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偏见越少,女孩越自信(田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自信的女孩总是把“我能行”挂在嘴边,但也有一部分女孩习惯说“我不会”,这些女孩是通常是胆怯、缺乏自信的。而她们的不自信究其根源,大多来自于父母的偏见。女孩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的评价十分在意,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多于表扬,她们往往表现得不自信;父母对女孩的表扬多于批评,女孩则会表现得自信。

    父母要加强对女孩自信心的培养,就要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她们找到潜能所在,在她们有进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表扬她们成功,而当她们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要揪住错误不放。每个女孩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重视,都希望父母能够多支持和鼓励她们,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女孩。所以父母在教育女孩时,假如能少一些偏见和歧视,多一些尊重和赞赏,女孩往往变得更优秀。只有当父母对女孩的偏见变少,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时,女孩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

    偏见越少,女孩越自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鲨鱼和普通的小鱼放到一个水池中,中间用玻璃把两种鱼隔开。在刚把他们放到一起的时候,鲨鱼会对小鱼发出很猛烈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鲨鱼自然是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它并不放弃,而是一次次的朝玻璃撞过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但是经过无数次撞击后,鲨鱼就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宁愿饿着,也不再撞玻璃了,因为它知道了这样是白费力气,而且会耗费自己的体力,还不如在自己的领域里歇一会儿。当看到鲨鱼不再攻击小鱼了,心理学家就把水池中的玻璃取走了,这时,鲨鱼仍然在自己的领域游动,尽管小鱼已经到了它的领域,在它眼皮底下来回穿梭,它也不再想攻击这些小鱼,最后,虽然周围有食物,但鲨鱼还是被饿死了。其实,这时如果那只鲨鱼不是没有能力吃到食物,而是它不再相信自己能吃到食物了。

    在教育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发生,阻止孩子成长的其实往往是父母的偏见,你的偏见就像故事中的玻璃一样,看似没有,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能由于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在父母对女孩的偏见似乎要多一些,这让女孩多少有些不自信,而女孩想要有所成就,也要比男孩跨越更多的障碍。此时家有女孩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女孩扫除这些障碍。

    父母应该尽量帮助女孩扫除这些心理障碍,而不是用冷眼和偏见对待女孩,那样只会让你的女孩变得更像“弱者”。父母应该教育女孩,她们并不是天生的弱者,智力也和男孩一样,只是与男孩体现的方面不同而已,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节奏感、形象思维能力等都是女孩的长项。可以说每个女孩都有一定的潜质需要父母去开发和赏识。

    女孩和男孩相比,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可是这并不能表示女孩就要受某种局限性影响,父母与其相信女孩与男孩的不同是缺点,还不如说这正是她们突出的地方。常常听人说“女孩就得有个女孩样儿”,其实如果父母不拿那些“女孩样儿”束缚孩子的成长,你的女孩会给你更多惊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把女孩视为掌上明珠,耐心地去发现、欣赏女孩的优点,并让女孩知道,你对她充满希望,就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人们最深切的希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当父母以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女孩时,你的女孩也会因为你的一声鼓励或赞赏而变得充满自信,并且给你一些意外,因为女孩会因为父母的变得快乐,也会因为父母的赏识更加努力。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自信的女孩总是把“我能行”挂在嘴边,但也有一部分女孩习惯说“我不会”,这些女孩是通常是胆怯、缺乏自信的。而她们的不自信究其根源,大多来自于父母的偏见。女孩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的评价十分在意,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多于表扬,她们往往表现得不自信;父母对女孩的表扬多于批评,女孩则会表现得自信。在对女孩的自信教育上,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父母不应该对女孩存在偏见,要善于发现女孩的闪光点

    激励女孩树立自信,即使你的女孩胆子很小,也会偶尔做些大胆且漂亮的举动,也许在别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可作为她的父母一定要捕捉到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

    2.父母要对女孩的性格进行观察和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的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也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但是因为女孩的年龄还小,自我分析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容易在分析自己的时候走极端,极易走向自卑,所以父母要帮助女孩分析并改变她们的自卑心理。

    3.让女孩自发地对生活热情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女孩讲一些关于自信的故事,并引导女孩和自信的孩子一起学习或玩耍,这样能让女孩很快意识到自信的优点,从而愿意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

    4.父母要有对生活热情的心态

    父母要培养女孩对生活热情,自己首先要有热情的心态,因为父母对女孩的态度,往往是女孩形成积极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专挑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钻牛角尖,经常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女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父母的消极,这样对女孩今后的生活很不利。

    女孩不比男孩差

    不少家长对女儿都不抱很大的期望,有些父母觉得女孩在智力方面比不上男孩,所以很难有大的成绩。甚至还有些父母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或者觉得女儿长大后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所以不愿意在培养女孩上多花费精力、时间和金钱,还有的父母觉得女孩可以多干些家务活,而男孩做家务则显得出息;在社会方面,也有些对女孩不合理的限制。这些传统的偏见会渗入到女孩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外界影响,还有一部分来自女孩自己。因为外界的影响,多数女孩会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男孩,所以就会把自己定位为“弱女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产生依赖心理,使她们愿意做配角,这种心理让女孩少了好胜心和上进心,从而缚了女孩才能的发展。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她在重大问题上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思路清晰、做事果断,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欧洲。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家庭,却有着不凡的成就,这和她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的气质和兴趣都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她的成功就是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玛格丽特小时候家里有一间小杂货店。她的父亲有很多爱好,尤其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这使玛格丽特从小就接触到政治和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受这些书籍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政治产生了兴趣。

    玛格丽特的父亲对她要求很严格,在她小时候就要求她帮忙做家务。在玛格丽特1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在杂货店站柜台了,因为父亲认为这样可以培养玛格丽特独立的能力。当然,这些都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她很难说自己做不到。

    父亲经常教导玛格丽特不要盲目迎合别人,要有主见,随波逐流只会使自己个性淹没在别人的光芒之中。在玛格丽特入学后,她发现别的同学生活都比自己丰富得多,她们可以随意玩耍,而不像她,除了上学,就是在帮家里的忙。于是她对父亲说:“父亲,我要出去玩。”

