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人:重口味心理咨询实录-一半在尘世,一半在心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赢了房子,赔了幸福

    彼岸草说,这个元旦是自己长到28岁过的最最糟糕的一个,为了婚房署名的事,两家人只差翻脸,原定今年5月份结婚的计划,现在也搁置下来。

    男友是彼岸草曾经的同事,两个人谈了将近三年,中间虽然有些小波折,总的说来感情还不错,到了去年,理所当然地谈婚论嫁了。彼岸草的家人提出要买套房子,这个要求也不过分,他家也同意了。因为他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工人,手头没有太多积蓄,最后他父母买掉了一套老家的小房子才付了首付。

    房子剩下的房款是以他的名义贷的款,说好了主要由他用工资还,彼岸草也适当帮着还一部分。考虑他家的经济状况,也是体谅他的父母,房子的装修、家具和家电全由彼岸草家负责,彼岸草的父母还说要再给小两口买辆车。彼岸草家家境确实比较好,但现在一般都是男方买房,女方负担这么多应该可以了。问题是,对方父母有一个要求:在房产证上只写彼岸草男友一个人的名字。

    对此彼岸草真的很火,很气愤,也无法理解。男友说,是自己的妈妈觉得彼岸草个性强,怕万一两个人过不好,婚姻有变化,到时候人财两空,所以想把房子给自己儿子留着。彼岸草觉得这话真是可笑,难道自己是看中他家的房子才结婚的吗?彼岸草要是这种人,根本就不会选他!两人还没结婚,他妈妈就为离婚做准备了,她是不相信两个人能过好,或者认定了两个人要离婚么?

    男友很理解彼岸草的愤怒,但他只有无奈,而且他性格比较软弱,无论彼岸草怎么跟他发狠跟他为难,他在父母面前还是无能为力,指望他根本没用。

    这事瞒不住,很快也被彼岸草的父母知道了,他们很生气,说他们家小家气,不讲情分,不上台盘。彼岸草看也是,这样的家庭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也算被自己遇上了。

    元旦两家见面吃饭,在饭桌上彼岸草的妈妈提到这事,男友的妈妈也不解释,就只是坚持,最后不欢而散。现在事情就僵持着,彼岸草也不知道会怎么解决。房子也装修好了,家具电器也都买了,这个婚难道不结了。为什么他的父母就不能真正考虑两个人的幸福?

    因为婚房的署名,直闹得恋人分道扬镳,现如今并不罕见,时有耳闻。婚房署名看似简单,皆大欢喜却不容易,其中的关键,是各方当事人不同的立场和心态。

    先看看女主角你,你用“愤怒”形容自己,不仅如此,你心里还涌动着其他负面情绪,比如不平,比如委屈,比如轻蔑,所有这些感受在你的角度都有充分的理由。就事论事,结婚的物质成本,你和你的家庭承担得并不少,关于署名的要求也不十分过分,目的是想获得公正的对待,同事保障你的权益。我相信,你是体谅对方的,是愿意付出的,只要自己的付出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结果呢,正相反,你只得到了伤害和质疑。

    至于男主角你的男友,他很理解你,却无奈,无能为力,这也事出有因。世俗观念认为,婚房理当由男方筹备,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很少自己买得起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房子,大多要依靠父母的大力支援。说白了,你的男朋友为了和你结婚能有套房子,得向父母伸手要钱。一个迫于现实压力,终身大事要依靠父母拿出多年积蓄的成年男子,如果有孝顺之心,怎能张口再向疼爱自己的父母说不呢?他不是不爱你,也不是软弱无能,他是经济不独立,说话没底气。

    再看看你的对立面,男友的父母。作为婚房的主要出资者,自然要对这一大笔“投资”做一番风险评估,以图利益最大,风险最低。在他们这一辈看来,你们婚姻的风险之一不仅是你们彼此无法预见的未来(这一点人人平等),还有眼下80后们的高离婚率,这么一推论,财产分割自然成了防患于未然,减少伤亡的“防弹衣”。具体来看,男友父母为了购买婚房几乎倾其所有,如此下血本,于是固执地只肯写儿子的名字,防备万一有一天儿子赔了夫人又折房。这是典型的“做最坏的打算”——他们的做法不是为了伤害谁,否定谁,而是为了自我保护。

    最后是你的父母。我们会发现,其实不单是对方父母在考虑婚房署名,你的父母也在考虑。不过,假设你父母生的是个男孩,那么现在恐怕和你男友父母的思路会不谋而合——当然不能让媳妇占尽便宜。这其中,更多的是中国父母特有的护犊之情——恨不能把自家孩子前途上所有的好都留下,所有的坏都清除。

    大家都忙着体会自己的感受,保护自己的利益,却看不清,全然的自我保护,一味保证自己的利益,就是自私自利。保护了婚姻中的某个人,就是置整个婚姻的利益于不顾。

    捡了一地的芝麻,丢了偌大的西瓜。

    忘了一件根本的大事——保卫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两个人利益一致,婚姻才能美满长久。好的婚姻,才能保证任何一方的利益。

    我很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结婚时,25岁,婚房是先生家里拆迁安置所得,在先生爸爸的名下。其实房子可以署我先生的名,免一道未来过户时的税,但我明白他父母的考虑——那时他们并不看好我和先生自主决定的这段感情。结婚前,我那合理主义的爸爸曾经跟我提过两回,是否要把房子过成我先生的名字(那时的法律条款和现在不同),我也知道这是想保障我的权益,但我顾全大局的妈妈并不赞成,她自尊心强,又怕事。

    我自有主张。首先,这不是我先生挣来的产业;其次,如果我们婚姻美满,谁也不会把我赶到大街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求“公平”去理论,无疑会挑起事端,在婚姻的开头就投下阴影,又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那不是一套有现金价值的房子,是我未来的家,我要在我的家里过好我自己的生活。

    我们结婚第8年,先生的父母买了一套大房子自住,这一回用了先生的名字。结婚第13年,我们自己也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目前,我还住在原处,这个我住了10多年的房子,至今不是我们的名字,但,它是我们的家。

    婚房即便属上自己的名字,若最终成为怨偶,乃至劳燕分飞,可算赢了房子,赔了幸福,是笔赔本买卖;婚房即便没有自己的名字,若俩人互敬互爱,有商有量,你幸福一辈子,也安住一辈子。

    未来未知,谁也防不上所有的未然之患,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着眼身边。问问自己:我的做法是让现在舒坦了,还是给未来留下隐患;我是时时去铺退路,还是日日奔向前途。

    你问,为什么他的父母就不能真正考虑我们的幸福?

    我要问,真正考虑你们的幸福,你会怎么做?

