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对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都有很深刻的印象。那位有求必应的小伙子,由于对别人的请求不敢说“不”,所以把自己搞得累得不得了。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总会有些同窗好友、同事朋友,相处的日子久了,自然要相互求旁人点什么,如果我们能办到的话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办,假若朋友提出的某些要求过分,不是我们个人力所能及的,这就出现了要谢绝、拒绝他人的问题。例如,有同学邀你外出游玩,可你因事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不好接受;父母疼爱帮你做些事情,你不愿让替你做;别人提出过分要求等,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拒绝、谢绝。
在现实生活中,就要敢于说“不”,敢与拒绝别人。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去找禅师请求传授给获得解脱痛苦的方法,禅师让他自己悟出。
第一天, 禅师问他悟到什么?他说不知道,禅师便举起戒尺打了他一下;
第二天, 禅师又问,他仍说不知道。禅师举起戒尺又打他一下;
第三天,他仍然没有收获,当禅师举手要打时,他却挡住了。于是禅师笑道:“你终于悟出了这道理——拒绝痛苦。”
确实这样,有些时候我们就要大胆的说“不”,要敢于拒绝别人的不正当要求。
要敢于说“不”,还要善于说“不”,但我们也要善于拒绝,既要能够拒绝别人,又不能让对方太尴尬和难堪。一旦确定要拒绝对方,心意就要坚决,但拒绝的方法则不要过于僵硬。
小秦是一家新技术开发公司的老总。几年来,由于经营得当。因而引得许多人都想进入这家公司。
一天,他的一个老上司打电话,向他推荐一个职员,问能否接收。碍于老上级的面子,他就让老上司带着求职者来面试。面试结果,发觉很不理想,进入公司吧,养了个庸才,而且会造成公司用人制度破坏,进入口子过大过松,影响公司长远发展;不接收吧,老上司以前待自己不错,碍于面子,不好拒绝。
于是小秦首先请老上司和那个求职者参观了解了一下公司工作室各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公司规章制度。接着向老上司汇报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今年的承包合同指标。“老领导,这几年,在您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很快,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年初,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和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岗位用人制度,效果非常好,希望您能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所学专业不对口,公司研究没有通过,也是怕影响今年承包指标的完成。如果有别的合适单位的话,我再想办法让他去试试。老上司,您看这样好吗?”
小秦这一招很高明,通过让老上级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地拒绝了。而且通过现场参观,即使不拒绝,求职者也很可能会畏缩不前。小秦以老上司指导而定的制度,既大大恭维了老上司,给了他很大面子,同时又以制度和合同指标给老上司指出了“两难”境地。此外,以本单位不适合,还有别的单位可能接收,留给对方一个后路。这种拒绝法真可谓洞察人性、巧布拒绝。
所以,“不”字要大胆地说出口,“不”字更要巧妙地说出口。那么怎样才能够把这“不”字说出口呢?实施以下的方法:
第一、你要对自己提个问题,来确定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事,这件事如果做了,是否会导致不健康,不诚实,违背父母、老师的要求,违背自己的意愿,甚至违法的行为。
第二、经过第一步确定了别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对向你提要求的人说: “No”。在这里,你一定要在拒绝的同时把拒绝别人的理由说出来,比如,当别人把点燃的烟递给你时,你可以说:“对不起,我不能吸,吸烟是父母、老师所不允许的,违反中学生守则,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在长身体,内脏器官都在发育中,烟中的有害成分对它们的损伤太大了。”
第三、找出替代的方法,人是情感动物,一旦被拒绝就会产生不快与愤怒,甚至消极的情绪。但你可以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替代别人要求你做的不合理的事。比如,吸烟这个例子,你拒绝了别人之后,可以说:“咱们不如去打打篮球吧,也可以消磨一下时间,而且也散散心。”
第四、使用这三招的时厚,要尽量把语言说得婉转,得体。
2. 拒绝别人要讲究策略
在拒绝别人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很棘手,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谢绝、拒绝,明明知道一些事情自己办不成,可又怕伤害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怎样开口拒绝,才不会伤害对方呢?这就需要一个策略,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使自己能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也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
梅是一家公司的企划部经理。她的老板是白手起家的,他一个人一手创立的,所以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他的“一言堂”,除了公司的几个副总,还有梅这个企划部的经理,其他人很少能在他面前说个“不”字的。
但是梅却总有方法对老板说“不”。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梅在拒绝老板时很讲究策略。
一般情况下,梅从来不直接对老板说“不”,总是用“先肯定,再否定,后安抚”的“迂回策略”。有一次老板提出“十·一”组织员工度假放松,但他指定的地点又是大家已经去过好多遍的度假村。要再去那个地方,不仅达不到放松休息的目的,搞不好还会引起一部分员工的怨言。但是这些话怎么能和老板直说呢?
