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进取人生-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爰①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②成章③。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④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礼。

    【注释】

    ①爰:于是,在这里。②文理:这里语带双关,字面上承丝帛而言,指丝织品的花纹;实指礼节仪式。③章:也语带双关,表面指有花纹的纺织品,实指规章制度。④似:语气助词。

    【译文】

    这里有一个庞然大物,不是丝绸,不是木帛,条理清晰。不是太阳,不是月亮,却能使天下都光明。活着的人得以长寿,死了的人得以安葬。城郭得以稳固,三军得以强大。完全运用就能称王,不完全按照它来做,也能称霸诸侯。完全不按照它来做就会灭亡。

    我很愚昧不认得此物,向大王请教。大王说:“这个物体有条理,但是还不够华丽吧?简单明了而又有条理吧?是君子所敬重的,也是小人所没有的?若是本性中没有就如同禽兽,本性中若是有了就很高尚吗?普通人若是敬重它就会成为圣人,诸侯若是敬重它就会统一天下?最简单也最明了,非常顺畅得体,就把它归结为‘礼’。”以上是礼赋。

    【原文】

    皇天隆①物,以施下民,或厚或薄,常不齐均。桀、纣以乱,汤、武以贤。活浯淑淑②,皇皇穆穆③,周流四海,曾不崇日。君子以修,跖以穿室。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泰宁。臣愚不识,愿问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弇④迹者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夫是之谓君子之知圆。——知。

    【注释】

    ①隆:通“降”。②涽涽:水混浊的样子,喻指神智不清。淑淑:水清澈的样子,喻指头脑清醒。③皇皇:盛大的样子,形容智慧的浩瀚。穆穆:静穆的样子,形容智慧的无声无息。④弇:覆盖,承袭。⑤知:通“智”。

    【译文】

    上天降下一件东西,赐给了人民,有的多有的少,经常不均匀。桀、纣因此而祸乱,汤、武因此而贤能。清清浊浊,大而又大,小而又小,流行于四海,走遍天下,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君子用它来修身养性,盗跖用它来穿堂越室。大的可以直达天上,精细微小的根本没有形状。举止容貌因为它而端正,事业因为它而成功。可以用来禁止暴力,使穷人变得富有,百姓有了它之后,才生活富足安康。

    我因为愚蠢不认得,愿意知道它的名字。回答:这种东西能使人安静、平和而远离危险吧?修身养性的人亲近它而对污浊的人疏远吧?藏得非常深而又能在外战胜敌人吧?效法大禹、舜的就能跟随它吧?行为举止依靠它才会恰当吧?这是血气凝聚的精华,意志和心意的荣耀。百姓依靠它才得到安宁,天下依靠它才得到和平。明白纯粹而且没有任何瑕疵,这就是君子的智慧。以上是智赋。

    【原文】

    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巨。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①微乎毫毛,而充盈乎大宇。忽兮其极之远也,攭②兮其相逐而反也,卬卬③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恒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弟子不敏,此之愿陈,君子设辞,请测意之?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④,入郄⑤穴而不逼者与?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与?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云

    【注释】

    ①精:小。②攭:通“劙”,分割。③卬卬:同“昂昂”,高高的样子。④窕:有间隙。⑤郄:通“隙”,空隙。

    【译文】

    这里有一件东西,静止的时候就会安安静静,活动的时候就会非常高大和庞大。圆形的可以符合圆规,方形的可以符合矩尺。广大的可以和天地相比,品德和尧舜一样。精细微小的比毫毛还小,然而能充满整个天下。忽然之间能达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回旋时互相追逐往返,聚集化成雨之后,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它的滋润。德行敦厚而又不骄傲,有了许多颜色就能成为美丽的花纹。来去昏暗隐蔽,变幻莫测,出入很快,没有人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的。天下若是没有它就会灭亡,得到它才能生存。弟子不聪明,只能将这种现象加以描述,君子比较能言会道,请猜测它是什么?

