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促进智力发展,提升学习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3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到了三四年级,孩子多做一些有益于智力发育的活动,脑子会变得灵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体现为会做题,做题速度提升,能理解所学知识,还包括学习能力更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高。

    长时间苦学,会导致专注力下降

    有位妈妈说,儿子期中考试前进入了复习阶段,从他着急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很想获得好成绩,每天吃完饭就回到自己房间,说是要抓紧时间复习。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儿子几乎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每天都有两三个小时在学习,但是,孩子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妈妈很纳闷!看儿子很累的样子,肯定是没有贪玩儿啊!三年级那些知识并不多,这么用功,学习效率还不高,真是太奇怪了!

    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从用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过于持久的注意力集中会增加大脑皮层兴奋区的疲劳程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由此看来,当一个孩子一两个小时地持续学习,他的注意力品质已经下降了!

    科学地控制注意力集中时间

    注意过程是大脑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这种诱导服从优势原则。当面前的物体被视为心理活动的对象的时候,该物体会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抑制其他皮层兴奋,抑制程度越高则注意力越集中。

    注意力是对事物的定向活动,是对于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力集中是将一个人的思维、知觉、感觉集中在某一项所选择的活动上,同时抵御其他事物干扰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将注意力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为此做出一些努力的注意方式;无意注意指的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为此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性明显增强,集中时间大约为25分钟,如果父母把孩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地固定在学习上,特别是在孩子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厌倦心理,不利于孩子学习。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如果到了三四年级,在学习上或者完成其他任务的时候仍然不能坚持到25分钟,那么孩子的意志品质就需要提高了。

    而孩子在三四年级,正是好奇心很强的时候,能够较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说,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坚持力,他们能够通过掌控自己而更长久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注意力品质

    注意力与先天的遗传有关,但却是一个靠后天培养来发展和提升的能力,三四年级是提升孩子注意力品质的关键时期。

    1.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是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孩子对某事感兴趣了,就很容易沉浸其中。兴趣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兴趣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就是爱好。当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的一个重要的需要和爱好,孩子就会把学习的事情放在首位了。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

    2.锻炼孩子听的能力

    孩子注意力差,可能是因为听的能力不强,不能快速理解他人所讲的内容。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听的能力,从小教孩子在听的时候要精神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不东张西望,更不能心不在焉,而是把注意力指向声音的方向,边听边思考,这样才不会受“杂音”干扰。

    良好品质的形成,固然需要内在的情感意识,同时也需要外部影响和相应的约束。如果父母跟孩子说一些事情,然后让孩子复述出来,这样就等于在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理解内容,抓主要意思。这样,孩子的理解水平提升了,听讲就容易多了。

    3.玩一些提升注意力的游戏

    锻炼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也最能吸引孩子兴趣的有:走迷宫、拼图、垒积木、找不同、图画捉迷藏、扑克游戏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就拿扑克游戏来举例吧,家长取出几张不同的牌,让孩子记住其中一张,然后不断翻转随意排列调换顺序,让孩子找出之前记住的牌,最初可以翻转的次数少一点儿,然后随着孩子注意力水平提升,增加难度。

    4.大声朗读

    孩子读到三四年级,大部分都能够默读了,朗读对他们来说已经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了,但是,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所以,每天安排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孩子选择朗读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在这个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就获得了提升。长期坚持下去,效果就更好了。

    有好眼力,学习更容易

    有个雨天,一个孩子在菜地里玩儿,看到几条蚯蚓在地面上扭动着身体。孩子很好奇,用脚挡住一条蚯蚓的去路,令他吃惊的是,蚯蚓从他脚面上爬过去了。这个孩子很好奇,难道蚯蚓没长眼睛吗?于是,他决定捉几条蚯蚓放在一块湿垫板上,分别用铅笔、红领巾、小树枝在蚯蚓面前晃动,蚯蚓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这个孩子很奇怪,又使劲儿晃悠了几次,蚯蚓还是没反应!难道蚯蚓没有眼睛吗?孩子灵机一动,找了一顶大红的帽子和一棵大葱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几分钟后,蚯蚓向大葱的方向爬了过去!难道蚯蚓是通过鼻子判断气味来识别方向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这个孩子查阅《十万个为什么》找到了答案:由于蚯蚓长期生长在土壤里,几乎看不到光线,它的眼睛就渐渐地退化了,但是它身体的前端有嗅觉器官,它的嗅觉器官很灵敏,能够用来辨别方向和探路。这下,孩子乐了!老师天天让同学们观察生活,原来观察生活这么有趣啊!

