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动物小小说名篇赏析-杀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牛肉。炒牛肉、炖牛肉、牛肉馅饺子、牛肉丸子……月亮爬上半天央,大家还端着盆子在那耗着。或坐、或蹲、或站,把蛤蟆叶子烟嘬咕了一地;一边假装吞烟圈往肚里咽唾沫,一边在心里合计分到牛肉咋个吃法。可牛呢,还他妈的没有杀倒!

    牛就拴在场院边的柱子上,它在一对对地掉眼泪。它年轻时可是条好牛,一身的好活计,生产队长吼喝了一早晨,也没人肯出面杀它。

    “操他个妈,没人杀吃个鸟肉!”队长恶狠狠地骂。他周围布满了痰迹,那痰稀稀薄薄的也像是口水。他吐痰的姿态也和别人不一样,他先嘬起嘴,用舌头往外一顶,吱!鸭子窜稀一样射出去。“到底有姓‘敢’的没有?反正明天就八月十五了,不杀,咱谁也别他妈的过节!”他下了最后通牒。

    大家互相看,看完了便叹口气:“唉,要是傻二活着就好了!”但立刻有人说:“傻二要不是杀老牛缺德,怎么就会掉河里淹死呢?”

    终于有人小声提了个建议:“不行叫魏老八来杀吧!”这主意使队长的眼睛亮起一道闪,他转着脑袋在人堆里寻,不见,最后在场院那边的碌碡上发现了富农魏老八。他闷丧着个脑袋蹲在那儿。

    “魏老八,你杂种过来!”

    魏老八吓着似地一点点挪过来,每迈一步都像踩着地雷。队长劈头便是一句:“老种,你他妈在那头又算哈账呢,变天账吧?”

    “不不……不敢!”魏老八琵缩着说,眼睛惊惶地扫视着众人。

    “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干不干?”

    魏老八的眼睛闪了一下,但老脸很快发了灰:“啊,队长,你……”

    “哐啷!”一柄十二磅大锤和一把锋利的砍刀扔在魏老八脚下。魏老八火烧了一样跳起来,头上冒了冷汗。他大喊:“队长,求求你!”

    队长的脸涨成猪肝:“咋?你狗日的不干?你他妈的存心不让咱贫下中农过节呀!大家都过来,批判这驴日的,戴高帽游他的街!”

    “你们要我缺大德噢!”魏老八哀嚎一声,双手捂脸蹲在地上。他这句话激怒了一些人,纷纷叫:“你杂种啥德没缺过呀?狗戴帽子装人?不杀牛就杀你!”“快去杀!”队长走过去拎鸡一样把他从地上拎起来,往牛的方向一甩。立刻所有的人都敲起了盆子,以整齐的节奏叫:“快——杀!快——杀!快——杀!”有人把魏老八揪到了牛前。

    老牛的眼泪更多了,突然“哞”地一声长鸣,使人心惊胆战。魏老八接过大锤,两手颤颤地半天举不起来。他突然给牛跪了下去,不少人都赶快背过脸去。魏老八大口喘着气,拿起锤来,脸色惨白,眼露凶光,他的嗓子劈了也似地吼了一声,抡起锤往牛的脑门上砸了一下,牛晃了晃倒下了。魏老八大口喘着气,拿起刀来,闭上眼使劲去锯牛的脖子,热血喷泉一样涌出来。魏老八嘴里发出了绝望的叫声。终于弃了刀,逃走了,有人看见他一路上连摔了好几个跟头。

    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队长分完最后一份牛肉,忽然记起还没有给魏老八。“咋把这老种忘了呢?”他自言自语地说,“对,还有牛头呢。早先都是谁杀牛给谁牛头,这回也叫他狗日的占点便宜。”

    当天晚上,满村里飘起了牛肉香。熬急了眼的人迫不及待提前过节了。眨眼,一条牛就装进了大家的肚子里,然后心满意足地剔着牙串起门来,今天的话题便是魏老八杀牛。

    “富农分子就是心狠手毒,你看他杀牛跟疯了一样!往后真不能对他客气!”

    “听说队长把牛头给他送去时,他还假装不要,直冲着牛头作揖呢!你说他不是得便宜卖乖吗?”

    大家议论着,不觉心中便盛满了怒气。他妈的,应该马上去找队长,要求开会批判这老小子。

    【赏析】

    在申平五十余篇动物小小说中,《杀牛》是我感觉最沉重的一篇。文章以“文革”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秋节前夕杀牛的故事。透过一头不能再为人们服务的老牛被杀的前前后后,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沧桑和荒诞。

    《杀牛》描写的只是一个片段。但由这个片段,众多人物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塑造了出来,如讲话粗暴、行为更是令人发指的生产队长,善良、朴实却遭到批判的富农魏老八等。当然,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众村民的集体雕像。他们是光荣的“贫下中农”,由于怕遭报应,不肯杀牛,却逼迫魏老八动手。当他们吃完牛肉后,竟然还一边剔牙,一边谈论着魏老八:“富农分子就是心狠手毒,你看他杀牛跟疯了一样!往后真不能对他客气!”由此,一组狭隘、自私、冷漠的村民群体雕像跃然纸上。

    《杀牛》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作者运用从容、冷静、细致的描述,把一个历史的横截面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在这个故事后面,我们看到的东西确实很多。读完之后,觉得无比沉重,忍不住要长长地吐一口气。

    大量的动作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如在描写富农魏老八时,“他闷丧着个脑袋蹲在那儿”,“每迈一步都像踩着地雷”,“魏老八接过大锤,两手颤颤地半天举不起来”……这一系列动作就把魏老八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在刻画生产队长时,也使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方言、口语的运用是本文写作上的另一大特点。作者为了尽量还原真实的生活现场,他在刻画人物时多使用人物语言,而不是叙述语言。由于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因此,不少粗俗的语言从这些缺少文化的农民口中喷出。虽欠雅观,但凸显了人物个性。

    (徐威 胡梅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