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力量决定一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探索未知的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而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尤为重要。老师教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孩子自己能够去读书获取知识,才能够使他的知识永不枯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父母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

    对孩子的阅读应该从“呀呀”学语时抓起。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口授简单的儿歌、讲故事,养成孩子对阅读的爱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可逐步扩大阅读量,使孩子博闻广记、开拓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卞迁所以能比同龄人提前进入大学深造,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他能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在5岁左右时,问题特别多,这是因为孩子有了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想知道小鸟为什么会在天上飞,小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等等,他想知道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候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的最好的机会,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应该给他买一些相关的书籍,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首先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常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对他来说,父母同他一起读图画书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每当在他身旁为他读书时,他就会感到亲切、愉快。这时,他会感到,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父母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在共同读图画册时,父母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变化必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以此唤起孩子的共鸣,引发孩子对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如果作父母的不读书、不看报,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其次能否乐在阅读,是保持和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孩子会不会为兴趣而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读过的书、去图书馆的频率高不高,重不重视阅读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习惯。

    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对“广义阅读”的兴趣。早在孩子开始认字之前,每每见到动画片海报,浅显的路标、布告、门牌等等,家长便停下来跟孩子一起阅读。美国人认为,阅读不应限于读“书”,凡是幼年时期对广义的阅读感兴趣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也会爱读书。

    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用许多方法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等。每隔一段时间,全家就会选一个小孩最爱的作家,在他生日的那天,家长可以仿照书中描述的特殊事物,和孩子一起为作家庆祝生日。或者是全家人一起阅读一本书,每一个人选一个角色,把故事化为戏剧,全家人一起演戏。

    下面介绍美国流行的一种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折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应越早越好,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

    特米里斯近年来广泛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告,宣传这种听读启蒙教学法,吸引了众多幼教工作专利号和家长们的参与和尝试。他编写的“儿童听读手册”也非常畅销。而且他的倡导得到了许多有识人士的赏识和支持,几个州都发起了“请为孩子朗读”、“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的活动。

    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作为父母还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应该有阅读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在当今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当中,父母老师们也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2.要替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阅读条件

    父母要在家里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例如:有自己的书房、书桌、书架等,特别是应该有一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孩子去书店看书阅读的时间,不可能想去就去,也不是所有的阅读就非得到书店,在家里同样可以。但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学习的环境,可能会有些父母老师会因为家庭经济或工作上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但我们至少为孩子创造一片安静的学习与阅读环境。

    3.适当地买一些书,不必很贵,也不必很多

    家长也要适当地买一些书,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有时会随意翻翻,但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鼓励孩子和其他朋友换着看。这样就可以多看很多的书,也不会化很多的钱。有些时候向别人借书,孩子会更加自觉认真的阅读,古语道:“书非借不能读也”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4.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小学的孩子尤其如此。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与交流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快乐,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当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还可以引导孩子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认真听孩子分析,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肯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父母一定要做好工作。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不习惯”读书的人占不读书者总体中的比例为29.1%。其中,18至19岁本应为在校学生的青年人排在首位,占45.9%。

    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不习惯’读书比‘没时间’读书更可怕。”他认为,应该把学校的阅读教育作为重要的抓手来抓。他说:“犹太母亲为了让孩子读书,会在书本上涂抹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以色列那样一个沙漠国家能成为农业出口大国,能成为高科技的大国,和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那么何愁国民素质不提高?何愁出版市场不扩大?我们应当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阅读,”郝振省说。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常常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每个月的某一天,悄悄地把书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在孩子生日时送一套书;家庭旅游时,让孩子带一本心爱的书同行;外出用餐时,也可以带一两本书,让孩子有书可翻。

    小毅刚读课外书的时候,常常静不下心来,不能进入角色。为了引他进入故事情节,妈妈陪着他一起读,他读一段,读累了妈妈继续读。有一次,妈妈带他去公园,他们在山顶石桌上读少儿版《三国演义》,妈妈一直和他一起读到第七章,他才入了迷,晚上回家后,吃完晚饭他立刻就坐到床上去读《三国演义》了,有时候读累了就叫他爸爸读。慢慢地,小毅已能默读书籍了,并正在逐步爱上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作为孩子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都是在少年的时候就有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重要性父母都知道,但真正的做起来就需要耐心和毅力了,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下面是一些建议:

