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端正姿态,放平心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是你一定不要只甘心成为庸才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孩成为骄女,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命运不同的女孩。但是在教育女孩的问题之上,父母应该排正自己的姿态,端正自己的心态。

    父母是女孩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女儿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在女孩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但是对于女儿的管教也不能太过严格,“放养”也许就成就了一个有独立主见的女孩,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女孩,让女孩做回她自己。

    对女孩的教育不宜有太多的功利化的态度,这样给予女孩不健全的心理和性格。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因材施教,才是最为关键的。

    管教女孩,父母要树立威信

    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

    《红楼梦》中贾宝玉常常挨严父板子的镜头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平日里

    宝玉被以贾母为首的贾府上上下下的所有人的宠着爱着,尽享人间所有的快乐,而唯独其父亲贾政一回家,是必定要考核他的功课,而每次的考核的结果都是以贾宝玉大屁股、挨板子收场。

    这是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式教育方式,而在今天的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已不容许家长的专制,体罚孩子可能会造成孩子离家出走,或者过早的给孩子留下了不良的阴影,或者可能会引起孩子进行更激烈的反抗。

    “现在的孩子是越大越不经管教,做家长的是说不得,你说一句,他能顶上你两句,好像事事都是他在理”“可不,家长是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我有的时候管管他,他尽管说,这些你都不懂。听听现在孩子们说的话,听了怎不叫人生气伤心呢……”

    从这两位父母的烦恼中,可以透视出大多的父母是在孩子面前并没有建立其威信来。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爱孩子的表现多已演变成了溺爱,孩子从没有受过严厉的责备,父母的威信自然荡然无存了。所以家长就很难控制住孩子的行为,包括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就产生了上面两位家长那样的烦恼,这确实是会令家长担忧的。

    既然作为家长不能打骂孩子,而教育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权威,这无疑给现在的家长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一位中学女老师说,她那9岁的女儿只要在她在家的,女儿就会围绕着她转,拿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知识来考她。如果有些刁钻的问题,她回答不上来,女儿立刻就露出鄙视的神情说:“妈妈什么都不懂,居然还当老师呢!”然后自己骄傲地不得了,高兴地说:“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位中年的大学教师,女儿常常在她的面前说她的穿着是那样的老土,一提起女儿干涉她的衣着就很生气。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孩子干预着甚至威胁其父母,一定要遵从他们的意愿来生活,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这些父母正是由于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没有树立起威信,所以在孩子稍大的时候,面临的挑战将不可轻松,不过亡羊补牢亦为时不晚。

    所以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树立一种正确的权威观念是很重要的。传统的打骂式教育会损伤孩子的自信。而人生的自信是潜意识的,是从早年各种各样的体验中积淀而来,那便是童年的安全感。

    父母的权威首先要能够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既能深深体会到父母爱他,而且父母是有能力爱他和教育他的。事实上,父母不需要依靠给孩子以无限的承诺,如果一旦出现了偏差,在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同时,要靠日常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一个简单的相处原则:互惠互利的商业原则。无论孩子对你是多么的重要,你最好都要把他当作外人来看,别让孩子企图占你的太多便宜,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便宜。让孩子体验社会人际关系的对等效应。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社会化,如果孩子能够社会化越早,日后社会化程度越高。

    有威信的分母会对子女产生一种感召力

    一位妈妈对于她的小女儿,常常用游戏方法来教育她,而且是每次都非常奏效。

    女儿特别喜欢搞恶作剧,还常常自己装扮成一个很淘气捣蛋的孩子,于是妈妈也参与到女儿一起与“合谋”一件“喜剧”。比如看见爸爸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工作之时,妈妈就悄悄地告诉女儿往爸爸的咖啡里放些糖,爸爸意外的发现后,显示出格外的惊喜,这就马上转变成了一家人的快乐。

    孩子的“恶作剧”并不是不对,在妈妈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演绎出一幕喜剧、为家长表达出一份爱心,这才是受欢迎的。父母要正确的引导,给孩子建立一种乐趣和认知,而不是严厉地斥责孩子的恶搞,自然会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父母的崇敬。将“恶作剧”演化成了一场亲子间的互动游戏,家长和孩子都乐在其中。

    有威信的领导会对部下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同样,有威信的父母对子女也会产生一种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够使子女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一种敬佩和信赖,所以在行为上,子女会默默的学习、仿效。当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难题之时,她会主动的敞开心扉,求助于父母,从父母那儿得到支持与力量。

    一位很“严”爸爸在讲述教育孩子的心得之时,深有感触地说:他平时对女儿特别的严,即使再小的错误也从不马虎过。但是每次批评教育完孩子之后,他又都想尽其他的办法来安抚她,开导她。同时,自己也做自我批评。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父母产生畏惧和抵抗心理,同时,也学会自我批评。

    在女儿面前树立其威信,可以从以下的方法着手:

    (1)知已知彼才能保证教育产生威信

    用游戏的方法对付淘气的女儿,这虽然很奏效,但是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孩子,但是,只要多多了解孩子,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教育,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

    (2)严与爱结合最能树立真正的威信

    家长在严加批评孩子的时候,哪怕是一点儿小错误也不轻易放过,但是事过之后,最好能够想办法安抚女儿,慢慢开导她,让她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

    (3)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做过好榜样。

    一位妈妈在交流教育女儿的心得之时说:“为了纠正女儿随手乱扔垃圾的怀习惯,从不愿意光说,而且自己的一遍遍的示范给孩子看。”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并作出榜样。

    (4)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

    父母的两人的要求尽量能够做到统一,而且在对女儿的前后教育能够一致。同时,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自己一会儿高兴了就逗逗孩子,不高兴了就拿孩子撒气或者任意地打骂孩子。

    (5)树立威信,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父母如果在孩子的面前失去了信用,就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即便孩子只有一两岁,做父母最好能够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即然要求孩子能够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则;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不要食言。

