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认识金钱的时候,都只教会了孩子一件事:如何分辨钞票的面值。比起谈论银行存款、信用卡、账单之类的事情,家长更愿意教孩子认识花鸟鱼虫。家长如果有意回避孩子对于金钱的认知问题,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孩子将来就不善于理财甚至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聪明的父母,应该尽早地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钱”是怎么回事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钱”还是玩具的一种,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纸张而已。不过他们已经朦朦胧胧地知道,这张纸可以在商店里换回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糖果,这正是宝宝认识金钱的开始。

    渺渺今年三岁多,最近似乎很爱逛超市,她每天都缠着妈妈问:“妈妈,今天去不去买东西?”到了超市,她别提有多兴奋了,东跑西串,只要是她相中的东西,都要往购物车里放,妈妈不得不拉下脸来一次次地责令她把东西放回去。看到渺渺满脸委屈,妈妈心里犯了嘀咕:“难道孩子是个小购物狂?”

    妈妈回家后立即把心中的疑问反映给了渺渺的爸爸。夫妻二人经过分析、判断,他们认为,虽说孩子还小,但照这种苗头发展下去可不好。于是,夫妻二人决定对渺渺进行“金钱”教育。

    渺渺的爸爸找来了许多硬币: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像教孩子识字一样耐心地教她:这是一角钱,小小圆圆的;这是五角钱,黄颜色的;这是一元钱,最大最重的。接着,爸爸又拿出几张纸币说:“渺渺,这可不是画画的纸,它们也是钱。用钱可以在商场里买到想要的东西。”经过渺渺父母的耐心教育,她终于可以清楚地区分开圆圆的硬币和花花绿绿的纸钞了。

    认识钱币只是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认识到钱与其他东西是不同的,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

    认识钱币之后,渺渺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超市”。他们把书本、玩具和眼镜等都当成了“商品”,妈妈、爸爸和渺渺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渺渺拿着一个小篮子,模仿妈妈的样子对售货员说:“一双袜子多少钱?”“两元钱。”“给你钱。”“袜子拿好。”一次小小的交易就这样结束了。渺渺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而且每次用钱购买完“商品”后,她就要求当一回售货员。因为她渐渐明白,买东西要把钱花出去,而售货员却可以把钱再收回来。

    渺渺认识了钱,又会用钱买东西了,爸爸就不失时机地送给她一个小猪存钱罐。渺渺指着小猪背上的小孔说:“这是什么?”“这是存钱罐,以后爸爸妈妈给你的零用钱,你都可以放进小猪的肚子里,钱多了以后,你就可以买你喜欢的东西了。”

    这一招对渺渺来说很有效,之后,她把爸爸妈妈给的钱都“喂”进小猪的肚子里。有时候,渺渺还会跑到妈妈的跟前说:“妈妈,小猪肚子饿了,给它点钱吃吧。”不久后,她的小猪就变得沉甸甸了。

    再去超市的时候,每当渺渺要疯狂购物时,妈妈就会提醒她:“你存的钱是不够买这个的。”渺渺听了只得忍痛罢手。有一次,渺渺看中了一个毛绒玩具,一定要买。妈妈对她说:“我们回去看看小猪肚子里的钱够不够,好不好?”回到家里,渺渺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打开存钱罐,大大小小的硬币散落了一地。渺渺吃惊地看着这些硬币,似乎不相信自己会有这么多钱。妈妈拿出了要买毛绒玩具的钱,推到渺渺跟前说:“这些够买你要的玩具了,剩下的妈妈再帮你放进去好不好?”看到小猪的肚子一下子少了这么多钱,渺渺撇了撇嘴巴说:“我不买玩具了。”妈妈对孩子的这个举动感到很意外。

