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正能量-求知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华人用学识编织美好未来

    提到学习,人们往往会想到辛苦、枯燥乏味等消极字眼。可当你了解了清华的学子们是在怎样的氛围中学习时,你就会改变之前的看法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从弱小渐渐成长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痛苦艰辛,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如果你保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内心充满正能量,那么,枯燥的学习过程便会变得有趣,在知识里你会发现美好的东西。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达到自我优化的目的;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你才能够获得智慧;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就要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清华正是通过这些教育理念,帮助学子们营造创新求知的学习氛围。本章内容,就是帮你全面剖析清华怎样营造创新求知的学习氛围,从而让清华的每个学子的身体里充满正能量。

    教授的忠告:学习是一种自我优化的过程

    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的李赋宁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要不断地学习。李赋宁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年近古稀的他,仍然长时间伏案工作、读书,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休息。他的课堂上,经常挤满了旁听生,这是因为,他对待每一堂课都极其认真,总能从枯燥而乏味的知识中挖掘出无穷的趣味,谈笑风生之间将知识的清泉缓缓注入每一个学生的大脑中。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而每个人又有追求完美的愿望。面对自身所存在的诸多缺点时,如何将其克服,达到自我优化的目的呢?正如李赋宁所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心态更平和、内心更强大,面对困难,不再畏首畏尾,而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如此强大的内心和远大的抱负,如果没有通过学习来达到自我的优化,是绝对做不到的。

    大师李敖经常向外界声言:“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不知情者或不服气者听到这句话必然嗤之以鼻,然而,这句话,应该有另一层含义。李敖从来不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较,称自己没有佩服的人,并戏言当他想要佩服一个人的时候就去照镜子。这样风趣而幽默的话让人听了之后,除了大笑一番,还应该了解到一点,那就是,李敖总是试图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整天想着超越别人。我们在看到他玩世不恭的样子时,更应该感受到大师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厚重的人生涉猎。除了文字里的李敖,我们从《李敖有话说》《李敖妙语天下》等电视节目里同样能够感受到大师知识的渊博。李敖首次回到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大学分别进行了演讲,他在演讲过程中从来不带讲稿,却能准确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风趣的讲话更是迎来阵阵掌声。李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本着作,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着作等身。这所有的成就,无不是大师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用知识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结果。年近八旬的李敖,骄傲地称自己每天读书写作的时间仍然不少于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学习精神,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应该继承和学习吗?

    伟人并非天生圣贤,而是需要漫长的学习和自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超越自己。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这些成就足以立足于世界伟人之列。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些,还涉足数学、天文学等领域,而且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难道不是自我优化的结果吗?季羡林是国际着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国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并通晓英、德、梵、巴利文,能够阅读俄、法文,尤其精通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精于此种语言的学者之一。这一系列的成就难道不是季羡林自我优化的成就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来比较,这样会渐渐丧失信心,失去奋斗的动力。因为你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总是发现有人比你强,而当你拿自己的今天与过去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一天天地提升。优化自己正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毛泽东对其推崇之至,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更是声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连后来的伟人都如此推崇他,曾国藩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当你细读《曾国藩家书》后,你会发现,曾国藩为人处世都以严谨着称,更是秉承先祖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说到底,三省吾身的过程就是自我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自我审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自我完善式的教育。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不仅没有三省吾身,恐怕连每日一省吾身都做不到。长期下去,糟糕的积习越积越多,而每一个缺点都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尽早地清除障碍,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前方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清华大学历史系讲师王永兴曾经在课堂上发问:“在自然界,谁的力气最大?”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当然是大象,因为大象可以将大树连根拔起;有的认为是鲸鱼,因为鲸鱼可以将一艘大船轻易顶翻。老师微微摇头,说出了让所有同学不可思议的答案,那就是蚂蚁。面对同学们的质疑,老师解释说,蚂蚁可以举起自己体重十三倍的物体,自然界有谁能够做到这样?同学们沉默了,老师说:“正如我们人类,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科学研究,人类大脑只被开发了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即使身为清华学子,也不要洋洋自得。不论你将来身处什么位置,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应该忘记学习,否则,必然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要学习蚂蚁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尼采说:“要真正爱自己,首先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埋头于某件事中,必须靠自己的双脚,朝着高处的目标迈进。那样会伴随着痛苦,但那也是心灵肌肉的成长之痛。”如果你深爱着自己,就不会忍受自己内心空无一物而身上又有着很多缺点,这样的人生必定是不完美的。想要改变自己、优化自己,就必须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即使四面楚歌、阻碍连连又有何妨呢?即使身体残疾、人生苦短又能怎么样呢?努力学习,优化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才是我们的目的。