    如果现在你的利益不周全,如果现在你的感情被质疑——问问自己:我是马上据理力争,不惜鸡犬不宁,临了损害了婚姻,印证了他人的话;还是明白口说无凭,从此埋头耕耘,用时间用事实,用生命的丰收去作答。

    第二节 乙肝不是黑暗大BOSS

    程喆坐在我面前,然后用“失意”二字来形容自己这几年的人生,说自己接连遇到几次打击,生活一次次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

    那年,他意外地查出乙肝。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很大的食品行业的公司,一直工作了4年,很努力才升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上,原以为会一直稳定地做下去,继续升职,然而一次例行体检却查出了这个结果。

    当时虽然他想办法隐瞒住了,周围人并不知情,但毕竟是在食品行业,而且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严格,以前就有同事被辞退过。纸包不住火。想到万一被人知情,或者揭穿,后果更不堪,以后迟早都要面对,考虑再三,他最终还是在两个月后辞职了。

    之后几年,他连续考过三次公务员,前两次笔试都过了,成绩也靠前,却因为体检被淘汰。等到第三次,他已经失去了信心,连笔试都没有过。这一切对他影响非常大,他原来性格就比较内向,现在变得更加沉默,而且不愿与人交流,相处。

    如今,他在一家小企业工作,做一个中层。之所以做这份工作,是因为老板是他爸爸从前在厂里的徒弟,出来单干后发达了。老板对我还算比较客气,他交代的工作不多,程喆都能胜任,但他从来没对这个地方产生过归属感。

    老板只有中专学历,程喆却是本科毕业。老板人虽然不坏,但程喆对老板的管理方式难以认同,对他的言行举止也不敢苟同。但毕竟是他在自己最消沉的时候伸了一把手,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工作不理想,程喆也没有心思谈恋爱。期间也相亲过几个,但自己没有动力,也不上心,就像应付差事一样。谁能看上自己呢,看上自己的女孩大概自己也看不上。父母见程喆这样,也无可奈何,经常唉声叹气。

    程喆常常怨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让自己得乙肝,他自认没做过什么坏事,不应该得这样的病。他觉得因为一个乙肝,人生就彻底毁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注定无法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病,他觉得自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有了这个病,今后的人生不会再有什么指望,只剩迷茫……

    如果说,我理解程喆的感受,程喆未必以为然,因为得肝炎的是他,不是我。不过我相信他会同意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都有自己的缺憾——所以,我们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总是附带这样那样的困境,其中一些是“先天不足”(比如身高),另一些是“客观现实”(比如肝炎)。这些没有人乐意的遭遇要么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要么是无法预知的。能改变能改善的,积极面对,如果一时之间难以改变,甚至永远不可动摇,倒不如去接纳它。反正,它不会因为你不接受而变好。

    具体到程喆生活里,乙肝就是他不可动摇的糟糕的客观现实。得了乙肝之后,他失掉了好端端的工作,三次公务员考试未果,最后被他不认同的老板“收留”。一个男人面临这些非主观的失败,真叫人惋惜,于是他不由得说“因为一个乙肝,我的人生就彻底毁了。”乙肝会毁掉一个人的人生,听上去既像事实,又让人疑惑它竟有如此威力。

    先来说说一个普通人的职业选择。假设一个人站在中心圆点,四面都是放射状的道路,从一开始,这些道路就有一大片是关闭的。

    我们随便加上一些前提条件:

    (1)性别。一个男性几乎不会选择成为幼儿园老师,一个女性当上国家元首的可能性更低(我也应该埋怨老天,为什么让我生为女人);

    (2)学识。一个文科生当不了医生;

    (3)体质。一米六打不了职业篮球;

    (4)性格。沉默的人不适合做销售。

    (5)其他。口吃者难以胜任老师。

    ……

    即便样样出色,只一个性别,人生就有无数选择向你关上了门。

    这些被关闭的道路,受我们的客观条件制约,很难突破。换个角度,也有好处,它省却了麻烦,为你排除了不属于你的路,剩下的就是你能走的。其实没有一个人可以走通所有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也只需找到你要走的那一条。

    如此,就算是因为乙肝,那些关上的门,封闭的路,真的会造成你完全走投无路吗。或者,肝炎就像性别身高,只是为你屏蔽了一部分道路,同时使另一些道路变得清晰。

    程喆,只要看看你现在的老板,就能有所启发。中专学历,以前在企业里做工人,现在出来也成了独当一面的老板。这样一个你并不太瞧得起的人,论学历不济,论起点不高,论思路不先进,论举止不得体——他,像每个人一样有自身的不足,但他没有限制自己的想法和步伐,他打开了自己的门,走出了自己的路。

    除了我们周遭各有不足的普通人,那些突破先天或后天重大局限的人也比比皆是,从写出《史记》的司马迁(宫刑)到霍金(渐冻症),从邰丽华(先天聋哑)到约翰·纳什(精神分裂症)。你当然可以找到理由,说那些成功者都不是凡夫俗子,而自己实在太普通——我却以为,他们原本是背负着命运缺憾的凡人,惟“面对”、“接纳”、“突破”才使他们不再平凡。

    有无数实例证明,人是不会被任何缺憾绝对地束缚,绝对地压倒——我们始终有赢面。

    反过来,如果你甘心被束缚被压倒呢?

    来看看你的话“如果没有这个病,我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有了这个病,今后的人生也不会再有什么指望”。

    ——掉进“如果”的意识陷阱,假设没有这遭遇未来一定好,假设有了这遭遇未来一定坏,其实等于在说:我不接受客观的既成事实,也不改变主观的自我认知。否认现实,否定真实自我,如此,坏的客观和坏的心境会持续发酵,最终你“坏的预言”就会成真。

    “我常常怨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让我得乙肝,我自认没做过什么坏事,不应该得这样的病。”。

    ——进行错误的归因,会让我们把生病和品行建立因果关系,于是质问“为什么”,质疑“不应该”。那么,谁“应该”呢?怨天尤人之后,情绪得到宣泄,但同时也把责任推诿给老天,把改变的权利拱手相让——老天承担失败的原因,你却成了失败的结果。

    不接受事实,也不接受自我;不承担现实,也不承担改变——这样的你,人为地为自己设限,把一切罪责归因于那么几个字:乙肝、口吃、矮小、狐臭、失聪、癫痫、抱养、遗弃、虐待、性侵、家暴、背叛、离婚、毁容、残疾、吸毒、赌博、同性恋、失眠、强迫、抑郁、恐惧、教养失误、双亲失和、父母出轨、单亲家庭、童年创伤,甚至父轼亲母……,你已经不战而降。

    以上,列举的都是我的真实案例。

    咨询者初来时,往往会说,就是什么毁了我的生活,如果没有它,我的生活一定不是这样。他们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却并非全然的事实,不然,但凡是人,十有八九都应该毫无招架之力,直接瘫倒在地,一蹶不振了事。

    换一个角度,这也说明,命运自有它的公平,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在负重前行,却并不孤独。

    那几个字真是我们命运幕后的黑暗大BOSS吗?

    那几个字真有足以毁灭整个人生的负能量吗?

