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用信念力克服恐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点亮信念之灯

    恐惧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它在一个充满了勇气、无畏、自信、希望和独立的心灵世界中片刻不敢停留。

    恐惧本质上来源于对一个人自身虚弱的感知。保持坚定的信念,在信念的指示下设计出最好的应对方案,你会发现恐惧像一匹温顺的小马一样,你让走远,它绝不敢靠近你。

    1.恐惧毁坏美好人生

    恐惧,人类自身最大的敌人,是影响人生成功的主要负面情绪,它会使人自我设限,进而导致行动力瘫痪,从而使得潜能无从发挥,人生无法拓展;它还会使人将问题放大,从而产生逃避、退缩心理,会让人彻底迷乱和迷失,也会因此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以及勇气,更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以及不安……

    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调查了世界上18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祸,不是瘟疫,不是令人憎恨的战争,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身的恐惧,以及由于恐惧而导致的懦弱和虚荣。

    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恐惧而画地为牢,从而使无限的潜能白白浪费。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恐惧情绪到底会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下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人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间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间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很细、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这个实验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恐惧情绪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当人们心存恐惧的时候,就迈不开行动的脚步,就会退缩、畏缩。自卑、自我设限、寻找各种借口,背后的原因都是恐惧,是恐惧阻碍了我们潜能的发挥、人生的拓展,是恐惧阻碍了我们的成功。

    那些能够拥有美好人生的人,都是能够战胜恐惧,找回勇气的人。不论在追求异性,建立婚姻家庭,取得学业上的进步,面对经济的困境,寻求事业的突破,或在建立财富之时,他们都不会被某名的恐惧所阻碍。

    多年前,查理斯曾在一件诉讼案中出庭做证,使自己的情绪变得高度紧张并且内心充满了烦恼。案件结束后的回家途中,他突然病倒了,是极其严重的心脏病。

    疾病和紧张的情绪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一回到家,医生就为他打了一针,当时他还没躺到床上,而是勉强挣扎着靠到客厅沙发上,就再也走不动了。

    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发现教区牧师正在准备为他做最后的洗礼。

    看到家人脸上流露出的悲伤神情,他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他的心脏是如此衰弱,医生警告他不得说话,甚至不得动一动指头。

    这一刻,当恐惧真正来临的时候,他竟然出奇平静地对自己说:“该来的总会来。”

    有了这一想法,他的身心似乎全部放松了,恐惧感也完全消失了。他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想象着自己如何去见上帝,但是等了一个小时,疼痛却逐渐消失了。于是,查理斯开始问自己,如果能继续活着的话,对于生活他将如何打算。他将努力地恢复健康,永远不再用紧张和烦恼来毁灭自己,他要重建自我的力量。

    这已经是4年前的事了。现在他的健康恢复得很快,甚至连医生也对他的进步大加赞扬。查理斯想,如果他不曾在死亡线上挣扎过,不曾追求进步,恐怕早已不在人世,早已死于自身的恐惧和惊慌之下了。

    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和悲剧,运用意志力,做出勇敢的样子,必能以勇气取代恐惧,并最终走出悲伤的阴影。

    我们常以为自己无法忍受实难与悲剧,无法战胜他们。其实我们内心拥有的强大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懂得善加利用,就能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因为,我们比自己想象的强壮得多。

    2.恐惧是精神失常的制造者

    在医生接触的病人中,有70%的人只要消除他们的恐惧,病就会自然好起来。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经病。

    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生理上的疾病,却忽视了精神上的疾病。其实,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怎么能分开呢!

    一位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宣称,现在医院里半数以上的病床上,躺着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是,在强力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他们的大部分都非常健康。显然,他们“神经上的毛病”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反常,而是因为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颓丧等负面情绪引起的。

    医学界发展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开始发展一门新的医学,即“心理生理医学”,用来同时治疗精神和肉体。现代医学已经控制了由可怕的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天花、霍乱、疟疾等曾剥夺了千万人生命的疾病。可是医学界还不能治疗心理生理上那些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益加重,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恐惧能使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就要结束的那几天,格兰特将军发现了这一点。

    格兰特将军的部队包围里士满九个多月了,此时南方军队将领李将军的部队衣衫不整,食不果腹,已经被打垮了。整个军队士气涣散,有些士兵在他们的帐篷里开祈祷会——又哭又叫,还有人看到了种种幻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李将军的手下放火烧了里士满城里的棉花及烟草仓库,也烧了军火库,随后乘着烈焰升腾之际连夜弃城而逃。格兰特部队乘胜追击,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夹击南部联军,骑兵队又阻绝了补给线。