    (6)少而精的管教有助树立威信

    一位妈妈说:说实话,平时在家中,可能是她管教的太多,管得太琐碎,事无巨细,这样常常引起了女儿的逆反心理,事实上家中爸爸的威信最高。

    对于孩子主要的问题一抓到底,管得少而精,反而会更有效果。

    (7)民主性管教是现代父母的威信所在

    父母的威信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说孩子要绝对的服从于父母,父母占绝对的支配地位。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和信赖。父母也不能碍于面子,做错了事情就含糊过去,最好的能够向女儿道歉,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氛围。

    (8)向孩子学习会提高父母在孩子的心里的地位

    张女士常常说自己在管教女儿的秘密:孩子的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家长难免也有不懂的时候,于是就放下架子问“这是为什么啊?”“这个问题我还真不懂,你能说一说吗?”

    家长能够放下架子,反而会提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相反,如果家长不懂装懂或者被动的接受回答,反而使得自己很被动。

    (9)家庭和睦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基础

    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保持父母在孩子心中美好的形象,对树立威信也至关重要。

    让孩子做回自己

    很多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女孩培养成一个多技能的才女,常常看见什么有用,什么高雅,都照搬其成功的女孩的方法。比如说学钢琴、跳芭蕾,但事实上,如果女孩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习则更好,若然不是,无疑于赶鸭子上架,扼杀了女孩的本来的天性。不娇不惯教女孩的宗旨就是让女孩做回她自己。

    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让女孩快乐地成为她自己。

    一次,蔡先生的妻子要去法国出差,这接送女儿上钢琴课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蔡先生的头上。自从女儿上车,蔡先生就看出了女儿的不高兴,一路上,蔡先生一直沉默不语,待车到了钢琴学校的门前,闷闷不乐地女儿仍然坐在了车上,没有想下去的意思。

    蔡志忠疑惑地就问女儿:“女儿今天为什么不高兴啊?”

    女儿委屈地说,其实她自己最想学的并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说学钢琴将来用处多。在妈妈看来,学笛子没有学钢琴有用,所以让女儿学钢琴。

    蔡志忠听完了女儿的诉说,二话没说,立刻就把车掉头,一路开回家。女儿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他是自己自己的,但是又担心,于是女儿问:“妈妈回来了,要是埋怨的话该怎么办啊?”

    蔡志忠坚定地对女儿说:“没有什么比女儿的快乐更为重要的!”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懂得成为自己的重要性,蔡先生还特意的安排在女儿生日的时候,送给她一个小故事。

    蔡先生说:“听说有这样的一颗番茄树,这是一棵很小的番茄树,一直以来,都是独自安静地而快乐地生长着。突然有一天,人们都告诉它,只要它肯努力肯勤奋,就能长的非常的茁壮,到那时它的结的果实就能跟西瓜一样个大,像香瓜一样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并有着苹果一样的丰富营养。于是,小番茄很努力地去汲取大量的营养,甚至特卖力地做各种体操运动,以强身健体。但是,最终的结果它所结出来的果实却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而且,最为糟糕的是,如今的这棵小番茄树却不再以为自己是番茄树了,它到处去炫耀,逢人就说自己是一棵苹果树。”

    让孩子成为她自己,句脱口而出的“没有什么比女儿的快乐更为重要的”,而在今天的父母却很难听到、做到。

    蔡先生还常常告诉自己的女儿:千万不要把内在的自己交给别人,不要用精神上的痛苦换来物质上的满足。

    为此,他给女儿又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蔡先生家的新店装潢即将大功告成之时,一位五十多岁的木工师傅却意外的发现,蔡先生竟然会忘记了大门的设计。木工师傅就将这个重要的发现告诉了蔡先生,蔡先生知道了,就说这大门的设计就全权交给老木工师傅来负责了。只要师傅觉得好的,就绝对尊重他的个人设计,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后悔,也不去追究责任。

    木工老师傅听完了蔡先生的这个决定之后,格外地高兴,于是,老师傅就自己手头上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其他人,自己专心地来设计这个大门。

    结果,仅仅3天的时间,新店的大门就设计出来了。老师傅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赏。事后,那位老师傅对蔡先生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高兴的3天。因为在这以前,他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而设计图纸来施工的,尽管有的时候,他的图样很差,但是他也只是听命行事。但是唯独这一次,他真正地做了一回自己。

    事实上,这一回,老师傅做的特别的棒。

    让女孩做回她自己,便有可能挖掘出她可能被埋葬的潜能。发挥她的长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蔡志忠认为如果照搬成功孩子的模式,强迫女孩去学习一些她并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大大抹杀了女孩的学习兴趣,有可能使得女孩变得郁郁寡欢或者性情暴躁,孩子变得没有了自我,只能听从大人的意愿。蔡志忠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教育娇女成为骄女,需要让女孩做回她自己,或许家长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感受,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画一个圆问女孩,女孩可能会说它像苹果、太阳、桔子,像盘子、瞪大的眼睛……女孩的口若悬河会让你惊叹不已,但到了稍大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圆,女孩的回答不再充满那么多幻想,而她想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了,等到了女孩初中的时候,米面对同样一个圆,女孩可能回默不作声,但是她的表情却明明写着:这不就是一个圆嘛!看惯了女孩的循规蹈矩、看惯了女孩的优异成绩,家长也开始发现女孩慢慢在减少一些东西。

    如何让女孩做回自己,不妨借鉴以下方法:

    (1)让女孩找到自己的运动轨迹、找到自己的爱好。应试的教育、众多的被要求,女孩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创造性和爱好,让女孩重新找回自己失去的宝贵东西。

    (2)家长投其所好,让女孩乐其所学。家长要支持女孩的决定,尊重女孩的选择的权利。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大多都是在兴趣和爱好的去世之下才能顺利完成。

