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原折 请简亲信大臣会办军务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再,大江南岸各军疾疫盛行,臣于八月二十九日附片具奏在案。近日秋气已深,而疫病未息。宁国所属境内最甚,金陵次之,徽州、衢州次之。水师及上海、芜湖各军,亦皆厉疫繁兴,死亡相继。鲍超一军,据初二日开单禀报,除已痊外,现病者六千六百七十人,其已死者数千,尚未查得确数。宁国府城内外,尸骸狼藉,无人收埋。病者无人侍药。甚至一棚之内,无人炊爨。其军中著名猛将如黄庆、伍华瀚等,先后物故。鲍超亦染病甚重。合营将领,因其关系至大,一面禀明臣处,一面用舟送鲍超至芜湖养病。张运兰一军,驻扎太平、旌德等处,病者尤多,即求一缮禀之书识、送信之夫役,亦难其人。张运兰送其弟之榇至祁门,亦自患病,尚难回营。皖南道姚体备至岭外查阅一次,归即染病不起。臣派营务处四品卿衔甘晋至宁国一行,现亦染病回省。杨岳斌自扬州归来,亦抱重病。

    天降大戾,近世罕闻。恶耗频来,心胆俱碎。若有大股贼匪扑犯宁国、旌、太等处,鲍超、张运兰两军不特不能出队迎战,并不能坚守城垒;不特不能坚守以待外援,并不能预逃以待再振。若扑犯金陵、徽州,亦深恐病者太多,战守皆无把握。数年来,千辛万苦战争之土地,由尺寸而广至数百里,倘有疏虞,何堪设想!若皖南藩篱一坏,则江西内地空虚,毫无足恃。兴言及此,忧心如焚。而皖北苗、捻两患,时时可虑。袁甲三、李续宜皆将回籍,唐训方新来,诸事且萃于微臣一人之身。疾疫之灾既如彼,责任之重又如此,臣自度薄德不足以挽厄运,菲才不足以支危局。譬诸担夫,力能负百斤者,增至百二十斤则汗流而蹇,增至百五十斤则僵踣矣。臣力本不胜百斤,今且增至数十倍之重,僵踣不足惜,倘遂贻误大局,敢不祗惧!

    合无吁恳皇太后、皇上天恩,简派在京亲信大臣,驰赴大江以南,与臣会办诸务,分重大之责任,挽艰难之气数。臣具有天良,断不敢稍存推诿,致误戎机。今年军事甫顺,而疾疫流行,休咎之征,莫可推测。中夜默思,惟求德器远胜于臣者主持东南大局,而臣亦竭力经营而左右之,庶几补救于万一。区区愚忱,伏乞圣慈垂鉴训示。谨奏。

    译文

    请简派亲信大臣来江南会办军务片

    另外,长江南岸各军瘟疫盛行的情况,臣已由八月二十九日的附片禀报。近来秋天的气象已很重,但瘟疫尚未止息。江西宁国府境内最为严重,金陵次之,安徽徽州及浙江衢州又次之。水师以及上海、芜湖各军也都是可怕的疫病爆发厉害,死亡相继。鲍超一军,据初二日报来的名单,除开已经痊愈的不算外,现在正病养的为六千六百七十人,已死亡者数千人,目前还未查得确凿的数目。宁国府城内外,尸骸到处摆着,无人收埋。生病者,无人来侍奉汤药。甚至一棚(译者注:“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班”)之内已无人生火做饭了。鲍超军中著名猛将如黄庆、伍华瀚等都已先后死去。鲍超本人也被感染,病得很重。全营将领因为这桩事关系重大,一面向臣处禀报,一面用船将鲍超送到芜湖养病。张运兰一军驻扎在太平、旌德等处,患病者更多。以至于求一誊抄禀帖的文书及送信的夫役,也难以找到。张运兰送他弟弟的灵柩到祁门,自己也就得病了,眼下还难以回军营。皖南道员姚体备到岭外视察一次,回来后当即被感染患病,卧床不起。臣派营务处的四品卿衔甘晋到宁国去了一趟,现也已经被感染得病回省垣。杨岳斌从扬州回来,也得了重病。

