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教给孩子终生都受用的学习本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会学习是孩子追求知识的资本,孩子通过每天不断的积累和巩固,使得这个资本不断地发生增值,于是孩子的学习就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最终使得孩子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如果教会孩子在少年时期如何学习,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

    和孩子一块儿学习很快乐

    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快乐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希望有一个伙伴,如果家长和孩子做伙伴,不但孩子开心,连家长也会从中找回童年的记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孩子的言行和爱好是在家长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和孩子一起学习,在一个知识的环境里,你会感到世界真的很美好。

    确实,现在的一些家长,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养家糊口的辛苦,指责孩子泡网吧不学习,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给社会,而家长自己沉醉在无聊的应酬和消遣里,缺失了再学习的能力。

    学习不光是学生时代的事,也不局限于你的专业领域。为父母者,更应该善于和孩子一起学习。学习什么?孩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了解国内外大事,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却不能够持之以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自古就崇尚教育,中国人以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闻名世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家长却走偏了路。一些人以为给孩子找个名校,或是一掷千金,让孩子从小离家而远赴海外当个小留学生,就是对他们教育的大投入,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殊不知,这种把教育的责任推出去的做法却铸成了很多的错误和悲剧。

    怎么学习?孩子也给出了答案:和他们一起学习。我们发现,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其实,很多孩子并没有在意家长的收入,而是更看重知识的力量,这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这个民族的希望。面对这些充满希望的下一代,家长们应该幡然警醒了,在浮躁和迷失中静下心来,关上电视、撤掉麻将,在温暖的灯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把你们的爱镶上知识的金边,融入孩子纯洁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地成长。

    许多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多动脑子“”好好用功“,却忽略了”以智能育智能“这一重要规律。调查发现:思维活跃、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有直接关系,这些父母在谈话间明显地表现出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因此,为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父母首先应加强自我学习,并积极投入与孩子一同的智力活动中去。

    所以,父母可以这样做:

    (1)读书、看报。读书、看报能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在家庭中传递信息时,父母还要谈谈自己的认识。读书过程中养成画出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和记读书笔记等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上读书、看报。

    (2)小型家庭智力竞赛。进行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以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3)家庭辩论活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但看法未必一样,就此开展辩论活动,各抒己见,也是项不错的活动。如果在家庭中形成讨论、辩论的风气,每个家庭成员的水平都会提高,还能矫正有些父母一人说了算的不民主作风。

    (4)智力型家务劳动。所有的劳动都有明显的智力因素,如,饭,怎样做能节约时间?菜,怎样做才好吃、好看?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拖地板,怎样才能擦干净?等等。在家务劳动中引导家人开动脑筋,大脑必然得到锻炼。

    (5)向孩子请教。父母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对于有些知识,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比如,孩子的英语学得更好了,父母可以多请教请教孩子,这样更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难道不比听写、默写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把孩子培养成记忆高手

    一个人的记忆水平和记忆能力在不同的自信状态下会发挥出不同的水平。一定要培养孩子记忆的自信。

    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行动,到复杂的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

    小楠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条件很优越,父母对这个独生子比较娇惯。他性格活泼,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细而干脆,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他能升入重点中学。但从目前的学习成绩看,距进入重点中学的差距很大。为了提高他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母亲送他来到儿童智能培训中心进行训练。

    培训中心对小楠的测验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他记忆力不足。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学习上最大的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记不住,下课后完成作业困难;阅读课文较好,但背诵课文困难,读十几遍都背不下来。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谢切诺夫曾经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的确如此,记忆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离开记忆,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常听见父母抱怨:”这孩子脑子笨,记性不好。“当然,我们不否认,记忆力,正如观察力、思考力、注意力、创造力等其他诸种智力类型一样,存在个人天赋的不同。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当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只要运用得当,这种记忆力可以维持到年迈。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头脑的存储容量有限,如果记忆太多东西,就会像水从玻璃杯溢出来一样,不能再被存入脑中。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记忆力差是天生如此,不可改变。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人脑是不会出现像”由于饮食过量,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了“那种情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忆任何想要记住的事物。

    总之,大脑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人人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父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记忆的责任心。记忆的奥妙在什么地方?记忆力的第一要素是记忆的责任心。

    许多人都有体验,一个电话号码你不想记,你用它还得千百次地去查。为什么?你根本没想记住它,觉得不需要记,没有记忆的责任心。

    但是,今天你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你非常看重的朋友,或者是非常看重的社会关系。他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当时你又没条件用笔记,只能用脑子记下来,结果你一遍就记住了。