    观察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中年级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观察的深度,使得孩子能够正确、全面、深入地去观察和思考。所以,三四年级孩子观察到的事物,不但能够成为储存在大脑里的表象,促进孩子的想象,而且会让孩子更多地思考、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平时喜欢观察星空,特别是对银河、火星、月亮等兴趣浓厚的孩子,如果每天坚持观察而且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但可以锻炼观察力,还能增长知识,提升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提升孩子观察力的方法有很多,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听讲、认真写作业、仔细读书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观察自然界中的岩石、流水、风、雨、霜、雪、露、电、雷、动物、植物等,然后写出观察日记,这都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观察力。

    有的孩子觉得,观察就是视觉的“看”。其实,观察作为一种感知方式,不仅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等多种感官联合活动。不管观察什么,只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共同去感知,再加上用头脑去辨别、分析、记录,才能发现事物微小的特征和隐藏的特征,才能找到自己要寻找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观察的基本过程:按步骤来

    观察的基本方法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闻、用身体接触、用嘴问、用脑子想。在观察中,如果能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再加上大脑的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做到观察全面、细致、深入。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观察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孩子按着科学的步骤来观察。

    1.确立观察目的

    首先要确立观察的目的,也就是先确立观察对象、怎么观察、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说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把这几方面搞清楚了,才能做到在观察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上,避免发生走马观花、视而不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制订观察计划

    观察事物,有两个大忌,一是漫无目的,一是片面不全。如果漫无目的,看了等于没看,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无法深入思考,建立观点。如果片面观察,不管是只注意了正面没有注意反面,还是只观察了表面没有观察内部,或者是只注意了一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那么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得出的结论也不全面。

    为了让观察结果更客观、真实,在观察前,要对观察的内容做出安排,制订周密的计划,包括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观察的内容都有什么,把这些内容写在本子上,有助于观察得更全面、更仔细。

    3.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不同的事物,观察的方法不一样,这个要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来决定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顺序,或从远到近,或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按照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有可能不一样。

    例如观察花,如果不事先定下观察方法,孩子可能把观察点放在各种各样花朵的外形、颜色上,而忽略花的萼片、雄蕊、雌蕊等结构特征。

    4.进入观察阶段

    真正地要开始观察了,就是实施观察计划的过程。即使制订了很不错的计划,观察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或者改变观察计划了。就像开头那个小孩观察蚯蚓,他本来想看看蚯蚓怎么躲开障碍物,没想到蚯蚓根本就不躲,没办法,只能又寻找了另外不同的障碍物:颜色鲜艳的、有特殊气味的,这样才解决了疑问。所以,观察时要耐心、细致,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及时、客观地记录。

    5.整理、验证观察结果

    最后一步就是整理观察到的内容,然后对结果进行最后的核实和判断,最好,写出观察记录或者观察日记。

    不管孩子的想法多离谱,都不是“白日梦”

    一群孩子在小区的空地上玩滑板,孩子们玩得很激烈,你追我赶,还互相逗一逗、撞一下、拉拉手什么的。这时,一个男孩不小心撞在了树上,摔倒后,就不玩了,然后坐到了妈妈跟前。妈妈问:“疼吗?”男孩说:“可以忍受!都摔了无数次了,不怕疼了!”妈妈说:“真是勇敢的男孩子!”他仰起脸,很热情地说:“妈妈,我可喜欢玩滑板了!我最近在想一件事!”妈妈问:“什么事?”他说:“我在想如何改造这个滑板,然后装上遥控器!到时候,一按遥控器,就可以调控滑板的启动停止、速度和方向!到了沙地上,就能自动弹出沙地轮,像在平地上一样滑行;到了水里,它会弹出防水膜,把人和滑板车包在充满氧气的箱体内,轮子变成螺旋桨,可在水里航行;如果想翱翔空中,那么就再按键,就会有保护膜把人包裹起来,滑板就像飞机一样飞起来了。妈妈,你说我的想法能实现吗?”沉浸在孩子美好想象中的妈妈,听孩子这么一说,当即回答:“能实现,一定能实现,只要你努力学习知识,早晚会实现的!”孩子很神秘地说:“我现在已经开始研究了!”

