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留下人情债,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上的钱债易还,人情债难还。金钱的债务无论多少都有个数目,而感情的债务却无法用冰冷的数字来衡量。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所以,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做生意,都要学会从情感投资着手,虽然短时间里不见得有多少回报,但长远来看,这种投资肯定比股票的投资收益要大。如果你能悟透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自己的感情投资,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感情投资,建立人情账户

    在许多人眼里,商场就是战场,这里充满尔虞我诈,无商不奸。做生意没有什么人情存在。其实不然,做生意就是做人情。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人们互相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感情交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你必须学会感情投资,建立人情账户,天长日久你的生意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一位小有名气的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还觉得非常庞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可见,情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巧妙地运用这种资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建立人情账户,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或求人办事,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这种信任换来的鼎力相助。而人情主要来自于你以前的积累,来自于你以前为现在的情感所作的“投资”。

    一个小渔村,由于地处偏僻,沿途人少,所以通往外界的公交只有两辆——101和102。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往往是一家老小一起进城。

    101号的女主人为人很精明,她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是熟视无睹,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

    而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船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

    不过,3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因为搭她车的人少,真应验了她之前的那句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故事中,101号的女主人是把人情作为她获胜的法宝,利用感情投资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人情像是一个存折,它是积蓄在人生银行账户中的,人情生意做得越多,人的一生的财富就会越丰厚。人情是一粒种子,你将人情的种子种入别人的心田,就会收获成功的累累硕果。

    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无论做生意还是交朋友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做准备,未雨绸缪,所以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从生意场所到日常交往要处处留心,应该善待每一个伙伴。这样,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某位企业董事长的交际手腕高人一筹。他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于小恩小惠,以求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结交公司要人,对年轻职员也殷勤款待。

    其实,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就电器公司内各员工的学历,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之所以如此,是在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他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所以,当自己认识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年轻科长自然十分感动,无形中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位职员晋升为处长,经理等要职时,仍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平常注重感情投资多。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依靠平日情感的积累。

    古人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通过不断的构建和巩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牢固和升华。情感投资,聚沙成塔。

    中国有很多关于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的民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说明付出了总会有收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进行感情投资,未雨绸缪,为自己积累起雄厚的人情资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投资“潜力股”,冷庙也要常烧香

    生活中,有些人办事急功近利,现用现交,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常常并不理想。因为你平常心中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佛祖怎会当你的工具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烧柱好香呢?

    如果要烧香,就找些平常没人去的冷庙,不要只挑香火兴旺的热庙。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显不出你的诚意,神对你也不会有特别的好感。但冷庙的菩萨就不是这样,平时冷庙门庭冷落,神对你当然特别在意。同样的烧一炷香,冷庙的神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它,它自然特别照应。即使有天冷庙变热庙,神也不会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自然喜欢结交现在看来就很有价值的朋友,但是,谁都不会知道明天的命运会怎样。我们为人处世,还需要长远眼光。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那些曾经落魄的人,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人人都巴结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烧香不要只去香火旺盛的寺庙,门可罗雀的冷庙也要烧,等到它的香火也旺了,一定不会忘记你的。

    于凯是某县一个很有名气的生意人,手下有几间木材加工厂,资金雄厚,在本地也算是个小富豪了。除此之外,他爱交朋友也是出了名的,上到县长。下至平头百姓,小小的县城里,可能有一半人都是他的朋友。于凯交朋友也不像别人那样只顾着往上交,而是不分高下一起交,用他的话说就是“冷庙、热庙一起烧香”。比如说县林业站的老李,在林业站熬了9年,还是个副站长。看来很难有出头之日。但于凯却不嫌“庙”冷,逢年过节总要去送点礼物,路上见了面大老远地就开始打招呼,老李找他去喝酒,于凯也从不推辞,一来二去两人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第二年初时,老李居然来了个大翻身,被调到县委农林办当了主任。正在这时,上面批给了该县1000立方米的采伐指标,这一下老李的“冷庙”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热庙”,各路人马排着队去求老李。于凯也看上了这个买卖,找到老李一说,老李马上就答应卖给于凯270立方米,而且还允许他先挑,结果于凯又大赚了一笔。

    可见,冷庙烧香,投资“潜力股”,是赢得好人缘的一个重要原则。人之可知遇与不知遇,要靠时机,时机的迟早要靠命运。你的素识之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就是冷庙,这个朋友,是个有灵的菩萨,理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他,时常去烧烧香。一旦他日后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债当然是你的。

    有一个刚进一家合资医药企业的小伙子,一次拜访一家三甲医院的临床主任,科里一个认识的医生在走廊里拦住他说:“你不要拜访他了,他下台了,已经不是主任了。”这位医生悄悄告诉他说:“这位主任被免职了。现在已经换主任了!”

