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
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
教育。
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像华尔街的富翁们一样成功,那么.就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富争夺的实质是财商竞争
一提起“船王”,大家自然会想到希腊船王史塔佛·尼亚斯或欧拉西斯,其实全世界的私人拥有船只吨位第一的是美国人丹尼尔·路维格。
丹尼尔·路维格是靠“借钱”来发展他的事业的。路维格打算借钱把一艘货船买下来,再改装成油轮,因为载油比载货更有利可图。他到纽约去找几家银行谈借钱的事,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就拒绝借钱给他。路维格来到大通银行,他对大通银行的总裁说,他把货轮买下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正好可以每月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还款。
许多银行不愿把钱借给路维格,是认为他这种做法荒唐可笑,且无信用可言。但大通银行的总裁听了路维格这番奇怪的言论后,心想:路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这不等于收回了分期付款?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难发生。但退一步而言,假如路维格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失败了,只要这艘船和石油公司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
于是大通银行把钱借给了路维格,路维格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船,改成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来借另一笔款子,从而又买了一艘船。路维格的精明之处在于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
这种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债付清之后,路维格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而是由他放入自己的口袋。
路维格一文不名,但却有办法成为巨富,这无疑是他拥有高财商的结果。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
他平时花钱十分节俭,近乎于吝啬。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交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事。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分。
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
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为何你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这位亿万富翁对金钱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财商是现代人个人素质中一个重要的成分,财商是理财的智慧,是一种生产力。人们在获取金钱、创造财富、管理运用金钱上是有差别的,这与他们的财商密切相关。高财商的人易于赢得金钱,并善于管理运用金钱,低财商的人则常常与金钱擦肩而过,一世艰辛却收效甚微。可以这样说,财富争夺的实质是财商的竞争。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温饱;当基本的生活条件获得满足之后,则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一自我实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梦田,那儿有着许多梦想:买房子,买车子,结婚,子女教育,而要依层级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建立在不匮乏金钱的财务条件之上。因此,我们必须认识理财的重要。
财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事实上,财商与智商、情商一样,都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对财商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赤裸裸地追求金钱。很多人虽然拥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理财观念。而很多看上去有钱的人,并不一定是财务自由的人,但财商高的人一定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财务自由。
有这样一则新闻: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而破产,已经有200多万人负债严重,处于终生还债状态。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现在,财商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把财商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英国也是从中小学起就开始理财教育的国家,还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5~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而14~16岁的学生要开始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了。
观念的教育,也许唯有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毕竟,父母是与孩子共度最长时间的人,父母往往又是孩子的榜样,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都将给孩子观念的树立带来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加强引导,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所得,世界上没有摇钱树,只有靠勤劳和智慧才能创造财富。
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获得。所以,作为父母,重视并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有助于孩子未来成为“财务自由”的人。
理财,为未来着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卖油翁,他每次出门之前,他的妻子都要偷偷地从油桶里舀出一小勺,存起来。一小勺油对于一大桶油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一年下来,居然存了一大桶。过年时,卖油翁正愁没钱过年,妻子就把自己存的那桶油拿出来,卖油翁又惊又喜,挑到集市上卖了,他们过了个丰盛的年。
故事中卖油翁妻子的行为,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理财。今天理财已成为一个极为时尚的词,电视报刊,街谈巷议,总是能够频频遇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卷入到理财浪潮中去。但也有人说,理财是富人们的事情,只有那些钱足够花的人,才想着怎么理财,穷人天天为吃饭奔忙,本无财,理什么?