    1.自己先养成阅读习惯

    父母的自身行为比你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如果孩子看见父母总是在读书看报,他们很快也会效仿父母。

    2.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齐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3.一定让孩子每天都阅读

    研究者发现,每天至少花30分钟阅读任何种类报刊杂志的孩子在学校里阅读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

    4.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5.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6.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7.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童话或诗歌,那么你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的时候应该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将它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每天傍晚,将笔记本打开,品尝里面的丰富果实,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

    8.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9.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10.读书给孩子听

    研究显示,这是父母能为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所做的最重要努力。对此,吉姆·特莱利斯在他的书中给了以下建议:

    *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读故事给他们听

    * 在孩子大点儿的时候仍为他们读故事。至少你们彼此可以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 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放声阅读。即使一天只有十分钟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

    * 选你也喜欢的书读,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的感情造作

    11.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父母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12.与书生活

    良好的习惯应该时刻都在身边,把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将书作为您家的“装饰材料”,到处都飘溢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出门购物时,让您的书橱也丰满一下,让书时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现,增添知识的乐趣。

    13.使读书成为一种特权

    比如说,“如果你在床上看书的话,今晚就可以晚15分钟睡。”或是“因为你今天帮忙洗了碗,我等会儿给你多读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笔足够终生享用的宝贵财富,作为父母,有责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指导孩子的阅读方法】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玛琪·科默是美国一位佃农的女儿,她只读过九个月的书。结婚后,她养育了五个孩子,以给人当女仆为生。但是她不甘心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她借着给主人打扫清洁的机会,看他们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她发现,这些富家孩子的房间都放有书架,书架上放着书籍和报刊。于是,她在自己家里照葫芦画瓢,给孩子摆上书架和书籍,并督促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读。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十几年后,她的五个孩子一共获得十三张大学文凭。其中一个儿子,詹姆士·科默,拥有医学和心理学两项博士学位,还获得了三十六项荣誉学位,成为耶鲁大学的教授。

    看到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所感动。例子中的玛琪·科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伟大并不是因为她的孩子获得了多少个文凭(在现代社会里,文凭和成功并不能画等号),而是她用最简单的教育方法教出了最成功的子女。这位母亲虽然自身不懂得如何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但是她仍然努力去做,学习别人的方法,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才。

    诚如作家赵丽宏在其散文《永远不要做野蛮人》中说的:“光有读书的欲望,恐怕还不行,还有一个怎样读书的问题。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参与者。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能经常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读书的感想,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读书的过程,也可能是排斥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趣的。”

    小孩子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孩子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部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孩子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孩子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即使年级稍微大了一点,已具备了的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孩子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常用的方法有下列五种:

    1.自我感受

    家长创设孩子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

    2.符号转译

    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图书时,帮助孩子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3.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家长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

    4.经验迁移

    家长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5.阅读中识字

    孩子在阅读中识字时,能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孩子对一些汉字的理解。但应让孩子主动快乐地识字阅读,不能让识字阅读成为孩子的额外负担,心存畏惧。家长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现有水平量力而教,持之以恒,否则,只能是拔苗助长,半途而废。

    因此,父母不仅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要指导孩子的阅读方法。父母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指导孩子的阅读:

    1.制订一个课外阅读计划

    如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一般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30分钟,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天45分钟,初中学生每天一小时)。帮助孩子选定要读的书、报、刊,并列出阅读的顺序和日程。

    2.指导孩子理解读物内容

    要求孩子对读物中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或事情,要查字典和工具书,要问大人;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读书的结果,如让孩子复述读物的内容,说说读后的感想,最好同孩子一道讨论一些问题,评价读物中的人和事,评价读物的写作特点等。

    3.引导孩子从读物中吸取营养

    如要求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应学会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4.启发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

    如指导孩子记上在阅读中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个问题。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会使孩子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通过发问,避免走马观花现象,有助于仔细琢磨书中重要部分,促使孩子在学习中去联想。

