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心理学-情绪管理: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掌控自我,是我们上进的前提。想要掌控自我,就先要学会掌控自身的情绪。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行动的倾向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吵、怕了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吵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

    想成为精英,你得先做自己的主人。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了,你才能掌控自己,遇到难题时,才能冷静、客官地驾驭。

    绝望杀死了你——情绪定律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任何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这就是“情绪定律”。一个人的情绪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人的情绪就如同心态的指示灯,而心态则是一个人展现价值的决定因素。好的情绪能够让人产生好的心态,而好的心态能够让人驾驭生命。人大都是情绪化的,再理性的人,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

    心理学界有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要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病理上的痛苦。”情绪对人的影响是连续性的,甚至能够长达几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心情对头脑活跃性影响很大,当心情好的时候,头脑会异常清晰灵敏,做事效果提高;而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则会影响人的身体,更影响人的心态,最终致使事业无法取得成功。

    良好的情绪会让人充满激情,生活也充满希望,事事顺心,事半功倍;而当情绪低落时,则会让人陷入僵局,甚至看任何事物都充满忧郁。可以说,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心态,而心态则影响人成功的高度和价值实现。

    两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体力都已不支,水也早已喝完。一人说:“在这无边的沙漠,寒冷的夜晚,我只能感受到死亡正在步步向我紧逼。”

    另一人说:“虽然如今没有找到出路,但是我的妻子儿女还在等我回家,我还能够看到满天的星斗,她们和它们都会指引我走出这片沙漠。”

    说自己只感受到死亡的人,很快就真的死去;而感受到希望和指引的人,却成功走出了沙漠,最终回到妻子和儿女身边。

    用积极的情绪去思考世界,自己会拥有一种好心态,最终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而用消极的情绪去看待世界,则会很快失去奋斗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斗志,最终一事无成。

    精英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沉着冷静,时刻保持平和且积极的心态。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影响人的行为,能够把握住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星座真的能反映你的性格吗?——巴纳姆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和与你身材相仿的朋友买衣服时,你会认为对方试穿的效果跟自己差不多;比如在购买餐饮时,你会注意别人都在吃哪些食物,而看到有人大快朵颐,你可能会买和对方一样的食物。这种来自外界的暗示信息,会使人产生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会影响认知的正确度。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为一群人做完人格检查后,分别做了两份结果,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人格检查结果,而一份是众人平均起来后的人格检查结果。当他将两份结果给参与者后,大多数参与者竟然认为平均的那份结果能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个实验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人格阐述,即使这份阐述很空洞,人们也会相信它反映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于相信笼统性描述的心理特征称为“巴纳姆效应”。这个效应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证明,以广受欢迎的着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命名,也被称为“福勒效应”。

    其实从情绪来分,人的人格特征可以大体分为理性型和感性型两种,理性型的人习惯三思而后行,善于控制情绪,并且遇事习惯先冷静思考,沉着面对;而感性型的人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不易控制情绪,当有外界影响,他们会自然而然受到影响,陷入“巴纳姆效应”而无法自拔。

    1965年,刘易斯·福克斯与约翰·迪瑞在纽约进行了一场台球世界冠军赛,这场争夺赛的奖金是四万美元。两人都是台球坛不可多得的人才。开始时,福克斯以极大的优势领先,甚至只要再得几分,这场比赛就会以福克斯获胜而告终。

    福克斯准备用几杆漂亮的击球来结束战斗,然而就在这时,沉寂的赛场出现了一只苍蝇,它围绕台案盘旋一会后,准确落在了主球上,福克斯挥手将苍蝇赶走,然而等他俯身准备再次击球时,那只苍蝇又落在了主球上。观众也看到了这个情景,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随后苍蝇又第三次落在了主球上,观众都开始狂笑,福克斯也逐渐失去冷静,最后竟然用球杆去赶那只苍蝇,不慎碰到主球,失去了继续击球的机会。而对手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反败为胜,赢得四万美金的奖金。

