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代沟隔开了两代人的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代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时间的痕迹,是变革的脚步。由于两代人所经历的时代不同,所以在为人处事、生活习惯上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有代沟并不重要,重要是如何尽量地缩短两代人之间的距离。

    社会变迁的快速,使社会的传承出现了心理上的断裂,出现了“代沟”。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因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对峙的心理效应,这就增加了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出现所谓的“代沟冲突”。

    有一年春节,在大城市上大学的周正回老家过年。一天,周正的父亲与某邻居发生了口角,周正了解到事情原委,觉得父亲不对,就上前劝阻父亲。没想到父亲大发雷霆,劈头盖脸把周正臭骂一顿。若不是周围人及时劝阻,周正差一点儿就挨了父亲的拳头。周正很伤心,觉得父亲很专制,甚至是蛮不讲理,还有点儿倚老卖老,于是一整天没理父亲。

    那个春节过得很乏味。周正觉得自己和父亲之间有道无法跨越的沟。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更不可能故意和孩子作对。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自身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尤其是父子之间。当儿子胜过父亲时,父亲的心理感受是很复杂的。假如不能以妥善的方式保全父亲的面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给父亲台阶下,而一味地认为父亲“老顽固”“不讲理”,甚至希望他们改变价值观念,改善早已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是不可能的。

    试想,有谁会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将来站出来替外人给自己讲道理,指责自己的不是?这不是在否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伸出手打自己的脸吗?当孩子不服管束,或者跟自己产生分歧时,父母大都会这么想。当着外人的面,更会让他们觉得没面子。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能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就和父母讲平等,讲民主,把一直压着自己的长辈冲得落花流水,忘记应该对他们保持起码的尊敬和宽容。要知道,儿子就是儿子,老子就是老子。经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沧桑,铸就了长辈的个性和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虽然思维的定势使他们显得刚愎自用,甚至顽固不化,但他们的身份、阅历、业绩和对下一代的爱都是不容年轻人小觑的。

    要弥合代沟,主动权常常掌握在年轻人一方。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少有长辈会拉下脸来向晚辈认错的。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拿捏好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长辈?如何认识和尊重长辈?

    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年轻人做得就很好。他在长辈们面前“乖得像只猫”。他一般不与长辈辩论,更不会发生争执,在观念上绝对尊重他们,高悬免战牌。而在具体做事的方式方法上,他却有自己的主张。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但在老一代人面前最好还是‘虚心’点,只要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大事。”这种做法使他很受父辈器重,父母认为他懂事,有见地,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对于代沟,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及时进行沟通,而不应回避。两代之间进行沟通,重在一方接纳另一方的意见或态度。这种接纳,不应是被动或勉强的接纳,而是在彻底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发现对方态度更具建设性,因而愿意自动放弃本身的意见,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方的意见。

    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以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到一致,即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衷性的意见。

    两代人之间可以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然后经过讨论,将各自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融合而得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兼顾双方原有意见的优点,而比原来任何一方的看法都更完美,双方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