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不懒惰,教孩子用勤奋开启美好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孩子都会获得心理上需要的成长和发展,开启下个阶段的成长。小学阶段,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如果孩子足够勤奋,他们的智力水平、意志品质、自信心、控制力、竞争力都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家长的代劳导致了孩子懒惰

    有位妈妈说,自从孩子上了学,自己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了,陪着出去玩、辅导作业、接送上学……除了这些事情,还要每天伺候孩子穿衣、吃饭、准备学习用品……因为照顾孩子,妈妈想跟闺蜜聚聚都要提前好几天算好时间!奇怪的是,这个孩子一天天长大,都读到三四年级了,还是做不好这些日常事务,离了妈妈这个“拐棍”就走不了路了!这么大了,连双袜子都没洗过,也不会洗!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长代劳一切事情后导致孩子懒惰不会做事情的教子案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太勤快了,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孩子就变懒了!孩子一懒,离进步、成功就远了!什么志向啊、勇气啊、克服困难的信心啊,就变成奢望了!

    父母过于“勤快”导致孩子懒惰

    老人常说一句话:“一辈人勤劳一辈人懒。”如果父母太勤快,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变懒了。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讲,父母早早就把早点准备好了,他自然就不会去想早晨自己吃什么的事情,更不会自己早起来几分钟弄早点。如果父母把早点端到了餐桌上等着孩子来吃,孩子自然不会进厨房去取了。如果一个孩子没做过上面那两种事情,那么他即使端一杯豆浆都会洒出来,更不会顺利地给自己弄早点吃!

    1.父母代劳,孩子自理能力差

    孩子刚上学时,那些勤快妈妈总是帮助孩子找校服、收拾书包,孩子站在那里看着父母忙活,如果父母动作慢了,孩子还噘嘴、跺脚!而有的父母比较“懒惰”,他们通常每天晚上给孩子上好闹钟,对于孩子什么时候起床、穿什么衣服、书包文具有没有整理好等事情就撒手不管了。结果发现,生长在父母比较放手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较少出现丢三落四、迟到等情况,即使出现了,也很快长记性。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

    2.父母代劳,不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

    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妈妈病了,连口开水都不会给妈妈烧。所以,妈妈不要太勤快,要懒一点儿,让孩子替自己做一些事,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钢铁铸成的机器人”,也会累,也会生病,这样孩子就会对妈妈表达关爱了。比如,妈妈忙的时候,对孩子说:“给妈妈倒杯水!”妈妈累了,让孩子给妈妈按摩几下!妈妈病了,让孩子给妈妈拿水拿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因为能为妈妈服务而骄傲,从而养成帮助妈妈的一种习惯。

    3.父母代劳,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

    家长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就失去了做事的机会。做事的机会对孩子来讲特别宝贵,那是孩子学习做事的过程。父母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机会,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处理问题,或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当孩子面对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没有自信。

    父母太勤快了,什么事都代劳了,孩子也就会变得懒了、笨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这样做也许显现不出太多的弊端,可是当孩子长大了,严重的后果就会出现!比如,上了大学不会洗衣服,中学生不敢单独出门、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等等。

    做身“懒”心不懒的好父母

    如果父母变得“懒”一点,让孩子勤于实践,孩子不但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能帮助父母做事,成为一个积极勤奋的人。

    1.懒得有分寸

    当下,很多家长都在争着做“懒父母”,觉得自己不做,孩子自然就做了。在这里,我要讲的是,做懒父母也是有讲究的。如果父母懒得上班,每天在家里躺着,不洗衣服不做饭,把家弄得跟个狗窝似的,孩子是勤快不起来的,因为孩子跟父母学到了不做事、做懒人。

    一个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勤快人的“懒父母”,他们非常勤奋,不但在工作上积极努力,在生活上也是很要强的。他们会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按时做饭,积极锻炼,对孩子也很关心,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对于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从不代劳。比如,不给孩子收拾床、不喊孩子起床、不给孩子洗袜子等。

