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保守党的党员队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党员队伍的发展

    保守党在吸收党员上同样有很久的历史。自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保守党的地方组织开始建立后,它就开始吸收党员。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新兴的中产阶级,以得到他们的支持。1867和1883年两次选举权的扩大又刺激、促进了保守党通过地方协会吸收党员。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党员,1867年成立了“保守党和宪政协会全国联合会”(即现在的“保守统一党协会全国联合会”),以便促进地方保守党协会的建立并帮助它们工作。1883年通过的《贿选法案》要求那些从事竞选的自愿者必须接受领取薪金的代理人和查票员的管理,这也促进了保守党去吸收党员。

    然而,直到1945年以前,保守党的党员队伍还是非常有限的,参加保守党的人基本上是少数有钱人。1945年大选的失败,使保守党人认识到了自己组织上和吸收党员制度上的弊端,因而在进行纲领政策上的革新的同时,也进行了组织革新。在组织革新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弗烈德·伍尔顿勋爵和戴维·马克斯韦尔·法伊夫爵士。

    伍尔顿具有出色的组织才能,战时出任食品大臣,极好地组织了战时食物供应,人称“弗烈德大叔”。因此战后他成了保守党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和蔼可亲而又坚定有力,在各选区的广大保守党员中特别受欢迎。1945年大选后,伍尔顿认为党所需要的首先是更多的党员和更多的钱。于是他在1946年10月的党的年会上发起了一次吸收党员的运动,然而成绩不显著。到年底,登记的新党员才226,000人。为了吸收更多的党员,伍尔顿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筹集基金,另一方面是修改选择议员候选人的制度。

    在1947年布莱顿年会上,伍尔顿发起募捐运动,大声呼吁为党募集资金。由于他知道突击战术的重要性,他呼吁要100万英镑。当时党内各级成员对此举能否成功半信半疑,但是他却确信全党会响应他的号召,他以自己的信誉打赌。终于,到12月底,超过预定数目的基金募齐。

    伍尔顿所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方面是对议员候选人选择制度的改革。按传统做法,选区协会要从候选人那里接受大量的捐款。这实际上等于是把候选人的位置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对党员队伍的扩大是十分有害的。这不仅限制了选择保守党候选人的社会基础,而且还鼓励选区协会去依赖富有的候选人去取得收入,而不去募集小额捐款,扩大党在非富有者中的影响。而且,这种做法还严重损害了选举时组织机构的效率,促进了组织机构的腐败。

    1947年的布莱顿年会后,在伍尔顿的参与指导下,全国联合会成立了三个小组委员会来审查候选人的财政安排、党的经费来源以及干部的雇用和训练。由马克斯韦尔·法伊夫任主席的一个委员会奉命考虑这三个小组委员会的报告,并对党的整个机构进行调查。法伊夫委员会及时地为1948年的党的年会准备了一份“临时报告”,通称为“马克斯韦尔·法伊夫报告”。该报告建议:(1)议员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应当由选区协会负责;(2)候选人对所在选区的捐款每年不得超过25英镑,至于议员,则不得超过50英镑;(3)在候选人选定之年,任何选区的选择委员会不得向任何人提及捐款问题;(4)选区协会应当每年对竞选基金提供捐款,以支付选区的全部竞选费用;(5)选区协会在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自己在筹集足够的基金方面已竭尽全力以后,可以向中央基金申请财政补助。这5条中的第2条最为重要,它使选区协会在选择议员候选人时不再以捐款多少为主要标准,从而使更多的有才华但不富有的青年人能够有机会在保守党内发展起来,同时也迫使选区协会把自己的工作面向更广大的群众。伍尔顿自己对这一改革的评价是:这一改革是革命性的,它在拯救保守党方面,比其他任何革新和努力都起着更大的作用。很快,保守党员的数目有了大跃进,从100万猛增到275万。这是保守党的党员队伍最壮大的时候。

    以后,保守党党员队伍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到了80年代减到150万,90年代初有100万,到1994年底只剩下50万。保守党面临着党员队伍日趋缩小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党员队伍的状况

    这里将要从社会经济背景、党员队伍同选民队伍的比较以及党员同党组织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来考察现今保守党党员队伍的状况。