    父亲对她说:“父亲并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但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事情,你就要做。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现在是你培养自己能力的好时光,如果你想和别人一样沉迷于玩乐中,那你将会一事无成。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相信你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完父亲的话,玛格丽特想到: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刚买的书还没有看完,为什么要学别人呢,那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玛格丽特回到屋里,开始看书。

    父亲对玛格丽特的教育,让玛格丽特养成一种独立自信的性格。玛格丽特的学校经常请一些名人来演讲,当演讲结束后,玛格丽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的女孩子则大多是胆怯地不敢开口。回到家的时候玛格丽特和父亲说起学校的情况,父亲总是对她说:“你这样独立自信,父亲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女孩。”

    父亲的鼓励让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自信。即使她在学校的演讲并不是那么受同学们的欢迎,但她仍然一有机会就上台演讲,尽管台下时有嘘声,也丝毫影响不了她演讲的热情。许多人对她这种突出个性表示不理解,但她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一直维持着独立和我行我素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成功于否最显着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在于人们的性格不同,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是有极强自信的人。由此可见,女孩并不比男孩差,“差”的观念只存在于父母或女孩自己的心中。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比男孩差或是她们早晚都会出嫁,其实女孩和男孩都是父母的孩子,女孩也有生活中强者,旧社会女子不如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只要父母培养得当,女孩照样可以是巾帼英雄。至于女孩能不能成才,除了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外,父母的教育和鼓励占很大一部分,如果父母在女孩小时候就告诉她们自尊、自强、自爱的观点,这些教育理念下的女孩绝对不会比男孩差,她们一样可以成才。

    父母首先应该相信女孩的能力。女孩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父母应该适当给她们尝试的机会。在她们尝试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可能失败,她们的失败并不代表无能。而不是嘲笑她们的失败。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们自己做,应该让女孩的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

    其实,父母要积极评价女孩的行为。父母对女孩的积极评价在培养女孩自信方面起重大作用。父母的正面评价是女孩信心的来源,即使在女孩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耐心地听其解释原因,注意从正面教育,告诉女孩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而不是牢记自己的错误。

    最后父母要引导女孩发自己的价值,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事务,给她们一些决定权。让女孩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有地位,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能参与到成人的世界中,让女孩很有成就感。

    了解女孩的特定心理

    一根铁杆想把一把挂在铁门上的大锁打开,它忙活了半天都没有成功。这是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大锁“啪”地一声就打开了。铁杆很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打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成功的交往就是了解对方的内心。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你才能成功地教育他。

    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渴望父母的关注和爱,女孩和女孩在教育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在男孩们正在想自己如何才能打败别人的时候,女孩们已经开始观察到她与周围一切事务的关系了。女孩们思考的重点常常是与她接触最多的家庭关系,刚刚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女孩会想:“我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在她们接触到一些故事后,她们又也会想:“我是家里的小公主。”

    这种意识代表着什么?其实这就代表着女孩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这一点从女孩们爱玩的游戏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仔细一点的父母都会发现,女孩喜欢“过家家”的游戏,而她们最喜欢扮演的就是“妈妈”,在女孩还小的时候,她们就喜欢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玩具娃娃说:“妈妈来喂宝贝吃饭了……”;天真的女孩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宝宝组建一个家庭:那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另一个是宝宝,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玩游戏、吃饭、看电视……当然在这些剧情中,宝贝也会偶尔犯错误,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但女孩为它设计更多的还是温馨的场景。其实女孩不过是把生活复的场景制到了游戏里,也可以看出女孩希望父母永远爱她。

    女孩似乎天生倾向于有爱的生活方式,她比男孩更需要父母的爱,那么她又是怎样感受到父母的爱呢?大家都知道,男孩大多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女孩则与男孩不一样,她们喜欢用语言表达想法,她们希望在和父母的沟通的过程中来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许在女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渴望和父母交流了,因为据研究发现,当一个女宝宝在感受不到父母的时候,往往开始哭闹,而当父母爱抚她或者对她说几句话时,她便很快停止哭泣,继而用笑声来回应父母。由此可见,这确实是女孩与生俱来的本能。

    女孩都是通过和父母沟通才能感受到理解、关心、尊重和安慰,父母与她们交流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

    收集或传达信息。

    女孩大多是通过和他人交流发现自我,多与父母正面交流会让她们变得自信。

    可以改变心情,释放不良情绪:女孩最害怕没有人理会她,和父母的交流可以使女孩感受到到情感上有所依托。

    与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女孩潜意识中相信和父母交流能提升和父母的感情。

    了解了女孩的这些心理特征之后,父母就会明白女孩更需要他们的关爱,而表达这种关爱的最佳手段就是和她们交流。

    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女孩的心事。每个女孩都渴望被理解,所以倾向于向人诉说,因为她们期望赢得父母的爱。可事实上有许多父母是不懂怎样爱护女孩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不太爱听别人谈话,而喜欢别人听他说,大多数人喜欢谈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谈和对方有关的事情,父母在教育中也常常会犯这种错误,倾听是一种能力,父母应该用这种方式和女孩交流,宋才能了解到一份真实的感情,发现女儿隐密的心语,进而得到女儿的尊重和信赖。

    适时表达自己的爱。在与女孩交流的过程中,要善用赞美,因为女孩比较敏感,而赞美则是鼓励她们的最好方式。孩子和大人一样,都爱听赞美的话,因为赞美是人们荣誉感和自尊心的需要,爱听好话是人之常情。即使是在女孩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父母在对女孩的表现进行评价时要少用批评多用赞美,尽可能多给女孩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能使女孩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做父母的想让女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就应该时刻让女儿感受到你是多么爱她、多么在乎她。当然,你要记住,这种爱是充满理性的爱,绝对不是溺爱。

