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不务正业又何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个不自欺欺人的男人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物质主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的程度越高,我们的生活物质化的程度就越高。曾经被人瞧不起的“铜臭味”,如今成了所有人的人生追求。当人们评论一个人是否成功时,不再是用别的标准,而只是用他的月收入,他的银行存款数,他住多大的房子,开怎样的车来作为标准。

    这样的时代,让男人们觉得非常累,不管是有能力,还是没能力,有钱还是没钱,大家生活的目标开始史无前例地变得一致。

    “春节过后,公司会给我加薪水。如果运气好,我刚刚自己私下接的那个单,也很快会有收益了。等到了明年回家过春节时,我会开上自己的新车回去。”一位在上海打工的朋友春节回到家里时这样对我说。

    他的家人和另外一些朋友也听到了这些相同的话,大家都真心地相信他所描述的一切。或期待,或妒忌,每个人都被他所说的话感染了,大家都忘记了,去年春节前他也曾经讲过大致相同的话。

    如果现实不能让人满意的话,人们往往会把希望放在未来。但是即使我们现在的处境已经很好,大多数人仍然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往往是获得更多的金钱和物质。

    人们,特别是男人们,总习惯于在思想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金钱的获得上。诚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经济拮据时的那种窘迫,也理解金钱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正因为这样,在绝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想法,不管过怎样的生活,只要有钱,就一定是幸福的生活。

    有一位朋友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出差到全国各地,他所去的地方,有很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朋友们都很羡慕他到过那么多的地方,能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位朋友解释说,他到每个城市除了工作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酒店中很少外出,更别说去观赏那些风景名胜了。

    在大家深为惋惜的时候,这位朋友说出了他的一个人生愿望:有机会能到全国各地到处走走,去那些值得旅游的地方好好看看。

    大家好奇了,原来以为他是喜欢宅着,没想到他的愿望是能到处旅游。大家一起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趁着现在出差,有机会就多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那岂不是工作旅游两不误,皆大欢喜?

    这位又说出了他的心里想法,旅游嘛,就得有旅游的样,开着车,约上三两知己,最好还能带上一位红颜,这样的旅游才能称之为旅游。一个人孤孤单单,手中没钱,心中有事,再好的风景也没心情去看。

    这话说出了大多数人对待生活和金钱的态度。在他们看来,生活和赚钱是两回事,赚钱是劳作,是一件辛苦的事。而生活是享受,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两者不能同时进行。

    在这种心理下,大多数人有着相同的计划:先挣到足够的钱,然后用剩余的人生开始有计划地享受人生。

    听起来这个计划不错,但是实施起来大家才发现,这个计划的困难度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想象。

    首先,挣到足够的钱就几乎是一件不可逾越的障碍。不错,工资一直在涨,打工者赚的钱仿佛是越来越多,做生意的也随着物价高涨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升高。但是这些都比不上消费水平的增长。如果挣钱的速度和消费的速度同时增长的话,除了极少数有钱人外,没有多少人能够在哪一天对自己说,我赚够钱了,我现在要开始停下来享受生活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一边是一直增长的消费水平,一边是一直等待不能实现的理想。加上种种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经济压力,对现实不满意的人们,只好寄希望于未来。

    未来会怎么样呢?工资收入的增加早就被证明了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于是转而期待一些似有似无的奇迹的发生。股票、基金、彩票,甚至是博彩,日复一日我们到处传扬种种一夜暴富的传奇,并且期待这种幸运有一天能落到我们头上。

    当奇迹还没有真正降临在我们头上时,或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转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其在期望中空耗我们的人生,不如趁早为人生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

    首先,信用卡能不用尽可能不用,对很多工薪阶层来说,信用卡无疑是在他们本来拮据的日常开支中雪上加霜。如果迫不得已要使用信用卡,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还清它。

    不管你的收入怎么低,一定要学会储蓄。尽管人人都知道钱存在银行里会慢慢被通货膨胀吃掉,但是这些储蓄会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有了这样一份保障后,你在面临一些机遇时不会缩手缩脚。

