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心理学-性格养成:心理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它直接参与人的情绪活动。性格时刻都体现在人们对待人、对待物、对待自己、对待事情等各个方面,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其实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阴暗面,毕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如同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恶魔,总会在关键时刻困扰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认识自身的人性阴暗面,摆脱这份束缚我们成就的枷锁,以释放自己的性格,成就精英。

    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逃避心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遇到困难、挫折、难题、环境改变、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逃避来象征性地解决问题。其实这些困难、挫折等并没有因为逃避而有丝毫的削弱和改变,甚至会因为失去了解决的最佳时机,而变得更加棘手。

    当自身与他人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不能自觉地化解矛盾冲突,而选择逃避的心理现象,就是逃避心理。

    这是一种不能正视现实的心理,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无法把握机会,局面越来越糟。

    痛苦的体验是谁都不愿意时时面对的,但不去面对的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只要发生过的,这些体验就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只能做到将它深埋于潜意识,或者承受那份痛苦,却不敢去过多触碰。

    即使我们将这些体验压在潜意识里,它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而事实证明,经历过的痛苦不会消失,即使选择遗忘,只要条件达到,脑海深处的痛苦还是会不可抑制地涌现出来,因为那毕竟是发生过的事实。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被痛苦折磨的痛苦体验促使着人类发明了很多形形色色的逃避方法,这就是弗洛伊德称作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某些时候这些防御机制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太过厉害,他就会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精神分裂等恐怖的后果。

    想要真正消灭这份痛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面痛苦。去用勇气化解它,甚至超越它,最终成功解决掉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孤僻症患者,他感觉自己是最孤独的人,然而当他勇敢地面对这份痛苦后,最终战胜了它,成为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学大师;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的父亲暴虐而喜欢酗酒,母亲更糟糕,从来不会照顾他,这形成了他最大的心理阴影,但是后来他直面了这个事实,原谅了父母,他还成为治疗这方面心理问题的专家;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更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是他最终勇敢地挑战了自己的病痛,发明了享誉世界的森田疗法。

    他们的一生最痛苦的事都被战胜了,而且最终还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相对而言,你的那些痛苦,你也可以战胜。

    人生气时都会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踢猫效应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好像张满的弓弦,稍有刺激就会崩断。生活在这样高压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一落千丈,怒火便会像膨胀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

    在现实的生活里,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俗话说,怒极伤肝,愤怒是一种极具毁灭力量的情绪,它不仅能够摧毁我们的健康,而且可以扰乱我们的思绪,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心中充满愤怒,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什么上策,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想办法消除心中的不满,或把它转化成一种力量。

    愤怒在生活中就像一把刀,我们将其发泄给他人的时候,就像拿着刀子狠狠地插入了对方的身体里,即使后来拔出来了,对方心理上的伤疤也是难以磨灭的。为了我们不至于伤害更多的人,请好好控制你的怒气。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相应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进行宣泄,就很容易产生更多负面心理,自己将自己压垮。

    事实上,很多人都喜欢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烦闷和苦恼。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说:“当人们受到关注,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时,学习和交往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是只知道挣钱的机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都希望被人理解,所以人们一旦遇到苦恼和烦心的事情,就渴望通过倾诉的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倾诉不仅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种情感的依恋。虽然现在物质条件十分优越,但是情绪压抑得太久了就会使人从心灵深处与外界隔绝,变得沮丧、忧郁、苦闷。这种负面情绪一旦控制不住,打破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变态的行为,甚至会导致精神失常。但如果情绪压抑者能够合理地进行倾诉,则会避免种种不良后果。

    目前,有很多心理学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美国和法国的心理学家甚至设计了“出气中心”。在“出气中心”,情绪压抑者或者是在生活中受了委屈的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里面发泄。

    还有一些心理医生,他们也经常采用情绪发泄法来治疗某类病人,也就是让许多病人坐在一起,毫无顾忌地向彼此吐苦水,发怨气。事实证明,这一疗法是极为有效的。

    如今,一些网站上也有专门的“发泄中心”,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倾诉各式各样苦恼的文字。在巴黎,据粗略统计,已经有近百个运动消气中心,其主办人是一些心理专家。在这些运动消气中心里,一般都有专门的教练,他们首先会开导这些情绪沮丧者,然后再指导他们大喊大叫、打枕头、拧毛巾、跺地板、捶沙发、撕废纸等。实际上,这是一套“消气操”。通过这种发泄、吐口水的方式,很多人抑郁的情绪得以调节,变得健康快乐起来,工作和学习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关键的是,他们宣泄之后,释放了心中的压力,就会变得轻松自如,事事顺意。

