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联妙对-地名巧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口江门海口,指海口市,在海南岛东北部,内河由此人海,故名。现为海南省省会所在地。

    江门,指江门市,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因西江由此人海而得名。现为省辖地级市。

    这是一副极其工整的地名巧对,作者不详。

    就词性论,“海、口、江、门”四字皆为名词,“海/江”、“口/门”为同类名词对,“海口/江门”为偏正名词对,对仗极其工整。就平仄言,“海口”属“仄仄”,“江门”属“平平”,“仄仄/平平”,声调十分和谐。“海口”又是夸张之词,例如“夸海口”。“江门”又可解为江之门户。“海口”对“江门”,气势雄浑,视野辽阔,意境高远,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中山港上海滩中山港,又名横门港,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中山市境内,已辟为对外开放口岸。

    上海滩,上海市的别称,位于黄海与东海交汇处的岸边滩地上,故名。

    “中/上”方位词相对,“山/海”、“港/滩”名词相对,“中山港/上海滩”偏正式名词相对,无一处对仗不工。“中山港”为“平平仄”,“上海滩”为“仄仄平”,无一处平仄不谐。二者皆处于江海岸边,又同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平添了一层巧趣。此联为笔者习联偶得。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传统祝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缩写,里面包含“东海”、“南山”两个地名。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南山,我国山名日“南”者颇多,联中所举“南山”当指何处?联界屡有争议。笔者以为,在尚未辨明是非以前,暂以史书有记者当之,较为稳妥。新版《辞海》“南山”条在“古山名”下注(1)曰“即秦岭终南山”。并援引《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接着分析说:“后因用为祝寿之辞。”

    此联妙在语言通俗,比喻恰当,嵌名自然。上联祈祷人的福祉如东海一样宽广无垠,下联祝愿人的寿命像南山一样不骞不崩。把“东海”、“南山”两地名自然而然地嵌进联中。

    这副缩写的四言联较原来的七言联更有气势,更加简洁明快而且寓意无穷,把对联言简意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象山山像象狮岭岭似狮这是一副运用叠字和谐音技巧创作的地名巧对,作者是今人唐时睿。

    象山,又名象鼻山,因山形酷似巨象伸鼻吸水而得名。在广西桂林市内阳江和漓江汇流处。山下有象鼻、象身自然形成的大圆洞,状若一轮明月,故名水月洞。江流贯通,可穿舟艇。狮岭,又名狮子岭,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的风景山,因形似巨狮伏卧而得名。

    上联“像象”二字同音,下联“似狮”二字近音,加上“山”、“岭”二字顶针叠字,顿使全联妙趣横生。可见作者构思奇巧,独具匠心。不足之处是上下联同位的“像”、“似”二字声调同仄而失对,下联“狮岭”、“岭似”两音步声调皆仄而失替。若将“似”字换成“如”字,平仄虽然合律了,但又与“狮”字不是近音了。这是按照“二、三”句式分析的,若把此联看作“二、一、二”句式,将中间的叠字“山”和“岭”当作一个单音步,读如“象山/山/像象,狮岭/岭/似狮”,则又觉得没有什么不合律了。总之瑕不掩瑜,不失为巧趣联中之佳作。

    南湖延水中南海渡口安源大渡河这是全国楹联界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联合征联的获奖联,上联为征联出句(一),下联是荣获三等奖的对句,作者是女联家熊尚鸿。因出句(一)的对句一、二等奖空缺,所以三等奖实际上是最高奖。

    南湖,又名鸳鸯湖,在浙江省嘉兴市东南。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期由沪转移到南湖游船上继续举行。延水,即延河,此处代指陕北延安市。1937—1947年为中共中央驻地,有“革命圣地”之称。中南海,在北京故宫西侧,是由人工开凿建造的湖泊园林,包括中海和南海,与北海统称三海。过去为皇家禁苑,辛亥革命后在此设总统府、大元帅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渡口,指金沙江渡口之一的皎平渡,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部。1935年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在此强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安源,在江西省萍乡市东南部,盛产煤炭。1922年,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此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大渡河,古称沫水,岷江最大支流,在四川省西部。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出敌不意,飞速夺取了大渡河铁索桥(又名泸定桥)。