    2.对待孩子:身懒心不懒

    如果家长想通过自己少做一些事,让孩子多做一些事,来培养孩子的勤奋感,那么家长可以适度懒惰一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还要时刻准备着在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教孩子学习如何做好。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讲,洗手绢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不一定能够做好,如果出现洗不干净、弄得洗手间到处都是水、洗衣液用得太多等情况,家长要出手教孩子如何更好地做。这样做可能没有替孩子洗省心省力,也必须这样做,因为孩子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怎么做。如果不让孩子做,孩子永远不会做。

    3.别让保姆做了孩子的事

    有个孩子读到了小学三年级,家里有保姆,什么活儿都没干过!在学校里要做值日,前两年因为有老师帮助,他不会干也就糊弄过去了,到了三年级,老师撒手了,要同学们自己搞定!于是,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花钱雇同学帮自己干,一周一次给10元钱。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周后,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很不解地说:“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也可以让同学替我干啊!我家有钱,不用干活!”老师最后找到了家长,告诉父母:“孩子不参加劳动,不但没有劳动体验、劳动技能,还可能成为懒惰的人。”这样,总算让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劳动观对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坏影响。

    一些工作特别忙的父母将日常的家庭事务全委托给了家政人员或者请了专职保姆。保姆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会努力地去工作,于是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比如,孩子想喝水,就让保姆倒;孩子想吃东西,就让保姆拿过来;吃饭的时候,坐到餐桌前等着保姆把饭菜、餐具都摆好……这样,容易惯出孩子懒惰的毛病。

    父母事先要跟保姆说清楚,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吩咐了,也不要做,告诉孩子:“这不是我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你自己能做,我不能帮你!”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指望保姆代劳了。

    4.给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

    家长想让孩子做事,随时随地都会有事情让孩子做。出去旅行,让孩子来背包;在家里,安排孩子扫地,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节假日,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让孩子做小主人,招待他们,等等。

    学习懒惰,容易缺少“学德”

    有位妈妈说:“我儿子学习成绩一般,我很着急,因为这个孩子不是脑子笨,而是特别懒,写一会儿作业就要休息一会儿,稍微难一点儿的题目就放弃了!不会写作文,想让他多读点儿书,可他每次拿起书来就睡着!喊都喊不醒!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够学习好呢?老师说,上课的时候这个孩子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用心听讲、积极提问,老师根本搞不清他是学会了还是没学会!”

    这个孩子在学习上不够勤奋,懒得写字、懒得思考、懒得听讲。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难以好得起来!

    学习不够勤奋,容易缺少“学德”

    学习是孩子求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如果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努力思考,不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就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是缺少学习道德的表现。热爱学习,勤奋学习,用心创造、创新,是作为学生的应有之义,也是学生应有的“学德”。而一个懒惰的孩子,他在学习过程中既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也不会用心感悟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是缺少“德”的。学习的“德”是一个基础的“德”,是医德、师德等职业道德的基础。孩子没有学德,在学习上不够勤奋、不够奋发,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很努力。

    学习懒惰一般分为行为惰性和思维惰性。行为惰性在学习上的表现很多,比如,不做作业,不愿意在考试前复习功课,一读书就犯困等。行为懒惰的孩子很容易被发现。而思维上的惰性就比较隐蔽了,需要家长不但观察孩子的行为还要看学习结果。这样的孩子的典型表现就是在学习中缺少思考。如果老师不布置任务,他们就不知道该学什么;即使老师布置了任务,他们也只是遵照着老师的要求做,让抄写就抄写,让背书就背书,抄完了背完了却记不住,即使能够记住,换换形式再考察这部分知识还是回答不上来。可以说,他们学得非常死板。这是典型的在学习上缺少学德的表现。这样的孩子缺少思考,没有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更没有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联想、去思考、去实践。

    学习是成长的需要,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和体力。如果一个孩子不够勤奋,他除了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外,还会影响人格特质的建构。当一个孩子勤奋学习的时候,他的意志品质也会提高,比如,坚持力、抗挫折能力、果断性等,这些品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他们身上寄托着家人和国家的梦想,他们能否不孚众望,离不开是否具有勤奋的精神和刻苦的品质。