    这种天降的大灾大难,近几十年来很少听到,死人的消息频繁传来,令人心胆俱碎。此时若有大股贼匪来攻打宁国、旌德、太平等处,鲍超、张运兰两支军队不但不能列队迎战,而且也不能坚守城池堡垒;不但不能坚守以等待外援,而且也不能事先逃走以求重振。若攻打金陵、徽州,也很担心生病的人太多,战与守都无把握。几年来费了千辛万苦靠打仗所夺回的土地,由一尺一寸而扩大到数百里,倘若有所疏失,怎能设想!假若皖南这道藩篱一旦破坏,则江西内地将成空虚,毫无什么可以依恃。一时想到这点,忧心如焚。而皖北的苗沛霖、捻军两个祸害,又时时可虑。袁甲三、李续宜都将要回原籍,唐训方初来,各种事都会集中在臣一人的身上。瘟疫的灾难是如此的严峻,责任又是如此的重大,臣自度德行凉薄不足以挽救厄运,才力微弱不足以支撑危局。好比担夫,力气只能挑一百斤的,增加到一百二十斤则大汗淋漓而两脚不稳,增加到一百五十斤,则只能倒卧于地了。臣的力气本不能挑百斤,现在却增加到数十倍的重量,倒卧在地不足惜,倘若因此而贻误大局,怎么能不恐惧!

    可否请求皇太后、皇上施恩,简派在京师的亲信大臣赶紧来到江南,与臣一道办理各种事情,以求分担臣的重大责任,挽回已成艰难的气数。臣有忠于朝廷的天良,决不敢借此稍稍存推诿之心,以至于耽误军事。今年军事刚刚较为顺利,而又瘟疫流行。上天奖惩的征兆,真是难以推测。半夜里静静思考,惟有请求德行才器远胜过臣的人来主持东南大局,而臣则竭尽全力从旁帮助,或许可以作些微小的补救。这一点愚诚之心,恳求皇太后、皇上鉴察指示。谨奏。

    评点

    一百四十年前的“非典”式传染病

    刚刚从“非典”中走出来的当今读者,对这种恶性流行病的恐惧心理或许尚未彻底解除。这种病的确可怕。这道奏折中讲的便是一百四十年前发生在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类似“非典”的流行瘟疫。由于战争年代造成的医药匮乏和生存环境的恶劣,更由于科技落后,人们缺乏对瘟疫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治疗及防预手段,这种瘟疫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要千百倍大于今天的“非典”。

    这道折子讲了一些当时瘟疫所造成的人员病亡情况。折中提到的八月二十九日的附片关于疫情是这样说的:“鲍超营中疾疫大作,勇夫病者万余人,死者日数十人。张运兰、朱品隆、唐义训各军,亦十人而病其六七……曾国荃金陵营中病者亦逾万数……左宗棠军中病者亦复过半,每次出队不满五成。”

    对曾氏打击沉重的,是他的幺弟曾国葆也死于这场瘟疫中。这年十一月,一直在金陵城外与老九一道指挥吉字营的老幺死在营中。曾氏在《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一文对这场瘟疫的描述更形象:“我军薄雨花台,未几,疾疫大作,兄病而弟染,朝笑而夕僵,十幕而五不常爨;一夫暴毙,数人送葬,比其返而半殕于途。近县之药既罄,乃巨舰连樯,征药于皖鄂诸省。”

    这场瘟疫当然不可能是“非典”,而是因为积尸过多,掩埋不及,又加之天气炎热造成的。战争已经是随时都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送到地狱的残酷事了,还要加上这个更为残酷的瘟疫,当时这些企图靠军功升官发财的湘军将士们真是可悲可悯!面对着这个严峻的局面,曾氏更是无可奈何,在汇报疫情之后,提出一个委派亲信大臣会办军务的建议来。曾氏认为自己德才两方面都不足以应付这个局面,请求来一个朝廷所倚重的亲信大臣共担重任。他的心情可以理解。