梅自有她的办法,在开会宣布度假决定的时候,她满口赞成老板的建议,并把“指示”记在了本子上。等开完会,梅才找了个机会,向老板说明了情况,并向他推荐了一个更好的去处。听了梅的话,老板果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梅采用的“迂回”策略很管用,既在大会上保全了老板的面子,又履行了自己作为企划经理的职责,顺利的达成了自己的目地。
所以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适当的策略。有哪些策略可以采用呢?可以实施下面几招:
第一、 推脱方式
对不喜欢,又不想扫对方的兴致的问话、问话,如有人在背后议论别人闲话,你不想苟同就不要参与辩论,只需表现已接受到信息,但对信息不加评论就行了。还可以借助一些形态语言加以婉拒。如不表态,一笑置之。也可以用拖延的方法表示拒绝。如遇到难缠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脱,直到对方死心。但要注意态度要不温不火。
第二、转移方式
即当别人提出的无理的要求或问题时,你要拒绝时,在说“不”前,务必让对方了解自己拒绝的苦衷和歉忌,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把他引向另一方,巧妙运用转移的方式进行拒绝。
第三、有余地方式
从人际关系角度考虑,拒绝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心理接受能力考虑,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思想准备空间。这样在适当时拒绝对方,还能让对方感到你至少已尽了努力了。把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以诚恳的态度加以说明,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这是最成功的拒绝。但避免模棱两可的回答。如我再考虑考虑等,这种讲法讲话的人或许认为这是表示拒绝,可是有所求的一方却认为对方真的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对方,所以切莫使用语言含糊的字眼。
第四、婉转方式
上司或主管交办的工作,出于责任心需要反对或拒绝,那么,既要坚持主见又保护上司的体面,该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呢?可以选择上司意见中某一方面被你认同的地方加以肯定,尔后提出相反意见,即先通过恭维打消上司意见被拒绝的不悦,让其不失体面。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说明,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比他的观点更切实可行。不要因为看到上司脸色不好又忙不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附和上司。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暴露出自己胆怯无主见的平庸一面。
第五、外交辞令方式
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确定“是与不是”时,“不可奉告”,“天知道”,“这个,我也不懂”,“难说”等外交辞会都可以借用。
第六、感谢好意方式
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做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第七、诚恳致歉方式
“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第八、寻找借口方式
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不是)。"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
诚然,谢绝、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但其目的无非是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捉弄人。需要注意的是谢绝、拒绝时态度要诚恳,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略表歉意。
3. 拒绝的态度要明智
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搞不好就会很伤感情,甚至会把关系搞僵。所以,决绝他人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要拒绝他人,首想要有一个明智的态度,有一个明智的态度,事情成功了一半。
晓文和自己一个在澳洲的朋友,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刚去澳洲,希望他们能够闲暇多联系,互相照顾。
出乎小文的意料之外的是,当时这个朋友几乎没用一分钟时间思索就回复自己:“你这份热心真让我感动,但我并不想认识他。因为这是澳洲不是国内,每个人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我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子,但最怕和陌生人没话找话说。所以,你要告诉这个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要自强自立,无论谁的照顾,最后都要靠自己努力!”
