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赢利模式-百度:搜索改变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2年10月,李彦宏召开了竞价排名业务全国代理商大会,使百度竞价排名广告突飞猛进;

    2003年李彦宏发起的“9月营销革命”——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更让百度取得了巨大市场反响;

    2004年9月,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

    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由此李彦宏带领着百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搜索之路上,百度越走越快,也越走越稳……

    创业,正当时

    古往今来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劳作,终有所成,是何等喜出望外,也恰恰是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最好的搜索引擎——百度,其名字正是取自于第三个境界,目标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而追溯李彦宏的创业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布一个脚印的渐进:实用的理想主义或者理想的实用主义,缜密的自我设计有对环境的敏感和参照,亦步亦趋里不忘自信自我,而且,在每个阶段,都有充分自觉的目的性。”

    1987年,山西小城阳泉19岁的李彦宏面临人生第一次抉择——填报高考志愿。高中时,他曾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在人们纷纷猜测他能否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时,李彦宏却出人意料地填报了信息管理系,并且论据充分: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还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

    图书情报专业听起来很美,实际接触的不是文献,就是目录,枯燥、乏味不可避免,但正是这个李彦宏并不热爱的专业,为他以后创办“百度”提供了专业支撑。

    北大让李彦宏学会了独立思考,为了试图改变自己不经意选错专业的命运,在面临毕业的1991年,李彦宏决定“走出去看世界”,并在猛啃一大堆“托福”书,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学习计算机专业。

    留学的生活虽然忙碌却充实,但导师的一句话让李彦宏的工作轨迹发生了改变。“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当时是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有普及,但李彦宏就已先人一步开始行动,即放弃专攻计算机,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

    1993年4月,一次机会让李彦宏进入松下研究所实习。在这个工业、IT界的研究基地,李彦宏接触到许多鲜活事例,让他决定放弃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华尔街,担任《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系统设计人员,这段时间是李彦宏的“技术丰收期”,他成为创建ESP技术的第一人,并且将之成功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1996年,李彦宏又率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由此还获得美国专利。

    顶着“高级顾问”的头衔,李彦宏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当他看到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等互联网英雄几乎每天占据重头版面,年轻的人开始有一股冲动——到硅谷去。1997年夏天,李彦宏来到硅谷,加盟硅谷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Infoseek。在Infoseek,他见识了一个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写成了第二代搜索引擎技术。

    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使用自己的技术,李彦宏心中的满足感不言而喻。但随着搜索新秀Google借用自己技术的迅猛崛起,以及迪斯尼收购Infoseek40%股权带来的人事变动,李彦宏感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到了自己做出选择的时机。

    1998年,根据自己在硅谷工作、生活的切身体验,李彦宏在中国内地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书中不仅介绍了Infoseek成立两年就红火上市背后的艰辛,也告诫创业者成功之前必须历练的谨慎和勤俭。此时,李彦宏把目光放在了国内。

    其实,早在1995年,李彦宏就萌生回国创业之意,利用回国过年的机会考察国内市场。但当时中国互联网仍处于萌芽阶段,虽然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但主要用于教学科研,NCFC等网络规模都很小,“感到中国还不需要搜索这个技术,大家还在推广网络的概念”。

    三年过后的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分水岭,网络走入门户时代:2月,张朝阳的搜狐网站正式推出,并且在3月拿到第二笔210万美元的投资;6月,丁磊在高人的指点下,将网易“变脸”为门户网站;10月20日,原四通利方论坛改为四通在线,宣布推出网络门户站点,并在12月收购台湾华渊,推出新浪……正是在这一年,李彦宏受清华大学的邀请,进行一次关于技术的讲座。搜狐的一些员工前去听课,课后他们鼓励李彦宏说:“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说者可能无心,听者却十分在意,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在受邀之列。这次行程,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引e-mail了,街上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了。”更令李彦宏心动的则是,“中国出现了一批能够为搜索业务付费的门户网站。”

