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梦想,生活也就没有目标,当然也就无法成功。
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也没法成功。
很多人相信了这种说法,于是有了“坚持就是胜利”。
于是有了千万人聚集一起学英语,他们的口号是“坚持就一定成功”。我曾经在一个广场看到过这个场景,当时群情鼎沸,很多旁观者都深受感染。
那些当初在广场上呼口号的英语学习者到底有多少人学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不乐观。学英语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成功的,喊口号只能给办英语培训班的人带来生源,对自己学习英语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至于坚持,那只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唯一条件。不是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中国古代寓言中有两个坚持就能成功的例子:一个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另一个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后是因为天上的神让愚公的坚持精神所感动,派大力神来移走了两座大山。精卫填海的结果也差不多,龙王怕精卫真的填平了大海,于是向精卫认错,并且想办法弥补了自己的过失。
大家看看,坚持真的一定会胜利,而且会胜利得让人不敢相信。
寓言就是寓言,经不住任何推敲,也不会有任何的真实性。小学时老师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不畏强暴,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的这个道理。直到今天我也没明白,为什么海里的龙王就会惧怕一只小小的鸟儿?
劝人坚持者能举出很多类似“精卫填海”这类的神话故事来,但是他们发现在现实中,大多数坚持者面临的都是失败。
也许有些特别的例子,有些人专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最终取得了超人的成果。但是我们在研究这些成果时就会发现,更多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人,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所以,人们这次改变了说法,他们说:“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坚持一定不能成功。”
是这样吗?鲁迅年轻时感叹国人体质太差,于是立志学医。后来一系列事情让他认识到,中国人精神上的缺陷更甚于体质上,于是他开始习文。最终鲁迅成为一代文豪。
事实上,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坚持,还是放弃?
在面临这个选择时,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不是他们选择的事情本身,而是抛开坚持这种品质是否会招来人们的嘲笑,会不会让人觉得做事有始无终。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更在乎的是坚持本身,而忘记了事情的本质。
应该说,坚持只是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品质工具。当它用对地方时,它就是好的。如果用错地方,那就是错误的。
学会明智地放弃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身怀绝技,武功独步天下,时人称:北乔峰,南慕容。出身也非同寻常,为大燕国后裔,胸怀大志,立志要复兴大燕,重振前辈雄风。别的方面,也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王语嫣绝代佳人,对他一片痴情;风波恶等几位高手忠心耿耿地追随,至于家财万贯等等自是不在话下。
然而,就这样一位高富帅中的高富帅,最后却落得个心智失常的下场。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不知进退。
对慕容复来说,他人生的所有意义就在于复兴大燕国。为了达到这一目地,他可谓不择手段,种种常人所不能想和不能为的事情他都做了,但是最后却仍然没能达到目的,所以心智失常,也许对他是个很理想的结局,因为这样他就仍然能在一群小孩子中间做着自己的皇帝梦。
生活中,大多数人同样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而且也常常在心中鼓励自己:“我一定要成功。”曾经在一个求职的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文学爱好者,据他自己说,他从事文学创作十来年,志向是改变中国文学没有真正的作家的现状。节目中他展示了他写出来的几部手稿,并且即兴和主持人表演了他所写的一部剧本的片段。因为有这份文学方面的爱好,所以他想找一份文学统筹方面的工作。现场招聘的面试人员中,也有几位平常会给一些杂志写稿。当时问了他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他的作品有没有曾经发表过,或者是曾经正式出版过,回答是没有。然后这位求职者把这些归罪于没有识才的出版社,他举出了几部世界名著出版如何艰难的例子来鼓励自己。
个人看法是这位求职者的作品很差,他的志向和他的文学才能并不相符。现场也有面试人员委婉地向他指出了这个问题,劝他可以先找份工作,增强些生活方面的积累。但是显然这位求职者并没有听进这些忠告,退场时他举着手对着镜头说:“我一定要成功!”