    原来的主任是这家医院表彰的“杰出专家”,性格狂傲暴躁,有点恃才傲物,据说半年前指着鼻子把院长骂了一顿,要倒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位小伙子不愿做落井下石的事,他觉得拜访新主任是迟早的事,下台的那个要是现在不去以后见面就尴尬了。所以他问明了新旧两位主任的办公室位置之后,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准备好的礼品先敲响了前任主任的门。

    那位前主任正在办公室闭门思过。这位小伙子的到来很让他惊讶。他爱理不理的,直接说以后别找他了,他不是主任了,有事可以去找新主任。这位小伙子把礼品拿出来说:“新主任我以后会去拜访,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拜访您啊,您是我们公司的老朋友了,我就是来拜访公司的老朋友的呀。”这位主任很意外,语气也客气了些,给这位小伙子写了新主任的名字和办公室门牌号,说以后合作上的事找她去吧。小伙子只好知趣地告辞,说:“那您先忙吧,我下次再来拜访您。”主任说:“还忙啥呀?主任也不当了,没什么可忙的了!”这位小伙子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听见这位主任的这句话,转回身说:“您怎么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位主任显然牢骚满腹,一时还不适应角色调整,站在办公桌后茫然四顾说:“不当主任了有什么可忙的?”这位小伙子一时兴起,就脱口而出说道:“不当主任了您还有自己的专业啊,您照样是杰出专家啊。不当主任,关起门来钻研学问也好啊。要是都像您这么想,那我们这些大学毕业了却不能从事本专业的人,岂不是都不要活啦?”

    主任愣了一下,可能还没人敢这样对他说话,尤其是一个小小的业务员,竟然敢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这位小伙子也觉得自己不礼貌,赶紧捡好听的说:“像您这样的性格一定喜欢李白的诗吧?《将进酒》中有两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得多好!您忘了吗?”这几句话说得主任很感动,找出纸笔让这位小伙子写下作者和标题来,说他去查原文。临出门的时候,这位小伙子转过头对着主任说:“其实很多时候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完全妥协,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态度。不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创造发挥自己,这样才不会后悔。”这位小伙子凭着自己刚毕业时的意气风发,对这位前主任好好劝导了一下,话虽然说得有点刺耳,但是对于这位原主任来说已经足够了。

    谁也没有想到,那位主任竟然在下课三个月之后,又恢复职位了!这位小伙子的业绩可想而知了。

    后来,这位小伙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调走了,这位主任还念念不忘,多次到他的公司询问他的下落。

    多个朋友多条路,故事中的小伙子就因为不嫌弃落难朋友,因而给自己打开了一条“路”。所以,交朋友要有长远眼光,眼睛不能只盯着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冷庙也得多烧香,这样办起事来你的路子才会四通八达。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运是难免的。一个人落难正是对其周围的人,特别是对其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有一个人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他退职离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在他心情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他在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现在来拜访的竟是这个人,不觉使他十分感动。过了二三年后,这个离休经理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因为这位职员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他产生了“一旦有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俗话说得好:“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一个人失势时,经常会遭到众人的漠视,原来与他交往密切的人都离他而去,如果此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与之交往,他就会心存感激,铭记一辈子。对失势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就像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可以让他得到支持和宽慰。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趁自己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而用,这样的发展才会无穷。

    人情往来最忌目光短浅,平时不屑“向冷庙上香”,事到临头再来“抱佛脚”就来不及了。一般人总以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交泰,风云际会,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千万别错过了才好。

    人情,千万不可透支

    人与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种情分就是“人情”。很多人喜欢用“人情”做事,但“人情”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可以任自己自由地取用。人情是有限量的,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你存得越多,可供领取的才会越多。相反,存得越少,可支取的钱自然就越少。聪明的人都知道,人情是不能滥用的。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多,如果你支取的多了,超过了你存入的数额,那么你的人情自然就透支了。从此,你们之间的感情便开始走向淡化,甚至你们的情分可能从此就中断了。

    几年前,李大夫为孩子转学的时候,曾求过一个同学,本来准备了一些钱送给他,但是他说:“不要客气,谁还没有用得着别人的时候。以后我有事求你的时候,不要拒绝就是了。”李大夫想想也是,也就没有强求。

    谁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位同学便多次带着亲友、朋友采医院找李大夫帮忙,但是他求的事根本不能办,像半价CT、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让李大夫非常为难。帮吧,违反规定;不帮吧,怕落个过河拆桥无情无义的名声。后来,还了人情的李大夫就想办法渐渐疏远了这位同学,再后来就索性不再跟他交往了。

    可见,人情的利用也要把握一个度,透支了反而令人很尴尬。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人家没有义务和责任总是帮你的忙。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人家帮忙,认为大家都是朋友,对方帮自己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帮,就是不够朋友,就是忘恩负义,却忘了这样就等于把积累的那点人情全部透支了。一旦人情透支,朋友间的感情一定会变淡,严重地甚至会就此结束,而旁观的其他朋友也会觉得透支人情的人不值得交。因此,在用人情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十分的人情,最好留三分,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少,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分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

    张强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身价千万,人也特别好。李文和张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是好朋友。但过了十几年后,两人的情况却相差悬殊,李文在一个县城中学当教师。当然这并未妨碍张、李二人继续是朋友。

    一个两袖清风的教师和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如何相处呢?

