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被李世民紧紧围困,在一旁一直观望的另一个军阀窦建德,现在坐不住了,李世民和王世充的较量,窦建德认识到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如果王世充被击破了,调整实力的李世民下一个挥兵攻击的对象一定是自己,一直想着浑水摸鱼的窦建德现在不得不认真考虑是否救援王世充。
窦建德的白条救援,王世充已经不抱以任何希望,看来大家都是嘴上说说,并不想真干。在窦建德派兵的问题上,王世充对窦建德很失望,大家都在放水,但窦建德的水,放得最严重。
出于长远考虑,窦建德想到了和平解决。在洛阳的问题上,自己是中立的,假如双方能言和的话窦建德认为对自己最有利,这样的情况下,中间人往往是最容易做的。
公元621年3月,窦建德派人给李世民送去了自己的停战建议,窦建德猜想,如果不出自己事先的预料,李世民一定会重视自己提出的这个建议。
因为窦建德认为,凭着自己现在的实力,李世民不得不有所顾虑。李世民前面对着王世充,如果自己从后面袭击他,想到这里,窦建德很开心。窦建德一直等着王世充和李世民拼消耗,现在得形势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窦建德言和的建议,李世民并没有如窦建德想象一般,害怕起来。相反,窦建德的建议让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名词,投机商。
李世民很清楚窦建德的打算,他在一直等着自己和王世充拼消耗,时机成熟时出来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事情李世民自己以前就干过,窦建德这一招,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窦建德这一招对李世民没有作用。
但窦建德的建议也让李世民想起了一个问题,在王世充与未来的对手窦建德面前,自己现在到底应该先教训谁。
李世民最初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看来,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思考起来。
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被攻破是迟早的事,而窦建德却没有任何损失,王世充在洛阳苦苦支撑,窦建德的存在便是他们的强心针。
根据自己和窦建德的交往经验,李世民很清楚,自己和窦建德之间一定有场大战,而洛阳的攻破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最后,李世民决定先收拾窦建德,他认识到这样能够提早结束自己对洛阳的围困。
窦建德给李世民的建议,本以为暗地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吓唬李世民,但他想错了,李世民思考问题却比窦建德成熟。在窥探对方企图上,窦建德犯了个人英雄主义,小看了李世民,这样的结果当然后果很严重。
对付窦建德这个军阀,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办法,作为对窦建德的回应,李世民准备了一千把大刀,他准备砍砍窦建德,灭灭他的威风,让窦建德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
§§§第二节 窦建德的改变
窦建德在旁边注视着李世民对洛阳的围困,暗自等待着机会,但他并没有想到,李世民现在已经有了其他的打算,李世民准备教训他。
在教训窦建德的问题上,李世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趁着窦建德对自己的大意,用偷袭教训他。
公元621年4月30日,李世民派出一支千人的轻骑兵,绕到窦建德运粮部队的后方,来了一招背后偷袭,将窦建德的运粮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仗,为李世民挣回了面子,窦建德现在不得不从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这个对手,虽然年轻,但绝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无能。
李世民围困洛阳,窦建德一直认为是李渊在幕后指挥,经过这件事后,窦建德明白李世民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李世民的突然袭击,窦建德明白是在向自己下战书。现在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李世民已经将矛头指向了自己,李世民下一个收拾的对象就是自己。
这并不是窦建德想要的结果。当初,自己只是想吓唬李世民,现在位置调换了回来,成了李世民吓唬自己。