    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的作家及教育家,她一生经历坎坷,出生不到两个月便因为一场疾病导致失聪失明,时间久了,又变得不会说话了。七岁那年,亲爱的苏利文教师走进了她的生活。在苏利文老师的辛苦教育下,对生活不抱希望的海伦·凯勒渐渐恢复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学习,通过触摸点字卡、别人的嘴唇和喉结渐渐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苏利文老师不仅教她读书写字,还带她走进大自然,去触摸每一样可以触摸到的物体,海伦·凯勒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最终,她不仅完成了大学学业,还促进了许多慈善事业的发展,帮助其他的聋哑孩子学习读书和说话,并且还完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多部作品。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传奇的,她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同时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像海伦·凯勒一样缔造奇迹。学习改变了她的一生,学习同样可以改变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受到痛苦,但是那是割掉自己身上缺点的手术,这种痛苦是充满希望的,是一种优化自我时的成长之痛。痛苦过后,你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

    清华之所以历百年而常新,正是因为学校和老师们不断向学生传达着一种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这种理念,最初是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任教时引用《易经》中的话来激励清华学子们的。作为个人,如何才能自强不息,如何能够厚德载物呢?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自我优化,只有优化了自己,才能包容自己之外的一切。

    正是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向学生们所传达的正确的学习理念,清华的学子们才能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清华的学子们将时间奉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把学习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但他们并不是所谓的“书呆子”,他们的学习习惯严谨中不乏轻松灵活,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优化自我。所有清华毕业的学子们,多少年过去后,自己身份中最骄傲的仍然是“清华学子”四字。“清华”二字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高等学府的名词,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辈子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无缘清华的学生们,总会不远万里走入清华校园,感受那浓浓的文化氛围和优良的传统。我们虽然不是清华的学子,但我们依然可以用清华的传统来要求自己,将学习当作一种习惯,让自己在学习中慢慢优化,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校长训言:智慧源于最积极的思考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张孝文这样讲道:“怎样才能够获得智慧呢?唯一的途径就是积极的思考。”校长举了两个例子作了说明。

    其一。英国着名的科学家亨特一次去公园散步,当他看到峭立的鹿角时,便想去摸一下,等到他摸过后,发现鹿角竟然是热的。学识渊博的亨特面对自己从不知道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鹿角上布满了血管。这时,亨特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带着疑问,他立刻行动,将一只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没过多久,鹿角冷却下来,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了生长。过了几天,亨特又来观察那只鹿,发现鹿角又变得温暖起来。亨特观察到,系带依然牢牢地绑在鹿角上,而附近的血管扩张了很多,血管之所以扩张,是要向鹿角输送充足的血液。通过这个实验,亨特发现了侧支循环及其扩张的可能性。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学上的亨特式手术法。

    其二。瑞利是英国着名的物理学家。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端茶出来,由于茶碟光滑,茶碗在茶碟上滑了一下,将茶水洒在了茶碟上。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瑞利并没有放过。事后,他反复试验,发现没有茶水的茶碟上面放茶碗很容易打滑,如果洒一点茶水上去,茶碗反而不会打滑。这件事引起了瑞利极大的好奇心。于是他反复试验,积极思考,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茶碗和茶碟上因为残留一些油腻而减少了摩擦,所以两者之间会打滑;当茶水将油腻溶解后,增大了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茶碗就不会打滑了。后来,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摩擦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瑞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源于细微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伟大的智慧并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获得。只要你善于思考,就能够获得智慧。”清华的学子们正是这样做的,清华的先辈们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传统,成就了自己,同样也成就了清华。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年来,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成就,无一不是通过思考取得的。清华学子们懂得思考的重要性,人们也同样要明白思考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是啊,不懂得思考的人即使再聪明都不会成功。只有积极地思考,方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在思维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获得智慧。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正是靠着努力和积极地思考,才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即使到了晚年,华罗庚仍然努力工作学习,夜间睡觉前,躺在床上也会思考着种种问题。他讲道:“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由于被一颗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看似毫无瓜葛的两个事物,却在牛顿的积极思考中联系了起来。有人也许会说:“如果那颗苹果砸中了我,没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是我了,牛顿靠的绝大多数是运气。”这种质疑只能令人发笑,普通人被苹果砸中后,第一反应一定是抬头大骂一番,然后捡起掉落的苹果吃掉,而牛顿却时刻在思考着问题。思考能够给你带来运气,也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思想所及之处,就可以发现万物奇妙之处。当你在积极思考的时候,智慧便会流动在你的大脑里。清华人在思考中成长,伟人在思考中诞生。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思考,积极思考,在思考中获益,在思考中得到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教给孩子思考”。他说:“智慧源于思考,而思考始于观察。”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让孩子学会思考是最关键的。如果老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法,只是教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和锻炼学生背诵的能力,那么,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正如笛卡尔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们自己之所以能够有别于其他人,正是因为有独特的思维。如果所有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那么恐怕这个世界就濒临末日了。学校的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去思考,带领学生正确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如果学校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去思考,那么,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在这一点上,清华俨然是所有学府的榜样。正如校长所讲,智慧源于最积极的思考。每一位辛勤耕耘在清华学园的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引导清华的学子们独立思考。他们摒弃了腐朽的传统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俗话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伟大的智慧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谦卑恭敬。清华学子们如此,清华的老师们更是如此。