小文的这个朋友很明确的拒绝了晓文,但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而且也想去帮助这个孩子,不会让他太难堪。这样的拒绝,可以说是很坚决,但也很真诚。晓文也体谅了他一片真心。
晓文的朋友的拒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她有明智的态度。
那么拒绝别人时,什么样的态度才算是明智的态度呢?我们可以试一下以下几点:
第一、 先表明态度。
有的人对于要拒绝或是接受,在态度上常表现得暧昧不明,而造成对方一种期待。虽然想表示拒绝,却又讲不出口。听别人几句甜言蜜语,就轻易地承诺下来的举动,也是自己态度不明确所造成的。所以,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就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 想办法缓和对方对“不”的抗拒感。
虽然说“不”或“行”要明白表示,却也不是叫你毫无顾虑地就表示“要”或“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没办法”,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甚至遭来对方的怨恨。
对别人的要求要洗耳恭听,对自己不能答应的事要表示抱歉。体谅对方拼命工作的苦心……这些都是在你回答“不”之前所应思考的。尤其当要求的对方是上级时,说话更要留余地。
第三、 要顾及对方的自尊,给对方留个台阶。
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其实自己都有点不安,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不安的心理急剧加速,失去平衡,引起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于比说了那些让人听了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自己态度一定要真诚。
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上级、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
第五、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地说,对你抱有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目.使被拒绝者因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由意外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和欣慰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第六、尽量使你的话温柔缓和。
当你想拒绝对方时,可以连连发出敬语,使对方产生“可能被拒绝”的预感,形成对方对于“不”的心理准备。
谈判中拒绝对方,一定要讲究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所以,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并且感到很抱歉,很遗憾。尽量使你的拒绝温柔而缓和。
第七、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
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事求别人帮忙时,总是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往往不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如果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即让对方设身处地去判断,这样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弃自己的要求。
4. “不”字要轻松说出口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有人被人拒绝或被别人拒绝的时候。拒绝,表述时总难离开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有往往最不好意思说出口。
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能赢得人家的宽容和体谅,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所以给拒绝找一个适当的方式,确实是一门艺术。
如果掌握了拒绝的艺术,就会轻松的把“不”字说出口。拒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因事灵活运用。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绉。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曾有位一位贵夫人对林肯总统说:“尊敬的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林肯总统看了她一下,并没有回答。这位贵妇人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力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战斗过,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立过大功,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就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到了。”
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分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但是他一种适当的方法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在公司里,拒绝老板是一件很难说出口的事情:直接对老板说“不”?这样老板一定会觉得你是个很“没用”的人;如果不拒绝,但是这种工作实在是没法完成,最后还是自己的责任。所以,这时候拒绝老板就要讲究一点艺术,把“不”字轻松说出口。
有一位女士就很懂得拒绝别人的方法,在她看来,不要一开口就对老板说“不”。如果上司派下来的活自己完成不了的情况,她不会一口气答应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遇到那样的情况,她就会先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整件事情,先了解整个工作的程序,然后再衡量自己能做多少、不能做多少。这些她都会准确地告诉自己的老板:哪些指标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完成的;为了顺利完成公司的任务,自己希望她怎么样来配合,或者请他安排其他的同事来和我合作,并且要向老板表达这样的意思:您安排的工作自己一直是在尽力完成。
一般来讲,老板是个很“拎得清”的人,对于我们不算过分的要求,他都会尽量配合,毕竟都是为了工作。
相反,如果这位女士表情严肃地对老板加以拒绝,就会引起老板的不信任。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委婉一点,希望对方知难而退。例如,有人想让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够把“不“字说出口呢?
第一、 拒绝时态度和蔼。
不要在他人开口要求时予以断然拒绝。对他人的请求迅速采取反驳的态度,或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或藐视对方,坚持完全不妥协的态度等,都是不妥当的,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应对。
第二、 拒绝对方要开诚布公,明确说出事实。
不敢据实言明,采取模棱两可的说法,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真正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这就容易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
第三、拒绝时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你有恩的人,来拜访你做事,的确是非常难以拒绝的。不过,只要你能表示尊重对方的意愿,率直地讲出自己的难处,相信对方也是会谅解的。
第四、 拒绝对方,要给对方留一个退路,也就是给对方留面子,要能让他自己下梯子。你必须自始自终很有耐心地把对方的话听完,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应该有了主意,这时再来说服对方,就不会使对方难堪了。
5. 巧妙回避难以回答的问题
有时候别人会要求我们做一些我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问我们一些我们不愿回答或者不方便度回答的问题,我们就要拒绝。不过拒绝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会说话,就会得罪别人。相反,如果我们回答的方式巧妙一点,不仅对方会明白我们的意思,自动的收回请求,而且还会让别人认为我们是真诚的。
让我们看看林肯是怎样做得。有一次,林肯受到邀请去一个报社的编辑大会上发言,他觉得自己不是编辑,来出席这个会议很不相称,所以就想拒绝。于是他就给对方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我有一次在森林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给她让路,可是她也停下来,还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的脸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说:我现在才相信您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人。我说:你大概是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上天让你生就了这副丑样,的确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出来下人就不对了!