从内心讲,窦建德并不想与李世民发生正面冲突,窦建德需要的是李世民继续围困洛阳,消耗自身的实力。而打仗的事,并不是窦建德想要的,因为他没有胜算的把握。
在是否与李世民开战的问题上,窦建德的军事参谋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国子监祭酒(最高学院院长)凌敬认为与李世民开战不妥。
第一,救援洛阳是长久之计。现在应该做的是利用李世民围困洛阳之机,趁机夺取其他的地盘。
第二,这样一来,我们兵多势众,开拓疆土收取民众势力后会更强。
第三,随着自己实力的增长,能让围困长安的李世民感到威胁。很可能会让李世民放弃对洛阳的包围。
凌敬的这三条建议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算一个折中的选择,但偏偏此时参谋部中出现了小人,动手脚将凌敬的计划破坏了。
导演这件事的幕后指使者便是王世充,虽然窦建德放水非常严重,但此时走投无路的王世充不得不再次找到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不讲信誉,王世充很清楚,吸取上次的教训,王世充想到了曲线救国,用重金收买窦建德身边的人,劝说窦建德派兵救援洛阳。
凌敬属于王世充重金贿赂没有曲线到的人,他提出的这三条建议,窦建德认为可行,准备照此施行。
但凌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在同行眼中有点另类,同僚们对此是十分反感的。大家都不同意的事情,凌敬偏要说,而且还让窦建德这位老板采纳了,收了王世充贿赂的同事当然不乐意,于是凌敬便成了又一个被同事们集体诋毁的对象。
如果同僚们是一群只争碗里不争锅里的人,忠心老板的员工在同事眼中就显得有那么一点不是东西。凌敬没有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当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他时,窦建德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同事们都说凌敬只会纸上谈兵,窦建德听多了,慢慢就相信了周围人对凌敬的评价,凌敬乃一个无用书生,在对待洛阳的问题上,窦建德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听他的。
老板突然的变卦,凌敬想不通,在洛阳的问题上,凌敬认为自己的认识并没有错,这里面的原因,凌敬并没有悟透。自己得罪了同事们,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在窦建德这样的老板这里,处理好同事关系自己才能有好的发展,总之一条,有好处便捞。
有周围同事的背后诋毁,凌敬的建议自然被窦建德排除了,王世充曲线救国的目的现在达到了,窦建德的手下在王世充糖衣炮弹的攻击下,一个个倒了下去。
派兵救援洛阳,窦建德以前采取的是放水的态度,这一次窦建德将水闸关住了。做多了放水的事情,窦建德在良心上也暗自过意不去,背信弃义的事情此时在窦建德眼中看来是不要脸的行为。
窦建德决定派兵进攻李世民,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洛阳城中的王世充。在被李世民围困的这段日子里,王世充深刻理解了打通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筹码,要想成功,没有贿赂银子是不行的。
在对待洛阳的问题上,窦建德改变了自己当初的看法,在他眼中,李世民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对待洛阳,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是应该有所表现的时候了。
为了首次开战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窦建德心中已经拟定了一个袭击的计划,这一仗,窦建德要将李世民打得落花流水。
§§§第三节 看看谁下的套子高明
公元621年2月25日,李世民率军驻扎在武牢(河南省荥阳市汲水镇),26日,又率骁勇骑兵五百余人出营打探窦建德的军营。从围困洛阳的角度看,武牢(河南省荥阳市汲水镇)有一个缺点,距离囤积粮草的地方太远,有一点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感觉。
窦建德准备偷袭李世民,看重的就是这个原因,窦建德对洛阳周围环境很熟悉,他认为,在李世民粮草将尽的时候,发动偷袭再好不过了。
窦建德本以为自己的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已经早于他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窦建德的念头,李世民的脑海中也曾一闪而过,后来综合反馈的信息,李世民发现了自己的这个软肋,窦建德很可能要出这一招。