    记忆的奥秘就在这里,丢掉了这一点,奢谈记忆力的提高,那叫”不得要领“。

    (2)培养孩子记忆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记忆当作有趣的事情。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不喜欢背单词,不喜欢背公式,从小就把记忆当作苦事情。其实记忆是非常有趣味的事。

    对一个学龄前孩子,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如果你能帮他逐步产生记忆方面的兴趣,把记忆当作一个好玩的事情,孩子的记忆能力就必然向前发展。

    让孩子喜欢记忆,在他的记忆力提高以后,还愿意炫耀和表现自己的记忆能力。找到记忆的趣味,寻找记忆的窍门,培养提高记忆力的种种兴趣,这一切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有了记忆的兴趣,有了表现自己记忆能力的欲望,有了寻找记忆窍门的乐趣,就有了提高记忆能力的积极性。在外语学习中记忆尤其是关键,记忆力加强了,对学外语和一系列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就有了兴趣。

    (3)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记住。记忆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是水平发挥的保证。记忆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在比较自信的状态下,记忆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孩子在学习舞剑,或者学习一个舞蹈,他跳得不错了,当然不可能一点毛病没有。但如果家长站在一边光指责他哪儿的动作不对,哪儿的姿势不美,他一会儿就没有自信了,甚至可能不会跳也不愿意跳了。可是如果有自信,他会跳得非常好。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段舞蹈,在同一个时期可以跳出完全不同的水平来。他在生人面前,因为拘谨、不自信,可能频频出错,可是在熟人面前就跳得非常成功。只因为有不同的自信状态。

    (4)教孩子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说到那些记忆力超强的人,大家总是羡慕他们天赋超群,却很少注意到,他们拥有超强记忆的关键在于掌握了一套有效的记忆方法。

    家长可以买一些专门阐述如何训练记忆能力的书,与孩子一起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进行记忆训练,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孩子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一个人学习质量的关键。积极自主地学习是人一生永远需要的一种能力。

    有一种表,可以自动上弦、计时。不用人工上弦就能自动计时,它有什么特殊的构造吗?原来这种表本身带有自动装置,组装有叫”转子“的旋转部件,手腕一摆动,”转子“就旋转,从而就上了弦,手表就会自动走起来。所以不需要人工上弦。

    好孩子就像装了这种”自动装置“。他们不用别人督促,高举着”我要学习“的旗帜,奋斗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主动地去学习。

    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能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新的问题出现后,有的人常以”没学过“”不会做“”等老师讲“为由拒绝尝试,这样就丧失了一次独立学习的机会,而有的人敢于尝试,把克服困难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不懂就去查资料、请教专家,带着问题去学习,最终拿下这个难题,这就叫主动学习。

    学习并不是无条件地坐在书桌前就能学好的,也不是在别人的指使下勉强学习就能产生兴趣的。不能依靠别人的唠叨,学习时被人催促着学习,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听家长的劝告和要求,不想做老师布置的功课。只有自动自发地学习,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荣获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查尔斯·汤斯曾说:是童年积极观察和寻找的经历引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童年的他,深受父亲的鼓励,经常针对百科全书上的问题自己去查。此外,他还很喜欢做游戏、猜谜,常常到野外找一些不知名的东西,并且总想发现新的东西。一次,他发现了一种鱼,并寄给了博物馆,得到了博物馆的肯定。从此以后,查尔斯·汤斯就更加喜欢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索了。他最终致力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

    让孩子各学科都均衡发展

    纠正学习偏科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有一个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到短木板上沿的这部分体积。

    一个木桶决定它盛水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一条铁链决定它的拉伸强度的不是硬度最强的一环,而是最薄弱的一环。

    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道理,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决定他成功与否的不是他最强的一面,而是他最弱的一面。

    孩子如果偏科现象严重,而且不去及时纠正,过分强调他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弱势能力,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不喜欢的学科,越应该重视它。

    试试这样帮助孩子纠正偏科。

    1.让孩子怀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各门功课都学好,花开才会样样红。“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就如一栋摩天大楼的根基,只有扎实和均衡,才能有实力和基础撑起日后的万丈高楼,如果在小学偏废任何一门课程,就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2.想办法激发对”弱科“的兴趣