    此联巧妙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联中所举六个地名分别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和经历之地,都具有革命纪念意义;二是六个地名都含有水字;三是上下联首字与第六字重复使用,增加了应对的难度;四是出句中的“延水”,既指象征革命圣地延安的延河,又是沟通前后两地名的动宾词组;“南湖延水中南海”,既是三个革命纪念地,又可解为南湖之水辗转延伸到了中南海。更增加了应对的难度。同样,对句中的“安源”,既指路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罢工斗争的安源,也是沟通前后两地名的动词;“渡口安源大渡河”,既是三个革命纪念地,又可解为渡口之上源流安稳,红军大张旗鼓地由此渡过河去。出句、对句旗鼓相当,而且平仄和谐,铿锵悦耳。读此七言短联,如观革命画卷,似听美妙乐章。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这是长沙南门外白沙井井亭上的一副古联,作者无考。

    常德,指常德市,在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洞庭湖西侧。辖常德、澧县、安乡、汉寿、桃源、石门六县。德山,距常德市约6公里,沅江南岸;山上有寺,名德山寺。

    长沙,指长沙市,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沿岸、京广铁路线上。为湖南省省会,辖长沙、望城、浏阳、宁乡4县。沙水,并非沙河,是谓长沙南门外白沙井之水也。此井久旱不涸,井水清甜爽口。

    此联巧在运用叠字、顶针技巧,使常德、长沙两地以“山有德”、“水无沙”而遥相呼应,表现了对这里山山水水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联平仄和谐,妙趣横生,读之铿锵悦耳,耐人寻味,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地名巧对。

    驻深圳上海南汇登潜山望江东流这是一副流传较广的地名巧对,作者无考。

    深圳,市名,在广东省南部,京九铁路纵贯其境,辖宝安县;1979年由宝安县析置设市,1980年辟为特区。上海,市名,宋置上海镇,元置上海县,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上海市;在中国内地海岸中部、长江口南岸。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中央直辖市;辖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12区和松江、崇明、嘉定、青浦、金山、奉贤、南汇、川沙、上海9县。南汇,县名,在上海市东南部,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潜山,县名,在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望江,县名,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毗邻江西省。东流,旧县名,在安徽省南部,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

    此联巧妙之处有二:一是巧借“驻”、“登”两个动词,把六个互不相关的地名串组成联,显得十分自然;二是上海的“上”、望江的“望”、南汇的“汇”、东流的“流”也是动词,动词活用,使这些本来没有生命的地名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向“南汇”,有的往“东流”,多么生动形象!深圳近海,所以“驻深圳”能够方便地“上海”而后“南汇”;登高可以望远,所以“登潜山”能够“望江”以见“东流”。一切顺理成章,毫不牵强。“驻深圳/登潜山”、“上海/望江”、“南汇/东流”,字字对仗,句句成偶,如此巧对,实在难得。

    白店白鸡啼白昼黄村黄犬吠黄昏相传,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732—789)少时与塾师的应对之作。上联为塾师出句,下联为戴叔伦对句。

    白店、黄村,是江苏省泰县的两个地名。

    白鸡、黄犬,是农家豢养的家禽、家畜。

    联语通俗,明白如话,妙在三个“白”字和三个“黄”字反复出现,映出一幅乡村风情画:白店的白公鸡,白天“喔喔”叫晌(公鸡午时啼叫日“叫晌”,拂晓啼叫日“打明”);黄村的黄犬,黄昏时刻“汪汪”狂吠。多么生动,多么有趣!“白店”对“黄村”,“白鸡”对“黄犬”,“啼白昼”对“吠黄昏”,无一对仗不工,无一平仄不谐,是一副十分工巧而且充满生活情趣的地名对联。

    金马门门中无马铁牛巷巷内有牛这是妙合皖南芜湖、宣州两地古迹而成的一副地名巧对,作者是清代桐城才子刘大槐(据白启寰先生考证)。

    “金马门”是芜湖老城的东南偏门,传说曾有金马从此一跃而过,故名。因金马早已逝而不见,故曰“门中无马”。

    “铁牛巷”在宣州古城北门外水阳江畔,旧时迷信,用生铁铸牛置于巷中以镇潮水,故云“巷内有牛”。

    “金马门”对“铁牛巷”,“门中”对“巷内”,“无马”对“有牛”,字字对仗工整,处处平仄和谐;尤其是“马”、“牛”、“门”、“巷”、“无”、“有”等字迭次出现,更见工巧。

