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原折 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同治六年六月十日

    奏为恭谢天恩,仰祈圣鉴事。

    窃臣接准吏部咨开,同治六年五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曾国藩着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钦此。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

    伏念臣材识疏庸,班资尚浅,谬点参知之位,久怀覆之虞。比以剿捻无功,回居本位,尤抱惭于衾影,若冒涉于水渊。兹乃钦奉恩纶,晋阶端揆,处人臣之极地,为稽古之至荣。当此时事多艰,讨贼无效,既幸宽于谴责,反洊晋乎台司。恩遇弥隆,悚惶何极!

    臣自回江南,倏逾三月。精力日减,旧病未痊,文牍惮于详求,宾僚艰于接见。不特军国大计无补丝毫,即论吏事之多疏,已觉斯职之不称。五月初间,本拟具疏陈情,让贤避位,时以亢旱为灾,民心惶惧。今则群贼东窜,军事方殷,自当补效乎艰虞,未敢轻言乎进退。赧颜而拜新命,抚躬而省旧愆,惟有勉竭愚诚,强扶衰疾,更集思而广益,冀补过而尽忠,或以仰答高厚鸿慈于万一。所有微臣感激下忱,谨缮折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译文

    奉旨晋升大学士依旧留在两江总督任上恭谢皇恩折

    为恭谢皇恩事上奏,请求圣上鉴察。

    微臣接到吏部寄来的咨文,上录同治六年五月初九日内阁所奉的上谕:“曾国藩着晋升大学士,依旧留在两江总督任上。”钦此。当即恭敬地摆好香案,北望宫阙,叩头谢恩完毕。

    想臣才识疏陋平庸,资历尚浅,不称职地居于参知政事的高位,早就有着担心误事的忧虑。刚刚因为剿捻无功,回到两江本任,正在独自深怀惭愧之时,心中好比只身泅渡江河似的恐惧。此时奉到载着浩荡皇恩的上谕,晋升为大学士,处于人臣的极顶地位,为从古以来最高的荣耀。在眼下艰难繁多的时候,讨贼既无效果,不但侥幸免获谴责,反而升到三公崇职。皇恩如此的隆厚,令臣惶恐无限!

    臣自从回到江南,很快便三个月过去了。精力一天天地减弱,旧的病症并未痊愈,公文则害怕详细讲求,宾僚接见则感到困难,不但对军国大计无丝毫补益,即使论及平日政务的很多疏漏,已觉得做江督不称职守。五月初,本打算上疏说明这一情形,让与贤能而避开这个位置,因为当时旱情严重,民心惶恐而未果。现在大批捻军已向东边逃窜,军事正在紧要时,自然应当在此艰难时期尽力补救,不敢轻言个人的进与退。很惭愧地拜受新的任命,反省自己而检讨过去的差池,惟有勉力竭尽愚诚,强扶衰病之体,更加做到集思广益,希望能借此弥补过失而尽忠朝廷,或者可以上答高厚皇恩于万分之一。所有微臣感激的心情,都通过此折来叩谢天恩,请皇太后、皇上鉴察。谨奏。

    评点

    什么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曾氏在几次请辞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不允后,于同治五年十二月上奏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暂时接下两江总督关防。直到同治六年三月初,曾氏才在一路辗转后回到南京。这就是折中所说的:“臣自回江南,倏逾三月。”在一年多的捻战日子里,曾氏一直没有好心情。到后来因为战事的受挫、御史参劾和老九的不顺,及其与官文的打官司事,一连串的麻烦,弄得曾氏精力衰疲,神志倦怠,一再请辞江督、协揆,除了发泄心中的种种愤懑外,也的确是他厌弃官场的真情表露。

    不料,回到南京才三个月,他便意外地晋升大学士。大学士一职,虽然早在雍正朝设立军机处后成了虚位,但它毕竟在名义上依旧是最为崇高的人臣之极限,其荣耀和风光,再无别的官职可比。曾氏这次晋升的是体仁阁大学士。他补的是一个月前去世的周祖培的缺。曾氏做了六年的协办大学士,又为朝廷建立了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劳,将他补周祖培的缺,扶正为大学士,也不算什么格外的恩遇。但眼下曾氏的处境不大妙,朝廷不将此缺补给他,或空着,或补给另一位协办大学士蒙古人瑞常,也说得过去。最终决定给他,也可看作是朝廷不忘旧臣,仍然对他特别倚重,所以曾氏很感激。这道谢恩折写得情动于中,不像一般的谢恩折只为注重文采而去着意讲究铺垫排比、炼字用典等等。

    但是,就在两天前的家信里,在说起此事时,曾氏却又是另外一番心绪:“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恼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而已。”(同治六年六月初六日致澄弟)在私下对老弟却说晋升极品是处苦恼之境,甚至盼望早点死去,以便早日解脱苦境。

    这是怎么回事呢?曾氏对朝廷所说的话是真呢,还是对老弟所说的话是真呢?依笔者看,这两说都是真的:他既感激朝廷在他处于困境时的提拔,又从心里觉得做官——哪怕是级别最高的官——的无味。笔者从曾氏的这种心绪中,似乎更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生最大的享受不是功业,更不是财富地位,而是心灵的愉悦。

    写作简析 以两相对照的文句,写出自己的抱惭和朝廷的恩遇,让览奏者时时感到具奏者的诚意。

    要言妙道 当此时事多艰,讨贼无效,既幸宽于谴责,反洊晋乎台司。恩遇弥隆,悚惶何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