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把孩子的优势智能发挥尽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孩子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兴趣所在,家长如果能以一种平和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孩子其他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孩子的成就感必定会带给他更多的自信与乐观,原本沉默、内向的孩子也终会变得活泼、开朗。

    内向孩子的智能也多元

    我们常听一些家长赞叹邻居家的孩子胆大、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而对于自己内向的孩子则抱怨不已,“不知道他是怎么了,总是躲在人后,甚至不敢见生人,这么胆小,真没出息。”

    我们也常听一些家长夸奖别人的孩子在班里成绩冒尖,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并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干任何事业都会成功。因此,对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感到很失望,甚至失去了信心。

    我们不否认胆子大、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机会大一些,但是也不能说胆子小、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没有出息。作为家长,要清楚,我们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内向孩子只是语言智能或者人际智能差强人意,但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训练得以改善。再说了,孩子内向不等于孩子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很多优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有助于家长在认识与评价孩子以及对孩子能力把握等方面有个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这些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第一,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语言理解、浯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对于人类的每一个新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逐渐掌握了与别人正常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后,才逐渐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第二,数学逻辑智能。数学逻辑智能是指人能够进行数学运算、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让孩子数一数自己有几只眼睛、几个鼻子、几只耳朵、几张嘴巴,或者让孩子数数有几朵花,说出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完成这样简单的游戏所需要的就是数学逻辑智能。

    第三,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上千、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概念的认识,以及对物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在生活上,空间智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对物体的形状、空间关系、色彩等的认识发展得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画意象画,而不只是模仿别人的画,喜欢用图形或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喜欢看画展,喜欢画各种各样的东西,极为反感别人在自己画画时打扰自己,能欣赏或评价别人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强,比例关系得当——这些信号便昭示孩子具有空间智能优势:

    第四,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比如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用双手灵巧地摆弄玩具,使用工:具,还有像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等身体技工巧。

    第五,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是指人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与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孩子相比,前者的阅读、写作、数学、语言成绩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较高,空间推理能力也比较强。音乐还对口语学习有很多好处,能够帮助孩子快速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音调,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积累社交和情感技能,减少表演焦虑,协助运动发育,增强创造性。所以,从小让孩子听各种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对于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学习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用音乐来放松,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能安静地听各种歌曲、乐曲,节奏感很强,听觉敏锐,尤其对音乐的听觉非常精确,听到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时极易兴奋和激动,常常会情不白禁地低声附和,识谱、记谱的能力很突出:对弹奏练习有浓厚兴趣,喜欢合唱和演奏,对演奏有“天生”的好感,喜欢各种乐器并有持久的兴趣,能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能用歌曲或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便是一个具有音乐智能优势的孩子的重要表现。

    第六,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整个幼儿期的孩子都无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意识之中就认为自己所想即他人所想,自己所感即他人所感。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与同龄人充分交往。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尤其在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中,让孩子学习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第七,自我认知智能。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正确地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且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学会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会自己作计划并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些能力都是自我认知智能。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问孩子“希望长大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问题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第八,自然观察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能力。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必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他们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通过经常带他们晒太阳、看风景、玩水来让孩子喜欢大自然;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植物或者在家里饲养乌龟、小鱼等小动物,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大自然的书籍,增进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关注。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多元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孩子内向,可能只是人际智能方面有所欠缺,并不能因此而对孩子的其他智能全面地子以否定。孩子内向但是却酷爱读书,说明他的语言智能比较突出,不妨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说不定会培养出一个小作家呢!孩子内向但是爱玩积木,说明他的空间智能比较突出,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妨加大对孩子空间能力方面的训练。

    总之,家长切不可因为孩子内向而对孩子的其他优势智能漠然处之,或者在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进行不恰当的对比。明智的做法是,及时发现并对明显展现在孩子身上的某项优势智能因势利导,强化内向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正确了解和掌握了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的愿望就不难实现。