    原本胜券在握的福克斯竟被一只苍蝇摧毁了理智,一败涂地,这让人感到很不可思议。苍蝇落在球上,并不会对击球和随后的球道造成影响,但福克斯无法忍受苍蝇继续烦他,也因为这份烦心中止了自己的冠军之路。最后,他本人也因无法接受失败而选择了投河自尽。

    情绪的维持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只有时刻保持理智,即使被影响也应该尽快恢复理智,这样才能够将损失降低。如果福克斯能够在生气后,适时冷静下来,不去烦躁、失去理智地用球杆去赶苍蝇,而是深呼吸,等待心情平静,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会与他人接触,外在的一些变化总会不断影响我们:他人的言行举止,自然环境的冷暖变化,客观事物的更替……倘若我们不能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就很难收获轻松与快乐。

    想让自己的生活更轻松,最终成为掌控情绪和心态的精英人士,我们就必须要打破“巴纳姆效应”,时常告诫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即使有人对你恶语相加,也不要不顾一切地去反击,尝试平静下来,别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你能够平静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情绪的控制并不复杂。

    着名的悬疑惊悚小说作家托马斯·哈里斯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

    哈里斯和朋友上街,在走过一个报摊时,他买了一份报纸,并礼貌地向营业员说了声“谢谢”。但营业员板着脸没有答话。

    哈里斯毫不在意,继续向前走。一段路之后,朋友忍不住问他:“你不觉得刚才那个营业员很过分吗?你不气愤吗?毕竟你照顾了他的生意,他却臭着脸。”

    哈里斯回答:“我每天都会路过这里,每次都会买一份报纸,他就那样。”

    朋友继续问:“既然你知道他态度那么差,为什么还要谢他呢?”

    哈里斯不以为然:“向他说谢谢只是礼节,他什么态度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必让他影响我的好心情?”

    心情是自己的,为什么受别人影响呢?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会如意,如果凡事都在意,岂不是永远沉溺于不如意中无法自拔?多一些豁达的心境,用理智和冷静的眼光来看事物,相信你会发觉其实世界并不糟。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心情影响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心理学家指出,健康而成熟的心理,有利于很清晰地把握自我。客观地认识自我,才会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目标——哈里斯的目标就是保持自己的好心情——不被别人左右情绪。我们清晰地认知自己,相应地,就会降低外界对我们的影响,使我们更加理智,而不至于过于情绪化。

    有效地控制情绪,不受外界的因素影响,保持冷静。

    你不自信,就别指望别人信你——杜根定律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暗暗地问自己:“我能行吗?”虽然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却能够显示出,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自我暗示,悄悄提醒自己无法胜任。而这种暗示无疑是你前进中的巨大障碍。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前主席杜根说:“强者不一定能够最终获胜,但是胜利却属于有信心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畏惧、退缩、不安,怀疑自己能力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拥有想要的,认为那是幻想,甚至妄想。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只要拥有自信,不被困难吓倒,不退缩不畏惧,你会发现其实你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22岁那年,拉蒙娜·巴努伊洛斯随丈夫从墨西哥移居美国。但没多久,丈夫就抛弃了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和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孤立无援,饥寒交迫。但拉蒙娜没有绝望,她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火车票,带着孩子前往加州,尽管那里没有任何朋友和亲戚。

    刚到加州时,拉蒙娜在一家墨西哥餐馆打工,她从早到晚努力工作收入也不过几美元。但是她很有信心能够养大她的孩子。慢慢地,她攒下了一笔钱,她用这些钱开了一个小小的墨西哥餐馆,专门卖墨西哥肉饼,并逐渐有了一些积蓄。

    但是她想拥有更好的生活,于是她拿着这笔钱,到银行申请贷款。她对银行经理说:“我想买下一间房子经营墨西哥小吃,如果你肯贷给我一些钱,我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而且我的小店经营很顺利,我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

    对银行来说,这个陌生的外国女人,没有任何财产作为抵押,也没有可以给她担保的亲戚和朋友,她仅仅是相信自己能经营好自己的小店。银行经理很佩服她的胆识,决定冒险投资。十年后,拉蒙娜的墨西哥肉饼小店扩展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店。