    李彦宏毫不讳言:“我那时相信,辞职回国创业的时机到了”。当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国内门户网站使用的搜索引擎,大多是英文搜索软件的汉化版。由于英文语言逻辑与中文有很大区别,而软件开发时却没有考虑到中国内地网民的搜索习惯。国内虽然也出现了“搜索客”等搜索引擎,但由于技术落后,在李彦宏看来和“玩具”别无二致。在这里,李彦宏看到了未来,可以想象,随着网络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搜索引擎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其中的潜力到底多大,明眼人一看便知。

    手中握有全球第二代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超链分析”专利,是李彦宏回国创业的基石。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匮乏成为唯一的制约因素,就此,为了自己的创业梦,李彦宏踏上了去美国的融资之路。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世纪之交的1999年末,互联网泡沫正盛,但为将来的阶段性融资奠定基础,并且凭借自身团队的价值成为公司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李彦宏和合作伙伴徐勇只制定了100万美元的融资计划。但因为投资人听到了“动心”的故事,即中国市场+李彦宏雄厚的技术背景+李彦宏愿意放弃优厚待遇创业的决心,又追加了20万美元的投资。

    2000年1月1日,当李彦宏与徐勇携120万美元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时,人们可能没有想到,他会创造今天中国概念股第一高位股价的公司——2007年11月,百度股价突破400美元,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最高的中国公司。

    1月3日,日后人称“百度七剑客”的创业元老依次到齐,公司注册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来自于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富有中国文化韵致,中国人一听就明白。

    当时,百度的商业模式极其明确,即做出最好的搜索引擎,再出售给门户网站。凭借12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经过四个多月的开发,百度1.0问世。模仿是超越的前奏,此时,百度的市场战略模仿美国Inktomi公司的脚步,作为Yahoo等大门户网站后台搜索技术提供商,Inktomi对每个搜索都实施收费,每个搜索0.4每份,以每天成千上万个来计算,也是一笔很可观的利润。

    2000年5月,一家叫做硅谷动力的网站成为百度的第一个客户,为此,李彦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让李彦宏遭遇了难忘的一次尴尬。做应用展示时,由于网络突然中断,什么也不能演示;到提问环节,记者们面面相觑,仍旧不明白李彦宏在做什么,根本没有记者举手提问。

    前期的投入已经所剩无几,对百度而言,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就必须寻找二次融资。屋漏便逢连阴雨,在投资人眼中,此时的互联网已从火焰山变成了冰窖。2000年4月纳斯达克崩盘后,网络概念令人不寒而栗,但在天不时地不利的情况下,百度却如愿拿到投资,只能归结为“人和”了。

    在第一轮投资者Integrity Partners看来,李彦宏信守承诺,按时推出了搜索引擎,处于对百度的信任,他们为百度引来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另一家创投IDG决心投资百度的理由是,他们发现李彦宏不是描述自己的厉害之处,而是如何去找“比自己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2000年9月,德丰杰和IDG联合向百度投资1000万美元。

    大量资金的注入,加快了百度的发展步伐,在互联网寒冬,百度连续和新浪、搜狐、网易和TOM签订技术委托协议。并且,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占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

    如果李彦宏仅仅满足于为这个大牌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今天的百度可能仍然是中关村一家为企业提供搜索服务的技术企业,或者可能已经被淘汰出局。

    2003年3月28日,百度在世纪剧场举办“百度搜索狂欢夜”活动,李彦宏对媒体发表讲话说,“百度要走到台前!”百度要从原来单纯的技术服务提供商过渡成为“搜索门户”,要“让网民和终端用户直接从www.baidu.com上体验到百度产品的质量”。百度市场部还发明了一个动人的口号——活的搜索改变生活。