    要强化孩子的优势智能

    强化内向孩子的优势智能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冲淡自卑心理。因此,作为内向孩子的家长,除了能客观地认识到孩子内向的事实,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修正孩子因为内向性格而带来的一些弊端外,还应在努力挖掘出孩子的优势智能后,采取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对孩子的优势智能加以强化,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内在驱动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小兔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被家长送到动物学校。在学校里,小兔子最喜欢上的课是跑步,几乎每堂课都得第一名,小兔子为此感到很高兴;小兔子最不愿意上的课是游泳,不管他怎么努力,总取得不了好成绩,小兔子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小兔子想放弃游泳,但他家长不同意。当老师看到小兔子为上游泳课苦恼时,表示愿意给小兔子提供帮助。老师对小兔子说:“跑步是你的强项,是你的优势,往后你就不用再练跑步了;只要你专心练习游泳,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此,小兔子专心致志地开始练游泳。但结果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小兔子游泳水平不但没有多大长进,就连他的优势——跑步的成绩也下降了许多。

    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人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同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的家长往往过于看重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试图让孩子克服所有缺点,弥补所有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和不足固然需要克服和弥补,但如果让孩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克服缺点和弥补不足上,那么,孩子就可能因此丧失自己的优势。

    我们知道,语言智能强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强,对语言的理解快;数学逻辑智能强的孩子,计算能力好,喜欢推理分析;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喜欢堆积木、建房子和画画;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好,模仿动作惟妙惟肖;人际智能强的孩子,天生是一个领导者,善于和人打交道;音乐智能强的孩子,对节奏敏感,喜欢唱歌跳舞;自我观察智能强的孩子,做事有计划,充满自信;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动植物,观察力过人。凡此种种,都说明孩子是各有特点的,作为家长,不应强求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才好。

    当你了解了孩子对动物有莫大的兴趣时,带他去自然博物馆,和他一起买关于动物的书,鼓励他的兴趣,孩子长大时,成为生物学家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为他提供条件,说不定就能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当然,不成名成家也不要紧,将来他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那也可以享受快乐人生。如果孩子从小对泥塑和折纸等手艺活动非常感兴趣;对各种有关机械制造或技术发明方面的故事兴趣甚浓,能长时间地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并不厌其烦地听上好几遍;喜欢拆卸玩具、修理玩具,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喜欢修理钟表、手电等;乐意收集和保存各种机械模型和零件;喜欢读有关科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报刊……那么,这些信号提示孩子有较强的机械能力,很有可能在与机械有关的发明创造方面有所作为,有这样表现的孩子的家长就要有意识地从这方面培养和训练孩子。

    强化孩子的优势智能,除了采取相应的教育培养措施、鼓励孩子多参加优势项目的活动和比赛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方法一定要科学。一些家长向别的家长讨教成功的经验,关心孩子,初衷固然很好,而且也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有的家长忽视自己孩子的特质、性格和爱好,把别人的经验当做普遍真理就有失偏颇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培养,孩子的优势智能才会得到强化。否则,孩子只是疲于奔命,却不会有所成效。说得浅显通俗一点儿,如果孩子喜欢动物,不喜欢乐器,不要强迫他弹钢琴;孩子喜欢运动,不喜欢画画,那也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不要一味地拿别的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较,避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你很欣赏他的优势智能。对于内向孩子的家长而言,更应如此。因为内向性格的孩子往往比外向性格的孩子的心灵更敏感多疑一些。此外,家长不要强求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完美。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而言,当家长的做法与他的主观意愿不相符时,一般也不会有什么言语上的异议,只是他们会用行动作出无声的反抗。

    第二,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孩子身上存在着多种智能,有的孩子会突出显示出一两种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孩子的智能。这样孩子的家长为孩子感到自豪。但在强化其优势智能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切勿一味迷信“一招鲜,吃遍天”。毕竟孩子还小,很多方面还有待发展。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潜能是很大的,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生活环境和教育会塑造我们的大脑和智力。丰富的刺激,能够塑造一个具有多元智能的大脑,单凋的刺激就会埋没本来具有的多元智能的潜能。所以,在孩子的大脑正在发展塑造的过程中如能提供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涵盖八人智能的每一方面,孩子的智能发展空间就更大,智能结构就更加丰富,将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

    孩子天赋需待家长发现

    一个人要成功、成才并不难,关键是要天赋作指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只是,很多孩子的天赋从小就被埋没了。

