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摽有梅,
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
摽有梅,
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
摽,落也。“摽有梅,其实七兮”,就是说树上落了有梅,一共落了有七个,于是这个采梅的女子就暗暗地自己喜着说道:“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吉就是吉利的意思,如《定之方中》诗里“卜云其吉”的吉是一样,而且这个女子在这里打树上的梅子,简直有“卜”的意味,看她的求爱吉利不吉利,落下了有七个,那一定是吉利的,所以歌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真是写得天真可爱,最难得的健康的民间歌谣。接着歌第二章,这回落了有三个,这回已不是吉利不吉利的问题,而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既然是“其实三兮”,那么就“迨其今兮!”就是说现在就是时候了。梅子都落在地下了,那么就拿筐子拾起来罢,所以第三章便写着“顷筐塈之”。塈,取也。顷筐是一种小的筐子,在《卷耳》诗里也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荀子·解蔽篇》释诗云,“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毛传释为:“易盈之器”。这个女儿一面拿筐子拾梅儿,一面又自言自语道:“我现在就去同他说罢!”诗上谓之“迨其谓之!”这比“迨其今兮”又更进一层了,这已经是要向他有一种表示的意思了。这首诗的意义很明白,“摽有梅”的“梅”字,恐怕有双关的意思,陈奂《毛诗传疏》说梅媒声同,故见梅以起兴,这一点是不错的。
像这种思想健康,意义明白的诗歌,却给思想不健康的人将诗意歪曲了,“其实七兮”,他们要说是“尚在树者七”,“其实三兮”,他们要说是“梅在树者三”,这是多么不自然的看法!天下那有这样的笨人,数一数树上还有几颗果子呢?而中国从古迄今的读书人都是数三百篇树上的剩梅,不喜欢看地下的落梅,这些人不应该算是白痴吗?甚矣中国读书人不懂诗,诗在《诗经》!诗在民间!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真佩服孔子的艺术观。在中国只有民间的思想每每是“无邪”的。反之,读书人则是“邪”。他们都认为“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小序的话)女子“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朱熹集传)于是第一回数一数树上还有七个梅,这已经够少的了,朱熹便借女子的口气说话道:“求我之众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来者乎?”到了第二回,则朱熹曰:“梅在树者三,则落者又多矣。今,今日也,盖不待吉矣。”这就是说迫不及待。最可笑的,既然只剩了三个在树上,则第三回为什么又“顷筐取〔塈〕之”?这似乎至少不只三个,所以拿筐子来盛取。综观中国说诗人的意思,是不承认女子求爱这一件事实,拒绝这一件事实,故把一首青春欢乐之歌当作嫁不出去的老处女的忧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