    不断强化,教孩子习惯勤奋学习

    如果孩子能够以勤奋的精神去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错!即使他不能考上一流的大学,他也一样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当一个人无止境地勤奋工作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某一个领域的成功者。很多伟人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时候,为了抗拒天气的寒冷,在每天晚上冷得难受的时候,就靠嚼辣椒来取暖。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3年小学,为了得到一本明代的笑话书《谑浪》,他顶风冒雪,连续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勤奋的人之所以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不觉得苦,就是因为他们越学越有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想着要做得更好。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不够勤奋,那么他就会越来越觉得学习这件事情没意思,当最终难以跨越成功的临界点——厌倦的时候,就只有放弃了。所以,为了让孩子获得成功,父母要教会孩子以勤奋的态度去学习。

    什么是勤奋地学习?就是认真、努力地把要学习的知识学好,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地去学。具体表现为,遵循学习的过程,认真听讲,理解所学知识,写好作业,直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为止。

    1.读书能够教育孩子不懒惰

    业余时间要多读书。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说:“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到有心得或要查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书是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发现了什么是伟大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好的,当然也就明白了懒惰的危害。

    2.强化孩子好的学习行为

    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还是差,父母都要鼓励孩子认真地去学习。每一天,当孩子踏实下来认真学习后,都会有收获,他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鼓励。但是,有些孩子天性好睡觉、好玩儿,这是不利于勤奋学习品质养成的,父母要想一些办法帮助孩子战胜懒惰和贪玩。

    面对写作业这样的事情,孩子可能会为了多玩一会儿往后拖。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用玩这件孩子喜欢的事情去强化孩子并不是很喜欢的写作业这件事,对孩子说:“写完作业,妈妈带你去外边玩儿!”如果孩子作业比较多,可以提前跟孩子说:“今天早点儿写,写完了就轻松了,就可以随便玩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用孩子喜欢的行为活动去强化,可以提升孩子做不喜欢的活动的频率。用玩耍、游戏、愿望做强化物,能够提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在使用这样的方法强化孩子的学习行为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这样孩子才会形成勤奋学习的品质。

    3.逼着孩子去思考

    学习是一个繁复的过程,包括:准备学习用品、收拾书包、检查作业、查字典、解难题……这样的事情,父母帮助孩子做一次,孩子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的机会,也就变得懒惰了一些。所以,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父母最好告诉孩子学习的方法,这样既不会让孩子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督促了孩子思考。

    懒惰会导致孩子大脑“反应慢”

    有位妈妈说,刚上学的时候她儿子和外甥的成绩差不多,都是90多分,到了三年级还没有分出谁的成绩更好一些,只是儿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较少,外甥更能够踏实坐下来学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暑假的时候,她给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套名著,一套是国内的、一套是国外的,叮嘱两个孩子换着读。假期结束的前几天,外甥的那套已经读完了,与儿子交换的时候,儿子刚刚读了2本多,还剩7本多没读完!她当时只是认为儿子懒,学习不像外甥那么积极,但是觉得儿子脑子比较灵活,学习不会差到哪里去!等四年级上了几个月后,两个孩子在一起写作业,这位妈妈发现外甥写作业比儿子快多了,准确率也比儿子高,而儿子与外甥相比,反应也慢了许多!难道是外甥变得聪明了?儿子变得笨了?

    这位妈妈说得一点儿都没错,不管孩子生来是什么样的,如果懒惰、不积极学习、不勤于锻炼,平时喜欢看电视,就可能导致反应变慢!

    孩子一懒就变笨了

    从脑的成长发育来讲,人脑具有可塑性,脑的可塑性是内部成熟和外部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中年级,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为学习活动提供了生理保障。大脑以后功能的提升与外部经验有很大关系。学习的经验来源于人们对于环境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经验和学习对于脑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大脑树突的数量与树突棘的形状;二是改变大脑的功能区。在人的一生中,突触数量呈现倒U形变化,脑通过对过量突触的“修剪”,可以保留那些有用的突触组合。这一过程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是神经元之间形成新连接的过程,新的突触增加了,孩子的大脑就会变得更加聪明,而如果孩子懒惰,不学习、不运动,就会变笨!