    所谓“天赋”,是指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针对特别的东西或领域的特殊天生执念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别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长起来。比如,所有媒体在评价杰克逊时都说:“他那独特的声音,创新的舞蹈,他那惊人的音乐天赋和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让所有的人感动!”“杰克逊对后世最大的启发是:音乐是天才的产物,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天赋和远见都是很少见的,他是世界赐予我们的礼物!”可见,当天赋被挖掘、被发现时,离成功、成才就只有那么一小步了。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蕾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她们都很优秀,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她们的成功应首先归功于她们的母亲,因为正是居里夫人第一个发现了她们的各自的“天赋”。

    居里夫人的家教观是,发现女儿某种天赋领域的创造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只会考满分的冷知识。

    早在女儿们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的某种天赋进行了发现,她在笔记本上写道:“伊蕾娜在数学上聪颖,艾芙在音乐上早慧。”当女儿刚上小学,她就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再参加1小时的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现其天赋才能。当她俩进入塞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补习一节“特殊教育课”:或让由·佩韩教她俩化学,或由保罗·郎之万教数学,或由沙瓦纳夫教文学和历史,或由雕刻家马柯鲁教雕塑和绘画,或由穆勒教授教外语和自然科学。每星期四下午,由居里夫人亲自教两个女儿物理学。

    经过两年的特殊教育后,居里夫人觉得,伊蕾娜性格文静、专注,迷恋化学并立志要当科学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而艾芙生性活泼,充满梦幻。居里夫人便先让她学医,然后再引导她研究镭,又激励她从事自然科学,可艾芙对科学不感兴趣。经多次观察,居里夫人才发现艾芙的天赋是文艺。这种不断发现孩子天赋的家教观念,指导着居里夫人通过成功的家教使女儿伊蕾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而获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也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文学作家。

    可见,天赋是人的一种先天具有、无师自通的素质。在母体中8个月的胎儿,对宇宙万物中的声、光、图案、色彩、景物等已有着某种天然的交融感应。毕加索对线条、色彩和空间就有这种交融感应的天赋潜能,一旦作画,就得心应手一挥即成。但有再好的天赋也需要发现,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里蕴含着某种天赋。

    在这里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方法,各位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音乐天赋

    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敏感性上,尤其对干一些特别的音乐,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比如在他哭泣吵闹的时候听到异常优美动听的音乐,他会突然停止哭闹,而且会手舞足蹈,有些孩子还能和着音乐节奏做出各种身体动作,这说明我们孩子的音乐细胞非常活跃。

    培养对策:要把音乐融入生活。父母亲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他在家随时能听到优美的音乐。音乐细胞活跃的孩子往往会给这样优美的声音投入很大的注意力,而生活中创造的音乐环境,又让孩子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的乐感,逐渐地,他就能从无意识地听音乐中,到有意识地从音乐中寻找到节奏。家长们还可以领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或是有意制造一些特殊声音,培养他对声音的敏感。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给他买一些乐器或是音乐磁带、书籍等满足他的兴趣需要。

    语言天赋

    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往往说话要比同龄的孩子来得早。一般来说2-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发出喉音,每当大人逗乐的时候能发出“啊”、“伊”等音;7-8个月能发简单音节;1岁左右可以发两个重音的字,如灯灯、东东、饭饭等。

    培养对策:如果家长们发现了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天赋,就要尽量用普通话给孩子讲故事,语音、语法要力求正确,语言简练、文明,句子完整。最好不要用方言,因为各地的方言差别很大,这对孩子以后理解事物会有影响。还要重视知识对语言的巨大作用,一般知识丰富的孩子,说的话题也能多一些,自信心也会更高。多带孩子到产外观察大自然,游览公园。通过观察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生活,有助于发展他的思维、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绘画天赋

    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心。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彩虹,湛蓝的天空,五彩的灯光。当你的孩子开始对这些有颜色的事物感兴趣时,你要注意了,这是孩子发出的一个信号:你的孩子也许有着不错的绘画天赋。

    培养对策:孩子对颜色感兴趣,也不代表孩子是天才,可以无师自通,或是一日千里,配合天赋培养孩子还是要从基础做起,家长们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颜色,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来,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先指着一样实物,告诉他这是红色。以后每次遇到这个实物的时候,父母都可以对孩子再强调一遍。反复几次下来,孩子就会认识这个颜色了。孩子认识几种颜色之后,就可以通过辨认图画中、衣服上的颜色来进一步锻炼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另外,孩子一开始接触绘画的时候往往都不成章法,家长们在一旁千万不要干预,涂鸦正是创作的开始。