    又或者,这能量来自你不平的内心,又用错了方向。

    第三节 解梦读心

    真爱来咨询的时候,内心很困惑,面容很憔悴,她说自己一直被一个梦所困扰。而这个梦,其实源自她先生的一个错误。

    十年前,他有过一次短暂出轨,是真爱在无意中发现的,对方是个外地的年轻女孩,是和他在一个培训班相识的。

    当时,真爱和先生经过6年的恋爱,刚刚进入婚姻不久,彼此确实缺少了一些新鲜感,但感情基础很坚实。因为他个性比较内向,一般很少和女性来往,所以真爱从来没想到在他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接着,彼此都不愿放弃,也都很努力对面对,解决。

    说实话,这是真爱人生当中遭遇过的最大的一次打击,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朋友,外人看不出真爱有什么变化,只有他知道真爱几乎崩溃了。真爱整夜无法入睡,饭吃不下,不想出门,不想说话,不想见人,情绪低落,却没有一滴眼泪。他当时甚至害怕真爱会自杀。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真爱可能得了轻度的抑郁。

    直到一年之后,真爱才逐渐走出来,重新开始信任他。现在看来,经过这件事,两个人的感情更成熟,也更亲密了。现在,真爱是信任先生的,也确信他值得自己信任,只是偶尔想到往事,依然不免感伤。真爱一向不乐观,经历了这些,她自觉自己对很多事的理解力和承受力更高了,只可惜没有因此变得乐观。

    奇怪的是,从那以后,真爱开始毫无预兆地做同样的梦,梦到他又出轨了,对方是不同的女人,大多数都是陌生的,而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悔意。每次在梦里,真爱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感到委屈和愤怒,感到无法相信和无法理解,甚至在醒来的那一刻真爱还在哭泣、流泪。每次清醒了,她也清楚这不是真的,真实的生活也没有发生任何让她感到怀疑或担心的事。

    她不知道这些一再重复的梦代表了什么,或者预示着什么……

    谁都会做梦,但被同一个梦困扰到如此地步,的确有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的必要了。

    真爱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和她的生活似像非像,它总是不请自来,重复发生,在梦里真爱通彻心肺,如同往事重演。所以,她想知道,自己的梦意味着什么。

    好,现在,就来梳理“你的梦”。

    我们要梳理的,是两个部分,“你”、“梦”。

    先来说说你——真爱本人。

    遭遇他的背叛是你人生中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以致你崩溃,抑郁,花了一年时间才解脱出来。当时的你选择不向任何人倾诉,独自一人承受痛苦,雨过天晴的十年后,往事依然会让你感伤,这说明你是个敏锐易感,体验深刻,擅长忍耐,压抑情绪的人。同时,你的个性中有足够的坚韧和难得的理性,帮助你面对挫折,战胜自我,和对方一同成长,到达感情的新境界。这一路很艰难,既感性又理智的你把这两种特质结合起来,以感性体验,以理性理解,扬长避短,度过难关。

    诚如你所说,“自觉自己对很多事的理解力和承受力更高了”。你完整地消化了真相,接受了事实,容纳了伤害,这的确使你的接纳度高了很多——也意味着你要说服自己直面人生中的不幸、人性中的丑恶,克服生来对它们的抗拒,压抑自己消极的情绪,并且对这一切的存在加以合理化。

    这或许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平静,但很难使他“因此变得乐观”。

    再来说说梦。

    梦是睡眠的一个部分,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境却大相径庭。

    大多数的梦都是一过性的,但几乎人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梦境,独特,重复,情绪强烈,印象深刻,频繁地发生在某一个人生阶段。“专属”的梦和一过性的梦性质相同,而前者与做梦者生活经历的关联度更高,人格个性的关联度更深,仿佛打上了做梦者的烙印,也更易揭示内心。

    不管梦境与现实有怎样的关联,清醒时,我们都能分辨出梦的具体内容是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如你所说“不同的女人,大多数都是陌生的”,“这不是真的”。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梦境本身并无意义,有价值的是梦境中体验的情绪。

    日常生活的觉醒状态下,各种负性情绪处在意识这个守门人的调控之下,被压抑或理性化,但并未消失。进入睡眠后,意识放松了管理,情绪再度活跃,变通地从梦境中解放出来。如此一来,梦中的情节并不重要,反倒是这些情节让你体验到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都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源头,极具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我们把“你”和“梦”两相结合,再作解读。

    遭遇背叛对你而言无疑是鲜血淋漓的惨痛经验,它一一打破了你原来对爱人的认识,对自己的判断,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看法。在废墟上重建生活,重建信任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你做到了,然而无论怎样的勇气和智慧都无法抹掉发生过的事,经受过的煎熬。柳暗花明,时过境迁,你已经走出阴霾,但如今的你是附带着那些伤痛的你,最强烈的情绪不再卷土重来,却依然残留在你的记忆和体验中,如影随形。

    眼下的幸福美满是真实的,曾经的委屈、愤怒、焦虑、辛酸、失望、消沉……也是真实的,它们占据一个旮旯,未曾全然化解,消失无形。偶尔的,你还会有一些隐忧,因为你见过生活的另外一面,可理智站出来坚定地摇摇手指。久而久之,那些被拘押的负面情绪躁动着想放放风,便趁睡眠中意识打盹的间隙,借由梦境幻化出来,曲折地向外诉说。

    不要过分拘泥于梦境,它其实是受抑制的潜意识的反映,是情绪天然的出口,是对“主人”的暗示。我们因此多了一面观照内心的镜子,多了一个释放自我的通道。

    你不再无忧无虑,但你可以承载更多,仍旧轻捷。

    梦,帮助你平衡着你的负重。

    第四节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33岁的婷最近遇到了烦心事,说出来,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理解她的纠结,她也怕朋友们会觉得自己矫情。于是她找到了我。

    上个月,校长找婷谈话,要提拔她做校长助理,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可婷当时就以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限婉言回绝,但校长说她信赖婷,对婷的工作能力、为人品德很看重,当时婷做学校的中层干部已两年了,校长还说单位没有再合适的人选了。婷还是以家里孩子小,老人身体不好,不会八面玲珑等理由推辞,但都被校长的大道理挡回。软磨了半天,校长决心已定,婷回到办公室,顿时感到心里很难受,因为她真的觉得自己不适合。

    当中层干部的这两年,婷品尝到了当干部的烦恼,左右逢源的复杂,自己闷头苦干的艰辛,被领导批评的委屈,这两年,婷还是觉得自己干老师更适合,更快乐。

    也许多少人正削尖脑袋往官位上钻,但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围城定理自己悟得越来越明,婷觉得也许是自己得到这一切太顺利了,赛课一等奖、论文一等奖、政府表彰……该有的自己都有了。但婷从不会肉麻的刻意迎合领导,她有的是努力、踏实地工作,真诚、谦和地待人,用一颗包容、喜爱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校长的话说是“你如果再花描(方言,意即喜欢表现)些就好了!”