大家为林肯的幽默哑然失笑.同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打消了邀请他的念头。林肯就用这个方法巧妙的拒绝了这个报社的请求。
拒绝他人,必须讲求拒绝的方法技巧,这样,就可以把拒绝带来的遗憾缩小到最低的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与感情,又取得对方的谅解和支持。
有些不善拒绝别人,一次拒绝就可能得罪多年的深交,善于周旋的人,尽管天天都在拒绝,仍然能广结人缘,极少招来非议和埋怨.拒绝应对事不对人,即以所求是否合理,是否能办到为准,而不应以对方地位的尊卑,双方利害大小为准.如果非拒绝不可,必须究竟方法。
用幽默轻松,委婉含蓄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拒绝对方,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可以使双方摆脱尴尬的处境。
一位胖姑娘穿了一件新做的连衣裙,还自以为得体,高兴地问“漂亮不漂亮?”她自然是想得到你的赞美。你不能违心地称赞她,又不能直说,伤她的心。怎么办呢?你可以说:“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爱荚的、比如……”或者说:“啊,今年夏天姑娘们都爱穿连衣裙。你看过电视‘裙之魅’吗?那上面介绍的款式可真多,又时新又瀑亮……”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王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转移开来。当然,这个新的话题必须和原来的话题有一定联系,还必须能引起提问人的兴趣。否则,会引起对方的疑虑或反感。话题一转移,对方自然不好再问同样的问题。
球王贝利在一次比赛申打了个大胜仗,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一位记者问:贝利先生,你认为刚才你踢进的球中,哪一个最满意?他如果回答一个也不满意,这当然也是一种否定法。然而不。他笑笑说:下一个。记者们一愣,然后热烈地鼓起掌来。这个回答确实十分巧妙。表面上看,他是答非所问。但既表达了他对已有的成绩不满足,又表现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又如,在汉城举行24届奥运会时,中国代表团一到汉城,记者就团团围住李梦华团长问道:“中国能拿几块金牌?”李梦华回答:“ 10月2日之后,你们肯定知道。”记者又追问:“新华社曾预测能拿8到10金牌,你认为客观吗?”李梦华笑答:“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么想,他就可以怎么写。”
这样回答很巧妙,避实就虚,似答非答,达到了在要害问题上拒绝答复的目的,又显得落落大方,无懈可击。
其实,拒绝他人的方式有很多种, 恰当的拒绝,既不会影响感情,又能体现出善意和坦诚.学会委婉的拒绝他人的要求,做事的时候就可以进退有据,既不会让他人认为你没有信用或者能力不足,也不会自找麻烦。
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第一、 可以给自己找一个漂亮的借口。
第二、 或者运用缓兵之计,当着对方的面暂时不做答复。
第三、 用一种模糊的方式让对方从中感到你对他的亲切峭壁感兴趣,从而达到巧妙的拒绝效果。
6. 抢先占领别人的立场
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一个服装市场里,有一个乞丐天天拿这个破铁碗来乞讨,每走到一家店前,总是用铁勺一敲蜿沿,然后往前一伸,就要别人给钱,这简直成了她的招牌式的动作。天天如此,市场里的人都烦透了,而且这个乞丐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自己不劳动,整日伸手向别人要,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后来大家一商量,想了一个招,等到这个人再来乞讨的时候,还没有等他使出他的招牌动作,大家都先把手往前一伸,先朝他要上钱了,使他感到很尴尬,再也不好意思张口要钱了。没有几天,这位就再也不露面了,大概是实在不好意思了。
这个乞丐之所以再也不好意思前来乞讨,就是因为大家把他的立场先占领了,他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主观的一个思想和思维,如果我们先说出对方可能的立场,将他的立场占住,那么他就会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去占领我们的立场,也就是本来属于他要反对的立场,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一旦人们说出了自己的考虑,他就会在潜意识中坚持这一立场’并对反驳其立场和主张的人抱有敌意,无论他是说“不”,还是说“是”。换句话说,如果对方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再拒绝就会很麻烦’弄不好还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令对方很不舒服。
这样就需要先发制人,把对方的要求堵在嘴里,不让他说出来。尤其是在对付那些一旦他张口,我们就没法拒绝的人,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辛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听说有位朋友正在四处借钱,而且马上要来找他了。他知道这钱如果一借出,就有可能变成打狗的肉包子——有去无回,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得罪了这位朋友,以后的生意恐怕就不好做了。