    战胜愤怒,比战胜劲敌更难。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控制你自己,笑对你的朋友,别让你愤怒的心理阴暗面控制你的生活。

    天上一定会掉馅饼,但你得伸手去接

    ——惰性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变得懒惰,它就像魔鬼一样能将人的勤奋心灵吞噬。有些人想要获得成就,会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好运、机会、天命等,幻想有一天能够不劳而获,而看到别人有所成就,就会认为只是幸运、机缘巧合。当不劳而获的想法出现时,惰性就出现了。

    很多人总想一日发达,总抱着这种取巧的心态对待人生,却没有想过,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成果。如果在做事时心存取巧思想,必然就不会全力以赴,也就不会取得足够的成果。一夜发达的梦想,都是人们努力的绊脚石。

    美国盛传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聚集到传言捡到金子的地方淘金,他们想成为富翁,却又不想太过劳累,于是开始寻遍整个河床,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金子,河床都被这些人翻了个底朝天。的确有一些人撞大运找到了金子,但是大多数的人一无所获,只能扫兴而归。

    剩下了很多不甘心者,他们驻扎在河边,期望某天能有所收获。伍德·琼斯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寻找。他为了找到金子,已经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了。然而直到他将土地翻的面目全非了,却一点金子也没有看到,甚至到最后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打算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谋生。

    离开前一天晚上,天降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雨停之后,伍德走出房门,发现外边像是变了一个世界,原本坑坑洼洼的地面已经填平了,而稍显松软的土地上更是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草尖。

    他幡然醒悟:“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即使没有在这里找到金子,但是我可以种下花朵卖给那些富人,他们肯定需要花朵来装饰自己的庄园。过不了多久,我也会成为一个富人。”

    伍德简单收拾了一下,马上去购置了一些花苗,开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劳作起来。几个月后,第一批花可以卖了,他拿到镇上给富人看。人们都感叹这些花漂亮,很多人更是和伍德达成了长期购花的意向。很快伍德就扩张了他的地,没过几年,他果真成为了一个富翁。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淘金只是撞大运的事,那是懒惰的人才会去做的事,只有勤劳才能够收获真正的金子,因为用劳动获得的,远比想要得到的要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抱怨工作累,待遇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却大都有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心态。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务必要醒悟过来:只有勤奋的去努力,真心地去付出,全心地去拼搏,才能够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再怎么忌恨,对方也不会掉一根头发——仇恨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邻里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由于嫉妒或者误会,出现了矛盾,彼此都不让步,都在仇恨着对方,最后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事后想想,我们的仇恨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可能得到的是一时的解气,但是会损失更多,失去好邻里,失去好心情,还要受怨恨的折磨。

    仇恨是磁性物质,当你心中饱含仇恨时,它就会不断吸引仇恨。本来你的仇恨只是针对某件事,可是逐渐地,你会发现你的仇恨竟然涵盖了所有你见到的事物。如果你能够将最初的仇恨放下,化解掉那些矛盾,你的心就不会再吸引仇恨,你也会更加轻松。

    宽容是化解仇恨最好的方法,一味地针锋相对,睚眦必报,往往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学会放下,学会宽容,才是对自身真正的谅解和体贴。否则你只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寺庙里有位老僧,德高望重,充满睿智,每年有很多人请他解惑,或者拜他为师。

    这天,寺里来了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因为被仇恨压迫得很痛苦,所以他想请老僧为他消除仇恨。他向老僧诉说了他的痛苦,等待指点。

    老僧笑着说:“在我的屋内有一堆圆铁饼,你进去将你所有仇恨的人和事都一对一写在纸上,然后贴在铁饼上,将那些贴满纸的铁饼背出来吧。”他不明就里,按照老僧说的去做了。当他出来时,身上背着十几个铁饼。

    一块铁饼有两斤重,背十几块铁饼就有几十斤重。没过一会,他就感到背着铁饼难受至极,于是叫道:“师傅,能让我放下铁饼来歇一歇吗?”