    每个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大都有一个不熟悉到熟悉、不适应到适应的发展过程,这是正常的发展规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不要对孩子施加压力,只能采取诱导鼓励的方法,使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熏陶,就会逐步使孩子养成喜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并且使书成为孩子成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外,父母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某一种阅读方法,要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去读就可以。其实,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路子来。就以精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方法而言,也不必着眼于阅读方法本身去进行指导,否则就是形式训练、而非实质训练。形式训练多了,孩子会顿生厌烦,因为这不会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反之,孩子读得多了,他为了更多的获得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自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

    【给孩子选择正确的书】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路遇一位老邻居和他上中学的孩子,早就听说这孩子从小就挺喜欢看书,就问小家伙最近在看些什么书,谁知他报出一连串的书名,令这位妈妈不知所云,这些书多是武打、言情、侦探之类,毫无经典可言,其父还一个劲地夸奖孩子看书入迷的“认真精神”。

    当然,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孩子通过多读书,能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书,而父母则希望她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父母们冷静地想想,是哪一本书改变了我们,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又有哪本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她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选择。除了书,她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

    现在出版社种类繁多,所以选书的关键是选出版社,最好选少儿出版社或知名出版社。其次是选内容,在刚给孩子选书时,我会选择配有精美插图,反映孩子生活,文字叙述简单的书,在不知孩子喜欢哪类书时,我会多选几种书,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再大量选购。孩子需要同他们的兴趣,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书籍,但是不要让孩子的阅读仅仅局限在书上,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料——报纸,杂志,漫画,甚至一些漂亮的食品包装说明,只要孩子感兴趣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对象。

    首先,父母要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要把读书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丧失兴趣了。我们一定要明确,想要让孩子喜欢阅读,一定要让她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有在她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时,她才会主动去做。父母千万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考虑到读书对孩子学习的价值,而忽略了它的娱乐价值。

    其次,对孩子来说,开卷有益须选择。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甚至使人终身受益,但也有令人颓废、萎靡不振的书,这种书实为糟粕、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如果良莠不分,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作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选择那些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孩子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书,例如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中外古典名著,文学艺术经典等等,对侦探、武打、言情之类要严格控制,因为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

    最后,要指导孩子科学读书。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鼓励孩子写点读书笔记,助读助记,留下读书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是好的,精彩章节和佳句要能熟记,提倡背诵一些名篇名句;二是培养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孩子读了书,要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或把精彩句子用到作文、书信、日记中去,把书读活;三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要在路上、车上、厕所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也不要在强阳光下看书等等。要正确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家长还必须丰富自己,不断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另外,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同时应该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年龄有差异,感兴趣的事物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父母最好选择适合孩子的书,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选择书籍,以适应孩子的心理和兴趣。比如,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介绍优秀人物的书籍,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可以在阅读中接受成功励志的熏陶,懂得做人做事的态度;孩子在暑期可以读一些经典名著和科普书籍等等。一提到名著,也许大家会以为就是那种大部头、艰深难懂、充满古文的书,其实,名著当中也有篇幅短小、语言朴素易懂、思想境界高且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作品。中小学生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书中多选择名著来读。

    同时,父母应对孩子讲清哪些课外书适合孩子看,哪些书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不能只是一味地禁止孩子读课外书,随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也会学会选择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但不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性子来。因为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毕竟还不成熟。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来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好的阅读习惯比多读书更重要。一般来讲,中小学生会从天性出发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不是暴力、淫秽、恐怖的书籍,孩子都可以看。

    孩子对课外书是有兴趣的,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孩子的这种兴趣就能持久而稳定,最后养成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有一位母亲向专家咨询说她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为了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她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很经典的图书,可是孩子就是不愿意读,为此她感到很闹心。专家向这位母亲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孩子喜欢读什么书”“你是带孩子一起去书店买书吗”“你给孩子买的书是孩子要你买的吗?”“平时你在家里读书吗?”在得到对方否定的回答后专家又忍不住问:“孩子不读你买的书为什么还要买?”“大人都不读书,孩子怎么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这位母亲竟然一时没能回答上来。