    跟孩子一起给”弱科“的学习定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由无数个小目标构成,一开始的小目标放低一点儿,这样目标一旦实现,便能激励再接再厉的勇气,接着向下一阶段的目标努力,一步步地培养对”弱科“的兴趣。

    3.坚持不懈地纠正偏科

    偏科的孩子对”弱科“学习既缺乏兴趣,还有点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养成勤学不懈的品质,才是矫治偏科的着力点。

    鼓励孩子一定要对学习”弱科“怀有信心,努力克服和排除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坚定的毅力,否则,一遇困难就气馁,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弱科“还是学不好。

    把握关键期,让孩子学好外语

    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呢?家长朋友们应该多采用自然的方式,创造语言氛围,激发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深入,人类对信息量的需求在不断加强。这种发展和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接触和流动加强,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然而,使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进行相互交往、相互接触成为可能的首要条件,便是语言。

    犹太商人被认为是掌握语言的天才,他们普遍懂得两门以上的语言,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显得自信、从容而又反应准确。为了在生意场上更深一步了解对手,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犹太人特别强调用外语思考。秉持这个想法,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很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

    其实学好外语不仅是犹太人的要求,也是世界上各位有识之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方面。

    现代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0到6岁不仅是儿童学习母语的关键期,更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那么学习第二语言就要相对困难得多。赖特和拉姆齐等人对接触第二语言的6岁组和13岁组儿童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年幼组儿童中,有68%的孩子的口音被认为”酷似说本族语的人“,而在年龄较大一组中这样的儿童只占7%。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有意识地参与幼儿的双语学习。

    1.自然习得法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

    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目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再比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融的碟片,让孩子在放松看片中习得英语。

    2.游戏兴趣法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行动的、直观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实际行动和直接感知中进行的。要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游戏中记忆、在直观中感知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英语为例,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家长们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玩的儿歌:Icanworklikeduck.Icanrunlikehorse.Icanswimlikefish.Icanjumplikefrog.

    3.氛围营造法

    设立学习外语的情景,与孩子形成一种亲切、良好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游戏,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外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

    比如:把孩子已学会的单词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体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孩子前几天刚学会小鸡这个单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做小鸡的动作,讲有关小鸡的故事,看小鸡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并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预习

    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合理的预习方法,持之以恒地督促孩子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对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产生持久的影响。

    预习使孩子变得主动,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一位北大学生说,预习是”合理“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

    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弄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2)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经过自己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3)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为主。所圈点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作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4)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预习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获取新知的阵地--上课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对知识充满渴求,对学习充满期待。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心愿。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地引导。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孩子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古代有个全国最好的下棋能手叫奕秋,别人请他同时教两个学生下棋。有个学生每当老师在讲授棋艺时,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跟着老师学;另一个学生呢,虽然也同样坐在那里听讲,可他的心里老是盼着天空中大雁快飞来,自己好拿弓箭去将它射下来,人在心不在。结果,专心听讲的那个学生学得很好,而不专心听讲的那个学生学得很差。难道是他的智力差吗?不是的,是他不专心的缘故。关于学习必须专心,荀子在他的《劝学》中还有更加精彩的阐述,他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足)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意思是说,蚯蚓用心专一,结果获取了丰硕成果,而螃蟹用心不专一,结果落得个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

    认真、专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会看书看串行,当然就很难把书读懂、读透、理解全面,其中的知识自然就难以掌握全面,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大量的知识遗漏和空缺,造成知识漏洞。

    怎样专心听课呢?首先课堂学习要让孩子做到”六到“。一是要精到(即兴趣浓厚),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否则”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吕叔湘语);二是要心到,它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根本所在;三是要眼到,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四是要口到;五是要耳到,根据教师思路专心听讲;六是要手到。实践证明,听课时”六到“并用,效果甚优;反之,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

    孩子该如何上好一节课?

