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工党的党员队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里将要讨论的仅仅是工党的个人党员队伍,主要包括、个人党员队伍的发展、特征、个人党员在党内的作用以及吸收党员问题。

    一、党员队伍的发展

    1918年是工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有了自己的有鲜明特色的党纲和党章,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议会外组织机构,而且还开始吸收个人党员。在这之前,个人只能通过已加入工党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间接地加入工党。因此,有人把1918年看成是工党的重建之年,因为工党从这一年开始才真正有了现代议会政党的模样,也就是说具备了现代议会政党的基本标准:明确的政治纲领,以基层组织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交纳党费的个人党员队伍。1918年党章的第二条规定:个人党员的条件是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并愿意为党工作。

    然而,直到20年代初,工党并没有把发展个人党员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期间,工党在吸收党员上所做的唯一有价值的举措是开始吸收刚刚获得政治解放的妇女入党。当时工党的考虑是: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工会并通过工会间接入党。1924年第一届工党政府下台后,工党开始重视吸收个人党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吸收个人党员的运动。吸收对象包括那些已经交纳了政治基金的工会会员。这是工党首次吸收男性个人党员。从1927年起,由于工会法的修改(将不交纳政治基金者提出声明的制度改为交纳者提出声明的制度),限制了工党吸收集体党员,工党更加重视吸收个人党员,因此,到20年代末,工党个人党员数已有了一定规模。

    工党于1928年才首次公布它的个人党员数字,从那时起直到1937年,这个数字是稳步上升的。1928年为214,970人,到1937年为447,150人,平均每年增长25,790人。然而从1938年到1942年,党员人数又急剧下降,降到218.783人,接近1928年的数字,平均每年减少57,000多人。这和战争有关,民族危机关头,使人们降低了对国内党派政治的兴趣。1943年后,党员人数又迅速回升,到1952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14,524人。这表明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的成功。此后,党员人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到1990年只有311,152人,近40年的时间里,减少了2/3。

    工党党员队伍自50年代开始缩减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结构的变化。从50年代始,英国以及整个西欧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人数越来越少;中间阶级日益兴起。工党是这种变化的受害者,它原有的阶级基础被削弱。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英国,也适合于整个西欧。整个西欧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的党员队伍在这期间都呈缩减趋势。

    第二,城市内的地方党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30年代,城市里的工党地方党组织曾是地方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可是到了60年代末,这些工党组织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选举机器。不再是地方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这就降低了这些组织对人们的吸引力。

    第三,在议会工党内,中产阶级出身的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60年中期工党政府抑制生活标准和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权力的政策扩大了工党同工人阶级之间的距离。

    第四,从50年代开始,各种利益集团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转移了人们对政党政治的兴趣。因此,党员队伍缩减并不仅是工党遇到的问题,’其他主要政党如保守党也是如此。

    第孟,50—70年代的共识政治使得人们感到两党纲领的差别不大,意识形态上的左和右之间的界限不是非常明显,从而也降低了人们对政党政治的兴趣。

    二、党员队伍的状况

    这里将从党员队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态度、党员与选民的比较和党员的作用几个方面来讨论党员队伍状况问题。

    (一)社会经济特征

    典型的工党党员是:(1)中年;(2)中产阶级;(3)男性。

    几乎有近2/3的工党党员是男性。据1990年统计,工党党员中,61%的是男性,39%是女性。在此之前,工党男性党员所占比例更大,因为工党已逐渐重视吸收女性党员。而保守党党员队伍的性别比例大体是1:l。

    工党党员的平均年龄是48岁,也就是说,中年党员占最大的比例。这一点工党比保守党占优势,保守党党员的平均年龄为62岁。然而,工党的青年党员所占比例也是不够大,25岁以下的人只占5%,35岁以下的占22%,而66岁以上的却占19%,56岁以上者占35%。青年党员占比重较小的原因之—是工党在组织、吸收青年人上遇到麻烦。长期以来,青年社会主义者(工党的青年组织)处于工党内的左派组织——战斗倾向派的控制之下,从而吓跑了一大批青年人。另一个原因是政治冷淡主义使很多青年人不愿加入任何政治组织。