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这位朋友刚一进家门时,他就立刻说:“哎呀,你来的正好,我正想找你去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人家非要要求现款结账,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
对方一听这话,哦,原来我是和尚庙里借梳子——走错门了,赶紧搪塞几句,连钱字都没提一下,就一走了事。
辛某同样也是用占领对方立场的方法,巧妙地拒绝了前来拜年的黄鼠狼。
有时候,占领对方的立场并不需要开口说什么,而只需要把自己所想表达的信息,巧妙地传达给对方,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很多女白领把订婚戒指或结婚戒指戴在手上,就是这种用意。她希望不被人误会,让那些不清楚她的婚恋状况的异性尽早打消不适宜的念头——在男女关系上,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双方都会很难堪。
所以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首先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 首先要摸清对方的真实用意。
我们要首先占领对方的立场,首先就要知道对方的立场,只有知道了对方的立场,才能够有的放矢。了解对方的立场方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朋友了解,或者通过其它渠道来了解,或者通过察言观色了了解,只要我们知道了对方的立场,就可以先占领他的立场。
第二、 要比对方先一步。
只有比对方先一步,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对方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你再去说出同样的意思,就很明显是在逃避了。所以一定得比对方先进一步。
7. 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开
说话过程中,如果对方有意无意地提及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避而不答。或者沉默不语,会使双方都感到都很尴尬。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话题,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某公司一位女士结婚,在公司散发喜糖,大家吃着喜糖,都高兴的朝这位女士祝福。刚巧该公司有一位尚未谈到对象的三十三岁的大龄女青年。突然一位科员开玩笑地对那位女青年说:“喂,什么时候能吃你的喜糖呀?”大家都望着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脸微微一红,把脸转向邻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后指着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这件上衣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这位女青年很聪明,他使用的方法很巧妙。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大龄女子何时结婚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女青年碰到这个很不礼貌的问题时,处境十分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使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于是她立刻把话题转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的无聊问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女青年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由此可见,在社交活动中,巧妙的转移话题是摆脱尴尬的有效方法。其实,巧妙的转移话题,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截话头。不让对方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尴尬。
公司中的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逐渐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然心领神会,但是,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当这名男青年找到机会向那位女青年表白的时候,出现了下面的问答:
男青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女青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英语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欢学习英语,以后咱们多交换学习心得吧?