    在百度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达到“理想状态”时,李彦宏实施高明手腕,由此,百度一路凯歌:2002年10月,李彦宏召开竞价排名业务全国代理商大会,百度竞价排名广告迅速崛起;次年3月,百度发起的“9月营销革命”——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即刻就取得巨大市场反应。2004年,百度广告更是再创历史,每日每字千金,堪称中国网络广告天价。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百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9月世界搜索巨头Google就已推出中文搜索,相较之下,百度正式推出百度搜索却在2001年9月,比前者整整晚了一年。在对手强大的压力之下,百度仍旧能够破茧成蝶,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对于百度上市成功的原因,美国《洛杉矶时报》道恩o凯米尔勒夫斯基在文章归结为“百度以文化优势战胜Google”。他发现,百度深知中国人的网络搜索习惯,让被点击的搜索结果在新的窗口打开,是百度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此外,提供mp3下载也功不可没。

    没错,与Google等“洋搜索引擎”相比,“更懂中文”一直是百度不可被超越的“杀手锏”。对此,李彦宏和百度团队有针对性地策划了“精准”、“百度流量就是大”、“你知道我不知道”等广告来展示自己的中文深厚功力。

    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的目标,百度不仅懂中文,更懂中国人的心思,尽量满足网民上网的一切搜索目的,包括一直备受争议的mp3下载搜索服务。西方版权保护者对此嗤之以鼻,却让百度受益无穷:现在,百度的“视频搜索”每天有3百万用户在搜索并下载电影、电视剧等内容的视频。下载已成为今天的一道风景,“不要对抗科技,要利用科技”,李彦宏认为仅靠版权销售不足以使一个公司获得发展。

    2007年的百度,最是炙手可热,“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收入、利润、员工数量和市值方面,百度的巨幅增长也令人吃惊,百度推出的网站联盟伙伴已达16万家,2007年第二季度,百度为他们通过流量使他们获得4490万元收入。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整体增长,逐渐扩大百度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百度已覆盖1.2亿用户人群,同时服务于12.8万家客户。

    现在的百度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公司,是中国搜索引擎的代名词,在媒体的曝光率无人能出其右。但在上市前的几年,百度甚至可以与媒体保持距离感,“如果过早让太多人知道了百度,却发现它还不如别的搜索引擎好用,反而适得其反。”李彦宏透露自己的“小算盘”,但今天的他已足够自信,百度已然成为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最好的搜索引擎,并且会一如以往地迎接挑战,继续关注搜索,继续关注中国。

    竞价排名:以资金论英雄

    百度成功上市,朝着自己“伟公司”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李彦宏却依旧低调,在公众活动中很少出现身影,但只要是竞价排名的客户活动,他都会抽时间参加,以求直接从客户处得到重要意见。

    在百度发展过程中,竞价排名是一个绕不开的模式,无论赞扬抑或诟病,对于当时的百度来说,它的确是一场及时雨,浇开了百度资金沙漠中的朵朵利润之花,堪称上市之路上的左膀右臂。

    作为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竞价排名为一些搜索引擎公司所用,其具体做法是,广告主在购买该项服务后,通过注册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按照付费最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购买了同一关键词的网站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名,出现在网民相应的搜索结果中美国搜索引擎overture是最先使用竞价排名者,2000年首次使用,搜索结果的排名依照竞价来决定,商家最低出价为10美分,最高到几美元不等,商家在登陆后就自己看到现有的出价和排名,同时也可看到别人的出价。借此,overture巩固自己的搜索引擎霸主地位,之后此法被多个搜索引擎仿效使用。

    “2000年8月,我就很看好这个模式,当时想找一家公司来做竞价排名,我们提供背后的技术。”毕竟是留学多年的“海龟”,李彦宏对于国际技术前沿总是能够有所把握,但结果却如同泼在他头上的一盆凉水:与几家公司谈判之后,却没有一家听明白竞价排名是怎么回事。

