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姚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迁居河南洛阳。少孤,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大德五年,出任为江东廉访使,后历官翰林学士承职,集贤大学士等职。能诗文,与虞集并称。散曲婉丽,语言流畅清新,与卢挚并称“姚卢”。散曲现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数一套。

    [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①,日远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③,不待老僧招④。

    【注释】

    ①登眺:登高远眺。②日远天高:天空空旷高远而太阳很远。③功名事了:指官府的工作完成。④不待老僧招:不等老僧人召唤就归隐山林。

    【译文】

    天风高高,海浪滔滔,从前的人到达此处,不是狂饮的酒圣就是吟咏华章的诗豪。我今天是闲暇到此登临远眺,见到的情景是日远天高。山接着水是茫茫渺渺,水连着天是隐隐迢迢。真的可以令人吟咏长啸,等待我把眼前这些职事都忙完,马上就归隐山林而不用老和尚相招。

    【评析】

    姚燧的[满庭芳]是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据曲中景象以及第二首中“帆收钓浦,烟笼平沙,水满平湖”的话,可知其描写的是江南风景。在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姚燧出为江东廉访使,时已年逾花甲,先后在江南各地为官六七年时间,这首小令当写于这期间,是其晚年作品。

    “天风海涛”,开篇四字大气磅礴,犹如奇峰突起,境界开阔而令人心情激荡。因此接着说“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从前的人如果到这里的话,一定是开怀畅饮和借酒高歌的,为自己后面的抒情做个反衬。“我到此闲登眺”,“闲”字是关键词,也是曲眼,自己心情闲适,可能身体也闲适,应该是休息时期,故身心俱闲,这对于人生是非常难得的。登高眺望的感觉是“日远天高”,一般都解释为距离京师距离皇帝太远,因此有被疏远而不受重用的感受,这样理解稍微有点儿过。其实,即使有那种感想也是很微少的,主要还是修饰“闲”,距离京师远皇帝远是非就少,自然就“闲”,这种感觉才是主导的。“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两句对仗好,叠字运用好,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流畅,真美。山色、水色、天色三位一体,组合成一幅极其美妙的画面,赏心悦目,令人宠辱皆忘。“供吟啸”是说这种美景是可以供人吟咏长啸,尽情抒发怀抱的。回应前面的“酒圣诗豪”,也引起后面的感情抒发,等“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自己把目前的工作都完成,立即就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根本不用任何人动员和招呼。全篇写登临远眺时的喜悦心情和意欲归隐的情趣。

    全篇意境阔大豪迈,但作者的情感是闲适宁静,很别致。其中两个词语值得再强调一下,即“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和“供吟啸”,都说这里的景致很容易引起人的激情而引吭高歌,而自己却想要归隐田园,完全是主体心境的区别。闲适人见什么都首先想闲适,忧愁人见什么都忧愁,感伤人见什么都感伤,这便是抒情主体对于作品内容的决定性作用。

    [中吕]普天乐

    姚燧

    浙江①秋,吴山②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③些些。

    【注释】

    ①浙江:新安江流经杭州入海一段叫浙江,也叫钱塘江。②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左边是钱塘江,右边是西湖。③宁奈:安宁忍耐。

    【译文】

    就在这钱塘江的秋天,就在这吴山的秋夜。忧愁随着潮水荡来荡去,怨恨和吴山一样层层叠叠。天寒而大雁飞来,秋冷而荷花已经凋谢。就在这冷雨潇潇萤豆青灯的读书宿舍,最怕离别的我们却偏偏就要离别。今晚就痛痛快快大醉一场吧,明天早晨就干干脆脆抱拳告别,豪迈地奔赴四方干各自的事业,都要有耐心忍受这一切。

    【评析】

    这首小令,周德清将其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题作“别友”。可见其很受重视,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而且,“别友”的题目也为这首小令的内容提供了确定性。

    这是几名同窗加好友在分别前的夜晚饮酒告别时的作品。“浙江秋,吴山夜”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时间是秋夜,地点是钱塘江边吴山脚下。这样便具有时间地点的确定性,这是一般文学作品所需要的因素。“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开始渲染情绪,并与钱塘江和吴山联系在一起,属于借景为喻,手到擒来,十分恰切。潮水荡来荡去,永远不能止息,比喻愁情的起伏很形象,吴山层层叠叠,比喻怨恨的多和难以排遣也很精当。“寒雁来,芙蓉谢”两句继续写季节和物候烘托气氛。“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两句接触到主题和感伤的原因,前句是写学生宿舍的典型环境,清冷寂寥,仿佛也知道在这里读书的学子们即将分别,后句则直接点出忧愁伤感的根源是即将离别。“怕离别”三字则暗示出几人关系很密切,如果关系不好则会盼望散伙,所以这三个字看似寻常但含情脉脉,是很关键的。但分别是必然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也没有不分手的同学,故应该旷达豪放一些,因此最后三句道:“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用一醉方休来劝慰同学,再用豪迈旷达的语言安慰同学,感情真挚醇厚,既有深沉的人情味,又有很强的人生哲理。在表现和同学告别方面确实极其精彩感人。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周德清才如此重视,并将其列入“别友”类作品的正例。