    存钱的意义在于“积少成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很多家长说“爸爸妈妈赚钱多辛苦”之类的话,但在孩子存钱的过程中,他会发现钱由少变多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与其被动地让他学会节约,不如让孩子在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钱的作用在于通过购物、缴费等活动达到其他目的,如购买吃穿物品,使人得以生存;用钱缴学费,让孩子能受到一定的教育;通过捐款助人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要力求形象化、具体化,让孩子在认识钱的过程中明白钱与购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只有将金钱教育纳入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钱”是怎么来的王先生的女儿兰兰已经4岁了,有一次他领着女儿去逛超市。这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她在超市里快乐地奔跑着,把每一件她喜欢的东西都装在了购物车里。王先生着急了,但是他态度温和地告诉女儿:“兰兰,我们的购物车已经装不下了,而且爸爸没有带太多的钱出来。”

    兰兰撅着小嘴说:“爸爸,你可以用那张卡刷一下啊。”女儿说完比画了一下刷卡的动作。原来,女儿指的是王先生身上的信用卡。王先生自从办了信用卡以后就习惯用信用卡来结账,既方便又安全。没想到女儿看到了以后觉得这张卡真是太神奇了,她认为这张卡里有永远都有花不完的钱。

    王先生愣在那里,没想到自己平时的做法竟然给孩子传达了这样的金钱观。这样下去,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想而知。王先生决定要教育好女儿,让她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孩子知道金钱是怎么来的。

    王先生工作比较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女儿,他希望妻子可以协助他。王先生回家后把这次事情的经过跟妻子说了一遍,妻子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二人探讨了很长时间并制订了相关的育女计划。

    第二天,王先生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去上班。兰兰被妈妈叫了起来,洗漱完毕后开始吃早点。妈妈问女儿:“兰兰,你知道爸爸每天这么早起床去做什么吗?”

    女儿漫不经心地回答:“上班。”“那么爸爸为什么要上班啊?”女儿没回答,看着妈妈,似乎很奇怪妈妈问这个问题。因为每天她都只看到爸爸妈妈上下班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妈妈接着问:“那兰兰知道不知道爸爸妈妈的钱是怎么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领导发的。”兰兰回答说。听着女儿这种回答,妈妈认识到,孩子对于金钱的这种认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双眼所见、双耳所听得来的。兰兰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必是之前妈妈带女儿参加单位的年终联欢晚会看到领导给了红包,而且平时她也常和丈夫说“领导发工资了”之类的话。

    要端正孩子对于金钱的认识,就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用辛勤工作换来的,因此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就必须让他对工作有所理解。

    妈妈温柔地问女儿:“兰兰,那你说领导为什么要发钱给爸爸和妈妈呢?”女儿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妈妈说:“爸爸每天这么早去上班是为了工作,爸爸工作了,领导才会发工资给爸爸,就好像兰兰表现得好,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小点心一样。兰兰你说是不是啊?”兰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爸爸为什么不买些钱放在家里呢?那样不是就有钱了?”

    妈妈笑着说:“钱是爸爸妈妈通过努力工作赚来的,钱是买不到的,爸爸妈妈银行卡里的钱也是工作后存进去的。如果我们不工作了,卡里的钱就不会增加,我们花一些,卡里的钱就会少一些。兰兰知道了吗?”

    兰兰终于明白了。她对妈妈说:“那爸爸卡里的钱是爸爸工作后存进去的?”妈妈说:“是的,爸爸卡里的钱是通过工作赚到后存进去的。因此,爸爸如果不工作了,卡里就会没有钱了。”接着妈妈又说:“兰兰说爸爸每天那么早去上班辛苦不辛苦啊?”“辛苦。”女儿低着头说道。

    妈妈知道虽然女儿已经认识到“金钱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了,但是,她对于“工作”这个概念还是不理解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讲,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辛苦,他们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因此,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就必须让孩子体验到工作的辛劳。

    后来,妈妈带着兰兰来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那是一家货运公司,爸爸正在忙碌地搬运各种货物。女儿看到爸爸辛苦工作的场景,内心触动很大。“看,爸爸工作多忙,是不是很辛苦啊?”妈妈温柔的和兰兰说,“知道爸爸为什么如此辛苦地工作吗?”“为了赚很多的钱。”兰兰答道。