    (一)党员的社会经济背景

    典型的保守党员概括起来说应该是:(1)已退修;(2)有中产阶级的职业背景;(3)拥有自己的房产;(4)受教育程度不太高。

    据1992年的统计,保守党员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

    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保守党的党员队伍有如下特点:

    首先,保守党党员队伍的年龄构成明显向老年倾斜。根据1992年的资料,党员的平均年龄是62岁,几乎一半党员年龄在66岁以上,而只有5%的党员在35岁以下。这些数字表明,保守党的当务之急是在青年中大量吸收党员,否则在10年之内它的党员队伍将急剧缩减。如果假定党员的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保守党在10年内就会减少40%的党员,只剩下30万左右。可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奉行政治冷淡主义,所以在青年中大批地吸收党员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在最近十多年中,保守党在大选时吸引选民很成功,但在吸收党员上却极不成功。

    在本世纪50年代,保守党的主要青年组织之一“青年保守党”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拥有10万成员。那时该组织因为活动积极有效,能帮助将青年人吸引进保守党而负有盛名。可是现在,该组织却缺乏吸引力。不仅如此,目前在该组织内出现了一个活跃的、爱惹是生非的撒切尔主义的小宗派,经常批评保守党政府,好象它的宗旨就是破坏党吸引青年人加入保守党。其他一些保守党的青年组织也不景气。无论是“保守党研究生全国协会”还是“保守党大学生论坛”,都不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成员队伍。另—个组织——“保守党学生联盟”因经常给党的领导人制造麻烦而被解散。最近几年,保守党的领导人对党的青年组织感到非常头痛。

    其次,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构成表明,绝大多数党员不是60年代以后英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受益者。55%的党员在16岁或更年轻时就离开了学校,所以,毫不奇怪,典型的保守党员都缺乏正规的受教育资历,而现在的中产阶级都普遍地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保守党员中,近1/3的人没有任何教育资历,有12%的人有大学学历。

    在保守党的精英层中却大不相同。很多保守党议员都有在收费高昂的私人学校中读书的经历。私人学校对保守党的政治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教师一般都有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是保守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保守党精英。

    然而,保守党选区协会的成员,也就是普通党员却多数就读于公立学校。只有1/4的党员就读过私立学校。

    第三,多数党员有较好的职业背景。从年龄构成可以看出,只有少数保守党员(29%)在从事全日制工作。但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者,他们多数(60%)都是在私有经济因素中谋生,相比之下,只有31%的人在公有经济因素中工作。而在后者中,教师又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评论道:保守党完全是一个做生意人的党。事实也是这样,如果以职业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话,那么保守党完全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党。只有10%的党员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其中大多数是农场工人,另有6%的党员是工头和技师。在保守党的选民队伍中有很多来自工人阶级,在党员队伍中工人却是微不足道的力量。

    第四,阶级意识淡薄。保守党人都轻视阶级政治的语言,认为阶级的划分是人为的和不真实的。撒切尔夫人称阶级纯粹是共产主义的概念。然而,保守党却普遍认为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如果假定阶级是存在的,那么3/4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大约19%的人把自己划归工人阶级。在前者中,有40%的人认为他们自己的家庭在他们年轻时属于工人阶级,后来才上升为中产阶级。

    第五,很多人有私有财产。90%的保守党员拥有私有财产,主要是房产。只有3%的人从地方政府那里租用住房。在保守党政府廉价出售政府公房时,只有4%的保守党人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此外,有70%的人拥有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相当一部分人是保守党政府将公有企业私有化政策的受益者。在最近的企业私有化浪潮中,有72%的保守党员购买了股票,他们积极响应了撒切尔夫人的搞“民众资本主义”的号召。由于保守党员中老年人和退休者居多,所以,很多人可以从房产中得到收入。其中1/4每年得到收入在10,000镑以下,1/4在30,000镑左右,只有1/10能得到50,000镑以上。平均房产收入是每年15,000—20,000之间。正是由于相当多的人可以得到房产收入,所以在保守党内部不存在贫富之间的鸿沟,只有极少数人或者很穷,或者很富。

    第六,多数保守党人是英国国教信徒。历史上,英国国教和保守党就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保守党实际上是国教的政治代表。保守党不是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党。在保守党员中只有11%的人拒绝任何宗教信仰。在信教者中,7/10的人属于国教,只有10%的人是罗马天主教徒,1%的人信犹太教。