    老僧却说:“你的难受,不仅仅是因为铁饼的重量,更重的是你的仇恨,你内心的仇恨可曾放下过吗?难道那些仇恨不难受吗?”

    他听了不由低声说:“我是来请你帮我消除痛苦的,却让我如此受罪,还说是有德的师傅呢,我看也就不过如此!”

    老僧听到了他低声的嘀咕,也不生气:“因为我让你背了铁饼,如今却开始对我产生了仇恨,可见你的仇恨之心不小,还是多背一会吧。”

    虽然他对老僧不太信任,却想知道到底该如何做,于是咬牙坚持着,没多久,他就再也无法忍受,只得将铁饼放了下来。

    这时老僧说话了:“现在,你是否感到轻松了呢?你的仇恨就是你刚才背上的铁饼,你背的时间越长,感觉就会越痛苦,但是如果你能将仇恨像放下铁饼一样放下,你的心就会如释重负,不再痛苦了!”

    人的仇恨其实源于自身,你不肯放下心中的仇恨,是在惩罚自己,仇恨越多,你的惩罚越严重,而一个没有仇恨的人,自然会获得很轻松快乐。

    仇恨之心如同嗜血的毒蛇,很容易纠缠着我们不放,对待仇恨,我们不能一味想着报复,而应该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如扔那些铁饼一般将其化解,大仇化小,小仇化了,当完全没有仇恨时,我们的心才是最轻松的。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让仇恨充盈在你的心里。对别人的原谅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放下仇恨,心胸才能宽广。

    不让碰的东西偏要碰——潘多拉效应

    天神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上的火种到人间,主神宙斯决定惩罚他。

    宙斯请众神合作造人,他们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了一个可爱的女人,这个女人身上被注入了令男人疯狂的激素,但宙斯又派神使汉密斯将“狡猾多诈”、“欺骗耍赖”、“偷窃”等融入其中。这样的女人出现后,汉密斯出主意说:“就叫她潘朵拉吧,是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

    宙斯将潘多拉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耶比米修斯。临行前,宙斯给了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并叮嘱她千万别打开。

    离开宙斯来到人间后,潘多拉捧着那个盒子心想:“这是个什么盒子?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主神干吗这么神神秘秘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潘多拉偷偷将盒子打开了,没想到盒子里面飞出了罪恶、祸害、灾难和瘟疫,这些人间原本没有的东西,一下子蔓延开了。

    潘多拉在最后一刻急忙将盒子合上,但盒子里只剩下了“希望”。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做“潘多拉效应”。

    从“潘多拉效应”我们可以得知:要求人们“为什么做”或者“为什么不做”比要求“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要重要得多。当理由不被要求的对象领会时,悬念就会促使对象疑虑、猜度,“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就会发生,让事与愿违。

    《心理学大词典》中有言:“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起来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

    当人不说原因就粗暴地禁止时,会使得这件事情拥有区别于其他普通事物的特殊吸引力,能够将他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吸引过去。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理由来解释为何要禁止事情发生,所以人们会无法遏制自己探究这件事情的欲望,这就会产生无法避免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最终去尝试。

    故意假禁,是为了欲擒故纵,得以让本对此事不感兴趣的人产生足够的兴趣来了解究竟。假禁的目的不是为了禁止,而是为了开放。

    人人都想老大——猴王心理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号人物,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古希腊有一位运动健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为家乡挣得了巨大的荣誉。乡亲们为了能够纪念这个荣誉,决定为这个运动健将浇筑一个铜像。所有人都同意了这个提议,可是有一个人提出反对。这人原本也是运动员,只是因为天赋较差,没有机会参加正规比赛。他对冠军很嫉妒,强烈反对,说劳民伤财。不过因为多数人同意了,他只能妥协。

    没多久运动健将的铜像就建好了。铜像很大,仿佛站立在地上的巨人。那位心怀嫉妒的人看到这种情形,就更加嫉妒了,他每天晚上都拿着一个小铲去铲铜像的脚跟,他不想铜像永远站在家乡。

    某一天,他终于将铜像的脚跟挖空了,铜像如愿以偿地倒下了,不过却将他压死了。

    嫉妒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发现,3、4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嫉妒心理。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带领的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显示,当母亲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并发出叫声。

    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竞争对手怀有的一种冷漠、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嫉妒。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有人危及我们的利益,或者有人具有危及我们利益的征兆或能力时,我们会对他们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嫉妒的一种外在表现。