    李文的妻子是个下岗女工,儿子今年9岁,正上小学,花费颇大,只靠李文一个月5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有些艰难。李文不因此而向张强开口借钱,一是因为这是一笔小钱,在张强的眼里算不得钱,不值得向张强开口;二是这不是一次能解决的问题,这月借了,下个月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难道不断地借下去吗?而且,李文的经济情况也不是一时就会转好的,如果借了钱何时才能还呢?可不幸的是,儿子出了车祸,手术的费用得4万元左右。这时候,李文没有选择,只好向张强借钱了,一个人能有几个一下拿得出4万块钱而又不对他自己的生活不产生影响的朋友呢?

    这是从李文的角度来讲的。

    从张强的角度来看,假如平时李文零零星星地从张强那里借了些钱,当做生活费用掉了。当然,这笔钱对张强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不会在乎,可朋友关系却从此不再平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李文难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张强,难免会产生不服、嫉妒、自卑的心理,想当年你我差不多,甚至你还不如我,凭什么你现在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捞钱,我却只能靠跟你借钱来维持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感激之情也荡然无存,反而心怀恶意。

    平时,零星借来的钱被李文一家用掉了。本来没有这笔钱也可以过得去,少吃几顿好吃的也就罢了。张强的钱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一旦借了些钱,李文近期又难以偿还,这对李文是一个心理上的负担,主要是对李文的自尊心有影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李文在张强面前慢慢就会失掉自尊,开始自卑,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的,张强借钱是好心帮助他,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而如果李文因儿子的意外而向张强借钱,这笔钱对李文的意义非常重大,自然会因此对张强心存感激,救急不救穷,不只限于金钱方面,而是指帮朋友时,应该是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

    人情是一种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一般情况下,用人情用得越少越好,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如果用尽了,仍不知轻重地去透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慢慢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世上最为珍贵的,莫过于能够使你得到宝贵的情义和朋友。因此要善用这些情谊,不要透支它。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是古人就已经知道的道理。《孙子兵法》上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要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就必须先付出。有付出必有回报,要回报必须先付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付出是回报的前提,回报是付出的结果。在当今的生意场上,这个道理也是适用的。

    美国一家生产口香糖的公司,即便糖的品质优良,包装精美,价格适中,可由于是新产品,一时间根本没有办法打开销路。此时,公司的经理突发奇想,叫员工把纽约市居民的地址抄在信封上,并每个信封里放上该公司生产的口香糖。不久以后,几乎纽约市的家家户户在同时收到了这份意外的礼物,大街上到处都是嚼着公司赠送的口香糖的孩子。此“街景”就如同一幅活广告。没过几天,公司再寄送出了第二份赠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家公司就不再寄糖了,可孩子们早已习惯于这种糖的口味,他们成群结队地到各家商店去购买。由此这家公司快速的打开了市场。

    这家口香糖公司为了使顾客能尽快接受新品口香糖,采用了欲取先予的方法,为顾客提供免费品尝的机会。一盒口香糖值不了多少钱,这样做,不但拉近了买卖双方的距离,关键是还联络了感情,一旦顾客对口香糖的口味认可,适合顾客的口感,大多都会掏钱购买。而且当他们接受新品牌后,还会向周围的亲戚、朋友介绍,通过口口相传,新品牌口香糖就这样打开了市场。所以,在生意场上,掌握了欲取先予的方法,留下人情债,你就会先舍后得,获得更多长期的利益。

    无独有偶。名古屋有一家因制造咖啡用新奶酪而闻名的名古屋制酪公司。这里的社长日比孝吉先生十分乐善好施,无论是什么都免费或超低价供给。

    一种无味大蒜是由一个拥有此项开发技术的人推销到日比先生这儿的。据说日比先生自己试过后感觉很好,于是就买下了这项技术,然后让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的研究人员对其效能进行研究。原来这种特别方法制成的无味大蒜中含有一种叫阿霍安的物质,它能净化血液,除了对预防癌症有效之外,还有利于白内障、高血压、哮喘等病的治疗。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要点儿过年用的咖啡。日比先生顺手将无味大蒜也给了这位朋友一些。没想到这成了一个开端。据说到现在为止,这种无味大蒜已经派发给了全国25000余人。

    结果,有感谢信寄来:这种无味大蒜效果惊人。其中还有人写信来联系道:哪怕只付邮费呢?不能白白接受啊!