    数学天赋

    也许很多家长觉得在学会加减乘除之前,是绝对看不出孩子的数学天赋的,不过也未必尽然,孩子在归纳搭配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和数学天赋有关系的。比如孩子知道一双筷子搭配一个碗,一张桌子四周要摆四把椅子,这些都是他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比如孩子能够理清家庭关系,知道谁和谁是夫妻,知道远房亲戚怎么称呼。又或者孩子能够记住一些电话号码,对一些重量、长度、金钱的数字比较敏感,这些都是孩子逻辑清晰的证明,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家长们可以在数字方面多做些准备。

    培养对策: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先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让他多接触一些需要逻辑思考的活动。比如让他把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让他辨认某个东西原来在哪里,训练孩子整理家务,通过一个一钩挂一件衣服、一个人一张票、两个人坐一排座位等等活动让他对排列组合、分类归纳有直觉体验。或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忙记住电话号码、地址之类的事情强化他的记忆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心理因素。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孩子学习。实验证明,强烈而稳定的兴趣是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

    然而,在生活中,总有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孩子的发展。

    覃石德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热衷于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初中时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弄得浑身是泥。家长对此非常生气,觉得他不务正业,于是就想方设法阻止他去外面玩。家长希望他学钢琴,以便将来中考时加分。

    开始,他总是趁着家长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次,他把一个黑色的蜘蛛带回家后,家长大发雷霆,训斥他不应该把这么脏的东西带回家。爸爸还一脚踩死了蜘蛛,妈妈竟然摔烂了他积累了好几年的装着各种标本的“百宝箱”。那一刻,覃石德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坐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沉默寡言,家长为此非常发愁,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而覃石德的生物老师说:“覃石德这孩子特别聪明,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物学家。”

    覃石德生物老师的话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深思。

    诚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兴趣广泛,发展全面,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然而孩子并不是一只碗,什么饭都能盛下,也不是一张纸,想怎么涂改都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要成功地培养起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扩展视野法。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兴趣,这需要有心的家长和去发掘,扩展视野对发现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家长也就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家长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到一些令他的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家长就应该马上鼓励他们去探索。

    第二,好奇引趣法。孩子是好奇的,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出发点,孩子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注意接近、探索这些事物,且会追根问底,一旦他所关注的的事物使其不断得到愉悦和满足,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将最初的好奇心变为持久的兴趣。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就要及时地引导他们,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家长们千万不要显的不耐烦,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们求知的萌芽,家长们要耐心面对,千方百计给他们展示事物之中隐藏的“秘密”,或为其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把孩子置身于疑问之中,让孩子被一些不解之谜所吸引,启发他们积极探索以发现事物自身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解释孩子提问时,给他们展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及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一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自然进入兴趣阶段。

    第三,巧用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有目的、有意识的游戏活动,它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孩子的兴趣,游戏是最佳的手段,我们要根据需要,有目的的指导、参与孩子的游戏,使孩子在玩的同时,掌握许多必备的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兴趣,另外因为孩子年龄偏小,他们对有兴趣的事情,开始往往只凭好奇和热情。因此,家长要及时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使我们做家长的大忌。

    第四,鼓励表扬法。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总是“打击”孩子,有可能会摧毁其求知欲。不少实事表明,鼓励表扬是促使孩子认真学习,强化孩子良好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孩子们的言语和行为受到成人的赞扬,便会成为一种动力,使孩子产生愉悦、满足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处罚,处罚孩子会带来不少的消极情绪,也会使孩子和家长对立,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

    第五,故事激发法。故事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孩子,是向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把历史、自然、数学、天文等知识寓于故事之中,在谈古论今、畅述天南地北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对天上、地下、动物、植物、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兴趣;此外讲故事要注意内容地选择,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适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利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并力争讲的富于感情,这样可以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好强心激发法。孩子是好胜的,他们愿意向别人表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给孩子创造争胜的机会,使孩子的兴趣逐渐得到发展。

    总之,只要家长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多和孩子学习、玩耍,多留心观察并引导,孩子的个性就会被发现、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