    在过去,由于知识的匮乏,人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其中就有蜾蠃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样荒唐并且违背自然规律的传说,而这样一个荒唐的传说,竟然人人都相信。陶弘景对此却表示怀疑,为了一探究竟,他在一个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并蹲在旁边整天观察。经过许多天的认真观察,陶弘景发现蜾蠃的幼子是正常的雌雄体在交配后产下的,而被衔来的螟蛉只是被当作了幼虫的食物。所谓“螟蛉义子”的说法根本不存在,人云亦云只会让自己变得无知。

    积极的思考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乐观向上的心态。如果你积极地面对生活,生活也将积极地面对你。而伟大的智慧,正潜藏在生活当中。面对生活,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大智慧大胸襟的人,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功呢?有这样一个例子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艾科卡是美国早期汽车界的大亨,然而,生活总会和人们开一些小小的玩笑。早年间,艾科卡就职于福特汽车公司,在福特汽车公司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功高盖主,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辞退了他。面对人生的困境和人们的议论,艾科卡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接手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到他全面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后,发现公司的境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惨。面对这样的现状,艾科卡甚至做好了停产的准备。但是,就在此时他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相信实际情况要比想象的要好得多。”于是他决定重整旗鼓,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春。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艾科卡从多方面调整战略,对公司进行了整改。通过他积极的努力,公司终于起死回生,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艾科卡的人生转变,正是由于面对困难,总能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困难面前,积极地思考。这种人生态度,是成就一个成功人士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培养和维持它,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向你走来,美好才会被你拥有。

    讲了这么多关于积极思考的例子,也许还应该补充一点,就是思考与积极思考的区别。比方说,当你饿了的时候,你会想到吃饭,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然而由于过于简单,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样的思考只能解决基本的问题,还不能够达到获得智慧的境界。所以,“积极”二字就显得必要而紧迫了。当你学会积极的思考后,你会从表象中看到内在的真理。比方说从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你会发现气体在叶子周围的流动,进而知道风向、风速等一系列知识。这就是积极思考的重大意义。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思考伴随我们一生,它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乐趣。正如科学家们一样,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建立起了严谨的科学大厦,并为我们揭开了无数的谜团。我们每个人也要去积极地思考,任何事物都可以带来思考,只要坚持下去,思考会带我们到未知的领域,获得别人没有的智慧,体会别人没有的惊喜。

    学习能力是当今时代的第一竞争力

    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二字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有些人在学习中特别努力,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这就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里,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这也就体现了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能力越强的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也越大,而这一能力,正是清华特别注重和培养的。每一个有能力考上清华的学子,必然在学习方面有过人之处,然而,这也只能体现他在书本知识方面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清华所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它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书本之外寻求更多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只有这样,当他们在走出校园时,才不会感觉陌生和手足无措。

    学生走出校园后,绝大多数的人会进入另一个场合——职场。面对职场中的竞争,学习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纽约的一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被法国一家公司兼并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变得前途未卜。在签订兼并合同当天,公司新任总裁向所有的员工声言:“你们的去留都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中,公司不会随意裁员,但是,你们来到新公司,就要适应这里的环境,能够用法语和这里的员工交流。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一个星期过后,如果谁能通过法语考试,就留下继续工作,没能通过考试的员工,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听了新任总裁的要求后,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跑到图书馆准备法语考试,只有一个员工若无其事地回家了。考试结束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个员工竟然得到了最高分。