    一个平凡的女人,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也因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用自信打动了投资者,更用这份自信战胜了命运。如果不是她充满自信的语言,一个陌生的女人想获得贷款是不可能的。然而就是因为这份自信,让她充满了勇气,也赋予了她智慧,最终白手起家。

    在事业上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如果你胸怀信念、并坚信自己可以达到目标,那么,在遇到事情时你将不畏缩,也不恐惧,即使看到了和别人的差距也不会长久地不安;相反,差距会成为你超越自己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自信对事业、对人生的重要性,但是知道自信的重要性,却并不意味着拥有自信。那么该如何建立自信呢?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的以下几种方法:

    设立目标。目标是标杆,确立目标既是人生成功的需要,也是激发潜力的方法。人生有了目标,你就会想方设法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设立目标本身就是自信的一种表现,你在心中有了目标,潜意识里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发挥长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是在战胜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成长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建立自信的最佳方法。

    不轻言放弃。当我们认定应该做且已经着手做事情时,就不能轻言放弃。放弃是丢失信心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不断努力、进步,将该做的事做到满意,才能不断树立我们的信心。

    自我激励。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当你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鼓起勇气来面对时,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必然可以做到。”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顺利达到成功的目的。

    当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负,它是对自我认识的肯定,是进取的源动力。

    无聊是种病,但得自己治——无聊倾向量表

    当你坐在昏暗、安静的环境中,聆听对你来说枯燥无比的学术报告时,你和疲乏的战斗开始了,台上的报告仿佛离你十万八千里……这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你,那就是“无聊”。

    1986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伯尔与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对“无聊”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他们共同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无聊倾向量表”(简称BPS)。用BPS测试人们在不同境况下产生无聊感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却无法摆脱的时候(如排队等候),都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但生活中,有些人会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于不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而闲得无聊;或者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弃。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外部刺激不足和自身调节能力偏弱。

    2005年,有三名心理学家在BPS分析中指出:无聊感的产生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说是对新鲜感、兴奋感以及变化的渴望。尤其性格外向的人,由于渴望外部刺激,当外部刺激不够时,更容易陷于无聊中。这三位心理学家分别是:沃丹洛维奇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克雷格·华莱士、西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史蒂文·卡斯。

    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汉斯·艾森克指出,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化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否则无聊感就油然而生。而沃丹洛维奇在BPS测试中总结出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尽管性格外向的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却各不相同。

    一般爱好广泛且富有创造力的人,因为时常有新鲜想法调节,所以就不容易陷入无聊的泥淖。无聊向量表效应的提出者森德伯尔称:“我相信有人即便像佛教僧侣那样安静打坐,也不会感到无聊。他们依然能用心感悟生活、发现快乐并不断成长。”

    人的内心世界是多变的,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自身调节能力差,再多的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陷入无聊的泥潭。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便欲壑难填。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不会感到满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精神分析学家对无聊情绪的精神分析表明:“由于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可以说,无聊感的产生,情绪占有很大因素,一般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的人,就会陷入无聊;而一般拥有积极情绪的人,他们会自发调节自身,很少会感到无聊。

    无聊感的产生多种多样,比如不会自发寻找乐趣,就有可能被无意义的感受包围,终产生复杂的无聊感;有时由于外界压力,致使自身放弃了梦想甚至生活目标,无聊感同样会油然而生。

    2000年,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曾描述了几宗案例,这几宗案例均显示:失去生活目标的人会产生深切的无聊感。这些案例被他称为“生活无聊感”。其中,一位男性患者被迫放弃了自己当物理学家的梦想,而转投教育事业,一直感到自己无所事事;而一位女性患者也在放弃自己生物学家的梦想后,后悔自己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丈夫,生活在空巢一般的家里。

    无聊感各有不同,解决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果无聊源于乏味的工作,那就可以尝试换个工作,或者通过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来改变工作环境。

    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感占据,就应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维奇指出:“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其实很丰富多彩。只要用心去体会合发现周围的美,就不会感到无聊。”