    家长的评价,决定女孩的自我印象

    有一个小男孩,由于家里大人都出去了,只留他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妹妹。当妹妹睡觉后,他觉得很无聊,开始到处乱翻。在无意中,他发现了几瓶不同颜色的墨水。妈妈不在家,这些墨水对他形成了很大的诱惑。小男孩终于忍不住把那些墨水瓶打开了,并开始在地板上认真地画起妹妹的相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客厅变得狼狈不堪,到处都有墨水的痕迹。当他画完画像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收拾已经来不及了,他只有等着妈妈回来的责难。

    当妈妈回到家时,看到狼狈不堪的客厅,刚要发火,又看到地上的画像,虽然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墨水。于是,她决定忽视满屋的狼藉,并高兴地对孩子说:“是你画的妹妹的画像吗?非常漂亮。”然后,她低下头来亲吻了一下这个男孩。

    这个男孩就是著名的画家本杰明。每当对人们说起他的经历时,他总骄傲地说:“是妈妈的亲吻让我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当你夸奖孩子某方面特长时,这将成为他真正的特长。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一些,所以父母对女孩的评价对其身心影响更为深刻,所以父母不妨多看到女孩的优点。优秀的父母总是善于发现女孩的优点,而且懂得夸奖她们的优点,这才是教育女孩的最好途径。

    对女孩的教育不妨学习一下“罗森塔尔效应”的理论。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小白鼠分成两组交给实验员训练,他告诉这些人,A给的小白鼠比较笨,B组的要聪明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罗森塔尔亲自对这些小白鼠的训练水平做了测试。结果果然是A组的小白鼠笨,B组小白鼠聪明一点。

    可实际上,这两组小白鼠只是罗森塔尔随便挑的几只,它们之前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得到验证,最后的结果完全来自实验员,他们把A组的小白鼠当成笨的,结果A组的就笨了,相同的,他们把B的小白鼠当成聪明的,所以它们就成了聪明的。

    小白鼠是这样,人也是一样的,在这之后,罗森塔尔又做了另一个人们经常说起的实验:

    他在新生入学的名单上圈上几位同学的名字,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人是十分聪明的孩子,所以要特殊对待。经过一学期,这几位同学真的比其他同学成绩好许多,此时罗森塔尔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只不过是他随便选的。

    但为什么他们的成绩真的好了?这说明什么呢?它的奥妙之处就在于老师对于学生的赏识,当他认定学生是聪明的,就会对他们提高训练要求,而这些学生平时做的一些普通的事情,都可能被当成聪明的表现,这仅是老师的作用,而更大的奥秘在于学生因为受到了老师的赏识,所以他们确信自己是很优秀的,所以能够担负起更高的要求,所以他们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良性互动。

    作为女孩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她们的闪光点,激励她们树立自信,试着对女孩多一些肯定的评价,看到她们的进步就及时表扬,这样你的女孩将会变得更自信。比如当女孩兴冲冲地告诉你:“这次考试我进步了”,而你却回答:“有什么可得意的,你还是没有得到第一”,或者当女孩高兴地对你说“我得了第一”,而你却说:“同事家的孩子每年都拿第一”等,这样的负面评价会伤害女孩的自尊心,让她们对进步和拿第一都失去兴趣,而且信心也会慢慢被消磨掉,她们会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是个没用的人,所以父母应该学会多从正面夸奖女孩,多夸奖她一句可能会影响女孩的一生。

    父母的“尊重”,让女孩快乐成长

    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然而许多父母又情不自禁地干涉了孩子的生活,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形式上,这往往与自己的初衷相悖。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女孩的意见和成长规律,让她们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自然地生长,这样女孩才能快乐地成长。父母给予的尊重越多,你的女孩就会越快乐。

    自信并不一定是拿第一

    文文从小就很聪明,正是因为这样,在她还小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一定要比别人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行。上小学时,她每年都是第一名,不过她并不骄傲,而是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上了初中后,小男生们学习成绩赶了上来,文文的成绩虽然没有下降,但却也感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压力。其实,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她的努力和坚持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但是因为文文不是每次都能考到第一名,她开始变得有些焦虑,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质疑,她变得过分自责,为了保持好成绩,她只有拼命读书,但过度的劳累让她的体质变差了。

    文文爸爸看到文文这种情况,有些着急了,他觉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让文文觉得一定要拿第一才是成功的,这是文文身体出现状况的根源。作为父母,爸爸自然不愿意看到文文不开心,决定让她自由发展,不向文文灌输争强好胜的思想。有一天,他对文文说:“人生就像一趟旅行,能做到最精彩很好,但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得第一。你一直是匆忙地向前走,为了更快地达到下一个目标而使自己过度劳累,是不值得的,人生的路边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有时只有把脚步放慢了,才能欣赏到这些风景。与其费尽心力追求优秀,不如让自己开心地做到良好。”

    爸爸的一番话改变了文文的人生,这让她后来的生活都很快乐。文文给人的印象是: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有一般女孩没有的成熟。说话的时候语速很平稳,音量不是很大,但是却能给人一种睿智而镇定的力量,总能让听的人感觉很舒服。她生活得很快乐,也很有规律,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做健美操、继续学习、孝敬父母,该做的一样也不耽误;对于同事得到的的荣誉,她从来不会嫉妒,对于其他人的错误,她也从不会刻薄对待;与周围那些拼命为生计奔波的人比起来,她的人生已经是充实而精彩了。

    父母应该给女孩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她们体会到父母是支持和尊重自己的,这样她们就不会钻进一些牛角尖里,也会乐于听父母的建议。在女孩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后,再和她们讨论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规定女孩要去怎么做。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孩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模式发展,所以总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她们头上,或者整日灌输给她们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并并美其名曰“为女儿好”。父母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为孩子好,却往往让女孩偏离航线?心理学家曾经对女孩做过一些研究,他们发现,越是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的女孩,心理压力越大,而且以后有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她们通常爱乱发脾气,喜欢爱责怪别人,有遇事过度焦虑的缺点;而那些在家庭中能享受到自由的女孩,则过得比较快乐,而且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

