠢!

    真不知道这位部门经理以后还怎么在公司里混下去。由于这位部门经理当场把培训师搞糊涂了,得意扬扬之际,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这样一个可怕的错误。等到后果来临的那一天,他就会大叫冤屈并大为奇怪,他是如此为公司卖命努力,又是如此才智过人,公司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呢?

    类似的事情我们几乎天天都看到,天天都听到。曾有人坚持认为聂卫平是登山运动员,爬到空气稀薄的高空地带就要吸氧,还为这事闹得脸红脖子粗。更多的人则是对他们所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指手画脚。最常见的是员工对老板指手画脚:“老板,你这么搞不对。老板,你那么搞是错的……”有的员工虽然没这样做,却也没少这样想。他就是没想一想,老板干这一行多少年了?你说的想的,哪一个老板没想到?要是真行的话还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

    人总是以自己的无知指责别人,这个毛病,连大人物也经常犯。

    但大人物是有这个犯错的资格的,小人物要是能够避免的话,还是避免了的好。否则给老板留下一个无知愚蠢的印象,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会被打了折扣。

    我们都不喜欢无知而愚蠢的人。

    但所有的人都是无知的。

    你再聪明,最多也只不过是所知有限,而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与这些海量的信息相比,我们那些在幼年与少年时代积累的经验实在不堪提起。

    但最糟糕的是,越是无知的人,就越是喜欢指责别人。

    这又是一个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我们的思维半径所决定的,是一个客观规律。

    思维半径以内是我们有把握的知识与事情,思维半径之外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然而,在我们的思维半径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却以为自己非常专业的范围。而糟糕到了不能再糟糕的事情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所处理的问题全部集中在这个强自不知以为知的区域里(如下图)。

    人类的思维半径认知图

    我们人生中所遭遇到的所有麻烦,几乎全都是来自于这个思维误区。有些知识我们并没有掌握,却以为自己掌握了;有些事情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了。这样一个灰色的思维地带,从此成为了我们人生的滑铁卢。

    我们几乎每天都待在这个思维的灰色地带里,一天不知道会闹出多少笑话来,但可怜的我们压根不知道这一点,想想这有多可怕?

    通常,如果我们闹出了笑话,别人会好心地告诉我们。可是,除非把我们架到火堆上烤到熟透,我们是坚决不肯承认自己错了的。其结果,是那些好心劝告我们的人碰了一鼻子灰,让我们骂他个狗血淋头不说,从此我们还要恨他一辈子。

    从这以后,别人就懒得理我们了。

    而我们却仍然是没有感觉,仍然是自鸣得意。

    直到有一天,老板让人力资源部主任把我们叫去,告诉我们说:“现在我们决定,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出去找地方玩去吧。”

    “凭什么啊?凭什么啊?”这时候我们就会愤愤不平,“你们这些人一个个不懂装懂,把公司搞成这个样子还要接着玩,就我这一个明白人还不让我玩了,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印象源自于日常的积累,而愤怒则更多的是缘自于我们的无知。

    护住你的罩门

    你所掌握的知识,并非是你认为你知道的那些,它的范围远比你想象的更要狭窄得多。

    武林高手,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罩门之所在。

    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铜尸陈玄风和他的野蛮女友梅超风,躲在荒野中苦练九阴白骨爪,眼看就要练得七七八八、刀枪不入、水火不伤、天下无敌了,就一时大意,伸手乱摸乱捉,结果摸到了小郭靖,满脑子暴力倾向的郭靖非但没有礼貌地叫一声叔叔好,反而一刀子捅在了陈玄风的罩门上。结果,一代高手陈玄风,就这么被注销,再也恢复不了了。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罩门。

    一旦你的软肋被人捏住,罩门被人捅破,那就全完了。

    轻者老婆离婚,老公跑脱,工作丢掉,朋友唯恐避之不及。重者坏运气接连不断,生活中处处遭遇到不如意,原本是顺利的事情都会出现障碍,不管多么倒霉的事情,都能够让你碰到。

    一旦罩门被人捅破,你被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伸手帮你一把,这就会影响到你的心境,生活中太多的微小的不如意都会在这一时间集中地爆发并凸显出来。

    这个就叫走背运了。古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总结,称之为时衰鬼弄人。

    什么事都有一个起因,罩门就是一切的由头。

    所以你什么错误都可以犯,唯有这个罩门,一定要千小心,万小心,护住了它。不然的话,铜尸陈玄风的悲惨遭遇,就会在我们生活中重演。

    重演是可以的,但我们要演郭靖,演黄蓉,演黄老邪也成,就是不能演陈玄风和梅超风。

    人生的角色都是我们自己挑选的,如果你选择去逮别人的罩门,那么你就是郭靖、黄蓉。如果你选择把罩门亮出来让别人捅,那么你就是陈玄风。

    你不是黄蓉,你不会武功,这真的没关系,可你要是梅超风的话,那你人生的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罩门就是我们认识的灰色地带,是那个我们并不知道却以为自己早在二百年前就已经知道了的思维领域。