    这正是有趣之处。对后者,日比先生进行了劝服:那样的话,就请多多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或帮助宣传一下加它的产品就行了。

    派发给25000余人,简单算算,这需要多少经费呢?每年竟然要超过25亿日元。

    但是,自从派发这种无味大蒜以后,公司的营业额迅猛增长,1994年年收入超过了700亿日元。日比先生说想把派送给无味大蒜的人数增加到10万人,考虑一下,成本花费要达到100亿日元,可是,那个时候公司的营业额就会达到3000亿日元。

    日比先生打着“免费”的旗号派发无味大蒜,无偿为消费者服务,表面上,在消费者看来,这是“打着灯笼找不着的好事”,不仅可以免费获得无味大蒜,同时还为自己剩下了邮资的钱。有这么一个赚头给自己,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公司因此每年“赔”掉超过25亿日元,但是公司的生意真正的赔了吗?其结果就是我们大家所看到的,那就是不但没有赔反而获利无穷。日比先生以“无味大蒜”作诱饵,使消费者上钩,消费者对这等“好事”的一传十,十传百,购买该公司产品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从此小利变大利,利滚利,利翻利,真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先给予免费的“无味大蒜”,但最终却收获得到的是营业额的迅猛增长。

    贪图利益是人的本性,只是每个人所体现出来的程度不同。所以,你可以欲取先予,适当地进行一些小的投资,使别人抓住小利的绳索,用小的投资就能换取更大的利益,这不失为一个好方式。

    有一家超市训诫员工的时候,经理如此对下属说:“很多来超市的人,都追求的是一种心理,想收获必先付出,就是欲取先予”。

    虽然这家超市刚开业没多久,可它以分期分类推出低价、全方位整合的策略,在顾客心里树立了很好的形象。每天他们都推出几种热销商品,进行特价销售,还结合各种节假日,辅之以广告、海报等多视角、多渠道宣传的形式,虽然时间不长却声名鹊起,如此,这家超市就奠定了良好的口碑。

    他们与一般的商家相比有一个显着区别,就是这家超市没有将滞销、积压产品变相打折,也没有进行任何华而不实的所谓全场折扣、甩卖活动,而是以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就是每个人都需的商品作龙头,引领消费需求,使人感到店家的诚心诚意、很实在。如此一来,消费者耳闻目睹,认为有“利”可图,争着前来“凑”热闹。在某一商品中,店家可能是微利,或者低于进价销售,表面上看去好像是店家亏了,可在顾客趋之若鹜的同时,“人气指数”就陡增。

    依据观察,只要是冲着低价商品而来的,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人顺便“捎走”其他物品,精明的店家不但没有“赔本赚吆喝”,反而是名利双收,一举两得。到底是何原因呢?店家的精明自然不必说,可一位顾客的话更有说服力:“如今各店家哪个不搞促销,可这家超市的做法表明他们把顾客挂在了心中,追求的是互惠的双赢,到这种的超市买东西,让人心里感觉很舒服。”

    可见,欲取先予是经营的一大策略。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假如一门心思只想到掏顾客的口袋而不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此条赚钱之路恐怕是难以走到底的。因此,聪明的生意人必先学会给予,做一点儿“傻事”,多给顾客一点儿甜头,让顾客开开心心,然后才能得到加倍的回报。

    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其实这本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也就是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只有先吃亏才能后赢利,这是建立商业关系、社会关系的有力武器。正因为有“吃亏是福”的思想准备,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精明的生意人总能牢牢占据有利位置,并稳步推行拓展计划。

    浙江的王先生经营着一家服装厂,他主要是做出口生意,很少内销。王先生常说,“眼睛只盯着钱的人做不成大买卖。买卖中也有人情在,抓住了这个人情,买卖也就成功了一半。”王先生对此是深有体会的。2000年服装厂还是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厂,凭着质优价廉勉强在市场上混口饭吃。有一次,一个法国客商订购了50套西装,王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包装完毕后运到码头准备发货,就在这时,这个法国客商却突然打来电话请求退货,原因是该客商对当地市场估计错误,这批货到法国后将很难销售。退货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王先生大可一口拒绝对方。反正合同都已经签了,但经过两天的考虑,王先生却决定答应对方的退货请求。因为对方答应支付包装、运输等一切费用,这批西装由于是外贸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应该可以销售出去,所以王先生等于没有什么损失。而最大的好处是他这样做等于是帮助了法国客商,双方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事情果然正如洪先生所料,法国客商非常感谢洪先生的大度,表示以后在同类产品中将优先考虑王先生的产品,他还不断向自己的朋友夸奖王先生,为王先生介绍了很多的生意。就这样王先生以他富有人情味的生意经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站住了脚。二三年内,王先生的工厂不断扩建,员工发展到600多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从上面这个事例可以看出,王先生是非常聪明的,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缘对生意的重要性。如果当时他拒绝了法国客商的退货,那么虽然他做成了一笔生意,却会损失了这个客户。而答应了退货的要求表面上吃了点亏,但他却交到了一个朋友,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经商活动中的得失之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如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有一位浙江商人刘老板,他在山西铜川开了一家机电设备公司。有一次,一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遗憾的是,刘老板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客户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到5万多元。