    内观是一种很有效的驱除无聊的方法,它需要人感知和关注自身的状态。这种方式源于打坐冥想,需要自身缓慢放松,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觉,让思维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这种练习是为了帮助人提高注意力,走出无聊感的漩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研究表明,一些人经过内观训练后,相比原来工作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明显提升,而无聊感也相继减少,无所事事的状态也逐步减轻。

    如果无聊仅是过客,我们可以权当休息,体会一下空旷的感受;如果无聊长时间驻扎,我们就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处世方式和态度了。

    “无聊倾向量表”测试:

    针对以下每个描述给自己打分,分值在1到7之间。强烈反对记一分,完全赞成记7分,中立记4分。请注意:用“星”标记的句子的分数正好相反,完全赞成记1分,强烈反对记7分。

    1.对我来说,全神贯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2.工作室,我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

    3.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

    4.我经常觉得自己“闲得发慌”,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5.在必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时,我常常感到困扰。

    6.被迫观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这让我倍感无聊。

    7.我脑海里始终有许多计划和任务需要去做。“星”

    8.对我而言,自娱自乐是件很容易的事儿。

    9.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复单调的事情。

    10.与大多数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前进。

    11.我能从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中寻找到刺激。

    12.我很少因为我的工作而兴奋。

    13.任何情况下我总能找到事情做,而且能够找到并保持自己的兴趣。

    14.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

    15.我可以很耐心的等待。“星”

    16.我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很闲。

    17.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场合,比如排队时,我会变得坐立不安。

    18.我常常一觉醒来就有个新点子。“星”

    19.我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十分兴奋的工作。

    20.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满挑战的事情来做。

    21.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付工作所需实在是绰绰有余。

    22.许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人。

    23.我的兴趣太广泛了,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完。

    24.在朋友圈中,我是最有恒心的一个。“星”

    25.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动甚至危险的事情,我总觉得自己无聊得像行尸走肉。

    26.丰富的变化和多样性才能让我真的开心。

    27.电视和电影都千篇一律,太过时了。

    28.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周围的环境既单调又无聊。

    总分越高,说明你越容易无聊,总分偏低,则说明你不容易无聊。

    这项测试的平均分为99分,“正常”人群大约占总人数的2/3,分数分布在81分到177分之间;其余有2.3%的人得分高于135分或低于63分。

    你若紧张,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齐氏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困惑情境”的实验。他找来一批人,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然后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因被打扰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齐加尼克则毫不干预,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是,虽然这两组在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是,那些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消失;而那些未能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依然被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困扰着。

    这种现象便被称为“齐氏效应”,也叫“齐加尼克效应”,一般是指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告诉我们: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时,就随之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会彻底解除。倘若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心理将持续不变。

    人的精神与拉弓射箭何其相似,弓箭如果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则会失去弹性,最终作废,人也同样,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状态中而没有丝毫休息的时间,忽略了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承受能力,再生龙活虎的人也会废掉。

    如今,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也在不断快速增长,我们所经受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加:工作节奏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经济压力与生活压力日益加重。这个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齐氏效应”的困扰。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完成的工作,会如影随形。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适度的紧张情绪,因为这种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倘若头脑中的那根弦总是紧绷,没有丝毫放松,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则会造成人浑身肌肉收缩,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思维短暂停滞,甚至导致失误和失败。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人的大脑会一片空白,比如正在取钱却遇到抢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大脑停转,不知所措。

    心理学家认为,放松状态是最利于人发挥自身能力的状态,轻松自如的做事,才会事半功倍。就如我们都经历过的考试,当你轻松上阵时,发挥的总会最好,甚至会超过平时的水平。可以说压力是一种动力,但是也同样是一种障碍,适当的给自己加压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而过度加压则会使人心理疲劳。心理放松的状态,却能够让人精力充沛,思维运转速度加快,做到山崩于前而心不慌。

    至于如何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摆脱齐氏效应,可以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衡心态,放下压力

    同场竞技的对手与你实力相当,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压力会让人无所适从,关键时刻,只有平衡心态,放下巨大的压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色。