    后来人们才了解到,这个员工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懂得的东西远远不够。于是,他努力学习,一有时间就去请教同行一些问题。工作之余,别人都在休息或者放松,而他寻找各种途径,了解公司的所有业务和工作流程。当他发现公司的很多客户都是来自法国的时候,他便开始努力学习法语,提高自己的法语水平。在与法国客户互通邮件或者签订合同文本时,其他的员工都得到处找法语翻译帮忙,而他已经能够独自处理这些问题了。这位普通的员工,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增强了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可见,学习已经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每个人,不论什么职业,学习都应该陪伴终生。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谈到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一条就讲到了企业家的学习能力。他说:“学习能力就是我们做的事情环境不停在变,我们要不停调整自己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是要很强的。”柳传志告诉我们,学习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同样也要拥有很多的知识。柳传志说,学习能力不光要应用到书本中,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他同时还说,联想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的阻碍,但是联想企业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在面对每一次失败时,都会回过头来仔细研究,既要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也要分析对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取得的胜利。面对成功,也不会骄傲,因为当下一次环境改变之后,胜败就很难预料了。

    例如,在1994、1995年的时候,外企在国内主导市场,当时联想产品只占国内市场百分之二点几的份额。后来,联想企业向电视机同行学习经验,发展了一种叫产品技术的模式,就是把成熟的技术用在市场需求的产品上解决问题。到了2001年,联想已经占据了中国同类产品市场30%的份额。柳传志告诉人们,一个企业家的学习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家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向同行学习,失败了分析原因,成功了总结经验,埋怨环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联想的成功,正是柳传志善于自我分析,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结果。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适应环境的过程。对于企业,学习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个人,除了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思维更敏锐,理解事物的能力更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与社会脱节。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到今天,并且创造了高等的文明,学习是最关键的。向同伴学习,向自然界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物种与同类之间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比方说,长颈鹿的始祖并不像长颈鹿一样脖子很长,但它们为了适应环境,为了吃到更高地方的植物,脖子便不断地伸长,这样就不需要和其他食草类动物抢食,自己可以独自享受高处的叶子了。同样,候鸟迁徙也是在适应环境,向环境学习。可见,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人类的身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备着一定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往往就是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读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他每每去翻阅一本书,看过书名后并不急着去翻阅书里的内容,而是闭目凝思,猜想书里的内容。思考过后,再翻看书里的内容,如果发现书里所讲的内容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便放在一旁,不再去读。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很多时间,避免了然于胸的内容重复阅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华罗庚的成功与他这些在学习时候使用的小技巧是分不开的。一件小事情、小习惯就能决定未来是什么样子。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更加有限。每个想要成功的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努力,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互相之间拼的就是效率了。只有更高的效率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学习能力有时候正是学习效率的体现。

    清华的学生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帮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在当今社会,时间比金钱还要珍贵。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所以,光去埋头苦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自己在社会当中的竞争力。清华大学教授姜彦福告诫清华的学子们:“不要以为今天你处在比别人更好的环境中,你的将来就会比别人更强。不论我们身处什么环境,都不要忘记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时刻都保持最新、最有活力的一面。”

    在现实中,人们很容易随着环境而堕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种现状,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篇文章中谈到,大学毕业生导致堕落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追求。胡适分析说,大学生到了社会里,会感觉到学无所用,有时即便不需要所学的知识,一样可以混口饭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求知的欲望就会渐渐冷淡下去。那些怀抱远大理想的学生,遇到冷酷的社会,便会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渺小的个人在庞大的社会面前一点点融化,远大的理想一点点幻灭,最后甘愿成为时代大趋势下一个混饭吃的普通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上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呢?胡适讲到了两点防御的方法:一是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二是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所谓求知的欲望就是要时刻吸取新的知识,对人生的追求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解决这两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你有比别人更强的学习能力时,你就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学习能力提高了,你的竞争力自然就提升了。一个拥有理想,充满信心,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人还会甘于平庸吗?当然不会。

    清华师生们总是在共同努力,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探寻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因为,他们早已把“学习能力是当今时代的第一竞争力”这句话铭记于心。清华的学子们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学子,何畏生活中的大风大浪?未知的明天,一样会变得光明而灿烂。