    看到客户如此着急,刘老板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客户刚走,刘老板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供货方。谁知,西安没有货了。没办法,他只好连夜乘飞机回杭州,然后再轿车赶往温州老家。回来折腾一番已经是清晨四五点了。刘老板不顾接与疲劳,又在温州联系相关的生产厂家,结果在连续联系了十几个厂家后,终于找到了这个电器配件。拿到电器配件后,刘老板火速打车直奔机场,下车看望一下父母的时间都没有。第二天,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客户感动得无法言语。

    这次生意对刘老板来说,是一桩赔本生意。因为一个配件才300元,利润也就十几元钱,但是刘老板却付出了3000多元的交通费。从表面上看,刘老板亏了好几千元,但是他却赢得客户的信任。第二天,客户所在的企业就敲锣打鼓地送来了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来采访刘老板,宣传他这种一心想着客户的事迹。就这样,刘老板吃亏待人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刘老板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财富比区区几千元的损失要多得多。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这就是吃亏是福。今天的世界,竞争残酷非常,优胜劣汰见怪不怪。许多人或利所趋,或势所使,不惜机关算尽、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头前行,唯恐稍一俯首止步的瞬间,就一不小心成了时代的弃儿。而这恰恰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吃亏是福的真谛,他们不知道吃亏是表面的隐忍与退却,而实际则是为了反戈一击在拓展天地,今日的蛰伏正是他日雄起的蓄势待发。如果你对眼前的小亏斤斤计较,寸土不让,终究会独自品尝那得不偿失的苦酒。

    亨利·霍金士是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有一次他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他做出这样的举措之后,使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食品加工公司一举成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吃亏是福。这就是先赔后赚的“利天下者,方能利己”的经营思想。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精明的商人会吃亏,他们吃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别人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就是经商的智慧所在。

    小恩小惠笼络人心

    所谓小恩小惠,就是为了笼络人而给人的一点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我们常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一旦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占了别人的便宜,就很难拒绝对方的请求了。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聪明的生意人常常运用这一手法,几乎百试不爽。

    有一次产品推广会上,主办人对所有来的客户均赠送20块钱的纪念品。该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贪小便宜,可是他们又绝不愿平白无故地接受别人的东西。因此他们就会以尽义务的态度来参加销售会,甚至会敞开胸怀来倾听对方的解说,唯有如此,他们才会觉得受之无愧。

    而一切结果也正如他所说的,“那些平白接受了小惠的人往往会假意告诉自己和那些推销员,他们是因为真正对商品感兴趣.才来参加这次推广销售会的。”只不过区区20块钱,使原来怀疑的大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

    可见,聪明的生意人很善于利用人们无功不受禄、无劳不受惠的心理,经常施些小恩小惠,先给对方甜头尝尝,待对方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的目标说出来。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还可能知恩图报,很容易答应你的请求。

    李嘉诚曾说过:“小恩小惠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能让陌生人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个商人说得更直接:“你不给别人好处,人家凭啥帮你。”话糙理不糙,说到了点子上。所以,如果你想谈成生意,维护感情,不妨利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

    陆明是一家公司的图书销售员,有一天,他去书店查看一下图书的销售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有一个年轻人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于是,陆明走到年轻人面前,跟他攀谈起来。交谈了一会儿后,陆明就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他对文字方面的理解很有独特之处,而且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也超出一般人。

    陆明很想结交这个年轻人,当看到年轻人手里的书时,陆明有了主意。他把营业员叫来,说:“这本书是我们公司出的,我想把它送给这个人,你看怎样办理手续?”营业员让陆明拿出证件,然后打了一个电话,说:“可以了,不用交费。”

    年轻人很高兴,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分手的时候,年轻人已经把陆明当成好朋友了。

    可见,给对方一些小恩小惠,这是一种增加彼此感情的交流,这种办法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心理,无故受人恩惠时就感觉欠对方人情,所以,只要对方不提出过分的要求,通常都会很愿意帮助对方的。

    值得注意的是,略施小惠要做得自然得体,如果一下子给予对方很大的好处,对方一定会疑惧你可能要求更大的回报而回避。所以施小惠时,要顺其自然,使对方可以大方地接受。久而久之,略施小惠的影响力便可发挥出来。

    当然,略施小惠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许多种方法亦可适用。有时候,多说几句好话或者客气一点,效果还真不一般。可如果平时不花精力去做这些事,那么,到了紧要关头时,你就只得去出远远高出小恩小惠数百倍的“高额悬赏”才能打动你需要的人了。

