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伤寒论》
(组成)芫花10克,甘遂10克,大戟1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清晨空腹取1.5克,以大枣10枚煎汤待温送下,得快利止后服而以粥调养,如利而病不除,可再服增至3克。不可久服。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或水肿。证见饮停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苔滑,脉沉弦:及水肿腹胀,属于实证者。
(按语)①本主证以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脉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各药峻烈,不可过剂。③本方可治肝硬化腹水。
小消化水丸
(方源)《外台秘要》
(组成)大黄30克,甘遂30克,葶苈子30克,巴豆5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炼蜜为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24小时内不超过2次。肿消大半则停药。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水病。证见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二便不利,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通身微肿,腹大而实,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各药均为峻烈之品,而且巴豆毒性大,应控制剂量;宜丸、散剂。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芫花丸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芫花30克,大戟30克,甘遂30克,川大黄30克,青皮45克。
(用法)为细末,制为小丸,每次服5克,食前以酒送下。每日2次。
(功效)逐水理气。
(主治)妇人血分,四肢浮肿,心腹滞,不思饮食。
(按语)①本方证以四肢浮肿,脘腹胀满,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主各药多性峻烈,应控制剂量。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不拘男女。
小胃丹
(方源)《丹溪心法》
(组成)芫花15克,甘遂15克,大戟15克,黄柏9克。
(用法)为未,粥丸麻子大,一次服3克,一日服2次,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一口送下。不可久服。
(功效)逐水清热。
(主治)水饮痰热互结。证见浮肿,大便不通,干呕短气,或咳唾胸胁疼痛,苔黄腻,脉沉弦。
(按语)①本方证以浮肿,大便秘结,干呕短气,苔黄腻,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为十枣汤以粥易大枣以养胃气,再加黄柏以清热而成。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
三花神祐丸
(方源)《宣明论方》
(组成)甘遂15克,大戟15克,芫花15克,牵牛60克,大黄30克,轻粉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制为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胆不可久服。
(功效)逐水开结,通便消肿。
(主治)一切水湿肿满。证见淋秘喘咳,中满腹胀,黄瘦困倦,或肢体麻痹,走注疼痛,头目眩晕,脉实者。
(按语)①本方证以脘腹中满,气促,二便不利,脉实者为辨证要点。②本方毒性类舟车丸,宜控制剂量,不可久服。③水邪壅盛,形气俱实者宜。④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大戟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大戟15克,甘遂15克,续随子15克,牵牛子15克,葶苈子15克。
(用法)上药研细共为散,1次服2克,灯心汤调服,每日2次。不可久服。
(功效)逐水消肿,利尿通便。
(主治)水气。证见心腹臌胀,喘息,二便涩,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臌胀、二便涩,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各药,多为峻烈这品,剂量家控制;且宜丸散剂。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水肿。
舟车丸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黑丑(研末)120克,甘遂、芫花、大戟各30克,大黄60克,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15克,轻粉3克。
(用法)共为末,水糊制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3次,空心温下。不可久服。
(功效)行气逐水。
(主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证见腹大胀满坚硬,气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苔腻,脉沉数有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大胀满坚硬,气粗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中轻粉、甘遂、大戟、芫花等均有毒,宜控制剂量,不宜久服。药力迅猛,水邪壅盛而形气俱实者方宜。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海金沙散
(方源)《医学发明》
(组成)海金沙15克,甘遂15克,牵牛子45克。
(用法)为细末或用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2次。不可久服。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脾湿太过水肿。证见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臌,大便秘,小便不利,苔腻,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全身性浮肿,腹胀如臌,喘不得卧,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之甘遂、牵牛均属峻烈逐水药,不可久服。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已椒苈黄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防已30克,椒目30克,葶苈30克,大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蜜制小丸,1次服6克,每日服3次,饭前米汤送服;或以上药各取1/5量,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利水通便。
(主治)水饮内结肠间。证见腹满,或下肢微肿,二便不利,口舌干燥,脉沉弦者。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满,口舌干燥,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有认为原文“此肠间有水气”与“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即与狭义的痰饮相似。③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溶川丸
(方源)《政治准绳》
(组成)大戟15克,芜花15克,沉香15克,檀香15克,南木香15克,槟榔15克,莪术15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5克,黑牵牛子30克,白牵牛子30克,巴豆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2次,浓煎葱汤候温空腹送下;不可久服。
(功效)行气逐水,通结消肿。
(主治)水肿、单腹胀。证见气促食减,遍身浮肿,大便不通,小便短少,或腹胀大而四肢不肿,苔腻,脉沉实有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遍身浮肿,气促食减,二便不利,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巴豆、大戟等有毒,不可久服,剂量应严格控制。③单腹胀即膨胀,又名蜘蛛臌,以腹部胀大而四肢不肿为特征。④本方可治肝硬化腹水。
化瘀汤
(方源)《罗氐会约医镜》
(组成)当归15克,熟地9克,白芍6克,川芎3克,肉桂6克(冲服),桃仁3克,红花2克。
(用法)水煎2次加酒作2次服,一日可服1—2剂。
(功效)温阳化瘀,养血。
(主治)气滞血瘀型肝硬化。证见食欲减退,脘腹或两胁闷胀,胁下积块,蜘蛛痣,肝掌,或腹壁青筋暴露,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弦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