    第七,在种族构成上,白人占绝对优势。在本世纪80年代,保守党曾试图在少数有色人种,特别是亚裔居民中吸收党员,但是这种努力遭到了其党员队伍主体部份的抵触,所以至今保守党仍是白人党。

    第八,党员普遍具有保守主义倾向。这可以从他们的读报习惯上反映出来。绝大多数人都读深奥的《每日电讯报》或者大众化的《每日邮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读具有明显保守主义倾向的《泰晤士报》和《太阳报》。

    (二)保守党党员队伍同选民队伍的比较

    保守党的党员队伍和选民队伍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拥有个人住房和房产收入上。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个群体的平均房产收入都是在每年15,000—20,000镑之间。此外,他们也有相似的受教育背景:有1/2以上的党员和将近2/3的保守党选民在16岁或更早就离开了学校。这就是说,无论是保守党党员还是保守党选民都没有很高的受教育程度。只有不到1/5的人在19岁以后还在全日制学校读书。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在党员中只占12%,在选民中只占8%。

    尽管如此,这两个群体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差别。首先是年龄构成。有1/2的保守党选民年龄在45岁以下,而这一年龄组的入在党员中只占1/5还弱;在25岁以下这一年龄组中,保守党选民要比党员多9倍;有8/10的党员年龄在46岁以上,这一比例要比选民的大得多;在66岁以上这一年龄组中,党员的比例要比选民的多两倍。

    其次是阶级背景,这两个群体的差异更明显。保守党的选民队伍很重要一部分是来自于工人阶级,可以说,没有这部分选民的支持,保守党在大选中不会取胜。以1992年大选为例,几乎有1/4支持保守党的选民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而同期在党员队伍中却几乎没有这一群体的人。如果以职业特征来划分阶级的话,那么在可称得上是工人阶级的人群中,保守党的选民要比党员多3倍。

    但是,不管怎样,保守党的党员队伍和选民队伍毕竟在主要方面有共同点,所以他们在主要政治问题和政策上观点一致,比如在政府开支、公有和私有、收入分配、工会、防务、刑罚等问题上,他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只不过在某项政策的强度上有点分歧罢了。

    (三)党员的作用和同党组织的联系

    从理论上讲,保守党的党员在选择议员候选人上发挥着一定而且是正式的作用,由此推理,党员在党的发展方向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同理论有一定距离。实际上,发挥上述作用的只是党员中的积极分子,即那些经常参加党的会议的党员。而且,由于保守党缺乏党内民主,即使这些积极分子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更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分子在党员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很高。

    在保守党的党员队伍中不乏党龄很长的老党员,因为这和党员队伍的年龄构成有关。据估计,有35%的党员党龄在25年以上,而且这其中的多数都未间断过党籍,可以说,保守党有一大批忠诚的党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有大约45%的党员是在1979年以后才入党的。这表明保守党在吸收青年党员上有困难。

    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同党组织保持联系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据调查,有77%的党员认为自己同党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若以同党的积极分子会面为准算是同党组织有联系的话,那么50%以上的人回答是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由此可见,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是同党组织的日常活动相隔离的。据估计,只有1/4的党员同党的积极分子经常保持联系,有2/3以上的党员全年不参加党的会议,经常参加党的会议的党员只占1/10。

    至于党的积极分子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重更小。在回答“你认为你自己在保守党中的积极程度如何”这一问题时,只有5%的党员认为自己是非常积极,另有12%的党员认为自己是相当积极。据估计,能承认自己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的党员只占15—20%。而实际上的积极分子还要少于此数。

    虽然很多党员不参加党的日常活动,但是在选举时,绝大多数党员还是来参加投票的。据统计,保守党员的投票率达95%以上。当然这和保守党选区协会在选举那天做工作,帮助年老的党员出来投票有关系。

