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忠告五:做“独立”之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嘉诚很早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父亲去世时,李嘉诚刚刚15岁,他没有依赖任何人,自己挣钱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他今天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得来的。

    他对儿子的要求也是首先要独立。事实证明,李嘉诚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一次,刚学会走路的二儿子,不小心碰上一块石头,立刻嚎啕大哭,边哭边望着大人,希望大人能来哄他、拉他。此时,李嘉诚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李嘉诚想以此让孩子懂得,凡事要靠自己去努力。

    两个儿子在美国读大学时,李嘉诚只支付俩人的生活费,至于零花钱则靠他们打工去挣。两个儿子双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正当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想在父亲的公司大显身手时,李嘉诚却对他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见兄弟两人有些发愣,李嘉诚又对他们解释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还是想让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来证明你们是否合格来我公司任职。”

    两年后,大儿子开设的地产开发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地产公司,二儿子的银行也办得有声有色。

    独立是立身之本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独立或独立性是指人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解决问题以适应社会,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性是一个人能够料理个人生活,独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的能力,它不仅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人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基本素质。

    独立性是心理成熟的心理基础。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及独立生活能力两大部分。

    独立意识又包括:(1)独立认识。如独立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见解,即遇事有主见,而不是人云亦云。(2)独立情感。指自己的好恶爱憎主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受他人影响形成的。(3)独立意志。首先是指有独立的意向,不愿依赖他人。其次是指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生活中的选择、决策,而不是盲从他人的意志。

    独立生活能力又包括:(1)照料自己的能力。如会从事日常家务以及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问题等。(2)养活自己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够从事某种社会职业,获取经济收入并以此谋生的能力。

    做独立的人,就是要树立事事靠自己的信念,不要妄想依赖别人为别人准备好一切,自己坐享其成。

    “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这是中国台湾作家三毛的自信之言。

    你是你命运的主人,你是你灵魂的舵手。

    生命当自主,一个永远受制于人,被人或物“奴役”的人,绝享受不到创造之果的甘甜。人的发现和创造,需要一种坦然的、平静的、自由自在的心理状态。自主是创新的激素、催化剂。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别人在替自己选择,这样,即成为别人操纵的机器,而失去自我。

    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他们懂得必须坚持原则,同时也要有灵活运用的策略。他们善于把握时机,摸准“气候”,适时适度,有理有节。如有时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奋进,有时则需稍敛锋芒,静观事态;有时需要针锋相对,有时又需要互助友爱;有时需要融入群体,有时又需要潜心独处;有时需要紧张工作,有时又需要放松休闲;有时需要坚决抗衡,有时又需要果断退兵;有时需要陈述己见,有时又需要沉默以对;有时要善握良机,有时又需要静心守候。人生中,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能辩证待之,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动权。

    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生活道路上,必须善于做出抉择:不要总是让别人推着走,不要总是听凭他人摆布,而要勇于驾驭自己的命运,调控自己的情感,做自我的主宰,做命运的主人。

    独立的人,能傲立于世,能力拔群山,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认同。勇于驾驭自己的命运,学会控制自己,规范自己的情感,善于布局好自己的精力,自主地对待求学、就业、择友,这是成功的要义。要克服依赖性,不要总是任人摆布,让别人推着前行。

    有些人一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帮助;有些人,不管是有事没事,总喜欢跟在别人身后,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到处都是。

    这样的人,就是缺乏有依赖心理的人。

    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然后,在做什么事的时候追随别人,求助别人。这就是对别人的依赖。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做了以后自己才敢去做,凡事不相信自己,不能自作主张,不能自己决断。这也是对别人的依赖。

    这样的人,在家中依赖父母、兄弟、爱人,在外面依赖上司、同事,一天不依赖,他就一天也做不了事。要是没有人在他的身边,他会不知所措,变得紧张、慌乱,失去方向。

    这样的人,是人格没有成熟、不健全的人,是身体懒惰和心理懒惰的人。

    彭晖是四川人,北大计算机系学生。

    彭晖原是一名好学的优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期末考试之后,他总是问老师:“这次谁考第二名?”因为他知道,自己准考第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秀生,在生活上却是一个低能儿。

    从小学到中学的12年,由于他学习成绩好,深得学校老师们的称赞和父母的厚爱。父母为了使他集中精力读书,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家中什么活都不让他干,做饭、洗碗、洗衣服等事,也从不让他学着干,甚至他的床铺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饭都是母亲把饭端到他跟前。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而,到他十七八岁时,和他同岁的别家的孩子,什么活都能干,也都会干,而他却连做饭、洗涮的基本劳动都不会。