偷袭的计划,窦建德做得并不保密,在他看来李世民并不是自己的对手,因为在他眼中李世民这个年轻人还嫩点,窦建德对自己的这个计划太过自信了。
李世民在收集情报方面,比窦建德先进很多,李世民知道用间谍,采用实地的卫星侦察。而窦建德却不同,采取的是自己大脑的卫星侦察,靠自己的想象,判断对手的行动。
窦建德准备袭击李世民,李世民安排在窦建德军中的间谍很快刺探到了这个信息,发给了正在围困洛阳的李世民。
知道窦建德的行动计划后,李世民想到了请君入瓮,布好套子让窦建德往里钻,之后捂住口袋,狠狠地揍窦建德一番。
要做套子,肯定要先抛出诱饵,这些李世民已经想到了。此外,窦建德自信的大脑卫星侦察,这时也被李世民的伪装迷惑了,窦建德相信了李世民。
李世民这一招很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窦建德就是那只待宰的猎物,等他明白时已经晚了。
公元621年5月1日,李世民北渡黄河,故意放出一千匹战马,留在军营外很远的地方吃草,这个举动被窦建德看见后,窦建德大脑中的卫星立刻转动,他猜想李世民一定是军粮不足了。
这样的状况正是窦建德想要的,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一直准备教训李世民的窦建德当然不会放弃,这一次是自己正面教训李世民,开门的第一桩买卖,窦建德一定要把它做好。
公元621年5月2日,站在军营外的李世民看见远处满山遍野窦建德的士兵,李世民笑了。看来窦建德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狡猾,看他现在的做法,李世民感觉窦建德现在已经踏上了自己的陷阱。
如果对换一下角色,李世民绝不会这样轻易的派兵出击,在不明白对方实力的情况下,慌忙出击往往换来的是自己的失败,更何况眼前还有李世民设下的这个诱饵。
窦建德的人按照李世民事先的设想来了,下面的事情就是李世民慢慢收套,教训对方。
窦建德远道而来,为了不让踏产生怀疑,李世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表示,吊住窦建德的胃口,让他耐心地等下去。
李世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和窦建德拼消耗。窦建德攻打自己,原因是他误判了己方的实力,有这样的认识,李世民知道窦建德带来的军粮并不多。
窦建德自己当然是锦衣玉食,但部队里面的层层盘剥,下层士兵的情况就不同了,没有饭吃谁还替你打仗。
对于自己军中的腐败现象,窦建德并不是没有察觉,每次想要查处时,周围盘剥士兵的将领们便逢迎拍马,奉承的话听多了,窦建德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一次攻打李世民,窦建德看重的是李世民军粮不足,对于军队的腐败,窦建德觉得并不是大事,因为在走之前将领们已经做了保证。
拍马屁是门高深的学问,当窦建德周围的人都清楚这门学问时,窦建德距离失败已经不远了。
班长拍排长,排长拍连长,马屁一级一级往上拍,最下层吃苦的士兵自然没有心思替老板打仗,在窦建德正准备进攻李世民的时候,底层的士兵开始成排成连地投降李世民。
公元621年5月2日,窦建德指挥军队向李世民发动进攻。
为了稳住窦建德,李世民还是接受了窦建德发起的第一次进攻,李世民知道,如果自己不行动,面对士兵投降困扰的窦建德很可能打道回府。
这样一来,自己辛辛苦苦布置的陷阱便失去了作用,以后再想引出窦建德就没有现在这样容易了。
窦建德从心底里是轻视李世民的,在他眼中,李世民永远是一个学生,和这样的对手过招,窦建德感觉打赢对方绰绰有余。
李世民这招欲擒故纵,确实将窦建德的胃口调了起来,在和窦建德交手的时候,李世民故意示弱,目的是想麻痹窦建德,让窦建德坚定自己的判——李世民确实缺粮。
§§§第四节 李世民和窦建德的交手
李世民从军队里面挑选出部分士兵,来和窦建德交手,李世民的士兵边战边撤,窦建德不知李世民使诈,连忙上前追赶。
士兵回到军营后,李世民吩咐手下关上大门,如果李世民的猜想没有错,此时的窦建德一定很开心。
窦建德确实如李世民料想的那样,经过这次交手,窦建德认为李世民并不怎么样,缩头乌龟并不是李世民这样做的,窦建德认为李世民完全可以再和自己大战一回。
经过刚才的事情,窦建德脑中的侦察卫星又转了起来,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李世民的粮草确实出现了问题。想到这里,窦建德更加坚定了自己攻击李世民的计划。
如果没有猜错,李世民一定会在后面发起猛烈的进攻,处于攻势的窦建德想到了这一点,集合队伍将李世民的军营包围起来,这样做,窦建德认为自己万无一失。李世民可以围困洛阳,窦建德看着粮草不继的李世民军营,也想到了这一招。
窦建德列下战阵,但他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高度戒备的状态下,士兵很容易疲劳,这一点,窦建德大意了,给了李世民还手的机会。
乘着夜晚窦建德士兵换营的空隙,李世民派出一小股军队悄悄出营,在窦建德列阵的对面埋伏起来,准备第二天策应李世民。这样做,李世民是想抛出一颗烟雾弹,迷惑对方,让窦建德分不清虚实。
