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陈草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草庵(1245—1320后),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人。今存小令二十六首。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青霄有路①,黄金无数,劝君万事从宽恕。富之馀,贵也馀,望将后代儿孙护。富贵不依公道②取,儿,也受苦,孙,也受苦。

    【注释】

    ①青霄有路:比喻,指人间有很多道路可走。②公道:公平的途径,或者公开的正当的途径。

    【译文】

    即使登天有道路也可以走到头,可是黄金则没有一个准数积攒起来无尽无休,劝您万事还是将心比心多宽恕。富裕之后的剩余,尊贵之后的剩余,多行善事把后代儿孙来保护。如果富贵不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取,那么你的儿子辈,也要受苦,孙子辈,也要受苦。

    【评析】

    这是一篇劝世的小令,只是说一个道理,人不要太贪心,太贪心不但会毁了自己,还会累积儿孙。“青霄有路,黄金无数”两句用推进一层的手法说明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青天如果有路可以攀登的话可以走到,但是金钱是无数的,人们的贪欲是无数的,古今中外多少为金钱而丧命的人,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劝君万事从宽恕”,是对于那些富贵人家的劝谕。“宽恕”的重点在“恕”字上,“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自己的心推测他人的心,尤其不要损人利己。“富之馀,贵也馀,望将后代儿孙护”三句是劝谕富贵人家在有大量剩余财产的时候多做善事,多做慈善事业或者公益事业,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把后代儿孙们保护起来。这是正面的教育,接着从反面来警告:“富贵不依公道取,儿,也受苦,孙,也受苦。”这是非常尖刻的话,但是是有内在逻辑的。前提是富贵不通过“公道”的途径来获取,那就一定是歪门邪道,不是坑崩拐骗偷就是贪污腐化,敲诈勒索,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不但你的儿子一辈要受苦,你的孙子一辈还要受苦。这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说前人的影响只能延续到五代,换言之,每个人的行为在五代之内是有影响的。一个人做的孽直接会影响到他的儿子和孙子甚至到重孙子,这样对于后人最好的遗产便是道德和文化。一般来说道德需要文化来滋润和传递。而不义之财往往是对后代的伤害。这种道理不用多说,只有钱的土豪永远算不上贵族的道理就在这。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阴随阴报①,阳随阳报②,不以其道③成家道,枉劬劳④,不坚牢⑤。钱财人口皆凶兆⑥。一旦祸生福怎消⑦?人,也散了,财,也散了。

    【注释】

    ①阴随阴报有两层意思,一是暗中行善做恶,冥冥中也会有报应。阴是所谓阴德,属于中性词。二是做阴损的事也一定有不好的报应。属于贬义词。②阳随阳报:公开做的事情一定会得到公开的报应。也是中性词。二是说行善积德一定有好报,阳属于褒义词。③不以其道:不依照正常的道,不通过正常的途径。“道”是孔子和老子都提倡的道,孔子的道是伦理之道,老子的道是天地之道,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④枉劬劳:白辛苦。枉,徒自、空自。⑤不坚牢:获取的财富是不稳固的。⑥凶兆:都有凶险的苗头和预兆。⑦福怎消:你的福还怎么享受?

    【译文】

    做恶必然有恶报,行善必然有善报,不按照正道而制成的家业,那一切都是枉费徒劳,置办下的家业财产都不坚牢。无论是钱财还是家庭成员都面临危险而潜伏着凶兆。一旦祸患发生还怎么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到时候好端端的家庭,人也散了,钱财,也散了。

    【评析】

    这是一首劝人行善积德而不要作恶的小令。实际是在宣扬因果报应的观点,由于其将视点关注在人事上,故这种观念是有进步意义的,是正确的。“阴随阴报,阳随阳报”就是民间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不同说法,但内容涵盖更宽泛,包括无论是明做的事还是暗做的事都会产生其相对应的后果,这是正确的。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密切的因果联系。“不以其道成家道,枉劬劳,不坚牢”这三句是关键,也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不以其道”的“道”便是儒家和道家所提出的道的综合意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道”实在是中国学问中最关键概念之一,从文字学角度看,是一个人面朝前而走在道路上。《说文》解释是“一达谓之道”,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目的地便是道。故不能走歧路,不能回头。这是既虚化而又很实际的人生道路哲学。“一失足成千古恨”实际也包括一旦走错路也会千古恨的。“枉劬劳,不坚牢”,再辛苦再勤劳也白费,因为你所收获的财富都是不坚固的。“钱财人口皆凶兆”,是进一步的警告,这样做就连财富和家庭成员都时刻存在危险,这样你的心理将会时时刻刻忐忑不安。“一旦祸生福怎消”一旦祸机触犯则一切都会毁于一旦,原来积攒财富想要享福的福好怎么享?“人,也散了,财,也散了”是最后的结局,人财两空,什么都没有了。如此悲惨冷峻的结局是对于人世最好的告诫。全篇苦口婆心,说理透彻,很有说服力。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①,昏鸦②争噪。那个不去红尘③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④。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