    那些靠着脑子好使没有努力学习就获得了好成绩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聪明,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于是,在吊儿郎当的糊糊弄弄中学习和生活,结果成绩就降下来了。而那些勤奋、认真学习的孩子,因为大脑留下了很多思维和记忆的痕迹,掌握知识变得容易了,就会越学越顺手,越学越轻松。

    教孩子做个勤奋努力的人

    如果父母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勤奋起来,多实践、多思考、多学习,孩子不但手脚会变得灵活,大脑反应也会加快。那么,该怎么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勤奋努力的人呢?

    1.支持孩子动手实践

    三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愿意活动的年龄段,父母要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给孩子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多动手动脑,也是促进大脑发育、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对外界的了解也比较多,这些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实践经验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打下认识世界的基础,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机会。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大脑的发育是一个身心协调发展、手脑相互促进的过程。许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动手操作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常常代替孩子做事、剥夺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对孩子的动手活动不支持。这样做伤了孩子的兴趣不说,也耽误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头脑灵活度成正比。他的手部操作程度越精细、越灵巧、越复杂、越娴熟,发送给大脑的神经刺激就越多;大脑接收整合了不同的信息后,又能更好地反馈给手部,以便手部掌握更好的操作技巧。这个过程运用了观察、注意、分析、命令、操作、反馈、经验等步骤,是身心发展最好的整体锻炼。

    2.每天念一句“勤奋”名言名句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即使没有父母教育也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那个时候,孩子就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激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可以推动自己做某一件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父母带着孩子每天念一句有关“勤奋”的名言,也是一种很好地自我激励的方式。比如,“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3.教孩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呢?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讲,他们已经做过了很多事情。父母可以挑出比较有技术含量、难度大的跟他讲讲,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认识,有助于提升自信心。当面对类似事情甚至比这更难的事情的时候,孩子就有勇气去做了!父母越是全面地讲出孩子的优点、长处,做过的精彩事情,孩子对自己越有全面的认识,越能形成“我是一个可以做事的人”的认识,越敢于做事。

    当孩子认识了自己的能力以后,父母再给孩子布置任务,孩子就没有办法以“做不好”“不会做”而偷懒了!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既是一种鼓励孩子勤奋的方式,也是一种监督孩子别懒惰的方式。

    依赖性强的孩子,容易懒惰

    两个中年级孩子的生活片段,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是小男孩。那天,正好是放学回家的时间,他一到家,就火急火燎地对妈妈说:“妈妈,快给奶奶打电话,让她把我的运动服送过来!”妈妈打开冰箱,取出了香肠、面包、酸奶递给他,他在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之前,也没有问在场的人吃不吃。妈妈对儿子说:“你先回房间写作业,待会儿我就给奶奶打电话!”孩子没再吭声,拎着书包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了十几分钟,孩子出来叮嘱妈妈一定要给奶奶打电话。妈妈回了他一句:“儿子别急,回头让你爸爸去奶奶家给你取!保证不耽误你穿!”这回,儿子放心了,直到父母离开,也没走出房间!

    另一个也是小男孩。那天,邻居去跟他爸爸妈妈谈一件事情,大概快晚上8点了,邻居敲门,这个孩子透过门镜问是谁,听出是邻居后,开了门。他的父母还没有回来,他正在厨房里忙活。邻居很好奇,就跟着进了厨房。这个孩子真是了不得!把中午剩的米饭放进了砂锅里在熬粥,微波炉里热着馒头,而且已经炒好了一个西红柿鸡蛋!虽然有点儿焦煳,但是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讲已经非常难得了!他说:“我写完作业,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他们打电话让我自己弄点儿吃的!我就想他们挺累的,我也没什么事儿了,就做饭吧!以前看大人做饭挺容易的,自己做起来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手!就简单凑合吧!馒头、稀饭、西红柿炒鸡蛋,再切一盘香肠,弄两块腐乳!”男孩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邻居说:“很有想法!搭配得也不错!你爸爸妈妈回来后得多开心啊!”

    从两个同龄孩子的两个不同生活场景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两个孩子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两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如果教育方式不改变,这两个孩子当下的差别还只是能力上的小差异,继续发展将是人生中的大差异和人格上的大区别。

    依赖心理导致孩子懒惰

    但凡懒惰的人都有一种依赖心理。看看“懒”字的结构多么清晰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有了可以依赖的人,比如,有人给做饭,有人给洗衣服,有人给找工作,有人给钱花,有人给买房……那么,他就不会自己去做了,就变得懒惰了。慢慢地,就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依赖心理害死人啊!