窦建德并没有把握清楚李世民的真实情况,所做的决定完全凭着自己的臆想,而李世民下的套却比他高明,窦建德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公元621年4月31日,李世民便按事先的计划对窦建德发起了反攻。
本以为自己对李世民的包围无懈可击,当看见李世民的军队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窦建德知道自己错了,窦建德不得不承认,李世民下的套比自己高明。此外,突然出现的李世民军队也重重打击了窦建德军队的士气。
李世民一开始的示弱麻痹了自己,窦建德现在知道李世民并不缺粮,故意示弱,李世民是想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多想也没有用,惊慌失措的窦建德连忙骑上一匹战马,慌忙逃跑。
让窦建德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他没有想到李世民军队的战斗力竟然如此强盛,自己的军队刚和他们交手,立即败了下来,这是窦建德根本没有想到的。
李世民刚开始装孙子,做乌龟,最后才发现是拌猪吃老虎,引起了窦建德的大骂。在窦建德骂李世民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一句话,乌龟有肉都是在肚子里,李世民就是那种乌龟。
李世民的厉害,窦建德真正领教了,现在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事已到此,窦建德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
因为自己军队的层层盘剥,窦建德军中大批下层士兵见大事已去,纷纷临阵倒戈,投降李世民。
军队的突然变化,窦建德一瞬间成了一个光杆司令,这样的情况倒让他很意外。自己平时并没有克扣士兵的军饷,这时候窦建德突然明白了,是自己的手下剥削了这些士兵。
事后诸葛亮往往没有什么效果,窦建德的恍然大悟并没有阻止李世民对自己的追杀。
对于这位军阀,李世民有着自己的打算,他一定要活捉窦建德,这样可以换来洛阳的和平解放,让王世充死了抵抗的心,出来乖乖投降。
面对李世民的追兵,窦建德知道自己此次已经在劫难逃,但求生本能却从心底涌出,对生命仍有所眷恋的窦建德下不了自杀的决心。
当李世民的部下杨武威将窦建德从马上刺下时,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窦建德选择举起双手投降,这样一来,他知道自己有百分之五十活命的希望。
公元621年5月5日,王世充换穿白色衣服,率领太子王玄应以及文武百官二千余人投降唐军。
为了给昔日眼中自认为不是自己对手的人一点好感,窦建德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脸面。
李世民问道:“当初攻打王世充,并不关你的事,你为什么跑出来干预?”
窦建德想了一下,回答道:“今天我自己送上门来,你不是省掉了以后大老远征讨我的麻烦吗。”
窦建德拍马屁的水平很高,戴高帽是一门学问,不留痕迹是马屁高手的杰作,窦建德的这番回答,确实拍马有术。
窦建德这样说,表面是在谴责自己,实质是在夸奖李世民英明神武,如果李世民是一位十分喜欢马屁的老板,窦建德这顶高帽真的送了出去。 不过李世民比他聪明,窦建德刚才的表现,李世民没有被他迷惑。
窦建德的失败,足以证明洛阳王世充的反抗已经没有了任何必要,此时用窦建德劝降王世充是最好的办法。
李世民这时想起了一件事,他要做一回导演,因为他知道,只要有窦建德,就一定能够成功劝降王世充。
§§§第五节 洛阳城的最后日子
守在洛阳城外的李世民猜想,此时的王世充一定十分沮丧。窦建德的失败,证明了李世民攻打洛阳是一场已经注定胜利的战役。王世充固守的洛阳,李世民现在可以随时将它拿下。
采取硬攻,李世民认为并不妥当,打仗是死人的事情,攻城是最后的办法,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在这之前,父亲李渊给自己带来了口信,要保证之后的战果,必须给足将士们好处,打仗会对洛阳城造成损失,如果洛阳发生战争,繁华的都城就将在战争中毁于一旦,接下一座无用的空城,李渊父子攻城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窦建德的战败,李世民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让窦建德劝降王世充,可以避免双方发生战争。
李世民并没有直接向窦建德提及此事,对待窦建德的下属,李世民显得很大度,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俘获的几万士兵,李世民发了路费,送回了家。
李世民的做法,让窦建德心中因为怕死而时刻提着的心,松懈了下来,李世民不会秋后算账,这是窦建德最想看到的结果。