    各位家长也可能遇到过类似问题,在以上的谈话中你是否有所感悟呢?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培养读书兴趣是最重要的,因此请家长们一定先要放弃功利思想,多考虑孩子喜不喜欢,少一些“有没有用”的想法。

    【亲子共读,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在当今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当中,父母老师们也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一位家长一次到朋友家去串门,看到朋友那么多的书,很是羡慕。朋友动情地对她说:“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玩具,但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也很满足。因为我有一位好妈妈。那时,一天里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坐在妈妈的腿上,让她搂着我,听她慢慢地给我讲那几经翻阅已很旧的书。有时,一本画书要让妈妈给我讲好多遍,但我从不厌烦,每次听妈妈讲那重复多遍的故事,总像听新故事一样感到新鲜、有趣。”

    在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父母把孩子亲切地搂在怀里,给他们读他喜爱的书,在父母温柔的语调指引下,孩子浏览每一幅画面,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故事内容,受到书中真、善、美的启迪,我们会感到阅读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事情。有的家长曾说:“我也给孩子读书,怎么就培养不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不识字,他对图书的理解和喜欢的程度,深受为幼儿读书的人情绪、情感的感染。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全神贯注地读,不要隔三差五;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要自然轻松地读,不要压抑训斥。这样孩子才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与交流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快乐,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当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还可以引导孩子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认真听孩子分析,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肯定。

    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就极力鼓舞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她说:“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让他们读给我听。我的一些孩子直到很大后,还保持着与我共同读书的习惯。当他们放假或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轮流地读一本名著。有时,还会就精彩的部分进行讨论。”

    亲子阅读是增长宝宝见识、提升亲子感情的良好方式。但是,怎样才能使得亲子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呢?下面是循着孩子年龄的亲子阅读5步曲:

    1.看图阅读

    宝宝翻书的兴趣,是看书上五颜六色的图画。例如,一位爸爸跟儿子一起翻书时,循着儿子感兴趣的画页翻,然后让儿子自己看图画上的动植物。儿子会兴奋地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爸爸,小老鼠在睡觉!”“小猫在钓鱼!”爸爸赞扬儿子:“宝贝真聪明!”然后继续启发他:“小老鼠在哪里睡觉呢?”“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呀?”儿子答不出来时,爸爸就会让他仔细看图,在图中寻找答案。

    2.数数阅读

    孩子翻书时,看到图画以后,总会指着图画上的小动物掰着手指数:“1、2、3、4……”虽然每次都数得颠三倒四,但还是乐此不疲。于是,妈妈会因势利导,等他数完了,妈妈会问他:“宝贝,这里有几只小鸭子呀?”“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女儿要数错了,妈妈就会让她再认真数一遍,并纠正她颠倒的数字顺序:要答对了,妈妈就会进一步引导她:“那你数数这上面是小树多,还是小动物多呢?”

    3.声音阅读

    别以为阅读只能用眼睛去看,其实嘴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呢。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一定要大声地念,多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并且做到腔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样才能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

    “小羊咩咩、小狗汪汪、小猫喵喵、小老鼠唧唧……”父母给孩子先示范几遍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让孩子模仿并教孩子串连起来:“山坡上小羊咩咩叫着,惊醒了门前的小狗和小猫,小狗汪汪地叫起来,小猫也跟着喵喵地叫着,把屋里的小老鼠吓得唧唧乱窜……”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常常让孩子异常兴奋。

    4.形象阅读

    孩子最喜欢研究小动物的长相了,因为每个动物稀奇古怪的长相都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每个孩子都也不例外。当孩子看到图画书上的小动物,总会跟父母聊起它们的长相:

    “妈妈,你看,小老鼠的嘴巴是尖尖的,耳朵是圆圆的,尾巴又细又长……”孩子指着图书上的小老鼠向妈妈描述道。

    “嗯,那你看小狗狗长什么样呢?”妈妈继续引导。

    “唔……耳朵大大的,鼻子翘翘的,瞧,妈妈,它的舌头是红红的呢!”