    当一个人有了依赖心理,就容易懒惰,而一个懒惰的人因为没有做事的经历、不愿意做事,就容易精神松懈而且不够独立。一个不够独立的人,除了难当大事外,因为不够自主自立,还容易被他人左右。而且,生活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这类人很容易找不到方向。一个人万万不可以过度依赖他人。

    一个人是依赖还是独立,全在于父母小时候的培养。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过于溺爱,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也不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一切都是父母安排孩子接受,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因为没有做过事、没有思考过、没有承担过责任、没有体验过成功和失败,而变得不独立。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懒惰,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做事的热情。那个时候,如果父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并坚持下去,到了小学以后孩子的勤奋精神就比较容易培养了。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常常对孩子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到了三四年级对孩子还是这样的态度:“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都给你,家里的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那么,孩子不但在学习上勤奋不起来,在生活上也会很懒惰。

    所以,如果父母爱孩子爱到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会让孩子变得懒惰,这就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给孩子健全的爱,防止溺爱

    爱孩子是每个家长都要做到的事情,怎么爱孩子则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事情!三四年级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父母应该怎么爱孩子呢?

    1.在学习上,相信孩子

    三四年级是孩子建立“学业自信”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孩子能否建立起“学业自信”不但会影响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孩子一生当中能否做到“需要学习的时候就去学习”,取决于孩子在上学阶段是否建立起了“学业自信”。而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跟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信任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如果父母足够爱孩子,就不要总是过度保护,觉得孩子还小,生怕辛苦地去学习会累坏了他,而是要抱着一种让孩子去面对的心理,不断地鼓励孩子,哪怕孩子只是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儿小进步,都要描述给他听,让他认识到努力学习就能学习好,让他相信自己具备学习的能力。这样,孩子就会以一种一定要学会的状态去学习。

    2.在生活上,让孩子去历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父母爱他们,让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替他们去做。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没有危险,就不阻止他们,让他们去体验。体验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不要以学习、保护孩子安全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与同伴玩耍、锻炼、运动的时间。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来讲,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竞选班干部,去锻炼孩子

    一个孩子在竞选班干部的文章里,写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我当选了班长,我愿做个样样事情都能带头的班干部,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协助老师做好班里的工作。我会把好的习惯、好的方法传授给同学,并能虚心向同学学习,争取全班一起进步!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如果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想做同学的“带头人”,为同学服务,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有上进心、勤于做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会不断地追求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做班干部是锻炼能力,不是耍威风

    孩子竞选班干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能力的锻炼,因为这个过程可以激发、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考察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更考验孩子的自制能力。如果孩子竞选成功了,当上了班干部,对他来说就更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锻炼他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就更强了。

    在班里,班干部要为大家服务,比如,班长在上课前和下课前负责叫起立,向老师敬礼,黑板报管理员负责板报内容的更新,其他还有电源开关管理员、鞋箱清扫员、失物管理员、值日组长等职务。如果孩子毛遂自荐去承担这些事情,并自觉地去做好,能锻炼孩子的工作能力和负责精神。

    但是,一些孩子去竞选班干部,不是为了服务同学,而是想耍威风!他们认为“班干部就是管人的”,可以获得加分,因此当班干部“威风”“过瘾”。于是,很多孩子当上班干部后,对学校布置的任务,自己不去做,而是由家长代劳。班里的学习任务,自己不做,指挥同学去做。这样的行为与班干部奉献、义务、责任的内涵是相悖的!