    [中吕]阳春曲·志气

    姚燧

    墨磨北海乌龙角①,笔蘸南山紫兔毫②,花笺③铺展砚台高,诗气豪,凭换紫罗袍④。

    【注释】

    ①乌龙角:当是名墨,未详出处。②紫兔毫:紫兔毫是名笔。③花笺:一种高级信纸。④紫罗袍:元代五品以上高官穿紫袍。

    【译文】

    我使用的墨是用北海乌龙角磨制出来的第一流,我使用的毛笔是用南山紫兔毫做成的第一流,我使用的宣纸也是薛涛花笺那样的第一流,我使用的砚台也是最高级的第一流,我的诗气豪迈也是诗人中第一流,就凭这些第一流,换取个紫色官袍穿更是第一流。

    【评析】

    元代散曲中多隐退避祸之思想,很少见如此豪气冲天的作品,故特别选入。姚燧在元代文人中仕途比较顺畅,和卢挚的人生经历比较相像,二人作品的风格也有点相近,故当时便有“姚卢”并称的说法。本篇在《全元散曲》中无题目,但有的版本有题目“志气”,我感觉非常适合,便采用之。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三句为一层,连续用文房四宝中最名贵的牌子来表现自己的豪迈,看来姚燧出身豪门或者大富户,否则是难以有如此气魄的。但这里不是炫富,而是表示自己要好好运用文房四宝,学习好学问,那是必须的工具。“诗气豪”,是关键词,这里的“诗气”实际是代表自己的全部学问和才思,不仅仅是诗歌创作才能。“凭换紫罗袍”,中国封建官场最重视品级,俗语说“官大一品压死人”,便是历史传统造成的。如果追溯,可以到最早的夏商周三代,礼乐制度本身便如此。元代五品官以上服紫袍,可见作者的志气确实不小。一般来说,在京师的五品官是要参加早朝的,故古代人很重视这个品级。要通过好文章好学问好诗歌就换取紫袍,就必须通过科举道路,而元代的科举道路有非常艰辛,故本篇真正是文人士子的志气篇。

    [中吕]阳春曲

    姚燧

    笔头风月①时时过,眼底儿曹②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③,无日不风波④。

    【注释】

    ①笔头风月:依靠笔墨生活的岁月。这里之文官生涯。②儿曹:儿女们。③人海阔:人海茫茫,指人多便会有各种情况。④风波:本义指风吹水而生的波浪,这里比喻人事中的纠纷、矛盾和变故。

    【译文】

    靠笔头来讨生活的日子天天过,眼前的儿女逐渐增多。有人问我感觉仕途如何?我不好回答只能说,人海茫茫什么人都有,没有一天能消消停停无风波。

    【评析】

    [阳春曲]通称[喜春来],是常见的[中吕]宫的曲牌,根据曲牌要求,它的格式是七七七三五,共五句,每句押韵,没有衬字,本曲便是格律很严谨的小令。

    纵观姚燧一生,仕途还比较顺利,在元代知识分子中人生算是很是比较平稳的。但他的内心也时时处在紧张的状态中,反映出元代官场以及社会生活中时刻存在风险和危机。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开头两句就是一般叙事,很像家常话。用笔头讨生活就这么一天天过日子,眼看着儿女们一天天多起来。表面看很平常的话。但“风月”二字值得注意,风月一般指情场中的风流韵事,或者说是令人比较赏心悦目的事。可以体会出作者比较心满意得的神情。“有人问我事如何”,话题转折,由平实的叙事转折为设问,是否真的有人问无关紧要,这是作者有话要说,是议论的需要。“事如何”三字包含很复杂的内容,不是具体事,而是官场的差事如何,世事如何。姚燧生活在元代社会相对比较平稳的时代,但在他生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尖锐起来,民族关系上的歧视与隔阂,蒙古贵族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相互倾轧都日渐激烈,因此官场上时常出现动荡和风波。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姚燧在《道中即事》诗中说:“荣悴不齐谁使尔,欲将斯理问高空。”对于尖锐的社会对立和矛盾充满疑惑和忧惧,因此他平时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因此最后说“人海阔,无日不风波”。他深刻认识到复杂多变的人心,视野更广阔,笔力更遒劲。总的感受是,在官场中便如同颠簸在惊涛骇浪中,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旋涡而不能自拔,每时每刻都有被诬陷被陷害的危险。在忧惧中含有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

