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邵力子-邵力子史事拾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于德

    一

    清光绪末年,邵力子先生曾与黄炎培、谢无量为上海南洋公学的同学,后又与于右任(当时于因被清政府通缉,化名为刘学绪)在震旦、复旦公学为同学,但邵先生在这些公学肄业的时间,总计仅有五学期左右。为了反清革命,邵先生在一九〇六年同于右任离开上海到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去了。到日本后,邵力子和于右任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一面学习新闻学,一面向爱国华侨宣传革命。

    一九二三年私立上海大学成立前,国共两党不少人士公推于右任为校长。于说,他没有教书和办学的经验,还是请李大钊担任校长最为适宜。李表示因忙于北方的工作,未便常离开南下,建议邀于氏的老友邵力子为副校长来协助工作。同时,柳亚子也向于劝驾,于便同意任职了。邵力子先生当时正主编《民国日报》,同时还在复旦大学执教,但为了支持国共两党人士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便同意兼任该校副校长。在他和校务委员兼科系主任陈望道、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协助下,终于办起了上海大学。开学以后,邵先生曾介绍上海名教授数人来校兼课,著名的有周建人、刘大白等。上海大学培植了不少革命青年,在当时曾有“上大是革命的摇篮”之称。

    二

    邵力子先生十分关怀故乡的教育事业,曾在故乡带头发起创办了私立绍兴中学(一九三三年秋改称为绍兴私立稽山中学,今为绍兴市稽山中学,已有五十年历史)。此外,他还把葬父时亲友们送的礼金如数作为在故里增设乡村小学的经费,开办了陶堰邵家溇明强小学、白塔头运川小学,富盛金家岭棠荫小学。

    邵先生亡父的灵柩原厝在故里陶堰乡,一九三三年他回乡把它移葬在富盛乡金家岭后,就在这些农村里分设了三所小学,以嘉惠桑梓学子。当时邵先生葬父的礼金代收处,分设在县农民银行及稽山中学,记得邵家亲友所送数目较大的,是陈仪从南京汇来的银洋五百元。邵力子父亲的墓志铭,是柳亚子先生撰写的。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还查询过这块碑文,但据乡人说,这块碑已下落不明了。

    三

    一九三三年三月初,邵力子先生和夫人傅学文女士因事返浙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和教育厅长陈布雷设宴欢迎,并请邵先生于次日到省政府礼堂演说,勉励全体科室人员等为抗战建国而努力。

    宴会后,邵氏夫妇到西湖新新旅馆休息片刻,邵夫人接见女宾,另去应酬。邵先生管自起草次日演说的提纲,忽有早年上海复旦大学旧生高浪白,正在浙江海宁(或海盐,笔者恐有记错)充当国民党该县警察局长,赶来拜谒,向邵老问候致敬后,就简报工作情况,说这是三等县警察局,干不出什么成就,要求老师提拔,向鲁主席和吕厅长(按:即民政厅长吕苾筹)吹嘘几句,给他调派一等县或二等县的警察局长,一定努力报命,感恩不尽。

    平日之间,邵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可是,这天晚上,他听了复旦旧生高浪白这番陈说,却有点光火的样子了。他很严肃地对高说:“你嫌当小县警察局长出息很少吗?中山先生教导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要为社会服务。你呢?却想调上大县城,以升官为目的;为自己服务!假使我是浙江省主席,那就不需要你来当什么警察局长!”说到这里,就管自埋首写稿。高浪白受了这番教训,一时非常尴尬,只得连忙向老师告辞了。

    四

    一九三五年,邵力子先生为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时,接读他的女儿邵伟真从沪上给他的信件,说想到西安探望他老人家,并面告近况。

    邵先生复函指示她说,一路上切勿向人说是他的女儿,要同平民百姓一样的简单朴素。要留心旅客群众的谈话,尤其对政府、对甘肃、对陕西,近两三年来政治上、经济上有什么意见。到西北来,极可能听到民众对西北领导人员的批评,倘显示为省主席的女儿,那他们谁还敢大胆直言,一定是满口颂扬,并不是真正的民意了。

    邵先生在西北执政期间,真心诚意地喜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他曾向儿女等说过,凡属干部报告上来的民间对省府的谈论,大都是好话连篇,实难可信。一般老百姓,在政府工作人员面前敢说、敢言、敢批评的极少,即使稍为谈讲了几句,而工作人员来报告的又不免七折八扣了。邵先生认为要了解真正的民意,最好由儿女们随时随地地留心,不折不扣地汇报,那才有从事参考和研讨改进的价值。

    五

    邵先生很关心西北民间疾苦,绝不愿当时上海十里洋场极其腐朽的声色之娱,传染到西北艰苦朴素的社会。他从甘肃省主席调任到陕西省以后不久,上海梅花少女歌舞团(系表演淫歌裸舞的梨花少女歌舞团扩建而成的),几年来在上海及东南各大城市以异常黄色的歌舞赚了许多钱,又想开往西安淘金,以为西北还没有演过这样“引人入胜”的“轻歌妙舞”,一定会轰动一时,大赚一笔的。该团就在西安报纸上,先发新闻消息,并函电邵主席照顾,请求大力支持,还表示到陕后,首先为省政府全体人员演出一场,敬请赏光云云。

    可是,邵先生和西北群众一样,不喜看这种袒胸露臂的粉腿舞,不爱听淫词滥调的靡靡之音,质朴的大西北社会,也不需要这样的污染。为此,邵先生就叫秘书处为之函复,说西北社会清苦,该团如前往演出,恐将入不敷出,尚希慎重考虑云云。这样一来,上海梅花少女歌舞团西北之行,只好作罢。于是,有些报刊上就登出花边新闻:“邵力子婉拒粉腿舞入陕。”各界曾传为谈助。

    六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不久就被软禁在浙江奉化溪口,从此失却了自由。蒋叫西安事变时也曾被扣留的邵力子,到溪口风景区去休养一时期,要他教导张学良“读书明理”。当时社会上传说,蒋介石的这种做法是别有用意的。

    西安事变后,邵先生故乡的亲戚故旧,因为他在西安也曾被监禁多日,思念不已!次年(一九三七年)仲春,邵先生特从奉化溪口,到绍兴一转,访问亲戚故旧,告知近况。邵先生在溪口动身的前夕,向张学良谈及此行,说不久即返。张说,闻知绍兴不仅为文物之邦,而且是鱼米之乡,美味的土特产很多,可否给他带一两样来?

    邵先生回乡后,对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上海复旦教过的绍籍旧生米承洵等谈及,询问可采购些什么美味可口、东北人极少尝到,而又携带便利的食品?旧生们研讨了一下,认为绍兴香糕和桂花素蛋卷很好,张学良可能未曾吃过。尤其是绍兴香糕,清代曾为贡品,故有“进京香糕”之称。于是,邵先生就采购了绍兴香糕和桂花素蛋卷数斤,随身带往奉化溪口。

    不久,邵先生函知在绍兴服务的旧生等说,张学良一向吃以面粉制作的糕饼食品,一尝以米粉所做的绍兴香糕,就觉得别有风味,非常好吃,说以后如有便人,还想多带几斤呢!

    过了一时期,邵先生到南京去就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就和张学良分别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