诚然,有着坚定的信念是一件非常值得赞赏的事情。问题在于,很多人和这位求职者一样,在说“我一定要成功!”的时候,并没有对自己有太多的认识,对自己该走怎样的路,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在他们的印象中,一个人只要有激情,就一定能成功。
激情很重要,但是它只是成功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并不是有激情就一定会成功。至刚易折,通常满怀激情者,面对挫折时最容易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喜欢用格言来鼓励自己,让格言成为精神支柱的人是很可怕的。因为这类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常常不是去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在格言中找原因,用格言来指导他们的下一步行为。”
人们常常以偏概全,比如一个人某一方面不错时,就会认为这个人所有的方面都不错。这种情形常见于生活中很多方面: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有礼貌的;有智慧的人,肯定是道德高尚的;这种习惯甚至延伸到如果一个人长得漂亮,那么她一定心灵非常美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更注重于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表面或者某一面。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当夸赞一个人的执着时,就会对他所有的方面都持赞赏的态度,并不去想他的执着究竟是不是正确的。
事实上,很多人执着只是一种性格上的倔强,并不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持。
更多时候,执着的结果只是让自己无路可退。有个笑话,有父子两人都很倔强。一天,儿子挑东西去街上卖,父亲在家等儿子回来吃午饭,等了很久儿子还没回来,父亲就去找。结果发现儿子和另一个挑着担子的人对站在田埂上。原来儿子早晨挑东西出门走到田埂中央遇到那个人,两人谁也不肯后退,也不肯放下担子让对方先过,就挑着担子站在那里等对方先认输。父亲一看大怒,对儿子说:“你先回家吃饭,我来帮你挑着站这里,看到底谁先认输。”
有些人的执着就和这父子俩一样,是一种别人眼中近乎好笑的想法。但是当局者迷,往往这类人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是有道理的。
记得小时候读愚公移山的故事,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个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准目标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让愚公放弃移山的智叟一直都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但是智叟错在哪里,愚公对在哪里,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够弄明白。如果愚公移山的精神,真的能够让他的门前出现一马平川,那么故事的最后也不用借助天神的力量来移走大山了。还有就是,如果这表现的仅仅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最后的事情还要靠上天来完成,那么我们不如直接去虔诚地求神拜佛。
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故事中有很多这类背离科学和现实的坚持。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李白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学习,有一天上课时去外面游玩,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粗大的铁棒。好奇的李白就问老婆婆磨这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准备做一根针。于是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开始发奋学习,终于成了一代大诗人。
每一个名人身后都会被人编出若干这类故事来勉励后人,但是能不能取得效果,我不得而知。
故事可以虚构,在故事中坚持是一种精神,可以鼓励很多人积极向上。但是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中如果坚持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常常会徒劳无功。
坚持该坚持的是一种执着,放弃不该坚持的是一种明智。如果现实让我们看不到希望,不如明智地学会放弃。
为自己找一个借口
有人告诉我们说,要成功,你就得勤奋,得像猎豹一样勇敢,像鹰一样飞翔,像牛一样勤奋,像狼一样团结和永不放弃……这么多的美好品质,真的很让人振奋。但是这类话语中少了一样东西:我们自己到哪里去了?
忙碌的我们总是找出无数的理由和榜样来让自己不停地向前,有些时候,我们的努力甚至成了一种习惯,连我们自己都不太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我曾经问一个非常勤奋的年轻人,他那样努力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我要赚很多钱,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买上一套好的房子,开上好的汽车。
我又问,在这之后呢?
他笑笑说,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这之后的事,我不想再去想。
多数勤奋上进的人都如这个年轻人一样,虽然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努力奋斗着,却并没有明白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东部的大大小小的工厂里,在城市中高高的写字楼中,无数的人整天忙碌着。如果你是身处其中的一位,你就能体会到,当有一天你突然停下你的工作,无所事事时,你会立刻觉得茫然无措,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只会如工蜂一般忙碌,而忘记了生命中的其他呢?
有人说,现在的生活压力这样大,不努力行吗?不努力挣钱就无法生存,就会让社会淘汰。
该埋怨残酷的现实,还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现实社会的牺牲品呢?
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借口,让忙碌的脚步能够做一些短暂的停留。除了工作、挣钱,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驻足,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
除了日复一日的劳碌工作,除了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我们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生活追求。诚然,生活的压力会一直存在,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生活的理由。
身处在这个纷繁忙碌的世界,找一个停下来的理由,为心灵找一块静地,能够得到比那些现实的成就更为重要的东西。
给自己一个借口,忙碌时学会停下自己的脚步,看看四周的风景。即便不能让自己真正地从烦琐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稍稍的休息。
一位单身妈妈面临着很多烦恼,她已经独身三年了,需要找个新的男朋友,但是她苦于时间不够。她向朋友诉苦说:“我每天要上班,下班了就得去学校接孩子,回到家就得做饭,准备明天的工作……我觉得我所有的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
她的朋友,一位心理学专家建议她可以调整些时间出来给自己。这位单身母亲瞪大了眼睛,在她看来,从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找出多余的时间,简直比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还难。
她的朋友,这位心理学家让她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假如她在上班的路上,车让堵在路上了,那么她的工作该怎么处理?这位朋友想了想说,如果她实在不能按时到达公司的话,这些事情只有留着她明天上班来做了。朋友又问,如果这件事情是必须今天完成的呢?她说,我手上没有重要到这样的事情,如果真有这类重要事情,老板也不会交到我手上。
她的朋友笑了,她也明白了。原来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着的事情并没有那样重要。
同这位单身妈妈一样,我们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仅仅是因为一种习惯,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忙碌是多么重要。
生活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当我们一直向着一个方向旋转的时候,总是会忘记向着另外的方向,我们同样能转出优美的弧形来。
人生除了忙碌,除了不停地向前,还有更多的生活方式。
一些人往往会把人生的不成功归罪于个人习惯来找结果,习惯把问题推托到别的事情上去。认为找借口的人错过了改进自己的机会,于是糟糕的事情也随着这些借口不断地发生,生活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但是事情不是这样,当你不停地忙忙碌碌,努力奋进的时候,你同样会遇到失败的打击,一些不经意间出现的小事同样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我们努力,是因为人类有着一种不屈服于困境的天性;我们不放弃,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向那些没有结果的事情妥协。
不管什么时候,困难和问题总是会存在的。既然这样,我们在努力的时候,为什么不找一个借口让自己开心起来?