    有位读者和我谈起他因为经济上的难题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的事。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一直是挣多少花多少。直到前不久,有朋友拿一个不错的项目邀请他一起合作。虽然他心中很看好这个项目,但是想到自己的银行账号上的数字为零,而开始这个项目的最初,是肯定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只好忍痛拒绝了朋友。

    学会储蓄,就要懂得对自己的日常消费做些规划。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没有钱也能做的,就不必要一定等到自己有钱了再去做。比如前面那位因工作经常出差到各地的朋友,他就不必要等到有心情、有足够的储蓄再去旅游。他大可在工作之余,好好体验各地风土人情,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光。旅游是玩的心情,不是玩的钱。这位朋友的想法中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有钱,才会有好心情去旅游。

    在很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上,我们花费了太多的金钱。虽然生活成本不断地提高,但是把我们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的绝大部分的支出是花在那些并不是必需的奢侈物身上。

    几年前,张林和他一位朋友一起决定开始健身。决定一下,他就去商店花了三千四百多块钱买了一套室内健身器材。但是只过了一个月后,张林就对这套器材失去了兴趣。现在两年过去了,那套器材除了占用张林租住的房间的一部分空间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他的朋友,只是每天在地板上做伏地挺身和仰卧起坐等等这些并不需要器材的健身运动,现在已经拥有一身令他羡慕的肌肉了。

    前不久,张林把这套健身器材送给了他新交的女朋友,但是他相信她也不会坚持太久,他只是不想她和自己一样,花钱买一堆自己并不会真正用得着的东西。

    钱只有使用才有价值。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人们很容易就能产生购物的冲动。每当节假日,我们就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很多人提着大包小包。能够肯定的是,他们所提的这些物品中,绝大部分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购买这些物品,多半是出自那种购物的欲望。

    女人爱逛街,所以在男人的印象中,女人都是购物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女人喜欢逛街是不错,但是真正喜欢付钱买东西的是男人。

    和张林那套健身器材一样,很多男人都会因为仅仅想拥有某种物品的愿望而购买东西。如果清理一下你的物品你就会为你的购物习惯感到惊讶。你的衣橱中也和女人一样,多了很多你并不一定爱穿的衣服;抽屉中有四五个牌子,十多种款式的刮胡刀;还有你的鞋子、你的手表等我们称之为奢侈品的东西四处陈列着。

    所谓奢侈品,就是那类有也可以,没有也能活下去的物品。女人靠这类东西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如今男人们也开始步入这个行列,他们开始用这类东西来显示自己的品位和价值了。

    这种自欺欺人的购物习惯,多半源于一种对外部世界的盲目跟从。电车上,一位俊男掏出了自己的iPhon5。本来想打电话给朋友的你摸摸自己口袋中那部才一千多块的诺基亚,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勇气在身边人的眼光中把它掏出来。于是你开始节省开支,经过一个多月的节俭日子,你口袋里也有了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再以后不管是在地铁里或者大街上,你总会装作非常无意地掏出它来,打一个你并不准备打的电话。

    一部手机可以带来很大的自信,同样地,很多别的类型的奢侈品,所起到的也是这样的作用。

    改变自己的购物习惯,相信很多人的经济状况会迅速地有所改观。

    从今天起,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开始变得简单。

    很多时候,那些我们苦苦追寻的东西,离我们真实的需要其实很远。

    幸福并不仅仅是有钱才能获得,金钱也不是快乐的唯一标准。

    要自由,就得抛开那些物质的攀比,特别是那些仅仅出于虚荣上的攀比。

    只要你高兴,“不务正业又何妨”

    宋朝皇帝赵佶写得一手好字,他自创的书法“瘦金体”成为书法一绝。但是赵佶却不是一位好皇帝,不会治理国家,最终自己也被金人抓去做了俘虏。赵佶是皇帝,但是他不务正业,落得连自身都保不住,留下千古笑柄。我国古代做皇帝不务正业的大有人在,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俱佳,最后却做了亡国之君;明朝的一个皇帝,喜欢做木匠,整天不理国事,在宫中做木匠活计;还有个明朝皇帝爱好经商,他在宫中设立市场,自己卖肉,据说他能够用手一掂就知道肉的重量。