    看来,美好的想象已经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这样的孩子还用得着发愁不好好学习吗?

    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

    一说想象,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白日梦”,与学习无关。如果家长这么想,就真的需要补充一些关于想象的知识了。所谓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头脑中对已有感性材料和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能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大脑要比常人的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以各种具体的形象呈现于眼前的,而不是语言。这说明什么?说明想象力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我通过对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从小都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而且这种大胆想象的精神获得了鼓励和保护。三四年级孩子的想象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会奇思妙想。这个时候父母支持孩子大胆想象,甚至把想象的内容付诸实践,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

    引领孩子大胆想象

    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的胆量来自其心理安全感。当孩子大胆想象的时候,能够受到鼓励,不被呵斥,无形中就增强了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孩子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就敢于大胆想象了。所以,父母要支持并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去想象。

    1.遇到问题,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孩子做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这样孩子就可以自由发挥他的想象了。三四年级的孩子,自己弄点儿饭吃、搭配一下衣服,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当孩子问父母吃什么、穿什么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想去吧!即使孩子的想法很离奇,父母也不要妨碍他们,要相信他们能够让思绪飞扬起来,也能够实现想法。

    2.顺着孩子的问题再提问

    孩子脑子里的问题很多,当他们提出来的时候,父母既然已经学会了不给他们标准答案,而是给他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索性就让孩子的思绪更广阔一些,反过来问他们一句:“为什么?”“你认为呢?”“你怎么想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你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想象啊!”……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孩子多想一些,而且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量。

    3.用笔把想法写出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巴金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用笔表达出来,那是什么?一定是一篇又一篇绝美的童话!平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4.用画笔把想法画出来

    如果孩子平时喜欢画画,那么,就给孩子创造机会画吧!绘画的过程是一个表达的过程,不管是临摹还是写生,都能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促进表象在头脑中扎根,所以,父母要支持孩子绘画,不管孩子画什么、怎么画、画成什么样,父母都不否定、不限制、不挑剔。孩子只要画,就有收获。

    创造性思维:会飞的垃圾桶

    均瑶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天,他一边读书一边吃苹果,别提多惬意了!苹果吃完了,均瑶用力一甩,苹果掉在了垃圾桶外边!奶奶说了一句:“这个小懒虫!懒死你吧!”均瑶假装没听见,继续看书。突然,他想道:如果我一伸手,垃圾桶就飞过来,那该多好啊!不光在家里,在大街上、公园里、树林里、田野里……如果都有这样的垃圾桶,行人一挥手,垃圾桶就飞过来,那将减少多少垃圾啊!均瑶决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发明一种“会飞的智能垃圾桶”!

    当孩子说出这样的梦想的时候,大人会说什么呢?如果你说:“不错!有想法!好好努力!为人类做贡献!”那么,就等于支持了孩子发展创造性思维!

    超级竞争力: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方法包括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臻美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突破定式等。

    从宏观上讲,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从微观上讲,创造性是衡量一个人才华高低、能力大小的尺度。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人类所创造的成果,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与物化。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可以让实践活动有一个新的局面。

    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创造性特质的人,因为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睁着一双大眼睛打量世界,以后就不断地向家长问“为什么”,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因为好奇,孩子才会去探索、发现,因为是首创,所以难免犯错。家长严惩孩子的错误,要孩子中规中矩,其实是大大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

    既然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创造性潜能的,都能做发明创造的事情,那么父母何不开发孩子的这种思维潜能,让孩子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呢?