    另外,运用“略施小惠”的策略时,在技巧上要特别注意一点:态度要自然,不要让人感觉到做作。否则,不但讨人厌,说不定还会得罪人。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让“资产”在无形中变成“负债”。如能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时,略施小惠,将会让人难以抗拒。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为一个生意人,在商界打拼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他人的帮助,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互相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学会帮助他人,为自己积累良好的口碑,这样一来,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周立明是一家服装厂的个体老板,他以几万元起家,在短短6年内发展成拥有几千万资产的皮鞋制造商。他之所以能站住脚,靠的就是投桃报李。在创业初期他深知自己财单力薄,不可能单凭个人实力与同行业的大厂家竞争,必须联合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心换心。

    有一次,周立明厂里生产的一种连衣裙,在北方某个省份失去了销路,零售商天天打电话要求退货,这可急坏了地区批发商,他连夜赶来找周立明商量对策。这可是个大问题,如果把货收回来,积压在家里,批发商将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周立明二话没说:“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我都决不会让你受损失,你把这批连衣裙统统收回,送到我这里调换成别的式样的裙子。”这个地区经销商感动地说:“但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吃亏呀。”周立明说:“产销一家嘛,我们都是一家人,谁受损失都一样,这事理应由我来处理。”这件事传出以后,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对周立明更加敬重了。周立明帮助人的事举不胜举。批发商、零售商对周立明为人着想的做法,都很感动。

    “天有不测风云”,在1998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中,周立明用贷款修建的现代化服装厂遭受了灭顶之灾,设备、材料、产品被冲得几乎一干二净,辛苦数年积攒的全部家底都在洪水中化为乌有。周立明犹如遭到了晴天霹雳,欲哭无泪,他甚至想到了死。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的销售网络中几个较大的批发商登门拜访,鼓励他“重振旗鼓”。可是,周立明还债的钱都没有,哪还有资金兴建工厂。一位批发商爽快地说:“你放心,只要你肯继续干下去,钱的事包在我们身上了。”另一位说:“过去,我们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我们,现在我们也决不能昧良心,袖手旁观。”五天后,那几位批发商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几百位批发商的集资大会,仅仅两个多小时,就凑齐了周立明重建厂子所需的资金,一星期后,周立明就恢复了工厂的生产。

    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这是利人利己的双赢生意法则。所以,你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并视之为力所能及、理所应当。或许有一天,当你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之时,昔日曾经被你资助过的人将会向你伸手拉上一把。因为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巴萨尔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家食品店的,这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在镇上远近皆知了,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食品店更加兴旺。

    一天晚上,巴萨尔正在店里收拾货物清点账款,因为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外出度假做准备。忽然,他注意到店门外不知何时竟站着一位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衣衫褴褛、双眼深陷,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巴萨尔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人说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巴萨尔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是的。”巴萨尔点了点头。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他低着头,小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巴萨尔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巴萨尔知道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巴萨尔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巴萨尔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困难重重。为此,巴萨尔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墨西哥的信件,原来写信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青年。此时,当年的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巴萨尔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巴萨尔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这位总经理的帮助,巴萨尔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经营发展得异常顺利。

    一个流浪青年,谁又能想到多年之后,他能成为大老板呢?倘若当时巴萨尔没有帮助这位青年,他的事业之路也不会发展得那么顺利。这种回报与其说是上帝的赐予,不如说是巴萨尔当初种下了善因,而一个有着善心和善举的人,是应该得到回报的。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美国埃·哈伯德曾说过:“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事实上,只要你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伸出你热情的手,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你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张芳在一家电脑专卖店当营业员,她心地善良,在待人接物方面,乐意替别人着想,经常因不忍拒绝帮人忙而给自己带来额外的负担。

    一天下午,张芳正准备下班,两位年轻小姐找到她,叽叽喳喳发牢骚说,前不久在这里买的一台电脑质量太次,用了没几天就“休克”了。晚上她们还想用电脑加班呢.这可怎么办?

    张芳一细问缘由,明白了:这两位小姐是“菜鸟级”的电脑用户。遇到一点小疑问就不知所措。她们所说的“休克”。不是电脑的问题,而是操作不当造成的软件故障。张芳向两位小姐解释说,这不属于保修范围,应当由用户自己解决。两位小姐见张芳很好说话的样子,便姐姐长姐姐短的请她想办法,说是晚上急着用电脑,又找不到别人帮忙。

    张芳很为难。人家年龄不见得比自己小多少,已经屈尊叫了她十几声“姐姐”,怎么好意思拒绝?但是,不属于保修范围的事情,自己也不便通知维修人员上门为她们服务,更何况已到了下班时间。张芳自己倒是会处理这种小问题。但她劳累了一整天,巴不得现在马上躺在家里那张柔软舒适的床上,实在不愿劳动疲惫的身体,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上门服务。再说,这也不是她职责范围的事呀!