    这些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如果不做皇帝,做他们喜欢的事,每一个都会是那个行业的佼佼者。仔细想来,错的并不是他们的“不务正业”,而是强加给他们的皇帝这个职业。

    可惜的是,就算这些皇帝爱好别的事情,皇帝这个职业他们也无法辞掉,所以最终在身后留下千古憾事。

    当然,普通人中间,也有很多人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所幸的是,现代社会,对职业和爱好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由。

    一个年轻人,经营着自己的家具店,有着很好的收入。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偶尔听人讲到一个星星的故事。那些天上的星星,进入大气层后,会迅速地坠落。除掉和大气摩擦而燃烧掉的部分外,其余的部分就掉到地上了。

    大家都明白了,这些星星其实就是陨石。这个年轻人叫陈家良,听到这个故事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要去寻找这些星星。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感到不可理解。放下正红火的家具生意不做,去寻找那些就没有多少人见过的所谓“星星”。他的妻子第一个不同意,在劝说他很多次无效后,妻子叫来了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大家轮流劝说陈家良。但是最后所有的劝说都没有产生效果,陈家良开始准备出发去寻找“星星”了。

    由于对陨石一无所知,刚开始的时候,陈家良来到一所大学,找到一位天文学教授,向他请教关于陨石的知识。这位教授很热情地接待了陈家良,和他谈了三个多小时。告别之后,陈家良就开着他刚刚改装来的车踏上了寻找“星星”之路。

    对陨石一无所知的陈家良一开始的“寻星”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他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什么地方有陨石雨就赶往那个地方。但是由于新闻时效方面的原因,往往在他赶到时,陨石已经让当地人先行一步找走了。等他去的时候,只有出钱找人买。因为对陨石并不熟悉,他经常会买到一些近似陨石的石头。拿到南京紫金天文台去检测,结果常常不是陨石。

    这时候,反对陈家良当初决定的家人们,慢慢开始接受他喜爱陨石这个事实了。有些时候,当他从外地回到家中时,妻子还会主动地和他一起观看那些他带回来的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石头。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陈家良收集到了很多块陨石,其中有部分紫金山天文台专家鉴定为真正的陨石。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陨石的认识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陨石收藏的行列。陨石行业竟然成了一个赚钱的行业,陨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和黄金等价,堪称“点石为金”。

    虽然陈家良当初寻找和搜集陨石只是为了喜爱,但是知道家中的藏品价值不菲时,他也非常高兴。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关于“星星”的梦想,但是我们经常没有勇气朝着我们喜欢的目标走过去。这种心理,有些是因为现实的无奈,有些是因为害怕被人嘲笑;还有些人是因为天生的惰性,害怕平稳的生活被打破,害怕改变。

    选择怎样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这里,我还是鼓励大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的一生并不长,能够给自己去实现梦想的时间也不多。要真正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就得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实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不务正业”其实是基于一种社会上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之下,如果大多数人习惯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么另外的人也应该过着同样的生活,否则就是另类,就是“不务正业”。

    事实上,许多真正有创造性的东西往往是来自于那些“不务正业”者。正因为他们敢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所以他们能完成一些别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有位记者去精神病医院采访出来,发现自己的一只汽车轮子上的螺丝被人拧走了。眼看汽车掉了只轮子,无法开走,记者站在那里看着汽车发呆。这时一个精神病人走过来,问记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来不想理精神病人的记者出于礼貌,说出了自己遇到的难题。精神病人二话不说,拿起扳手,从别的每只轮子上拧下一个螺丝,装在被卸掉的轮子上,这下汽车能开了。

    记者惊奇于精神病人的聪明,精神病人不屑地说:“我是疯子,而不是傻子。”

    正常的思维往往会让人变傻,让人的智力和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大多数人正常的想法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打工、开店、办工厂等等这类事情中,即便有风险存在,也能为大家所理解。另外一些符合自己的心理和需要的事情,因为常常远离他人的期望 ,而被视为另类。这种情形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迎合社会的标准而牺牲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