    [越调]凭阑人

    姚燧

    博带峨冠①少年郎,高髻云鬟②窈窕娘。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咱十六两③。

    【注释】

    ①博带峨冠:宽大的带子,高高的冠饰,读书人打扮。②高髻云鬟:高高的发髻云形的发鬟,是时髦装束。③十六两:古代一斤是十六两。

    【译文】

    我是穿戴整齐的宽袍大带高高帽子的青年书生,你是高高发髻漂亮发型的非常美丽苗条的姑娘。我是有一肚子好学问好文章,你是一身华贵的服装和长着一个俊俏的模样,咱们俩是一斤对一斤旗鼓相当。

    【评析】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观的小令,字面意思很好解释。由于注释和译文已经把意思解释清楚,就不再进行字句的分析。

    这是中国传统婚恋题材中的“郎才女貌”型,换言之也是才子佳人型,另外一个就是门当户对型。明清小说专门有才子佳人类,可见其在社会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是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文化,这一文化传统的重心便是文学,因为一切传统道德和价值判断多需要形象的表达才能被普遍百姓接受,而唐宋开始在科举考试中文学即诗赋所占的位置又非常重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这样,青年男子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博取功名便成为可能。这样通过自身拼搏的男子成为有见识的女子青睐的对象便是合情合理的。这种现象进一步影响到文学创作,社会心理和社会实践的双重影响便促进了这种题材的作品的出现。才子佳人的婚姻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男主人公一定要是才子,要有诗文修养,要文质彬彬,土豪是不可以的。二是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完全出自自己本人的意愿,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无关。因此,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爱情本身便具有崇尚人文精神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全人类都应该说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因为这种婚姻和爱情本身就男女双方本人相貌和综合素养的般配,也就是“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咱十六两”,这样的爱情是美满的,值得提倡的。愿天下的才子佳人都能碰到如意的伴侣。

    [越调]凭阑人

    姚燧

    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论文章他爱咱,睹妖娆咱爱他。

    【注释】

    ①马上墙头:骑在马上和在墙头上。②拖逗:用眼神挑逗勾引。③妖娆:漂亮有风情。

    【译文】

    我骑在马上,她爬上墙头,我偶然瞥见了她的芳容,只见她满眼秋波眉梢都在动,向我频频送来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情。如果论文章她一定会爱我,如果看模样我也爱她的美丽多风情。

    【评析】

    这首小令,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纯真自然,很美丽。“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这就是偶然的邂逅,一个才子骑马在街上走,一个千金小姐爬上墙头来看看外面的风景,两个人都不是有意的。纯粹是偶然的眼神相遇,“瞥”是斜眼看,不经意地看,而这么偶然一瞥,奇迹出现了,墙头上居然有个露出半个身子的美女也正好看见他。两双眼神碰到一起,居然还能够看到对方在“拖逗咱”,“拖逗”二字传神精妙,拖是停留的意思,逗则是挑逗传情。一瞥就看出这么多东西,确实很神奇。这便是中国传统中的“一见钟情”。白居易在新乐府《井底引银瓶》诗说:“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和姚燧同时代的白朴创作杂居《墙头马上》即源于白居易的诗歌,是否也受到姚燧作品的影响则不好说。古代女子不准随便出门抛头露面,都深藏闺门,男女自由恋爱非常困难,故墙头马上的这种情景也深为人们所喜欢。“论文章他爱咱,睹妖娆咱爱他”这两句是男子的心里话,即如果从文章即学识才气上看,她是一定喜欢我的。这是一种自信,也是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资本。后面说看她的姣好模样我也喜欢她。这便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后两句落落大方,活泼真纯如同天籁,大胆泼辣,绝无扭捏遮拦之态,显示才子对于爱情成功的自信,也使作品具有明快俊爽的艺术魅力。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①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注释】

    ①君:这里是思妇对丈夫的称呼。

    【译文】

    要给远在边疆的丈夫邮寄衣裳吧,怕他有了御寒的衣裳不回来。不给丈夫邮寄衣裳吧,又怕他没有御寒的衣裳身上冷又寒。是邮寄还是不邮寄,在这两者之间真是让我难上加难难又难。

    【评析】

    这是一首“征妇怨”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比较多的主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秦汉时期开始,便一直有边塞战争,只要有战争便一定有众多的战士,一定涉及众多的家属,一定会有征妇怨。

    “欲寄君衣君不还”是第一个思想矛盾,如果邮寄衣裳则丈夫可以御寒过冬就可能不回来,那么就不应该邮寄。但是“不寄君衣君又寒”,如果不邮寄衣裳又怕自己的丈夫遭受寒冷。体现出妻子对丈夫深深的关爱。“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两句写在邮寄与不邮寄之间难以选择的艰难。表现这位思妇盼望丈夫快点归来而又担心丈夫受冻的矛盾心理。其实,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难道这位妻子不给丈夫邮寄衣服,他没有御寒之衣就能够回来吗?那是边防,甚至那是战场,不是军人自己可以做主的。作为军人家属的妻子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寄不寄征衣都不会影响他丈夫是否归来,但她偏偏要这样想,这便是痴情,便是悖理入情,才更有表现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