男青年:你有没有……
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多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青年:……
这位女青年3次截断男青年的话题,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只好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问出来,女青年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作出错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拒绝技巧。考虑到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方向思路作回答,一是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
转移话题要求才思敏捷,口语技巧娴熟。在使用这一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断答前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这比错答的要求要高。
其次,要能抢得自然而恰当,比如从“喜欢”(人)而引论到“喜欢”(书),能瞒过在场的其他听话人。
最后,断答往往需要几个回合才奏效,因为抢一两次,对方还不能领悟答话者的真意,或者知道但是不甘心,继续发问,这就要求“连抢”多次,才能不漏破绽,达到目的。所以说难度大,技巧性强,但运用得当,效果就会很好。
8. 把刺儿藏在花蕊里
大家都读过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威尼斯商人》吧,在这部名作里,好心的安东尼为了好友的婚事,向刻薄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还不出钱来,就得让夏洛克割胸前一磅肉。最后聪明的鲍西亚,依据法律判准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取一磅肉,但同时规定:不准流一滴血,不准有丝毫超过和不足,否则就判夏洛克抵命并财产归公。结果斤斤计较的夏洛克只好放弃履行契约的要求。鲍西娅巧妙地使贪婪的夏洛克自食其果,最终一无所获。
聪明的鲍西亚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答应了夏洛克的请求,让他去割肉,但是却用“不准流血,不准超过和不足”这根刺狠狠地刺了这名贪婪的犹太商人一下。
在交谈中,经常有些人自恃有某些优势,提出某些过高的条件或一说出一些侮辱人格的话,在这个时候,就要能够进行反击是必要的。
如果一味的以硬碰硬,就会使事情走入死胡同,变得愈加不可收拾,所以要“反击”的巧妙,要把自己的“刺儿”藏在花蕊中,像鲍西亚一样,在微笑中让对方尝到被刺的滋味。
陈毅当外交部长时,有次出访印度尼西亚,就已陷入僵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会址问题再次与印尼的苏加诺总统磋商。苏加诺认为真正的力量在亚洲,所以会议不但要在亚洲开,而且要在印度尼西亚开。眼看话题僵持下去了,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十分紧张。陈毅这时和颜悦色,一字一句地对苏加诺说了一段极为精彩的话:“阁下是总统,总统就是统帅,而我只不过是个元帅。元帅当然要听总统的话啦!您统帅下命令,我元帅当然就要执行。但是呢,元帅嘛,也有给统帅提意见、提建议的义务嘛。如果统帅老是不接受元帅的建议呢,元帅还有什么干头呀?我这个元帅只好辞职不干了。”
这段不紧不慢,不愠不火的婉转的外交辞令,绵里藏针,深入浅出,向苏加诺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你如果坚持己见,对不起,我就不配你玩了。但是这话说得表面上很客气,把苏加诺捧作统帅。苏加诺是明白人,待翻译有声有色地把话译出来后,苏加诺慌了神,忽地一下子站了起来,脱掉帽子,在座位附近转了两三圈,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元帅阁下,你真厉害!”顿了一下,他无可奈何地说:“我接受你的意见,就在非洲开吧!”一场外交风波就这样烟消云散,陈毅的一席话使中国又获得一次外交胜利。
面对固执己见的苏加诺,陈毅故意把自己降到弱者位置,指出自己作为“元帅”只有给统帅提意见的权力,而真正的决定权是在苏加诺手中,让苏加诺得到了面子上的满足,这自然令苏加诺感到受宠若惊。但接着,陈毅又指出,如果苏加诺这位“统帅”老不接受“元帅”的意见,那么,“元帅”也就只好辞职不干了,言外之意是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消极措施。这一下,苏加诺不得不清醒下来,冷静地权衡利弊了。
把刺儿藏在鲜花中,可以在保持不撕破脸面的前提下,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对方感觉到被刺的疼痛,就会使事情出现转机,得到圆满地解决。
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到一位中年男子要退电饭锅。那个电饭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这个中年男子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东西呀?你再给我换一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满口脏话,说:“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什么东西。”营业员虽然知道他是无理取闹,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影响自己的正常销售,便温和地对他说:“您这只电饭锅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你执意要退,那就卖给我吧。”说这就从自己的衣袋里开始掏钱。就在她掏钱的时候,那名执意要换锅的顾客不好意思地停止了争吵,悄悄地离去。
显然,营业员用“把锅卖给自己”这个刺儿,刺痛了对方,反衬出对方无理和恶劣,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此隐藏在花蕊中呢?需要住以下几点:
第一、得找到对方的要害。
也就是说,这根刺得找的好,刺得准,只有找到对方的要害部位,准确得刺中他的要害,才能够使对方尝到被刺的感觉,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能使对方更加地得寸进尺,反而助长了对方的士气。
第二、 刺要很好地隐蔽在花蕊中。
也就说,这根刺要隐藏的好,只有刺隐藏得好,才能够不伤和气,才能够打倒自己的目的。如果没有隐藏好,到最好有可能激化矛盾,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第三、 把握好刺的力度。
在刺的时候,刺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如果刺的浅了,对方没有感觉,如果刺得深了,则会使对方开始反抗,同样也不太好。所以这个力度一定要把握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