    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三四年级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1.在“多”字上下功夫:多想、多问

    适当做题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很多题目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发散性。比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看图写话等,这些题目在锻炼思维的迁移性、发散性、聚合性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父母可以引领孩子做一些快速问答。比如,问孩子,桌子的作用有哪些?笔的用处有哪些?蔬菜的益处有哪些?孩子回答的内容越多、越新奇、越广泛,孩子的发散思维越好!发散性思维思路广阔,产生的新点子也多,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有位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是谈论某个话题或者做某件事,都会不断地启发孩子:“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么会怎样?”……有一天,儿子问妈妈什么是素食主义,妈妈随口说不吃肉就是素食主义!说完了,妈妈又问:“你觉得呢?”儿子说:“那吃鱼呢?”母子俩都有点儿不敢确定,于是就去查资料了。

    2.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

    只有在能够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孩子创造的火苗才能被激发出来,而且越是有吸引力、挑战性的环境越能刺激孩子去思考。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让他们尽情地看、摸、爬、跑、跳、滚、学习、动手操作等,不限制时间和空间,材料任其使用。而家长关注的则应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会大大开启他们探索新事物的想法与念头,获得创造性的结果。

    3.孩子说“不”是好事

    当家长提出某个观点的时候,孩子会不同意,而提出另外的意见。这个时候,父母就要重视孩子的想法,好好考虑考虑。因为孩子提出了观点就证明他思考并进行了推理、判断。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不?”在孩子极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伟大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就这样诞生了。

    父母重视孩子的不同意见,就等于在鼓励孩子进行批判思维。因为大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传统式的惯性思维,当孩子想到的时候,就可能是逆向思维了。逆向思维能够打破条条框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和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是与父母完全对立的观点,这就属于批判性思维了。父母给予重视,孩子就会经常批判性地深入思考问题,建立不同的思维意识模式,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更开阔、更灵活。

    分析综合训练,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位妈妈对儿子说:“星期天早晨,你去公园绕一圈,回来后告诉妈妈你在公园的东南角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妈妈给儿子布置这个题目,就是想让儿子感受一些春天的美好!

    回来后,儿子跟妈妈描述,说公园的东南角有很多锻炼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做操,有的在跳集体舞,小孩子则跑来跑去地看花、捉小虫!杨树枝叶繁茂,像绿色的大伞一样耸立高空,柳树枝条垂落,像一位位翩翩美少女!好多花开放了,有粉红的桃花、浅黄的杏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黄花,真是五彩斑斓啊!呼吸着公园里的新鲜空气,孩子想:“春天万物复苏,我要来公园里锻炼!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妈妈之所以要让孩子做这样的训练,就是想锻炼一下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到了三四年级如果孩子分析综合能力不强,那么孩子理解知识、完成作业就会受到影响!

    三年级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能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做练习题目,都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个别部分、要素或特性;综合是把个别部分或特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在思维活动中,分析与综合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永远是一同出现、一起运用的。可以说,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而综合又是以分析为基础的。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分析的结果不断加以综合。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面对一道数学应用题,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到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确定要使用的公式或者解题的线索后寻找解题方法。而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呢?说明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还需要提高!

    三年级知识的跨越、难度和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孩子出现一时学习不适应,分析综合能力没有相应提高是主要原因,如果孩子成绩下滑得厉害,那么,父母就要帮助孩子锻炼一下分析综合能力。

    给孩子提供分析的机会

    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在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如果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就会提升上来。

    1.多做一些比较练习

    比较是指找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的过程。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的机会,比如,比较分数和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两个词语、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孩子在比较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正确运用一些原理和法则的能力。

    当然,孩子的比较能力和他的分析综合能力是成正比的,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处于思维的具体形象阶段,注重感知上的不同,要求他们找到本质的区别还是有点儿困难的,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形式已经向着逻辑思维发展,虽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已经能够区分本质的异同,甚至是抽象事物的异同,所以可以引导孩子去区别不同类型事物的差异。

    2.教孩子学会找出关键信息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教他们一些分析的常用方法,那么当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个常用方法是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描述与图形符号信息,了解已知条件、未知但是可以间接得到的隐含的已知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等,这样快速地将所知的条件与信息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就能准确地找到解题方法。第二种常用的方法是多读几遍题,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梳理好思路。