    无独有偶,皖北蒙城县也流传一副与此相似的对联:

    迎水寺寺前有水太山乡乡内无山“迎水寺”在蒙城东北35里,因面对北淝河,故日“寺前有水”。“太山乡”(今归属漆园镇)在蒙城北郊,境内一马平川,故云“乡内无山”。既然“无山”,又为何取名“太山乡”呢?传说这里原来确有一座太山,后来被一场洪水冲到泰安府,变成了现在的泰山。这不过是神话而已。实际情况是:蒙城位于皖北腹地,经地质学家考证,这里是一片冲积平原,蒙城境内(太山乡以外)现有几座小山,仅仅是山的上部,下部早已被淤土埋藏于地下了。传说中的太山,很可能是被淤土深埋而不见踪影了。

    此联同“金马/铁牛”联一样,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极其工巧,是一副难得的地名巧对。

    洪洞县共同三点水岢岚城可风两重山这是一副巧合山西两县而成的地名巧对,作者无考。

    洪洞县在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北;岢岚城(县)在山西省西北部、五寨县南。

    此联巧在运用拆字技巧而使地名妙趣横生。“洪洞”去掉“三点水”,正好是“共同”;“岢岚”推倒“两重山”,恰巧为“可风”。可见作者构思奇特,独具匠心。可惜上联“同”字与下联“风”字都是平声,造成上下失对和下联音步失替。

    丽水鱼肥,青田苗壮缙云鸟语,温岭花香这是一副描景状物的地名对联,为今人范树荣所作。

    “丽水”、“青田”、“缙云”、“温岭”,是浙江省的四个县名;“鱼肥苗壮”、“鸟语花香”,是两句咏景诗的常用语言。把这两组文字拆开来重新搭配组合,构成一副自对、互对都很工整的对联。读之如赏美景,似饮甘泉,顿觉心清目爽。

    此联用语平淡无奇,关键在于组合搭配合理恰当,能于平中见奇。鱼有水能肥,苗无田不壮;云间鸣鸟语(云雀,俗名“叫天子”,可飞上高空呜叫),岭上散花香。反之,如果写成“青田鱼肥,丽水苗壮;温岭鸟语,缙云花香”,不仅平仄不谐,词语搭配亦不合逻辑。

    此联还附有横披曰“江山多娇”,概括联语内容,歌颂祖国江山美好。“江山”也是浙江的一个县名,这样一来,一副八言对联就包含了五个县名,而又显得十分自然,可见作者出手不凡。可惜“江山多娇”四字全是平声,不如写作“锦绣江山”,意思不变而平仄可协。

    长泰长安永丰永顺大余大庆新乐新昌这副地名巧对的上联乃《联友》小报28期的出句,出自该报主编梁柱华之手;下联是浙江联友范树荣的对句。

    上联明嵌(直嵌)地名有四:“长泰”在福建省,“长安”(今名西安)在陕西省,“永丰”在江西省,“永顺”在湖南省;暗嵌(隔位嵌)地名有五:“长丰”在安徽省,“泰顺”在浙江省,“安顺”在贵州省,“泰安”在山东省,“丰顺”在广东省。下联明嵌地名有四:“大余”在江西省,“大庆”在黑龙江省,“新乐”在河北省,“新昌”在浙江省;暗嵌地名有三:“大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余庆”在贵州省,“乐昌”在广东省。上下联合嵌地名有四:“安庆”在安徽省,“庆安”在黑龙江省,“永新”在江西省,“顺昌”在福建省。全联明嵌、暗嵌、合嵌市县名共二十个。

    此联妙在不借一个衬字或串词,全由市县地名串组而成,并且语意顺畅,平仄和谐,可见构思奇巧,功力非凡。尤其可贵的是,全联仅有16字,却嵌进全国20个县市的名称。用字之少,所嵌地名之多,堪称地名对联之冠。

    茶树岭、范家塘,吃喝两便鸡留桥、斋人铺,荤素齐全这是皖南安庆、怀宁一带流传的一副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嵌进四个地名,语言通俗而又风趣。上联有“茶”有“饭”(谐“范”),因日“吃喝两便”;下联有“鸡”有“斋”,故云“荤素齐全”。“茶树岭/鸡留桥”、“范家塘/斋人铺”,“吃喝两便/荤素齐全”,对仗无一处不工,平仄无一处不谐。巧对如此,令人叹绝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通道县东通道县,道县长通上联是1985年湖南邵阳《百花园》上半联求偶的出句,下联是湖南隆回县李望回先生的应对句。