世事无完美
有个人死后做了鬼,他向阎罗王抱怨自己经历过的人生太过糟糕,希望能够重新活一次,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阎罗王问他想怎样过。
于是这个人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人生。无非是荣华富贵、美女相伴、长生不老……总之就是好事全遇上,坏事避开他走。阎罗王听了这些话,对他说:“真有这样好的投胎地方的话,这个阎罗王你来做,我去人世投胎算了。”
人世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即便是掌管人类生死大权的阎罗王,也未必遇到过那种百分百完美的人生。
完美人生到底是什么样?有个很著名的富豪这样对人说,当你每天打开电视,看到那些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人,翻开报纸,同样也是这些人的消息,人们四处打听这些人的消息,听他们在做什么,你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看了这段话,很多人会心情振奋。是啊,人生短短几十年,总得有所作为才不枉为人一世。这样的人生该是完美人生了吧?但是记者在采访一些著名人士时发现,很多经常在媒体中出现的人物,本身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苦恼。尽管有时候这些苦恼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如果必须以面对那些痛苦为代价,可能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宁愿不要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个人表现得尽善尽美,只是因为他所展现给人们的只是他的一面,当你真正面对事物的全部时,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想象的相去甚远。
那么,是不是说,因为有了这些不完美的表现,那些拥有金钱和声望的人生就是不幸福的呢?或者说,他们表现在常人面前的仅仅只是一种假象?
事情不是这样的,人们在对待很多问题上常常使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法。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稍有不如意,就会十分烦恼,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的原因之一。
我们前面说过,幸福只应该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可以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时刻,而不是只有我们实现了愿望中的某个理想时,我们才是幸福的。
诚然,在人生的某些高峰时刻,人们的幸福感会非常强烈。但是,我们不可能时刻处在这种高峰的体验中,绝大多数时间,我们是生活在平淡之中,所以,找出平常生活中的幸福,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平平淡淡才是真,是因为人生大多数是由平淡的生活构成。即便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奋斗,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都会是在平淡的日子中度过。
世事无完美,对目标和完美的过分追求,常常会让我们忘记平常生活中所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把目标作为幸福的标准,其实缘于一种内心深处的功利权衡。人生的终点无一例外是死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但是有几个人能说,死亡就是幸福呢?又有几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完美,而加快自己走向人生终点的脚步呢?
不管完美与否,如果可能,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延长自己人生的长度。延长人生的时间,其实也就是延长人生的过程。
那些具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的成功者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精彩中。就我们所知,电影明星的人生是非常精彩的。一位当红明星在回答记者的关于日常生活怎样度过的提问时很诧异地说:“和普通人一样。”接着他反问记者:“你认为明星的日常生活该是怎样?”
提问的记者也很诧异,后来费了很大的力气,对这位明星做了一个专访。在这个专访中,他再次提到了和前面相同的问题。这次他明白了,那些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生活,只是媒体上的一些照片,电视节目中的一段视频。当红明星和普通人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经常会成为镜头下的焦点,会成为人眼所注视的中心。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当然,这并不表明,那些在很多方面优于我们的人,就一定是不幸福的,他们所获得的,就不值得我们去追寻。幸福不只是以某些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存在,但是那些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的人生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改变自己
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个性来挑战生活,这样的结果常常会两败俱伤。
一些人把失败和做错事情归罪于自己的性格。
和人争吵,不管对或者错,是因为自己性格太直,不会转弯;和同事关系不好,也是因为自己性格太直,心直口快,心里有什么不高兴,马上就说出来;在公司做了好多年,得不到提升,是因为自己不会拍马屁,做事不会看上司脸色;凡此种种,生活中的任何不如意都可以用自己性格和这世界不合适来解释了。
真的是这样吗?假如你的天性就不适合于这个世界,那么造物主为什么偏偏会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这世界已经存在了若干亿年,它不会为了因为你和它性格不合适,而来改变自己吧?