    2.学会自我接受

    当感到紧张时,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你可以问自己:“我真的害怕吗?”然后慢慢做深呼吸,并持续一段时间,你的紧张心理就会有所缓解。

    同时,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紧张,可以用积极的态度鼓励自己:“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我不能因害怕而无所作为。”在完全接受了它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紧张心理会减少甚至消失。

    3.做好充分的准备

    坎贝尔说,他主持节目时永远不会慌乱,他的秘诀是做好准备工作。他认为,在准备过程中汲取资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准备工作。因为做足准备工作,是为了让自己产生信心,并消除紧张的心理。

    4.保持精神饱满

    中国女子射击总冠军陶璐娜曾说:“保持精神饱满绝对是件重要的事情。精神好,就不会紧张,自己表现就会稳定,并且更加出色。”精神饱满能够让人充满精力,消除紧张情绪,而想做到保持精神饱满,就需要作息规律,饮食规律,每日锻炼身体,持之以恒却不过度,相信做到这几点,你就能够随时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

    5.鼓励自己

    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倪萍,在人生第一次上台主持时也很紧张,甚至有些迈不动步子。但是,当她感觉自己胆怯或紧张时,就信心十足地对自己说:“勇敢些,你是最棒的!”最后她抬头挺胸地走上了舞台。倪萍说:“人最怕自己吓唬自己。勇敢地战胜自己,就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了。”

    6.以自嘲消除紧张

    巧妙的自嘲消除了紧张气氛,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惠普的前任女掌门菲奥莉娜就曾经用巧妙的自嘲化解了尴尬。在一次重要的谈判中,还没有开始,菲奥莉娜的衣服就不慎开裂,扣子掉了一粒,这使双方都很尴尬,菲奥莉娜没有过分紧张,她巧妙的开了一个玩笑:“信息时代时间很重要,本来我想结束谈判去锻炼身体,没想到我的衣服比我还迫不及待,好吧,让我们尽快结束谈判,也好让我急躁的衣服满意。”谈判最终圆满地结束。

    造成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我们所想是某一种因素。所以我们在应对紧张情绪时,也需要因地制宜,将自己的心情放松,将心态摆平和。

    蚍蜉撼树,并非不自量力——重复定律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作为人质被送往赵都邯郸。临行前,庞恭问魏王:“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人群中看到了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二个人对您说同样的话呢?”魏王说:“也不信。”庞恭又说:“那如果先后有三个人都说他们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您是否依然不相信呢?”魏王笑着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那就肯定是确有其事了,我不能不信。”

    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重复定律,也被称实践定律。说任何思维和行为,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就会得到不断地加强。人都有好奇心,因此做事时也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新鲜、刺激的事物,不喜欢做重复单调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重复的实践才能够做到完美,只有心理拥有足够的耐性和韧性,能够持之以恒重复某事的人,才更容易获得高于他人的成就。

    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在一处体育馆进行演讲。人们都想一睹原子弹之父的风采,体育馆里座无虚席。然而,当大幕徐徐展开,人们却看到舞台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

    海默在潮般的掌声中从后台走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站在了铁球旁边。随后两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巨大的铁锤来到台上。主持人说:“现在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强壮的年轻人跃跃欲试,一阵骚动后,两名动作飞快的壮汉跑到舞台上。

    海默请两名上台的观众拿起大铁锤,用力去敲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两个人听后不以为意,轮流抡起大锤,拼尽全力向铁球砸去,台下的观众不断加油呐喊着,然而直到两个人体力耗尽,筋疲力尽,铁球依旧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台下的呐喊逐渐消失,这个铁球实在太重了,根本不可能用锤子敲的挡起来。

    很多人都在等待海默进行解释,同时开始他的演讲,然而,在观众的期待中,海默只是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了一个比刚才的铁锤小很多的小锤,然后认真地对着大铁球不断敲击。