    3.讲题,让分析过程加倍

    当孩子做完了题目后,可以让孩子把分析的过程讲一遍,这个过程需要把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相融合,这样能提升孩子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做一道应用题,题目内容是这样的: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比一班少栽8棵树。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让孩子讲讲做题过程,孩子就会说:“这是一道植树题,两个班级,一班栽了40棵,二班栽了40-8棵,两个班一共栽了40+40-8……”有了这样的一个叙述过程,孩子对题目的理解就会更清楚了。

    动手实践,是提升智力的好方法

    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一种食品,佳佳一下子就想到了巧克力,那可是她最喜欢的食品啊!老师说,要写得新颖一些!佳佳想到了草莓夹心巧克力!那是在一个动画片中看到的!据说很美味,还是新产品!于是,她就凭着自己看到的样子写了起来!

    佳佳写道:“这种巧克力与众不同,圆溜溜的身子穿上了一层用金色锡纸做的衣裳,就像华丽高贵的公主一样招人喜欢!我真想慢慢剥开它的衣裳,掰一块放进嘴里……”写到这里,佳佳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因为,她不知道这种夹心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于是她去问妈妈!妈妈说:“去超市买几块吧!没有吃过,怎么写得好呢?”于是佳佳下楼买回了5块巧克力。她取出一块,撕开外面的包装,轻轻掰开,一股粉色的浓浆流了出来,弄了佳佳一手!原来是草莓浆,流动的,酸酸甜甜的,连舌头都陶醉了!真好吃啊!佳佳快速地吃掉了一块巧克力,作文写起来更顺畅了!

    多参加实践,思维更活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力。”孩子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鲜东西,在这样的体验中,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他们也就获得了正确的认知。

    孩子参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半球对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感觉、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等活动占优势,左半球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后天的经验能够促进脑结构、功能等发生变化。

    动手实践的过程既是动手的过程,也是动脑的过程,既促进了手的灵活性,也提升了脑的发育。如果孩子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那么他们就能够在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父母需要引领孩子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研究生活。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孩子好奇的天性,使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还发展智力。

    为孩子多找几个“实践阵地”

    要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有地方可去,这些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寻找,然后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去!选择的地方要足够安全、足够有趣、足够广阔,可以满足孩子自由自在活动的需要!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区

    学校以外的郊区、工厂、公园、农家院、工业园、生命科技园等,这些地方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可以带孩子去实践、探索。在这里,孩子可以感受到工业园区各厂的产品创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的新品种、养殖大户的品种改良及无公害饲养等,这些地方都能够让孩子大开眼界。如果能够事先安排一些任务,比如,考察水域污染,所在村组社区的变迁,土葬对土地的影响,植物生长与阳光、土壤、水、肥料的关系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孩子不走进,就无法有切身的感受,一旦走进,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

    2.在家里动手实践

    家是孩子实践的重要地方,因为家里自由、方便,活动的范围也广。比如,开垦一小块“种植地”,购买一些蔬菜或者花类种子、农具,和孩子一起种植,整个过程都很有趣;养一只小动物,由孩子协助饲养,让其进行观察、记录;制作书包、毽子、钥匙链……

    当孩子在家里搞实践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说消极的话,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养蚕,爸爸看到了,说:“你们老师真是吃饱了撑的,学蚕就要养蚕观察,能观察到什么?要是讲到牛,是不是还得养头牛呢!不务正业,回家不看书、不写作业,尽做些无聊的事!”这样的话,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说,否则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很容易放弃。

    3.支持孩子参加科技活动

    少年宫、夏令营等教育机构组织的科技活动也要让孩子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科技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科技夏令营、科学考察、小发明、小制作、科学实验、环境保护、收集动植物标本、采集野生植物果实等。这些活动因为有专业的科学老师指导,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是孩子自行组织的科技小组,可以订购一些科技读物,或者浏览一些科技网站,以此丰富科学知识。

    4.让孩子动手做创造性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锻炼孩子创造性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做一些小手工制作、小建筑、小游戏等。剪纸就是一项特别适合三四年级孩子的创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要想象出形象——是剪个小人还是小动物,要什么姿势等,而且要想象怎么使用面前的纸,具体操作起来的时候,要协调好眼、手、脑,这是个思维的过程,能促进孩子小肌肉群的协调与发展,促进孩子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