    婷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真材实料的,因为刚工作她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自己有的只是勤奋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一份热情,因为她喜欢当老师。

    但现在,她一边忙于应付单位琐碎的杂事,一边还要搞教学,有时在教室上课正投入还要被拉去开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的干部宁可耽误学生的上课、作业,也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在校长面前跑前跑后的机会。可婷宁可不当干部,也要对得起自己教的学生,她宁可把学生的作业改掉,也不愿为校长写公文而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但作为一个中层,强烈的岗位责任心又要求婷也要干好校长布置的任务,婷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心,并不是去讨好校长,所以婷很累,心累!

    婷很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平时感觉自己心态还是很平和的。要改变这一累人的现状,要么专搞行政事务,不教学,婷也不会觉得对不起学生;要么专心教书,像以前那样,不当干部,婷也不会觉得自己不称职。可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当了校长助理,还得任课,所以婷推辞,不肯当。也有人说媳妇终会熬成婆,等婷当一把手就不用教书了,但婷讨厌官场上一套虚伪的嘴脸,讨厌陪人吃饭的各种应酬,所以婷来问我:我这种个性适合当领导吗?

    婷的妈妈也劝她:“你就接受吧!这个社会就这样,当官总比百姓好,当老百姓没人睬你!”

    婷说:“这次如果升上去,津贴会比现在高,但这钱是牺牲我的精力、时间换来的,我宁可不要钱,也要找回我原来当老师的一份快乐,去除现在的烦恼,找回我原来心理的平和!”

    可妈妈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你连现在这种社会的游戏规则都不能接受,谈不上健康。”

    婷想今年暑假换一所学校,但调动要找人,婷社会关系有限,校长知道一定也不高兴:我白培养你一场。婷也不愿背负“忘恩负义”的罪名,因为没有领导的重视,婷也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老公也说:“你调离,你十几年的工作积累功亏一篑,到新学校论资排辈,什么也轮不到你,大量的工作压给你,不见得比现在舒服。”但婷还是想调,她不在乎名、利,在乎的是自己的心灵的解放,工作苦不要紧,累人不能累心呀!但妈妈的话也有道理,在这个十字路口,婷也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好友对婷说:“你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但还是个好兵。”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可能帮人做选择,但我可以从心理的角度做一个分析,帮助婷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出路。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婷的困扰,也许认为这是好事的大有人在,但我明白,婷有多为难。

    不过,婷,这也不能算件绝对的坏事。校长要提拔你,总好过要辞退你。可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你的生活,也扰乱了你的心。

    原本你只想投身教职,心甘情愿为孩子们付出,因此享受着一线工作苦累之后的成就感,一面过着单纯的人生,一面实现个人价值。后来,工作出色的你自然晋升为学校中层,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你既不想耽误公务,又不愿损害教学,很快从身体累、头脑累,升级到心累。加之,你的个性不热衷钻营,不擅长应酬,甚至感到反感,难免适应困难。这样一来,如果你做了校长助理,要应对琐碎公务,要面对强势的校长,教学也还要进行,两种岗位间的交叉影响,矛盾冲突势必更加激烈,首当其冲的是你的心境,不由你不纠结。

    你很想解开困境——“要改变这一累人的现状,要么专搞行政事务,不教学,我也不会觉得对不起学生;要么专心教书,像以前那样,不当干部,我也不会觉得自己不称职”——事实上,人生的选择题不会这么一目了然,你自己也清楚这样理想化的方案不现实。

    接下来,你另寻出路:调离,换一所学校。这个方案确实有可行性,但远远谈不上理想,倒是问题百出——

    留下,接受升职,校长会满意,津贴会增加,会更被人尊重,但是以牺牲个人精力和时间,快乐和平和换来的,教学受影响,还要压抑着自我,虚伪地过活,累人又累心;

    调离,重新开始,可以解放心灵,单纯地做老师,但调动很难,校长不满,自己还要背上“忘恩负义”之名,真的进了新校,前十多年的资历清零,好处轮不倒自己,教学工作却难免繁重。

    真是进退维谷。

    我相信,好老师才会遇到你这样的两难。

    从哲学角度而言,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黑格尔所言,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其中往往包含着深深的无奈。

    心理学的解释更具体。心理学家勒温,将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分为以下四类:双趋冲突,如鱼与熊掌;双避冲突,如前狼后虎;趋避冲突,如想吃糖又怕胖;多重趋避冲突,即对两个或以上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

    你的困境属于最后一种。

    多重趋避冲突中,如果几种目标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相距较大,尚且不难;如果比较接近,则解决冲突就相对困难,需要反复考虑得失、权衡利弊。

    因此,你辗转反侧,难以抉择。

    心理咨询师不可能帮人做选择,我会提出一些角度,提供一些思路,与你一同探讨。

    人么,天性使然,总是趋利避害,希望得到想要的,避开不想要的。反过来,生活中摆在我们面前的趋避冲突非常普遍,甚至稀松平常。这是一种矛盾。

    这个矛盾,已经预示着,任何选择都不完美,必然要有成本,有代价,有损失,或者承担某种后果。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确定得与失——即便鱼与熊掌,都是好东西,你也要决定放手其中的一样。

    所以,老天不会那么便宜你,或者我。这正是对我们心态的考验。

    具体到眼前的选择,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经常需要换个角度辩证地看。

    你不想做领导工作,因为你不适应官场,只想把精力投身教学,对学生负责。那么,假设因此,另一个想做官不办实事的人做了官,是否是对你的学生,对更多的学生,更大的不负责任?这份公职也意味着责任,你不愿承担,是否也是种逃避?

    不适应官场,是否就无法为官,这也有待商榷。不趋炎附势,埋头苦干的你,也晋升了中层,又被提拔为校长助理,可见为官也需要口碑和能力——为民办事的能力。既然有一些对名利趋之若鹜者,他们显然更适应官场,更迎合校长,校长怎么没遵从“潜规则”提拔他们呢。

    身在小官场,如同身在大社会,都需要适应,却不等于彻底妥协,牺牲自我。中国人的哲学推崇外圆内方,你依然可以保持自我,而不与他人冲突,将自己塑造得外表圆融,内心坚韧。比如,我们都知道,酒桌上有从不喝酒的男人,官场里有不端架子的官员,前者也被人接受,后者也没有格格不入。

    同样,适应、接纳也是对我们心态的磨练。

    我很赞成你对个人心理健康的注重,而对你妈妈的话,我则要击节——“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你连现在这种社会的游戏规则都不能接受,谈不上健康”——老人家说得真好,有阅历的人生智慧。

    无论将军还是士兵,要想做好,离不开好心态。

    最好的心态,不因为万事如意,反倒是生于忧患,蓬勃于逆境。

    最好的心态,是接纳,接纳自我,接纳困难,接纳现实,包括那些你不赞同的部分。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却能心无旁骛。你依然可以自由地做出任何选择,只要它所带来的一切,你都已经做好准备。

    婷在咨询一周后,给我发来邮件,说感觉这个星期很愉快,我的话给她许多启发,她认同“最好的心态,是接纳,接纳自我,接纳困难,接纳现实,包括那些你不赞同的部分。”其实人干吗要那么顶真呢?