    每个女孩希望父母拿他们当小孩子看,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管制过多,只是有些女孩会有意识地表达出来,有些女孩则以其他形式表达。女孩渴望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认可,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对于女孩父母应该用尊重来和她们沟通。在和女孩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女孩,认真倾听她们的谈话,并做出回应。父母在和女孩说话的时候,要先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口气,不要大声呵斥孩子,伤害她们的自尊,要让女孩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那些能感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快乐感都相对要强一些。

    2.观察女儿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对待她们的任何提问都要认真回答,不要敷衍了事。

    3.不要嘲笑女孩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4.只要尽力即可,不必要她们做到最好,否则她们会有心理压力。

    5.接纳女孩的意见,让她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

    6.只要女孩的行为不出现大的偏差,应该允许她们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

    多一些肯定和表扬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孩自信一些,可是父母搞不懂为什么他们的女孩总显得有些怯懦。其实父母如果能做到经常表扬和肯定女孩的行为,她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变得比平时更有自信。对于女孩,父母应该多一些夸奖,少一些训斥。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如果女孩的行为受到父母的欣赏时,她们就会努力取得成功,这便与自信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儿的一点努力或者克服很小的困难,父母都应该给她们适当地帮助和支持,并尽量让女孩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每个女孩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重视,都希望父母能够多支持和鼓励她们,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女孩。所以父母在教育女孩时,假如能少一些偏见和歧视,多一些尊重和赞赏,女孩往往变得更优秀。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多鼓励女儿,比如说一些像“你能行”、“我们再试一次”、“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之类的语言,父母对女孩要采取欣赏的态度,不说泄气或挖苦的话,尽量多说鼓励、支持的话。因为父母的肯定对女孩来说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她们的内心。

    在女孩的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会犯一些小错误,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她们走上正确的航线。在引导的时候,批评孩子大概是父母常用的手段,这种父母忽略了一个问题,女孩的心是很脆弱的,有时候,你的一句批评会让她们难过好长时间。中国有句古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有时父母需要给批评穿上一件表扬的外衣,这样既可以让女孩得到教训,又不至于伤了她们的心。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就是考虑到女孩的自尊心,从正面引导他,修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前进。即使在女孩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应该只是批评她们的错误,要学会把批评变成表扬,让她能够接受,并且改正错误。就像苦药包上糖衣,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样,对待女孩也是如此。

    敏敏很喜欢看动画片,平时的时候还好,一到周末就说不准要看到什么时候了,即使爸爸事先和她约定就看一个钟头,她也能以“还差一点就演完了”为理由再拖上半个钟头。

    在一个周末的时候,有个同事带着敏敏来到家里,爸爸陪着同事,敏敏则陪着同事敏敏在她的房间里看电视。过了一会儿,敏敏就跑进客厅问爸爸她们能不能看一会动画片。同事持反对意见,爸爸却同意了孩子的请求。于是同事问孩子的爸爸:“你怎么能让孩子看动画片呢,她们一看上动画片就不想学习了,我们家孩子看得连学习都顾不上了,最后我都把动画光盘锁起来了,结果她还会千方百计地去别处偷偷看。”同事的孩子听完爸爸对自己的评价,只是笑了一下,什么也不说。敏敏则紧张地看着爸爸,生怕爸爸把自己的“历史”也说出来。

    爸爸理解地对同事笑笑说:“让她们看一会儿吧。我家敏敏能管住自己,说看一个钟头就一个钟头,所以平时我允许她把看动画片当成一种放松。其实你家孩子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对吧。”同事的孩子也赶忙答应可以。爸爸在敏敏背后叮嘱道:“敏敏,记住就看一个钟头。”“知道了!”敏敏痛快的回答,于是带着同事的孩子回到自己屋里去了。

    一小时后,同事要走了,爸爸敲响敏敏屋里的门,提醒她时间到了,敏敏和同事的孩子虽然明显可以看出不情愿,但都马上关掉电视。在送走客人后,爸爸表扬敏敏:“你今天真讲信用,再接再厉哦!”敏敏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以后我一定注意看电视的时间。”

    自从那次“表扬”过敏敏之后,她每次看动画片都会用闹钟给自己定好时间,不用爸爸提醒,只要闹钟一响,她就及时地关上电视。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限制、能力局限,当她们努力学做一些事情,都希望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时,有时虽然她们的动机是良好的,却往往把事情做坏了。这时就需要父母学会用赞扬来代替批评。父母的一次表扬,可以让孩子从中找到自信;而父母的一次批评,却如同当头棒喝让女孩产生叛逆心理。既然如此,父母就换一种批评方式,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让她们在“表扬”中成长。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事实证明,当批评减少而加大鼓励和夸奖的力度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不好的事会减少。从侧面对女孩进行引导,含蓄委婉地批评她们可以消除她们的逆反心理,懂得给批评穿上表扬外衣的父母堪称成功的教育家。故事中父亲的就是用表扬的方法批评了孩子,而且父亲的“表扬”生效了。现在的女孩虽然聪明伶俐,但更容易犯错误。当然,在批评她们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做法。

    不要轻易否定她的未来

    有位年轻的妈妈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她几岁的小儿子一个人在后院玩耍。过了一会儿,年轻的妈妈听不到孩子玩耍的声音,觉得很奇怪,于是大声喊着孩子的名字,当得到孩子的回答时,她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妈妈:“妈妈,我正准备跳到月球上面去。”这个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责怪孩子的天马行空,而是笑着对他说:“可以,不过你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望妈妈呀。”

    这个孩子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阿姆斯物朗,他在1969年7月16日,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

    强化孩子自信的方法有许多,但是适时地正面引导是最有效的行为,在孩子把天马行空的想像对你说时,父母不应该否定他的想法,而应该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支持他们,这样他们的未来才会像他们想像的一样美好。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父母,也不应该为一时的错误就认定孩子没有希望,尤其是女孩,她们更需要父母格外的关注,而不是因为一时错误轻易否定了她的未来。

