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机遇是财缘的指南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百万身价的人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就成了果园。等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鸭梨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纯美无比。就在村里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生活欢呼雀跃时,曾经卖石头的那个果农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买不到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树。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

    “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惟一的一个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四万元的额外收入。

    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化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的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

    但当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财商启悟:一个财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一个财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敏锐和智慧的人;一个财商很高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开拓型的人才。

    金子与大蒜传说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那里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与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动心。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很好么?于是他带着葱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与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财商启悟:投资时谁先抢一步,占得先机,得到的便是金子;而步人后尘者,便似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巨额悬赏金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一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栏目。

    启事刊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报社,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报摊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果然是富翁家的狗。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个小报摊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三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天天浏览当地报纸的广告栏。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拣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财商启悟:在商海中不论要干什么,都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和尺度,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你可能一无所得。

    10元钱闯天下华隆集团的创办人卢俊雄,虽出生于工程师家庭,但10岁时便开始瞒着家人,带着10元钱独闯武汉去寻求机遇,发掘财缘。正因为他的这种积极,最终改写了他的人生。

    年,有件事改变了卢俊雄的命运。一天,他到白云宾馆准备买些书拿到街上卖,结果是尚未行动就被派出所扣住了,直到晚上8点才放他回家。当晚,归家时,再没有办法撒谎“打同学”了,因为同学已被母亲问遍了。于是,他如实供认一切“不轨行为”。他开明的父亲听完,说:“就算穷一点,也不能这么干。这样吧,我给你3本邮票,你去集邮吧。”

    卢俊雄凭这些邮票,参加了1980年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的全国首届邮票展销会。可是他的兴趣放在了公园门口那三五一群换邮票的人堆里,他用卖报卖书的几十块钱,在市青少年宫、火车站、邮票公司等处,又炒起了邮票,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读初二时,他成立了广州第一个自发性的中学生社团——“省实”集邮社。他帮爱集邮的学生代买各种邮票,一般都提取“劳务费”。

    升高中考试考完后,毫无信心的他,早就订好了去武汉的火车票。准备一旦落选,就弃学从商,浪迹天涯,靠“炒”邮票为生。结果他考上了。

    上高二时,他组织了“中学生集邮冬令营”。各个学校有不少人报名。然而开营举行邮展那天,人数不多。原来,报名者都忙于补习功课,有的班主任不让来。地方集邮协会负责人、校教务主任等特意赶来参加开营典礼,卢俊雄的眼睛湿了。

    卢俊雄把他的心情写成一篇文章,寄给香港《邮票世界》杂志,竟获刊登。更奇妙的是,一些海外邮票商竟纷纷来函寄钱,托他购买邮票,因为“邮票无国籍”,200枚以内夹在信封里邮寄无须纳税。因此,卢俊雄开始进入了“国际市场”。比如说,买到100元人民币的“错体票”(漏色、印倒、变体的邮票)寄出去可获100英镑的收益。

    年底,卢俊雄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做了另一次跋涉,给深圳大学一勤工俭学者从广州批发贺卡。他找到了广州最大规模且价格最低的批发商,他说:“要去年的积压品。”这些不值钱的旧货,在一年之后都以高价卖出了。卢俊雄晕车,第一次从广州到深圳赶交货是夜间坐中巴,他吐了20多次。深圳人感动之余,给了他更大的订单。10天不到他赚了3000多元。

    卢俊雄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3000多元钱办了份双面8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卢俊雄找到了一位大的邮票供应商,生意越做越大。1987年1月,就做了3万多元的生意。到1989年,《南华邮报》已发行5万份,即拥有5万个客户。1991年2、3月至7、8月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邮票大致上涨了5倍,卢俊雄大获其利。

    卢俊雄搞了两年的邮票生意,觉得应往更高层次发展,他又开始寻求新的机遇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房地产生意虽然利润高,但风险也大。更主要的是做这种生意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此时的卢俊雄还力不从心。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用少量的钱做房地产生意,即在市中心旧房子上打主意。作为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卢俊雄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

    年,他开始做房产生意。先付几千元定金,然后再在香港报纸上登广告找买主,由买主出装修图,他代为装修并安装电话。每平方800元的旧房他可以以每平方2000元的价格卖出,在当时房产市场尚未启动的形势下,他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再一次使用了靠别人的钱去赚钱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年12月,位于中山七路的“城市百货中心”开业。在剪彩仪式上,卢俊雄带着记者参观了这个占地1400平方米,有中央空调、自动电梯的现代化大商场。他兴奋地透露:180多个摊位在23天之内全部招租出去,一个摊位一次收10年租金5万元,华隆一下子就收到了近1000万元的资金。它的成功在于卢俊雄设计出独特的退款方式,别的商场是10年后一次退还,华隆却每年退一部分。