    (3)不要害怕女孩做错事。对于女孩自己的决定,她可能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女孩犯错在所难免,家长应学会宽容和理解,用真心和爱心为女孩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工作不比教女更重要

    作为父母,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孩子也是生活中一部分。如果说一件工作做不好了,还是从中汲取教训,努力做好,但是孩子的教育却不允许这一次问题出现了,再一次做好或者回到了起点,一切重新开始。而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的今天,工作中肯定会存在有压力,每一个都想把工作做好这很正常,但是不能拿这个作为借口而忽视掉教育女儿,省略了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

    忙碌的崔永元把爱全部都给了女儿。

    崔永元的女儿非常的可爱,也很乖巧、很懂事,平时的时候,很少有吵闹的时候,即便是在吵闹的时候,也从来不无理取闹。

    成了名人的崔永元在电视台工作更忙了,压力也非常的大,在平时的时候,只有到了家里,才会得到异常的轻松时刻。而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刻就是他最为愉悦的一件事,但是这个愿望却常常无法实现。因为工作的缘故,崔永元几乎每天都要到很晚才能回到家中,有时工作的需要,下了班之后,还有和工作中的朋友约会,这样一来,回家就更晚了。

    即便是这样,崔永元始终是没有忘记,女儿是需要他花时间来陪陪她,需要他们之间的交流。所以,工作再忙,为了能和女儿有更多的时间相处和沟通,崔永元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死时间,每逢双休日的时候,是坚决要抽出完整的一天的时间来陪自己的女儿的。和女儿一起去划船、爬山、吃快餐,只要是女儿喜欢做的事情,崔永元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满足她,只是为了让女儿开心。

    曾经在崔永元最忙碌的一阵时间里,崔永元几乎每天都从早上的9:00一直工作到晚上的23:00,每天女儿都会给他打电话,问爸爸几点回家。每天当他下班回到了家中,女儿已经睡觉了,而凌晨起床的时候,女儿已经上学了。崔永元只好拿出周末仅有的休息时间陪女儿一起出去逛。

    只要是崔永元承诺过的女儿的事情,是从来都不食言的,即便是工作再重要的事情,但是此时,他已经将自己所有的时间交给了女儿,他答应每周六陪女儿玩,那么他就一定做到,是从不违约的。但是,女儿特别地通情达理,常常也给他放假,并告诉他说: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互相朋友关系的,她非常的谅解爸爸。

    或许有的家长可能会埋怨,觉得自己家的女儿太不懂事了,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了那么多,甚至是没日没夜地工作、操劳,但是却引来了女儿的满腹牢骚,根本不理解、体谅做父母的。女孩天生就爱美,有的父母经常埋怨女儿的大手大脚、毫不吝惜父母的钱财,好似她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他们的血汗钱。而又有许多女儿,稍跟父母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和父母怄气,使小性子。在她们看来,父母的一切所做所所为都是,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其实都是父母与女儿没有沟通好的原因。

    把对女儿的教育放在一个它应该在的位置之上,并拿出一些固定的时间和女儿在一起,并于女儿之间用心去沟通和交流。

    记住,亲子之间沟通的是教育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更应当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更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要等到了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之间才发现自己已经忽视女儿已经很久了,而这时,女儿可能已经出问题了。

    工作特别忙碌的父母,在和女儿一起的时候,要常沟通,只要相互的理解了,才能彼此理解和尊重。

    (1)每周都要和女儿有固定的时间在一起。做家长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比如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或者一起外出的逛街、购物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者一家人常常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想法,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空间里,去聆听彼此心声。

    (2)尊重和相信孩子。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之上,充分地尊重女孩的选择。要相信自己的女孩,既然女孩决定了,就一定能够实现她自己的目标。

    (3)让女孩知道自己是世上最爱她的父母。虽然爱是不需要更多的言语表达,但是自己的付出,要让女孩知道,父母是多么爱她的。

    (4)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时间分配,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作和教女同样都很重要,但是教女更加重要些。

    不要忽视女儿的社会化教育

    倩倩非常的活泼可爱,在班里从来不和同学有过冲突,而且也非常懂礼貌。

    一天,在一次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一个非常调皮的男生上前就抢了她的玩具,也不说话,还将倩倩的脸抓破了。过了几天,倩倩跟班里的金金一起做游戏时,不知道怎么的,两人就发生了争执,倩倩就用牙狠狠地咬了金金的手,老师觉得特别的奇怪,就上前问倩倩:“为什么要咬同学的手指头啊?”倩倩俏皮地回答说:“是我妈妈教我的,如果有人欺负我,打不过他,就用牙咬。”说完,还很滑稽地向老师又表演了一番。

    很显然,家长的在女儿的社会化教育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的话,而女儿的可塑性往往很强,可能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很容易误入歧途的。

    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任何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在群体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承担各种社会角色,逐渐的充实,从而形成个性,渐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女儿也作为社会的一员,所以对于女儿的社会化教育也不容忽视。对其最初的教育从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入手,学习各种接人待物处事的规范。

    对于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首先父母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著名作家冰心常常说:“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淘气的男孩是好的”。女儿吴青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从不喜欢闷头在家里死啃书,总喜欢在青山绿水之间奔跑和嬉戏。冰心也从不勉强女儿,只是为女儿织了一件鲜亮的红毛衣,这样,冰心总能远远地就能看见那个可爱的跳动的小红点。

    冰心一面让女儿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成长,一面将所学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点点滴滴,播进女儿幼小的心田。冰心在小吴青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总是教她歌谣,并给她讲很对的故事。女儿最爱听冰心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冰心就给女儿讲从小失去母亲的大卫?科波菲尔,一个人是怎样坚强的生活,然后又是怎样成才的。主人翁的善良和坚强对幼小的吴青影响很大。直到吴青过了花甲之年之时,吴青也仍然忘不了小的时候母亲给讲的那些动人的情节。

    冰心也常常对女儿吴青说:“你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一位女孩子。你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来承担责任。”

    长大后的吴青回忆母亲的教育,说母亲的这句话是她影响最重要的之一。正是这句话使得女儿吴青从小就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比男孩子差,主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成功。

    冰心常常还教育女儿对大自然、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要有爱心。

    有一阵子,吴青小的时候经常和男孩子相约着一起去捉麻雀玩,冰心就问女儿吴青:“天黑了你最爱找谁?”