    如果孩子当班干部,看重的是当班干部后的任务分配权:班级劳动时,给不同的同学安排相应任务;人员选择权:文艺表演时,可以指派同学参加;自行惩罚权:谁不听话,就惩罚谁;被老师重视和评为三好学生的机会……这不但弱化了班干部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误导了孩子的关注点,长期下去会使孩子本该天真纯洁的心灵变得不再清澈,成长不再是“实心”的。

    所以,对于孩子当班干部这件事,父母一方面要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锻炼自己、服务同学的理念,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当班干部的机会去发现孩子的潜能。

    积极引导,防止孩子“官瘾”太大

    既然当班干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那么父母就要积极鼓励孩子当班干部,并利用好当班干部的机会充分地锻炼孩子的能力。

    1.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鼓励孩子当班干部

    当班干部是个锻炼的机会,但是如果孩子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很强,或者说天生性格内向,家长也没有进行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可能不喜欢在同学面前“发号施令”,父母鼓励他当班干部可能会强人所难。如果孩子平时很外向,组织能力强,不妨鼓励孩子竞选班干部。

    有个孩子,从小就是个孩子头儿,平时一群孩子围着他玩儿,有大的,有小的,都听他的话。于是,妈妈对他说:“你参加班干部竞选吧!”儿子说:“我不选,我怕选不上!”妈妈一听很恼火,沉着脸说:“看来我是高看你了!以为你有组织能力,能让一帮孩子和你一起玩儿!原来你没有勇气啊!”几个月后,这个孩子突然提出了参加班干部竞选,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很优秀,有领导能力!这个孩子当上班干部后,发挥了自身的组织能力优势,把班集体的各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很好地约束了自己,在学习上也更努力了!

    2.做好安抚工作,不留“落选”后遗症

    当孩子当班干部的热情很高的时候,并且参与了竞选,竞选前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如果选不上,也不要失望,因为不当班干部不等于不是好学生,只是证明自己离班干部这个岗位还有一段距离,要好好提高自己。

    3.培养孩子的工作意识

    当孩子当上班干部以后,为了防止孩子把班干部当成“官”来做,颐指气使,不干具体工作,父母要告诉孩子,班干部是同学的“仆人”,是为同学服务的,比如,要传达老师的一些指令,把同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学遇到了困难,要帮助同学;班级有活动,要带头去干,等等。

    4.支持“弱生”当干部

    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弱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指标,父母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弱生”尝试担任一定的职务,使他们在为同学服务时克服困难,感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尤其是那些顽皮的孩子,他们大多明是非、讲道理,有能力担任班里的干部,父母可以与老师协商通过工作加压、角色期待,使他们实现自我完善,不断取得进步。

    这个年龄段,不可以“宅”

    有位妈妈说:“我儿子特别宅,就喜欢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学校里有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上次学校组织体操比赛,我跟老师约好了,一定要儿子参加。儿子参加后每天跟着同学们练习得很苦,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习30分钟。可是,比赛开始以后,体育委员因为过分紧张,喊错了一次口令,虽然体操做得很整齐,但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小瑕疵,最后班里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得了个第二名。比赛后,大家一起约定,好好练习,期待来年拿更好的成绩!”妈妈借助这个机会,给孩子报了篮球班,这个孩子从那以后就开始运动起来了。

    这位妈妈巧妙地利用竞技运动的比赛性激发了儿子的运动欲望。孩子们都有好胜心,都想取得胜利,他们会抓紧时间多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勤奋精神就培养起来了。

    宅在家里,就懒了

    孩子在家里因为有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可以看,有引人入胜的电子游戏可以玩儿,所以即使宅在家里几天也不觉得孤单,反而因为被游戏、连续剧吸引着更懒得出去了。但是,如果长时间宅在家里,身体就会出状况。据《英国医学杂志》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童年时运动少的人成年后容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人员调查了16567名出生于1970年的人的健康情况,跟踪了他们从出生到30岁时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后发现那些童年时代不爱运动的人容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

    由此看来,成年以后身体素质差、容易疲劳都与小时候缺少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孩子不爱运动,父母需要改变孩子。怎么改变?竞技运动是一个能够让孩子上瘾的运动形式。对于孩子来讲,适合玩的竞技运动有很多。可以利用竞技运动具有竞技性这一特点,激发孩子的运动激情和热情,从而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相同的问题往往在不同的国家都存在,孩子“宅”的问题也不例外。为了促进孩子运动,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之际,英国首相卡梅伦说:“我想利用本次奥运会中的典范在小学中力促竞技体育的复苏。我们需要摒弃‘一切都为了获得奖牌’的落后文化,取而代之的应是让学生从小开始就参与和享受竞技体育所带来的快乐,把学校竞技体育与运动俱乐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追逐他们的梦想了。”

    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可以参与的竞技体育项目已经很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一项或者两项,指导孩子去练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展,也能培养孩子勤奋运动的精神。竞技体育的技术含量很高,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讲,只是初步学习的阶段,父母不可以对孩子要求太高,学习强度也不可以太大,只要孩子坚持练习就好了!