    由于剧烈头痛而眼睛半瞎的格兰特无法跟上队伍,就在一家农舍停留了下来。“我在那里过了一夜,”后来,格兰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把我的双脚泡在加了芥末的热水里,还把芥末药膏贴在关节和后颈上,希望第二天早上不再头疼了。”

    第二天早上,头果然不痛了。但是那跟芥末无关,而是因为一个骑兵带来了一封李将军的投降信。

    “送信的军官到达农舍时,”格兰特写道,“我的头还疼得很厉害,可是我看了那封信后,立刻就好了。”

    显然,格兰特的头痛是因为恐惧、紧张和情绪不安所引起的。一旦在情绪上恢复了自信,想到胜利,他的病就马上好了。

    70年后,罗斯福总统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发现,恐惧让他头晕眼花。他在日记中写道:“当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小麦价格,一天之内购买了440万蒲式耳的小麦时,他非常地担心、焦虑。”他还写道:“在这件事没有结果之前,我每天都觉得头晕眼花,午餐后我得回家休息两个小时。”

    假如我想知道恐惧对人会有什么影响,我不必到图书馆查书,也不用询问医生,我只需坐在家里望着窗外,就能在一条街上看到某一个人因为恐惧造成精神崩溃,还有一家的主人因恐惧而患上了糖尿病——股票一跌,他血液中和尿液中的糖分就升高。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上帝可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可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却不会。”

    这是一件令人吃惊而且难以置信的事实: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最常见的5种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因为恐惧”。

    有些残酷的战胜者在折磨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日夜不停地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不断地落在头上,听起来像是一次次地锥击——最后总能把人给逼疯。

    恐惧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水,通常会使人神经失常以至自杀。

    你热爱生命吗?你想健康长寿吗?下面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我引用亚力西斯·柯瑞尔医师的一句话:“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经病。”

    你能否在现代城市的混乱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答案应该是“可以的”,“绝对可以”。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比我们所认识的更坚强。我们有许多从来没有发现的内在力量,正如梭罗在其不朽名著《瓦尔登湖》中所写的:“我坚信人的生活被他的意识力量所左右——如果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努力,下定决心过他所想过的生活,他终将会取得梦想中的成功。”

    3.不要在想象中扩大恐惧

    当你预料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即将到来,从而产生最可怕的恐惧心理时,这种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一些人总是饱受这样一些恐惧心理的煎熬:

    安娜认为自己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活的、死的、奄奄一息的——都得过更多的疾病。

    她患的并不是普通的忧郁症。她的父亲曾经开过一家药房,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每天都可以和大夫及护士聊天,所以懂得许多疾病的名称和病症。安娜并不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但是她确实有病症。她常常为某种疾病烦恼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拥有了那种疾病的全部病症。

    有一次,她居住的马州林顿镇流行一种十分严重的白喉病。每天,她都在父亲的药店里,将药卖给那些受到传染的病人。渐渐地,她开始担心这种疾病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整天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忧虑,结果将一些标准症状烦恼出来了。

    医生检查之后说:“安娜,你的确已染上了。”这使她心情为之一松。当她确信自己已经患病时,就不再担心了。她翻过身子,呼呼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她健康如初。相当长的时间,她备受众人关注和同情。她得过许多稀奇古怪的疾病,不仅多次“死”于狂人病和牙关紧闭症,甚至还得过类似癌症和肺结核等可怕的疾病。

    对于那些当时看起来是如此悲惨的事情,现在却可以哈哈大笑了。多年来她一直心存恐惧,害怕自己正走在坟墓边缘。春天该添置衣服时,她总是问自己:“既然已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为什么还要浪费钱财呢?”

    今天,她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过去10年中,她一次也不曾“死”过。

    安娜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的呢?嘲笑。她嘲笑自己这些荒唐的想象。每当她感觉到那些恐怖的病症又降临到我身上时,她笑着对自己说:“喂,安娜,过去二十几年来,你一次又一次免死于那些致命的疾病,而你现在的健康情况却是最佳的。一家保险公司最近还同意你投保更多的人寿险。安娜,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个大笨蛋吗?”

