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盲目追求,往往会使个人的心理蒙受打击,产生挫折体验。这不仅白白耗费精力,也会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的进一步的发展。
成是一个经理人,这些天竟然从早上起床开始他就想着要睡觉了。他盘算着什么时候睡觉比较划算,可算来算去,时间却在疯狂的工作中过去。成每天熬到深夜,想着终于可以睡觉了,可是躺在床上又睡不着了。
成认为,成功是和人的意志力有直接联系的。所以,他要求自己,每天从起床的那一刻起,精力就得绝对旺盛,先拿出5分钟时间去公司的空地上跑十圈,然后强迫自己……他认为不这样,自己将失去竞争力。
可是到头来,成发现,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如意。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被淘汰,别人会超过自己。他始终想做得最好,证明自己的能力是最棒的,可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内心的焦虑却把生活的快乐都驱走了。
很多人认为,拼命工作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拥有了足够多的钱,就能够保证生活的幸福与体面。事实上,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但很多人却因为工作,或者说只是为了提升、加薪,就强迫自己去竞争,甚至抛开正常的生活。结果却发现,这样做得不偿失,失去了和爱人缠绵,和朋友见面,出去运动旅游,读书看报的时间……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执着,距离幸福就越遥远。
丹尼斯·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一天,一位朋友送给他一件精美华贵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便穿着它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突然间他觉得书房里陈旧的家具配不上这件睡袍,于是他迅速做了一个决定。很快,他更新了这些旧家具,书房终于和睡袍的档次相当了。然而理应感到心满意足的狄德罗,后来却越来越感到不对劲,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被物质胁迫的感觉写成文章,题目就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欲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没有无欲无求的人,所以为了顺其自然,不为某些欲求所累,我们需要一些智慧。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往往孕育着简简单单的幸福与快乐。
你最好能热爱你的工作,因为这样你的工作效率才会更高。但是在你工作十分疲惫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给自己放个假,毕竟世界上的活永远也干不完,挣钱也没有个尽头。要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你的公司绝对不会因为你的几天休假而失去什么,而你得到的,则是状态的调整,以及难得的轻松。
有些人常暗示并鼓励自己盲目地与他人竞争,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挫折、失败。而且,处处竞争,会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心理上承受过大的压力,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一个人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竞争的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获得成功,又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欲望和需要是正常的,但你得找到最切合自己条件的需要,否则就无法得到心理的平衡。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社会实践。做到了这一点,可以使自己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少受很多挫折。不对自己过分苛求,自然一点,对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有益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