    妈妈说:“爸爸为什么要赚很多钱呢?”“因为爸爸妈妈很爱兰兰,爸爸和妈妈要通过工作赚到钱给兰兰买好吃的、好穿的。兰兰开心了,爸爸妈妈才开心啊。”妈妈听后紧紧地抱住了女儿。

    许多家长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吃够了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一定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当孩子要衣服的时候,家长满足他们的愿望;当孩子要买玩具的时候,家长无条件支持;孩子读书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犹豫地倾囊而出。这种对孩子有求必应的行为是一种溺爱。

    对于家长来说,纵容孩子这种无节制花钱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孩子认识不到金钱是如何获得的,他们就会对金钱产生扭曲的观念。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首要的责任就是教育好子女,让他们对于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小就让他们认识到金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努力的工作获取的。

    为此,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通过清洗盘子、打扫卫生、擦桌子和家具等方式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让他们认识到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尽早地树立起金钱意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奖励要得当,不要让孩子树立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金钱奖励这种错误的观念,更不能让孩子混淆金钱和爱之间的关系,要注重金钱奖励和精神奖励的两者结合。

    要让孩子认识到“钱”是怎么来的,就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这样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也就是说,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你付出了多少劳动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再富足的家庭也不能用金钱给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看到金钱的背后是你付出的汗水、辛劳,他们才会更敬你、爱你。

    让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孙女士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身为教师的孙女士很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她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更应该学会理财。她从孩子刚学会数数的时候,就让他接触钱币,让孩子在反复的观察中对金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当孩子稍微大点的时候,孙女士开始和孩子交流,并把自己的一些理财心得传授给孩子。

    有一天,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在玩遥控飞机,他很羡慕,也想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遥控飞机,回到家里他就向孙女士提出了这个要求。对此,孙女士没有反对,她说:“孩子,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但是,你得用自己的方式来得到它。”看着孩子露出很奇怪的眼神,她继续说道,“从现在开始,你要像妈妈一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这个小金库是属于你自己的,别人都使用不了它。你可以支配它,但是你需要知道,如果你支配得好,小金库里的钱就会增长,你可以买许多想买的东西,实现很多愿望。但是,如果你乱花钱使小金库里的钱减少,妈妈也不会再给你的。知道了吗?”

    儿子点了点头,愉快地答应了。孙女士又问儿子:“你知道金钱放在哪里是会变多的吗?”儿子之前见过妈妈去银行存钱,于是答道:“银行。”妈妈笑着说:“是的,存在银行里的钱是会增多的,所以妈妈现在去给你建立一个账户。走吧。”孙女士带孩子去了银行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金库。

    之后孙女士把一张刚办好的账户存折交给了孩子,郑重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拥有自己的小金库了,里面为你存入了30元钱作为你的零花钱。以后,妈妈每周会给你一次零花钱,你也可以帮妈妈做家务来多赚一点零花钱。这些钱都是你的,你要自己来管理它。”孩子很高兴自己一下子就有这么多零花钱,但是很快他就慎重地问妈妈:“我真的可以用它来买小飞机吗?”

    “是的,妈妈说了它是属于你的,而且以后你如果有更喜欢的东西,而你的钱又够多就可以买它。”儿子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从现在起,你也可以看看哪些商店的物品是比较便宜的,妈妈把钱交给你去买。如果你买的东西真的很便宜,那么剩余的钱也是属于你的。”儿子睁大了眼睛:“真的?”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从那以后,儿子积极地帮助孙女士做家务,而孙女士也按照自己和儿子的约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和额外的奖励。每次家里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时,孙女士也都是把钱交到儿子手里,把购买的权利交给儿子,自己则在后面给予指导。看着儿子在各个商店里认真比对价格的样子,孙女士很高兴。孩子在购物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理财能力,还学会了在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的花销和收入。儿子之前常想购买零食的欲望也逐渐减少了,妈妈问他为什么,儿子说:“我多攒点钱买更好的东西。”妈妈很奇怪他到底想买什么。