    她很快发现,如果她嘲笑自己,就不会有时间自寻烦恼了。

    人们总是有一连串的担心:担心发生车祸,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担心火灾、地震、发洪水等等,从而让自己置身于各种可怕的情景,时刻处于高度恐惧之中。然而直到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健康地活着,甚至活得有滋有味的。仔细回想一下,当初的担心和恐惧是多么可笑啊!我们多么愚蠢啊,居然一生都在和恐惧这个魔鬼战斗。

    有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女士都非常害怕衰老。女人喜欢揽镜自顾,那天妻子又在照镜,忽然大恸:“老公,我额头上又多了一条皱纹,我皮肤的毛孔变粗大了,呜呜……”我赶紧端详她一番,说实话,我真没看出她额头上有啥皱纹,也看不出她皮肤的毛孔一夜之间变大了。“怎么没有!”妻子“噌”地站在我面前,指着她的脸给我看。隔着几厘米的距离,我还真的看到她额头上若隐若现的两条细纹,也看到她鼻子上轻微的黑头。我叹了口气:“要靠这么近才看得见,你何必耿耿于怀呢?难道别人会无聊到拿个放大镜偷窥你的细纹和毛孔?”妻子这才释然。身边有不少像我妻子这样的人,喜欢将心中的恐惧放大,然后担惊受怕地过日子。

    不但女人会在想象中扩大恐惧,类似的男人也大有人在。我认识一个天生胆小的男人,他非常害怕生病,这种担心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偶尔咳嗽几声,他就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肺癌,正在面临死亡的威胁,心里十分担忧,想去检查又害怕不能承受那个结果,只好自己整天忧心如焚,想象着死之将至。他那暮气沉沉的憔悴样,吓坏了度假回来的妻子,妻子硬拽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只是普通的感冒,虚惊一场。

    一个人一生中最可悲的事,莫过于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惧之上了。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格言:“今天就是你所担心的明天,而一切仍然安好。”想象一下当你被诱惑着穿越时空,进入未来去扑灭现在根本还没有着起来的火。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所畏惧的那些最糟糕的事情从未发生过或发生的概率极小极小。因为它们几乎不存在,是我们的头脑虚构出来的。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如果你确实染上了疾病并且万分恐惧,那么你的这种恐惧心理只会加重病痛,使之恶化,危及生命。

    4.找到恐惧的底线

    恐惧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随着我们那些消极的惯性思想的运行,这种习惯会如跗骨之蛆一般缠着我们,但是,只要能保持坚定的信念,通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可以把我们从这种可怕的惯性中解放出来的。

    难道你没发现吗,那些内心恐惧的人实际上是在期待着他害怕的那件事的出现。而这条法则的作用相当强烈,就好像他是在渴望、恳求这件事的发生一样。这条法则对两方面的情况都适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条法则仍旧会发挥作用。

    玛丽曾经这样告诉心理医生:

    我今年26岁,在一个三线城市的事业单位上班,我周围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同事都已经结婚、生子,大家工资不够,但是旱涝保收。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害怕和她们一样过着白开水一样的日子。我想去大城市,但我又害怕在大城市找不合适的工作;我也想考研摆脱目前的状况,可是我的英语落下了好多年。我还想,干脆嫁个有钱人算了,但是我又害怕有钱人不可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小城市的女孩子,被自己制造出来的恐惧感囚禁住了。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困惑,是因为这种恐惧的感背后有着恐惧的心理习惯。

    为什么不考研呢?你知道这是个摆脱现状不错的办法。

    ——我知道,但是我害怕英语过不了,复习一年也过不了的话咋办。

    既然遇到了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另一半呢?

    ——大家经常说,有钱的男人不可靠,我害怕他将来背叛我。

    那为什么不去大城市找工作呢?

    ——我也想去,但是外面高学历的人一抓一把,我竞争不过人家。

    为什么不这样安安分分地待下去呢,和周围的人一样过着轻松的生活?

    ——我害怕自己和她们一样,生活平淡无奇……

    这又是一个被恐惧的心理习惯囚禁的人。处在这种生活状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简直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做生意时怕赔钱,与人交往的时候怕吃亏,谈恋爱的时候怕受伤、考试的时候怕失败……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恐惧。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

    被恐惧感束缚的人既不愿意屈服现实,也不敢真正地去尝试。我们内心的潜意识又不断地提醒:我真的需要,但是我真的害怕。这种不断重复的念头会让你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尼克是美国的一位铁路工人,有天,他奉命去检查一节有冷冻功能的火车车厢时,不小心被锁在车厢内,在经过一阵呼喊以后,都没有人听到他求救的声音,他发现空气越来越稀薄,而冷冻的作用也让他越来越觉得寒冷,尼克只好将身体蜷在一起,把衣领拉得更高……只是依然很不幸,当其它人发现时,尼克已经回天乏术,他被“冻死”在车厢里了。只是,令人疑惑的是,那节车厢的冷冻功能其实是故障的,尼克只是被自己的恐惧情绪所杀害。

