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得了暴饮暴食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持续的暴饮暴食不但不能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困扰,而且让患者永远无法走出患得患失的心理循环。伴随着暴饮暴食而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更会折磨得患者身心疲惫,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人们越来越习惯用吃东西来满足饥饿以外的需要,比如缓解压力、掩饰不安情绪、消除紧张感……和体重正常的人相比,75%体重超重的人潜意识里把吃东西当作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这与饥饿无关,却与肥胖息息相关。

    一个番茄、三片黑面包、一大杯牛奶、两个腰芒、一大串葡萄、一大碗炒饭、一根香蕉、一个甜西红柿、两片香蕉面包……这是小田的午餐,事实上她的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的肚子已经鼓鼓的了,但见到什么都还想吃。她意识到自己得了暴饮暴食症。

    她郑重警告自己,去超市再也不要买零食了,可每次一进去就好像要失控一样。而且,她脑子里还一直想着小区楼下的那个“黑椒鸡腿饭”,她觉得那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快餐了。她暗暗告诉自己,赶紧消化消化,晚上去吃呀……

    这种疯狂吃东西的感觉以前也曾出现过,自己没太留心。她想:下次再见到老友们,希望不要把他们吓到……真郁闷!

    暴饮暴食,感觉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吃”这个动作,一直要吃到自己难以忍受为止。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并且主要起源于心理困扰,然后再变为过度重视食物的摄取和身材的比例。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苗条的身材,随着节食行为的普遍化,暴饮暴食行为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事实上,暴饮暴食者的身材往往并不肥胖,但他们却十分担心自己的体重上升,因此往往在大量进食之后,会有羞愧、罪恶的感觉,并且会以催吐、灌肠、使用泻药或绝食等方式来避免体重上升。

    暴饮暴食者在心理上有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以“过度理想”的体重为追求目标。事实上,这样不论是对心理还是生理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虽然情绪化的暴饮暴食很难“根本治愈”,但是通过合理的调节,仍然可以缓解和消除这种心理障碍。

    1.挖掘自己暴食的根源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用食物来鼓励孩子。比如当小孩摔跤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或是表现不错时,给孩子一些好吃的零食等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歪曲“饿”这个基本的生理需要,而把食物当成一种安慰品。孩子成人之后,在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不管自己是不是饿,都会潜意识地想吃东西。

    2.明确自己暴饮暴食的诱因

    归纳出容易使自己暴饮暴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次再遇到相同的情况时,提前做好准备。尽量不要去摆满糖果的同事的办公桌前。你可以在贴纸上画一个糖果,贴在自己的电脑旁,提醒自己不要无意地吃糖果。

    3.仔细梳理情绪

    在日记中记录暴饮暴食的那天的情况,将自己当时的想法都写进去,试着提醒自己要注意每件事的结果。时间长了,思想自然就会变的理性、平静,一些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当然吃东西的冲动也会随着变小。

    4.转移注意力

    有一些小的活动,也能让人感到轻松和舒服,吃东西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比如擦亮自己的指甲、读几行小诗等,只要每天计划性的做一两件事,就可以缓解由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了。

    5.不要刻意节食

    刻意节食很容易使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引起暴饮暴食。吃东西时尽量有一些间隔时间。因为专家发现,在餐后15分钟,人体对食物的渴望会迅速降低,不管是否吃饱,都会对继续吃下去没多大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被打断了,就很难再吃下去的原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