李世民对自己的手下没有进行清理,意味着对自己也可能网开一面,想到这里,窦建德很高兴。但怎样增加自己手中换取生活的筹码,窦建德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现在要想活命,必须对李世民有所贡献。
窦建德很快想到了洛阳城中的王世充,如果能够劝降他,李世民对自己就会另眼相待,到那时,自己活命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如果猜想得没错,李世民不久一定会来找自己,出营劝说王世充,窦建德凭着直觉相信,李世民一定会来找自己的。
李世民确实想到了窦建德,但他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能这样干。窦建德现在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自己想要利用他劝说王世充,绝对不能让他知晓,李世民知道,真到那时,窦建德一定会向自己提条件。
对于杀不杀窦建德,李世民心中并不明确,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攻下洛阳,李世民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现在的战争。
李世民的表现让窦建德很失望,李世民没来找自己,看来事先的料想是错误的,窦建德求生的念头再一次低落下去。
王世充的日子也很不好过,窦建德的失败,使王世充投降李世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短短几天的时间,王世充守卫的洛阳城就只剩下了内城,外城已经被投降的将领献给了李世民。
抵抗与投降,王世充也在思考,如果投降,自己只能做阶下囚,想到这里,王世充心中狠狠的疼了一下。
自己曾经好歹也是一个人物,想不到今天也落到这样的地步,不甘心失败的王世充想到了突围。
王世充突围的想法,他的手下并不认同,将领们投降李世民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随着王世充突围,依现在的形势,只有死路一条。
看见手下的反应并不强烈,王世充不得不打消突围洛阳的念头,现在看来,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
为了争取到王世充的投降,李世民最后还是亲自找了窦建德,李世民的目的很明确。
公元621年5月9日夜晚,关押窦建德的牢房。
李世民对窦建德说道:“这次找你,知道为什么吗。”
窦建德回道:“知道,劝降王世充,让他出城投降。”
两个人的想法,不用过多的语言,已经心知肚明,李世民之所以想到窦建德,还与王世充有关。
王世充一直紧闭城门,派去的使者也没有得到他的回信,在真正打算动手攻击前,李世民还是想将胜利的成本降到最低。
事情后来的发展令李世民很满意,因为窦建德在洛阳城下成功的表演,终于让王世充打开了紧闭的大门。
如果要评选隋末唐初最优秀的男演员,非窦建德莫属。
公元621年5月10日清晨,当窦建德抬头看见王世充的一瞬间,窦建德的眼泪立刻流了出来。
窦建德对城门上的王世充叫到:“王兄近来可好,兄弟对不住你,想当初我派兵救你,想不到今天也落到这样的地步,我救援来迟,对不住兄弟你呀。”
窦建德这一番眼泪长流自责不已的话,王世充听见后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
王世充道:“是我拖累了你,窦兄,你够朋友,够哥们。”
王世充和窦建德说着说着大哭起来,站在一旁的李世民反应却很平常。
当初窦建德为了保存实力,不肯发兵救援王世充,今天为了活命却假惺惺的哭,看到窦建德在洛阳城下的表演,李世民感觉一阵恶心。如果窦建德当初派兵救援洛阳,今天的结局到底会怎样,李世民自己也猜想不到。
突围没有得到将领们的支持,今天又遇上窦建德挑动自己的感情,王世充穿戴好衣服,打开城门投降了李世民。
公元621年5月10日,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走进了洛阳内城,当他踏进城门的时候,他体验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荣耀。
当昔日视自己为小孩的王世充颤抖的着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回答着自己的问话,李世民这时深刻理会了胜利的含义,让昔日的对手在自己的脚下颤抖,这才是一个完美男人的追求。
§§§第六节 失败者的末日
从昔日割据一方的军阀,一下子变为阶下囚,窦建德与王世充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当昔日奢侈的生活成为回忆,两人不免感慨万千。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洛阳,李世民为了笼络人心,并没有当场结果两人的命,但窦建德王世充二人被押回长安后,李渊却没有李世民这样善良。
对于其他人,李渊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但窦建德与王世充两人绝对不能放过他们。