    有些人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是完全不必要的,但却不能控制自己,即使尽了很大努力也依然无法摆脱和消除,因而感到极为不安。

    其实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恐惧心理,找到恐惧的底线。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些办法控制这种本能。譬如你明天要在200人面前开一个普法讲座,而一想到下面坐着那么多不认识的人心里就发虚,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讲了。其实你可以做个心理分析:我害怕面对公众讲课——我不是害怕面对公众,而是怕大家不认同自己的课程——也不是怕不认同,而是怕自己无法接受这种不被认同的感受。当你分析完这种最深层次的原因之后,你不妨对自己说:大家爱咋咋地,我就是这水平。接受了自己预设的最坏结果之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最好方案实施,你会发现恐惧像匹温顺的小马一样,被你驾驭和驱使。你让它走远,它绝不敢靠近你。

    5.驱除恐惧的步骤

    恐惧这个魔头,无论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它在一个充满了勇气、无畏、自信和独立的心灵中都不敢停留片刻。恐惧本质上来源于对事实的错误感知。如果我们把恐惧的时间用来分析和看清事实,那么恐惧就会在我们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只要我们掌握以下三个基本步骤来分析问题,就能彻底解决那些形形色色、让我们忧心忡忡的难题。这三个步骤是:

    (1)查清令你恐惧的事实。

    (2)分析事实的真相。

    (3)作出决断并付诸行动。

    你觉得太简单了?不错,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教给别人,并且很多人用来屡试不爽的简单方法。如果恐惧一直对你纠缠不休,让你日日夜夜如在地狱中煎熬,那么这一招必定能派上用场。

    “查清令你恐惧的事实”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连事实都查不清楚,我们又怎么能理性客观地解决问题呢?如果理不清实际情况,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呢?查清事实——哥伦比亚大学郝伯特·赫克斯院长主要使用这种方法,曾帮助20万个学生解除了恐惧。他说:“认识不清、困惑不解是使人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世人之所以恐惧,大多是因为对引发恐惧的事实缺乏了解,进而胡乱猜测,最终妄下结论所产生的。要是我有一个问题,必须在下星期二下午三点之前解决,那么在本周,我肯定不打算作出决策。这段时间我只会集中精力去查清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我不会为此恐惧操心,更不会辗转失眠,除了专心致志查清事实以外,其他都抛诸脑后。等到下周星期二,我已经大体上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问题基本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问赫克斯院长,这是否意味着他已经彻底从恐惧催生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呢?他回答说:“是的,坦白讲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与恐惧无缘了。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够以理性、客观的姿态,竭尽全力去查明事情发生的真相,那么他的恐惧将会在理性之光的普照下消失无踪。”

    然而深陷恐惧之中的人们要做到“理性、客观”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往往已经为情绪所控制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信念,让事物呈现出客观的面貌,对事实加以分析,就非常有利于我们作出合理决定。正如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所说的:“把问题陈述得条理清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果断作出决定对于解决问题大有帮助。老是不能作出最终决定所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自己深深堕入彷徨无助、如坐针毡、濒临崩溃的境地。在我看来,一旦明确无误地作出决定,那么一个人50%的恐惧就已经烟消云散;此时如果再趁热打铁,具体实施该决定,余下40%的恐惧也将消失无踪。

    综上所述,只要把以下4个步骤落到实处,我就能消除90%的恐惧:

    (1)准确写出我所担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2)列举我可能的做法。

    (3)选择并作出最终决定。

    (4)果断按照决定去做。

    后来,格兰·里奇费尔曾担任斯达·帕克·菲里曼公司远东区负责保险业务的总裁,并成为亚洲地区最著名的美国商人。再后来,我聆听了他诚挚的忠告:这种分析原因、正视并化解恐惧的方法是他成功的法宝。

    为什么他的办法确有效果呢?因为这些步骤细致周密,极具实用性,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第4步——果断按照决定去做,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另外,查清令你恐惧的事实,分析事实的真相,作出决断并付诸行动这3个环节必须有效结合、缺一不可,否则查清事实并进行分析就完全徒劳无功,不能落到实处,最终没有任何意义。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得好:“一旦作出决定,就要果断付诸实施,切忌犹豫不决。”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基于事实和深入分析,已经作出了审慎周详的决定,就应该立即转化为行动,不要迟疑犹豫、摇摆反复和自我怀疑。

    不要想得太多,否则容易造成疑虑和困惑。有时候,过多纠缠于查证和思考反而没有好处,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坚决按照既定决策实施,绝不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