    吴青说:“我最爱回到妈妈的身边,我知道妈妈的怀抱是最暖和的了!”

    冰心就反问吴青:“你有没有想过,你捉的小鸟是不是也要找到它妈妈呀!”

    从此之后,吴青知道了,应该善待他人,关爱自然的一切生命,在心里不应该总想着自己。吴青常常学着父母的样子,也特别的注意保护环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的时候从不随地乱扔东西,来到花园里,吴青也从不随便摘花拈草。

    冰心还常常鼓励吴青自己养一些花,也养过小鱼、小猫和小狗。在看护这些小花和小动物的时候,吴青需要自己给小花浇水,给小动物们也喂食喂水,亲自照料着它们,看着它们一点点地长大,这样培养了女儿吴青对其他生命、对社会的责任心。

    在吴青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女儿的学校号召为抗战的将士募捐。小小的吴青将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都找遍了,并纷纷向他们宣传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于是,大家都在这个泼辣而又灵牙俐齿的小姑娘不停的劝说之下,都纷纷慷慨解囊。结果,小吴青就成为了全班为抗战募捐最多的一个,为此,小吴青骄傲了好一阵。

    娇女,既要让女孩有一个个性的发展空间,又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另类,因为女孩最终是要融入社会的,这就需要家长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女孩的分数和冲突,让女孩自己去应对生活中的冲突,把这当作对女孩的锻炼的机会,千万不可将成人的思维带给女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导女孩的社会化呢?

    (1)重视女孩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正视应试教育。平时多注意女孩的创新能力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2)张扬女孩的个性,但是不可纵容女孩的任性。也许小孩子之间的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之间自有他们自己的解决办法,显示孩子的个性,但是如果家长给予孩子误导,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3)培养女孩的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女孩置身于社会的大家庭之中。竞争是一种相对的,所以教育女孩竞争,首先要教育女孩学会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找准位置。不可盲目竞争。

    不将道德教育功利化

    一位家长这样抱怨自己的女儿:他女儿在家里是可谓是真正的“公主”,是什么事情也不沾手的,可是在学校里,女儿却被评为了“三好学生”,经常在学校里打扫教室、搞卫生弄得灰头土脸才回家。很显然,女儿在学校的勤劳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但是由此便说了道德情操和自身素质就提高了吗?

    一个极为功利化的行为背后,不可能有健全的道德动机。

    这种长期灌输性的教育方式,看似很讨巧,事实上是不太利于女孩的成长的。当学校和家庭利用美好的情感来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时候,女孩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变得爱唱高调了。

    德国的卡尔·威特说:“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给女孩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陈倩从小由于疾病的原因,落下了病根致使驼背,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越来越明显了。面对女儿的身体的缺陷,陈先生丝毫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和管教。这让女儿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对生活产生任何的怨言和抱怨。反而以一种阳光的心态积极开朗地生活着。

    陈先生以为女儿身体的残缺,会导致女儿性格变得内向起来。但是女儿非常的乐观,总是主动地跟周围的同学交流,在学校期间的活动,女儿也从不会因为自身的身体原因而放弃参加。

    这样一个青春花季的女孩,却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怨言,是怎么面临自身的缺陷而能如此的积极地生活呢?陈先生说,他常常教育女儿要学会感恩。

    在家陈先生极力向女儿推荐感恩类的电视节目看,只要一有机会,家里的电视,准是类似这样的节目。最主要的是,陈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从他人的感恩故事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真正的真谛。希望女儿有一个真正健康的心理,而非变得自卑和世俗化。即便是身体存在某些缺陷,也不希望女儿活着他人的怜悯之中,祈求他人的帮助,只是希望女儿有一颗她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坚强地活着,同时能有一颗爱心,能够帮助社会上那些有身体有残疾的人。

    陈先生的教育,给了女儿无比坚强的勇气,敢于直面自己的缺憾,而且也学会了更加乐观的生活。

    虽然在外人看来,女儿是需要照顾的对象,但是却常常教育女儿能够主动的帮助别人。当身体的人有困难之时,女儿总会很积极地去帮助他们,同学们病了,她也会主动去问候或探望。有需要捐款的时候,陈先生也会支持女儿积极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予帮助。

    心灵不因身体缺陷而受到了丝毫的扭曲,反而能够建立健康的道德观和世界观。那么健康的人,就更应该如此。

    德国的卡尔·威特说: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学校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忽视对孩子们的感恩意识的培养,而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阻碍了孩子的感恩意识的萌生。

    许多的家长在年轻之时都有受过苦,所以他们特别的希望自己的女儿比生活地比自己更加幸福,怕自己的女孩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就尽可能地为女儿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宁可苦了自己也愿意让女孩吃丁点儿的苦。事实上,父母的从心理上,也不愿意娇惯着自己的女孩,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往往相反。

    不娇不惯教女孩,在女孩的道德教育上,不要将世俗的道德之风待到女孩面前。

    女孩大多是善解仁义的,对女孩的教育能够从最身边的点滴小事。每天给父母倒一杯茶、打一盆洗脚水。每周能有一次的机会跟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看到了父母生病了,能够主动的问候和服侍……

    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出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职场人感触最深的是,现代的年轻人,频繁地跳槽、做事没有原则性、纪律意识特别的淡薄、易闹情绪等等,成了职场“80”的通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经济性功利的强化,人际交往尤其是公司上下级以及商业客户之间的关系,某些地方特别的突出。有些人会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趋向于势利、越来越拜金主义。