    片状的乌云并不能遮住整个天空,在网络大潮洗刷下的中国,暂时落后的现状并不能阻碍奔腾向前的趋势。尽管在竞价排名上遭受了些许挫折,李彦宏看到的却是即将到来的光明未来。2001年,网络泡沫破碎,年初,中国移动全球通号码的每一位手机用户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从2月21日起,信息点播费为通信费+信息费,其中通信费为0.1元/条。在凛冽的寒风中,短信收费规定,为困境中的互联网带来一丝生机。处于互联网严冬之中的网站,迫切需要新的盈利模式来取暖,网易最先跨出收费的常识性步伐,2001年3月,网易宣布推出收费的个人主页服务,随后,263、21CN、新浪等相继推出收费邮箱。

    在这场收费的较量中,腾讯成为最大的赢家,其最风光的生财之道当属QQ,企鹅玩具、移动QQ收费、插广告等形式多样的收费模式让它在2001年赚得钵满盆盈。

    虽然凭借超链接分析的专利,百度占领中国互联网搜索80%左右的市场,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门户网站都是其客户,但其软肋仍然存在,即不能盈利。此时,李彦宏开始警觉:这样的商业模式问题重重,“我们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去做更优秀、更先进的技术,可是这些投入需要有回报来支撑,如果我们的客户关心的是怎么把价格压低的话,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大约在2001年的夏天,我们决定改变这个商业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变也意味着风险,百度一旦从后台转向前台,向终端网民提供服务,就摆明了要与门户网站的搜索业务竞争,原来的客户就会变成今天的竞争对手。虽然是后来者,百度的技术明显优越于市场上现有的搜索引擎,但怎样吸引用户,也是一件煞费人心的事情。

    既然有风险,当然也会有阻力,转型的阻力来自投资者和公司高层。2001年8月,李彦宏“固执己见说服董事会”:“但是我自己相信,我是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对搜索引擎市场最了解的人,我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妥协,不是平衡,而是说服他们向前看,看这个公司沿着原来的商业模式走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凭借信心,李彦宏征服了投资者,还为百度争取到1000万美元的风险基金。

    2001年9月,百度首次推出面向终端网民的搜索服务,同时也推出竞价排名服务。由于人们对此并不熟悉,刚推出时反应平平,2002年,百度的收入仅为1050万元。但在全球IT业复苏速度缓慢的2003年,百度的收入是上年的4-5倍;2004年,百度的营收为1.109亿元,净利润为1200万元,每年的营收增幅高达225%。

    2004年6月初,百度以超过3亿的中文网页链接和超过6000万的日流量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至此,李彦宏找到搜索引擎的出路,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成为百度的业务增长点,国内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群是其主要客户市场,而且良好反应如潮:

    作为“新温州模式”的代表企业,温州泸川集团通过使用百度竞价排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信息,并对其优势了如指掌:“我最看重百度竞价排名的三点,一是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覆盖面广,可以让我们的信息为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能;二是百度的竞价排名是按效果付费的,在同类产品中是获得新客户平均成本最低、投资回报高的一种方法;三是针对性强,能帮我们直接找到潜在目标客户。”

    百度通过竞价对网民搜索的自然结果进行排列顺序,商家出的钱越多,越可以在搜索列表上站在备受关注的前列,正是一种对眼球经济的精细化开发。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秘书长范锋博士在接受《IT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肯定其创新意义,“竞价排名营销方式很方便地把百度的点击率转化为商业收入,是百度开创了一种成功的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也是百度目前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竞价排名模式也并非完美得无懈可击。有人声称此模式存在有失公正的隐患,特别是百度开发出一款程序,专门点掉缴过费的用户,让其重新购买点击率。对此,一家公司曾义愤填膺:“以前5000元可以用一个月左右,但现在一天就要被点掉好几千元。我们在百度投钱越来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顾客的反应是商家必须关注的头等要事,2006年9月,百度宣布推出智能排名功能,不再以竞价价格作为排名的唯一依据,而是综合考虑关键词质量与竞价价格的影响,以“综合排名指数”作为排名的标准。主动修改自己的商业模式,百度走上战略发展之路,从而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机会。