    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曾经是个不受欢迎的迟钝学生。由于厌恶学校的环境,她经常逃学,学习成绩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在班里的成绩排到第三十五名,而班里只有四十名学生。当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她有些慌了。因为怕回到家受妈妈的批评,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老师的评分用纸条贴上,然后用墨水把排名改成第五名。回到家中,当妈妈问起她们考得如何的时候,两个姐姐都骄傲地把成绩单交给妈妈,因为她们的成绩总徘徊在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当席慕容双手颤抖地把自己涂改过的成绩单交到妈妈手中时,她心里明白,在场的人都知道她的成绩单是伪造的,因为成绩单被她改得一塌糊涂。但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大家好像都没看出成绩有哪些不对劲。两个姐姐都站在妈妈身边看着成绩单不说话,妈妈也没在意地看了一眼成绩单,然后平静地对席慕容说:“看看,老师怎么把成绩单弄得这么脏,都有些看不清楚了,你明天问一下老师再把成绩告诉妈妈,好吗?”席慕容当时便明白了,妈妈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经过一天的考虑时间,在第二天晚上,席慕容心甘情愿地向妈妈坦白了一切,并决心开始努力学习。不难想到,席慕容的健康成长,甚至是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自然也是离不开妈妈对她自尊心的呵护。

    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期望值来衡量孩子的表现,所以总是去注意孩子不擅长的地方和一些缺点,一旦有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加以干涉。他们总觉得提醒和批评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但让父母不明白的是,他们越是批评,女孩的错误往往越来越严重。其实这主要在于父母没能真正了解女儿的感受,因为他们不分场合的批评恰巧是女儿最厌恶的一种方式。如果女儿犯了错误,父母也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到,只需从侧面提醒她一下,让她自己反省的效果往往比训斥她更有效。席慕容的妈妈正是以自己的“糊涂”保护了席慕容的自尊和人格,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试想,如果当时妈妈在席慕容递上成绩单时就因为她的伪造大发雷霆,并当着姐姐们的面训斥她一顿,或者对孩子进行一番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疏导,也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终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一道疤痕,这无异于是对她未来的否定,也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女诗人。

    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就像水和树的关系一样。水本身对树木来说是很有用的东西,可以让树林吸收养分,但若是不顾场合和时间浇水,再茁壮的树木也一样会腐烂。如果女孩所犯的错误遭到父母的训斥,她的兴趣和爱好可能就被一次次地训斥抑制住了,意志也可能被一次次地训斥磨平,激情更可能被一次次的训斥所浇灭。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应该让她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让她们能够感受到乐趣和成就。这样才能使女孩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父母不应该带给孩子失败的记忆,因为这会让她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时时回忆曾经苦痛的经历。

    女孩希望父母指出她们的错误和缺点,但她们更希望父母能为她们留一些面子和余地。父母应该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我们相信你是有能力的,有时候你只是需要我们的帮忙而已。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帮女孩建立自信,并让她们意识到自己虽然犯了错误,但有改正的机会,并能继续进步。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伤害女孩的自尊心并毁了她的未来。女孩比较敏感,所以自我反省是女孩改正错误的最好方法。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允许女孩犯错误,并给她们留一些面子。没有必要让女孩立即承认自己的错了,因为承认错误需要一些时间和相对的成熟。

    看到女孩的每一点进步

    每个女孩的父母都有望女成凤的心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在看到别人的孩子哪方面表现得出色时,就希望女儿也能像别人的孩子一样,这常常使父母忘记评估女儿的能力,盲目地对她们施加压力,有些家长一旦女孩没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标准,就会按捺不住,对女孩大加斥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果父母能看到女孩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夸奖,你的女孩会变得优秀起来。

    微微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入样到四年级,微微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在班里总是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有一次英语考试的,微微得了96分,在班上排名第3。这个成绩在一般家长看来已经不错了,但是微微回到家后,爸爸却对她的成绩很不满,他气愤地对微微说:“你看看人家楚楚,以前不如你,这次都考了98分……你真是太笨了。”面对爸爸的愤怒,微微眼泪汪汪的,憋着一肚子委屈,也不敢还嘴说什么,因为她知道“狡辩”只会让爸爸更生气。

    在爸爸的希望下,微微在学习上一点不敢怠慢。可是慢慢地,微微的学习成绩竟然下降了许多,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的情绪。爸爸对微微的转变有些吃惊,他甚至怀疑微微的脑子有什么毛病了。当他带着微微去看医生时,医生告诉他微微很健康,并推荐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心理医生从父亲身上找到了微微的病源。

    女孩学习好是每位父母的心愿,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着急都是行不通的,只有让女孩在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自然的状态则需要父母刻意营造,比如多夸奖少批评。只有夸奖和尊重女孩,才能帮助她们树立自信、认识自我,只有父母有这种心态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发掘女孩的优点和长处,进而让女孩变得优秀起来。多给女孩一些关注,看得到她们的进步才会让她们得到勇气和信心。

    曾经有一个学习特别不好的学生,请求一名校长让他去他的学校上学。校长问他:“你数学好吗?”孩子摇摇头。“经济学怎么样?”孩子继续摇头。“那物理、化学呢?”孩子垂下了头,校长说:“那你把名字留下来吧。”孩子写下了名字,羞愧地正要离开,却被校长叫住了:“孩子,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这是相当大的优点!太好了!”孩子得到表扬,很高兴,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个优点非常棒,这个受到鼓励的孩子,把自己的优点在心中慢慢放大,最终写出了名震天下的经典作品,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善待女孩就要让她们知道你看到了她们的优点和进步,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女孩不要施加太多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让她恢复自己的信心,她的学习成绩很快就能达到父母的标准了。父母想把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就要让女孩把你的期望转化成自己的期望,有些父母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点,所以才在教育上失败的,那么父母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1.忽视女孩的感受

    当女孩取得成绩或有其他高兴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常说“你真行!”、“太好了”之类的词汇,永远不要和女孩的情绪唱反调或打击女孩。不然,以后女孩很难再向父母汇报她的情况。女孩取得不错的成绩时,她们自然是很高兴的,此时父母应该表扬她们。父母可以对她说“你真棒,跟妈妈说说学习的秘诀好吗?”之类的话,受到鼓励的女孩往往更加努力、更有信心。