    精心呵护孩子理想之苗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一脸阳光的他,颇像好莱坞制造的青春励志片的主角:背负着远大理想,一步一步坚定地摆脱桎梏,坚毅勇敢地挑战外界、挑战自我,开创自己的美丽人生。

    当选总统后,奥巴马十分感激自己的母亲,他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奥巴马母亲经常告诉儿子,“不要被恐惧或狭隘的定义所束缚,不要在自己周围筑起围墙,我们应当尽力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美好的事物”。正是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与引导,奥巴马从小就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正是因为母亲的坦诚与宽容,奥巴马没有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中,没有为自己的肤色困惑;正是受到妈妈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精神的影响,奥巴马总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奥巴马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奶奶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的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地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竟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给他讲述“领导国家”的理念,使他从小立下了大目标、大志向。

    可见,理想是深藏在心灵里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是挂在远方的一盏炫目的灯塔。理想于人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孩子来说,理想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则对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总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孩子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自身的激励因素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在成长道路上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不是自己向前奔,而是靠家长推着走,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这是孩子成长的大忌。

    其实,一个人的理想从儿童阶段就开始萌生了,它是随着孩子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发展,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化,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形成的。为此,家长千万不能错过孩子童年、少年阶段的立志。它比其他所有教育和培养都更重要,也更不可弥补。与此同时,家长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小时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骂。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希望祖冲之出人头地。祖冲之不到9岁,父亲就逼迫祖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父亲气得把书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

    几天后,父亲又把祖冲之叫来,对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

    但是,祖冲之却非常不喜欢读经书。他对父亲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

    父亲听了祖冲之的话,气得伸手打了他两巴掌。祖冲之就大哭起来。

    这时,祖冲之的祖父来了,当他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对祖冲之的父亲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接着,祖父批评祖冲之的父亲:“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无奈地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祖冲之的祖父批评说。

    “他不读经书怎么办?”

    “不能硬赶鸭子上架。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理想和追求,不要阻挠,加以引导,孩子才可能成才。”

    听了祖冲之祖父的话,祖朔之同意不再把祖冲之关在书房里念书,还让祖冲之跟着祖父到建筑工地上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祖冲之不用再读经书了,他感到非常高兴。

    有一次,祖冲之对祖父说,他对对天文感兴趣,将来想做个天文学家,祖父对祖冲之说:“孩子,我支持你。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法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就问我。”

    就这样,祖冲之在祖父支持下,使父亲祖朔之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从此,父亲不教祖冲之学习经书,祖冲之对天文历法越来越有兴趣。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对孩子的理想,家长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支持,不是简单地说句好,也不是马上提出要求,并要孩子为实现理想去奋斗。支持是讲究方法的,是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的。

    总之,理想,意味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表达着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它犹如火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指明了人们成长的方向。家长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有着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一位诗人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教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名篇《最后一片叶子》,叙述了两个年轻的女画家到华盛顿市去写生,其中一个叫琼西的得了肺炎,她躺在旅馆的床上,忽然注意到窗外长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从此便认定这片叶子是她的生命的象征,叶子一落,她就要死了。有一天晚上,暴风骤雨突然来临,她想那片叶子一定保不住了,于是哭得很伤心。但是,第二天拉开窗户一看,那片叶子依然如故。于是,她十分高兴,病也暂时有所好转。其实,那片叶于本来已经被吹落。她看到的那片叶子是一位老画家为她画在墙上的。这个故事只是小说中的一段情节,不是真实的病例。它对科学知识作了艺术的夸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人们对自身的感觉、自身的信念,如果无条件加以接受,就只有自我暗示的作用,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而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重大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消极的自我暗示还可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的作用,为人处事偏听误信,凭直觉办事。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积极的叙述,这是使一种我们正在想象的事物坚定和持久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的练习,能让我们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

    由此可见,家长应教会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在第22届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具志坚每次比赛出场前,总要紧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男子体操决赛中,我国体操名将李宁、童非,美国体操明星麦克唐纳、康纳斯等相继出现失手,唯独具志坚一路发挥正常,最后夺得全能冠军。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问他,上场前口中默念的是什么?具志坚笑而不答。-时间,具志坚的“咒语”成了许多人关注的谜。其实,具志坚默念的内容无甚要紧,即使他祈祷上帝,未见得上帝真会保佑他,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默念”起了积极的自我暗示作用。