    创新才是“硬道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农业时代出现的无数大小地主、财主,必然要被洛克菲勒、亨利·福特和卡内基们所代替;而工业时代的石油大亨、汽车大王、钢铁皇帝,又必然要让位于新的财富霸主——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永恒动力。否则,一招不利,满盘皆输;因循守旧,后患无穷。李彦宏认为,百度的成功正是源自不断的创新,以及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快速反应。

    百度,立足于中国,熟悉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市场,不断开发出更贴合中国人需要的技术,是其成功的诀窍。对此,百度的“贴吧”和“知道”两个产品是最好例证。

    作为世界最大的中文交流平台,百度贴吧提供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网络空间,在2003年12月创建。网民可以把头脑中的知识、想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贴吧里每天有无数新的思想和新的话题产生,在贴吧,搜索用户可以探讨“你是不是还会玩儿时的游戏?”“你觉得电视台的主持人怎么样?”等话题,甚至还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性别搜索你想找的人。“将你的思想赠送朋友,你们将各得到两种思想。”发表在贴吧的帖子数量高达数百万。

    2004年3月,百度提出口号“活的搜索改变生活”,提高网民的搜索互动体验,增加搜索社区及用户归属感。网民既可以发帖子寻求搜索帮助,还可以自发地发贴参与评选最受欢迎的MP3音乐榜排名。网上的搜索被赋予情感增加娱乐色彩。

    开发新商品,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永远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2005年6月,百度推出另一个成功产品“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与大家习惯使用的搜索服务不同,“百度知道”不是直接查询那些已经存在互联网上的内容,而是用户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它与搜索引擎实现完美结合,让用户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现在,“知道”问答论坛已经回答了近2000万个问题,已经成了对网民最有吸引力的产品之一,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语言中最大的互动问答平台。

    2007年,中国互联网全面开花,呈现英雄逐鹿的局面,为在“混战”局面中占据有利位置,百度开始寻求更多、更大的发展。

    2月,百度视频搜索上线,收录中文互联网上最全面的视频内容,百度图书搜索上线;

    4月,百度盲道上线,成为国内首款互联网无障碍产品;

    9月,百度又发布了游戏搜索,包括攻略、游戏相关新闻、游戏手记等各种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包括特定游戏装备的参数和使用信息;

    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借助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百度的股价也是飞流直上。9月24日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百度股价创下了303.7美元的新高,公司市值一举突破了一百亿美元大关。

    奇迹已经发生,它没有让百度满足和懈怠,放眼未来,百度前进的脚步丝毫未停:

    11月,百度发布了财经频道,为网民提供财经类包括股票、基金、理财、债券、信托、港股、QDII等方面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作为百度服务的有力补充,它也被看做百度门户化运作的前奏;

    12月,百度还推出了一项“主题实验室”的业务,开始为客户提供动态广告内容发布。根据这一新技术,百度传统的主题推广静态文字广告将以Flash、幻灯显示等更加丰富的动态内容呈现。

    现在社会是一个大众娱乐时代,互联网娱乐将是其中最新兴的力量,2008年1月,百度又适时推出娱乐频道。与其他娱乐门户不同,百度依托强大搜索技术和庞大社区用户群的核心优势,打造新一代互动娱乐平台。百度娱乐频道提供了明星、音乐、电影、电视等各种娱乐新闻,也整合了多款广受用户欢迎的搜索产品,包括MP3、图片、视频、新闻等,并与百度贴吧进行了结合。

    亲身体会创新的魅力,百度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快,但李彦宏也反对盲目创新和为了创新而创新:“在百度,我们鼓励不断研究用户需要、不断揣摩市场方向的创新,这是百度一直严格遵循的一个创新原则,也是百度很多搜索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推出半年、一年的时间内,就能够进入产业前两名、甚至第一名的原因。”李彦宏公开表示,技术只有满足需求才有价值。