    与此同时,卢俊雄在人口稠密的西华路兴建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时装购物广场,承租者自报需求面积,隔成高档玻璃房间,每平方米50年租金7万元,20年内逐年退还,承租者还可以得到华隆公司赠送的100平方米位于新塘的土地。投资者觉得非常合算,纷至沓来。很快,卢俊雄又得到了几千万元押金。

    财商启悟: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寻求机遇。机遇无处不在,只有积极寻求的人,才能像卢俊雄一样用10元钱去结下上亿的财缘,谱写财富的新篇章。

    做风的生意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孤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孤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调温系统……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财商启悟:在投资领域中,如果只在一条路上走,很容易会觉得路已经走绝了。但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而且条条都是新的路,只要善于开拓,就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被遗忘的女人常常苦恼买不到衣服的胖女士南茜走出第六家服装店,真的有些绝望了,难道偌大一个新加坡就真的买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穿的时装?

    从生下第二个孩子开始,不到三年的时间,南茜的体重增加了80磅,到处也买不到像她这样身材的女人可以穿的漂亮时装——时髦的新款没有大号码,有大号码的款式既难看又过时。

    那些时装设计师和商人们,只注意到那些身材苗条的女人,真的有些忽略了为数众多的肥胖女人。无奈的南茜只好自己动手做起各式各样的时装来。好在对于曾经是服装设计专业高才生的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有一天,买菜回家的路上,南茜遇到了两个和她差不多胖的女人。她们惊讶地问她的衣服是在哪儿买的。当得知是南茜自己做的时候,两个胖女人摇着头失望地走了。南茜回到家中,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能不能开一家服装店,专门出售自己设计的为胖女人制作的有型有款的时装?

    第二天南茜就风风火火地干起来。新店开张后,生意出乎意料的火暴。原来,竟有那么多胖女人渴望着专为她们设计的服装。没有多久,南茜的时装公司就拥有了16家分店及无数个分销处。她每年定期去欧洲进布料,在美国各地飞来飞去巡视业务,豪宅、名车也随之而来。

    最让南茜高兴的是,她每天都可以穿一件自己设计的漂漂亮亮的时装去逛街。

    南茜创办的那家时装公司的名字就叫:被遗忘的女人。

    不久,美国内华达州举行“最佳中小企业经营者”选拔赛,南茜赢得了冠军。南茜夺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把服装尺码改了一个名称而已。一般的服装店都是把服装分为大中小以及加大码四种,南茜的惟一不同做法就是用人名代替尺码。

    玛丽代替小号,林思是中号,伊丽莎白是大号,格瑞斯特是加大号。她们都是女强人。

    这样一来,顾客上门,店员就不会说“这件加大号正合你身”,取而代之的是“你穿格瑞斯特正合身呢”。

    南茜说:“我注意到,所有上店里来买大号和加大号的女性,脸上都呈不很愉快的脸色。而改个名称情况就完全两样了,况且这些人都是名声很响的大人物。”

    在挑选店员时,南茜也别具匠心,站在大号和特大号服装前的店员个个都是胖子,无形中又使顾客消除了不好意思的感觉,因而顾客盈门,利润滚滚。

    财商启悟:每一个市场里,都有一些被人忽视的消费群体。只要您善于开发出填补某个细分市场的产品,并加上一点“匠心独运”的智慧,您就能迅速壮大自己……创造机遇的杜德拉拉菲尔·杜德拉,委内瑞拉人,他是石油业及航运界知名的大企业家。他以善于“创造机会”而著称。他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发迹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是个赚大钱和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无疑,这本来已是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成交这笔生意难度很大。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当时,阿根廷政府想到要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赶紧筹办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切,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牛肉,直接运来西班牙。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了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巨子。

    财商启悟:创造机会,能激活投资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让一些看似分离的投资资源有机地得到转换和整合,产生出最大的利润。

    机遇是财缘的指南针抓住机遇,也是一种投机,但是这里所说的投机并不是所谓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而是说善于观察和利用时机来取得成功。看准了机遇,敢于冒险,凭着一种直觉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别人料想不到的地方获取巨额的财富。