    1987年7月,彭晖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给彭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戚朋友都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他聪明。同年8月,彭晖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首都,跨进了令人向往的北京大学,实现了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理想。然而,当他开始大学生活没多久,由于他没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不会买饭,不会洗衣服,不能独立生活,感到十分苦恼,尽管同学们也给了他应有的帮助,但还是解决不了他的实际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向校方申请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实际情况,批准了他的申请。

    第二年7月,当新的学年快要开始时,学校给他寄去了复学通知书。万万没有料到,接到复学通知书的彭晖,居然因惧怕离开父母后自己不能独立生活而悲观厌世,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纵身从五楼阳台跳了下去,从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成功的人都相信只有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说,自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力量源泉。因此成功者的个性是坚持自立,拒绝依靠。

    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别人的拐杖走路,是很多人的懒惰的心。对于能拼能赢者而言,他们的习惯选择是扔掉别人的拐杖,迈动自己的双脚!

    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

    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目标,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于他人的。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要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年轻人需要的是原动力,而不是依靠。他们天生就是学习者、模仿者、效法者,如果给他们太多帮助,他们很容易变成仿制品。当你不提供拐杖时,他们就会无法独立行走。只要你同意,他们会一直依靠你。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

    依靠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扬自主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最大的障碍!

    “一个身强体壮,膀阔腰圆,重达近150磅的年轻人竟然两手插在口袋里等着帮助,这无疑是世上最令人恶心的一幕。”

    一旦你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强自立起来,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你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你就会发挥出过去从未意识到的力量。

    世上没有比自立、自强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你试图不断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你就难以保有自立、自强。如果你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你就会变得日益坚强。

    独立生活是成大事者的典型特征。你要想成大事,必须也这样做!

    你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从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你要学着独立地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些事情,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当你作为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可能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抚养:饥饿、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为你遮挡。

    而现在,你长大了,步入了社会,走向了你自己的生活,你是否想过:你能生存吗?你能适应社会吗?你能活得很好吗?从这一刻开始,你的精神支柱就是你自己,只有你才能对你自己负责!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自我。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当她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当她必须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她的身上将因为自己的责任而迸发出的力量将是无比巨大的,这就是独立的强大。社会需要坚强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自己身上的人呆在一起。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一个独立的人,他会坚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玉洁冰清,保持不沾世俗气的独立,更值得我们学习。青年人,做人要独立,只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在从事学术工作时解放思想,善于怀疑,富有创造性,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宗旨;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自主你要有自己的主见,应明白自己真正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不要轻易为时尚所左右,不要随便落入别人设计的框架中。你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拥有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而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以别人的眼光来规范自己的举止,改变自己的性格。生活属于你,任君自选择。成才的道路在你脚下,一个有志于成才的青年,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样的。父子俩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路上有人批评他们太傻,放着驴不骑,却赶着走。父亲觉得有理,就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没走多远,有人又批评那儿子不孝:“怎么自己骑驴,却让老父亲走路呢?”父亲听了,赶快让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上。走不多远,又有人批评说:“瞧这当父亲的,也不知心疼自己的儿子,只顾自己舒服。”父亲想,这可怎么是好?干脆,两个人都骑到了驴背上。刚走几步,又有人为驴打抱不平了:“天下还有这样狠心的人,看驴都快被压死了!”父子俩脸上挂不住了,得,索性把驴绑上,抬着驴走……故事中父子俩的行为很可笑,但笑过后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事或处理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自己虽有考虑,但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味讨好和迎合别人,而置原则于不顾?