    望云山,在湖南省西南部、隆回县北;云山,在湖南省西南部、武冈县南。隆回、武冈两县毗邻,登上望云山顶,南望可见云山。

    通道侗族自治县,在湖南省西南边境与广西、贵州交界处;道县,在湖南省南部江华瑶族自治县北。道县与通道,两县东西相望。

    此联明白如话,一看就懂。其巧妙之处,在于运用复字重词和词性转品换义的技巧,使联语横生妙趣,耐人寻味。上下联各为十一言,但是除去不相重复的两个字(上联中的“上”字、“在”字,下联中的“东”字、“长”字),实际上各自只有三个字(上联“望云山”,下联“通道县”)在句中反复三次出现。上联的三个“望”字,下联的三个“通”字,都是头一个分别与山名、县名结合作名词,后两个作动词。上联意思说:登上隆回县的望云山,眺望武冈县的云山,可以“云山在望”。下联意思是:从湖南省西南边境的通道县往东,通向湖南省南部的道县,能够“道县长通”。全联意境高远,平仄和谐,观之如壮丽画图,听之若高山流水,顿觉悦目爽心。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铜陵市北,江淮湖水四通衢上联出自《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是王安石考试苏东坡的第三道难题。下联为笔者试对,借以祝贺安徽省铜陵市楹联学会成立。

    铁瓮城,是宋代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古称。城西有金山、银山、玉山,故曰“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这是一比两句读的对联出句,应对的难点主要在后一个分句上。后一分句中的“金玉银山”(按顺序当为“金银玉山”,为使平仄和谐,故作“金玉银山”),拆开来是金山、玉山、银山,合称三山;三山都是宝山(金、玉、银都是宝贝),故又称“三宝地”。“三宝地”中的“三”字是数词,“宝地”二字是名词。欲对好下联,必须找出几个(限定位置只有三个)能与上联相对应的名词(最好是地名),而按照对联的规矩又不能重复“三”字。真可谓应对之难,难于上青天!就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苏学士,也“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好谢罪而出。”以致这一出句成了悬置千载的悬联绝对。

    公元1994年,安徽省铜陵市筹组楹联学会,余应邀拟联祝贺。动笔之际,忽然想到以“铜陵市”对“铁瓮城”,极其工整,何不斗胆一试?于是经过一番构思,遂成了这副巧借试对悬联为贺礼的贺联。

    铜陵市,在安徽省南部、长江南岸、宁铜铁路终端,为我国冶金工业基地之一。从铜陵市往北,有江(长江)、淮(淮河)、湖(巢湖)、水(水家浒)四条交通要道,故日“铜陵市北,江淮湖水四通衢”。“江淮湖水”中的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淮河,为我国大河之一;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南、合肥至黄山铁路线上;水家浒,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蚌芜铁路与淮南铁路交叉点上,为皖北交通重镇。这里的“水”字非常重要,以“水”对“山”,天造地设;“水”字与前面的“江、淮、湖”字相连,可分解为江水、淮水、湖水,正好可对上联的金山、玉山、银山。尤其是“水”的本身(水家浒)也是交通重镇,与前面三水合称“江淮湖水四通衢”,以对上联的“金玉银山三宝地”。通衢,指大路,亦指水陆交通的重要城镇,如“通衢大邑”。“四通衢”对“三宝地”,不仅天然巧合,更解决了下联不能重“三”的大难题。再者,就声律而言,上联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无一处平仄不谐。

    南海观音,超度信宜收贵子灵山佛祖,云游仁化拜高堂这是广东省佛山、肇庆一带流传的一副趣联,作者无考。

    上联“南海”,县名,在广东省中南部、广州市西;“观音”,山名,即越秀山,在广州市;“信宜”,县名,在广东省西南部、高州市北;“贵子”,指贵子圩,在信宜县内。下联“灵山”,山名,在广东省南部、番禹县内;“佛祖”,指佛祖岭,在广东省西部、罗定县内;“仁化”,县名,在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北;“高堂”,地名,在广州市郊。