    嫉妒心理是一种感到自身受到威胁时的反感、怨恨等多种情绪融合在一起的情绪体验,它是人们试图缩小彼此差距时产生的心理。这是狭隘心理的一种表现,属于排他性和严重的情绪。莎士比亚曾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被嫉妒迷住双眼的人是很可怕的,他们不能容忍他人的各种好,不管是快乐、优秀、幸福,甚至还会不择手段地动用各种方式去破坏别人的好。然而他们又很可怜,因为嫉妒会蒙蔽他们的双眼,使他们看不到美好的景象,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

    嫉妒心在人类社会是很普遍的,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那么该如何摆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呢?

    嫉妒心较强者需要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脱离,多出去走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规律,随后再培养自己豁达的心胸,多读书来开阔眼界,这样才能消除嫉妒心理。

    看到别人进步,取得成绩,应当首先祝贺对方,然后用学习的眼光去寻找差距,从而扬长避短,开发自己的潜能,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所用,以求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健康的好胜心是不甘心自己落后,而后奋起直追,努力使自己进步。但你要清楚地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事事不服输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我们的好胜心要保持在平衡状态,比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优势的发展,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我们不如他人的地方。

    虽然嫉妒无法自我摒弃,不过它也不是一无是处。正常的嫉妒心理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动力,如果将嫉妒转化为动力,那么嫉妒心越强动力就越大,也就越可能获得成功。

    嫉妒如果能够转化成动力,也不乏是我们提升自己,寻找动力的一种方法。培根曾经说过:“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所以,保持一颗豁达、宽容的心,去努力取得自己的进步,这才是良性竞争的做法。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自我心理

    从婴儿时候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首先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从童年到成年的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心理的发展以及外力的作用,人会逐渐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但解脱程度因人而异,而且完全、彻底地解脱是不可能的。人往往会以自己的心境、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经验去看待他人和看待世界。

    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铁甲战船,他来到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兴奋地向拿破仑介绍自己发明的战船。他告诉拿破仑,木质战船太过脆弱,行动也不够迅捷,蒸汽机铁甲战船就先进很多,速度更快,威力也更强。

    就在即将被说动即将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时,拿破仑却面色一变,因为富尔顿在最终想恭维拿破仑的时候说了一句:“伟大的陛下,您将成为世界上真正高大的人!”

    然而拿破仑的“矮小”的生理缺陷让他实在无法接受“高大”这个字眼,而正好富尔顿身材高大。拿破仑对着高个子的富尔顿吼道:“滚吧,先生!我不认为你是个骗子,但是你却是一个十足的蠢货!”

    富尔顿被莫名其妙地骂走了,只因为他不小心刺痛了拿破仑最害怕被人嘲笑的身高。没过多久,英国人买去了富尔顿的专利,最终凭借强大的海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而法国却远远被甩在后面。

    上个世纪30年代末,爱因斯坦在建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迅速研制原子弹的信里,又一次重提旧事:“总统先生,如果拿破仑1803年接受了你们的富尔顿关于建造蒸汽机军舰的建议,今天的世界格局将不会是这样!”

    心胸狭隘的人大有人在,伟大如拿破仑也不能例外。心胸狭隘的人,很容易在遭遇挫折时出现过激行为,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来。这种人一般没有几个朋友,也不愿意接受和自己有意见分歧的人。可以说心胸会体现出一个人成功的高度,如果心胸狭隘,定然会逐渐被隔离在集体之外。因此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多加努力,尽量使自己的心胸变得宽阔一些,避免使自己陷入狭隘的心理误区。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不会因为无法看清生活而无法容忍他人。将眼光放远一些,确定一个积极的目标,这样才会离狭隘远一些,而离成功近一些。

    其次,我们还要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一味焦虑忧愁,不但不会解决问题,更会让自己无法看清事实。学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冷静下来,想一想原因,再制订计划进行实施。有了积极的态度,我们才不会在自己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最后,学会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心胸。

    感受大自然是很好的开阔雄心的方式,空闲时去看看辽阔的大海,巍峨的高山,可以让自己开阔眼界,提高我们看待事物的高度。而在交际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不能太过狭隘,只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只会让自己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徘徊踱步,不会有长足的进步。所以交朋友也需要交一些性格开朗,能力突出并优秀的人,虚心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最终摆脱枷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