    明人吕坤特别反对这种做事没主心骨,没主见,只是“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的做人毛病。他说,如果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敢再做下去了,这不仅说明这个人没有“定力”,也说明其没有“定见”。没有定见和定力,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吕坤说,做人做事,首先要能独立思考,辨明是非,选择正确的立场观点。吕坤进一步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人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事前一些人的议论;等你事情做好了,那些议论自然也止息了。即使事情没做成,但只要是正确的,也就是我应当做的,论不得成败。

    就拿那民间故事来讲,是该赶着驴走,还是父亲或儿子骑着走,其实如果驴太瘦弱,自然不能骑,但如果驴十分强壮,就是坐上两个人也无妨,又何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呢?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也就是说要有主见。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窄,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其次是人多嘴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

    奥列弗曾写过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为人处世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

    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凡事都有主见,他不会去做效颦的东施徒增笑谈,更不会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骑驴、抬驴的父子,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会独立思考、解决,因为他知道,轻信别人的观点往往使人失去独立性,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只依赖别人,永远不会成功。依赖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决断力较差,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认真了,就不怕别人,哪怕是权威“非之”,他最终摘取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自立有这样一个青年,出来闯世界,在别人眼中,似乎是很独立,很有主见的人;可实际上,他之所以出来,是因为别人叫他出来。出来之后,当然得找工作,可他根本不会自己去找,而总希望由别人带着去。别人带着去当然可以,可是别人总不能一直带着他呀,一旦没有人管他,他就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后来他总算找到了工作,是为一个摆服装摊的老板做跟班。带他出来的人很奇怪,怎么做起了人家的跟班,不是有很多合适的工作可以挑选吗?他说,什么工作都得他去动脑筋,他去主动地做,他最怕这个。他宁愿做人家的跟班,人家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试想,要是那个摆服装摊的老板不要他了呢?

    要是不要他的话,他肯定会迅速找到另一个可以追随的人。今天他是服装摊老板的随从,明天他可能是某个小官僚的秘书;今天他可能是人家的秘书,明天他可能是人家的仆人。

    有着这样的依赖心理,他怎么能够独立成事呢?他怎么能够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呢?说到底,他出来闯荡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出来闯荡世界之前,是想跟着人家的。他以为人家成功了,他作为跟在后面的人,也会跟着成功。

    这个青年,就这样带着依赖心理在闯荡。结果呢,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混出什么名堂来,最后,他灰溜溜地回到原单位去了。

    没有哪个寄人篱下的健全人会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他就会力量倍增,充满活力,内心充实,这种感觉是别的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责任感往往带来能力。许多年轻人在第一次亲自经商后才发现了真正的自我。而在此之前他或许已经为别人工作多年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个缺乏自我独立精神的人,将无立足之地。时代呼唤着独立精神,社会将越来越崇尚独立人格。

    我们必须养成自立的习惯,这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衣服脏了自己动手洗,肚子饿了自己动手做饭,不要事事让家人代劳。恋爱结婚,添置必需的家具用品也是应该的,但不必由父母包下一切。要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才舒服,才会激发自己的劳动热情;靠自己创造财富,才能使自己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被财富奴役。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发生种种不顺心的事,也不要急于求助于别人,先试试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克服,去解决,如果克服了,解决了,你就会有登山运动员征服高峰的欣喜感,你就会逐渐树立自信心。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幸福观正在出现巨大的变化。据调查,自强、自主乃是这些变化着的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再不以依赖父母为荣,而以自我独立为目标,这也确实是变革时代的要求。社会在加速运转,人员要广泛流动,人们只有靠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求,只有依靠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精神充实。当我们明白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后,我们就更可以理直气壮,更可以义无返顾地和依赖告别了。让我们重复一遍教育家陶知行的警言并灌注新的内容吧: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自立者,天助也”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格言,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证实。自立的精神是个人真正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它体现在众多的生活领域,成为国家兴旺强大的真正源泉。从效果上看,过多的外人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自强自立使自救者兴旺发达。

    最大的奴隶并不是那种被暴君统治的奴隶,而是那些在道义上无知、自私和邪恶的奴隶。一个在心灵上处于如此奴化状态的民族是不可能仅仅靠改变主人或改变制度就获得自由的。

    自立是自信的亲密朋友,勇于自立的人才会有坚强的自信。

    在西方世界中,青年人较强的自立意识值得我们效法。尊重个人价值、个人尊严是自立、自强观念的核心。自立意识是美国人的生活中的最根本观念,其信奉个人主义。其含义是相信每个个人都具有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和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这种个人主义同自私自利不同,它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负责精神和个人尊严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应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成年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对自己的遭遇,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为儿女代为安排个人的事宜。成年儿女一般都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美国的一些大学生,尽管父母有钱,也不愿仰仗他们。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大学生中,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占较大比例,“花花公子”式的是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打工”,维护环境卫生等,收取一定报酬。他们并不以各种杂工为耻,都能尽职做好。因而该国的大学生当临时工的不少,他们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也补贴了部分学习费用。