    清华学子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终生信仰

    提到信仰,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宗教或对某种主义的推崇。然而,信仰有着更广的含义,它代表了对某种事物的信任,一种从心灵上产生的情愫。个人的信仰,可以让你有一种依靠,一种支撑自己的力量。如今,“学习是一种信仰”这句话渐渐成为了流行语,然而,流行语背后只有大量的跟风主义者,风过而无痕罢了。不过,也会有一些人去实践这个口号,而且期限是一生。因为他们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同时,学习也让他们的明天充满了希望。其中就有很多清华的学子们。

    我国现代着名作家钱锺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又回到清华大学任教。钱锺书当年以英文满分,国文高分,数学1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在校期间,由于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更是被叶公超、吴宓等人赏识。钱锺书原名仰先,后来更名,恐怕也是因为他钟爱读书的原因吧。2001年,钱锺书逝世三周年之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依照钱锺书生前愿望,将当年上半年两人的稿酬合计72万元及以后他们作品出版的权利捐赠给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并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以鼓励清华学子们好好学习,勤奋读书。可见,清华建校百余年,好读书早已成为学校的风气,而学习也成为了他们的信仰。

    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告诫学生:“不要停止学习,要把它当作一种信仰。”那么,清华的学子们是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信仰的呢?其一,他们明白,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清华学子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理想,不论大小,都需要人们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而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学习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实现理想,这也成为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所以,清华的学子们能够认清前方的方向,找准自己的目标,使得学习成为他们终生的信仰。其二,课本的学习总是枯燥而乏味的,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一旦你的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自然就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了。面对这样的现象,清华的学子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们从枯燥的知识中寻找乐趣,清华的老师们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一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其更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们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氛围,改变授课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其三,学校为了鼓励清华的学子们努力学习,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近百种,包括综合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还有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一系列单项奖学金,同时,学校也设立了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一系列补助制度。2011年,学校还特别设立了“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这一系列制度的设立,都是在鼓励清华的学子们努力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信仰。

    在世界范围内,犹太民族是被人们公认的聪明而优秀的种族,犹太人的成功也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贺雄飞在《学习是一种信仰》这本书中,深刻阐释了犹太人成功的秘诀: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也许你不会相信,历史上的伟人,像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肖邦、卡夫卡、卓别林等都是犹太人。其中有哲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喜剧演员等,犹太人的成就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而且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甚至有数据统计,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有近32%的得奖者是犹太人,而犹太人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1600万人。这些事实,说明犹太人有着独到的学习方法和成功的秘诀。贺雄飞告诉人们,犹太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获得成功,原因只有两个字:教育。

    贺雄飞向我们举了一个简单的事例,犹太小孩子第一次去上课,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由老师带入教室。教师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用蜂蜜写上希伯来字母和《圣经》中的文句,每个小孩儿都要一边诵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老师还会分发给每一个孩子蛋糕和各种水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们“知识是甜蜜的”。通过这样“直接”的感受,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事实也正是如此,犹太人将书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数据显示,犹太人的平均阅读量居全球首位,每一个犹太人平均每年的阅读量都超过一百本。贺雄飞说,犹太人不仅看重学习,更看重在学习中创新,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且犹太人“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可见,犹太人不仅将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他们看重的还是一个人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将知识与现实融合到一起的能力。正是这样的教育,塑造了犹太人顽强的性格和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

    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成为伟人之前,都要经过一段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他们会因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得到更多。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小家境贫寒,生活条件极差,但是这些外在的苦难,并没有让他甘于平庸。十五岁那年,道尔顿独自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并在一个学校里谋得了校长助理的工作。工作期间,道尔顿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学习的无比热忱,让道尔顿的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二十八岁那年,道尔顿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并提出了原子量表。由于道尔顿在化学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恩格斯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的故事告诉我们,把学习当作终生的信仰不仅是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更是决定你未来人生的关键。

    回头来看中国的应试教育,恰好缺乏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清华的教育理念一直走在最前沿。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犹太人的治学态度,更应该学习清华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将学习当作一种信仰。知识和真理都是最纯粹的东西,不含有任何功利的成分。我们在学习知识、学习真理的时候,更不应该带着功利的想法。这样的治学态度,只会让自己学的东西越来越少,今后的路也越来越窄。知识和真理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我们可以从学到的东西上掌握一种赚钱的本领。人生在世,除了赚钱养家,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学习丰富的知识,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得博闻广识,而且通过知识,我们的心灵会被慢慢净化,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信仰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清华的学子们将学习当作自己终生的信仰,既体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也体现了清华人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的品质。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们都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知识,几乎寸步难行。改革开放到今天,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国家和社会正在一步步向人们证明,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未来,只有知识,才可以创造奇迹。