    她最后告诉我,“前段时间自己钻进了死胡同,现在走出来,该面对的还得面对,做最好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吧!”

    第五节 弱肉不绝对等于强食

    小敏来咨询的时候,说自己以前从没像现在这样压抑过,自己以前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太在意,所处的环境也相对简单。原来,她在一家学校做会计,差不多三年前,进了现在的单位,是一家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虽然收入高了,但情绪却越来越低落,现在发展到每天去上班都像是煎熬。

    其实工作本身是小敏能胜任的,而且手里的事也不算多,可是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实在让小敏窒息。小敏的办公室就两个人,按说人际关系应该很简单,但小敏就那么倒霉,撞在了枪口上。

    跟小敏同办公室的女同事是单位的副主任,今年42岁,原来就是官二代出身,她老公是单位主管局的局长,连单位的一把手主任都不敢轻易得罪她。这位副主任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别人都怕她,她说话专挑难听的说,特别呛,一点不给人留情面。小敏认为,她脾气这么坏,可能跟她一直没有孩子有关,家里一个女儿是领养的。据说在家她是母老虎,张嘴就骂,老公都被她训得服服帖帖。

    当然,说她完全是靠关系也不公平,她工作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些下面的子单位的事,很是麻烦,她一来几下就处理掉了。因为主任也要看她脸色,她在单位里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大家都在加班,她说家里有事请个假就能先走了,最后加班工资还照拿。

    最近副主任又跑去跟主任闹加工资,一开头主任不肯,她闹了两回,结果主任还是给她加了。她的理由是她是高级经济师,应该按照高级职称来拿工资,最后还把今年前几个月的都补给了她。之所以开始不想给她加,也是因为单位里有好几个高级职称,要加就要一起加。

    她特别精明,只要和自己有关的利益,从来不放过,包括一些考试培训,她都会借口对工作有用,还跟主任报销。其实之前她参加高级经济师培训时,倒也问过小敏去不去,但小敏最怕考试,怕背书,还要花时间精力,所以最后没有报名。

    反正小敏认为,副主任是个很厉害的人,不管她想做什么,最后都能做成,想要什么,都能得到。

    但最让小敏受不了的是她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打听别人内心的想法。她经常问小敏家里的事,老公工资多少,孩子考试成绩,小敏的婆婆是不是又回老家了,逼着小敏回答。还有,她会说其他同事的坏话,然而逼着小敏跟她一起说,或者问小敏的看法,其实就想要小敏同意她。如果小敏不回答,她就一直问,直到小敏回答为止。而且小敏不回答肯定不行,她一定会当面给小敏难堪,让小敏下不了台,小敏跟我说,副主任经常这样说:“哎呦喂,还保密呢,有什么大不了的”,对别人,她也一样。

    她是副主任,是领导,而小敏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她嘴大小敏嘴小,小敏只有一切顺从。虽然当初小敏也是亲戚介绍来的,但算不上有背景,副主任也不把小敏放在眼里,有时小敏真觉得副主任当自己就像脚下的蚂蚁。

    其他部门的同事知道她的德性,都对她敬而远之。小敏觉得自己最倒霉,既惹不起,也躲不起。和她相处,小敏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压抑自己,告诉她自己根本不想说的话。现在,小敏想起她的脸都感到一阵紧张。

    小敏恨副主任,也恨自己没用,没办法,不敢得罪她。有时小敏又羡慕她的强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像小敏整天唯唯诺诺,软弱可欺。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小敏也想让自己变强,可惜我做不到。

    摊上强梁霸道的女领导,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四目相对,低头不见抬头见,真够小敏受的。

    副主任有很强的后台,很强的能力,还有很强的个性,似乎没要她要不到的东西,办不成的事。相比之下,小敏年龄资历不如她,背景能力不如她,脾气倒是比她好,独这一条更要命,叫小敏吃够了苦头。

    老被她欺压,又眼见她呼风唤雨,难怪压抑怨恨的小敏要发出“弱肉强食”的嗟叹,埋怨自己软弱无用,羡慕她的强势为她带来的保障和利益。

    也许,她真有可取之处。能跑去跟一把手“闹”加工资,气场确实不一般。但这事能成,离不开“软件”运行——让主任投鼠忌器的后台,更有“硬件”支持——她的高级职称。她发挥了强势和精明,为自己争取了更多利益没错,却并没妨碍你的利益,甚至你还可能因此受益。假如,小敏,你也有高级职称,你就可以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小手指也不用动一下。

    说到这里,合该反省。害怕考试放弃报名的你,如今有理由振振有词地批评对方,如果你也有高级职称,会不会高度赞扬她?懒散逃避的你,会慢慢变成一颗自欺欺人的酸葡萄。

    她是精明的,你也可以有你的“精明”。不用不择手段,只需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机遇,获得发展。

    再看看最让你受不了的一幕:她“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打听别人内心的想法”。多可恶,多让人反感,这还不够,她“逼”着你说,直到你开口。事实是,她每次都成功了。因为她“逼”你,所以你不得不违心地服从。真是这样么?

    她有拿刀架在你脖子上?

    当然没有。

    所以,她确实咄咄逼人,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买账。

    那个被她讥讽为“哎呦喂,还保密呢,有什么大不了”的人就没有。

    你为什么要买,用背叛自我的本钱来买?

    因为你怕得罪她。

    因为你怕受尴尬。

    因为你怕坏关系。

    因为你怕被伤害。

    到头来,你还不是伤痕累累。

    有人会从施虐中获得快感,满足控制欲,填补内心的缺失(比如没有孩子),所以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她也许是这样。但她遇到你,才会次次得逞。

    伤你的,不止她,还有你自己。甚至,你才是主谋,她不过是帮凶。

    是你为了求和,自愿作出决定,让她有机会一再伤害你。怕事退缩的你,没有守住自己的疆界,一味割让,对方又怎么会不扩张不侵犯。

    可是不这么做,该怎么办呢。

    让你像她一样攻城略地,你做不来,而且强敌当前,你也斗不过。放心,我不主张任何人与人为敌,剑拔弩张只会两败俱伤。

    她是强势的,你也可以有你的“强势”。不用得寸进尺,只需把握心理疆土,用对战略战术,击退来犯。

    首先,要明确,你不想说的就可以不说,尤其是私事。她有她打听的权利,你有你保留的权利,并不冲突。

    其二,你无须为了讨她高兴而让步,你不可能做到永远让某个人满意,对方反而会因此变本加厉。

    其三,不要低估对方的承受力,她可能不快,但未必大发雷霆,更不会生吞了你。

    其四、不要小瞧自己的抗压能力,你现在承受的就不少,也没有引发灾难性后果。

    其五,人的适应性很强,你适应了现在的她,她也能适应今后的你,你只要重复自己改变后的新行为。

    具体来说,怎么回答她那些问题呢?