    而专家们普遍的认为,80后这种职场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他们在中小学的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时期的所受到的道德教育,会在她们的会使她们的自信心和身心素质打上了烙印。

    给父母支招:

    (1)从自身做起,对于孩子功利的教育不应给予严厉打击,同时,也不要把成人的功利的思想带给女孩。

    也许很多家长会存在一些功利性的观点。一个小男孩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孕妇,然而没想到这位孕妇不但没正面看一眼小男孩,而且连句感谢话也没说,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男孩下车后就问妈妈:“为什么我让座了,那个阿姨不说声“谢谢”呢?“

    所以孩子在受到了大人的耳濡目染之后,在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功利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女孩幼小的心灵,孩子是渴望得到一句感激以作为鼓励的。

    (2)教育女孩学会感恩。无论是作为父母抚养了女孩,还是作为老师教育了女孩们以知识,还是来自于朋友间的友情,这些都是他人能够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教育女孩知道感谢这一切恩惠。在女孩知道知恩之后,让女孩认识到从亲人、他人和社会里得到了很多的恩惠,应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而这些回报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也要包括精神之上。比如说一声简单的道谢。

    (3)教女孩自己学会坚强起来,并感恩于这个世界。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才能为女孩的一生赢得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坚强是最好的办法,面临困难的境地,拥有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我。然后将这份精神继续传递给更多的困难之人之手。

    成人思维别套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和成人的不太一样,成人可能更偏向理性一些,而孩子则不然,尤其是女孩,可能更会偏向感性一些。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认为孩子在故意捣鬼,实际中很有可能是女儿被冤枉了;或者与女儿的想法有严重的分歧的时候,也应该从自身找找问题,不宜将自己的观点一一灌输给女儿。因为在女儿的潜意识之中,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错误的,如果套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判断则很有可能曲解了事情的本质。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多了解女儿、理解女儿。

    漫画大师蔡志忠在谈到教女的秘方时说他特别的喜欢狼,是狼给了他莫大的启发,他始终这样认定。蔡志忠相信,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才使得狼能够在那极度恶劣的自然生态圈中代代繁衍而形成了顽强竞争力。所以,蔡志忠也决定对自己的独生女儿也不加施教。

    蔡志忠主张让女儿自己拿主意。在女儿还识得几个字之时,每逢带上女儿上餐馆吃饭的时候,对于点什么菜,蔡志忠从不为她擅作主张,而是蔡志忠首先拿起菜单,将菜单上的菜一一念给女儿听,有女儿自己来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菜。

    在女儿稍大的时候,蔡志忠带女儿去动物园玩,他常常会在关着狼的笼子前停留,蔡志忠问女儿:“女儿知道‘狼’字右边是‘良’,而不是‘劣’?”

    女儿疑惑地摇摇头,蔡志忠便娓娓地解释说:“狼一步一步地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胜任的角色,狼就成了兽中之良者!”

    在女儿上学读书之时,一次数学考试很不幸地竟然考了个零分!想任何父母见到这个分数没有不气愤的,妈妈在一旁气急败坏的,是越说越气,好脾气的蔡志忠却连女儿的话一句都没有说。他一边安抚太焦虑妻子,一边郑重其事地对女儿说:“你自己看,要不要做功课,要做什么才好,要怎样做才能做好,你自己在心里要有个判断。”

    蔡志忠没有像其他的家长那样,对孩子的分数有个严格的控制和要求,只要要言语去感化女儿,让女儿自己去体会。

    蔡志忠一家在移民加拿大时,一天赶上了周末的时候,女儿缠着他说要开车出去兜风散散心,蔡志忠还是跟女儿说主意自己拿:“那女儿是想去哪里兜风啊?”

    于是女儿又是歪着脑袋,自己想着要去哪里,事实上,女儿对加拿大是一点都不熟悉,这样就刺激了女儿自己去寻找答案。

    正是在这不加施教的教育之中,蔡志忠让女儿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让女儿自己明白了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她该怎么去做等,而不是作为家长凡事都已经替女孩安排。

    加拿大的学校选修课特别的多,蔡志忠想如何让女儿选择一个她喜欢的方向发展呢?他知道女儿特别地爱画画,于是,蔡志忠的画室里就多了一张画桌,就让女儿跟父亲一起画吧。

    又是一周的周六,女儿要求着要去动物园,途中经过一个美术馆,蔡志忠就用商量的口吻对女儿说:“咱们不如进去看看如何?”尽管是不加施教,蔡志忠不时地暗中施教,在听之任之中巧妙地给予女儿以引导,自此艺术的甘霖也悄无声息地流进了女儿的心田,女儿自此就更加地热爱艺术了。

    女儿跟父亲说,她要梦想成为一个设计师。女儿画各种各样的妙趣横生的画,女儿虽然人小和志气大,常常不服输地向编辑抱不平:“为什么爸爸的四幅就可赚2000块,而我的却只有200块呢?”女儿经常会特发奇想,问:“为什么三明治是方的而不是圆的呢?”“汉堡包为什么就没有尖的呢?”