    那些劝人专注于某一事情者,可以找出无数的例子来证明“不务正业”的坏处,也能找出无数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但是思考这些例子我们就会发现,所有这类坚持于某一领域的人或者团体中,他们都经历过最初的不让人认可,到成功,到最终成为榜样的过程。

    马云开始做阿里巴巴时,电子商务在中国只是开始,在传统的生意人看来,他做电子商务也是属于不务正业。可是随着阿里巴巴越做越大,淘宝、支付宝渐渐为更多人接受,再也没有人说马云是“不务正业”。

    每一种创新后面都会有若干近乎叛逆的故事,但是每一个创新成功后都会成为人们所追寻的目标。

    成功了,就是创新;失败了,就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但是如果你决定了走自己的路,大可不必犹豫于别人的看法。

    每个人面对的路,只能是每个人自己去走。旁观者的意见,常常会忽略了当事人内心的感受。

    每一条路都会有终点,每一条路边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景。选择了,就要去走,不该太在意别人的想法。

    试试简单生活

    什么是简单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太多的喧嚣繁杂占据你的生活和心灵。

    但是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简单生活不是这样的。不管说没说出来,在很多人的想法中,简单生活就是有很多钱,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凭心而论,有钱确实有很多方便之处,能够购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能让人享受很多普通人所有的服务。但是在带来这些方便的同时,金钱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我在广州工作时,有位同事觉得公司租的房子住的人多不方便,就自己在外面租了房子住。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这位同事每天请钟点工帮她去收拾房间。然后对别的同事说,这样她生活简单多了,可以有更多多余的时间去参加各种约会和郊游,可以每天下班就清闲地坐在那里喝茶,在网上聊天。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心目中的简单生活,花钱买时间。

    其实,简单生活不是这样的,看看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我们所住的房子和那些我们所有的时间,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是可以简化的。

    对于简单生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摒弃那些不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质上的东西。另外,那些用钱买来的服务类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学着自己动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可以简化的。

    简单生活第一步:从你的起居室做起。

    不管是租住的房子,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在其中找出无数的用不着的杂物。有位北京的朋友抱怨说,他老婆喜欢把以前的旧衣服打包起来,不是扔掉,也不是送人,而是用箱子整整齐齐地装好放起来。这么多年下来,家中装旧衣服的箱子已经有了二十多只,码在一起,快有半个房间了。这位朋友说:“北京的房子二万多一个平方,她就用来堆放那些从来不会穿的旧衣服。”

    确实,不管从经济的角度,还是生活简单的角度来说,很多类似于旧衣服之类的杂物,保存下来都是不划算的。

    站在家中,看看你家具上乱七八糟的摆放的一些物品,你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会一直不用的。这些不会使用的物品,大多数就如同鸡肋一样,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它们去它们该去的地方。

    什么是该去的地方?送人,卖给旧货店,当垃圾扔掉。总之,让那些不会再用的东西到它们该去的地方。

    完成这个任务后,你会发现,你的房间在极短的时间增大了许多。

    有了足够的空间后,你就可以开始简单生活的第二步了:减化你的家务时间。

    有过收拾房间经历的人都知道,收拾摆设简洁清爽的房间比收拾一间东西扔得到处都是的房间要节省二分之一的时间还不止。在我们扔掉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以后,无形中我们已经为自己省出了很多的时间。如果更进一步,我们会发现,我们能从家务中节省更多的时间。

    除非你认为做家务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否则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家务会是件累赘的事。除了从家务中节省时间外,我们还可以试着把做家务的时间变成享受家庭生活的时间。

    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没有时间陪伴妻子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家在我们生活中,仿佛成了一个驿站。为什么会这样?大多数人的答案只有一个字——“忙”。至于忙成这样吗,难道每天除了工作,你没有吃饭,没有睡觉吗?

    简单生活的原则,就是要把人从这类不知所以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去饭店吃饭,推杯换盏间,加上闲聊的时间,相信也会花上两三个小时吧。从今天开始,你尽可以把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推掉,尽量地回到家中吃饭。回到家中,你可以边和妻子聊天,边帮她做些家务。也可以花些时间陪孩子游戏,和他谈谈天,免得将来有一天你回到家中,孩子会问妈妈,这位叔叔是谁?