    技术满足需求就可以创造价值,当然,眼光独到的李彦宏绝不会让技术和资源闲置。中文搜索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百度占据了其中60%的份额,基于独有的搜索技术和强大的社区资源,百度开始放眼电子商务,企图通过百度这个“数据库”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

    2008年,百度会正式推出面向用户的C2C网站——百度认为,此举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ESE时代”(E-commercebasedonsearchengine)。对此,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一场网络江湖里的“腥风血雨”即将拉开帷幕,未来究竟是何种场面,没人能够说清楚。

    正因为不知结局,人们才会兴趣盎然;正因为有无限可能,人们才会争先恐后。未来,对于百度来讲,一切都在等在自己,只要创新精神不变,再大的困难都会被化成绕指柔,未来的对手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而是自己。“百度在长达8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要同时解决上亿网民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竞争对手永远是我们自己,如何开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才是百度需要做的。”对此,李彦宏有清醒的认识。

    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企业,在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时刻处于不败之地。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层以“惶者生存”的名言昭示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惶者往往擅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和自我加压。

    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像葛洛夫一样,勇于挑战自己,并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戴尔则说得更加恐惧:“我有的时候半夜醒来,一想起事情就会害怕,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因为他如果比你更厉害,比你更害怕得睡不着觉,你就会被他干掉,所以我们有时候要自己创造危机,要创造自己的挑战,即使这个市场没有对手。”企业要想生存就离不开忧患意识,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算高明之举。要想“优”先要“忧”,敢于“忧”方能“优”,这就是市场的规律。

    对于百度的未来,李彦宏虽然信心满满,但他承认潜意识里永远有一种危机感:“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动的地步。所以,我一直跟员工讲,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这个市场变化非常快,之所以大家看好这个市场,就是因为它的成长速度非常高,成长也是变化的一种,如果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掉。”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数据,截止2005年5月,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5.7%,Google则为22.8%;到2006年,百度在国内搜索市场市场已上升至60%。百度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调查数据仍然显示,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6.2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5%以上。搜索市场空间如此巨大,具有市场眼光的人不在少数,这样一块诱人的“大蛋糕”,让百度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机会展现在面前,百度的竞争对手纷纷开始绝地反击,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一时烽烟四起,一场激烈的竞赛拉开序幕,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轰轰烈烈上演。

    Google通过巨资收购YouTobe,加强了在视频搜索的优势,并着手进入手机搜索领域,2006年5月,不惜与微软反目,从微软挖来李开复主持Google中国。毫无疑问,它与百度的较量仍会继续。

    此外,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也开始全面推广搜狗、爱问等自有搜索品牌。张朝阳更是毫不掩饰地称,“2005年搜狐的重点将放在广告和搜索服务上,而无线增值业务则将退居次席。”2005年6月30日,在新浪召开的“问今天下事,搜索新坐标”主题发布会上,其搜索引擎“爱问”正式亮相,新浪总裁汪延表示:“与GOOGLE及百度这样的搜索门户相比,新浪作为最大的综合门户做搜索有着独特优势。”搜狗、爱问等推出,对于百度和Google所占先的中文搜索市场现有格局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比之下,2005年8月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马云宣布雅虎中国未来业务重点将全面转向搜索,矛头直接对准百度,堪称一次最为赤裸的挑战。

    2006年10月,针对百度,雅虎中国启动耗资百万的“搜索引擎谁是谁”的大规模搜索盲测活动。此番测试,雅虎采取国际通用的盲测,通过技术处理隐去品牌标志,搜索用户首先将自己喜爱的是雅虎还是百度,再根据输入查询词判断左右对比页中哪个是自己喜爱的搜索引擎。雅虎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就是希望从百度受众争夺那些摇摆不定的用户。