    王志远——一位70年代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打工仔,便是靠成功的投机发家的。

    年春,王志远来到香港,在一家小工厂里做工。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金使这个志向高远的小伙子感到非常不满足。一天他看到了一则广告:“如果阁下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满,希望有所改变的话,请到香港××中心二楼D一谈。”怀着一线希望,王志远来到了广告中所说的地点。

    排在他前面的人很多,一个个信心百倍地走进那扇办公室的大门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出来。

    王志远心中捏了把冷汗,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被入选。

    好不容易轮到王志远了,他在门外长长地舒了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大方地走了进去。房间里面早已坐好了5个人,像一排法官,眼里透着严厉的光逼视着王志远。

    问话开始。有人问道:“王先生,你知道什么是期货吗?”

    “期货”,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在王志远的头脑中完全没有这个词的印象,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那么什么叫做商品呢?”

    “不知道。”

    “那你一定没在金融业供过职吧。”

    “没有,我只是一个大陆来的打工仔。”

    个主考官对视了一下,都纷纷摇了摇头。这时一位主考官又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月薪3000元,每年加薪5%,但是薪水是固定的;另一份工作月薪2000元,但是有一份佣金靠你自己去争取,也许是一笔数额巨大的金钱。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选哪一份呢?”

    王志远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我会选后面的一份。”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中了第二份工作中可以争取的机遇。”王志远平静地说道。

    个主考官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在金融业便需这种敢于抓住“机遇”的勇气。“王先生,你回去吧,我们研究后会告诉你结果的。”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对期货一无所知的王志远就这样进了期货贸易这个陌生的天地,开始了他的奋斗。

    期货市场是投机者的乐园,搞期货交易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要在别人之前抢先抓住机遇,才能够赚大钱。王志远初入期货市场,对期货是一无所知,但是他只是全凭着对于投机的灵感,而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大生意。

    有一次,一位布厂老板让王志远替他买下100张日本棉纱,他以为日本的棉纱行情不错,一定可以赚一大笔。谁知事与愿违,不久之后,日本市场疲软,这批期货一个多月都无法脱手,资金积压,造成流通不畅。王志远和布厂老板都仿佛捧着一把热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此时,中国唐山发生了大地震。而唐山是红豆的主产区,这次地震一定会大大减少红豆的产量。王志远听到了这个消息,灵机一动,他感到机遇来了,于是马上去见了布厂老板对他讲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王志远买下了100张日本红豆合约。别人觉得很奇怪,既然那100张绵纱都已经被套牢了,怎么还那么大胆去买进100张红豆合约呢?他们认为王志远初涉期货市场,对此一无所知。有些人好心地劝他,有些人则冷嘲热讽,但王志远并没有理会。

    不久之后,红豆价格暴涨。王志远将手中的合约尽数抛出,所赚取的钱除了弥补了由于买入棉纱合约的损失,还另获了一大笔利润。布厂老板笑逐颜开,连声赞叹王志远的敏锐眼光。

    王志远从这件事上了解到要在期货市场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充分掌握信息,并且还要通识各种知识。之后,他勤奋自学,并且时时关注一切可能引起期货市场波动的信息。

    有一次,王志远从电视上看到沙特阿拉伯提高石油价格的新闻,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衣服都没有穿就马上打电话下单买入香港“九九”金。

    果然,一天不到,金价开始暴涨。一夜之间,王志远的每张合约就赚了10多万港元。

    就这样,王志远以其特有的商业直觉和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在期货市场中随意驰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财商启悟:生活中许多人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遇,哪怕那种机遇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她,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北欧风情”进军中国1993年夏天,25岁的丹麦青年李曦来到上海淘金。这位复旦大学的留学生折腾了大半年后仍一无所获,走投无路之际,老同学提醒他:“你不是擅长吹萨克斯吗?干嘛不先用它糊口呢?”当天下午,李曦就在上海卡门夜总会找到了工作,每晚演出收入300元。

    温饱无忧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商场折戟的原因,觉得就像眼前只能靠吹萨克斯吃饭一样,应当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他想起刚毕业时曾到非洲采访过一个很有名气的木材商,对方曾拍胸脯说非洲的木材不比北欧的差,但非洲的木材价格就是卖不上去。他迅速查到那个木材商的地址,向对方发出传真,对方很快有了反馈。然后,他又打电话给上海几乎所有的木材厂,终于落实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合同。一个月后,生意成功,他赚了个钵满盆满。