    看着两位小姐焦急的模样,张芳终于没忍心拒绝,打起精神,义务为她们帮了一回忙。由于都是同龄人,张芳很快就和她们交上了朋友。

    一个多月后,那两位小姐又来了。这回她们是介绍几个朋友来买电脑的,一次性买走了三台。这件事使张芳深有感触,琢磨出了提高销售业绩的道。此后,张芳主动向每一位购买电脑的用户表示:不论是否属于保修范围的电脑故障。都不妨找她,她会尽可能提供义务服务。张芳有时还会主动打电话向用户询问电脑的使用情况。这样做使张芳交到了很多朋友,她也变得越来越忙,每天电话不断。有人向张芳求助时,她总是有求必应。当然,大部分问题只需在电话里简单解释一下就可以了。

    并不是每个接受过帮助的用户都会带朋友来买电脑,但总有些人乐意将张芳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他们都觉得张芳特够“姐们”。张芳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在全公司遥遥领先,被评为“金牌销售”。现在,张芳已是公司下属四家专卖店的总负责人。她的主要工作是训练像她一样勤勉敬业的一线推销员。

    “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张芳失去的是休息的时间,得到的却是自己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的回报!

    打开财富之门的一大法宝就是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和关怀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不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也许这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别人来说却犹如雪中送炭,那么别人对你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

    人情往来不能无“礼”

    “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生意往来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有相关调查显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可见,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一位一流的推销员,她总会送给客户一枚带有棒球图案的小徽章,上面刻着“我爱你”三个字。

    有时候,她也会赠送一些小型的玩具气球给客户,并对客户说:“您一定高兴和我合作,对吧?”

    她最常做的事情是把礼物送给顾客的孩子,她会趴在地板上对小家伙说:“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好啊,你肯定是个乖孩子!啊!你手里的小喜鹊真有趣!”“我有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你一定会喜欢,猜猜看,是什么?”

    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大把棒棒糖来,并攥在手里,说:“你猜猜这是什么,猜着了就给你。”

    然后,她会把小孩儿带到女主人身边说:“这一块给你,其他的让妈妈给收着,好不好?瞧,这儿还有一些气球,让爸爸替你保管,好不好?你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好了,我要和你爸爸妈妈谈事情了。”

    在整个过程中,这位一流的推销员运用了送礼物的推销技巧,无形中拉近了和顾客的距离。接下来的推销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能够送对礼物,打动人心,这才是关键。

    云南省的一家外贸公司与印度某商贸公司新近作成一笔生意。为表示合作愉快,加强两公司今后的联系,努力成为密切的商业伙伴,中方决定向印方赠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皮质的相框。中方向当地的一家工艺品厂定制了这批货,这家工艺品厂也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当赠送的日子快要临近时,这家外贸公司的一位曾经去过印度的职员突然发现这批皮质相框是用牛皮做的,这在奉牛为神明的印度是绝对不允许的,很难想象如果将这批礼品赠送给印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幸好及时发现,才使中国的这家外贸公司没有犯下错误,造成损失。他们又让工艺品厂赶制了一批新的相框,这回在原材料的选择上特地考察了一番。最后在将礼品送给对方时,对方相当满意。

    由此可见,送礼是一门学问,“礼”不是瞎送的,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只会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送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其实其中包含着很深的学问。

    不管送什么样的礼物,投其所好才是最重要的。“投其所好”送上小礼品,往往能打动人,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牢靠。

    清朝中堂大人李鸿章夫人50岁生辰快到了,满朝文武大臣忙得不亦乐乎,都准备前往祝寿。消息传到合肥知县那里,知县也想前去送礼,因为李鸿章是合肥人,又是朝中宠臣。可是细一想,知县又发愁了:我这七品芝麻官能送多少礼?少了,等于不送;多了,又送不起。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请来师爷商量。师爷说:“这事容易,一两银子也不用,还保你的礼品最为注目,保准中堂大人喜欢,列于他人礼品之上。”

    知县听说一两银子也不用了,自然高兴,可想天下哪有这般好事,便问:“送什么东西?”

    “也就是一幅普通的寿联。”师爷回答。

    知县听完直摇头,表示难以相信,师爷连忙说:“不要怀疑,送礼之后,包你从此飞黄腾达,不过这寿联必须由我来写,你亲自送上,请中堂大人过目,不能疏忽。”知县满口答应。

    第二天知县带着师爷写好的寿联上了路。他昼夜兼程赶到京城。等着祝寿之日,他通报姓名来到李鸿章面前,朝他一跪说:“卑职合肥知县,受人之托,前来给夫人祝寿!”