    事实上,我们的这个罩门里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与事件,哪怕你再熟悉的专业,也有一大半的数量堆在罩门里呢,你越是以为自己熟知的东西,就越有可能堆在你的罩门里。

    每个人的罩门都是一样的,因为在这个罩门里囊括了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在你的罩门以内,也就是你所掌握的知识范畴中,充其量不过是你今天早上吃了几碗干饭、昨天晚上几点上床睡的觉、你的鞋子和短裤尺码是多大的、你上一次失恋是什么时候等等,除了这些只属于你私人范畴的具体而微小的枝节,你在任何方面的表达都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你所掌握的知识,并非是你认为你知道的那些,它的范围远比你想象的更要狭窄得多。

    你所掌握的知识是指:你说出来能够令别人心悦诚服,无法与你抗辩的部分。

    而凡是别人有不同意见会引起轻微甚至是激烈争执的,都在你的灰色认知范畴之内,都是你的罩门——都是最容易暴露出你的短处,让别人认为你愚蠢而无知,并从此看你不顺眼的范畴。

    如果你是对的,那就更加糟糕,你逼得别人面临着不得不认错的局面。说过多少次了,除非你把对方架到火堆上烤到熟透,否则他是不会承认错误的。如果你恰好是一个一言九鼎的大老板倒也罢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小员工,你说你凭什么要把别人架到火上烤?

    普通人的职责就是被别人架到火堆上烤,可你越出了你作为一个小员工的职权范围非要去烤别人,越权犯规,所有不应该做的事情你都做了,你说你这不是找抽吗?

    古代有一个大臣叫冯道,此人善戏谑。曾有一次,他给同僚出了一个谜语: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同僚们想得脑袋生疼,也想不出个眉目来。直到大家等不及了,这位冯道才不慌不忙地举起脚,说道:“这个谜底就是我鞋子底下的一个洞。”

    朝堂之上,君臣之间,每天都要处理数不清的国家大事小情,不管面对任何事情,不管什么人提出何种建议,总会有人适时地提出反对意见。那时候大臣们上朝就是每天吵架,从水灾旱涝的赈济,到下级官员的考核任免,从后宫里的妃子们吃醋,到民间妇女弄个旌表,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的麻烦事,这些事情不管大小,每个人都有自己跟别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与看法。所以清朝时搞了个“正大光明”的牌子挂在上面,意思是让大家面对面地吵个痛快,不要私下里偷偷替自己的观点拉选票。

    冯道和同僚们吵了一辈子的架,吵得实在是有点累了,所以他才弄出这么一个绝对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谜语出来。

    但这个谜语却一猜就道破了人类认知的真相。

    很多人所掌握的知识与事件,只限于他自己的私人生活中,出了这个圈,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他的罩门。也只有在这个私生活的圈里别人没法子跟他抬杠,圈外的一切,大家都有要和他理论一番的情绪。

    有些人甚至连他自己私生活圈里的事情也会遭到别人的质疑,比如一个人说:“我昨天晚上吃了顿鱿鱼海参,撑得肚子好难受。”别人就会插进来给他一句:“吹牛吧?你也吃得起鱿鱼海参?你也就配吃两口豆腐海带。”

    如果这两个人是你的同事,你听了这段对话会怎么想?

    你会完全依据自己的印象对这两人的对话作出判断,如果你对吃鱿鱼的人印象不好,那么就会必然地站在质疑者一方,于是鱿鱼海参就会在他的不良品德上再加上撒谎成性这么一条。至于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那全凭自由心证,没半分道理可讲。

    反之,如果这个质疑鱿鱼海参的人也曾质疑过你,那么,你就会给这个家伙打个负分,认为他尖酸刻薄缺乏肚量,言行悖谬不懂事体。如果有一天这个家伙落到了你的手里,那就该轮到他倒霉了。

    事实上,凡是发生在灰色认识区域的争执,都只是每个人的判断不同所造成的。因为资料不全,无法得出精确的结论,所以只好依据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推导,推导出什么结论就坚持什么结论,至于这个结论的对错是不需要理会的。

    我们反对或支持的永远是人,不是观点。

    我们对所有事物的观点,都是我们人生经验与对对方印象的叠加。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人持某一个观点与甲争执,而一转身,他却又拿着甲的观点去和乙理论,不是他赞同甲的观点,而是他要反对乙这个人。