    培根说:“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学习知识,就是在探寻未知,知识可以开发你的思想,让你的思想如大海一样宽阔而深邃,让你的想象如白云一样,在风的吹动下,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清华学子把学习当作终生的信仰,换句话说,就是将知识和真理当作自己终生的信仰。这样的状态应该是享受的,正如犹太人的孩子们刚入学堂时舔舐如蜂蜜一样甜的知识。当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你就会发现,知识不光像蜂蜜一样甜,它还应该是多面的,有时会是一个严肃的老者,板起面孔纠正你的错误;有时会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儿,围在你的身边向你提出很多问题,让你思考;更多的时候,他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你可以将你最真实的想法通过他来表达。

    知识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学习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你才能成长得更快。清华百年的传统学风,早已渗透到每一个清华学子的骨子里。他们对学习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在每个清华学子的内心里,早已把学习当作自己终生的信仰。相信这面信仰的旗帜,也将会永远飘扬在清华的上空。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潜意识挖掘自身的潜能

    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潜能,即使你只是将其开发一半,你的人生也可能因此而变得意想不到的完美。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呢?这就需要用到你的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而这种力量却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一部分。什么是潜意识?科学解释,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你想成功,那么就尽量地去畅想吧,潜意识会让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成功便会指日可待。

    关于潜意识的力量,很多人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正是对潜意识的研究。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前意识和无意识。他在着作《梦的解析》中深刻阐释了人类的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人的各种情绪会在不同的意识层里发生,而这种原始的动力始终被人类控制着。因为潜意识是一种不被人类的理性思维所承认的东西,然而,恰恰是这种东西,支配和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从弗洛伊德的研究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如果正确地引导潜意识这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在医学上有很好的疗效,而且通过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推动你去做某一件事,直到成功。正如人们所说,理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想要获得的东西越多,他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潜意识成功学开创者墨菲博士在《潜意识的力量》一书中详细阐释了如何激发自己的潜意识,并利用潜意识来获得成功。他说:“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那么他就会变成什么样。”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伟大的人,在平庸的时候必定不会甘于平庸;一个富有的人,在贫穷的时候,也一定在想方设法地赚钱。虽然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然而,如果没有前期的思想去引导,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行动。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困境,你就努力设想自己的辉煌吧,宁可让现实将自己打败,也不要自己打败自己。所谓外在的束缚都是经不起拆解的,只有思想的牢笼才最可怕,当你勇敢地冲破思想牢笼的时候,就是你享受自由与美好的开始。

    墨菲博士告诉我们通过科学的祈祷可以有效地释放潜意识的力量。他所指的祈祷,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对神灵的祈祷,而是表示一种自信,或是对某种思维方式的信赖。当我们处于困境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去祈祷,而这种祈祷正是在绝望下所表现出的对潜意识的信赖。曾经有一位母亲,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从楼上摔下来时,本能地跑过去接住了孩子,使孩子免遭不幸。事后,人们观察了孩子落下去的地方和那位母亲之间的距离后,都表示非常惊讶。在那种情况下,即使世界短跑冠军用尽全力也办不到。当人们问起这位母亲如何做到的时,这位母亲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掉下来时,心里只想着要接住自己的孩子。我们了解了潜意识的力量后,就会知道,这位母亲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潜意识在她的身上发挥了作用。这位母亲当时在潜意识的作用下,释放了巨大的能量,那一刻,孩子的母亲正是把自己的心理和情感同自己心里的愿望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人们眼中的“奇迹”。

    墨菲博士说:“思想就是一幅蓝图,思想改变了,潜意识同样也会发生变化。”正如人的梦境一样,白天里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想法都会在梦里发生。所以,如果我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一切,那么,潜意识就会提供给你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当你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你越是往坏的方向去想,这件事就会变得越糟糕,如果你总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多大的困难,总能解决掉。正如在医学上发生的许多奇迹一样,这些奇迹的出现正是潜意识发挥了作用。所以,医生总会嘱托病人,不要悲观,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病才能很快好起来。着名的短片小说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落叶》中所写到的琼珊每天数剩下的叶子来计算自己存活的日子的行为,正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当贝尔曼为她画上了永不掉落的最后一片叶子后,琼珊的心态也开始渐渐好了起来。虽然是小说,然而,这样的事实却时刻发生着。潜意识虽然是一种无形的难以捕捉的思想活动,却有着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力量。相信它并与之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那么,你的潜能便会被激发出来,而你将会因为你的意念获得幸福。