    母亲节那天,孙女士意外地收到了儿子送来的一张贺卡和几枝鲜花,原来儿子所说的就是这个。孙女士感动地哭了,她很高兴自己的教育起到了好作用,孩子懂得了如何去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处理零花钱,这也是树立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的一种教育。相比之下,孩子随意花钱对将来的理财生活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家长说:“只有会花钱才能会赚钱。”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去消费。还有些家长觉得培养孩子记账的习惯很困难,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能记得面面俱到,更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更多的家长只是平时提醒一下孩子要理性消费,而很少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指导。于是,如今很多家长产生了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成长,不给零花钱是不合理的,给孩子零花钱又怕孩子相互攀比斗富,这种来势汹汹的高消费让家长难以招架。

    明智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这就体现在孩子对于零花钱的管理上。父母尽早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将会使其受益终生。正如案例中的孙女士在孩子尚不懂事之时就开始着力于对孩子的金钱启蒙教育,让孩子对于金钱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协助他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

    让孩子管理零花钱,一是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例如孙女士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孩子通过帮助自己做家务获得劳动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形成劳动所得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念;二是培养了孩子合理消费的观念,让孩子在花钱时慎重思考,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可以不买或者缓些买,让孩子知道“需要”、“想要”、“愿望”三者之间的区别,从而为将来的消费计划做好准备;三是在孩子自主管理零花钱和购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懂得了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等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提前让孩子适应了社会,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

    正确的理财观念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孩子将来总要步入社会,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正确理财不仅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钱,还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且不要以金钱作为奖励的唯一手段而应更注重精神上的奖励,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使用和支配零花钱,自主理财,从而让孩子远离“零财商”。

    女孩也要“穷”着养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丰富了。但是优越的物质生活似乎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少困扰,他们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不懂得节俭。对于男孩来说,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勇敢面对困难、勇于奋斗和拼搏的男子汉,于是都明白应该“穷”着养男孩。但是,对于女孩,父母在潜意识中都希望她们能够优雅高贵、家庭幸福、夫妻和睦。为了让女儿能够有辨识能力,要从小开始训练她对美好事物的适应性,也就是要“富”养。但是这种观念是正确的吗?富养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

    卢佳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高收入的父母对于这个宝贝女儿疼爱有加,为她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她的妈妈经常出国,所以常常带回一些时尚的衣服、高档的巧克力和新奇的玩具给她。卢佳就这样每天被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现在校园中,这让她在班级里显得非常突出。她周围也常常围着很多同学,大家都很喜欢她的这些高档东西。

    但是,这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让卢佳开始不安,因为她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不再愿意穿时尚的衣服,而开始羡慕同学的普通衣服。自己的不同让她很不自在,同学们也因此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她好。

    不久,学校里组织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卢佳也同大家一样往捐款箱里放了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大家都认为她捐得太少,太小气了。这件事情让卢佳伤心了很久,她为自己无辜地受到同学们的指责而委屈。卢佳的麻烦还不只这些,她还常受到别人的骚扰。有个很霸道的女生威胁卢佳每天给她带些零食和零花钱,卢佳很害怕也很恐惧,她不知道如何解决,便满足了这个霸道的女生,同时,她也因为每天生活在这种恐惧中而难以入眠。富裕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给卢佳带来快乐,相反,还为她增添了许多烦恼。

    大部分父母都认为贫困的孩子容易产生求同的心理,却忽视了家庭优越的孩子也同样有求同的需求,现实生活的不同容易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般来说,能为孩子提供丰厚物质保障的家庭,也同时会有对孩子保护过度的特点。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没有机会看到真实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情商却比较低,有时只是盲目地自信。而且,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习惯于有求必得,不会吃苦,没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都希望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但是,决定孩子未来地位的不是他的起点有多高,而是他未来能在多高的起点站稳。一个受欢迎的人,不一定是漂亮的,也不一定是出手阔绰的,但是一定是有自信、有主见的。一个富养起来的女孩,也许会有着高贵优雅的举止,却没有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一个富养起来的女孩,在困难面前能有多少坚强的勇气?一个不懂得生活的磨难、不太关心别人、比较自我、依赖父母的人在将来能走多远?