    可以老实作答,不带情绪,无视话语当中的挑衅,让她无趣。

    可以反问设问,笑问她“你真那么想知道呀?”,让她无语。

    可以阳奉阴违,夸她消息灵通,而且又关心他人,让她尴尬。

    可以装作好奇,还治其人之身,问她同样的问题,让她失措。

    可以客观中立,拥有自己的见解,不冲撞不迎合,让她失望。

    ——推荐使用第一条和末一条,我自己最常采用,因为既有鲜明的自我,又最少攻击性,举重若轻,御敌千里。

    答毕,她也许会攻击你,一句刺耳的话,反过来,正意味着她的被动和受挫。

    她是自我的,你也可以有你的自我,也只有拥有明朗坚韧的自我,适度地展现它,你才不会压抑得窒息,恐惧得想逃。

    这个世界适者生存,弱肉不绝对等于强食,猛虎濒临灭亡,蚂蚁却很茁壮。强势得侵犯他人,不如自强得完善自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的她也有左右不了的他人评价,得不到的由衷欢迎。

    来吧,做回你自己,如果原来的你不够好,就塑造你自己。

    第六节 过年单身批斗会

    嘉兰是春节前来咨询的,她说自25岁以后,她就越来越怕过年。

    好吧,我就将嘉兰的故事照搬如下:

    去年一年,比我小的两个姨妹也都结婚了,同辈的七个孩子就剩我一个还没主。一到过年,就像过堂一样,每个亲戚不约而同,轮流来问我终身大事如何如何,好像就没有别的话题了。我妈更好,长吁短叹的。他们有时在一起窃窃私语,看见我来就不开口了,装得没事人一样,一幅小心翼翼的样子,其实我知道她们在谈什么。有时候她们又语重心长地想要跟我促膝谈心,仿佛我是家里最不成熟,最不懂事,专门让人操心的麻烦人物。

    所有这些一想起来就觉得反感,甚至反胃。

    我不是不懂事,我晓得这都是关心,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和中国式关心,但我不领情,也不需要他们同情。批斗会似的场面,被告似的身份,还有这些自以为法官的三姑六婆,让我觉得窒息。我还觉得无地自容,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或者自己有什么奇怪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毕竟年龄不小了,我承认自己也变得很敏感,有时别人随便一句话也会让我听得刺耳,比如什么“快点给我们吃喜糖”之类的话,连邻居都来问。这些好事者真讨厌,他们不知道尊重的含义么,还是根本觉得我是个不需要被尊重的人。

    说实话,我表面上满不在乎,其实也渴望爱情,可惜相亲无数,就遇不到一个对的人。最近我不免在想,也许应该随便找个人嫁了,让家人满意……下一个,不管遇到怎样的人,就是他吧,反正我也找不到幸福了……

    说到春节,就想到一大家子团圆,但这个场面对人生大事还没着落的年青人可算一场灾难。平时只面对父母就难以招架,此刻却要应对众人的目光与询问,成为“众矢之的”,压力简直是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嘉兰的遭遇和感受很典型——被一群人团团围住,以关心爱护的名义“被审判”,几无招架之力,敢怒不敢言的场面,想必一到春节就会在很多寻常人家上演。

    嘉兰当然也知道,这种关心通常是善意的,其中也有一部分出于社交礼貌,比如“别人随便一句话”,比如“连邻居都来问”。但无论关心的性质如何,其中都隐含对当事人社会形象与能力的评价。换言之,关心背后有着狭隘的价值观——结婚是正确的,正常的——也就是对单身的你社会形象的否定,能力的质疑。

    从嘉兰的立场看来,这样的关心不仅是种否定,而且是侵犯,侵犯当事人外在的主权和内心的安全感。何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事人其实是最在意的那个。不怪嘉兰听来刺耳,自觉失败,对这些好事者心生反感。

    除了对外的抵触,还有内在的纠结。嘉兰心里恐怕觉得自己给父母添了很多烦恼,所以才觉得别人看自己像“家里最不懂事专门让人操心的麻烦人物”。这是典型的心理投射,嘉兰怎么想,就觉得事情是怎样。然而嘉兰不愿承认这样的感受,挫折,内疚、羞愧便转化为更强烈的厌烦、愤怒。

    年过完了,法官卸任了,批斗会散场了,压力却留下不走了。在被告席上待久了的嘉兰既愤怒,又沮丧,就说“也许应该随便找个人嫁了,让家人满意……”。在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甚至我自己生活中的好友都栽过这样的跟头。

    家庭的期望,社会的眼光,自身的焦虑,以及不容乐观的现实,一重重压力叠加在一起,会让人有多灰心失望,我明白。我不认同嘉兰的想法,但我真的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想。

    父母和亲友出于好意,过分关注,过度干预,往往会犯越俎代庖的失误——结婚仿佛不再是年青人自己决策的人生大事,而变成他人强加的任务。如果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当事人就成了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家族的罪人。如此一来,为逃避巨大的社会压力,真正的主角自暴自弃,沦为配角,产生为父母而结婚、为结婚而结婚的消极念头,以至付诸行动。

    无论多么疼爱,无论多么担心,家人都要明白婚姻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旁人只是参谋的角色。压力太大,会导致不负责任的做法,而给予空间,学会“让位”,将对婚姻的控制权和选择权移交给孩子,才能引导其认真思考,勇于承担,郑重选择。

    当然,我们的家人都是普通人,很难做得那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出好戏,还得主角上场。

    “随便嫁个人”解决不了问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逃避眼前的麻烦,代价则是后患无穷。这个办法目光短浅,舍本逐末、轻重不分。若真有人这样做了,那时,也真就只有TA独自承担了。

    说到底,婚姻是自己的事,不是满足他人的任务(不要拿这当作不负责任的理由),没有人需要你这样牺牲。何况,也满足不了,除非你的家人只图你有个丈夫,不问你是否幸福。试想,等到你婚姻失败,是否可以欣欣然归罪于当初给你压力的家人,然后豪迈地仰天长笑?你的“自我牺牲”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惧怕负责,想要逃避的软弱。

    面对问题,回避只会让当事人更焦虑,更脆弱。不必装作满不在乎——这样的态度意味着你无法正视,无力应对自己的困境,只会让挫折感更深,同时还会让他人误解你不负责任,幼稚无知。

    反倒是,大大方方地对内对外承认客观事实(“我年龄是不小了,我也有点着急呢”),拿出积极自主的姿态(“有合适的请给我介绍,我也会尝试扩大人际圈”),做回你人生的主人(调整择偶观,认真交往,不贸然结论)——这样的你,心态好,姿态好,会让家人更放心,更信任,会赢得更多肯定,争取更大空间。有了空间,有了自信,就有了掌控力,你离把握幸福就会更近。

    嘉兰,你是主角,这出人生的精彩,你来。

    第七节 遭遇鸡贼豆浆男

    做心理咨询,有的时候也是件有趣的事,比如小茶来咨询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在笑,当然,不是嘲笑,是真的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