    爱因斯坦说过:“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延长线上产生的,而是在破除逻辑或者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所谓灵感,正是人的潜意识,当一个人的潜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便会不时地被释放出来,成为我们可以捕捉到的思想活动,而这种思想活动,正是人们所说的灵感。伟人往往都是善于捕捉自己灵感的高手。而那些闪现的灵感,正是一项伟大的研究成果或者一件伟大的作品的雏形。如果我们再用理性的思维加以修饰,那么,你将会因此而成功。电影大王邵逸夫,无论走在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一旦出现灵感,就及时记在本子里。正是这种善于利用潜意识的小举动,帮助邵逸夫在电影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一种好的教育,除了教授学生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开发自己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去主宰自己的未来。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呢?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断重复学习旧的知识,就是在给自己的大脑不断的刺激,从而增强记忆功能。这样,你对知识的记忆就会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永远不会忘记。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人们却不知道是潜意识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除了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去刺激自己的潜意识。比如人们经常说的似曾相识,就是因为在你不经意间看了某人一眼,由于潜意识的作用,你的大脑将其记录下来,当你再一次见到那个人的时候,潜意识受到刺激而想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事事留心,多注意观察生活,这样,你的潜意识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从而激发你的潜能。那些满腹经纶的人,在谈到一个话题时,总能信手拈来许多相关的知识,让听者啧啧佩服。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源源不断地向自己的潜意识输送各种知识,在关键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将这些知识释放出来。因此,一个追求卓越、有远大抱负的人,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潜意识,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让自己的大脑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起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任何事物,都有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潜意识虽然有非常大的力量,但它仍然是最原始的东西,它既可以带给你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在不经意间露出凶险的面孔。所以,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它。

    举个例子,二十世纪初,一个匈牙利男子被人误关进冷藏车里。第二天,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这个男子的时候,他已经死了。通过调查,人们发现,当时冷藏车的冷冻机处于关闭状态,冷藏车里的温度有10度左右。在检查男子的死因时,法医惊讶地发现男子是因为过冷而死的。导致男子“冻死”的原因并不是温度,而是他自己的潜意识。当他被关在冷藏车里的时候,一定在设想着自己如何一点点地被冻死,结果,他的身体果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放弃了所有的生命特征。可见,潜意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一旦有负面的情绪出现,就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事实也正是如此,长期处于悲观状态或是受某件不好的事情的刺激,人们就容易得抑郁症,严重的甚至会自杀。所以,善于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每一种情绪来临时自己身体的变化,当提前知道自己要有不好的情绪的时候,及时提醒自己,恢复乐观心态。

    在你观看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也要记得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面的世界再美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你也不会感受到;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即使处在荒芜的世界里,也一样会感受到美好的存在。潜意识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它将伴随你的一生。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你的潜意识的“杰作”,如果你学会了与它和谐相处,那么,它将会是你的良师益友,如果你没有正确地引导它,那么,它也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也许,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陪伴你一生,并时刻影响你的生活,所以,学会运用潜意识来激发自己的潜能,是必要而迫切的事情。它就像你身边的朋友,你可以改变它,它也一直影响着你,只不过,它对你的影响会比朋友对你的影响更大、更持久。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改变你,正如一只空的麻袋,当你松开手的时候,它就会倒下,只有将麻袋装得满满的,它才会独自站立起来。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不要寄希望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学会控制自己的潜意识,有效地发掘自己的潜能,那么,你就会像那只原本空的麻袋一样,被一股从里面产生的力量支撑起来。只有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才会望得更远,不是吗?

    记住:平时多积累,日后才有大能量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成功,都需要一点点的努力垒加起来才会实现,一蹴而就的事情总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清华的学子们,在迈入清华的大门之前,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否则,他们也不会有机会走入这样优秀的学府。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时,不如将艳羡别人成功的时间用来提高自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这样,才会更值得人们珍惜。

    清代着名文学家蒲松龄,为了搜集写作素材,就在路边搭了一个凉亭,每一个路过的行人,只要能够给他讲一个故事,他便免费提供一碗茶水。几十年如一日,蒲松龄终于搜集到了足够的素材,经过他仔细的整理和创作,终于完成了着名的小说《聊斋志异》,得到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崇敬和纪念。

    蒲松龄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需要点滴的积累。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多读书、多背诵,将知识牢记于心。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当下的事情,要时刻怀有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急功近利的人,最终只会落得狼狈不堪。