    ①初叫:鸡叫三遍,是古代人起床以及做饭时间的参照。初叫指第一遍,天刚蒙蒙亮。②昏鸦:黄昏是回巢的乌鸦。③红尘:古代在长安和洛阳一带修道路用沙石铺面,沙石颜色近似红色,故车马多时扬起的尘土是红色。④长安道:通往京师长安的道路,也象征着通向仕途的道路。

    【译文】

    早晨鸡叫第一遍便开始忙忙叨叨,到黄昏乌鸦聒噪回巢时工作还没完没了,哪个人不是在滚滚红尘中紧折腾猛劲闹?人生的道路极其漫长而遥遥,如同是东流江河的滚滚波涛,一切功名利禄都在通往首都的大道。今天还是满面红光的小伙,明天就会苍颜白发而非常衰老。青山绿水,依旧美好,人,却憔悴了。

    【评析】

    这是一首警世小品,劝诫人们不要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过于奔波劳累。主题是常见的,但写得漂亮,故依旧很有启发意义。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两句概括了一天中最有效的时间段。古代官员早晨要上早朝,早朝的时间一般都是卯时,卯时的时间段是凌晨五点到七点,即使是卯正二刻也不过是今天的六点半,冬季天还没有亮。唐诗中有一些记载上早朝的生活,有时还要打着灯笼。是很辛苦的。黄昏是乌鸦争着回巢,便聒噪不已。而人们晚上都匆匆回家,街路上的车马人群也很多。现在叫什么晚高峰,大城市都是堵车的时候。在这样一天最有效的时间里,“那个不去红尘闹”问得好,是肯定的回答。“红尘”既指路上之风尘仆仆,也指功名场中中之乌烟瘴气。“闹”字很有分量,众多名利之徒闹闹哄哄,为点儿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钻营奔竞,趋之若鹜的丑态都表现出来。“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三句写出追逐名利的道路遥远而无止境。“路遥遥”侧重在人生道路之漫长,“水迢迢”侧重在人生青春易逝,有孔子所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含义。“功名尽在长安道”指把人生的大好光阴都花费在追求荣华富贵的“长安道”上,就这样走完人生的道路。“今日少年明日老”用夸张的笔法警世人生,和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一致,是很多过来人回首往事时的真实感觉。“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用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苦短的生命现象做对比,进一步说明追逐那些生命本身之外的东西是愚蠢的,不值得的道理,这是个看似浅显而十分深刻的人生感悟。

    讽刺那些汲汲追逐功名利禄的人,是唐诗宋词中习见的主题,但本篇却另外有时代意义。元代文人求仕,比唐宋时期困难得多,自延祐年间正式设科取士,一直到元代灭亡,开科十六次,录取人数仅占文官人数的百分之四,可见文人要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是多么艰难。南人要入仕就更难上加难,何况即使入仕做官,也要受到歧视和压迫,地位随时都可能失去,战战兢兢,岌岌可危,而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追逐滚滚红尘,不就更加可悲吗?这便是本曲思想意义的精华所在。但我们也应该冷静思索一下,忙碌是人求生谋生的必要手段,不要把正常的忙碌和追逐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奔竞混为一体,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永远是君子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的途径。而终日钻营干谒,蝇营狗苟则是必须批评和摒弃的行为。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厦①。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语。三国鼎分牛继马②。兴,也任他③;亡,也任他。

    【注释】

    ①茅檐低厦:比较低矮的茅草房。②牛继马:指本质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③也任他:《全元散曲》作“休羡他”,据《雍熙乐府》改。

    【译文】

    住在江山如画地方,低矮的茅草屋座落在山洼洼,妻子养蚕缫丝婢女织布男仆耕种庄稼。我就是勤勤恳恳莳弄桑树和种植苘麻,勤勤恳恳捕鱼和捞虾。渔民和樵夫老友见了也没有别的话,就闲谈三国时代鼎足而立三分天下,至于什么姓氏坐天下,是姓牛还是姓马,我们根本不在乎他。兴盛,也任凭他;灭亡,也任凭他。

    【评析】

    这首小令描写田园生活的乐趣,朴素纯真。“江山如画,茅檐低厦”,写居住地方的幽静,这基本是个原生态而没有人为建筑的环境,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是容易生活。“妻蚕女织儿耕稼”交待全家人的劳动分工,实际是大致如此,妻子和女仆养桑蚕弄蚕丝织布来保证穿的,男仆主要是耕田种地来解决吃的。这样就可以基本保证日常生活了。“务桑麻,捕鱼虾”进一步说明自己劳动与生活的主要内容。“渔樵来访无别语”,来访的都是自己的同类人,不是打渔的就是砍柴的,也没有别的话题,就是“三国鼎分牛继马”,这句话我反复思考其逻辑关系,不太明白。可能是前后两个话题,一个闲聊三国时候的故事,随便说说谁当皇帝都没有关系,老百姓照常干活、交税、吃饭。即只是闲聊聊历史故事,对于朝廷的兴衰成败则漠不关心,于是最后说“兴,也任他;亡,也任他”,应该说,元代是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对于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即使想关心也很难有话语权,因此绝大部分采取回避的态度。再进一步说,元代朝廷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也非常激烈,那么,他们各派谁胜谁败更不是当时这些在野知识分子所关心的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