那你就错了,理财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不管是有钱时还是没有钱时,都可以进行理财。那个卖油翁的妻子,就是一个具有理财思想的人。俗语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汇成箩”。
假设我们从20岁的时候开始,每个月能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100元,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存1200元,到我们30岁的时候就拥有一笔12000元的财富。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利息,利滚利。如果随着薪水的增加,每月的储蓄额也在增加,那数量会更加可观。
如果认为每月的100元微不足道而用于消费,10年后我们仍是一无所有。事实上,每个月有能力存100元钱的人并不少,有人参加工作很多年了,而且薪酬还不错,也没有办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手头仍很拮据。笔者有一个朋友,平时看起来收入并不高,但是有一天他告诉我,说他要买房子,我听后大吃一惊,以为他中了头等彩票,其实是他10年攒了10多万。这就是理财与不理财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一个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品是很有限的,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就大都是奢侈品了。如果一顿饭5块钱能吃好,花6块钱,那一块钱就是奢侈。好多人之所以难以摆脱贫困,就是对奢侈品的欲望没有节制,收入稍微好一些,就在生活上讲究起来,甚至和别人攀比。而生活的享受是没有穷尽的,来之不易的钱财,都用在了生活的改观上,没有一点积蓄,一旦出现变故时就必然负债,然后是勒紧裤带还债,还完债长出一口气,觉得应该轻松一下了,又开始改善生活,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把自己锁定在贫困状态。那种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的人,永远都在为钱而疲于奔命。如果我们要等有了钱的时候再理财,你恐怕就永远难以有那一天了。
有人把没钱的原因归结为挣钱太少。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消费是个无底洞,钱再多都能花完,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变成穷光蛋的多得是。在我们还不宽裕的时候,更应该做一个详细的开支计划,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除过必需品的用度,剩余的都拿去银行存起来,本钱攒下了,还会有利息。少不要紧,积少成多嘛。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等到有一天,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拥有一笔数目不小的财富。
储蓄是最简单的理财方法,但它让我们财富的增长是很有限的,要想变成大富翁,就要去投资,即让钱去生钱。当我们的零钱积存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购买国库券和房产,虽然回报不是太大,但比储蓄要高多了,而且不用起早贪黑,东奔西波,看别人的脸色,几乎零风险。有把握的话,也可以做生意。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制度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你积存的血汗钱做股票的发财梦,小心被套牢,但不妨买些基金“试试水”。
投资也并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任何富翁都是从贫穷开始的。其实一个鸡蛋就可以使一个人变成富翁:一个鸡蛋可以孵化一只母鸡,一只母鸡可以下更多的蛋孵更多的鸡,你逐渐就成为一个养鸡专业户,继续扩大就可以办养鸡厂,进而成为一个禽业集团。这虽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描述,但是却可以实施,并且完全有可能成功。
曾风靡一时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其一个主要理念就是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没有投资意识,有了钱就消费,甚至借钱消费,而富人却把钱用于投资。经济学家们认为,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收益和预期。也就是说,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的是付出的本钱、投资的回报和对投资的信心,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投资要有信心,要认识到投资是一种具有回报性的活动。那些富翁,就是看到了投资的回报,因而信心十足,至于付出成本的多少,先不必计较,贫穷的时候可以进行小型的投资,力所能及,一点一点把雪球往大滚。在滚雪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你的财富在增长,而且你的人力资本也在增长,即你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你赚钱也就越来越容易。还有更主要的,你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是你投资过程中收获的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所以,即使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未来看上去也无忧患,但是切莫寅吃卯粮,一定要为未来储备财商。
引入金钱概念,开好财富学的第一门课
要想获得金钱就必须对金钱有深刻的了解。金钱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它具有何种性质和意义?它怎样影响我们?对于一个长期或者将要跟经济打交道的人,这些问题是必须弄清楚的。
钱,不只是一种经济上的概念,也是一种心理和社会的概念。无论哪一种货币,本身都没有什么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人们的赋予。钱,表明拥有者的身份和人生观,一旦解开它的密码,就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一些不必要的精神痛苦;也可以避免不适当的花钱方式,最主要的是可以逐渐控制金钱,获取金钱,拥有高财商。
对很多人来说,钱意味着自由选择权。穷人的生活封闭、变化有限,富人则海阔天空。他们可以借服饰、整形手术,或化妆品、色彩设计、流行顾问的帮助改变外形。生命可以多彩多姿,只看有多少钱。
事业发展更是常常凭钱而定。有钱,才有创业资金;有钱,才担得起风险,撑到成功到来。这个公式适用于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
金钱好吗?许多持有消极心态的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用钱去购买。人们的消费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是交换的手段,金钱就是力量。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忽略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太早让孩子接触“钱”并不是件好事,会让孩子变得很世俗。
实际上,孩子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正在要求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小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现在银行卡、信用卡的普及,让孩子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有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认识钱币是第一步。
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父母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慢慢懂得这张小小卡片的实际意义。
但是,在教育孩子金钱概念的过程中,不只是让孩子了解金钱的基本意义,重要的是必须给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有的家长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给孩子零用钱,还教孩子懂得把钱存进钱罐里。这样,会让孩子认为“钱”非常重要,但是仅仅这样孩子并不了解其背后真正的含义。当孩子有一天懂得用“一块钱”也能让父母快乐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哪怕只是在你生日的那天,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打电话回家,跟你说声:“生日快乐!!”