    很多观点是争论不明白的,即使是争出个眉目也没有丝毫的意义。比如说萨达姆有没有高血压,美国总统布什一餐吃几个馒头,令狐冲的爸爸到底是岳不群还是东方不败,关羽是不是暗恋貂蝉,诸如此类,这些事争或是不争,纯粹是浪费生命——靠搅浑水吃饭的史学家例外。

    而另外一些观点则比较严重,比如说公司里的项目进度安排、人员布置、工作分配、资源调度,这些事是无论如何也要争一争的——这个叫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谈主管会有意见,所以必须要谈。

    于是大家就图穷匕见。

    做人的关键,也就在这一时刻凸显了出来。

    思维半径决定人生成就

    你记住自己正确,同时也记住别人错误。而别人却恰恰相反,他牢牢地记住了你每次出乖露丑的情形,而他自己犯的错误却早忘记了。

    于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会让你出乎意料的低,就像你对别人的评价一样的低。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世界历史上的成就堪与中国的孔子比肩,但他比孔子幸福,他生活在古希腊城邦文明时代,那个时代讲究民主,大家都可以信嘴乱讲,不必理会老板高兴不高兴。

    而孔夫子可就惨了,孔子生活在封建帝制时代,这个时代讲究的是没有任何借口,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当时的舆论主流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孔子不喜欢这个,可是不喜欢也不能明说,只能是关起门来偷偷嘀咕:“邦有道,谷,邦无道,隐……”这么鬼鬼祟祟地说话可真难受,把孔子郁闷得不行。

    相比之下,苏格拉底实在是太幸福了,他整天跑到街上跟人摆龙门阵,说得天花乱坠,口沫四溅。眼看他要扯下去就很有希望被评为希腊城邦十大杰出抬杠青年了,城邦突然“民主”了,全国人民群众一致通过了立即取消苏格拉底抬杠权与生存权的提案。决议通过之后,一杯毒芹水送到了苏格拉底的面前。

    终于轮到苏格拉底郁闷一把了。

    苏格拉底想不通啊,我好好地摆我的龙门阵,没招谁没惹谁,最多不过是跟大家抬抬杠,怎么人民群众就对我的意见这么大呢?是谁这么缺德,老是把真理塞在少数人手里,却让大多数人民群众这么犯浑呢?

    不是人民群众犯浑,而是一些心智模式存在着缺陷的人,虽然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着一张正确的人生地图,可是他们不懂得怎么看这张图,地图虽然是正确的,但他们却总是沿着坐标系指定的相反方向走,于是他们的人生,也就显得异彩纷呈花样繁多了。

    大概十年前吧,有这样一桩旧案。有一个上不起学的农家孩子,十五岁时他的父亲和母亲离婚了,离婚后的父亲带着他去城里打工。每天父亲都在工地上做工,没时间照料他,就把他放在当时城市中最火爆的娱乐场所——录像厅,让他看录像接受武林高手再教育。

    当时的录像厅里主要是演一些港台的劣质武打片,像什么《七残英雄》,讲的是七个残疾的武林高手替革命党送情报的故事;又像什么《龙在天涯》,讲的是一个武林高手独闯科西嘉黑手党总部,用拳头把拎着火器的黑帮打到吐血等等。这孩子就天天坐在录像厅里学习熏陶,熏出了他一身的武功。

    孩子是真的有点功夫,是他自己在建筑工地上拿手掌劈着砖头练出来的,可惜无名师指点,不然的话,以这孩子的资质,照这么练下去的话,恐怕现在的影视屏幕上还轮不到新加坡的释小龙撒欢。

    三年之后,正当这孩子武功大成之时,父亲因为实在顾不上照顾他,就又将他送回了乡下。这孩子一回到村子里,就立即开始了他的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人生传奇。进村后他东张西望,忽然看到同村的一户人家盖起的二层小楼,这孩子立即明白了,这户人家肯定是无恶不作的恶霸,不然的话怎么全村穷得没裤子穿,就他家盖起了小楼?