    蔡志忠由于工作的问题,一年里几乎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外地工作和旅行的,而妻子也常常因为要拍广告也很少在家。夫妻俩怕女儿寂寞,就给女儿在家请了个保姆,谁知女丝毫不领情:“我才不要有人陪呢!我都这么大了,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女儿非常的体谅父母。

    一天的父亲节,女儿就亲手画了十来张画,将这些画纸都订在了一起,为他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女儿在每张画纸上许了一个愿望,比如说:今年自己独立清扫房间、送爸爸一件不算过分的礼品等等。

    蔡志忠看着女儿的礼物,会心地笑了,他从内心里为女儿活得那么有条理、那么自由而又完整而感到高兴和欣慰。

    也许在别人看来,女儿并没有接好自己的班,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能还回认为女儿的经历太过顺畅了,这样很不利于她的成长。但是蔡志忠不这样看,他认为作为家长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的女儿。

    蔡志忠常常这样告诉女儿:规矩都是由兔子自己定出来的,但能够打破这些规矩的永远是豺狼;而豺狼的微笑,就是最后成功者的微笑。

    父母经常会觉得,自己在管教女儿的时候,越是管教,女儿越是反对。有的时候,和女儿的关系甚至弄得很僵。但是事实上,如果娇女放养,亦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女儿上高二的时候,为了鼓励女儿,在女儿生日的那天,爸爸给女儿买了一个MP3随身听,约定是:女儿在习累了之后轻松一下,听听音乐。之余,让女儿也可以使它来学习英语。

    女儿有了这个MP3后,自然是高兴,也爽快地答应了约定。但是女儿经常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还经常上网下载一些新的流行歌曲,而且女儿对时下的流行歌曲都了如指掌。爸爸觉得女儿再这样下去的话,学习肯定会分心的。如果是以前,女儿这样,爸爸也不会很担心,但是目前是高中阶段,时间紧迫,高中的竞争又是这样的激烈,女儿是不应该成谜于音乐。如果女儿在这一块儿的学习下降的话,那么将来的高考肯定会受到影响的。而且女儿以往还常常自己说,高中的作业跟以前不太一样了,高中的作业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而更多的是为了一种能力提高了,在做题中思考和理解。

    这不得不让这位爸爸担忧。于是第一次爸爸就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给女儿详尽地分析分析,女儿只是说知道了知道,并还说这样并不影响她自己的作业,更不会影响到她的学习和高考。

    但是没有过几天的功夫,爸爸看见女儿还是同以往那样,天天戴着耳机写作业,完全不顾爸爸的反对。

    有时候,爸爸实在是忍不住之时,就又上去跟女儿说,但是这次女儿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开始归罪爸爸特爱唠叨,并说她自己的事情,她如果如何处理和安排。甚至叫爸爸对她以后都不要关。这显然激化了女儿同爸爸之间的矛盾。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虽然和嘴上是不说的,但是憋在心里总是很难受而又着急。

    女儿听耳机,总让这位爸爸觉得女儿在对待整个的学习都怠慢了下来。很多时候,爸爸都有这种“管”的冲动,但是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于是最终爸爸妥协了,他决定不再去管女儿了。

    因为爸爸是这样考虑的:也许起初女儿只是感到新鲜而已,而且学习中,确实压力很大又紧张,这个阶段,女儿需要调节自己,释放自己,只是她还不能完全的控制好自己。但是等女儿的新鲜劲过了之后,女儿自然又会回到原位上来。而女儿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松懈只是女儿进行自我调整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状态而已。也许女儿只是迷恋音乐,这是青少年时期的女孩都会在存在的一种深刻的迷恋,如果自己的强硬的措施或许可以将女儿来回来,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也许的基础之上而已。

    爸爸很明白女儿的学习行为是由两套系统合成的,一套来自躯体,一套来自于自己的心理。强迫的手段,是可以让一个女孩做到自己的座位之上,但是她手捧上的是书本,受我的是笔,到是她的心思早也飞上了那梦幻般的音乐世界里了。心思长久的不能够归位则更能印象女儿的学习。相比较而言,还是选择前者对于女儿的学习影响更小一些。

    所以,这之后,爸爸学会了管住了自己的嘴,不再在女儿面前说起MP3的事情了,只是像以往一样,检查女儿的作业。

    但是事实上,让爸爸体会更深的是“不说”比“说”,更让人难以忍受。因为孩子的行为,每天都会在爸爸的心里做一番争斗,心理形成了挑战,这确实需要爸爸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挑战这个心理战。

    时间一长,就渐渐淡了下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做作业不再戴耳机了,只是在走出书房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戴上听一小会儿。知道有一天,女儿的MP3之上落满了尘土。

    当女儿顺利地考入大学之后,爸爸无意中问起女儿这件事,女儿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确实是很分心,这她确实也知道,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但高三复习紧张的时候,自己从内心也就不愿意有任何的干扰了,也就不再听了。其实在女孩的心理,她自有自己的标准和尺度。

    也许家长认为自己也是从孩子时代慢慢走过来的,然后自己就精心地策划着自己将来会以怎样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想法诚然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将自己的思维无条件给予自己的女孩,这就是的教育的模式变得根据僵硬化,同时也很容易固话女孩的思维习惯。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协调好?

    可能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那么首先要允许自己的女儿能有自己的观点。其次对于女儿的选择,给以正确的监督和管理。

    学习上不要拔苗助长

    当女儿还在肚子的时候,年轻的夫妇就已经开始筹划着怎样对女儿进行教育了。受计生政策的影响,许多家长就视女儿如掌上明珠,望女成凤促使他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并视为“时尚追求”之时,却陷入它所带来的种种误区,拔苗助长势必也会为众多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获得硕士学位的钱女士,一直梦想着有个孩子,所以在怀孕之时,就已经计划好要从小培养孩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女儿琪琪两岁的时候,钱女士就亲自教她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同时让婆婆每天雷打不动地给女儿看两小时的英语原声动画片。

    这一切如计划中,顺利的进行着,但是不曾料到,两岁琪琪说话开始说话有些口吃了。这让钱女士怀疑自己的方法有些过了,是不是揠苗助长了:现实生活中的双语可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打架”,自此之后,就不再给琪琪放英语动画了,在医生的指导下,琪琪的症状才有了稍微的好转。

    如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司空见惯,也不足为奇。不仅仅是家长如此,学校、还有社会,都给在中小学生以添加重大的压力。课余的作业繁重,给女儿施加更多的和年龄完全不符的重荷。