    孩子如同花草树木,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孩子需要营养,但是营养太多了反而会害了孩子。对于女儿来说更是如此,给予其太多的物质条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社会变化太快,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为了让孩子在将来能有良好的生存能力,能坚强而乐观地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让他们从容地去应对现实环境。父母不能保护女儿一辈子,一个没有主见、生活都自立不了的人,将来的生活也肯定不会幸福,而穷着养女孩就是培养其自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有些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西方人推崇“再富不能富孩子”,西方的富翁们意识到让孩子从小拥有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中国的大部分富翁们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吃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而对孩子百般迁就,不知不觉就使孩子养成了骄纵、任性、为所欲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家长在孩子有金钱意识的时候,应当帮助子女树立起“钱是有用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意识,这是教给孩子如何选择,如何做出正确决定的依据。如果父母对于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孩子的成绩和努力也仅仅是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衡量的话就只会误导孩子,致使孩子学习的动力发生扭曲,而在孩子扭曲的思想里,亲情也常会变味甚至是丢失。

    李明的妈妈为了让儿子体会到金钱是通过劳动获得的道理,她对儿子每天所做的家务都统统标上了价格。例如,自己洗澡一次3元,打扫室内卫生一次2元,倒垃圾1元,叠被子2元,主动学习2元……虽然儿子年龄还小,但是能做的事情却不少,每项“劳动”虽然价格不多,但是加在一起就显得“数额巨大”了,一天下来儿子竟可以得到几十块钱。儿子很高兴,也很得意:“我多能干啊,我的学费、伙食费都是自己挣的。”有时候,儿子忘记铺床或是没按规定的时间去写作业,因此被妈妈扣了钱,他也挺能释怀:“扣就扣吧,反正钱也不多。”妈妈一听,这才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她本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却没想到把孩子引向了一个思想的误区。

    李明的妈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的实际做法却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钱是通过劳动和工作换来的,但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赚钱。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不能只是单纯地通过金钱的方式给予奖励,更不能把孩子必须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学习等事情也打上金钱的标签。

    如果对孩子本身应该具备的能力都用金钱来衡量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第一,这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劳动可以赚钱;第二,他会认为这些金钱的获得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不会认为这只是父母的一种教育方式,更不会知道他所做的这些家务劳动都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这样的教育只能使他不懂得对父母感恩从而淡化亲情;第三,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成为拜金主义者,用习惯性的思维把所有的事情都和金钱挂钩,把金钱作为唯一的标准和尺度,凡事都会用金钱来衡量。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认识到家务劳动是孩子应尽的义务,这可以让他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也使孩子懂得感恩。

    李明的妈妈在请教了相关的教育专家后明白了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便及时进行了反省和纠正,并按照教育专家的方式重新塑造孩子的金钱观。

    她不再给孩子的家务劳动打上价格。起初孩子很反感,也不再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主动去学习。但是妈妈耐心地教导他:“孩子,你同学的家长是否也像妈妈以前那样用金钱鼓励你的同学去做家务呢?你们在学校参加劳动和卫生大扫除时,你们的老师是否也要给你们钱呢?你们没有得到钱是不是就不去参加劳动和卫生大扫除呢?”

    儿子的心里似乎有些被触动了。妈妈接着说:“我们每个人都得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变得健康,也让我们快乐,虽然有些劳动是义务的,但我们也从劳动中获得了健康和快乐。是不是啊?”儿子没有回答,低下了头。“妈妈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现在妈妈已经认识到这点,所以,妈妈希望你也能认识到妈妈的错误并帮助妈妈改正。妈妈想让你好好学习,因此有了足够的知识将来才能找到工作,才能得到金钱回报。学习是你的义务,负担你的生活和学习是妈妈的义务。所以,以后妈妈会给你固定的生活费和伙食费由你来支配,如果你主动参加家务劳动,妈妈还给你一些零花钱作为奖励,你也要主动监督妈妈,你看好不好?”儿子点了点头。

    从此,妈妈经常会把家里的一些物品的购买权交给儿子来管理,就这样,李明在金钱管理方面获得了知识、技能和乐趣,也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和精神鼓励,儿子很高兴。