    发现了恶霸,孩子立即展开了行动,白天的时候先踩好点,入夜之后,他施展飞檐走壁的拿手绝活,越墙进入了那户有钱人家。恰逢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正在浴室里洗澡,被这孩子冲进去,一记鸳鸯撩阴腿,对方当场毙命。

    刚刚杀了女主人,这家的男人正好从外边回来,被这孩子断喝一声,迎上前,一记大摔碑手,然后是龙爪手、虎爪手、九阴白骨爪、黑砂掌、毒砂掌、红砂掌,一股脑儿地使了出来。可怜那个农家个体户只知道响应党的号召勤劳致富,哪曾想家里突然冒出来一个从古装片里钻出来的怪人,措手不及之际,已经身中小天星掌力,当场倒地身亡。

    眼见自己武功大成,这孩子心下颇是安慰,于是下楼出门,径直走到邻居家敲门。邻居开门问何事,他告诉邻居说他已经为民除害,杀了恶霸,让邻居快去叫全村人都来,去把恶霸家里的冰箱、彩电分了。

    邻居起初还以为这个孩子是在开玩笑,可是看孩子的表情语气,却是严肃而认真,就半信半疑地走到邻居家里一看,那两具死尸差一点没把邻居当场吓疯,清醒过来便立即报了警。

    警察赶来,却见孩子神色肃然,一抱拳:“天高地远,后会有期。”本想飞身上房,却没能飞得上去,早被六扇门的众警察蜂拥而上,抓胳膊扭腿将他擒获。那孩子大惑不解:“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杀了恶霸,你们应该感激我才对啊。”

    我们倒是真的应该感谢这个孩子,他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思维误区有多么的严重,这个孩子在城市中生活了三年,纵然是再与现代文明有隔膜,但也不至于闭塞到这种程度。究其原因,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思维选择机制在起作用,他只选择那些能够肯定他的观点与想法的信息,对那些与他的主观愿望不一致的信息全部过滤掉,所以他虽然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但他的思维却以为自己是生活在劣质武打片所构造的虚拟世界之中。

    一个人的思维半径决定着他的人生成就。

    正常情况下的社会游戏法则不在这个孩子的思维半径之中,所以对他来说,正常的社会法则是不存在的。

    你千万不要嘲笑这个孩子的愚蠢,在别人眼里,我们和这个孩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老话说“忠言逆耳”,我们也同样无法接受那些不在我们思维半径内的思想与观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刘、项并争天下,各地报急奏章雪片一样飞往咸阳。秦二世问计于赵高,赵高告诉秦二世,哪里有什么贼寇,只不过是几个小毛贼罢了,这都是地方官无能,治贼不力,所以夸大报道。二世以为然,于是严惩各地上奏实情的官员。然后秦二世继续在宫中享乐,一任刘邦和项羽就这么折腾下去。最后赵高担心义军攻取天下之后不肯饶过他,就索性先下手,派女婿——赵高这个宦官竟然有女儿,这家伙的本事实在是有点太惊世骇俗了点——阎乐入宫杀死秦二世。乱兵拥入宫内,秦二世埋怨在身边侍候他的小太监:“都怪你们,不早一点告诉我。”那小宦官回答道:“正因为我没有告诉过你,所以才活到今天,那些跟你说实话的人,不都让你给杀了吗?”听了这个回答,秦二世只好拼命地翻白眼,再也没咒可念。

    秦二世不爱听坏消息,是人的隐性心理选择机制显性化的表现。仅从这个信息选择接收与过滤的心理机制来看,我们绝不会比秦二世强到哪儿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不是像他那样叼着金钥匙出生,让权力的宝座将集中在他身上的人性缺点放大了。

    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以自我的存在生活于这个世界。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信息筛选机制始终在悄然地起着作用,它总是让我们在记住我们正确的时候,同时把别人的错误记得牢牢的,终生也忘不了。

    就这样,我们在人的认识灰色区域的激烈争执与争端,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的出现:

    你记住自己正确,同时也记住别人错误。而别人却恰恰相反,他牢牢地记住了你每次出乖露丑的情形,而他自己犯的错误却早忘记了。

    于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会让你出乎意料的低,就像你对别人的评价一样的低。

    所以,任何人的晋升提拔与加薪都会让你不服气,因为在你的意识中,别人无论是能力还是业绩,都比不了你。这种心态发作起来,就连比尔·盖茨都不放在眼里。比尔·盖茨有什么啊,不就是世界首富吗?刘翔有什么啊,不就是会跑两步吗?超女有什么啊,歌有我唱得好吗?姚明有什么啊,他敢和武大郎比谁更袖珍吗……

    在你的嘟嘟囔囔中,你给别人的印象也就隆重诞生了。

    坏印象!

    坏印象源自于别人对你原本不高的评价与你坚持不懈的挑衅对抗。给别人一个坏印象,并不在于你到底做错了多少事情,而在于别人根本记不住你做对的时候,而你的错误始终让别人刻骨铭心。

    这也是所有失败者的罩门与软肋之所在。除非你能够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形成的,否则你永远也无法避免这种对你不利的局面,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好员工,永远也无法获得一个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闭上嘴巴就成功

    成功并不意味着付出太多,但失败必然是由于说得太多。

    任何时候不要轻易透露出你对事情的任何观点与看法,也许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术业有专攻,你的朋友与老板或许不了解这些,但他们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你必然是错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就会立即给别人一个愚蠢透顶的印象。

    即使你真的是正确的,但是别人的思维解读与你完全不一样。他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他却是以这个错误的坐标为参照,凡是与他的错误不相符的观点与意见,统统是愚蠢的。

    此后你还应该乱讲话吗?