    截止11月21日,已经有近500万网友参与该线上测试。而调查报告也显示,我国同时使用两个或以上搜索引擎的用户占76.3%。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单个搜索引擎无法满足其全部需要,而雅虎则成为补充搜索时的主要选择之一,能够“喧宾夺主”,一跃成为中国第一搜索,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李彦宏的宿敌,原3721创始人周鸿祎也不甘示弱,发誓“将搜索进行到底”。2006年11月,周鸿祎创建的奇虎网再次获得国外五大风险投资商超过2500万美元的投资。在短短8个月间,一个新型搜索网站就能获得两轮融资以及六家顶级风险投资和一个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在国内尚属首次,让人不敢小觑。11月16日,周鸿祎向外界透露,“未来搜索市场会呈现更多创新,奇虎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同于百度的新一代搜索引擎。”并表示,百度推出的搜索博客,在此之前奇虎就已推出。“社区搜索将会是所有搜索的方向”,周鸿祎大胆预测。

    对手虽然纷纷频出高招,但不可否认,追赶百度还需许多时间,但李彦宏也清楚地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在百度公司内刊中警告说,百度不允许出现骄傲或松懈的苗头。而百度在股市上的“抢眼表现”似乎也给李彦宏足够的信心,2008年8月5日,百度IPO三年后,经历股市震荡,百度股价依然坚挺在330美元以上,打破“任何一家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00%以上的企业,3年之后,必将跌破发行价”这一诅咒。

    真正的好企业,并不畏惧竞争和挑战,只要能够永远心存危机感并不断奋进,只要能够不断创新保持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竞争只会使其更出色,挑战只会让其更发展。

    相关链接:

    Google:“革命”尚未成功

    事实上,针对中国这块市场,国际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漠视,Google当然也不会。

    早在2000年9月,观察到华文世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Google就推出了中文搜索。但当时缺乏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发展潜力的洞察,还必须应付美国市场Yahoo!等门户网站对自己领地的侵袭,进军中国市场一直没有被Google高层提上议事日程。

    此时,“Google中文服务此前的大多数商业活动都是‘被动’的。”艾瑞咨询总经理杨伟庆表示。所谓的“被动”,是指Google没有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但随着网络搜索的兴起,一些没有经过Google授权的“代理商”为客户代理在Google中文搜索的页面右侧关键字广告业务。此外,Google对中国业务放任自流,也没有在系统地中国发展代理商,那些冒牌的代理商的收费标准不一,在某种程度上损坏了Google的声誉。

    当时Google对中国的业务通过互联网直接在美国展开,规避了向中国政府的纳税,这可能会为Google带来日后的麻烦,对此,根据业内人士表示:“Google一旦正式在中国注册,开立办事处后,这些先前税收方面的‘灰幕’,随时都可能成为引爆Google业务危机的炸弹。”

    在中国的“无心插柳”,却让Google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利益,看到这种情况,它对中国市场开始重视起来。2003年11月底,Google在其中文服务网站上首次推出了“Google AdWords”服务,以便中国客户直接与自己联系。而此一项业务,2004年它在中国获取的右侧关键字广告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

    2005年5月11日,Google正是宣布取得在中国的营业执照,并正式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为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Google还从微软挖来李开复作为其中国地区总裁。良好的品牌和直接移植国际先进技术是Google的核心竞争力。但面对国内搜索市场的残酷竞争环境,以及没有中国代理商的经验,其在销售和推广渠道等方面自然会遇到本地化难题。

    在中国,百度是Google最大的竞争对手,虽推出中文搜索服务晚其一年,但由于专注中国市场和中文搜索,短时间就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搜索的第一品牌。2004年3月,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百度占据中文搜索引擎市场48.5%的份额,而Google仅仅为19.8%,差距不可谓不大。

