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24个悖论-理发师悖论:与工作无关要不要削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职场中有很多的规则也是只适合于规则的制定者,而不适合与管理的对象,就像人们所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种情况与理发师悖论有些雷同。同样的职场中还有很多的人就像集合悖论一样,理不清哪些是职场中必须的要素,比如“工作”“情绪”“任务”“工资”“人际交往”这些是不是“职场”中的必然要素,有些说显然是,这些要素都是职场中必然有关的,但是“情绪”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中,同样“人际交往”除了职场,可能存在很多其他的集合中,还有“职场”本身是否包含于其中呢?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对数理逻辑理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集合论的时候,罗素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悖论,即所谓的“理发师”悖论,该理论对于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罗素认为所谓“集合”,就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一些共性的事物,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类现象或一些观念,其中每一个体都是元素。有些集合可以构成它自身元素,如“所有不是西瓜的东西”,这个集合当然不是西瓜,因此它也属于“所有不是西瓜的东西”,把自己作为自己的元素;有些集合则无法构成自身的元素,如“所有的工作”,这个集合当然不是工作,它不属于“所有的工作”,也就无法把自己作为自己的元素。更无法将“所有的工作”具体包含的内容辨别出来。

    现实世界存在着许多“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比如“所有的文件”“所有的交往对象”、“所有的任务”、“所有的工资”等,这些集合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集合,即职场的集合,于是悖论就产生了——这个更大的集合,所有“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所组成的集合是不是应该把自身作为元素呢?也就是文件、交往对象、任务和工资是不是应该是职场这个更大集合的元素呢?显然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文件、交往对象、任务和工资都是职场的元素。

    如果这个更大的集合不把自身作为元素,那么它就属于“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也就是说它就属于它自己,因而它当然应该把自身作为元素。也就是说,职场属于“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也就是说文件、工资、任务等不属于职场,因而,职场应该把自身作为元素;反过来看,如果这个更大的集合——职场,把自身作为元素,那么职场就不属于“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也就是说职场就不属于它自己,因而无法成为它自身的元素。

    用一个通俗的故事表述了这个奇特的悖论:有一位理发师给自己立了个严格的规定:“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我就不给他刮胡子;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我就给他刮胡子。”这个规定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位理发师自己的胡子长的很长了,这时候他就会感到很困惑:他应该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呢?

    很明显,当这个规定涉及到理发师自己的时候,不论他怎样做,都与原先的规定相矛盾。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按照规定的前一半,理发师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脸;但是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按照规定的后一半,理发师就应该给自己刮脸。他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类似的悖论还有许多,比如,有位算命先生,只给那些不为自己算命的人算命,那么这位先生是否给他自己算命呢?有个医生,只给那些不会给自己看病的人看病,那么他给自己看病吗?一位经理不做自己交待的任务,那么他在监控该项任务以及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的时候,是不是在做自己交待的任务?

    罗素的理发师悖论在思想史上引起了很大的风波。20世纪初,德国逻辑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刚写完一本巨著,书中建立了一个严密的集合论体系,而且允许那种“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但是就在巨著付印时,弗雷格收到了罗素的信,得知书中存在的悖论,于是只好在书末加了一个简短的附言:“作为一个科学家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就是,当自己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却发现其基础已经崩溃了。我把罗素的来信附在下面……”这个附言成为科学史上经常提到的一件逸事。

    罗素曾提出“类型理论”试图解决这种停论。他认为,集合论悖论来源于自我关联的恶性循环,用包含着整体规定性的个体反过来去规定整体。本来,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是有不同层次的,也就是说,某A对于某B来说是整体,但是对于莱c来说可能是个体。罗累把作为整体的集合分成不同层次的类型,如“0级类型”、“1级类型”、“2级类型”、“3级类型”等,每一类型的谓词只能用来表述较低层次的对象,而不能用来表述同一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对象,否则就会产生停论和无意义的表述。

    具体地说,理发师定的规则只能运用于其他人,而不能运用于理发师本人;适用于理发师的规则是另外的更高层次的规则。

    理清理发师悖论在职场中的含义,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规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解哪些是自己职场中的必然要素,这样才能在职场中不会将问题复杂化,才能有助于你剃掉不必要的烦恼,理去那些与本质工作无关的繁冗。