    更多的时候,错误的的确是你。但是别人已经厌倦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你,而你又总是不肯接受,用你的固执将一次心平气和的聊天或是工作讨论演变为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只好由得你出丑。

    你的前程就这样完蛋了,你能够甘心吗?

    只要你把嘴闭上,你就能够迅速地成功,可是你愿意吗?

    闭上嘴,成功!

    成功并不意味着付出太多,但失败必然是由于说得太多。

    你所有的努力全都被几句话抵消了,这真的有点不值得。

    早年的时候,法国人发明了一种高效率的杀人技术——断头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候,有许多贵族的脑袋就是被这个原理简单的机械装置给切了下来。于是欧洲人围绕着这个断头台弄出来了不少笑话。其中有一个说,三个抢劫银行的死囚被拖到断头台前行刑,第一个囚犯先被拖了上去,可是非常奇怪,上面的刀片居然没有应声而落,所以死囚的脑袋也就没有应声而掉。于是众人认为这是上帝在保佑这个死囚,于是他就得到了特赦。

    接着是第二个死囚,断头台的刀片仍然没有落下,于是他也得到了特赦。

    接着是第三个家伙,他的脑袋被按在断头台上,只见这家伙仰脸看了看上面,脱口说了一句:“哈哈,我发现这台机器的故障在哪里了。”

    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我们所知道的,未必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说,如果你闭上嘴,就会平安无事。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说,如果你不肯闭嘴,倒霉的事儿就要落到你的头上了。

    古人说,言多必有失。

    古人又说,祸从口出。

    古人还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任何时候,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带来的很少会有什么好东西,但坏印象却会如期而至。

    我们在别人心里的坏印象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员工,做一个成功的员工,就请先把你的嘴巴闭上。

    好员工知道的很少。

    好员工不知道的很多。

    好员工知道他们知道的很少,知道他们不知道的很多。

    好员工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好员工还知道人的天性是不肯认错。

    好员工知道不肯认错的人始终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好员工知道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失败。

    好员工选择不犯错误,或是少犯错误。

    好员工知道在做事之前要先做人。

    好员工知道做人成功的人事业就会成功。

    好员工是做人成功的人。

    好员工知道所有的人都喜欢做人成功的人,老板更是这样。

    老板喜欢好员工。

    老板愿意给予好员工更多的好机会。

    所以,好员工不是听话的乖宝宝。

    好员工是人生、事业都成功的员工。

    其实做一个好员工真的不难,许多人上下求索,却越来越偏离这个人生的根本目标,原因就在于他们以为成功是从脚下开始的,却不知道失败都是从嘴巴开始的。

    而且很显然,失败的脚步远比成功快捷得多,只要你一张嘴失败就跑了过来。成功是个大胖子,却不知道晃荡到哪里去了。

    看来真的应该给成功减肥了。

    我们曾提到过“老君座下的烧火童子”,我们提到了这些必然的成功者,那些在公司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力过人、业务精通的员工,你什么时候听到过他们乱讲话?

    正因为他们从来不肯乱讲乱说,即使是听到了别人的错误,最多也只是付之一笑,所以他们看得多,见得多,听得多,将失败员工的经历全部转变成了他们个人的经验总结;所以他们这些烧火童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人生的大手笔。

    就像太上老君骑着的那头青牛,你什么时候听到过它跳出来哇哇乱讲?乱讲的是老子,老子开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青牛就一声不吭地在一边听着,狗屁道道名名,吃草比什么都来得实惠。公明仪跑来弹琴给青牛听,青牛也只是摇摇尾巴,对牛弹琴,吴牛喘月,不管你是褒还是贬,青牛都不跟你一般见识。

    等到青牛学得差不多的时候,那就是别人的麻烦来了。《西游记》中唯一出彩的段子就是青牛大战诸天神将,打得孙悟空拼了老命地翻着筋斗狂逃。估计逃跑之中的孙悟空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以前还总以为天底下就自己最厉害,敢骂老板敢打同事,现在才知道自己那点小本事,实在是差得远了。

    从此孙悟空牢记了这一段悲惨的教训,并总结出他的人生经验如下:

    任何时候不要轻易透露出你对事情的任何观点与看法,也许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术业有专攻,你的朋友与老板或许不了解这些,但他们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你必然是错的。