    (1)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掉。

    (2)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4)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把知识牢牢巩固--作业

    学校里有学校纪律、老师管理,还有同学们的影响力,孩子大多能约束自己;而在家里,则可以放松许多,有的孩子就放任自流。但如果父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情况就会改变。

    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孩子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时孩子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做好作业有很多好处: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独立作业。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对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2)做作业步骤。

    第一步: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老师布置了作业后,好学生不会马上动手就做,他们要先复习。做作业前,先把所学的有关内容简要地复习一遍,掌握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重要内容,理清知识体系,在脑海里形成总体印象。这样,在做作业时,才能头脑清醒、反应灵敏、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得心应手。否则,知识不熟练,做起题来处处碰壁,不是公式想不起来了,就是单位不统一了,或相关内容混淆了、答跑题了。

    第二步:感知理解题意。这一步实际包括审题、联想与课题的类化三个环节。

    审题即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要求。搞不清题目要求,忽视或遗漏某些必要条件,或领会错了题目意思,解题一定不会顺利。因此,应该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解任何一道题时,都应列出以下几项:已知、求解、解,认真写一遍,可预防遗漏。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此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它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的合乎逻辑的联想。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想呢?习题的设计一般是为了考查某一知识点,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必须首先分清这道题究竟考查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解题要求顺藤摸瓜,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求三角形在这条边上的高。这道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要你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将已知代入,即可解开此题。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的类化。指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同类的知识系统中去。一般而言,公式是我们最常见的类化。例如,公式(a+b)/2在解题〔(8a+6)+(7c-5)〕/2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类。虽然题目看上去很复杂,但它其实不过是公式的变形。题中,(8a+6)相当于公式中的a,(7c-5)相当于公式中的b。划到归类后,问题很容易便迎刃而解。同时,可以这么说,凡是找不到归类的习题都是没有练习价值的。

    做作业最关键的-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解决任何-个问题都是如此,首先,是审题认真。审题就是要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审题时首先是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有什么限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第三步:细心做题。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地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个动脑筋和动手的过程。在做题时,要注意质量,也就是要做到”准确、规范、快速“六个字。

    ①准确性。要求学生做题时争取”一遍对“。钱学森曾说过:”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种科学工作习惯不是凭空得来的。它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习题、作业,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力求准确、规范。从小开始就要培养”三严“的学习习惯,树立”三严“的学风。

    ②规范性。要求学生在解题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简明易看。行要直,边要齐。要留出必要的空白,使复习时看起来方便、老师批阅时方便、有毛病查起来方便、错题改起来方便。做到规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不要轻易下笔,先把解题思路搞清楚,方法步骤搞准,然后再下笔。

    ③快速性。要求学生解题的效率要高。要对自己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科竞赛,通过各种途径训练速度,使自己的作业和练习做得又快又好。

    做完作业后认真检查,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作业做完了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之后再交上去,这样就避免了作业中的差错和漏洞。

    作业检查一般分四步进行:

    一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

    二是审题是否正确。

    三是运算是否正确。

    四是方法、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

    平时做完题好学生都会认真检查,养成习惯,考试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按习惯进行了。

    检查出错误之后,接下来当然是改错了。

    首先,要认真分析作业做错的原因。如果是属于理解上的错误,就回头认真领会教材(包括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果是由于在掌握知识技能上存在缺陷,就赶紧加强课外自学,弥补起来。

    其次,把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再多选些类似的题目做一做,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对于某些题还可以尽可能地去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并检验。

    再次,如果经过反复地独立思考,不能弄清楚做错作业的原因,错误得不到纠正,就把题记下来,去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最后,如果发现某些疑难问题的出现是平时学习方法失当而造成的,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要发挥最大的学习主动性,去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自我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本子来编一本”错题集“,不论是平时作业,还是老师阅后发回来的考试卷子,都把错题单挑出来,在这个本上”登记备案“。第一步是把错题原原本本地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做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用红笔把错误的类型醒目地标出(是属于概念理解错了,还是没有弄清题意;是不善于分析、推理,还是计算上的错误等等)。每一道错题登记时都要经过这样三道工序。

    编”错题集“好处有三:一能从反面入手,加深理解正确的东西;二能把错误弄个水落石出,避免以后重犯;三能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后来的学习。

    把”错题集“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分类编。这是学习的好办法,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

    检验知识的关卡--考试

    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归根结底必须付出艰苦的学习劳动,想凭借考前的恶补和高超的考试技巧来缩小与平日里辛苦积累下的成果的距离是徒劳的。

    马上就要考试了,有些孩子觉得没复习到的还有很多,不会做的习题还有很多,就趴在书桌上连续作战,有的竟到晚上12点,甚至是凌晨一两点。结果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而上课老师又恰好串讲重点,孩子却眼皮子直打架,左耳进右耳出,弄得得不偿失。接下来的考试因为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导致全面失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艺人在舞台上的每一份荣誉都是台下苦练的结果。”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考试的准备就是耕耘的过程,一定要下苦功才行。只有在下足功夫的基础上,应试的方法和策略才会有用。