    在日本,有一本《20岁的年轻人必须尝试的50件事》的畅销书,书中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要求青年“在生活目标上做一个‘不孝者’——你的一生不属于你的父母。”鼓吹的就是这种自立于世的意识。

    在西方世界,青年们都有较强的自立意识。美国有一位有名的富豪,为自己大学毕业的孩子举办了毕业酒会。他举着一杯100美金的酒,对众人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应该落到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这个富豪之子,只身到了纽约,租了一间小公寓,自己闯荡江湖。23岁的他,再不要父母的呵护,不要父母的供应,而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向着成功的阶梯攀登。

    “向父母要钱是件不光彩的事。”在日本,不少大学生建立了这样的观念。日本是个重教育的“学历社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学费、书费、生活费用不少。大学生们普遍在业余兼工,勤工俭学,来贴补学习费用。他们认为,除必要的费用依靠家里提供外,应尽量自己解决读书的各种开销。他们认为向大人频频伸手很不光彩。男同学向家里要钱,更怕女同学看不起他。即使是家境极好的学生,也耻于得到父母的资助。

    “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一个世纪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这样断言。

    1992年,有3位经济学家对拥有15万以上遗产的继承人纳税记录作了调查,发现这些人已停止工作的竟占20%。他们的结论是:“很多有钱人不知不觉地就把孩子们搞垮了。”

    有一位大学毕业,“托福”已过关的女青年,告别了曾为“无冕之王”的家庭生活,没有特权关系,没有父母的绿荫,只身到深圳特区闯荡。为了求职,她不知跑了多少家单位,也记不清写了多少信,碰了多少壁。她总结自己求职的体会说:“在这里找工作,你必须具有‘五心’:坚强的信心,打持久战的耐心,没有工作时的开心,自得其乐的童心,遭人拒绝而不伤心。还必须具有‘五劲’:

    缠劲、赖劲、说劲、玩命劲和脸厚劲。无论如何,你不能退缩,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爱恋,自我调节。这里,没有谁会给你施一点廉价的同情,也没有谁会注意到那个靠在路旁树上,已累得病得十分羸弱的小女孩。”

    摆脱对父母的仰仗依赖,经风霜雨雪的历练,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培育的良好品格。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闯荡,自立自强,方可大有作为。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无独有偶,美国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有一次带他的小孙子爬梯子玩,可当小孙子爬到不高不矮(不至于摔伤的高度)时,他原本扶着孙子的双手立即松开了,小孙子于是也跟着滚了下来。这不是洛克菲勒的失手,更不是他在恶作剧,而是要小孙子的幼小心灵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就是连亲爷爷的帮助有时也是靠不住的。意味可谓深远。

    人,要靠自己活着,而且必需靠自己活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立精神。

    这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因为缺乏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人,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能谈发展成功吗?即使你的家庭环境所提供的“天赋地位”是处于天堂云乡,你也必得先降到凡尘大地,从头爬起,以平生之力练就自立自行的能力。因为不管怎样,你终将独自步入社会,参与竞争,你会遭遇到远比学习生活要复杂得多的生存环境,随时都可能面对你无法预料的难题与处境。你不可能随时动用你的“生存支援系统”,而是必需得靠顽强的自立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前进!

    自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关系能否实现自主、超越的前提,是立国、治国、强国的根本原则;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则是立身、立志,从而把握主动生存和自如生存的关键。当今世界,重视青少年的自立教育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接踵而至的时代,对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优化,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更是能力培养的智能化的需要。新技术革命所依赖的正是牢固树立在自立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能力培养的智能化所不可缺失的正是在具有强大自立能力基础上的独创性思维。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所苛求的自主意识,知识经济所强调的自主创新,也都要求强有力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支持。这一切,都把对自立精神的觉悟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赫地位。因此,说它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庄严宣言,一点儿也不含有夸大的成分。

    独立自主方不失真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就要活出个色彩,留也要留下个良迹。

    我们要做生活的主角,不要将自己看做生活的配角;要做生活的编导、主角,而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的观众。

    我们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心理学家布伯曾用一则犹太牧师的故事阐述一个观点:凡失败者,皆不知自己为何;凡成功者,皆能非常清晰地认识他自己。失败者是一个无法确定地对情境做出反应的人;而成功者,在人们眼中,必是一个确定可靠,值得信任,敏锐而实在的人。