    台下的观众都用不可置信的眼光看着海默,很多人已经认定,海默在做无用功,大锤都没有能够荡起铁球,何况那把不起眼的小锤。

    随着时间的流逝,台下的骚动越来越严重,他们以各种声音和语言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因为他们是来听演讲的,而不是看海默枯燥、重复地敲击那个无法撼动的大铁球的。然而海默一直沉默无语,不做任何解释,也不理会台下的观众,只是认真的、带有节奏地敲击着大铁球。很多观众看到这样的情形,均愤然离去。

    不过依然有一部分观众在等待海默的解释,半个小时过去了,台下离舞台较近的某位观众突然尖叫:“球动了!”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停留的观众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只见铁球从最开始无可察觉的轻微晃动,逐渐开始以很小的幅度摆动起来,虽然很难察觉,但是它的确在动。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奇迹的出现。海默依旧用同样的频率,同样的幅度,甚至同样的力量继续敲着大铁球。大铁球越荡越高,幅度越来越大,甚至最后牵动得铁链嘎吱作响。

    响彻云霄的掌声开始爆发,这些掌声是送给创造了奇迹的海默的。在掌声中,海默停了下来,他淡定的将小锤重新放回自己的口袋。终于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海默开始了人们渴望已久的演讲,而整个演讲就只有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做到不断重复这个简单的动作,那么,你就只好去用一生面对失败。”

    他的重复,创造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他的重复动作,也让无数观众失去了耐心,然而具备耐心的人,看到了最终的奇迹。

    重复是一个忍耐的过程,如果过分急躁,只会让你失去积累的成果。只有心甘情愿重复,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积极面对这份枯燥的重复,才能够最终见证奇迹的发生。

    世界上天生的精英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用自己的重复和坚持,用自己的持之以恒与坚持不懈,用自己不怕枯燥、甘愿承受的意志,获得了常人所认为的成就。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很多时候,人的失败不是因为实力不够,机遇不好,而是因为不肯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肯在重复中积累。很多人总想找到一蹴而就的成功之路,那些一锤子敲过去,却不见效果的人,在他们放弃的同时,一些看似弱势的人则在一次次重复敲击着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量到质的飞跃,也使他们对这个事物看得更加透彻,把握得更加准确。

    对一万个人说“不”的勇气——韦奇定律

    每个人一生中都做出各种决策,大到择业、婚恋,小到出行、购物等。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周围都有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准备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都会咨询他人的意见。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曾说:“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韦奇定理”。就是说,我们也许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别人的怂恿之下就会改变自己最开始的初衷。

    人们在准备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要咨询他人的意见。这时,就必然面临韦奇定律的困扰。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他询问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自己该如何参加。然而同学和老师却告诉他,因为他刚刚毕业,资历根本不够,肯定无法进入其中参加培训。

    他没有放弃,而是直接去找培训班的主管处长,最终得到的答案依旧一样,他没有审批手续,不可能参加这期培训班,而且参加培训的都是资深律师,每个省仅有两个名额,他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

    他不甘心,又争取交钱去旁听,然而这个小小的要求也没有被通过。他打听到了培训班的举办地址,又因为没有听课证,门卫不让他进去。他就趁门卫不注意,扮成搬运资料的工作人员去给人家搬资料混了进去。

    然而那位主管处长一眼就认出了他,处长说:“既然你已经来了,那么我可以让你去听课,但即使考试通过了,你没有报批手续,也得不到资格证。”

    三个月的培训期结束后,他考了全班第三名,而前50名可以拿到资格证。拿到成绩单后,他又硬着头皮找那位处长。处长向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大学生最终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资格证。

    人的心理很复杂,尤其是弱者,他们总会期望先取得他人的认同,然后才迈出前进的步伐。这个大学生也是如此,他首先期望得到同学、老师甚至主管的同意,让他去深造自己。然而如果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屈服于客观,就不可能发生奇迹。他没有随波逐流,认定了这是自己的机会,没有受到“韦其定律”的影响,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期望的奇迹。