    而且更重要的是,妈妈教会了孩子这样一个道理:日常生活是离不开金钱的,但是生活里的许多乐趣却不是能用金钱买到的。

    金钱已经被很多人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思想也被灌输给了孩子。这样的思想认知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一生只为金钱而努力。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因为它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友情、亲情、爱情;金钱可以买到书本却买不来知识;金钱可以买到好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豪华的车辆却买不到开车的技术……父母只有端正自己的金钱价值观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且让孩子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道理。

    让孩子坦然地做一个穷人有一次,王先生4岁的女儿悄悄走到他的身边,神秘兮兮问他:“爸爸,我们家有没有钱啊?”王先生很诧异,如此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便直接答道:“我们家没有钱。”女儿听了这样的回答似乎很失望,她嘟囔着小嘴说:“小声点,别让别人听到了。”王先生顿时觉得年幼的女儿肯定在学校里受到了攀比风气的影响,王先生认识到要及时改正她这种错误的金钱观,要让她知道:穷并不是一种耻辱,金钱也并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王先生告诉女儿:“我们家虽然没有钱,但是我们一家人都热爱小动物,我们都很善良;虽然住不起豪华的房子,但是我们有自己温馨的家;我们一家从不吵架,不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不管女儿;我们周末会一起逛商场,看电影。这些可不是富人家的孩子能够享受到的。”女儿听了似乎也很骄傲,也不再因为自己家没钱而感觉到自卑了。

    一个孩子指着一辆车子问父亲:“看,爸爸,宝马!很贵吧?”在孩子这样提问时,他心中已经把金钱作为评价世界的唯一标准了。此时,如果家长不懂得加以引导,那么,在孩子心里,金钱至上的观念就会变得根深蒂固。孩子常会天真地拿周围的事物进行比较,如果涉及金钱方面的问题父母并不是一定要回避,而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的。这款宝马坐起来舒适,性能卓越,关键是也很节能,所以车主肯定是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人。”这位父亲并没有顺着孩子的问题进行回答,而是引导孩子,让孩子侧重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这样孩子接触到的价值观也就更多元化,金钱也就不会成为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

    有一个家长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好一点的餐馆吃饭,但是点的却是非常便宜的菜。有人认为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提高品位”。他却说:“不是的,我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定力。要他能够在富人面前坦然地做一个穷人。”

    要知道,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它足以毁灭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能够坦然地面对财富方面的差距,同时用多元化的标准去评价财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位父亲下岗后为了掩饰窘迫的家境,瞒着孩子上街贩卖水果。一次,他关心孩子的健康,用辛苦赚到的钱给孩子买了一箱鲜牛奶,孩子却说:“伙伴家中玩具成山,咱家里什么也没有。”父亲没有说话,顺手递给孩子2元钱。孩子又说道:“人家爸爸一给就是10元、100元,你呢?”说着,孩子把钱撕掉了。这个孩子撕碎的不仅是一张钞票还有父亲的心。父亲欲哭无泪。

    第二天,这位父亲不仅坦然的将水果担子挑到家中,而且还挑到孩子的校门口叫卖。他故意展示自己的贫穷,要让孩子明白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从此,孩子的零花钱明显减少。除夕晚上,儿子拿出一条围巾说:“爸爸,这是用零花钱买的,你站在大街上太冷了!”面对已经懂事的孩子,父亲泪如泉涌。

    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财富的差距并不代表人之贵贱。与孩子共同从容的面对现实,面对贫穷是现在许多家长不可缺失的一课。一些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活得“有面子”,处心积虑地隐瞒真实的家庭情况,无休止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让孩子以为“享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的做法,让他们日渐骄横跋扈、冷漠无情。孩子的内心世界被对金钱的贪婪欲望所蒙蔽,使其无法接受现实的贫穷。因此,父母不仅要教育子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更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在苦难中与孩子并肩站在一起,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幸福和尊严,才能在生活中成长。

    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金钱不是衡量这个世界的唯一标准,要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就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坦然地面对贫穷。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精神世界要非常充实。面对物质上的贫穷,不要回避和掩饰,要学会和孩子从容面对,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它,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也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