诚然,人的天性中存在很多和现实不相符的东西,也有些人用现实中的某些阴暗面来证明自己愤世嫉俗。他们这样给人解释:他们是因为太过清高,所以与大多数人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现实有很多不如意,但这并不能说明与现实不合就是正确的。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说告诉人们,只有适应这个世界,才不会被淘汰。
一些人感叹怀才不遇,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抱负,却遇不到赏识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有怎样的才能值得人家去赏识。姜子牙钓鱼,是因为他声名在前,文王之前就知道他的才能。刘备肯三顾茅庐,是因为之前听人说过“卧龙、凤雏,得一能安天下”。
不管是理想还是梦想,都需要有外界的条件支持才能实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人能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来成功,个人奋斗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失败。
要成功,就得先学会适应这个世界,学会改变自己。
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天生的这副脾气,没法改变。既然这样,你大可以守着你的本性,一个人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它是留给那些肯放下架子去追寻它的人。
《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用“如鱼得水”来形容自己得以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情。“如鱼得水”这个词,非常能体现各种心怀理想者和这个世界的和谐关系。当一个人不知道改变自己时,就如同一条在河边沙滩上暴晒的鱼,不管做什么,不管面对什么,都会觉得了无生趣。
总是努力而不能成功,辛苦而得不到幸福,固然会有外界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没有能察觉到自己身上出了问题。大多数时候,总是潜心于自己设计的努力中,不管不顾现实中的实际。这样的努力,自然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一个小孩拼命地哭泣,在一旁劳作的父亲自己因为工作而感到很热,以为孩子也热,于是不断地脱掉孩子身上的衣服。而孩子哭泣的原因是外面太冷,结果衣服脱得越多,孩子哭泣得越厉害。这种情形就是空怀良好的愿望,而不顾现实的实际情况造成的。
在大多数的生活中,这类想法比比皆是。努力是根据现实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先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再去了解现实的实际。一种不肯改变是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不应该改变自己去迁就现实;另一种不肯改变是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认为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曾经看过一个很令人感动的执着者成功的励志故事:好莱坞著名影星史泰龙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贪酒爱赌,每当他输了钱喝醉了回到家中,就会拿史泰龙和母亲出气,母亲喝醉了不敢拿父亲怎样,于是也找上了史泰龙。中学没有毕业的史泰龙顺理成章地成了个街头混混。二十岁那年,史泰龙因为受到别人轻蔑地对待,这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不就会和父母一样,一辈子酗酒赌钱,成为社会底层的垃圾。我一定要成功!”开始思索自己人生的史泰龙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没文凭,没经验,背景就更不用谈了,于是他想到了当演员。
史泰龙来到好莱坞,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奋斗之路。他四处寻找一切可以让他成为演员的人,但是他得到的是一次次拒绝,两年过去了,遭受了一千多次拒绝的史泰龙依然没有放弃,他一边靠做些粗活来养活自己,一边继续寻找机会。
终于,有个拒绝过他几十次的导演给了他一丝希望,答应把他写的剧本先试拍一集连续剧,如果效果不行,就立即停拍。
史泰龙不敢懈怠,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去。终于,他成功了。
一个屌丝变成明星的传奇,不是因为演技,也不是因为背景,只是因为执着和永不放弃。这个故事曾经感动过很多人,但是,真实的故事却全然相反。
史泰龙的父亲不是酒鬼和赌徒,他妈妈是占星师、舞蹈家和女子摔跤倡导人,而不是家庭暴力倡导者。史泰龙也不是个街头混混,他高中毕业后在迈阿密大学戏剧学院读了三年戏剧后,退学开始写剧本,同时做演员。
如果只是因为无路可走就想到做演员,那么演员这份工作也太容易做了。还有,因为什么都干不了才想到去做演员的史泰龙,可能执着到被人拒绝一千多次而不放弃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凭着自己的想法臆想出来,不顾实际就改变现实的故事。不知道这个故事会误导多少人。
执着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当执着变为偏执时,就会常常让人生陷入一种极端。
是改变自己,去找到适合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坚持自己的错误,让世界为自己的执着而感动,来顺应自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又不是太阳,凭什么地球全得围着你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只会让你离成功和幸福越来越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