    让孩子学会几项竞技运动项目

    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参与的竞技运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来选一项或者两项来参与。

    1.跳绳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跳绳是一项非常容易操作的运动,而且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也很好。跳绳不但能强化心肺功能,促进肌肉生长,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和敏捷度。跳绳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先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手腕、脚踝。开始练习跳绳时,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一开始每次运动5-10分钟即可,之后再慢慢增加到10-15分钟。中间可以稍事休息,之后接着再跳。跳绳的时间,一般不受任何限制,只要注意避免引起身体不适,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绳即可。三四年级的孩子每天跳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2.游泳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全身肌肉。人在水中活动的阻力比在陆地上大12倍。在水中运动时,产生的强大阻力使得背部、胸部、腹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游泳运动员身上那线条分明的肌肉,就是最好的证据。

    要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锻炼:初练者可以先连续游3分钟,然后休息1-2分钟,再游2次,每次也是3分钟。如果不费很大力气便可完成,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不间断地匀速游1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一共进行3组。如果仍然感到很轻松,就可以开始每次游20分钟……直到增加到每次游30分钟为止。另外,游泳消耗的体力比较大,最好隔一周练习一次。

    3.篮球

    篮球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也是一项很具魅力的体育运动。因为技术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不要让孩子一下子就上场打篮球,而应加大基本技战术的练习力度,如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突破防守、抢篮板、抢断球等。

    在练习的过程中,即使传球、接球等基本动作,也可以以竞技的形式来进行。等孩子技术掌握得比较全面了,就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半场三对三比赛,在实战过程中巩固技术要领。

    4.田径运动

    慢跑、快跑、竞走等都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为了防止小学生骨骺提前闭合,家长不要让孩子练习得太过度,可以利用每天晨练、晚上散步的时间完成每天的田径运动量。慢慢地,孩子的体质就增强了,孩子也会变得勤快了。

    5.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种能够在多个方面提高一个人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在跆拳道的练习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跆拳道练习中的横踢、侧踢、下劈、旋风踢等下肢技术动作和冲拳、劈肘、砸拳、顶肘等上肢基本动作,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反应速度,使他们身体各关节更加灵活,提高其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增强其肌肉力量。有些小学生本身就喜欢相互打斗,跆拳道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种需要。

    6.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容易玩起来的竞技项目。因为现在小区里的运动场地到处都有乒乓球台子,业余时间孩子可以随便玩儿。乒乓球运动不但有利于孩子肌肉、内脏器官的发育,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可以让孩子多玩玩!如果孩子能找到经常一起打的球友,进步速度就会更快了。乒乓球学起来不难,就是由接发球、攻球、步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但是要想拥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则需要经常打球才能提高。

    教孩子珍惜时间,抗拒懒惰

    有个孩子成绩一般,不是脑子不够用,而是这个孩子太懒惰、好玩儿,后来这个孩子突然之间就爱学习了。很多人都纳闷,说这个孩子怎么突然间就懂事了呢?原来,这个孩子受到了一位邻居大伯的影响。邻居大伯是一位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很有建树,但是他依然很勤奋地学习,他的书房里的灯每晚都到11点才熄灭。即使节假日,大伯也不出去打麻将、聊天、跳舞什么的,顶多去体育场打会儿篮球,然后就在家里读书。从大家对大伯敬仰的态度里,这个孩子感觉到大伯与周围人的不一样。有一天,他鼓起勇气问大伯:“大伯,您怎么不打麻将啊?打麻将多好玩啊?”大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他说:“因为我要跟时间赛跑,不然我就会变得懒惰啊!那样,我就无法取得好成绩了!”听了这话,好一会儿,孩子才说:“您的意思是要用时间来学习,就不会输,是吗?”大伯说:“是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不要懒惰,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啊!”就这样,这个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勤快了!

    当一个人变得勤快后,无论他做什么,他都会下功夫去做,会出成绩!正所谓“勤能补拙”,做就是收获!