    学生要懂得积累知识,商人要懂得积累经验,社交场合的人要懂得积累人脉,明星要懂得积累人气,作家要懂得积累素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积累的人,才会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鲁迅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用来喝茶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和学习上。”看来,所谓的天才,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这样他才能得到更多。

    中国着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被誉为“数学之王”。他在微积分几何学、计算机几何学等数学中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苏步青的成功,也是从细节上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把饭前饭后,会前会后等时间都比喻为“零布头”,然而,他的成功与这些零布头却是分不开的。普通人轻易便挥霍掉了大把大把完整的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就更不会放在眼里。对于时间,苏步青却不这样认为,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空余的时间。在参加五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苏步青利用会前会后的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零碎的时间,如果加以利用,日积月累,也会完成很多事情。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工作时在做什么,而是看他下班后在做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与不成功,往往都在于你怎么看待细微的事情。你只有将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不让时间白白流走,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日后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法国着名的军事家拿破仑,用自己的军事才能,指挥并打胜了很多战役,数次挫败保王党和反法联军,保住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他在位期间所颁发的《拿破仑法典》更是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依据。历经百战的他,不仅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而且在执政期间,不断对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拿破仑说过:“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正是这样的处世态度,才成就了他的辉煌。早年间,拿破仑和普通人一样,只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学生,他的梦想就是希望科西嘉早一天独立出来,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应该受法国的统治。为了理想,在军校接受教育期间,拿破仑苦读关于军事的书籍,认真钻研兵法和哲学类的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拿破仑后来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军事天才,正是由于学生时代努力读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来又在无数次的大小战役中,一点点积累起经验,然后使自己渐渐成长起来的。

    不要以为当下学到的知识不能立刻运用到实际中,就是没有用处的。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胸怀会比别人更广,你的目光会比别人看得更远,而你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将会让你受用终生。正如气球一样,当你只吹入一口气的时候,气球丝毫看不出变化,只有你不断地吹入更多的气体,气球才会一点点膨胀起来,最后飞向高空。积累知识的过程,正是将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起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从一个微小的个体慢慢成长起来的,由弱到强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人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体会到自身能量的爆发。

    大的财富同样也是靠小的财富积累起来的,接下来这个例子,能够让你了解到如何依靠积累而获得财富。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一天,他们走在街上,发现前面的地上躺着一枚硬币。英国人看到后,视若无睹地走开了,犹太人看到后,激动地捡起了这枚硬币。英国人对犹太人的举动表示不屑: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人对英国人的做法表示不理解:让一枚硬币从自己的手中白白溜走,真没出息。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规模很小,工资低,工作也累。英国人失望地走了,而犹太人高兴地留了下来。两年后,两个人在街上相遇,犹太人已经成了老板,而英国人还在寻找工作。英国人对此表示无法理解:“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会如此快地发了财呢?”犹太人说:“因为我不会像你一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旁边走过,我会珍惜每一分钱,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同样是两个追求财富的人,却对财富有着不同的理解。英国人一心只想着去赚大钱,却忽视了小钱的价值,结果到头来一无所获。犹太人从小的财富开始积累,最终得到了大的财富。这种对待财富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不应该忽略细节,所谓“厚积而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有将点滴的收获积蓄起来,日后才有大的力量释放出来。如果不注重小的事情,很可能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座下战马蹄铁上的一枚钉子松动导致的。这种说法并不是小题大作,人们往往会因为忽略了小的细节而导致整件事情的失败。正如这个说法,一枚钉子的松动就会丢掉一只马蹄铁,丢掉一只马蹄铁就会损失一只战马,而战马上的将军会因此丢掉性命,没有了将军去指挥作战,就会输掉这场战役,如果这场战役非常关键,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因此而灭亡。

    清华的治学成功,也是一点一滴从小细节处开始积累的。它从毫无经验到一点点组建师资力量和开办各个学科,历经百年,无数的先贤们用自己的学识铸就了今天的清华。众所周知,清华在1911年成立的时候,只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名为清华学堂。直到1925年才设立了大学部,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改革开放后,清华适应时代的发展,效仿西方教育,又开设了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多所学院,正式迎来了百花齐放、人才济济的新时代。如今,清华走上了康庄大道,并跻身世界着名大学行列。作为清华的学子们,在享受清华带给他们荣耀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清华的过去。母校的成功经验正是你走向成功的榜样。从小处积累,从现在积累,知识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石,而经验则是让你少走弯路的导航。只要做到这些,你的未来就不再是梦。今天你因清华而荣耀,明天清华将因你更加辉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