    理掉繁冗,简单赢得工作效率

    如果是面对客户或是不太熟识的其他部门同事,就应该采取比较间接委婉的方法。

    他们的职场:

    郑准发是个人心的人,在单位只要别人有事请他帮忙,他总是先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将别人的事情办的妥妥当当。所以从进单位至今他的人际关系相当不错。

    但是随着大家的认可度的提高,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同事周宇常常请他帮忙打印文件,隔壁办公室的李伯也不时的请他帮忙维修电脑,客服部的于经理也时常打电话叫他帮忙整理报告....刚开始郑准发来者不拒。但是时间一久,他渐渐发现,帮助别人的时间远远多于做自己工作的时间,自己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都不能完成,一到月底就会堆积很多的事情,为此上司经常批评他。

    郑准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要丢饭碗,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别的请求能推就推。可是,每天一旦办公室,各种需要帮忙的请求络绎不绝,郑准发既无法安心好好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这些同事、上司的请托。

    终于郑准发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上班时间,先把办公桌上的电话线拔掉,客户提前一天已经联系过了,自己的手机也暂时将电视扣掉;需要打电话的时候才接上线;这样整个上午,不会再有别的部门打电话请求帮助了。周宇的文件通常是下午两点左右才能整理好,那么就将约见客户的时间定在两点半,这样郑准发不在办公室,周宇只好自己动手打印资料。至于李伯,当他要求助的时候,郑准发衣服非常忙碌的样子说:“李伯不好意思,我现在非常忙,走不开,等忙完手头的事情,立刻会过去的!”可是郑准发忙完的时候,性急的李伯已经找别人把电脑的问题搞定了。

    郑准发这样“防患于未然”的策略缺失起到了作用,不但消减了不必要的繁冗,而且将打扰自己的因素一下子减少了许多,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没有因为拒绝而得罪身边的同事。其实拒绝不一定要直言相告,如果能够像郑准发那样,为自己捉摸出一套防御机制,把耽误自己工作的请求挡在门外,也同样能够达到拒绝的目的。

    你的职场:

    剃掉繁冗首先要学会节约时间。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数学家华罗庚的科普散文,讲统筹安排的妙用,比如,你有很多文件要打印,还有写一篇报告,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去打印,

    打印完后再写报告。—个是打印,在打印的同时写报告,这两种处理方式,时间的利用效果差异很大。而且做事要有计划。每天都制订工作计划,把当天必须做的工作都列出来。制定计划的时候,安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并且一定要学会区别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紧迫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享不一定紧迫。当然职场中剃掉繁冗还得克服你的惰性,今日事,今日毕。有惰性的人,一遇到比较困难的事情或一时难以完成的事情,往往推三阻四,这样做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下次要从头开始,还是要花同样的时间。有些事情会不断累积,最后越积越多,不及时地进行有效处理,你的计划就会被弄得乱七八糟。

    其次,剃掉繁冗,提高工作效率,还需要婉言相拒额外的要求。身处职场,你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位同事突然开口,请你帮他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答应吧,可能需要加班或者自己手头上还有别的工作要做,而且他的请求可能也不符合公司的规定;拒绝吧,面子上实在抹不开,毕竞是多年的同事了。应该怎么找一个既不会得罪同事,又能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出去的理由呢,其实简单的做法就是,学会婉言相拒。比较熟识的同事、朋友,或是完全不相识的人,一般的做法是直接了当地说:“抱歉,帮不广忙”,或是“现在真的很忙,抽不出时间”。不要多费唇舌,也不需要解释,只要简单的一句简单的拒绝就可以。而且必须在当下直接回绝。

    如果是面对客户或是不太熟识的其他部门同事,就应该采取比较间接委婉的方法。

    以下一些简单的秘诀可以帮助你应对此类情况:

    (1)先倾听,再说“No”。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也可以,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你才能知道如何帮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若是你换位考虑,也一定会如此。