这才是金钱的真正价值。
“爸爸,我们都花了2万元去旅行,为什么不能买100元的娃娃?”孩子还小时,只能看见表面的价格,还无法了解其背后代表的意义。孩子想买100元的娃娃,只是一时的冲动,家里的娃娃一定比这个100元的漂亮,但是孩子在当下却又很“想要”拥有,而他并非迫切地‘‘需要”。而2万元的家庭旅行过程中不仅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走到户外也会让孩子的视野与平日不同,其意义非凡。做父母的,有责任也有义务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起。回归原点,父母本身的价值观也必须是正确的,有了正确的观念,做什么事情都没问题。
美国儿童财经教育学家曾这样告诫父母们: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以此向左邻右舍去吹嘘。当孩子问父母是否富有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我们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衣服和我们需要的东西。”
要让孩子理解高价格并非等同于高价值的道理并不难,难就难在父母亲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多数的父母对于好的学历依旧给于很高的评价。并非会念书不好,但是若只会念书就得要检讨。千万不要养成孩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孩子考得好就给零用钱,考不好就扣钱,把金钱跟念书绑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曲解,逐渐形成“读书是为了钱”
的错误观念,日后便会认为,只要我读好书就可以赚大钱。但现实的社会并非如此,即使拥有高学历,没实力的话一样可能一贫如洗。
正确的金钱观,是父母给孩子上的财富第一课。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概念。
让孩子向富翁学习理财之道
虽然,我们并没有让孩子一定成为富翁的想法,然而,富翁身上的那些理财的闪光点无疑是让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现实而且翔实。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有致富的勇气,又学习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并且在生活中能抓住富人的一些个性化特点,这样无疑大大提高了我们成为富人的几率。其实学习富人的成功经验,不仅要学习他们努力奋斗的精神,更要学习他们如何设定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机遇。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财富其实是由财富以外的东西决定的,学习富人的奥妙所在,不在于紧盯着他们的钱袋子不放,而是要着眼于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你就缩小了与富人之间在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就缩小了与富入之间的财富上的差距,当你拥有了富人的宝贵品质,成为富入对你来说也就并不遥远了。所以要成为富人,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虚心向富翁请教理财之道。
一、注重细节
富人印名片往往不会选择双面印刷,而只会印单面,许多人对此都不太理解,原来其中自有其奥秘。一是由于是单面,这样富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可以方便地在名片背面写下一些信息,一张小小的名片就等于变成了一页广告,平添了许多商机;二是富人看报纸,不是像普通人一样先看新闻,而是会非常留意分类广告,因为从这里面往往可以发掘到很多商业灵感。
虽然这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其中却蕴含了不小的智慧。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生活小细节,它却可能会成就一个人的事业。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有了一个创意,准备开发一种新的玩具产品,但却苦于不知道上哪儿才能找到工厂加工。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碰巧购买了一份报纸,从上面的分类广告中找到了几个希望承接制造礼品的小工厂的电话,然后他一一打电话去联系,最后终于发现有一个小工厂已经好久没有接到生意了,厂长在电话中一再说只要有一点利就行。这位创业者做成了这笔生意,这也成了他致富道路上的第一桶金。
像这种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有很多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对此多加揣摩,对比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看看有哪些可以做一些变化,或许还有不小的启迪呢。比如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富人最喜欢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而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二、关注时事
富人一般都会非常关注周边政经形势的变化,也非常善于从中把握机会。有调查显示,富人掌握市场契机的能力优于一般人,从数字来看,比一般人高出5倍多,而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也明显强于一般人。
许多入并不关心天下事,只低头看着自己日常的事情;未来的社会变化,他并不能预见,只能不断叹息:“这个世界变化快。”而富人则正相反,他们喜欢留意大事情,对未来发生的变化,他有远见,早有预备,适应得很快,还会利用别人暂时见不到的机会,大捞一把。比如在几年前,富人们已经感觉到人民币将要升值,纷纷及时将自己手中的部分美元换成人民币,避免了足足5%~10%的汇率损失。