    要驾驭命运,从近处说,要自主地选择学校,选择书本,选择朋友,选择服饰。从远处看,则要不被种种因素制约,自主地择定自己的事业、爱情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你的一切成功,一切造就,完全决定于你自己。

    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在高远处闪光。你得独立思考,独抒己见。你得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你不应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不该信奉什么神仙皇帝,你的品格,你的作为,就是你自己的产物。

    的确,人若失去自己,则是天下最大的不幸;失去自主,这是人生最大的陷阱。赤橙黄绿青蓝紫,你应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和特有的色彩。相信自己创造自己,永远比证明自己重要得多。你无疑要在骚动的、多变的世界面前,打出“自己的牌”,勇敢地亮出你自己。你该像星星,像闪电,像出巢的飞鸟,果断地、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宣告并展示你的能力、你的风采、你的气度、你的才智。

    人是生来就受到主客观方方面面条件牵制的。做一个人,将自己的愿望约束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就少了许多痛苦。你也许不能改变别人,但你能掌握自己,支配好自己,这本身就不失为智者的表现,不失为一种充实,不失为一个称得上幸福的人。

    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两人的对话,很值得玩味。

    拾得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

    寒山答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对他人的讥讽、贬损之言行,不被其扰心,不被其击倒,保持一份平静洒脱的心境,能处之泰然,是不易的。然而,这确是战胜困厄,收获成功的良好品格。

    一个人要会欣赏自己,器重自己,信赖自己。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不会轻易视他人的眼色行事,而保持住自己独特的奋斗个性。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遗传学告诉我们,人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4条染色体组合而成的,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这个人的遗传因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事实上,人类生命的形成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奥妙过程。

    即使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我们,也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机会出现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这是猜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科学的事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崭新的、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要独立自主,想发展自己的特点,只有靠自己。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要标新立异,并不是说我们要穿奇装异服或是举止怪诞。事实上,只要我们在遵守团体规则的前提下保持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就会成为我们自己。

    保持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一个人放弃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这样就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而渐渐失去自我。放弃自我,模仿他人是成大事者的忌讳。

    可是这种模仿他人的现象在好莱坞就相当严重。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是如何帮助年轻演员保持自我。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观众现在需要点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了,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因此他培养了自己的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绝对会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尽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员,这是最保险的。”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起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著,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并且以格希文原来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终于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即使成名人物如查理·卓别林在未出道前也曾放弃过自我。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塑造出自己的风格,做回自己,才渐渐成大事。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模仿他人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了自己机智幽默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没有成功。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美国乡村乐歌手吉瑞·奥特利未成名前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克萨斯州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影片及广播中最受欢迎的牛仔地位。

    既然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那么,我们只能唱自己、画自己、做自己,不管好坏。我们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也不论好坏。我们也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一份乐器。

    爱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赖》中说过:“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另一位诗人道格拉斯·马洛奇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上一棵挺拔的松树,就做一棵山谷中的灌木吧!

    但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做一片灌木丛林吧!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何妨就做一颗小草,给道路带来一点生气!

    你如果做不了麋鹿,就做一条小鱼也不错,但要是湖中最活泼的一条!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总得有人当船员,不过每人都得各司其职。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总得完成份内的工作。

    做不了大路,何不做条羊肠小道,不能成为太阳,又何妨当颗星星!

    成败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独立自主不是自我封闭一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程度不同地依赖他人,依赖社会,依赖一种价值观,绝对不依赖的人是很少见的,适当的依赖是正常的。

    必须肯定一定程度上的适当依赖有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一个人生活中没有依赖就不可能获得心理安全感与行为的自信;一个人长期得不到社会人群的心理支持,甚至会引起心理病态,或者导致生理上的某些机制变化,最终出现生理疾病。有些学者研究证实,许多癌症患者在过去的生活中,长期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这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生活心理上依赖父母可以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健全个性的形成;儿童则开始从依赖家庭走向依赖同伴,这样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有利于促进社会化过程;青少年则开始完全脱离家庭,走向自立和依赖朋友的阶段;一个人成年以后,开始完全独立与依赖婚姻配偶、工作同事、事业、兴趣爱好等。这样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健全个性的人,其依赖程度和依赖对象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心理不成熟的人停留在幼儿、儿童依赖父母的水平上,就好比一个人仍未断乳一样。