    “宝贝真聪明!”妈妈赞扬了儿子对小动物外貌的描述能力,并引导他进一步仔细观察小动物的长相,然后表达出来。

    5.改编阅读

    孩子稍长大一点后,会经常向父母复述老师讲的小故事,这是个引导孩子进一步学习和创造的好机会。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改编阅读”。比如有一位孩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爸爸让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改编,让小女孩碰到一个富翁,小女孩用真诚感动了这个富翁,富翁认养小女孩做干女儿,从此小女孩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通过改编故事,孩子不再局限于故事书上的内容和情节,他时常自己编个故事,然后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其实没有哪一种活动能比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了。作为孩子的父母,把孩子拉近身边,打开他们的书本,为孩子示范朗读。没有哪一个小孩不会乐意听人读书,即使是新生婴儿也会如此。孩子将在父母抑扬顿挫、富有激情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一种亲切与温暖,十分愉快地度过这一同时光,并积极参与父母的活动。这样父母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引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三到五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好动、好哭、好“破坏”是孩子的天性,摔杯子、拆玩具、撕东西,“坏”起来就乐此不疲,有时候真叫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制止还是该鼓励。

    到底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坏行为”呢?“3岁前孩子拆玩具、摔东西家长应该给予适当充分的肯定。”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刘华清大夫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刘大夫说,正常情况下,孩子从会说话到3岁左右,是人的第一个反抗期(第二个反抗期是青春期),孩子很希望展现自我,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告诉周围的人他也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撕纸、拆玩具、摔东西都是常用的方式,证明孩子拥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愿望。

    遇到孩子有拆玩具、爱摔东西的行为,父母应该用科学的方式予以鼓励和引导。首先应该给予称赞而不是批评,更不是训斥,如果是能摔的玩具,父母应该让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然后帮助孩子把玩具重新组装好,让孩子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是贵重的东西,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先褒扬孩子,然后给他一个能摔的玩具(安全、卫生)让他尝试,逐渐让他认识到什么东西是不允许摔的,这样既及时制止了对物品的损坏,又调动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与积极性。即使是孩子发怒摔东西,父母也不要打骂孩子,因为一次训斥就会挫伤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如果孩子好奇地想知道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总想弄明白不停转动的大座钏里到底装了些什么?电视机里是否真有个会讲话的小人儿?那么,您修理家中物件的时候,不妨让他也来参与。您可以当着他的面拆卸家中废弃的物件,没有危险性的动手部分可以让“好奇宝宝”来操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高超,这个孩子就越聪明。”孩子喜欢摆弄各种物品和工具,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在这样的动手探索过程中,智慧得以发展。如果不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心理特点,就采取断然阻止或粗暴批评的行为,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浇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对孩子成长不利。

    一位母亲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一天她带着儿子去看电影《别惹蚂蚁》。在电影还没开始前,她就已经在拿着海报对孩子教育了:“宝宝你要仔细看蚂蚁长了几条腿,蚂蚁的心脏在哪里?蚂蚁是怎么进行分工的?小蚂蚁为什么能够战胜敌人?”然后还对孩子说:“你要好好看,回答不出这些问题,以后就别想再来看电影了!”

    看看这位母亲,似乎是在教给孩子知识,可是她却忘记了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天马行空,看到蚂蚁,他想的或许不是蚂蚁有几条腿,而是蚂蚁会不会游泳?蚂蚁吃什么?怎么吃的?蚂蚁会和青蛙成为好朋友吗?正是从这种想象力,孩子踏上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征程。想象力,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些会对一个人的创造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而给孩子的思维划上框框,就会减少孩子的求知欲,限制他探索未知的兴趣和能力。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近些年虽有些改进,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中国基础教育属灌输知识类,是“授之以鱼”,给成筐鱼当然比一条条钓来得快。但老师和父母给的“鱼”再多也会吃光,自己能钓“鱼”再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中国的教育也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而教育的第一步是家庭教育,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引导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父母可以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预示着教育的契机,敏感的父母应该从中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孩子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行为,更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只有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世界以获得丰富的感知能力,才能促使孩子的心理从环境中吸收有用的知识能力为未来发展作好准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