    此后,李曦又将目光瞄向了家乡丹麦的著名产品。他发现,随着上海的进—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入住上海,同时许多家庭搬迁新居,如果把高品质的丹麦家具打入中国百姓的家庭,定能填补市场的空白。不久,一组名为“北欧风情”的系列家具迅速占领了上海乃至北京、深圳、大连等地市场。至2000年底,李曦已经创出9亿元的资产。

    财商启悟:因为“无”,才会被“有”所吸引;因为存在“缺少”的,才有了充实的空间。陌生往往就伴随着神奇、商机和灵感。只要善于转换和把握,就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收益。

    废纸篓里的纸条自新任老板长川上任以后,常磐百货公司营业额每年翻一番,其经营物品几乎包揽了全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

    长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他刚刚到常磐百货上任时,公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用品商场,和他们公司同样大小的百货公司县城还有五家。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尽快地出效益呢?

    如今人们买东西常集中采购,为防止丢三落四,先写一个购物清单。有一次,长川看见一位女顾客买完一件东西要走时,把一个纸条扔到商场门口的纸篓里,他马上跑过去拣起来,发现上面写的顾客需要的另两种东西他们商场里也有,只是质量不如顾客点名要的品牌。他根据这一信息,更换了该商品的品牌,果然有很好的效果。于是长川经理开始每天把废纸篓里的纸条全部拣回去,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很快地,他就知道了顾客对哪几类商品感兴趣,尤其青睐哪几种牌子,对某类商品的需要集中在什么季节,顾客在挑选商品时是如何进行合理搭配的,等等。在长川经理的带动下,常磐百货总是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适应顾客,并且合理地引领顾客超前消费,一下子把顾客全部拉进了他们的店里。

    财商启悟:巨大的商机常常就潜藏在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当中。小到废纸篓里的一些废纸条,有时会预示着消费的方向。善于发现细节,您就能掌握投资的方向。

    小石子铺就赚钱之路日本有一家高脑力公司。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带菜色。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最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小石子约800个铺成一条石子小道。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如做工间操般随意行走散步。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好创意自身就是财富。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便开始着手他火红的生意。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稀疏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因地制宜开始批量生产。后来,他又把它们确定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眼里。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员。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块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一条赚钱之路。

    财商启悟:小处着眼,小处着手,你会发现商机无处不在。

    卖给赤脚人鞋子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需求信息,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惟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那里。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上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

    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市场。”

    与A的态度相反,B看到这种状况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的人交上朋友。

    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份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的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A认为没有市场,B认为有大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我们赞赏后一位销售人员,他有发展的眼光,他能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懂得“不穿鞋”可以转化为“爱穿鞋”。为此他进行了努力,并获得了成功。

    财商启悟:面对同一种市场,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前景,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兵贵神速彭云鹏于1977年开始自己创业,几乎是白手起家,仅用了10多年时间,他创办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便成为印尼屈指可数的几家大集团之一。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他的财富现已超过45亿美元。

    彭云鹏的业绩实在令人瞩目,经济界人士认为其发展秘诀贵在神速。

    彭云鹏之所以于1977年创立胶合板厂,是看准了当时世界市场胶合板紧俏。而印尼巴里多岛盛产木材,自己又有胶合板生产技术和销售关系,因此迅速把工厂扩大到68条生产线,使其胶合板产量不仅成为印尼第一,而且在世界上居首位。为了确保胶合板生产所需的木材,彭云鹏又以速战速决的战术,在印尼申请到500万公顷的森林特许伐木权,另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10万公顷的特许伐木区。

    为了适应庞大的伐木业及夹板制造业的需要,彭云鹏果断地设立了180多家相关配套公司。

    包括运输公司、贸易公司、金融公司、酒店及房地产公司。为了充分发挥开伐木材的作用,他又伺机成立了造纸厂,这一造纸厂是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儿子合作的,共投资1.6亿美元。由于有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该项目很快就建成了。

    彭云鹏早就懂得“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的哲理,他乘着自己业务迅速扩大之势,及时地向国外拓展。他通过在香港、新加坡、处女岛等地设立机构,开展胶合板、纸张的销售及进行各种投资、筹措资金等活动。1993年,他与林绍良联手购入华裔富豪谢建隆的阿斯特拉国际的部分股权,他占股达20%。他又与郭鹤年联手,投资1亿美元于新加坡的圣陶沙游乐场。

    年底和1994年,彭云鹏将其属下的巴里多太平洋木业集团等上市,加上其所属的阿斯特拉集团控制的3家上市公司在内,彭云鹏在印尼本土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值超过60亿美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