    此联巧借串词而使地名转义别解,妙趣横生。上联说:神通广大的“南海观音”,超度到“信宜”地方,收服红孩儿为“贵子”(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徒儿,改名“散财童子”)。下联说:法力无边的“灵山佛祖”,云游到“仁化”地方,去拜见“高堂”老母(俗称母亲曰“高堂”)。“超度”、“云游”皆佛界语。全联嵌进八个地名,演化出两桩有趣的故事,显得十分自然,毫不牵强。“南海观音”对“灵山佛祖”,“超度信宜”对“云游仁化”,“收贵子”对“拜高堂”,处处对仗工稳,句句平仄和谐。可见作者匠心独具,笔力非凡。

    麻姑有意嫁行郎,敬亭阻隔黄鹤无言对鹦鹉,夏口代传这是一副流传于皖南宣州和湖北汉口一带的地名巧对,作者无考。

    麻姑、行郎、敬亭,皆山名,在安徽省宣州东北。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即指此。

    黄鹤,传说为仙人所乘的一种鹤,此指黄鹤楼。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1985年重建于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鹦鹉,指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崔颢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指此。夏口,古地名,又称沔口、汉口、鲁口。指夏水(汉水下游古称夏水)注入长江处,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此联妙在巧借串词而使地名拟人化。上联因敬亭山位于麻姑、行郎两山之间,故日“敬亭阻隔”;下联因夏口位于黄鹤楼与鹦鹉洲之间,故云“夏口代传”。“麻姑/黄鹤”、“有意/无言”、“行郎/鹦鹉”、“敬亭/夏口”、“阻隔/代传”,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橘子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这是流传较广的一副地名巧对,作者无考。

    橘子洲,在湖南省长沙市西侧湘江内。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即指此。

    天心阁,在长沙市东南角城堞上。

    以上两处都是长沙的风景名胜。

    此联运用顶针、复字和同音异字等多种修辞技巧,造成奇特的立体艺术效果。上联“洲”与“舟”、下联“阁”与“鸽”都是音同而字不同。通过这些字的顶针、复字,绘出了一幅“洲停舟”、“阁落鸽”和“舟走洲不走”、“鸽飞阁未飞”的风景画。观此画犹如看电影,画中景物先静后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联语风趣流畅,声律和谐,可谓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副地名巧对:

    观音桥,桥晒荞,风吹荞动桥难动罗汉洲,洲连舟,浪打舟行洲不行此联对得也算工巧,可惜罗汉洲的名气远逊于橘子洲,故其影响就不如前联了。“桥晒荞”,晒的当是荞麦的籽实,把荞麦籽实晒在桥上,不合常理,有生拉硬凑之嫌。有的联书写作“桥下荞”,指桥下河滩上生长的荞麦秧稞,较为合理;但上联“桥下”是方位词,下联“洲连”是动词,词性对仗欠工。

    拿铜罐,煨鸡心,馋滴猫儿涎提金剑,斩龙脑,惊飞虾子魂这是流传于四川省巴县(今归重庆市)的一副地名巧对,作者无考。

    上联“铜罐”指铜罐驿,“鸡心”指鸡心石,“猫儿”指猫儿山;下联“金剑”指金剑山,“龙脑”指龙脑山,“虾子”指虾子石。这些都是巴县境内的地名。

    此联妙在利用一些附加词(加在地名前面的为动词,加在地名后面的为名词),赋予这些地名以生命和灵性,让它们立刻活跃起来。你看:“铜罐”煨“鸡心”,引得那馋嘴的“猫儿”直流涎水;“金剑”斩“龙脑”,唬得那胆小的“虾子”魄散魂飞。多么形象,多么有趣!可惜处于音步位置的“罐”、“剑”二字同是仄声而失对,上联以阳平声“涎”字收尾亦有悖联律。因为是趣联,又嵌地名,只能放宽要求了。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这是一副由原河北省地名串组而成的对联,作者无考。

    此联包含八个县名,其中密云、怀柔、顺义、良乡四县今已归属北京市,良乡县划归北京市后并人房山县(今为房山区);三河、玉田、丰润、遵化四县仍然隶属河北省。

    联语巧借串词使地名转义而言它。上联意思是:密云县名曰“密云”,但若久旱不雨(借喻空喊仁政而不去实施);以致“三河”干涸,虽是“玉田”也很难“丰润”了。下联意思为:(治人者)若能“怀柔”美之心,行仁义之道,则所治无不“遵化”;(治于人者)能知“顺义”,则安身之地便是“良乡”。语本《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宣扬儒家的政治理论和仁义道德。