    认真“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当你婉转地拒绝时,也能避免伤害他的感觉,或避免让他觉得你在应付。如果你仔细听了他的意见后.会发现协助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积累经验。这时候不妨在兼顾目前工作原则下,牺牲一点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协助对方,不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绝对有帮助的,而且还能获得好人缘。

    (2)温和而坚定地说“不”。例如,当对方的要求是不符合公司或部门规定时,你就要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权限,让对方知道,如果帮了这个忙,就超出自己的工作职权范围,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在你的工作已经排满的前提下,要让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你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你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对方听你这么说,一定会知难而退。

    (3)拒绝后多一些关怀与弹性拒绝。拒绝时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议,隔一段时间还要主动关心对方情况。拒绝别人是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

    再次,剃掉工作的负面情绪,也会让自己工作更加有效率。

    (1)冷静地面对批评与指责,听到上司或同事的批评后,先用缓慢平和的声音在脑海中重复别人的话语,隔绝不良的声源,这有助于你集中接受信息中的有用信息。

    (2)从容面对令人敏感的面孔,不少人在面对同事冷冰冰的面孔时,都会心中产生计分揣测,以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让同事不高兴。遇到这种情况,大可对自己说:“他的缺点是不懂得对别人好,不懂得宽容,我不会这样,我更受朋友欢迎”这样的自我安慰可以少几分揣测,让不良的情绪得以舒缓。

    (3)遇到困难时,坚信自己只要坚持就能进步。在面对重大工作问题或者比较难以解决的工作时,难免会心生怯意,或者心灰意冷,影响工作情绪和效率。如果确实没有想好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时不妨多想自己一定能有好的方法,鼓励自己不要沮丧,不要轻易放弃。

    (4)如果你的情绪比较容易失控,不妨使用情绪温度计,记下你的情绪波动。寥寥几笔就可以在工作的电脑上,随时记下自己的情绪,每天分几个时段记录,并写下情绪失控的原因。这种训练有助于自我察觉、检测怒气。

    就事论事,淡化“是非”之争

    职场通常是是非之地,一旦卷入,无论上司或同事,都可能对自己产生芥蒂之心。因此,始终关注核心工作,对是非之争保持警觉,必要时主动远离是非,才是职场取胜之道。

    他们的职场:

    某公司为照顾开私车上班者特规定按月补汽油费。胡经理因公出差三个月,到了第二个月有人反映胡经理出差期间未自行驾车上下班,如果照领汽油费似不公平。丁总经理听了觉得十分有理,也没多少钱,胡经理大概不会过分重视,也不会计较。就自行做主裁决:出差期间,停发出差人员在本市所领汽油补助费。

    胡经理回公司向丁总经理报告出差情况后,总经理慎重地说明停发三个月汽油费的原因,征求胡的看法。胡说“这样很好,反正我也没花这笔钱,我觉得公平。”丁总很高兴。想不到一周后胡经理坚决要求离职他去。“连那么一点钱都计较,我在这里拼下去内心会很不平衡”胡辞职的态度非常坚决

    公司为了区区三个月汽油补助费,损失一员大将,划得来吗?就算真的求公平合理,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其实,胡出差,有人拿他的汽油费做文章,丁总可以听,却不必急于做决定,这种事不是重点管理的对象,可等胡回公司后再来商讨据顶,这样后果比较圆满。而丁总没有询问过胡的意见,便做出和胡有关的决定,对胡而言,难免有轻视的味道。不能片面指责胡多疑,听信小话。对胡而言,家人的感觉,公司同仁的传言,外界的挖角这三种可能的变数,就不能怪他离职了。

    中国人绝对有是非观也要明是非,但职场要求更高,即“在圆满中分是非”,分清是非大家又有面子,才能真正圆满。胡经理觉得没面子,一走了之。如让胡参与决定,是尊重他,给他面子,让他自动地合理解决,这就是“在圆满中分是非”。

    那么上司如何做到对下属就事论事,远离是非?