    从普通党员的受教育程度看,工党比保守党好一些。虽然在工党党员中,一半多(58%)的人在16岁以前就离开了学校,其中近1/3(29%)的人没有得到任何文凭;但是有近1/3(30%)的人在19岁以后仍在全日制学校里读书,其中29%的人有大学学历。然而,绝大多数工党党员都是就读于公立学校,只有1/10的人有幸在私立学校读书。同保守党一样,在工党内,党员的受教育程度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一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而另一些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隔阂。

    从工作环境和条件来看,多数工党党员都在非私有企业中工作,如地方政府、公有企业、健康保健部门和大学。据1990年的统计,在私营公司中工作的工党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37%,其余都在公有企事业部门工作,其中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占党员总数的10%,在地方政府中的占27%。就所从事的具体职业来看,一半工党党员都是拿固定工薪的人,亦即知识分子(如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律师),而在这部分人中,教师又占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的工人阶级在工党党员中仅占26%。

    从工作状态看,一半以上(52%)的工党党员是从事全日制工作,这一点工党和保守党有很大不同,后者只有29%的党员从事全日制工作。其余工党党员有8%是从事半日制工作,有19%是退修者。

    从拥有财产情况看,71%的党员都是自己住房的所有者;只有21%的人从地方政府和私人那里租房子住,其中多数是租用政府公房。在有房的党员中,17%的人是保守党政府廉价出售公房政策的受益者,工党的这一数字远远高于保守党的。在拥有其他财产方面,工党党员之间差异较大。1/2的党员拥有一辆小汽车,1/4的人拥有两辆,另外1/4的人没有小汽车。党员的平均房产收入是每年18,000镑,但是却很不均衡,有17%人低于5,000镑,另外20%的人却高于25,000镑。从上述拥有汽车和房产收入的情况看,工党党员中,1/5到1/4的人是贫穷的,只有1/10的人属于富裕。

    从种族成份看,工党党员中,白人占绝对优势,占96%;黑人和亚裔人占极少数,只有4%。从宗教信仰看,41%的党员宣称他们不信宗教,这一点工党和保守党又有明显不同。在信教者中,多数是新教(英国国教)和罗马天主教信徒。其中新教徒占党员总数的28%,天主教徒占11%。在工党形成的年代,不信国教的教派(卫理公会、洗礼派和联合改革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在当代工党内,这些教派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信徒只占党员总数的8%。

    从上述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工党党员队伍中明显地存在着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相对贫穷、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另一部分是相对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两个世界间的差距可以通过他们的读报习惯反映出来,前者喜欢读较通俗的《每日镜报》,而后者则喜欢读较高深的《卫报》,尽管这两个报纸都被认为是左派的报纸。存在着界限分明的两部分人,这是工党党员队伍和保守党党员队伍之间的最重要一个区别。这也是工党内存在着阵线分明的左右两派的社会根源。

    (二)党员的政治态度

    由于工党党员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他们的政治态度差别也较大。但是,既然同在一个政党之内,所以在某些重大政治问题上,他们还是能够取得共识。

    首先,工党党员普遍都有阶级意识。73%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属于某一个阶级。在有阶级意识的人群中,70%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属于工人阶级,而且这种阶级意识是早就存在着的。在被调查者中,90%的人认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他们的家庭属于某一阶级,其中77%的人把自己家庭归为工人阶级。

    第二,多数党员都有阶级斗争意识。66%的党员认为英国政治的中心问题是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斗争。60%的党员认为工党应该坚持它的原则,即使这些原则会使工党输掉大选。可是在选举战略上,党员间的分歧却较大。有57%的人赞成工党应该调整政策,以占领政治上的中间地带;只有41%的人仍坚持认为工党应该只采用能得到绝大多数工人阶级支持的政策。

    第三,多数党员拥护公有制,对市场的作用持批评态度。当让他们在扩大企业国有化、扩大企业私有化和维持现状三者之间做出选择时,71%的人都选择了扩大国有化。此外,超过3/4的党员认为已被保守党私有化了的公有企业应该被重新公有化。多数党员都不同意产品和劳务都由市场来调节。

    第四,工党党员基本上都是工会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他们不认为英国的利益会因工会的强大而受到损害,因此他们不同意引进管制工会的严格的法律。