    明白了这些,于是孙悟空就成佛了,还是个斗战胜佛。

    现在轮到我们了。

    正视你心中的失败欲望

    错误的命令是失败者在幼年的时候自行输入的。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模糊程序,它能够应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自行编程序,这个程序编成什么样,你以后的行为模式就是什么样。

    老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好员工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员工,虽然他们的表现与结局千奇百怪蔚为大观,但他们的结果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在他们人生悲剧的细节上,能够让老托尔斯泰狠狠地捞上一笔稿费。

    好员工的家庭肯定是幸福的,如果连家庭都不幸福,你这个员工还好在哪里?没听说过人生中充满了不幸的幸福员工。

    不好的员工家庭生活多半有些不如意,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工作的公司是我们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场所。我们不在的那些公司也在分配财富,但人家肯定不分给你,要是不相信,你可以随便拿起一家公司的电话打过去试试。

    还真有人把电话打过去了。不久之前,就有这么一个人打电话给一家家用PC生产商,读到他目前正在着手进行一项重大的社会性调查,因此请商家速速提供笔记本电脑一台,别耽误了正事。这个要求遭到了商家的拒绝,结果最后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个人的思维蛮有趣,但同样的事情我们也经常干得乐此不疲,所以我们万万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只有娱乐功能的个案。

    一个叫张百合的人,男性,籍贯不详,他带着老婆去闯深圳,用他们所有的钱租了一个小门脸,专门制作广告灯箱。别看这家门脸又小又破,可是却比许多行业都更赚钱。广告公司接业务有的成有的不成,但不论成还是不成,都要有费用产生,费用产生在什么地方?

    就产生到张百合的小门脸来。

    所以如果有谁想赚大钱的话,快放下这本书,去开一个临街的小门脸,专门制作广告灯箱或是招牌。除非全地球的公司一起倒闭,只要有一家还活着,就会琢磨着弄个招牌打个广告。社会财富不管往哪儿流,总是经过你家门口的。你也用不着太费心思,只要拎个桶蹲在门口,慢慢地一桶一桶往你自己家里舀,这辈子的一个大问题你就解决了。

    开门脸的张百合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他琢磨的对错不大好下结论,但他的门脸一开张,就有笔四十万的业务送上门来了。

    事实证明了张百合的过人商业眼光,于是他乐呵呵地开始干活,并很快将活干得妥妥当当,再雇人运到指定地点安装好,拍拍手就等着收钱了。

    打电话催款,对方的财务经理说转账支票可能要等一等,不过如果张百合着急的话,干脆明天一早去人家那里拿现金得了。

    张百合立即说他着急。

    谁碰上这么幸福的事儿不着急?

    这就像新郎倌入洞房一样,明知道新娘子就是长三条腿也跑不掉了,可他还是急到把床拱翻。

    当天夜里张百合就把家里睡觉的床拱翻了,并因过于兴奋而把老婆婆打一顿。

    于是张百合的老婆就进去了——医院。

    于是张百合也进去了——看守所。

    等夫妻二人携手出院出监,夫妻双双把家还,张百合急忙跑到客户那里追要账款,可这时候事情已经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由于那家公司开张之初花钱花得太凶,没半个月的工夫就捉襟见肘了,所以那边就不再像开始那样痛快了,变痛快付钱为拖拉战术,能拖就拖,张百合一下子就傻眼了。

    报纸报道,捡垃圾的张百合坐在肮脏的垃圾桶旁边,对记者叹息道:“命里没福,强求也是枉然,我早就知道那四十万我一分也拿不到。”

    记者很好奇地问了一句:“当时你马上就要拿到钱了,干吗大半夜打起老婆来了,把事情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张百合白了记者一眼,懒得回答。

    为什么张百合懒得回答呢?

    因为他是一个发奋努力去追求失败的人,他并不是一定要打老婆,也不是一定要在半夜里打,就算打老婆也未必非要打到医院去,又不是别人的老婆,他还不知道应该节省着点用吗?

    张百合这么做,只是因为他一定要弄出点事来,让他自己拿不到这笔钱,尽管拿到钱是他最强烈的愿望,但他的心智模式不肯让他如愿成功。

    张百合看到这本书一定会非常愤怒,有钱不拿,难道说他的脑子有毛病吗?事实上,心智模式只是一个人的行动模式,跟智商并没有多大关系,许多成功者智商也不过是平平,但只要心智模式正确,你就会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情来,想不成功也很难。而心智模式错误的人,却更多的是一些智商极高、智慧过人的角色,但他们总是做出让他们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意外事情来。这些人最通常的表现是“失去了控制”,控制不住自己。都已经是老大不小的人了还控制不住自己,你以为你是澳大利亚旅鼠啊。

    在挪威的海边,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旅鼠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而来,地面上黑压压地蠕动着的是一望无际的旅鼠。这些怪异的小动物蜂拥到了海边,并不因为前边是海水而停步,而是继续向前,向前,一直冲进海水中。海水的表面很快就浮起厚厚的一层旅鼠尸体,但后面的旅鼠却视而不见,前赴后继,淹死我一个,自有后来鼠,继续拥入海中。

    当地政府用尽了办法做这些旅鼠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美味的食物,但旅鼠们一概听不进去,只管向着海洋挺进,不搞到鼠族灭绝誓不罢休。

    然则旅鼠们何以这样想不开呢?