说到底,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不小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让金钱搭上时代的脉搏,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独立价值观
许多人往往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有些富人非常注重名牌,而有些富人则穿着很随意,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它却恰恰表达了富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独立的价值观。也就说他们在消费时并不会人云亦云随大流,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按照既定的思路去实现价值,而不会随意被其他人所左右。
的确就整体而言,在消费习惯方面,富人购买新品与名牌的比率都比一般人要高一些,不过如果我们进行细化分析,却会发现富人其实并不崇尚名牌,他们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所以许多富人并不在乎贵,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物有所值,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比如不少人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低越好。但是在另一方面,物业管理费越低的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为了省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全被破坏掉。从这一点来说物业费不在于高低,而是要看物业管理的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成功者致富的欲望和创富的经历的确是令人心动的,那么,我们又怎样才能让孩子与富人走得更近呢?要知道,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会对其最终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建议父母让孩子多向那些理财有方的入学习,这往往能让孩子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父母也要学习制订家庭理财计划
有的年轻人即便结了婚仍然习惯于随心所欲地花钱直到囊中羞涩,然后伸长脖子等待着下一个月工资日的到来。他们虽然也会考虑将来,但却从来没有好好地为将来的生活计划过。要把握自己未来的生活,每个家庭都必须有一个好的理财计划。
选择发财致富的途径,制订理财计划,如同减肥,恰当的方式不止一个。至于哪个方式最好,因人而异。你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富翁,因此,理财最好现在开始,而不是迟迟不动。
理财人物案例:于小姐今年27岁,拥有留洋背景的她在一外企工作,月薪在5000元左右。其先生王今年30岁,在某教育机构从事语言教学工作,年薪在12万元以上。于小姐婚后才摆脱月光族,现在她和老公每月开销至少在4000元,宝宝出生后每个月至少要增加2000元以上的开销。现在两人有10万元的存款,家人可以帮助垫付购房首付。两人现在与父母同住,但一直有买房买车的打算。如何在购房、购车、养育孩子和保险需求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呢?
于小姐家庭的基本情况:于小姐月收入5000元,丈夫年薪12万元,存款10万元;月支出4000元,小孩费用2000元;家庭月净收入9000元。
理财目标:购房,购车,孩子教育金,保险等规划。
理财建议:根据于小姐的家庭收支及理财需求,建议如下:一、首先将存款中的2万元作为备用金,以3个月定期存款或货币基金的形式以备急用;同时申请一张信用卡以备急需。
二、以不超过每年1万元的缴费金额,给夫妻双方投保保障性保险。
三、为保证孩子完成良好的教育,按目前大学费用每年3万元,4年共需12万元,年学费增长率8%,需准备47.95万元的教育金。建议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选择股票式基金完成教育金规划,按年投资收益8%计算,每月只需1000元。
四、购车规划:因为今年以购房为主,并且近几年房贷还款压力较大,以及学前孩子花费较多,建议等孩子上小学时,考虑买车。以购买15万元轿车为例,每月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只需存储1338元,就可以完成目标。
五、购房规划:根据于小姐目前的情况,建议购置一处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按当时房价每平方米8500元,需68万元。可用剩余存款及家人帮助,支付首付款,首付款需20.4万元,其余47.6万可通过贷款解决。
1.建议首先选择组合贷款的方式:申请公积金贷款30万元,期限30年,月还款1651元,减轻还款压力;商业贷款17.6万元,月还款4000元,可在5年内还完贷款,缩短还款时间;之后一部分用作养老金规划,另一部分用作提前还款或换房规划。
2.如果只能申请商业贷款:商业贷款47.6万元,月还款5700元,10年内也可还完贷款,但还款压力较重,且养老规划也要推后。
制订一项理财计划第一步是回到基本原则上来,或者,对那些往往临时凑合的入来说,应该首先实施一些基本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懂得理财的意图。
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公司的苏珊·赫什曼说:“人们犯的最大错误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要实现什么目标。”她说,首先根据实现的时间和必要性将目标分类。短期的目标是挣够房租;赚取大学学费或购房的分期付款可能是中期的重点;最常见的长远目标是缴纳养老金。