    李鸿章随口应了一声叫他站起来,知县忙拿出寿联,将上联先打开,李鸿章一看是“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

    李鸿章心想:夫人二月过生日,他写了“三月庚辰之前”,还算聪明。正想着,知县又“哗啦”一声打开了下联,李鸿章一见,忙双膝跪地。原来下联写着:

    “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两宫”指当时的慈安、慈禧,李鸿章见“两宫”字样,不由的跪了下来。于是他命家人摆香案,将此联挂在《麻姑上寿图》两边。

    这副寿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这位知县也因此而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了。

    投其所好是送礼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知道了他人的个人喜好,才有可能做到投其所好。

    送礼作为表达自己的感情、加深与别人间的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感情和意义上的互通交融,至于礼物轻重、何种形式都不重要,关键是能表达自己心意,并且投其所好。如果做礼物达不到投其所好,那么你所送出去的礼物也是白送,因为在他人的眼里,你的礼物体现不出价值。

    总之,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所以,求人办事时,我们只要礼物先行,送的好、送的对,送到对方的心坎儿里,就没有难办的事情。

    朋友之间有事没事常联系

    朋友之间交往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有事没事常联系。不要等到需要获得别人帮助时才想到别人。时常联系朋友,会让对方觉得你始终都在关怀他,认为你始终将朋友放在心上,而这样的有心人一般都很受朋友的欢迎,若你遇到困难时,朋友们也一定会努力帮助你渡过难关。

    有一个刚去美国的人,详细叙述了她在那里的生活情况。她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难得去看看朋友,可能是因为她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她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礼拜天都去了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她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但她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她唯一可以列入应酬朋友的方法,她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有起事情来,朋友会立刻聚在一起的,哪怕是很棘手的问题,在美国的朋友也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她。

    看了上面的叙述,给人最大的感想是,她懂得无事之时打电话找朋友,当有事发生事时,朋友马上就来帮忙。所以,朋友之情重在联系,如果平时不联系,时间会冲淡一切,很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即使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一样。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疏忽了和朋友的联系,总觉得反正是朋友,应该会理解的。事实上,等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朋友因为缺少联系关系都变得淡漠了。

    刚进家门,马玉就看到家里来了崔志这个不速之客。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快,甚至有些吃惊。这个家伙从他的生活中已经消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虽然说以前关系是不错的,但俗话说得好,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越处越好的,都这么久没联系了,再见面已经很生疏了。

    留下崔志吃完饭之后,崔志才道出来的目的,因为自己的儿子要升初中了,希望马玉能够帮忙找人选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最好能进入市重点中学。

    崔志知道马玉在教育界有很多熟人,这一点小事不是什么难题。但马玉的心里是老大的不情愿,因为觉得自己只是被他利用,没有什么情分了。再说,以前也不欠他的,现在看他这个样子,即使欠了自己的,也是不会还的。马玉便笑着说,你都不知道这两年我和教育界已经没有联系了,现在再贸然地找人家,也不知道人家会怎么想。很多时候,你是拿着钱,都不知道该给谁去送这份人情。

    马玉的态度就是在委婉地拒绝,崔志也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见他态度如此,他也就不好意思再继续说下去,于是就告辞了。

    马玉送走崔志之后,就在妻子面前抱怨道,平时连个影子都见不到,看见我有用了,立马跑过来。我最恨这样的人了,最不想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了。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你作何感想?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马上找他,但却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当初多与他来往就好了。

    其实,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长时间不联系,感情的交流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再好的感情也需要不断地经营维护,只有平时与朋友多联系,才能巩固并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李云飞与狄强曾经是高中同学,两人还曾住在同一个宿舍,所以关系一直不错,互相都把对方看做交心的朋友,不过高中毕业后,狄强父母离异,他因此变得内向孤僻起来,也不再爱主动联系同学和朋友。

    原先宿舍里的好朋友都渐渐疏远他,毕业之后也就自然而然断绝了联系,而李云飞始终把狄强当成要好的朋友看待,平时总是主动联系狄强,发一些祝福和问候的小短信,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寒暄几句。节假日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李云飞会邀请狄强一同出去聚餐,双方的友情就这样一直保持下去。

    狄强也经常会打电话给李云飞,诉说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李云飞更乐于成为倾听者,分享朋友生活中的快乐与辛酸。双方几乎每周都要联系几次,即便后来李云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整天忙于事业,他依然不忘联系朋友。十年下来,两人的联系从未断绝,友谊也日益加深。

    2010年,李云飞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倒闭的危险,狄强听说后,立即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将其交给李云飞,并积极四处奔走,动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努力帮助朋友筹款。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努力,狄强最终帮李云飞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公司的资金顺利周转下去。李云飞对于狄强的帮助十分感激,而狄强这时淡淡一笑,打开手机相册给李云飞看,原来这里存放着十年来两人的合影。

    可见,朋友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朋友关系的维系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在与朋友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联系,那关系之好无从谈起。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能够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朋友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与朋友保持联系是维护友谊的桥梁。千万不要让你和朋友失去联系,也不要让你的通讯录落上尘土,要时刻记得,朋友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好帮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