    巴甫洛夫说:“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大炮也不能打倒我!”我们总会面临许多选择,尤其遇到重大事件时,我们总会心中挣扎,期待能够得到别人的建议。然而这些建议不一定真的适合你,只有你坚定不移地实施自己坚信的方向,才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信息。要好好分析调查别人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究竟对不对,然后再作决定,而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会期望能保护我们,使得我们远离那些他们认为并不现实甚至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也会有很多人批评我们的幻想,期望能够将我们拉回正轨。然而,建议永远是别人的想法,这些代表不了我们自己。避免这些建议和批评的方法影响到我们,就是认准自己心中认定的事,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新的决策,总会有反对的声音响起。

    世界第一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曾说过:“音乐对我而言就是生命,不会因某种方式无法传达而就此消逝。我将永远是一个乐者。”

    伊芙琳·格兰妮出生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8岁时,喜爱音乐的她就开始练习钢琴,并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特殊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痴爱与日俱增,并决定选择音乐作为自己一生永恒不变的追求。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在当时这类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但是,随着对音乐的热爱与日俱增,她的听力却在慢慢地下降。命运仿佛和她开了一个可笑的玩笑,医生诊断说她12岁将彻底失聪,这是由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对于痴迷音乐的她来说,失聪仿若画家失去了双手。

    格兰妮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她坚信自己是一个乐者。为了演奏,格兰妮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别人的音乐。她通过自己身体上所有的器官和感觉,甚至想象,去感受音符的震动,她用自己的其他感官代替了听力来感受音乐的世界。她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热情,申请了伦敦着名的皇家音乐学院。

    虽然学院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耳聋的人提出学习音乐的申请,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得以顺利入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她的成功是个奇迹,但也是必然。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她没有因为医生的诊断而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她知道,路在自己脚下,自己的路需要自己来走。如果她得知患病就放弃梦想,甚至自我安慰,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幸好她没有放弃追求,而是坚定地朝着梦想迈进,最终成为第一位专职打击乐独奏家。

    我们需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但建议不是我们的路,而是让我们得到更多经验。对于我们认定的梦想和信念,不应该因为他人的劝诫和批评就放弃,这些障碍只是我们树立更坚定信念的垫脚石,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坚定自己的希望,让坚定为自己导航,坚持走属于自己的路。

    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挫折必然定律

    人生路上的荆棘坎坷、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是我们必然需要经历的,每个人在战胜挫折后,依旧会有层出不穷的挫折涌现出来,这就是挫折必然定律。

    挫折是必然的,懂得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在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了,而且虽然挫折必然,但不是无法战胜。只要我们心中不存畏惧,勇敢迎上,直面挫折,痛快的去战斗,那么我们必然会越来越成熟。

    我们也需要清楚,每次战胜挫折的过程,都是一次洗礼,都是一次考验,是人生路上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谢磨难,笑对挫折,坚持着心中必胜的信念,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笑到最后。

    黄文涛生下来就双目失明,1985年,他加入了盲童学校田径队,开始了他的体育生涯,主攻项目是短跑和跳远。

    残疾人进行体育项目,需要付出高于常人数倍的代价,头破血流是常有的事。助跑器出现问题,他无法发现,不止一次跌倒受伤,甚至有一次因为助跑器铁钉外露,导致铁钉插穿了他的鞋底和脚掌。训练的挫折,黄文涛咬着牙挺过了,而教练的教导因为他无法看到,只能一点点分析、揣摩,更需要一遍遍的辛苦练习才能掌握。就这样,黄文涛战胜着一个个挫折,也逐步走向成熟。

    1992年,黄文涛参加了巴塞罗那残奥会,沉着冷静的他超水平发挥,以3厘米的优势打败了西班牙的胡安,赢得了跳远比赛的冠军;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他以14.16米的成绩,夺得了男子三级跳远F12级的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残疾人尚且能够做到面对挫折不气馁,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更应该勇面挫折,就如一句话所说的:“伟大的意志力造就伟大的人物,人生中的挫折也好,磨难也罢,它们更多的是伤害一个人的肉体,只要你的心灵选择坚强,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人的心理是可以非常坚韧的,挫折和磨难有可能会摧毁一个人的身体,但是只要我们的心理不跨,我们就能够直面挫折,重新站在属于自己的巅峰。拥有坚定意志的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会将其视为磨砺和考验,并最终战胜它们。我们要学会感谢磨难,因为这些磨难,让我们懂得了成功的乐趣。人生之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始终不放弃追求成功。