    在选举中,绝大多数党员都投本党的票。尽管偶尔有例外,如在1987年大选中,有近2%的党员投了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的票,只有0.2%的党员把选票投给保守党的竞敌——工党。由此可见,党员是选区协会在选举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选举中投本党的票并为本党做宣传、鼓动工作,进而影响选民支持本党,这是多数保守党党员所能起到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对绝大多数党员来说,他们为党所做的最主要贡献就是向党组织捐款,在财政上支持党。保守党对党员的认捐额没有规定最低限,但据统计,1992年党员的认捐额平均是12镑,高于工党规定的最低限(10镑),其中1%的党员认捐额在100镑以上,最高的达270镑,当然也有2%的党员的认捐额是零。上述认捐只是常规性的,除此之外,党员还以别的方式向党组织给以财政上的支持,据统计,这一类捐款在同年的平均额是66镑,其中13%的党员捐款额在100镑以上。总的来讲,保守党的普通党员在政治标准上是不严格的,在组织纪律方面也是松散的。

    三、吸收党员

    这里要从吸收党员的机构、党组织吸收党员的目的、入党的途径和入党的动机几个方面来考察保守党的吸收党员问题。

    (一)吸收党员的机构

    保守党吸收党员的机构是选区协会。某个人要想加入保守党,必须在他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的选区协会提出申请。只有选区协会可以吸收党员,这是选区协会所特有的责任和权力。选区协会在保守党组织体系中之所以重要,这是一个重要因素。1993年,全国联合会领导人曾试图使选区协会接受一个新的章程,以便让选区协会每年都向联合会汇报各协会所属党员的活动情况。然而这一提议在中央理事会的会议上没有获得通过,原因是来自地方的代表们认为这样做会引起中央的集权。

    某个人要成为保守党员,仅仅加入一个选区协会还不够,他所加入的协会还必须得到了全国联合会执委会的承认并每年交纳集体党费才行。但是,不管怎样,普通党员和全国联合会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这样,某个人加入了某个选区协会,成了保守党员后,他并不能以个人名义成为全国联合会的成员。而且如果某个人同选区协会发生了冲突,被开除了党组织,他没有向任何全国性党的机构申诉的权力。可见,接收党员或开除党员是保守党选区协会的专利。

    还需要提出的是,选区协会没有任何义务向全国联合会报告它的党员情况,因此,党中央对它所领导下的党组织的党员数字和社会结构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说只能了解个大概。

    (二)党组织吸收党员的目的

    党组织吸收党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竞选,另一个是获得党员资助。

    首先是竞选。虽然按传统理论的说法,一个党在全国范围的选举中的胜败主要取决于对新闻媒介的利用,但是来自于保守党中央总部的报告却强调党员作为竞选活动者的作用。该报告认为党员在竞选中可以整年地同本地区居民交往,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向他们传播本党的信息和主张。党员在竞选中发挥着“保守主义使者”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竞选时的作用,由中央总部的保守党政治中心组织成立了一个结构复杂的咨询网络,以便那些愿意参加竞选活动的党员能够定期参加有关竞选问题的讨论。选择的讨论题都是有关全国范围的问题。政治中心先把简报和问题分发到它在各选区设的讨论组;每个组经讨论后产生一个报告,然后上交回政治中心;政治中心经整理、汇总后分发给领袖、党的主席、内阁或影子内阁成员、全国联合会和中央总部的官员。据统计,在70年代时提交报告的讨论组有500—600个,涉及的参加者有4,500—6,500人。也就是说,有1%的党员参加了政治中心的讨论组。

    吸收党员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得到党员对党的资助。每个选区协会都需要向中央交纳党费,而且都有固定的数目,即“目标定额”。这个定额是根据在某选区的保守党选民的数目来定的。据已公布的1991—1992年度的结果,选区协会向中央共交纳了130万镑,而目标定额是240万镑,选区协会只完成了定额的54%。

    值得注意的是,各选区协会实际交纳的党费很不平衡。在上述年度中,有10个选区协会就总共交纳了25万镑,而有105个协会一点都未交。总的来看,多数选区协会都未完成目标定额。

    据估计,1966—1970年保守党中央组织的总收入每年是340万镑,其中有110万镑来自于选区协会,也就是说,保守党财政收入的70%是依赖基层党员的捐款。

    除上缴中央外,选区协会还要自留部分资金为已所用,主要是用来组织竞选,雇用专职代理人等政治活动家。这些代理人在竞选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据统计,1966年,这样的专职代理人有421个,到1980年有330个,而1993年时,只有234个。当然这和党员队伍的缩减有关。