    回答:这东西庞大而又不会堵塞吧?充满整个宇宙而又不留空隙吧?进入狭小的穴洞里而不会感到狭窄吧?能飞快地行走很远却不能托付口信吧?来来往往非常隐蔽,不会停留在一地吧?突然猛烈地到来,甚至杀伤万物吧?它的功德可以与天相比,却不偏私吧?生于地上而悠游于天空之中,和风做朋友,雨是它的儿子吧?冬天非常寒冷,夏天非常炎热。它非常广大,而又多变,这就可以归结为云。以上是云赋。

    【原文】

    有物于此,攭攭①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②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③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伏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蚕

    【注释】

    ①盛:同“倮”、“裸”,没有毛、羽的样子。②耆老:老年人,指蚕蛾。③伏:蛰伏,指蚕眠。即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

    【译文】

    这里有一个东西,它的形状赤身裸体,多次变化。功德覆盖天下,成为万世的文采。礼仪和音乐依靠它才成功,贵贱依靠它才得以分明。养活老人,扶持幼小,这都要依靠它才能办到。它的名字并不美好,是和“残”暴相近。功业建立之后就全身而退,事情办完了家庭就败落了。人们丢弃它的老人,而收养它的后代。它既被人类利用,也被飞鸟伤害。

    我由于愚蠢不认得,请五泰占卜。五泰占卜后说:这物体柔软美好,然而头部像马吧?它经常变化却不长寿吧?它健壮的时候非常受到优待,老的时候就被抛弃了吧?它有父母却没有雄雌之分吧?它冬天蛰伏而夏天游动,吃的是桑叶而吐出来的是丝,开始非常乱,后来就非常有条理了,夏天出生而厌恶酷暑,喜欢潮湿的地方而讨厌雨水。蛹是母亲,蛾是父亲。三次睡眠而又三次苏醒,作茧的事情才算成功。这就是蚕理。以上是蚕赋。

    【原文】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①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②,又善连衡③。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④者邪?头銛达⑤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⑥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针理。——针

    【注释】

    ①窬:洞。穿窬:打通洞。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指打通墙洞而入室偷窃的行为,实指针钻洞缝纫的动作。②从:通“纵”,竖向,南北方向。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山东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六国的位置呈南北向,故称合纵。此文字面上借用“合从”一词,实际上喻指针能将竖向的东西缝合在一起。③衡:通“横”,横向,东西方向。连衡:战国时,秦国为了对付合纵,采纳张仪的主张,与六国分别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秦在六国之西,东西联合,故称连横。此文字面上借用这“连衡”一词,实际上喻指针缝合横向的东西。④剽:末梢,指针尖。⑤铦:锐利。达:畅通无阻、来去自由的样子。⑥邅:转,回旋,指打结。

    【译文】

    这里有一件事物,生于山丘,居住在屋子。没有知觉也不灵巧,善于编制衣服。不偷盗也不行窃,却穿洞而行。不分目夜地把分离的东西合并在一起,从而变成各种花纹。既能合纵,又能连横。下至百姓,上至帝王。功劳非常大,却不显示自己的才能。用的时候就存在,不用的时候就消失。

    为臣我愚钝不认得此物,敢请教大王。大王说:这东西生来的时候非常巨大,成功的时候却非常细小吧?尾巴长长的头部尖尖的吧?它一来一往,结线打结才开始做事。没有羽毛没有翅膀,反反复复非常多。把线穿在尾巴上面就开始干活,把线回旋打结后就大功告成了。簪子被看作是它的父亲,管子被看作它的母亲。既能够缝衣服的表面,又能缝衣服的里面。这就是针的道理。以上是针赋。

    【原文】

    天下不治,请陈饱①诗:天地易位,四时易乡②。列星殒坠,旦暮晦盲。幽暗登昭,日月下藏。公正无私,见谓从横;志爱公利,重楼③疏堂;无私罪人,憨革④贰兵。道德纯备,谗口将将。仁人绌约⑤,敖暴擅强,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龙为蝘蜒,鸱枭为凤凰。比干见刳,孔子拘匡。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圣人共⑥手,时几将矣。与⑦愚以疑,愿闻反辞。