    2.拿女孩和别的孩子比较

    许多父母在女儿取得不错的成绩时,非但不表扬,反而还会拿女孩的弱项与同学的优势相比,父母以为这样做会激励女孩上进,其实恰恰相反,这反而会打击女孩的积极性,让她们变得自卑。在女孩有进步的时候,父母在表达高兴的时候,也要关注她们学习的过程,提醒她们及时总结经验,和她们的过去相比较就可以了。这样女孩会知道父母看到她的努力和进步了,只要女孩肯努力,父母就应该夸奖她们的进步。

    3.对女孩要求过高

    不管女孩取得多么好的成绩,父母总不会表示满意会让女孩觉得无所适从,缺少夸奖是女孩变得敏感和自卑的原因。经常看到因为父母要求过高导致女孩出现焦虑,学业成绩不如以前的情况,所以父母不妨对女孩要求低一些,要知道女孩的好行为是夸出来的,对她们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她们会更出色。

    4.用讽刺去激励女孩

    当女孩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功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她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女孩在考试中夺得不错的成绩时,父母应该积极地夸奖她们,并适时地激励她参加其他考试,这时女孩通常会欣然同意,并为之付出努力。当然并不是女孩的每次努力都会取得成绩,当女孩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出言讽刺或伤害女孩的自尊,这样会让她们失去向前走的信心,当她们受到打击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女孩找出失败的原因,并用以往的成功激励她们继续努力,让她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在下一次竞争中展现出她们的能力。只有拥有这种好胜心理的女孩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端正居高临下的家长心态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种,但最亲近的还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过,你也许发现了,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些孩子和父母走得越来越远了,特别是那些不能公正地对待孩子的父母,甚至与孩子形同陌路。

    其实这种隔阂主要是来自自于父母和孩子不能互相理解。中国旧社会森严的伦理等级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是许多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便真的摆起了父母的架子,这时孩子眼中的父母自然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父母则是居高临下地看孩子,甚至不管他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否理解,都会把他的想法强加到孩子头上。男孩的反应激烈些,可能家长会注意纠正自己的心态,而女孩选择把这种情绪放在心里,有些父母便不自觉地用这种心态去命令女孩,而用这种态度对待女孩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小微是刚上高中没多久,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她接触到网络,就迷上了电脑这东西,而且在这时学校也开了电脑这门课程,她学得比其他课程都好。也许是因为现在关于网络的负面话题太多,小微的父母害怕电脑会让她上瘾,所以在家的时候都不让小微碰电脑,只要求她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然后就是不停地复习功课,如果小微忍不住玩一会电脑,她的父母则会走过来强行关机,并训斥她。

    父母这样的行为引起小微的不满,既然在家不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不允许她为自己争辩,虽然不敢明着反抗,但她开始在其他时间偷着上网,这也算是她“报复”父母的一种手段,小微的成绩一直是父母赞不绝口的事情,但此时的小微却放弃了对学习的努力,有时甚至是故意考砸了让父母难堪,而她的成绩也真的从此一落千丈。父母训斥了她许多次,虽然表面上小微不争辩,只是乖乖地听着,但是在父母训斥完,她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小微的父母企图用强制的手段让小微认真学习,可最后的结果是小微变成了难以管教的问题女孩,不仅父母不开心,也耽误了小微的前程。

    父母在对待女孩的时候,不应该硬性地干涉她们,觉得她是你的女儿,就应该无条件听你的话,这种想法是陈旧且错误的,这样虽然让她们表面上服从了,但心里还是不服的,如果你一直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她们,反而会毁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如果女孩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要多和她们沟通,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压制她们自由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不是为女孩好,也不利于她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你应该彻底抛下自己板起面孔说教的形像,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的不给她们任何理由就干涉她们的自由,要把居高临下的心态放下,与女孩平等相处,她们才会真心地听你对她讲道理,这样不仅你和女孩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而且也有利于女孩身心的成长。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模式发展,所以总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头上,并美其名曰“为孩子好”。父母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为孩子好,却往往让孩子离自己更远呢?心理学家曾经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过一些研究,他们发现,越是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的孩子,逆反心理越严重。他们通常爱乱发脾气,喜欢爱责怪别人。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父母放弃对他们的管制。反而那些在家庭中能享受到自由的孩子,比较能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苦心。成年人也许有过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是自愿去做,结果要比别人强迫自己做的结果好得多。成年人这样想,孩子也会这样想。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意愿的时候,他们一样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压得越有力,他们反弹得越高。

    让孩子放任自流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当然不能放弃对孩子的管教,管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要避免因为自己的方法不当使孩子走入歧途,不要因为女孩的某些行为偏离航线,就对利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她们,阻止她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种政策往往适得其反,这只会引起女孩内心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又会以种种方式表达出来,就像上面那个女孩一样,以自己的前程“报复”了父母,恐怕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给自己的孩子与自己平等的权利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让孩子得到尊重后,再和孩子讨论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规定孩子怎么做,这种平等的态度往往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有些父母总是说自己的女孩变得越来越不乖了,其实,这完全可能是父母的原因,如果你总不肯放下身段与女孩站在同等地位上谈话,总是居高临下地斥责她们,敏感的女孩就会感觉自己是不被尊重的,所以她们很难接受你的建议谨意见。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孩有些错误行为时,不妨先细心地倾听她的诉说,然后与她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平等平和地对待女孩会让她们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女孩的可塑性和理解能力很强,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她们很快就能有所提高和转变。

    对于端正父母对孩子居高临下态度方面,专家提供了8条建议:

    1.父母不应该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不是你的宣泄对象,这可能是让孩子感到你最不尊重他们的地方,这对他们不公平。

    2.父母要和孩子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谓的平等并不是对孩子俯首贴耳的溺爱,当然也不是居高临下地看孩子。

    3.父母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在孩子汲取知识的同时,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

    4.信任孩子,孩子也会信任你。

    5.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批评指责,而是要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6.别对孩子说,这样做不行,与其这样说,不如指导他们去做行的事。