    自我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具有下列心理效应:

    第一,镇定作用。人的心理十分复杂,经常要受外界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抗、竞争的条件下,对手创造一个好成绩,或工作做到你前面去了,会造成你的内心紧张。本来你完全有实力超过他,因为心理上的紧张,反而束缚了你的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暗示在这时就能起到排除杂念,镇定情绪的作用。

    第二,集中作用。这同镇定作用密切相关。一件事情,尤其是一定难度的事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缺乏心理训练的人,常常是到了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却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怎么办?学会自我暗示,兴许能减少你的苦恼。

    第三提醒作用。一位大文豪说,当你想和别人吵架,并准备好某些词语时,请你在嘴里默念:“我一定不要让这些词语出口!”只要这样做,大多是吵不起来的,这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它可以提醒人们不去做某种事情。另外,当你准备做某件事情,而出现心理障碍如胆怯、紧张时,自我暗示也能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总之,自我暗示的用处很多,范围也很广,只是开始时,往往效果不明显。这不奇怪。人的心理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原有的心理活动纳入自己所期望的轨道,需要具有心理约束力。凡事开头难,效果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以途远而怯之,不以效微而废之,日久天长,自我暗示一定能成为我们进行心理调整的得力助手。

    内向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更容易感到信心不足,这时,家长不妨让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帮助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家长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

    第一,善于发现并放大优点进行暗示。每个人都有优点,说自己没优点的人只是缺少发现而已。有些内向孩子之所以容易产生自卑感,往往与他们看不到或者忽视自己的优点,只看到自己的缺陷有关。身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要做的是,不但设法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还得设法去扩大这些优点。

    第二,教会孩子使用积极、肯定的语气。用于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的活语,要有积极、肯定的意义。如:“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妨让孩子学会说:“我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我一定会成功的!”或者让他们自问:“别人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如果怀着志在必得的心理去从事要做的事,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的情绪,就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当然,只有肯定的语气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之付出努力和行动。

    第三,给自己当拉拉队。引导孩子自己做自己的拉拉队,时刻为自己摇旗加油呐喊,以便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让孩子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棒。”让孩子在自己每一次表现出色时便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优秀的,确实是这样!”每晚入睡前,想一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吗?帮助他人了吗?有什么事情做得很成功,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自己受奖赏了吗?事实上,只要留意总结,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或几件成功的事情。引导孩子像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自信,孩子的笑容越来越阳光,越来越灿烂。

    第四,将消极暗示转化成积极暗示。积极的暗示产生积极的心态,消极的暗示产生消极的心态。让孩子自己避免运用消极的暗示具有可行性,但是却无法避免别人对孩子进行消极暗示。遇到这种情况,就得让孩子学会运用转移暗示,将别人对他的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了。

    孩子需要学会自我欣赏

    内向型的孩子往往受“内向”特质的影响,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倾向于拿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来对比自己的缺点。因此,这类孩子的家长应该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培养他们的自赏能力。

    华裔女星叶璇9岁那年,从没受过赏识的她学会了自我欣赏。她说:“在被人瞧不起的时候,自己应该瞧得起自己。我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差,每天都争取让老师表扬我。”每一件事情她都认真去学,不但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叶璇11岁那年,被父亲接到美国。做生意的父亲那时已经移民到美国。叶璇心里很激动,她想,父亲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而她也将会有自己的妹妹或者弟弟了。父亲的公寓是宽大的,有汽车间,家里还有保姆,漂亮的露台让叶璇惊诧不已。但是,她看到的却是父亲那张陌生的脸。父亲抚摸着她的脸蛋儿说:“父亲要你来美国是想让你接受更好的教育,知道吗?”叶璇骄傲地从书包里拿出奖状,她要让父亲知道她是最好的孩子。父亲严厉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起来,原来女儿是那么的优秀!

    后来,叶璇终于见到了继母,继母很随和,她给叶璇的第一句话是:“你这么美丽。尤其是你身上所蕴涵的东方美女的魅力,不去选美真是太可惜了。”“我对此没有兴趣,那有什么意思?”叶璇从来没有打算参加选美,虽然她一直是善于自我欣赏的,但她也认为自己不是什么选芙的料。继母于是微笑着对叶璇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吗?上帝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苹果,既然连上帝都不愿放弃,我们怎么能够放弃自己的梦想呢?”