    调整到最佳状态备战。如果能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孩子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准备考试的实用技巧。

    (1)正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不要期望过高。自己只能达到90分,就不去奢望100分。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令人遗憾之处,家长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讥讽。自己心安理得,当然就不会紧张了。

    (2)树立信心。凡事如果想到一定能成功,就十之八九会成功,因为孩子会为成功而努力奋斗;反之,一开始孩子就想到这事成功不了,失去了信心,他就不会去奋斗、去争取了,那就必败无疑。信心足了,精神抖擞,前面的胜利在招手,孩子就能进入到最佳状态,发挥出最高水平,自然就消除了紧张心理。

    (3)坦然接受,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告诉孩子:Takeiteasy!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人的作业成绩与情绪的激动水平呈倒”U“字形关系,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激动和紧张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最有利于能力的发挥。因此,考前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正常且有利于考场发挥的。既然考试来了,孩子也开始紧张了,那么就坦然接受吧,一定的紧张度,会让孩子的注意力空前集中,而且也说不定会急中生智,超水平发挥。

    (4)转移注意力。避免紧张的最好方法是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做操、搞搞文体活动、与别人讨论你的复习情况,总的来说生活要有规律。如果孩子不去进行任何社会交往,试图整天整夜地埋头学习,也从不参加下午的体育活动或身体活动,从不与兴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就很难从学习和难题中解脱出来而使头脑得到平衡。

    (5)保证良好的睡眠。考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认真复习应考了,但有些学生却认为应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复习上,搞得自己十分紧张,还没到考试,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就先垮了,有的甚至得了精神衰弱。因此,考前的学习和休息一定要好好安排。一般的估计,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睡眠是因为人的身体和大脑需要休息,没有睡眠就没有生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同学记忆相同的材料,在他们熟记以后,一组睡眠休息,另一组继续做其他的事情。结果,前一组同学的记忆效果比后一组要好得多。所以,看似浪费时间的睡眠实际上提高了人的学习效率,从长远说是节约了时间。

    (6)合理的作息制度。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能够保证劳逸结合,使各种活动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有利于动力定型,能有效地节省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损耗,预防疲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就是合理用脑。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所主管的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原来的兴奋区域的兴奋就会减弱,抑制就会加强,兴奋开始向抑制转化,就会产生大脑的疲劳,出现困倦、头痛等,影响学习效果。休息、活动和睡眠虽然占去了一定的时间,但保证了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因此,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如何适当调节学习和休息。复习功课时,几门课程交替学习,每门45~60分钟较为合适,休息10分钟,再复习另一门功课;2小时后要有20分钟的户外活动较为理想,呼吸新鲜空气、散步、练操等,使部分脑细胞得到休息,调节神经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上午可学习4个小时,下午安排2个小时学习,1~2个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晚饭后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每日睡眠保证9~10个小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切记不要打疲劳战。

    让孩子进行考前冲刺复习,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虽然在平时,但最后的冲刺也很重要。就好比一场长距离赛跑,即使领先了,最后的百米冲刺跑不好,同样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考试与赛跑很相似,其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选手的实力,赛场经验和技巧也很重要。所以,那种认为只要平时学得好,考试时就可以轻松的想法,就像最后百米放慢速度一样是很愚蠢的。

    考试冲刺复习有以下三种方法。

    (1)去强化记忆一些东西。如何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回想起来有用的信息呢?那就必须强化记忆这些信息,才能犹如探囊取物般便捷。

    在强化记忆这一环节中,学生应该根据考前时间是否充足,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就可以对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分散记忆,即每天记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时间比较紧迫,则可以进行集中记忆,把大量的材料放在一天之内学习。

    而且,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学生应该在复习完一遍之后,大约在8~9个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复习。因为在记忆后9小时,会遗忘的东西已经基本遗忘,其比重大约是记忆材料的2/3。而第一次记忆后能够进入长时记忆的东西在9小时后也基本稳定下来。因此,要想记住大部分材料,就必须在9小时内再补记一次。这样,就可基本上把9小时内遗忘的材料从短时记忆状态转化为长时记忆状态了。

    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一天把所有的知识都复习了一遍,而在9小时内没有进行强化记忆的话,第二天考试时,他就已经遗忘了2/3,考试成绩自然不可能理想。但再作一次冲刺的话,即第二天起床后再作一次同样的复习,其效果将会令人吃惊。