    7.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真诚地称赞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8.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和别人比,这会让你对孩子变得苛刻起来。

    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

    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的。父母的榜样力量可以帮助孩子平稳走过反抗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有些孩子的行为本身就父母行为的缩影。所以仅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去教育女孩,她们的听话不过是因为你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听话只是流于表面的。“听话”可以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那些习惯了听话的女孩只能说明她们在父母的管束之下,变得习惯性顺从或者放弃自己思考问题了。让自己的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相信不是父母所乐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你的教育方式,要知道,身教重于言传,想让女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首先以身作则,为她们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父母要理解女孩,在要求女孩如何做事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她们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才最有说服力的。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小曼的爸爸骑自行车带着她出去玩。在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恰巧亮起了红灯。爸爸看了看左右都没车,而且也没有警察指挥,就快速蹬起车冲过了路口。刚到路口,女儿就在后面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老师说红灯是让人停下的意思,绿灯才可以走。可是为什么刚才亮的是红灯,你一分钟也没停下来啊?”这时爸爸感到有些困窘,因为他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最后他只好撒谎说:“老师说得很对,爸爸刚才没看到红灯,小曼以后要提醒爸爸。”

    过了那个路口很远,小曼的父亲还在琢磨女儿的话,他感到有些后悔:因为他闯的不仅是现实中交通中的红灯,同时也闯了对女儿教育中的红灯。意识到一点,他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闯任何红灯了。而每次过路口的时候,小曼也总会记得提醒父亲。

    每个父母都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可是在真正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它。也许一些不是很好的习惯已经带入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时候自己却浑然不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现象:父母经常对孩子讲道理,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结果是孩子不听这些道理,甚至越不让她们那么做她们却非做不可。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却肯定是原因之一,也许在父母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时,自己在公交车上却不知给老人让座;也许你在教孩子要懂礼貌的时候,自己却张口骂人,如果你为孩子做了这样的“榜样”,孩子则很难听你的。

    一个叫小敏的女孩一直不肯听爸爸话。并不是爸爸小时候没有好好教育她,相反,在小敏还小的时候,爸爸怕她养成懒散和懦弱的性格,对她相当严厉,小时候小敏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这几年却怎么也不肯再听话了。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都不许小敏看电视,当她还留恋卡通片中的情节时,爸爸总会毫不犹豫地把电源关掉,每次小敏都以哭闹来反抗,但爸爸从来不会因此手下留情。直到有一次爸爸在吃饭的时候看新闻,看到正关键的时刻就边吃饭边看电视,这时小敏对爸爸说:“爸爸,你不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吗!”这时爸爸才意识到每次强行关掉电源对小敏来说是不公平的,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在强求孩子去做。于是爸爸动手关掉电视,并对小敏道歉:“以后我们要互相勉励,一起戒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后来,每到吃饭时间,小敏总会自己跑过去把电视关掉。

    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着女孩,如果父母是乐观的,女孩也会很乐观,如果父母习惯抱怨生活,那么女孩也会变得消极。在女孩心里,父母是伟大的,父母是她们的第一个偶像。因此,在女孩还小的时候,她们就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比如过家家的游戏,如果父母经常责骂她,她可能就会学着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玩具或伙伴,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她,她就很可能经常挑剔别人,在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决定着女孩将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请记住:你若想让女儿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女孩做个好榜样。父母为女孩做好榜样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女孩都喜欢和比自己懂得多的人交流,如果对方无所不知,她们会衷心折服。作为父母,要在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上下功夫。知识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还有利于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更利于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2.作为父母要给女孩做好尊重别人的榜样。父母不要在家里谈论其他人的隐私,也要允许女孩有自己的秘密,不乱动她们的东西,尊重她们的隐私。如果她们确实在某方面出现问题,要以尊重她们为前提帮助她们。

    3.女孩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怎么做,她们也会怎么做。所以父母在处理事情上应该持公正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女孩树立公正的意识。父母也不要在她们面前嘲笑或讽刺别人,这会让你的孩子变得尖酸刻薄。

    4.在对待女孩的问题上做父母的应该保持理智,避免和她们发生正面冲突,更不要试图以暴力解决问题,那只会让女孩的反抗无限延长。想通过一次教训让女孩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教育和指导让她们尽量少犯错误。

    5.在女孩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父母不要在旁边指挥她们,告诉她们怎么做是正确的,而应该放手让她们去做。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让她们自己动手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女儿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

    家有女孩的父母都有望女成凤的心情,可是也要摆正心态才能对女孩实施教育,切忌对她们期望值过高,这样做不仅会让父母的想法落空,也会伤害了你的女孩。

    有这样一项调查结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58%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拿第一”,有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拿到大学文凭,可问及孩子自己的时候,却很少有对自己这么严厉的。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期望值普遍过高,父母这样做的确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可是,父母也要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值的高度,一旦父母的期望值超过孩子的能力,尤其是女孩,当她们看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时,很容易放弃目标,即使勉强应付,也会对身心健康有影响。

    父母对女孩的期望值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不要用各种理由逼迫她们做事,要知道,对她们期望值过高的后果是伤了你,也伤了她们。

    有一个孩子对钢琴十分敏感,他天生音乐感悟能力非常强。做音乐人的父亲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决定自己教育他,所以他的早期的教育是在家里完成的,父亲自担当他的老师。可父亲非常的执拗,在他看来孩子只有按照他的想法才能会取得成功。所以他说什么孩子就必须严格遵守。在还小的时候,这个孩子的钢琴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但他的心灵也同时严重扭曲了。专制的父亲已经“烫伤”了他稚嫩的心灵,他的每一次专断,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块伤疤。但是孩子同他的父亲一样执拗,从不显露出自己的脆弱。

    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孩子长大了。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一位音乐教授,后来他在16岁的时候同时被美国的一所知名音乐学院录取了。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这位父亲无论如何也不让儿子远离自己,他认为孩子还太小,脱离了他的支配和他的教育方式,孩子会一事无成。孩子再一次顺从了父亲,继续在父亲的思维模式中生活。但他内心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在他成年后时常与父亲发生口角和争执。

    最后,由于精神上的压力,他住进了精神病院。几年后,他从医院出来了,过起了流浪街头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一家酒吧,看到一架钢琴,他坐下来就弹。他的弹钢琴的技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谁能想到一个流浪汉是一个钢琴天才!周围的人这样评价他:在做人上是废物,在弹钢琴上是天才。

    父母对女孩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地为她们排忧解难,而不是逼着她们做这做那,不切实际地期望无异于拔苗助长,故事中的悲剧不应该出现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对于你现在的要求又会作何感想?