    简单生活第三步:不要过分依赖工具。

    洗衣机、汽车、割草机……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产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物品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并没有真正为我们节省太多的时间。

    我有个朋友住在城市的中心,那里交通十分方便。在他没有买车之前,他可以选择公交和地铁去任何地方。那时候虽然会有挤车之累,但是基本上他想要去哪里都很少会迟到。后来自己买了车,本来以为以后再也不会受挤车之累了,也能省出更多时间了,结果买车之后,他的时间更紧了。

    首先,他如果要去哪里,除了开车在路上的时间外,他最少要多提前两小时出发。城市的堵车太厉害,开车出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堵在路上了。就算这样,他也曾经因为堵车而好几次迟到。后来每次遇到重要些的事情时,就干脆坐地铁去。

    和汽车一样,很多看似能替我们节省时间的工具,在更多时候其实是束缚了我们做事的能力。我有个朋友习惯用手洗衣服,除非是大件的衣物,比如被套床单什么的。问他原因,他说每次把衣服放在洗衣机里时,总是要花时间在那里等着洗好。有好几次因为有别的事情,忘记了取出放在里面的衣服,结果那些衣服就在里面待好几天。后来慢慢地,如果衣服不是很多,他就直接用手洗掉。

    类似这类过分依赖工具,而花费更多的时间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摒弃现代化的工具,而回到原始的生存状态去。而是要我们不要完全依赖于工具。这里面存在一个生活方式选择的问题,很多人因为有了工具,而会以为任何有关的事情都不必亲自动手。长期下去,生活习惯就会因此而变得懒散和依赖。

    小时候曾经看过一本漫画书,书中写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行了。因为自然选择的原因,那时候的人都只剩下一根手指了,其余的手指因为不需要,而退化的没有了。

    当然,你对工具的依赖不至于让你身体发生那样大的变化,但是有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些经常坐着的人,会长出大腹便便的肚子,这是肌肉退化了;一些人平常很少走路,偶尔去爬一下山,就会气喘吁吁,明显的是力量和肺活量跟不上。

    如果可以,尽可能自己动手做。不要小看这些习惯,它给你带来的好处绝对不会低于你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简单生活第四步:不要让娱乐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享乐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娱乐的机会。除去花费较多时间的旅游外,我们不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就能找到很多娱乐的机会。看电影、参加朋友的派对、听音乐会、去KTV唱歌、到夜店狂欢、棋牌室等等。每一项活动都会花费不菲,每一次出去都会花掉很多的时间。

    曾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人,都会认为这些活动并没有让我们得到真正的享乐。除了经常会让财务上捉襟见肘外,并不会给你真正带来什么。

    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那些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受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不需要花费很多钱的。

    有一位朋友在毕业时,他的教授对他们一起毕业的同学说,希望大家以后每年能看一两本好书。朋友说,当时他很奇怪导师的这句话,一年看两本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啊?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他发现他并没能像老师希望的那样,每年看两本书。至于其中的原因,好像是因为忙。但是细想想,自己并没有每天忙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啊,是什么占据了那些多余的时间呢?

    除了娱乐,还是娱乐。每天奔走穿梭于城市中,各种无休止的狂欢,每天进行着相同的事情。我们的心灵离宁静越来越远,离快乐、离我们想做的事情越来越远。

    当然,这里不是说大家不要娱乐。如果高兴,如果财务状况和精力都允许,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你在进行一种生活之前,至少得考虑一下,这样的生活是否会对你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单生活第五步:不要让工作占据你的享受时间。

    工业革命把人们从以前农业社会悠闲的生活方式中分离出来,很多人成为了工业人。从在学校接受教育开始,人们所做的努力大部分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在学校中,大家学习各种知识,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工厂里,人们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慢慢地,人们似乎习惯了工作,而忘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还有享乐和生活。

    一位老板注意到他公司的一位职员很久,他发现,每天下午五点钟的时候,这位员工都会准时地从办公桌前站起来,然后回家。从这位老板三年前开始注意到这件事开始,从来没有例外的情形出现。这位老板相信,这位员工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职员。能够每天在上班的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工作,能够每天准时回到家中陪伴自己家人的男人,没有理由不是一位好员工。