    当奥数变成了一项学生之中的一股热潮之时,一些中小学或明或暗地把有没有上过“奥数”班当作了入学的参考标准和“敲门砖”。这就使得家长无论自己的孩子基础如何、或者愿意不愿意,都要送到奥数的培训班里。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大脑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而这奥数的培训洪流之中,更多的可能都是“陪太子读书”。

    大概中国人是没有人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了。就连“学者明星”易中天也是不例外的。易中天常常戏谑地称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教授”。

    在女儿出生后不久,易中天就从新疆建设兵团直接考取了武汉大学文学硕士。这样,易中天就不得不跟离开女儿了,而妻子经常从千里之外给易先生写信,抱怨女儿海贝是那么的不爱写字,只喜欢听人给她故事。

    易先生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尽管也是急在心里,但是每次仍然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妻子不要过分担忧:“既然海贝不是那么喜欢写字的话,她喜欢听故事,就专心给女儿多将将一些故事给女儿听吧。”

    识字不多但却老实善良的妻子,心里自然犯起嘀咕,说没有家长不是哄着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而自己的丈夫却是这么的不负责任,尽然还由着女儿的性子?于是,妻子还是动不动地一写信就责问老公,为啥对女儿是放任自流。易先生总是很有耐心地给妻子解释:“无为而治是大治。对女儿的教育就顺其自然吧,对教育的事我比你懂。”如此的,妻子也不再抱怨了,就相信了自己的丈夫,按照女儿的愿望给予恰当的教育。

    事实上,对于女儿的不怎么爱写字的事情,易先生在内心还是常常闪现出一丝半缕的隐忧的。但他内心,他知道对女儿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又不能强迫。如果硬逼地逼迫女儿写字的话,这样只能一上来就使女儿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是易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

    一天,易先生看见妻子在心中这样说:“女儿想爸爸!”于是,易先生就突发奇想,何不让让女儿和自己直接通信,用这样的办法来尝试着慢慢地让女儿尝试着主动地写字。

    起初的时候,女儿识字很少,和女儿间的通信内容多是“贝贝想您”、“爸爸也想您”类似的几个简单的字。慢慢后来,为了能够跟爸爸能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女儿整天想着认字、写字,不知不觉之中,女儿养成了爱学习、爱写字的好习惯了。这样一来,既能刺激女儿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没有挫伤女儿的积极性。

    易先生就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从不强迫女儿去学习她不愿意学的东西,也不跟风的让女儿学习高难度的东西。总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商量的口吻和女儿对话,渐渐的就和女儿成了忘年交,俩人之间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女儿的平时的学习,易先生也是不做过多的干涉,也从不强迫女儿学习她不愿意学的东西,不过多的给女儿恶补多种多样的技能。

    在女儿进入了高三,易先生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一心想给女儿找最好的学校,希望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只是遵照女儿的意愿。女儿平时也拿老爸当朋友,于是就对请教易先生为自己的前途设计设计,易先生却不干了,只是说:“虽然我是博导,但是女儿自己要学会自己选择。”

    女儿便说:“您就给点指导指导,提点儿意见吧?”

    易先生非常肯定地说:“好,我的意见还是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兴趣原则,你要挑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不要盲目跟风,专业好,但不适合自己,无疑于揠苗助长,将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优势原则,你挑选的专业最好是能体现出你最大的优势;创造原则,你挑选的专业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要能够体现出创造性,而不要是简单的机械使得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你所挑选的专业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是较好的经济效应。‘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你就按照以上所说的‘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再结合你自己可能考得的考分,找一个最切合的点就行了。”

    几天后,女儿经过了仔细的分析和认真选择之后,将自己立志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梦想就告诉了老爸,并跟易先生说:“烦您老人家要是没事的时候,就帮助我进行实地的考察考察,我再作进步的且具体决定。”易先生非常爽朗地答道:“遵命!”

    “早吃”、“多吃”,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女孩贪婪地掌握很多种特长,常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为女孩报所谓的“提高班”、“特长班”等班,学习这些技能和课程,这是目前的一种很不正常教育的具体体现。

    生活中,大多父母这样的行为多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自作主张地让女孩学这学那,如果父母的选择同女孩的意愿和能力相违背之时,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时候甚至适得其反,子女没成龙反成虫,没成凤反成鸡。

    有的时候,父母看见别人的女孩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之时,就巴望着自己的女孩也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却往往在这个时候,忽略了自己的女孩的适合不适合、做得到做不到?事后,父母还气急败坏,殊不知这恰恰可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使得女孩终身遗憾。对于教育,顺其自然加因势利导才是最好的。

    教育女孩,还是遵循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否则的话,就很可能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最好的学校未必合适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的孙云晓,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但是他以曾经面临女儿的升学择校问题。

    在女儿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女儿学校的老师通知全体学生家长开大会,大体的内容就是临毕业考前的动员大会。

    孙先生坐在窄小的椅子上,会场上井然有序,这让他觉得这像是一场生死大战的动员大会。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上大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让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可是上重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有班里前三名才会有希望。而女儿的班里一共有50多个学生,能够考在前三名是谈何容易的事情?那就只有准备钱的事了,但是真正花了高额的学费,能够进了重点中学的大门,在孩子的内心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会不会时刻如坐针毡而四面楚歌?