    第一,找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告诉下属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而不是模糊概括的职责。如,不精确的数据,不够详细的具体措施以及错误的构思等。

    第二,要遵循“事实胜于雄辩”的原则,与其指责说,“你的工作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久都还没有进展,你的脑子一天到晚都想些什么?”,还不如摆出事实,“我注意到你已经连续几个星期没有按时交报告了”。这样的效果一定比不具体的空话要好。

    第三,不要从对下属错误行为的讨论上跑题,比如招待贵宾,下属没有穿正装,你在讨论员工的行为时不要说:“一点都不顾及公司的形象,知道吗?”然后大谈特谈公司形象如何树立的问题,这样员工可能会把问题引向“你对我有成见”这一类的话题上。还不如直接说:“像今天这样的招待,如果你穿的正式一点,会显得你更有风度,会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说到这就可以了。当然,正面的评估员工时也要就事论事。不能一句“你做的不错”了之。究竟什么地方做的好,一定要具体的点出来,这样有助于鼓励下属继续保持。

    你的职场:

    在职场中有些员工对同事不满、对公司不满,这也是常有的事情。遇上有人来向你诉苦,指责某人有意刁难他,或公司在某些方面对他不公平,你应该做到既关心关心他的现实状况,又能置身事外。如果有员工与某人有仇隙,指出对方凡事都针对他,与他过不去。你可以拿出耐心,听他一吐为快,使他积郁在胸中的怨气能够得以宣泄。

    但是,你千万不可往深里去问,更不能给他出谋划策,尤其不要查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一旦你成了知情人,就被认定是当然的“法官”了,是非的双方就会让你出面去裁判孰是孰非。这对你是大大不利的。

    你可以做的就是倾听,然后平心静气地开导他,告诉他你对某人的看法,比如“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要往好处想,做起事来才会更开心些”。之后就要将这件事情忘记,不要向别人转述,更不要想上司汇报。

    要是你身边的员工对公司不满,你的处境就会更加复杂,如果站在公司的立场,他会把你当做对手一样防着;但站在下属一边,则有害无益,这样你就是与公司为敌。可是,既然他来找你倾诉,就说明他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或值得尊敬的同事。如果你保持沉默,那就有负他一片信任,而且也是不札貌的。这时,你可以告诉他:“公司的制度正在不断改进,相信以后会改善的,咱们的情况就都会有所改变的,既然在这个公司里,咱们就应该相信公司!”这样既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又抚慰了他的心。

    如果一位向来忠心耿耿,已经为企业服务多年的员工突然提出辞职,惹得众人纷纭,不少人互相打听,大有查不出真相誓不罢休的架势。这是,无论你处于何种地位都最好不要介入,知道了真相,对你多少好处。你会无端卷入人事漩涡。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无论这个员工以前和你的关系多磨密切,你只需要默不作声,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就够了。

    或许,你可以在这名员工离开后,送他一件纪念品,或者请他吃一顿饭,当做饯别。至于其他同事无聊的“摸底行动”,你不必理会,也无须评价,这就叫做远离是非,独善其身。

    探听别人的无谓的消息,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让自己陷入麻烦中,如果那位辞职的员工因为收取非法佣金不得不辞职,你不知情下偶尔的同情话语,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你是同谋。所以在职场中不要议论是非,也不要探听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情。

    另外,在职场中如果你能做到就事论事,也能够像理发师那样把是非像多余的胡子剃掉,具体来讲就事论事要做到:

    (1)职场中不要过多的牵扯以前的事情,不要抱怨既成的事实,要以解决和预防的心态来讨论职场中的问题。比如亡羊补牢故事,丢了羊,已经是一个事实,抱怨牧羊人小学时成绩不好,脑子不聪明,没有任何的意义。关键的是牢破旧了,有漏洞了,只要把牢补上,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牢是不是出天气或人为原因再次破漏就行了。

    (2)要事第一,解决第—,推卸和责怪除了耽误时间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工作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做,面对纷繁的事务,要分轻重缓急,必须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你的任务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的顺序,而不是针对什么人的态度来安排具体的工作。这样才能展现你的工作能力和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

    (3)“多栽花,少种刺”多说一些能够鼓舞人心的话语,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多传播优点和好事,这样就能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必须时刻牢记:遇到问题就事论事,不要以个人的感受为基础,更不能搞人身攻击,而要以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