    后来,叶璇在继母的鼓励下,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亚裔小姐冠军。之后,叶璇签约TVB,进入娱乐圈,成为一名艺人。她一边读大学,一边工作。叶璇入行接拍的第一部戏是《封神榜》,接着她又拍了《美丽人生》、《一网情深》等十多部戏,成为无线电台的当红小花旦。

    继母的肯定以及叶璇对自己的欣赏,使叶璇迈向了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她把一个人珍贵的“自赏”精神教给了女儿,使女儿变得越来越优秀。

    由此可见,教孩子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秀之处的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

    那么,作为家长,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自赏能力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赏识孩子的家长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家长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常言道,在废墟中发掘瓦砾谁都能做到,但是能在废墟中发掘金子却需要有一双慧眼。要识别孩子的优点和成绩,首先要学会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就。世界上没有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人,孩子也不例外。家长找不到孩子优点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衡量孩子行为的标准太高了,如果用成年人成熟的思维和丰富的经验做标准,衡量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知识、经验和能力都还很匮乏的孩子,孩子的行为肯定不会符合家长的要求和期望,家长也就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成绩。

    第三,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家长不能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这种比较会使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长处,而且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四,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长。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出色才能时,他就会明显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特长,这能提高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蕾原来是个很内向、害羞的女孩子,在学校里很少有突出的表现。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无意中夸奖了她的绘画色彩以后,她在美术上的表现就日渐增进。去年夏天,她的作品在电视台得到展览,展览后她的作品还被几家报刊采用。现在的小蕾,看起来比往日更有精神,做事也很有热情。

    第五,给孩子创设评价群体。针对内向孩子往往由于心思过于细腻、敏感,易加倍放大自己缺点、忽视自身优点的特质,家长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评价群体,让其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家长可以邀请一些跟孩子同龄的小朋友或者其他同学来自己家做客,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增加相互了解。在适当的时机,家长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孩子轮流担任主角,让其他孩子点评他的优点。之后,再让孩子将“小朋友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等内容进行口头总结。通过游戏这种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孩子认识到小朋友眼中的“我”。这个游戏有助于孩子在欣赏同伴优点的同时,产生向同伴学习的愿望,也可以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树立自信心。与此同时,让不善交往的内向孩子尝试着与同伴交谈、沟通,也会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六,避免孩子自我欣赏的过分膨胀。有位妈妈说:“我有一个快要上小学的儿子,也许是我们总是用欣赏的态度夸奖他,信任他的缘故,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可却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还特自以为是、自我欣赏。比如:小时候他画了个车,大致有点儿像,我们会说:不错,挺像。现在他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我们说不像,他却说:‘你们懂啥?就是这样的!’我现在真有点儿后悔当初。”这位家长就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迷茫中。家长朋友们要避免重蹈这位妈妈教育孩子问题上的覆辙,别让孩子自我欣赏的心理过分膨胀。

    让孩子的情商更高一些

    今天,人与人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情商的竞争。情商高,则意味着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善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敏锐地察觉他人内心微妙的变化。情商较高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因此,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长辈,在关心孩子智商教育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情商的培养。这也是把孩子的优势智能发挥尽致的具体体现。

    情商(EQ),也称为情绪智商,是指情绪智慧的高低。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孩子的创造力,觉察、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与周围人相处的能力,都与之相关。

    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智商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其基本构成要素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商就是对一个人的智力因素的测定。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用以描述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被誉为除智商以外,人的另一个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如果说智商分数更多地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分数就是指一个人的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能力的总和。智商代表了人的一般智力水平,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则代表了人的情感智力水平,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它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来完善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幼儿时期是孩子各种能力得到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来说,情商教育的最佳培养时期,是从零岁开始的。正如儿童教育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强调的,人的情商的形成开始得极早,零岁时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孩子脑部的发育在0~6岁之间发育最快,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学习能力最强,孩子在6岁以前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

    只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家长就不会为孩子的情商低、不善与人相处、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等成长问题伤脑筋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第一,家长应充分了解高情商孩子具备的特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高情商孩子的特点,只有了解了高情商孩子所具备的特点,才能针对孩子的不足,更好地对症下药,以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情商。