普华永道的税务和个人理财计划部主管尼尔·赖特提出一个分几步走的计划制订过程。第一步是决定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比如积累储蓄,给后人留下遗产,或是将来在地中海购置一艘游艇——如果你想让后代自己谋生的话;下一步是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也就是找到合适的投资组合;最后一步是定期回顾,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
理财顾问说,某些资产的回报高于其他资产,这取决于期限的长短。
赫什曼建议:满足短期需要的资金以现金形式保留;用于实现中期目标的资金可购买债券;而养老金和其他长期投资应投入股票和有高回报潜力的其他资产。
以上介绍的都是理财的一些基本原则,每一个家庭在制定理财计划的时候都应该遵守这一原则,其他因不同家庭而异。
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孕含着高风险,即使存款也存在着负利率的风险。要保持正确的理财观念,根据家庭阶段性的生活目标,时刻审视资产配置隋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兼顾风险和收益,不断调整投资组合,选择相应的投资产品和比例,从而达成工薪阶层的理财目标。
我们制订家庭计划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场,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太小,不是很了解,我们只要告诉他我们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即可。总之,目的是让孩子了解理财这一行为。
告诉孩子,贪欲比魔鬼更可怕
唐才子李约,字存博。其诗文俱佳,官至兵部员外郎。他性情清心寡欲,喜博古探奇,好与文人雅士弹琴煮茗,吟诵清谈,后弃官终隐。如此清心寡欲、出尘脱俗之人,其德行必定不一般。在《尚书故实》一书中,就记载了他不贪财利、坚守信义的一件事,并说他平常所做的事,大致都如此。
李约有一次坐船行于江上,同一胡商的船一前一后。胡商得了重病,将李约请过船去,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他,他的两个女儿都长得非常美丽。
胡商又交给他一枚珠子,并嘱咐他许多话。
等胡商死了,李约将他遗留的数万财宝全都如数送交给了官府,并为胡商的两个女儿寻偶婚配。
当初胡商临死时,同李约约定,自己死后要含着那枚夜光珠,别人都不知道此事。后来死去的胡商的亲属来清理胡商留下的资财,请官府的人挖开坟墓检查,夜明珠果然还在。
并非亲朋故友,仅仅是一路同行之人,对于这仅有一面之缘的路人的托付,李约毫无私心,不贪财色,完全按照此前的托付来履行承诺,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做人的本分,这种德行不能不令现今的人所钦佩。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约这样。在当今的社会上有一种“钱奴”,为了钱去做偷窃、抢劫、诈骗等犯法行为,有的甚至为了钱搭上了自己性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人叫阿明,他很想用钱买到较高的社会地位,他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辞去公安工作,干起个体卖服装。
他的生意很好,逐渐阔绰起来。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与钱一样与日俱增,于是更崇拜钱了,除了钱,目空一切。无休止的金钱欲望,成了他堕落的催化剂。为了弄到更多的钱,他逐渐走上诈骗的犯罪道路。他骗走了家乡父老的147万元,骗了南方某单位的130万元,从此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他想出人头地、腰缠万贯,最终却被一副冰冷的手铐紧紧地铐住了双手,被判刑15年,妻子离开了他,他年富力强的人生时光将要在牢里度过。他因为拼命地追逐金钱,最终失去了家庭、亲人和个人的自由。
阿明就是一个有错误金钱观的人,他为了钱而失去了自己的良心。因此说,有钱本非无过,关键是看钱的主人是怎样对待它的,钱在不同人的手中,就有着不同的价值。
人们常把金钱称做万恶之源,其实,这是错怪了金钱,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那种对钱贪得无厌的占有态度。当然,钱可能会刺激起贪欲,但也可能不会。无论在钱多钱少的人中,都有贪者,也都有不贪者,所以,关键还在于人的内心。
贪与不贪的界限在哪里?简单地说,一个人如果以金钱本身或者它带来的奢侈生活为人生主要目的,他就是一个被贪欲控制的人;相反,不贪之人只把金钱当做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或者,把金钱当做实现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
贪欲首先是痛苦之源。正如爱比克泰特所说:“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苦乐取决于所求与所得的比例,与所得大小无关。
其次,贪欲不折不扣是万恶之源。在贪欲的驱使下,为官必贪,有权在手就拼命纳贿敛财;为商必奸,有利可图就不惜草菅人命。贪欲可以使人目中无法纪,心中无良知。今日社会上腐败滋生,不义横行,皆源于贪欲膨胀,当然也迫使人们叩问导致贪欲膨胀的体制之弊病。
贪欲使人堕落,不但表现在攫取金钱时的不仁不义,而且表现在攫得金钱后的纵欲无度。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人,除了少数守财奴,多是为了享乐,而他们对享乐的唯一理解是放纵,太多的金钱用在放纵上玩花样、找刺激,结果必然是生活糜烂、禽兽不如。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孩子要做的,就是要告诉他们——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不可能拥有世界,我们只能拥有很小很小的些许,就是为了这些许,我们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