    依赖他人还有一个程度问题,有人完全依赖家庭,有人在某些方面依赖家庭。这些程度很难被确定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依赖关系,很难用一个绝对的界线分开,但人们的依赖心理、相互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可以粗分为物质上依赖和精神上的依赖。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物质上的依赖,这种依赖关系是最为原始的,属生理、生存内容,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精神上的依赖最不易为人们所发现,这种依赖关系多是为了荣誉、地位、奖赏、羡慕等虚荣内容,也可能是仅仅停留在一种原始的爱和自尊心的满足上,或依赖一种所谓的价值观念而已。

    我们不能忽视一点,即在消除依赖心理不良的一面之后,不要把依赖心理中的健康的部分也消除了。因为这健康的部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要把洗澡水泼掉,而把澡盆里的孩子也倒掉了。依赖心理中的互帮互助,团结友好的一面,我们是不该把它消除掉的。

    所以,对于依赖心理,我们不应消除,而是改造,即剔除其中的不良部分,而保留其中的有用部分。面对依赖,我们要做的,不是一股脑儿地排斥,而是要加以鉴别。鉴别之后,再好好地加以利用,利用其对我们的事业有利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己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自己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自己靠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

    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也并不排斥合作,大凡成就丰功伟绩的人都懂得合作的巨大力量。他们大多善于从同伴那里汲取智慧,从同行者那里获得前进的动力。

    独行侠的时代已结束。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立志开拓者来说,不仅需要个体的精进,而且需要知识的高度集结,即使创造性智慧的进发,也需要以这种知识的高度集结作为基石。因此,越是善于从群体中求知以及不断拓新求知领域的人们,越是有益于彼此之间择优补欠,使智能结构更加完善,富于应变能力,以适应当代知识迅猛增加的形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所谓: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只有懂得相互弥补,共同奋斗的人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战绩。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在商海中不被淹没,或者说是在“商业的战场”上不战死,我们必须抛弃匹马闯天下的过时做法。现代的商业场已经不再相信独行侠。商业的舞台已经不再需要独角戏,而是双人舞和多人舞。俗话说得好:“双拳不敌四手”,“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古往今来,凡是独来独往、惟我独尊的人,都是成不了大器的。相反,礼贤下士、广交朋友、共创天下的人,事业就特别地兴旺发达。

    从电子到宇宙最大的星球,这些物质证明了宇宙最初的一项法则,就是“组织”。能够认识这项法则的重要性,熟悉这项法则以及利用这种法则为自己创造利益,实在是最幸运的人。

    人们不仅要认识团结力量法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以这种法则作为其力量的经纬。

    这是一项众人皆知的事实:任何企业家要进行的最困难的一件工作,就是领导与他一起工作的人,在一种和谐的精神下,贡献他们的努力与智慧。在任何事业中,要想领导工作人员不断地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劳力,这是很困难的事,只有最有能力的领袖才能达到这项理想的目的。但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位伟大领袖,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中出人头地,因此,全世界都会听见他的大名。例如亨利·福特、爱迪生、洛克菲勒、哈里曼及詹姆斯·希尔。

    任何人只要拥有这项能力——和谐地联合个人的思想和原则,从而发挥出其力量,就能在任何行业中获得成功,就能够创造未来。

    合作产生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民的力量才真正伟大。整个历史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合作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创造未来。

    当感觉到个人的弱小时,我们不要怯弱,要努力寻求合作,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懂得合作,渺小迟早会变成伟大。

    就算说是一穷二白,也绝不是不能脱贫致富的沼泽地。你没有钱,可以找有钱的帮忙;你没有技术,可以请有技术者与你共创事业;如果你不善于经营管理,你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人入伙与你一道奋斗。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各自也都是一穷二白,他们没有巨额的财产,没有大片的土地,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威,也没有一兵一卒。但是,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互相补充的才能。刘备虚怀若谷,善于容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和人才,具有杰出的统帅才能;关羽和张飞则具有高超的武艺,都是十分难得的将才。他们三个人,互相补充,互相协助,同气相投,同声相应,终于在四川成就了一代霸业。

    可见,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主也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去认真听取别人的有益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吸取。但这和丧失自己的主见、屈从于他人不正确的议论是两回事。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个性上的固执己见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

    所谓独立思考就是要不依赖经典,不依赖人言,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成见,使自己成为自觉者,一位能自我实现的人。毛泽东曾告诫共产党员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绝对不可盲从,绝对不可有“奴隶主义”。其实也就是说,不惟上、不惟书、要独立思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