    据科学家研究,旅鼠这种动物的基因里有着一个信息,吩咐它们沿着这条道路去往另一片大陆。不曾想后来大陆板块漂移,原本的陆地变成了一片海洋。可是命令仍然从基因中发出,旅鼠们只能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那些心智模式有着残缺的人士也正如同这些倒霉的旅鼠,他们的心智模式中有一道让他们把事情搞砸把人生弄失败的死命令,让他们不执行这道命令,除非是把这条命令先行撤销。

    拿张百合来说,他倾家荡产,冒险开了一个小门脸,这本来就是以死赌活,不想再混下去了。不曾想深圳遍地死耗子,让张百合这只追求失败的瞎猫说不出来的神伤。神伤之际,他心智模式中的那道命令即时下达了:打你老婆,打你的孩子,打你的老板,放火烧了你的房子,不管你干什么,只要能够失败就成。

    不管怎么说,张百合这个人的执行力还是很有嚼头的,对这点他老婆可以作证。

    那么又是谁这么缺德,把这么一条该死的错误命令输入到我们的心智模式之中的呢?

    心理学家说,这个错误的命令是失败者在幼年的时候自行输入的。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模糊程序,它能够应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自行编程序,这个程序编成什么样,你以后的行为模式就是什么样。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在学走路的时候,一跤跌趴在地,这时候如果大人鼓励他说,“站起来,勇敢地站起来,站起来撒尿才爽快。”于是小朋友就立即接收了这个刺激,编好程序放在自己的心智模式里。长大后做事做人,他就会务求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功效果。

    相反,如果有的小朋友一旦跌倒,早有大人急切地冲上前去抱起,“小宝宝,摔痛了吧,都是地不好,让我宝宝摔痛了,你等妈妈替你打地。”于是小宝宝立即将这组刺激编好程序输入进去。以后做人做事,他就会以搞砸搞到失败为要,只要搞砸了,失败了,就会有人跑过来抱起自己,替自己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于是张百合这样的行为模式就出现了。

    这种模式就是务求失败,无法容忍成功,越是接近于成功,就越是会心神不定,六神无主,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一定要搞出点什么名堂让这桩事情彻底失败,如此之后心里才会稍微感到痛快点。

    有这种行为模式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是拖拖拉拉,他们的心智模式不接受爽快地配合老板把事情做好的结果,这个结果会让他们六神无主,为了给六神找个主,他们怀着悲壮的心情踏上了寻求失败的人生之路。

    他们是不会失望的,如果他们只是想失败的话。

    不做成功的失败者

    成功者就是有足够的钱花的人。

    英雄是他也有足够的钱——但是别人在花的人。

    是失败容易,还是成功更容易?

    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失败更容易些,成功就比较难。比如说大家争夺皇帝来做,刘邦当了皇帝,项羽就得和女朋友虞姬说分手,赵匡胤做了皇帝,南朝的李后主连一江春水向哪流都成了问题。就这么一个情形,皇帝的龙椅就那么一张,你坐上去我就没地方坐了,所以看起来还是成功比较艰难。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

    难道成功的定义仅仅是做皇帝吗?当然不是。

    成功的定义是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打赢三场战役,第一场战役在情场,第二场战役发生在职场,第三场战役是在交际场上进行的。炮火隆隆,硝烟弥漫,硬着头皮往前冲吧,不打不行啊。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第二场战役——职场上的胜负,这个定义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字:钱。

    你要不能在职场上弄到钱,那就只能去情场和交际场上忽悠。情场上弄钱的如果不是骗子,那就是婚介所老板;交际场上弄到钱的如果不是骗子,那就是休闲娱乐场所的老板。

    只要咱们不蒙不骗,不论是婚介所的老板还是按摩洗脚的老板,你交际的场所正是人家的工作场所。所以说来说去,生存资源这东西,只有从职场这个地方才能琢磨来。而情场和交际场,这两个地方都是花钱的。

    这样,我们就界定了成功的定义。人生在职场的成功,就是要事业有成才行,就是要弄到钱,然后再把这些钱花到情场和交际场去。

    如果你在情场和交际场上有钱花,这时候谁要再说你是个失败者,那你肯定会花钱雇人来抽他。可如果你在这两个场合硬是囊中羞涩,却非要说自己是个成功者,这就未免太另类了点。