    在当时,有一种普遍的不科学的观点,认为瘟疫是老天爷降下的惩罚。老天爷为什么要降下惩罚呢?则主要是因为主事人违背了天意。在八月二十九日的附片中,曾氏就这样检讨过:“皆由臣以菲材妄窃高位,上干鬼神之谴,莫救厄运之灾。”因此,他希望来的人“德器远胜于”他。当然,他也知道朝廷多半不会派人来。派谁呢?慢说没有什么人“德器远胜”,即便有这样的“在京亲信大臣”,他又会愿意以千金之躯来亲踏疫区寻死吗?派不派是一回事,说不说又是一回事。不派人可以,到时候朝廷就不要说我曾某人无能了。笔者揣测,曾氏当时多半是如此想的。果然,京师没有下来人。

    这年九月初一日,曾氏收到军机处寄来的上谕:“当此艰危时势,又益以疾疫流行,将士摧折,深虞隳士气而长寇氛。此无可如何之事,非该大臣一人之咎。意者朝廷政事多所阙失,足以上干天和。惟斋心默祷,以祈上苍眷佑,沴戾全消。我君臣当痛自刻责,实力实心,勉图禳救之方,为民请命,以冀天心转移,事机就顺。至天灾流行,必无偏及,各营将士既当厄,贼中亦岂能独无传染?想该大臣郁愤之余,未遑探询。刻下在京固无可简派之人。环顾中外,才气力量如曾国藩者,一时亦难其选。谅该大臣素尝学问,时势艰难,尤当任以毅力,矢以小心,仍不容一息少懈也。”

    朝廷不但不怪罪曾氏,反而做起自我批评来,还给曾氏以充分的信赖和极高的评价,想必曾氏当时奉到此折时,心中亦充满暖意。灾害常能让人心靠近。一百四十年前的九五之尊与在外的带兵统领,彼此之心,也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而靠近了许多。曾氏自领兵以来接到过许多朝廷下发的上谕,但像如此温旨,大概没有几道。这道圣旨还提醒曾氏不要过于担心敌人来攻城,我军有瘟疫,难道敌军就不会染上吗?事实也是这样。太平军中也有不少人感染此疫,故两军暂且对峙着,战事不多。这场瘟疫后来慢慢平息了,但决不是医药的效果,大概是后来自动形成的免疫屏障,将它给挡住了。人类总还是比细菌坚强些,否则,这个群体岂不早就灭绝了吗?

    最后,笔者还想提醒读者注意一个细节。在所选的曾氏奏折中,惟有这道折子出现了“皇太后”三个字。显然,这三个字指的是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从咸丰十一年九月底推翻顾命祖制,实行垂帘听政制以来,第一次在曾氏奏折中出现“皇太后”字样的,是同治元年七月二日的《奏恳豁免江西历案摊捐款项片》。从那以后,便常见“皇太后”三字出现在其奏折中,但也不是每一道折上都有,也有的折中只见“皇上”,不见“皇太后”。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两宫太后的权力正在日益巩固,并逐渐被地方文武大员坦然接受。

    写作简析 此折花费五十多字讲一个譬喻,其实要说的不过是“力不胜任”四字而已。通常,奏折讲求简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不需要打譬喻讲故事等等,但偶尔为之,给在枯燥沉闷的阅读氛围中的读折者带来一点生动情趣,或许还更能增加一点效果。

    要言妙道 疾疫之灾既如彼,责任之重又如此,臣自度薄德不足以挽厄运,菲才不足以支危局。

    休咎之征,莫可推测。中夜默思,惟求德器远胜于臣者主持东南大局,而臣亦竭力经营而左右之,庶几补救于万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