    一位妈妈曾经和女儿做过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这个游戏让她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女孩做“妈妈”时问“孩子”:“你看看你,这么没出息,人家小明的妈妈都是副总了,你却还是助理,小明妈妈每月都挣2000块,你怎么挣100块元……”“孩子”听了“妈妈”的提问几乎要生气了,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平时最爱对孩子说的话么?因此这位妈妈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女儿的要求应该要实事求是,符合情理。

    在生活中,父母无一例外地对孩子的有所期望,望女成凤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父母的期望正是女孩努力的动力。可是一旦期望过高时这种动力则会化为她们肩上沉重的担子。一旦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出现干涉孩子言行的行为,父母往往不自觉地命令孩子做事,这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当父母对女孩的命令和批评多于表扬和鼓励时,实际上是扼杀了她们做事的能力,让她们一次次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女孩很容易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此时父母的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只会越来越大。

    每个女孩的父母都有望女成凤的念头,但通常对待女孩却是指责比鼓励多。父母挑出女孩的毛病是为了让她们改正。但是只会挑毛病而不会赞美女孩的父母,会把女孩的自信一起挑走。她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都不对,更有甚者还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给女孩制订一些高不可攀的目标,这些目标让女孩望而却步,即使她们再努力,也很难达成父母的愿望,所以她们最可能会放弃努力。尤其是父母为让自己女儿有竞争意识,拿她们与别人做比较的时候,更会打击她们的自信。女孩愿意达成父母的期望,但前提是她们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如果女孩在努力过后,看到了成果,她们会有一种成就感,相反的,如果自知努力也不能达成父母的要求,她们则会不愿多做努力。

    讽刺和挖苦等于精神虐待

    虽然现在的许多家长已经从“鞭子”教育的形式中走出来,但是还有一些家长没把讽刺和挖苦的习惯改掉,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对于敏感的女孩,鞭策作用更好一些。所以在教育女孩的时候,为一点小事就责骂或讽刺她们。可现实是受到责备的女孩往往并不会因为父母的讽刺和挖苦变得顺从父母的意思。

    有一位非常严厉的父亲一心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出国留学,在他看来,能去国外上学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女儿在他严厉的教育下,努力学习,最后还是差2分与出国的机会失之交臂。在痛斥女儿后,这位父亲并没有放弃让女儿出国的想法,他又四处找关系托人,想让女儿出国留学。后来,他用了3万块,终于通过一个中间人把女儿送去英国,这时,父亲才高兴了。

    女儿在出国后没多久,就把自己打工挣的钱寄给父亲了。这位父亲更是高兴了,他逢人就说:“我女儿出国留学了,还把钱寄回来了。”但是后来,女儿给父亲打回电话说想回国,不想在英国发展了。父亲虽然勉强同意了,但在女儿回来后,他还是很不高兴地对女儿说:“你真给我丢脸,我还向人们说养了个有出息的孩子,这下好了……你真该找个没人的地方呆着。”

    许多父母对于教育子女都有些心浮气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父母的虚荣,当然也有对孩子错误的爱。然而父母的虚荣心会给女孩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是一生的阴影。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父母可能因为觉得让自己没面子,所以就出言责骂;她们做了什么让父母丢了面子事,父母便会冷眼相待;一旦孩子做了什么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的事,父母则会向他人炫耀。这样的父母其实是把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荣誉连到一起了,父母把孩子的缺点看了耻辱,而把孩子为他们带来的面子当成了招牌,虽然父母爱孩子,但这种行为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作为父母,孩子不管犯什么错误,都不应该说出挖苦他的话,尤其对心思比较重的女孩。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的确付出了很多辛苦,什么事情都替她们想好了,甚至把十几年后的人生都为她们设计好了。可是父母忘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不一定你的方法和道理才是正确的,而因为孩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去挖苦她们,则是对她们最大的伤害,这也在无形中违背了父母爱孩子的本意。

    有的家长一看到女孩犯错误就大发雷霆,讽刺或挖苦她们,因为父母认为训斥可以让女孩长记性,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只会让女孩慢慢变得对这些声音无所谓。多数父母看到她们这样的态度,往往变得更加严厉,其结果却让女孩更加放任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讽刺挖苦远不如和女孩多沟通。女孩都有和父母沟通的渴望,只是有时候父母的态度让她们抑制了自己的这种渴望。所以在父母和她们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这些细节。

    1.作为父母应该注意倾听女孩的谈话。当她们说起她感觉有意思的事情时,父母不要用心不在焉的态度打发她们,这会让她们感觉自己不受重视,打消和父母说话念头。如果自己实在有事走不开,可以对孩子表示歉意,让她们知道自己是真的抽不出时间,请求她们理解。

    2.试着听完女孩的不同意见。对于一件事,女孩自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见地。即使她们的想法有些荒谬,父母不是很同意,也一定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因为女孩需要别人的重视。如果她们的想法确实不可行,可以在听完后向她们提出自己的意见。要用尊重的语气和女孩说话,切忌一味的说教和责难,那样只会让女孩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

    3.不要强迫女孩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对她们不公平,而且只会束缚她们的发展。作为父母,只需要提醒她们在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即可。

    4.最需要鼓励的是你的女孩。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心里越紧张,事情就更难做好。所以,这时最需要鼓励的是女孩,因为女孩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或鼓励,这是你应该与女孩们一道总结经验,而不是挖苦她们的失败。让你的女孩领悟到“胜不骄,败不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具备这种精神的女孩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