    小茶叙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个鸡贼豆浆男。

    去年圣诞节,亲戚介绍我认识了一个男孩,我们同岁,都刚工作不久。他在一家建材公司,月收入不到4000,论条件基本和我相当,彼此印象也不坏。虽然交往时间不长,不算相亲那次,他已经约过我5次。他人不讨厌,有时还挺有意思的,不是很闷,也不是那种太有城府的。就有一点,我觉得他这个人很小气。

    第一次相亲是在茶楼的包厢里,一起有6个人,他表现还蛮大方,点了不少东西,花茶、小吃和果盘,还给我单独点了饮料,冰淇淋。接下来的约会,4次都是去看电影,每次看电影前,他来接我,都跟我去我单位附近的永和豆浆店吃晚饭。每次他也都先问我想到哪吃,我说随便,他就永和了,好像一点也没注意到我的感受,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开始两次,我很奇怪他干吗老去永和,也问过他,结果他回答:离我单位近,不耽误看电影。说到看电影,明明在影城附近也有很多店,比如牛排西餐、海鲜自助、韩国烧烤,想快一点,也可以吃日式拉面或者麦当劳呀。虽然我确实说过爱喝豆浆,也不用每次都喝吧。我觉得他每次都去永和,就是因为花钱有限,如果到电影院附近就不好选择了。

    此外,5次约会里,唯一一次没有看电影的那次也让我很不高兴。之前他发短信告诉我,他研究生考试过关了,我就回短信说:下次我请客为你庆祝。结果那次吃饭没去永和,吃了西餐,吃完了,他问我:谁买单啊?我当时就愣住了,他还真问。不过最后他可能看出我的态度了,还是他付的钱。

    闺蜜给他取了个外号“豆浆男”,还评论说,一个好男人绝对不会这么小气,这么不顾女人的感受。我并不是在乎钱,只是担心他是个自私的人,我很犹豫是否应该和他继续。

    原谅我,在听小茶叙述的时候,我一直在心里笑,虽然完全明白小茶的感受,但我眼前始终有一个场景:一个犹疑烦恼的小姑娘和一个浑然不觉的小伙子,相对而坐,一人面前一碗豆浆。

    两碗豆浆少了点,在二线城市中式快餐店,一顿普通的两人餐大概40块上下。判断是否小气,要有事实依据。我们先做件呆事,算算账,小伙子到底花了多少钱。

    不算茶楼相亲那次,你们见了5回,圣诞节至今有20天。假设两个人一顿饭40元,看场电影120元,加起来160,4次约会一共640,还有一次吃西餐,凑个整数算800。比较保守地估计20天花费800,一个月就是1200。他刚工作不久,假设月工资3600,那么,在恋爱伊始,他要付出1/3的收入经营感情。可惜的是,他还没能讨好女朋友,反而被认为为人小气,不顾他人——这钱,算是白瞎了。

    按照惯例,在恋爱初级阶段,男孩都要花费一定的金钱,而这种“投资”属于高风险,不能指望保底和固定收益,最常见的是竹篮打水。若初战告捷,接下来在恋爱进行期间,需要持续投入。最终,胜利在望时,还要有一次最大力度的投资——男孩通常要负担大半的结婚成本。别忘了,相亲途径,早在最初,男方的物质条件就要被女方考察和评估。

    综上所述,一个男孩的经济实力意味着婚姻市场的竞争力,既不能不“大方”,又不能太“大方”。

    如果他恋爱时惯会大手大脚,为自己为女友不月光不罢休,他有面子了,你也有面子了。往远了看,婚后,他的收入就是家庭的经济来源之一,他的积蓄就是家庭资产的一部分,他现在花的银子,可能就是你将来家里的底子,他现在的消费习惯,可能就是你将来家庭的财政危机——你又该闹心了。

    我相信,你一点都没想到这些。毕竟你不是男孩,没有切身体会,你不是主妇,没有理财心得。我呢,我可是整天听到他人的心声,有多少小伙子跟我诉过苦呀,有多少女主人跟我抱怨老公呀。

    关键在,钱花得多不等于情用得深,你也不会因此多爱那个人一些。

    不然,我们岂不是应该最爱那个花钱最多的人。

    豆浆很便宜,却有益女性。豆浆男呢,也许,某种意义上异曲同工。

    看得出你是个好姑娘,在乎的不是钱,是对方的品质。怎么才能准确评估对方是否小气、自私呢——不难,下一次,你说:今天我们去吃日本拉面吧,离电影院很近的。或者说,我想去牛排店,要是来不及就看下一场电影好吗。如果他立刻说,好啊,走!你大可以放心,他很尊重你的意见,希望你开心,也并不怕多花点钱。

    反观现实,他每次都征求你的意见,你每次都说随便,从来没有表示异议,甚至还有一回,你主动提出要请客为他庆祝研究生通过。结果呢,你花了别人的钱,吃着不想吃的饭,质疑对方的人品,埋怨他“一点也没注意到我的感受”,对自己说的漂亮话却压根不打算兑现,还一直犹豫是否要继续。

    想过么,你为什么“不好多说什么”,又为什么要主动请客——因为,你很想给他留下贤惠懂礼,善解人意的好印象。你还担心他认为你不够矜持,或者是个物质女郎。结果呢,你塑造出的形象不是真实的你,你心里可不这么平静。

    我是女人,我懂。你希望,自己不用开口,对方就能明白你的需要,恰到好处地满足。

    对方呢,很简单,他希望满足你,所以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做什么。他听到的是你说爱喝豆浆,你说随便,于是他认真执行你的意愿。他听到的是下回你来请客,所以实诚地问你谁来买单(问,代表他也犹豫,不知你是否真有此意,担心自己误会,破坏关系——不过,这小子不大精明,缺乏社会经验,年轻啊)。

    假如他真能了解你曲折的心思,恐怕要吓一跳:乖乖,这女孩真复杂,口是心非,太难伺候。他还会想:她这么物质,拿钱衡量感情,看来不好,不能处。

    你一定觉得六月要飞雪了。

    他冤枉、误解你了么,还是你误以为男女不该平等,女人生来要被呵护,男人活该供奉我们。

    这么想,只会把我们女人变得娇气、矫情、虚荣、浅薄,对身边的男人求全责备,最终让他们拂袖而去。

    你的朋友说得对,好男人不会自私得不顾女性的感受——除非他弄错了你的需求。想要他正确解读,最好的办法是,你需要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出格,不强加于人。这么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你可以用正面的方式了解对方,少走解读的弯路;二是你们的相处会比较轻松自在,不用言不由衷,猜来猜去;三是你自己可以得高分——和大方坦率的姑娘交往,谁不愿意呢。

    要知道,好女人不会只顾自己的感受。

    第八节 一个人的世界末日

    寒江雪是政府机关的职员,他的案例非常典型,他进入咨询室,坐定后,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有十天,就是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

    寒江雪说,自己从未和任何人真正交流过这个话题,包括家人,如果不是还剩最后十天,他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说出口。他是机关干部,党员,应该是无神论者,可他并没有那么坚定。也许一切都因为,他怕死。