    第五,工党党员基本都不赞成扩大防务开支。当被问及是应该扩大还是应该减少防务开支时,86%的人认为应该减少。关于核武器,2/3的人认为英国不应该生产和保留核武器。

    第六,关于公共开支问题,全体工党党员都一致认为应该保持高水平的公共开支,即使这意味着提高税收。

    第七,关于欧共体,89%的党员认为英国应该继续留在欧共体内。

    上述第三至第六个问题被认为是工党社会主义的试金石。其中只有第六个问题,普通党员和党的领导层意见一致;其他三个,双方看法相背。

    (三)工党党员队伍同选民队伍的比较

    首先是性别比例。工党能吸引更多的妇女选民。据1987年大选的资料,工党选民中52%是妇女,而党员中妇女只占39%。

    其次是年龄结构。工党选民中的青年人要比党员中的青年人多。18岁至25岁的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5%,而同年龄段的选民却占选民总数18%。

    第三是职业背景。工人阶级在工党选民中所占的比例要比在党员队伍中的比例大得多,分别为57%和26%。而相反,知识分子在工党选民中所占的比例要比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分别为14%和49%。

    第四是拥有财产情况。党员中的住房所有者比选民中的要高。前者的比例为75%,后者才为53%。相应的选民中租房子住的人比党员中的要多。与此相关,党员的房产收入比选民要高。在党员中,房产收入每年超过30,000镑者占总数的12%,而选民中的这类人只占1%;超过15,000镑者,党员中占45%,而选民中只占15%;而不足5,000镑者,选民却占36%,而党员中只占17%。上述情况表明,工党党员普遍地比工党选民富有。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工党党员是否还能够充分代表工党选民的利益和意志,他们是否还胜任充当工党社会主义的使者。

    最后是政治态度。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工党党员和选民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有趣的是,工人阶级占多数的工党选民却不象工党党员那样赞成扩大国有化,选民们更倾向于保持现存的混合经济。然而,工党选民也不同意保守党的私有化方针。在工会问题上,工党党员同选民的观点较一致,都认为工会应该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拥有较大的权力。在防务、福利和税收问题上,工党党员同选民的立场也比较接近。总的来讲,在政治态度上,工党党员同选民之间的距离不象在社会经济状况上的距离那么大。他们的价值观基本是相同的。

    (四)党员的作用

    党员的作用分两个方面,即章程中规定的作用和实际运作中的作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很难判定的,因为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党员的素质、党的干部的素质和作风等。

    工党的章程赋予了工党个人党员很大的权力。按照章程的规定,党员可以通过支部、选区党组织、全国执委会和年会在党内事务中发挥支配性的作用。这些作用又被很多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党的文件中的一些说法所强化。如《1973年工党纲领》中就有这样的话:“在工党内,政策是由党员制定的”。

    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力却很难真正发挥出来。实际上,只是那些积极分子才能真正行使党员的权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竞选活动都是以党组织的名义来领导的,这就为加强党员积极分子的权力和作用提供了条件。在一般党员中,只有积极分子才有足够的政治知识和经验来对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决定党内的方针、政策。第二,很多普通党员都存在着这种观念:参与党的决策过程应该是对那些为党辛勤工作的积极分子的一种奖励。第三,工党从产生那天起,所实行的就是代议制民主,90多年来,这已成了工党所奉行的一个原则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扩大个人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力无疑会损害代议制民主原则。

    但是,不管怎样,同保守党党员比较起来,工党党员所享有的民主权力和在党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

    三、吸收党员

    这里要从吸收党员的机构、入党的途径和入党动机几个方面来考察工党的吸收党员问题。

    (一)吸收党员的机构和入党的途径

    同保守党不同,工党吸收党员的机构不仅仅是选区工党,尽管选区工党是最主要的吸收党员的机构。工党党章规定:选区工党和党的支部都可以吸收党员;此外,已加入工党所属组织的成员(即集体党员),如果已有12个月以上没有交纳政治基金,可以通过在他所在的组织注册登记而成为个人党员;党的中央总部也参与吸收党员的工作。

    吸收党员的程序大致如下:

    1.申请人通过向中央总部递交申请表提出正式申请。申请表可以由个人递交,也可以由他所在的组织递交。在递交申请表的同时要交纳党费。党费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标准费,每年15镑;第二种是照顾费,每年5镑,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失业者、退修者和学生;第三种是登记费,每年3镑,主要适合于那些准备成为个人党员的集体党员。上述党费都一分为二,一半交给他所在的选区工党,一半留给中央组织。

    2.申请者将被发给临时证书和他所居住的选区工党及支部的名字与有关情况。此后的8星期内,申请人有参加支部会议的权力,但没有选举权。

    3.如果申请人只提交了申请表而未同时交纳党费,他将被通知交纳党费,在此之前,他的申请不会被通过。

    4.被接收为党员的人将由他所在的选区工党发给一个接收卡。同时他的名字被列入全国党员名单。

    5.选区工党如果拒绝接收某人入党,必须提出充分理由;同时被拒绝的申请人有权向全国执委会提出申诉,全国执委会有最后裁决权。

    工党党员的入党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主动找到组织要求入党,另一种是被党的积极分子动员入党。据对4,900人所进行的调查,当被问到他们当初入党时是自己找到组织还是党的积极分子找到他的时候,只有21%的人回答是地方党组织的积极分子找到他,其余79%的人都回答是自己找到组织。在后者中,71%的人都是找到选区党组织或支部,另外8%的人是找到大区党组织或中央组织。可见,在吸收党员上,中央级党组织和大区党组织所起的作用不大。

    在自己找组织的党员中,大多数都认为很容易或比较容易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这些人占83%。但是仍有17%的人认为比较困难或很困难,他们解释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地方党组织工作不积极。

    多数党员在入党前都同党员积极分子有联系。在被问及他在入党前是否经常同选区工党或支部的人保持联系时,44%的人回答是经常,29%的人回答是偶尔为之,其他人是极少或从来没有。

    无论是自动入党者还是被动入党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入党前都曾经是工会运动或某些政治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在这些党外活动中,他们接触了工党党员并逐渐对工党有所了解。还有一些人是在选举活动中被动员入党的。也有的是在一些地方党组织突击吸收党员时被选中的。

    (二)入党动机

    从入党途径可以看出,多数党员是主动入党的,因此他们有明确的入党动机。工党党员的入党动机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即:奉献型、利益型、自私型和盲从型。同保守党相比,工党党员的入党动机缺少情感型。

    1.奉献型。工党中持这种动机的人比保守党多得多。工党为42.3%,而保守党不到8%。奉献型入党者认为工党能够创造一个更平等或富有同情心的社会,能帮助工人阶级实现社会公正,他们入党后可以更好地为党工作,从财政上帮助党,等等。这些人是党员中的最积极的力量。

    2.利益型。工党中的这种人约占25%,比保守党的少(后者为35%)。利益型入党者认为工党可以阻碍保守党执政,能够扩大就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公共所有制等。而这些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的。利益把他们同工党联系在一起。

    3.自私型。工党中的这种人占24%,比保守党的多(后者为16%)。自私型入党者入党的动机较复杂,有的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有的是想从政,希望被选为地方议员候选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想成为政治上的活跃人物(占将近自私型的1/2),还有的是把入党作为自己原来所从事的工会工作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在党内较活跃、积极。

    4.盲从型。工党中这种人较少,占7.2%(保守党中这种人占14%)。盲从型入党者没有明确入党目的,他们或者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了配偶和子女的影响,或者是受了朋友和同事的影响。

    同保守党比较起来,工党党员中奉献型和自私型较多,而这两部分人在入党后都是比较积极的。从这一点推理,工党党员中积极分子较多,党员在党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较大;进而推之,工党的党内民主较发达。

    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入党行为都受党的执政地位的影响。受影响较大的是奉献型和自私型。当党执政时,这两种人入党的较多。如在战后几届工党政府期间,奉献型入党者占同期入党者的46—59%,而在一般情况下,该类入党者只占42%。保守党更为严重,在战后几届保守党政府期间,奉献型入党者占同期入党者的36—59%,而在一般情况下,该类入党者只占8%。可见,人们对某一政党的认识和评价因其执政地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