    “百度之所以在中国只用4年就超过Google,不是靠技术,而是靠比它更了解中国市场习惯、更精细的本地化运作。”周鸿祎说。在他看来,百度的技术跟Google虽不在一个量级,但在Google未能注意的一些细节上,百度做得更好,因此赢得市场。

    进入中国之前,Google就意识到在中国不会有风平浪静的经营。企图在技术上快人一筹的它,在2004年10月,推出先进于“AdWords”,技术也更复杂的“Adsense”广告模式,希望以会员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网站广告发布平台加盟。不甘示弱的百度,在很快的时间内,也推出了自己的“AdSense”广告服务,不仅如此,除网页右侧的关键字空间,其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也尝试把左侧的机会也留给客户。

    2005年8月4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下纳斯达克五年以来的最佳业绩。国内已超过Google,国际上也是在赶超之路上,百度上市后的发展更是惹人注目。反观Google,却在2006年6月被爆出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做出有违原则的政策,而不得不配合中国审查网站内容的措施。

    由此看来,Google的中国之行,要想在百度的强势之下,实现超越并一跃而成中国第一搜索引擎,前面的道路仍然漫长而遥远。

    专注,成功最好的捷径

    市场竞争中最强有力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的精力于一个点上,或只拥有一个概念,这就是专注。台湾宏碁公司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宏碁世纪变革》一书中强调了“简单、专注、前瞻”的理念,特别是专注,他认为只有专注才能把事业做精做透。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宏碁二造取得了成功。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后的5年内倒闭,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它们不能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对于企业而言,做大不是最终目的,最强才是终极目标;做得早可能会抢占先机,但做得好才是企业所最关心。曾几何时,动物界的庞然大物——恐龙,在气温适宜、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但等到气候恶劣、食物短缺时,则沦为最先灭绝的物种。企业界也是如此,一些风光一时的大企业,片面信奉多元化,而盲目扩张,等到市场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它们就会因为不能专注于核心业务而首当其冲地遭受打击,显赫一时的“巨人”、“春都”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反观之那些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企业,却能在经济最低迷时依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把精力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取得惊人的成功。同样道理,尽管公司所专注的目标市场的范围和规模并不大,但由于公司可以集中精力向特定的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而公司仍然可以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是专注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专注于饮料,戴尔专注于电脑,甲骨文专注于软件,奔驰专注于汽车,盛大专注于网络游戏,百度专注于搜索……

    正是专注,才使得这些企业得以持续地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无论在如何恶劣的市场环境下,都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市场上新出现的空白点,始终保持平稳且迅速的发展速度;熟能生巧,在长期的专注下还能使企业实现意想不到的创新,在行业中树立自己不可逾越的地位;专注的企业,还会因为较少的精力分散,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结构,很多庞大企业所不能及的商业传奇往往由此产生。

    成立于1985年7月的高通公司,是石阶上当之无愧的“电信大王”,持有CDMA的3000多项专利技术,这些专利几乎封杀了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外围技术,任何一个是试图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其支付高昂的“标准费”。

    在公司成立之初,它如同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做手机、基站、测试设备、软件工具、芯片,甚至是辅助设计工具,什么都做。原以为所有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够使产品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但是实际上手机部和基站部一直都利润很薄。因为我们在采购规模、市场网络各方面都拼不过老牌的制造企业。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我们做产品的经验不够。”眼看形势越来越糟,高通公司果断地卖掉所有的制造部门和工厂,将手机部卖给了日本京瓷,将基站部卖给了爱立信,自己专注于IPR(知识产权授权)和芯片业。

    此后事件的发展证明了高通决策的正确性,也为专注做出了最恰当的诠释。当全球电信企业一片萎缩之时,高通却凯歌高奏,其股票价格上涨近乎300%。

    预先得知必先予之,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适时的退出是为了以更好的方式进入。专注的企业不是“井底之蛙”,而是有着“鸿鹄之志”,在集中精力做好企业之际,自己不知不觉就已经成为翱翔天空的翔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