    今人刘炳森先生,对此联加以改造,重作一副新联:

    密云布雨引三河,灌玉田、万年丰润平谷移山填静海,建乐亭、百世兴隆上联所嵌县名未变,意思相反:“密云”布下喜雨,引进“三河”,浇灌“玉田”,祝愿万年“丰润”。下联所嵌县名改换为北京市平谷县、天津市静海县和河北省乐亭县、兴隆县,联语含义也焕然一新:(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平谷”、移山填“静海”,修建“乐亭”,以期百世“兴隆”。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改造大自然、创造新世界的丰功伟绩和美好理想。联尾以“兴隆”对“丰润”(同为并列结构),比用“良乡”(偏正结构)更胜一筹。惟“乐亭”对“玉田”,声调皆平而失对。

    总之瑕不掩瑜,不失为旧联改造的成功之作。

    出夔门、望龙门、问津门,天安门上共观光,庆长安久治寻古市、游马市、瞻塔市,民乐市中皆顺德,臻永乐恒春夔门,唐置夔州,元称夔州路,明改夔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省河津西北、陕西省韩城东北,因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似门阙而得名。津门,天津市的别称。天安门,北京故宫皇城的正门,明日承天门,清改天安门。观光,指观城,旧县名,其地分属今山东省阳谷县和河南省范县。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古名长安。

    古市,即古县,在山西省南部、太岳山区。马市,指侯马市,在山西省西南部、同蒲与侯西铁路交会处。塔市,指塔城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西北部。民乐市,即民乐县,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邻接青海省。顺德,县名,在广东省佛山市南部。永乐,古城名,在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

    这是一副用复字(重字)技巧串组而成的地名对联,是陈华峰应成都市庚午年(1990)迎春征联而作。

    言简意赅是对联的一大特点,所以通常情况下忌用重字。

    但在特定情况下有规则地使用重字,反而会有好处,一是能起强调作用,让人加深印象,二是可以增加联语的趣味性,做到引人入胜。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对联,叫做复字联。

    此联共嵌进12个古今地名:“夔门”对“古市”,“龙门”对“马市”,“津门”对“塔市”,“天安门”对“民乐市”,“观光”对“顺德”,“长安”对“永乐”,个个对仗工稳(特别是“龙”、“马”相对,切合庚午马年,象征龙马精神)。加上动词、介词和宾语等串词,使联语句句平仄和谐。上下联中“门”、“市”二字四重,“安”、“乐”二字两重,更使联语内涵逐步加深,妙趣层出不穷。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望江楼又名崇丽阁,在四川省成都市东门外锦江南岸,清光绪十五年(1889)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其地原有薛涛吟诗楼。薛涛(?—832),字洪度,长安(今西安市)人。幼年随父入蜀,宦居成都。工诗擅书,才貌双全,后遭父丧,沦为乐妓(卖艺不卖身);深得四川节度使韦皋宠爱,被聘为“校书”。后世妓女雅称“校书”,即源于此。

    望江楼建成后,有个文士登楼览胜,顿觉心旷神怡,联想到女诗人薛涛的千古往事,又生许多感慨,于是即兴题联于壁上云:“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上联题就,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最后只得抱憾而去,连自己的姓名也没留下来。

    这比上联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特别是“江楼”、“江流”同韵谐音,迭连跌宕起伏,如悦耳琴弦,似曲水流觞,反复吟咏,回味无穷。正因为这比上联如此乖巧,以至于长时期高阁孤悬,难配佳偶。几十年过后,到了20世纪30年代,终于有个叫李吉玉的人,对出了比较理想的下联。

    李吉玉是四川省成都市北什邡县人。什邡县有一口古井,井旁石碑镌刻“印月”二字。某夜皓月当空,李氏对井赏月,忽然想起久难成对的望江楼上联,顿时来了灵感,于是脱口吟道:“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印月井”对“望江楼”,似天然巧合;“月井”、“月影”也是同韵谐音,恰好对上“江楼”、“江流”;两个“万年”,正好对上两个“千古”。堪称处处对仗,句句和谐,贴切自然,犹如天造地设。巧对如此,令人击节赞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