    正是由于地方财政不仅对于保证党中央有充足的活动经费而且对于选区协会自己组织竞选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又是党员捐款,因此吸收党员、扩大党员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三)入党的途径

    了解个人通过什么途径加入保守党组织,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入党这一机制本身的运作,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保守党人的入党动机。

    首先可以把入党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自动找到组织要求入党的;另一部分是组织上门找他、经动员后入党的。调查统计表明,自动找组织的不占多数。在回答“你是怎样和组织取得联系的”这一问题时,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3%的人回答是自己找到地方组织;51%的人回答是组织找他;还有16%的人回答是不记得。

    当然,头一部分人大多数都觉得在和组织取得联系时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这表明保守党的地方组织在吸收党员上是积极的、工作是有效率的。

    在第二部分人中,大多数是组织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来同他取得联系的,这也许是一种使吸收党员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据调查,有23%的人通过社会关系和22%的人通过家庭关系来被组织吸收的;还有12%的人是靠党的积极分子的登门游说,8%的人是通过保守党俱乐部。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

    上述诸因素的作用在不同年代有所不同。在二战前,家庭联系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地位为社会联系所取代。自60年代末起,游说和党的宣传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在吸收党员上,党的组织和那些同党组织有联系的社会网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保守党的入党手续非常简便,只要向选区协会提出申请并登记,然后交纳党费便成了保守党员。入党后,党员便在他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教区或投票区)的支部参加党的日常活动。支部有一个支部委员会,由主席、司库、竞选委员和集资委员组成,这些职位都是非专职的,一般由自愿者担任。支部一般每两周活动一次,地点通常是某个党员的家里。

    (四)入党的动机

    从入党途径可以看出,多数党员在入党时都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多数人在入党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入党动机,很多人是在他人的影响下才入党的。当然,在他人的影响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动机。虽然党员的入党动机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保守党人的入党动机分成五种类型来加以比较分析。

    (1)奉献型。也就是所谓的利他主义动机。这种人一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认为保守党能够推进人民的自由,保护国家的利益,因此他们要求加入党组织,以便为上述目的尽自己的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至少可以在财政上帮助党。当然持这种动机的人为数不多,据调查,只占8%。但他们却是党员中最积极的力量。

    (2)利益型。这种人普遍具有保守主义的思想观点,或者是保守主义政策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认为保守主义的纲领政策正好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要入党,以便在党组织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把自己的利益同党联系在了一起。还有一部分人虽不完全赞成保守党的政策,但却激烈反对工党、工会或其他党的政策,因此也站到了保守党队伍中来。这种人在党员中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在35%左右。但是这种人在入党后并不是很积极地参加党的活动,尤其是工作热情波动性较大。实际上,这些人的入党动机和支持保守党的选民的投票动机很相近。

    (3)情感型。这种人的入党动机是受某种情感的支配,比如有的人在道德观上非常赞成保守党的某些原则,有的人非常崇敬某位党的领袖,有的人觉得保守党在历史上很伟大。这些人并没有从理性上对保守党有所认识,而是凭着一种类似于“愚忠”的情感而加入党组织的。这类党员入党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他们大约占22%。

    (4)自私型。这种人入党完全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有的人想把入党做为从政的阶梯;有的人是想取得一种政治生涯;也有的人是想借在党组织中工作或参加竞选活动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有的人是由于和某个议员有特殊关系,入党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他。这类党员都比较积极、活跃,但为数不是很多,大约占16%。

    (5)盲从型。这种人确确实实没有什么明确动机。有的人是受了家庭成员的影响,如父母是保守党人,自己也就随大流加入了保守党;也有的人是受了朋友或同事的影响;还有的人是在游说者的劝说下入党的。这类党员入党后最不积极,心目中没有任何为党工作的意识。这部分人大约占14%。

    从对上述五种类型的党员入党动机的分析来看,奉献型和自私型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奉献型;盲从型是最不积极的;而人数最多的利益型和情感型居中间。由此可见,在保守党党员队伍中,积极为党工作的人并不多,大约占15—22%左右,而那些能常年持之以恒地参加党的会议及其他活动的人则更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