    有人说曹雪芹虽然一生无钱可花,可弄出一部不朽名著《红楼梦》,这也应当算是成功者。还有的人把他当做真正的成功者,视揣了满腰包钱的土财主为俗人。

    持这种认知态度的人,其风格无疑是应该肯定的,但他显然混淆了成功者与悲剧英雄的定义。

    曹雪芹是人生逆境中的英雄,但不是成功者。

    成功者是享受生活并让自己的家人也享受幸福的人,英雄不是;英雄自己流血,家人流泪,朋友同情,这样的人受人景仰是无疑的,但显然是有点划不来了。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春天来了,蚂蚱开始努力工作捞钱,而蟋蟀则拎着它的小提琴跑过来,替蚂蚱弹琴伴奏。蚂蚱先生就在这悠扬的乐曲中,快乐地将食物搬到自己的窝里去。

    等到了冬天,蚂蚱先生和老婆坐在温暖的火炉边,享受着快乐与幸福。这时候可怜的蟋蟀冻得颤抖着来敲门:“蚂蚱兄弟,求求你能不能给口吃的?”

    搞笑,蚂蚱先生大惑不解:“蟋蟀先生,做动物不要无耻到这种地步,你是英雄嘛,继续无私地奉献才是你的职责,你这样伸手要饭,这不是给英雄丢脸吗?要是让别的年轻人都看见了,以后谁还会像你这么傻学着做英雄?”

    所以沃尔沃公司的亚洲区副总裁吴瑜章先生说:要做成功者,不要做英雄。

    成功者就是有足够的钱花的人。

    英雄是他也有足够的钱——但是别人在花的人。

    总之一个字:钱。

    这样,我们就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如果你能够成为一个好员工,能够在职场上弄到钱来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者了。

    钱这个东西可多可少,你可以跟比尔·盖茨较较劲,他支持非洲人民你就支援中国贫困山区人民,这钱花得高尚,要多多地花才对。但如果你没有这么多的钱可花,那你也至少要混个街坊首富;如果你住在富人区,弄个街坊首穷,出来也照样能够唬唬人。可如果你住在贫民地带,偏偏又给自己弄了个街坊首穷的头衔,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你为什么不成功?

    别辩解说什么成功太难了,事实上成功远比失败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想成功,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说废话多干实活,做一个称职的好员工,慢慢地积累自己的人生资源,这事就成了。

    相反,如果你执意地追求失败,一边拼了老命地偷懒,一边用足了力气务必让每一个人都讨厌你,那谁拿你也没办法。

    平平淡淡才是真。成功者的轨迹是非常简单的,闭嘴,干活,拿钱,真的再也找不出别的花样。而失败者的人生那就复杂了,每一个失败者,莫不是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一段过程,那悲歌慷慨,那壮烈义行,实在令人为之心动,若不是如此的波折与磨难,也无以彰显失败者的悲凉与无奈。

    成功者不过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失败者是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波澜壮阔,内容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与未知。

    成功者喝着自己的白开水,看别人的长篇小说。

    失败者拿自己的人生写长篇小说,让喝着白开水的成功者看。

    色狼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可以使用的男人和可以使用的女人。

    心理学家也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成功者与失败者。

    心理学家还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把人分成两种,另一种则不这么干。前者是成功者喜欢干的事,后者是失败者的行为模式。

    成功者是有意无意地用心智模式来看待别人,他们一眼就能够判别出眼前这个人是不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们把人分成成功与失败两种。

    而失败者连心智模式是啥玩意儿都闹不懂,听都没听说过,就是听说过也只是武断地认为这是别人在瞎闹腾,根本就懒得理你,所以他们只能像伟大的旅鼠一样,向着失败的海洋挺进。

    所以你必须要改正你的心智模式,修复你的人格,端正你的世界观,掌握看懂你人生地图的技术方法。这个方法说透了实在是简单不过,但只怕有点难为那些失败者了。

    只要一个人能够坚持三天控制住自己,不说废话,不说无意义的话,不管听到别人说出多么愚蠢的话来都要忍受住纠正对方的冲动,决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反对任何人的意见。这三天你就权当自己是一个隐形的外星人,正在一声不吭地观察着地球人的生活习性。观察并不意味着冷漠与冷淡,这三天你必须对所有的事件保持高度的关注。三天的时间足够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以前自己所犯下的种种愚蠢错误。

    三天的所见就足以让你翻然悔悟。

    悔悟只在翻然之际,然后你就看到了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一直在驱使着你向着失败冲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