    (2)进行考前强化练习。对于像数学之类需要解答问题的学科,大量的考前练习是十分必需的。这样的练习可以巩固知识,并及时发现知识漏洞,进行补救。

    在考前宝贵的时间里,要抓住课本和平时用过并认为有良好练习价值的参考书来加以练习。做题的过程中,要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把课本上所有的练习都重做一遍。因为,课本才是最好的参考书,与考试内容和题型的相关性最高。

    (3)考前彻底清理一次错题。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在考试的时候不能再犯,所以在临考前要把作业和平时小测验中的错误进行彻底地清理,给自己敲个警钟,吸取教训,避免考试重犯。

    从小到大,孩子们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场考试,可谓是”久经考场“。可是,一场考试下来,常常有人感到遗憾。有的粗心大意,盲目轻”题“,先匆匆看了一下考题,感到容易,于是做题时不假思索,提笔疾书,做完后,不再检查,急于交卷,出考场时兴冲冲,对答案时灰溜溜,大错铸成,后悔莫及;有的对基础题匆忙作答,而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去攻难题,结果基础题未能把握住,难题攻之不克,得不偿失;有的做题无计划,前松后紧、顾此失彼,先做难题、大题,后面做题的时间没有了,会做的题反而没有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反,有些孩子,他们一副成竹在胸、稳坐钓鱼台的模样,神态自若,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看来考场上答题得讲究方法。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答卷。现在考试一般都是提前15分钟发卷,好学生在拿到试卷之后,不会马上动笔,而是抓紧这个时间先大体浏览一下题目,主要是看看题目类型、数量以及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个初步答卷计划。如语文考试,可先看一下作文题,然后在做基础知识考察、阅读的过程中也可能想起什么材料,或许有助于作文的写作。浏览之后则开始答题。最后应留10~15分钟检查答卷。

    二是有序地答题。正常的试卷大多是基础题在前,综合题在后,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好学生依照出题规律,答题时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如果在中间遇到”卡壳“,不会停在那里”死抠“,浪费时间。

    三是仔细地审题。好学生在审题上舍得花时间,在他们看来,把题目审清楚,就成功一半了。如果题没审清就草草作答,容易走上”歧路“,再回头想改,既影响情绪,时间也不允许,且欲速则不达。

    拿出适当的时间来审题,既能防止出错,又节省时间。好学生所谓的审题包括不漏题、不看错题、审准题、看准全题的条件和要求。要有”咬文嚼字“的工夫,反复推敲。尤其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特别注意其细微差别。只看题的前半部分,就凭想当然作答很少不出错。如考作文,有的人把”我的母校“看成”我的母亲“,”父辈“应写”父亲这一辈人“,而有的学生只写父亲单个人。这些都是没有把好审题这一关。

    四是正确对待易题和难题。考试时,好学生会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低档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高档题(难题)每分必争。容易题,往往被轻视,不费思索,顺手写来,一做就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来说也容易。难题做不出,容易使人气馁。不过,对你难,对人家也不见得易,也要有点”阿Q精神“,平衡心理,以免影响整场考试甚至下一科考试。遇上难题一时做不出来,要打上记号,留在最后做。试想一个易题做错,难题做不出来的人,凭什么”出类拔萃“呢?

    五是检查答卷的程序不可少。答卷做完后,要进行检查。因而必须抓紧时间答卷,空出检查时间。检查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有遗漏,答案是否正确。理科试卷有时要检查演算过程,文科试卷中表述题最好快速扫一遍,以防字句错误。由检查发现问题而及时纠正、补救得分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六是保持卷面整洁。俗话说:”美味不能装在一只邋遢的盘子里。“无论谁都喜欢干净整洁的东西,评卷老师更是对一份卷面整洁的试卷由衷地喜欢,这既是对老师表示了尊重,更是博得良好印象的最直接的方式。

    还有一点,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结果。虽然失败,但他曾努力过。漫漫人生路就是上下求索的过程,失败了一次并不是什么大事,痛快接受、冷静分析、轻松谈论,让孩子拥有应付任何一门考试的最佳心理状态。”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健康的考试心态。

    有了健康的心态,下一步就要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让孩子想一想,这次考试是否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等等,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孩子就可以自己得出结论了: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要我努力,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过是一时侥幸,继续努力,下次才是印证我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看孩子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要清楚孩子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最后,让孩子看看他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名次,不过如果是大幅度的下降就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