    寒江雪的语调很低沉,他说很多人都说自己不怕死,自己觉得他们是没有认真考虑过死,随嘴说说,如果死真在眼前降临,有多少人还有这样的底气。他自己反正没有。不仅没有,而且也绕不开这个问题。

    我问他是不是曾经遭遇过死亡,他说没有,但仔细想想,记忆和生活中,真有不少与此相关的事。

    最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是他奶奶带他。他比较调皮,晚上不睡觉,奶奶吓唬他说夜里有鬼怪出来抓小孩,把小孩抓去吃掉,他就吓得不敢闹了。五岁左右奶奶回老家,他一个人睡一间房,灯一关就哭不敢睡觉,后来父母没办法,就一直给他开一盏灯,到他十多岁才渐渐不怕关灯睡觉。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有个同桌,是个女孩,总爱笑,成绩也不错。忽然有一天她就不来了,说得了什么重病,后来她又来上学了,少了一条腿,是锯掉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她病情恶化,又回家了。期间他还曾经代表班级看望过她,给她送课本。她一直都很坚强,寒江雪以为她会好起来,没想到那之后很快她就走了。听说她另外一条腿也被锯了,还是没能活下来。最后全年级同学都去送她,记不得什么原因,他没有去。从此他对疾病有一份莫名的恐惧。这件事寒江雪很少去想,现在认真回想,才发现真的对自己很有影响。

    初中时奶奶去世,他上学,没回老家,倒不怎么觉得怕。

    高中时,有一天看一部电影,情节都记不清了,总之演到死亡的镜头,当天晚上他就开始觉得不舒服,头脑里老在想,自己会不会死,会不会一觉睡下再也醒不过来。就这样不分昼夜,不断地想,停也停不下来,每天都很痛苦,担惊受怕地过了大半年,感觉才淡下去。

    从那以后直到前一段时间,他没有特别困扰过,但他心里知道自己总是忌讳死,总不像别人那么没心没肺,活得洒脱。

    最近,世界末日的报道越来越多,网上全是各式各样的消息。好像有扇门,一下子寒江雪心里的恐惧又被打开了。他已经连续两周睡不着,白天还要打起精神上班。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不容许自己出错,所以人绷得非常紧,整日惶惶不安,也无法对任何人说。

    他忍不住上网看,看得很仔细。虽然主流媒体都在辟谣,但并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消息却层出不穷,很多地方的人都已经离开家,跑到高山上住在帐篷里,还有囤积食品用品抢购一空的。寒江雪想,如果世界末日是真的,一定有知情人,那些最有权势的人或者富豪一定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周围的同事们也在讨论,似乎大家都很相信,他不清楚他们是否也在做心理准备。他在的城市还比较平静,寒江雪总犹豫要不要买些东西储存起来,可是他知道家人并不相信。

    其实,人都有一死,真要死也躲不过,寒江雪只想和家人在一起。但偏偏在世界末日当天,单位里安排他主持一个大型会议,根本走不掉,也没有人能替换他,他有几次想找一把手告假,但想不出用什么理由。

    想到将要到来的一切,他感到非常恐惧,非常不安。

    我想说,如果真有世界末日,告假还需要理由么,或者,根本不需要告假。届时,一大波人会在街上抱头鼠窜,其中还有你单位的一把手,我希望自己跑得够快。

    你还在想理由,说明你并不肯定末日的降临——如果不来多被动,为了继续体面地过活,理由是现实生活中必备的挡箭牌。

    在想像中飞跑的我,绝对没有丝毫嘲笑你的意思,因为我并不能肯定末日一定不会光临。

    这样,我们达成基本共识:末日来不来,闹不清。

    末日暂且搁下,让我们先倒带,倒回你记忆的开始。

    两三岁时,奶奶的吓唬给你幼小的心投下了恐惧的阴影,从五岁到十多岁,睡觉不关灯虽然缓解了你的恐惧,实际上也强化了它。接下来,小学女同桌因病夭折,使你受到很大冲击,还没有思辨能力的你,对疾病的凶猛,命运的无常留下了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这些遭遇不能算罕见,也并非只有你经历,但确实对你发生了作用,多与你基本的气质性格有关,就像化学反应。

    但这恐惧暂时还蛰伏着。

    高中时看到的电影镜头,仿佛是个开关,开启了你深埋的恐惧,它迅速生根发芽,让你一夜之间陷进强迫思维的深坑。这是压力滞后型的临床表现——早年记忆在当时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后来类似事件出现时,被激活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形成压力源。简单说,就是“唤醒”。

    你的性格追求完美,在意他人评价,内敛易感,焦虑不安,常常对未知的将来“提心吊胆”,所以发生焦虑综合征(焦虑、惊恐、恐惧、强迫等)的可能性较高。

    以上,是你一系列记忆和感受的解读。

    还需要补充的,就是我们人类的终极恐惧:死亡。

    死,是一切恐惧之源。怕死,则是人之常情。嘴上说不怕死,皆因死亡未近在咫尺,死到临头而不惧怕的人微乎其微。

    恐惧症患者总是害怕特定的对象(人、物品、场所),其实是怕受伤害,受伤最坏的结果,就是死亡。

    人们怕看恐怖片灾难片,实则是怕面对死亡;人们爱看恐怖片灾难片,实则是在安全地释放内心的恐惧感。

    毕竟,它无处安放。

    周围人对世界末日的议论(不乏调侃),也是同理。不然,假如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样惶惶不可终日,你的同事已经纷纷告假,你的家人不会无动于衷,你所在的城市也不该平静如常。

    反过来,也有和你心境、看法类似的人,弃家登高,倾财囤物,更有甚者,造出各式各样的方舟,以期逃过灭顶之灾。

    世界果真末日,恐怕在劫难逃,不管我跑得多快,也只是身体的本能反应。权贵们就不同了,可能早做了充分准备,不过,不管奥巴马上空军一号,下白宫地道,反正没你我的份。我倒眼瞅着各国政要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巴以继续冲突,朝鲜继续核威胁,日本继续盗窃钓鱼岛,大家都热闹地继续着,仿佛世界末日从未降临。

    或者,它只是传闻。

    像1999年的诺查丹马斯预言。

    它和2012年的玛雅预言,是两大著名的末日预言,但两者正好是一对悖论,有你无我。

    我从小就喜欢读关于各种神秘现象,未解之谜、湮灭文明的书,没有研究也有了解。玛雅文明至今没有得到全面精确的解读,所谓世界末日只是对玛雅历法的一种推论,并无确凿根据。对这种推论信以为真的人们,大多对此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从心理学认知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主观臆测。

    心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魔由心生,相由心生。

    现在,我们能否达成新的共识:面对世界末日说,你心中未能化解的恐惧再次苏醒,不得安宁。重新获得安宁,不在于消灭末日,在于直面内心……

    如果末日将至,那么,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去珍惜,去体味。

    如果末日还远,那么,把每一天当作第一天去经历,去领会。

    死亡,也许没什么好处,但它使“活着”更加鲜艳动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