    在路上,挫折无法回避,只能战胜它,或者倒在它面前。

    走过去了就是门,放弃了就是槛——必然胜利心态

    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百的相信,它最后可能会真的变成事实。这是一种超越了自信,外物无可撼动的坚定信念。当你拥有这种心理时,即使面对苦难,你也能够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并且这种心理还能阻止我们因苦难而偏离正确的轨道,进入误区。

    苦难的存在是主观的,当你将其视为苦难,那么它就会折磨你,让你痛苦甚至消沉,最终痛不欲生,止步不前;然而当你用坚信的态度去看待,将其视为过程、经历,那么这种感受和体验就会成为一股潜在的力量,苦难就会变成一种精神和财富。所以说,苦难对于脆弱者,是一种痛苦的磨难,而对于坚定者,则会成为百炼成钢的熔炉。

    苦难不会将人打垮,就如一句话所说:“你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直到某一天你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只有向苦难认输的人,才会被苦难泯灭,那些坚强面对苦难,坚信自己的人,永远不会因为苦难而退缩,反而会借助苦难爬的越来越高,最终将苦难踩在脚下,攀上巅峰。

    1926年8月6日,年仅20岁的美国运动员赛特鲁德·埃德尔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历史上只有5位男士成功地横渡英吉利海峡,而她是第一个成功横渡的女性。

    英吉利海峡的平均水温只有13.6摄氏度,尝试穿越它的挑战者,80%都是因为无法忍受那刺骨的水温而最终放弃。那一天的早上7点5分,埃德尔从法国内兹海角出发。天气非常恶劣,在她的身后有两艘船跟随,一艘载着她的亲友,给她加油助威,而另一艘载着各地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师。

    天气虽然恶劣,但是海面风平浪静,埃德尔前进的很顺利。然而没有一会,暴风雨开始袭击海峡,狂风在她身边肆虐,波涛也开始拍打她,甚至鲨鱼都开始在暴风中游弋。埃德尔为了躲避鲨鱼和海浪,在水里挣扎了好几个钟头,她的身体早就麻木了,而且暴风雨致使海面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连跟在她身后的两艘船她都无法看到,仅仅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

    由于环境越来越恶劣,她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于是她的亲友开始劝说她放弃,然而几次劝说都换来了埃德尔的反问:“为什么要放弃?我相信自己能行的。”

    随后,埃德尔遇到了很多次致命的危险,然而她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能够横渡英吉利海峡,因此所有的苦难她都坚强地挺了过来,最终她成功了,成为了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埃德尔的成功和她坚信自己可以的心态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在遭遇危险时听了亲友的劝说而放弃,那么她肯定无法横渡海峡。坚定的意志是坚信成功的良好基石,如果有足够的坚强意志,那么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超越自然的力量。

    192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推举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但最终失败。1921年,他被诊断患上了“腿部麻痹症”。医生对他说:“你可能会丧失行走的能力。”然而罗斯福并没有被医生的话吓倒,反而笑呵呵地对医生说:“我还要走路,而且我还要走进白宫。”罗斯福使用金属支柱支撑他的臀部和腿部,致使很多人相信他的身体状况实际越来越好,他在私下的场合采用轮椅,在公众面前,他总是笔直地站立着。

    这种坚定的自信,顽强的斗志,感染了很多人。罗斯福不但走进了白宫,而且还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伟大总统。他的坚强和自信,笔直的身姿,一直印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甚至大多数美国人在他生前,根本就不知道罗斯福有肢体障碍。

    席勒说:“任何一个苦难与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祝福!”对自己坚信不疑的人往往会积极地暗示自己,勇于展现自己。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苦难。倘若信心不足,则会被悲观畏惧控制,但是,一味摇头叹息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战胜苦难的唯一办法就是自信、果敢地去面对它,迎击它。

    记住,要勇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