    【注释】

    ①佹:同“诡”,奇异反常。因为诗中揭露了天下各种奇异反常的现象,所以称“饱诗”。②乡:通“向”。③重楼:重叠之楼,即楼房。④憼:同“儆”,戒备,防备。革:铠甲,指代战争。⑤绌:通“黜”,废,贬退。约:穷困。⑥共:同“拱”,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⑦与:通“予”、“余”,我。

    【译文】

    天下不安定,请听我陈述反常的小诗:天地换了位置,四时转移了方向。各种星星都坠了下来,从早到晚都是灰蒙蒙的。幽暗的事物登上了明显的地位,日月却藏起来了。

    公正无私被诬蔑为反复无常的小人;立志为了公众的利益,却被说成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愿意因为私怨得罪人,却被说成要兴兵戒备。道德高尚却被谗言攻击,仁德的人被罢免,傲慢骄横的人却得到重用,天下幽暗危险,恐怕一时的英杰早已失去了。

    蛟龙被看成壁虎,猫头鹰却被看成凤凰。比干被挖心,孔子被拘留在匡地。他们的智慧是多么明晰,他们的遭遇却是那么不吉祥!他们想要实行的礼仪是多么美好,世上的人又是多么的昏暗不明啊!浩瀚的上天一去不复还,他们的忧虑没有完结的时候。经过千年之后必定会达到安定,这是古代的常理。弟子们勤勉地学习,上天是不会忘记的。圣人拱手而立,等待上天赐予时机。我愚昧而又疑惑,愿意听听他人的见解。

    【原文】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①,何其塞②矣!仁人绌约,暴人衍矣。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琁③、玉、瑶④、珠,不知佩也。杂布与锦,不知异也。闾娴⑤、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注释】

    ①远方:这是一种委婉之辞,实指荀子所在的楚国。②塞:阻塞,指仕途不畅,贤能不被任用。③琁:同“璇”、“璿”,美玉。④瑶:像玉一样的美石,美玉。⑤闾娵:战国时魏惠王的美女。此文指代美女。

    【译文】

    小歌唱道:想起那遥远的地方,是何等的闭塞啊!仁德的人被罢免,残暴的人到处横行。忠臣快要危险了,奸人得到重用。

    美石、美玉、珠宝,却不知道佩戴。把粗布和锦帛放在一起,不知道它们的区别。美女闾娵和美男子子奢都没有人为他们说媒。嫫母、力父这样丑陋的人却受到欢迎。把盲人作为明亮,把聋子当作耳聪,把危险当作安全,把吉祥看作凶险。呜呼,苍天啊,我怎么能同这样的人同道呢!

    【鉴赏】

    “赋”的意思是铺叙朗诵,引申而为一种着意铺陈事物、不配乐歌唱而朗诵(又叫“不歌而诵”)的文体名称。它像诗一样全篇押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古诗的一个流别。但是赋的句式更像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它实是一种用韵的散文,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把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即肇始于荀子《赋篇》,所以本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然,赋作为一种文体,有其发展过程。荀子的《赋篇》,与后来的古赋、骈赋、律赋、文赋等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篇中的五篇赋,每篇描写一件事物。其中前一半是一种句式较为整练而接近于诗的谜语,后一半则是一种句式较为散文化而接近于《楚辞·卜居》的猜测之辞,末尾则点出谜底。至于本篇篇末的一首诗和一首歌,则与前五篇赋略为不同。它不取猜谜的形式,而以较为明晰的词语来铺叙揭露社会上的反常现象,更具有政治诗的意味。