    懒惰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

    关于时间的宝贵,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有价值的,没有时间,孩子无法学习,大人无法工作,生命就停止了。如果有时间,孩子不利用这些时间学习,大人不利用这些时间工作,那么就成了懒惰的人、一事无成的人。可以说,一个人能否做好该做的事情,能否取得一些成就,全在于这个人是否懂得利用时间。

    可是懒惰的人却不知道这个道理。《圣经》中写道:“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为什么说懒惰使人沉睡呢?因为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是时间就在这样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溜走了!

    勤奋的人总是不知疲倦地去做事,工作、学习、交友……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他们好像不知疲倦,而懒惰的人好像做一点儿事情就很累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懒惰的人不习惯做事,心中没有目标,觉得做事就是苦。而勤奋的人,觉得工作给自己带来了快乐,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爱生活,想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因此他们习惯了勤奋。

    懒惰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他们把时间花在了聊天、嬉戏打闹、看电视、看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睡大觉等上面。懒惰的人为什么喜欢做这些事情呢?因为这些事情能够带来感官的刺激,不需要出力气,也不需要动脑筋,而是跟着剧情或者游戏情节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一天的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

    教孩子一些珍惜时间的方法

    要想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有意义的事情上,就要让孩子先懂得时间的宝贵,然后再教孩子一些珍惜时间的方法。

    1.告诉孩子“时间在流失”

    “时间的有限性”这一点,家长不说,孩子难以体会到,所以很多孩子就表现得很不懂得珍惜时间。比如,贪玩、不专心学习、睡懒觉……父母只有告诉孩子:“你睡懒觉了,就没有读书的时间了。”“你不专心写作业,就没有打篮球的时间了。”“你不按时吃饭,就会占用休息时间了。”……孩子才会对时间的性质有认识,才会觉得要抓紧时间做该做的事情,不然就没有时间了。孩子懂得了时间的重要性,才能意识到原来时间是那么重要!怎么才能让时间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呢?就是与时间赛跑,把时间充分地利用好,这样时间就有了价值。

    2.教孩子不迷恋网络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游戏,玩游戏容易上瘾,时间流逝得也很快,而且容易占据孩子的思维。当孩子玩游戏上瘾的时候,他在上课时精力也会不集中,思想还沉浸在网络中,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孩子就会变得懒于思考了。这样,孩子浪费的不光是玩游戏的时间,还包括上课的时间。所以,父母要严格约束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如果是晚上,一般玩半个小时,到了时间就让孩子休息,孩子只有休息好第二天才能学习好。

    3.做事情拖延会导致懒惰

    如果一个孩子做事情太拖延,不但浪费时间,还会让孩子变得懒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做事情比较抓紧,总是按时完成工作,那么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去做,就会变得勤快,因为勤快会节省很多时间。所以,当孩子做事拖延的时候,父母就要想办法搞清孩子为什么这么拖延。如果是因为懒惰而往后拖,父母就要给孩子限定做这件事的时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要让孩子承担后果,这样他就不会拖延了。

    4.学会制订计划

    计划就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工作设定一个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制订实施方案。计划能够起到约束、规范一个人的行为的作用。对于懒惰的孩子,父母要帮助其制定目标,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孩子按照目标去做的过程,也是控制自己惰性的过程,而勤奋就是在及时去做的过程中建立的。当孩子养成了勤奋的习惯,自然就懂得了时间的宝贵。

    5.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当时间有限的时候,怎么利用时间呢?这一点父母一定要教给孩子,免得孩子一天到晚脑子里装着事情,就是不下手去做!当事情多的时候,就把事情按照这个顺序来分类:重要的、着急的、次重要的、次着急的和不着急的、不重要的。然后按照先做最着急最重要的,然后做次着急次重要的,再做着急的不重要的,把重要的不着急的放在最后做。

    6.抓紧零碎时间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抓紧时间,是不愁没有时间的。能够抓紧的时间大都是零碎时间。所谓零碎时间,主要是说学习的间歇、用餐时间、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时间等。在零碎时间里,基本上无法完成什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将这些零散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就太可惜了,因此应在零散时间安排好学习,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