    第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人的情商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长所营造的家庭生活氛围。如果一个家庭的家庭氛围和谐、民主,孩子较容易自我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形成调控情绪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压抑、猜疑、紧张或者冷漠的气氛,孩子也往往容易形成怯懦、孤僻或者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征,在生活中容易陷入不良情绪而难以自拔,也很难和别人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三,家长自身要用良好的个性影响孩子。每个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都有所不同,而这种能力大部分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可以说,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如,孩子的家长内向寡言、抑郁怯懦,或者脾气暴躁,不善于控制自己,孩子很可能也是一样;相反,如果作为家长的,个性豁达开朗,心态乐观积极,孩子很可能也活泼友善,积极上进。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立意识。自我认知是孩子认识自己的关键,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真正意义上认识了自己,才能自尊、自强、自信、自爱,并且做到自立。一个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的孩子,是很难培养出自信心与责任心的,更难做到自强自立,努力去获取成功。

    第五,让孩子学会处理、控制自身的情绪。情绪是情商培养的关键。一个人拥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就可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无数挫折、困难以及种种变数,保持平和心态,塑造健康心理。在生活中,父母要告诉孩子生活是充满挫折的,要理智地对待各种使人兴奋、激动、气愤、懊恼的情况,要学会克制,能够有节制和适度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要善于从情感的旋涡中摆脱出来,不要长时间处于大喜大悲和忧伤之中,不要凭一时的情绪和冲动办事,更不要动辄迁怒于人。

    第六,从小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意志力是一项必须实施的内容。孩子只有从做好应对压力和失败的准备,才能战胜自我,走出困境。

    第七,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是孩子获取幸福和成功的助推器。然而,目前孩子的交际能力欠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一定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习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交际心理和人脉资源,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让孩子跟不同性格的孩子打交道。同时还要加强孩子的防范意识,教给他们识别好人、坏人的能力。

    为孩子搭建宽广的舞台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说:“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所以,作为家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应该做的事。若不然,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相反,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搭建宽广的舞台,让孩子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袁程曼上小学五年级了。开学没多久,班里要竞选班干部,袁程曼决定“秀”一把自己。

    竞选开始了,根据民主推荐的办法,班主任在黑板上记下候选人的名字,当看到还没有人推荐自己时,袁程曼急了,她把手举得老高。班主任问她推荐谁时,她说推荐自己。班主任大为惊讶的同时,给予了她很多的表扬。这样一来,班里的气氛就更活跃起来。受到鼓舞,很多小朋友也毛遂自荐起来。袁程曼竞选的是班长的职务,她第一个冲上讲台,临场发表了一番挺有鼓动性的演讲。说什么如果我当上班长我要怎么怎么做,如果选不上我又会怎么怎么做。投票时她还投了自己一票,还振振有词地说,如果自己不投自己,差了一票怎么办?

    结果可想而知,袁程曼大声地替自己吆喝,自然获得了竞选的成功。这也为她后来竞选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积累了信心和经验。而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使袁程曼的处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而说起自己当初的表现,袁程曼坦承,是家长教她这样做的。原来,她家长在家里经常灌输诸如“是金子,就要发光”、“该出手时就出手”、“关键时表演一点绝活”的思想,这让袁程曼自小就学会了大胆表现自己。

    诚然,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欲,只是强弱不同而已。面对孩子的表现欲,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施展、表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在满足感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可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根本不会像袁程曼的家长那样“放肆”,而是什么事都恨不得帮孩子做好,以至不敢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

    “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家长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家长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而缺少动手能力的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没有独立的精神,当他离开家长后,就会感到手足无措,缺乏主见,不会积极行动,不敢负责任,性格懦弱,这会变成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对生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美洲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雕鹰,它有着“飞行之王”的美誉。它飞行的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悬崖上,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鹰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幼鹰就不能翱翔蓝天,即使能,也因为困难不能捕捉到食物而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展翅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被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喂养。可后来猎人发现,那被自己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能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反而成了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当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大可不必惊惶失措,这也正是考验孩子的大好时机,困难和挫折会让孩子懂得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而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奋起、在惊涛骇浪中一生搏击的人,“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艰难的磨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成就了伟业。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家长们,请放心地让孩子去做吧,为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实则上是为他们搭建人生成功之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