    孙先生的担心是正确的,果然,女儿强烈地表示很不愿意去重点中学,女儿说那样是活受罪。孙先生的内心顿时感到莫名的惆怅,心在颤抖: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哀哀而愤愤的声音。

    不久女儿首先提出要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而月坛中学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可以提前招生和录取。

    女儿的决定立即遭到了妻子的强力反对,妻子也是学日语出身,一直与日本打交道,这让她感觉学日语门路太窄,如果女儿学日语的话,将来的发展空间可能要受到限制。妻子的主张是女儿非重点不上,而且要学习英语。这毫无疑问,妻子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学习任何一种小语言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于是,女儿选择什么类型的中学,在那一段时间内成了全家生活重中之重。

    孙先生的观点:第一,搜集有关材料,将这些信息告诉女儿,让女儿自己来选择,无论女儿做出什么选择,做家长的都充分尊重她的选择;第二,尽量发挥女儿的优势,先求生存而后求发展。女儿选择的学日语,固然发展的空间可能相对的窄一些,但是可以同她母亲一起用日语对话,而月坛中学在这方面的对外交流活动很多,相对来说,比学起英语来说,要容易很多,进步快,而且机会也很多,女儿的生存能力也就会更强一些。

    最终争论的结果是女儿很轻松地考入了月坛中学,这就女儿免去了升中学前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更为沉重的升高中的考试压力。

    事实上,女儿的选择是解放了她自己。在这所别具特色的日语学校里学习,女儿不会有像重点中学那样学习起来是那么的费劲和吃力了,很快女儿找到了在这里的学习的乐趣,女儿在月坛中学的6年生活,可以说是轻松而愉快的,而且成绩一直以来都很优秀。

    女儿亲自4次接待日本旅人来家里居住,曾今两次赴日本,在此期间,还做了针对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的对比和研究,出版了18万字个人作品集。试想,一个中学生能够取得如此的骄人成绩,难道不能称得上成功吗?

    在孙先生看来更更为重要的是女儿免受了应试教育所带了的更多催人的折磨,而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能够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而这些对女儿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好学校固然是好,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学生,家长能够做的,就是尊重的女儿选择,不要给她造成太大的压力。而且孙先生始终认为,考试固然是最重要的,学历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比考试和学历更为重要的是人格,能够然女儿获得真正幸福的最终还是健康的人格。

    在女孩面临择校之难时,往往是最难的是家长。那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给女孩选择学校呢?

    (1)大众舆论不可全信,自己亲自实地调查。一位爸爸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跟大家分享了他是怎样为自己的孩子找学校的:不可对舆论全部相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中,仔细询问三类人:一是毕业生,当毕业生再回头再看自己的母校,就可能会从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二是在校生,身在学校,参考性可能更强一些;三是旁人,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种类的人,将各种答案对比,再参照公众舆论,才能真正地去了解一个学校。

    (2)不是适合女孩的,一定要放弃。女孩的性情,做父母的是最为清楚,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女孩的实际情况。

    (3)陪女儿一起,度过适应期。作出选择之后,让女孩适应是最为关键的。

    不要盲目培养竞争意识

    朱成在2001年4月,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录取,并成为了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的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朱成在哈佛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还当选上哈佛大学研究生总院学生总会主席,由此,朱成成为了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学生总会主席。

    而这一切刺眼的荣誉光环背后,只缘于朱成经常受到妈妈的教育:孩子,你只追赶你前一名。

    小时候的朱成,身体非常的纤弱,在学校的每次体育课上的跑步,没有一次她不是落后的,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小朱成感到特别的泄气。

    于是,妈妈成佩华女士常常这样安慰女儿:“没关系的,女儿的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的。不过,女儿你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朱成拼命地点头,她把妈妈的话记在了内心,再跑步时,每次,她都奋力地去追赶她前面的一位同学。就这样,朱成就从倒数第一名的成绩,渐渐有所上升,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当这一个学期还没结束之时,再上体育课的时候,小朱成已经能够跑到了队伍的中间位置了。

    这后来,妈妈就将“只追前一名”的理念,渐渐贯彻到朱成的学习之中。

    在小朱成拿到第一次的考试成绩的时候,卷面上的分,朱成只能属于班级里中等的水平,小朱成当然非常的着急,妈妈见状却说:“没关系,女儿在下次考试时,只要追上在你前面的那一名,那就证明你进步了,你赶超过一个同学;再一次考试之时,你又赶超一个……这样下去的话,如果在每次考试之中,你都能够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么女儿你就非常地了不起啦!”

    妈妈尽心的安慰,带给了小朱成非常大的信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小朱成学习的也就不会急躁了,一步一个脚印特别的踏实地学习。

    由于朱成的父母的工作经常调动,她也经常跟着换不同的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她每逢进一所新的学校,学习成绩总是很不明显、并不是很优异,但时间过不了多久,她总能赶超过其他的同学,名列前茅。

    “只追前一名”,这看似是一句非常稀松平常的话,但是正是这一句话,才促使了朱成日后有那么大的成就。

    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成为了朱成一直保持下来的做事理念。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女儿的实际的家教生活中,培养竞争意识必不可少。但是如果不恰当的竞争意识,会挫伤女儿的自信心,造成心理阴影。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

    (1)遇胜不娇柔,遇败不馁。女孩学习和生活总会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最好的状态,就是对女儿的成绩不予以否定,使得自己也灰溜溜的,这只能给予女孩更大的压力和挫败感。

    (2)取得荣誉,倍加鼓励。在学校老师给予女孩成绩的小小鼓励,家长也应该给予重视,必要的时候,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兴奋的神情来分享女孩的胜利,不要对女孩在学校所获得的奖励不屑一顾,这样挫伤了女孩的上进心。

    (3)寻找对手,立志赶超。培养娇女正确的竞争意识,不要以争夺第一的概念给予女孩太大的压力,适当的压力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第一”的压力或许只会让女孩从心理上打退堂鼓。

    (4)游戏竞赛,随机进行。从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女孩的竞争意识。比如丁先生常常和女儿在家中玩“二十四点游戏”,即任意取出其中的四张牌,然后运用不同的规则得出二十四点,起先,多数都是丁先生赢;慢慢地,女儿头脑变得灵活起来,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女孩反败为胜。在女儿进了中学之后,曾经很多次的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这无不与丁先生在女儿小的时候就开始交女儿玩游戏有很大的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