    值得指出的是,前五篇赋具有假物寓意的特色。文中对“礼”、“知”的铺叙固然在宣扬荀子的政治主张而毋庸赘述,即使对“云”、“蚕”、“针”的描画,也别具深意,如云“德厚而不捐”、“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蚕“养老长幼”、“功立而身废”,针“下覆百姓,上饰帝王”等,无不寄寓着作者的主张。这种托物讽谕的特点对后代“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

    【精典事例】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词赋大家,他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名篇大赋。但是民间流传最久还是他和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并且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他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司马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司马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此时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司马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司马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

    临邛县令天天都来拜访司马相如。最初,司马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相如,相如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司马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

    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司马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司马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

    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司马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司马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会完毕,司马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去找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

    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司马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

    有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的就是贾谊和汉孝文帝之间的故事。贾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却不能施展抱负,最后33岁就逝世了,的确是文坛的一大损失。

    贾谊,祖籍洛阳,汉朝初期人。

    贾谊幼时聪敏勤学,能诗会文,才学斐然。18岁以前,贾谊在家乡便闻名遐迩。当年,吴廷尉被朝廷任命为河南太守,此人也是一位颇有才学之士,又以惜才爱才而备受人们称誉。吴太守上任之后,很快就听说了贾谊的诸多事迹,于是将其召至门下,甚是爱惜。

    孝文皇帝继承帝位之后,听说吴太守施政有方、官声颇佳,便召其入朝重用。

    吴太守升迁之时,携贾谊同往京城,并将贾谊郑重推荐给了孝文皇帝。孝文皇帝见贾谊的确博学多才,是天下少有的才子,便封给贾谊博士的职位。

    当时,贾谊刚刚二十出头,是同僚之中最年少的一位,但朝廷每次交由他们讨论实施的诏令送来时,其他人大都不能发表什么独到新颖的见解,惟有贾谊一人能够语出惊人,不由得令众长者甘拜下风。

    孝文帝见贾谊小小年纪,便有如此不凡的才学和胸襟,一年之内,便破格将其擢升为太中大夫。

    孝文帝继位不久,汉室江山已日渐巩固,国家经济得以稳定发展,社会秩序日渐良好,开始呈现太平盛世的景象。于是,贾谊上书孝文帝,劝谏孝文帝趁天下太平之机,在全国境内修行历法、统一礼制、大兴礼乐,以显天子之威。孝文帝准允了贾谊的建议,并让他负责起草实施办法。贾谊奉命之后,更是勤奋努力,恪尽职守,颇得孝文帝的赞赏。

    但贾谊的年少得志和青云直上,让许多朝中老臣心怀不满,有人趁机向孝文帝进谗言,认为贾谊年少初学,便有专欲擅权的倾向。孝文帝听这类话的次数多了,不由得动摇了过去对贾谊的看法。最后,贾谊被调离京城,出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虽然年少,但经此宦海沉浮,对世事的认知也多了几分凝重,此次他被贬出京,心情非常抑郁,以致渡湘水时,瞻仰先贤遗迹,不由得感伤人怀,作了《吊屈原赋》。

    在此赋之中,足见其悲世怜人的自伤情怀。

    贾谊被贬居长沙,虽为长沙王太傅,但对一个年轻气盛、有满腔抱负的青年来说,形同闲居。而文人学士,又多以情感细腻而着称,所以贾谊某日见一只鸟飞人自己房内,便不禁浮想联翩。因长沙称此鸟为“服鸟”,于是他又作了《服鸟赋》。

    一年之后,贾谊入朝叙职,孝文帝见到他之后,有恍如隔世之感。两人谈论治国之道,孝文皇帝又生垂爱之意,直至夜半方才允许贾谊返回。

    随后,孝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乃孝文帝最钟爱的儿子,让贾谊来教导他,足见孝文帝对贾谊才学的认同和敬重。

    其问,孝文帝加封准南厉王等四人为诸侯,贾谊认为诸侯势力过于庞大,既不合礼制,又失控于朝廷,故而力谏孝文帝。但孝文帝不听。

    又过了几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责过甚,从此郁郁寡欢,也于次年离世,年仅33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