    工作就应该是这样:规定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并在这些时间内,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

    事实上,很多人经常加班,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真正繁重到不能完成。他们经常加班的原因,多数是因为他们时间上安排得不得当,或者工作效率不够高。

    有段时间,那些热衷于用个人的时间来为公司服务的人受到赞赏。对这些进行表扬的人认为,喜欢加班的人,至少是牺牲了属于个人的时间和享乐来工作。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做着相同工作的一些人,其中一部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常常不得不依靠加班或者别人帮忙来完成工作。

    这种现象说明,经常加班的人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能力不足,另一个是他有意要延长工作时间(比如为了加班费)。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自由职业者,并没有人二十四小时盯着他做事,他的工作报酬也不是按照工作时间来计算的。这类人更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自主性。

    无论如何,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那些属于个人的时间,对于你过上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效的。快乐的原因

    很多人在对某种事情过于渴求时,就会在内心深处视目标的达成为一种幸福。这也就让我们很多人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共识:有钱就代表着快乐和幸福,因为没有人不渴望拥有金钱,过上富有的生活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梦想。于是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有钱人一定是幸福的,因为这是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

    一些学者在杂志和书上言词凿凿地说,有钱人过得并不快乐。他们甚至还能找出一些小故事来作为证据,比如某个富人因为钱太多,担心让人偷走,所以不快乐。再比如某个人因为过度追求财富,太过贪心,身心俱疲,最终遇上了不好的事情。

    这些故事并不能真正说明有钱人不快乐。担心钱多让人偷走不快乐的人,不快乐是因为他太过担心,不是因为他钱太多。有这种性格的人,没有钱也一样会不快乐。过度追求财富的人,并不一定遇到的就是不好的事,他也许最终会成功。

    既然这些理由都不能成为有钱人不快乐的原因,于是又有人推出了心理满足度这个理论。在这个理论下,当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下时,财富值每增高一点,幸福感就会增加一点。而月收入过了一万元以后,幸福感就不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了。

    这第二种理论依然不能让我们信服。首先,每个地方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农村和城市,内地和沿海,一线城市和内地城市各不相同,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得出幸福感的最高值是一万元左右?还有,就是说财富值到达一定标准后,幸福感并不会增加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我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去对待“你幸福吗?”这类让人无所适从的问题,有钱人也不例外。

    这样说,有钱人是不是就一定不快乐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人最先被分成了两类人,有钱人和穷人。然后这个问题给了人们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如果穷人是这样的,那么有钱人就一定是站在事物的另一面。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钱人有他们的快乐,也会有他们的烦恼,穷人同样如此。

    说有钱人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远不如穷人潇洒自在的理论的人,来自于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毕竟这世界上穷人远多于有钱人,为了让大多数人安于贫穷,或者说安于现状,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金钱和幸福快乐不相干的理论。

    对于贫穷者来说,能够拥有很多的财富肯定是一件快乐的事。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也明白他们的富足生活,来源于他们拥有的财富。虽然有钱人也会有着各种的不快乐,但是他们的不快乐不会来自生活上的拮据。

    身为一个富人,你可能会更快乐,也可能会有更多烦恼。如果你想要快乐和幸福,根本的原因应该不在你是否拥有太多的金钱上面。诚然,拥有足够的金钱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优渥,但这只是我们快乐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假如你富有,那么祝福你可以免去贫穷的烦恼。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没有多少钱的普通人,这也不应该成为你痛苦的根源。除了财富带来的快乐之外,你还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生活的更幸福。

    那些把金钱当作快乐和幸福的唯一标准的人,显然犯了一个根本上的错误。金钱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假设,如果有一个人,肯花十万元买你的双手,你会不会同意?正常的说法是不会。我们再假设有人肯花十万元买你的双眼,你会不会同意?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依此类推下来,我们的整个身体如果用金钱来计算,应该是无价的了。

    这种无价,也表明了我们个人的独一无二和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独一无二是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

    和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可以控制范围内,做到最好。

    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管你生活的无忧无虑还是快乐无比,尽你自己的努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