王世充曾经亲手杀掉皇泰主杨侗,有这样的前科,李渊已经想好了结束王世充生命最好的借口。就凭王世充洛阳杀杨侗这一条,取他性命便名正言顺。
当初让李世民从洛阳带回窦建德与王世充,李渊也有自己的顾虑。
李世民攻打洛阳,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也许对他俩许下了不杀的承诺,如果在洛阳取掉两人性命,会在别人眼中视为无信无义。让李世民将两人从洛阳带回长安,李渊是不想让儿子背上这无信无义的骂名。
在长安杀掉窦王二人,外面的人就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李世民的名誉并没有受到损害,李渊考虑得很长远,为了儿子,他更愿意牺牲自己的声誉。他知道玩弄政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黑,窦建德王世充这样的人,一天也不能留在洛阳,留下他们,他们一定会继续作乱,所谓斩草除根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窦建德,李渊认为他必须死,有他存在,投降李世民的将领便不会死心。
窦建德一直认为,凭着自己洛阳城外劝降王世充的功劳,李渊父子一定会善待自己,但他没有想到,李世民说不杀他,并不意味着李渊会放过他。
对于窦建德,李渊认为他必须马上死,再众多的对手中,李渊害怕窦建德的力量会突然膨胀起来,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威胁。即使背负骂名,李渊也愿意。
公元621年7月11日,当李渊派出的行刑队出现在窦建德面前时,窦建德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了,在走上断头台之前,窦建德彻底明白了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个道理。
李世民当初说不杀自己,现在看来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从李渊冷峻的脸庞上,窦建德读懂了政治,满嘴仁义道德的李渊父子是最大的政治骗子。
遥想自己起义时的风光日子,窦建德有一点怀念与伤感,在斩刀即将落在自己脖颈上时,窦建德想起了一句话:失败者永远不是历史的主角。窦建德明白,在历史的某一页上,将来有一段文字会记载自己今天的遭遇:窦建德被斩于街市。
看到窦建德被杀,王世充知道,自己活着的日子也不长了,这时的他突然想起了李世民进入洛阳时对自己的承诺。
在太庙,对于王世充的辩解,李渊并没有反驳,相反,他显得很大度,不但饶了王世充一命,还将他发配边疆。这样的结果,王世充暗自高兴,自己从此自由了。
但王世充没有想到,李渊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想放过他,李渊迫于保护李世民的名誉,才答应放他一马。
李渊做人的高明之处,是他深刻地明白潜规则,活了这么多年,李渊对潜规则总结的很深刻。他知道,王世充是一定要死的,但绝不是自己把他杀死,怎样做,李渊已经想好了。
回到寝宫,李渊便将王世充发配巴蜀(四川省)的事情告诉了王世充的仇敌,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
公元()洛阳内讧,王世充亲手杀死了独孤机,之后抱着斩草除根的心态清理独孤机的亲朋好友,李渊出于长远考虑,收留了逃命到长安(陕西省西安市)的独孤修德,李渊认为,总有一天自己会用上他。
现在正到时候,李渊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对政敌一向斩草除根的王世充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死在仇人儿子的手上,历史很多时候在开玩笑,而且是致命的玩笑。
独孤修德面对杀父仇人,当然不会放过报仇的机会,公元621年7月中旬,独孤修德来到王世充的住处,假传李渊的命令让王世充前来相见。
王世充不知是诈,以为好事来临,急忙走出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被独孤修德一刀刺死了。
面对王世充的尸体,独孤修德想起了自己当年被王世充追杀的情节。当年洛阳内讧,王世充面对政敌,信奉一句格言:斩草除根。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当年遗漏的这条根,今天要了自己的命。
见利用独孤修德杀死王世充的目的已经达到,李渊下令罢免了独孤修德的官职。这样做,李渊是想告诉天下不明真相的人,王世充不是我杀的。李渊借独孤修德之手杀死王世充,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任何的道德污点。
从王世充的事情上,李渊也总结出了另外一个道理:清理政治对手一定要斩草除根,为了防备万一,李渊暗自下令,将王世充所有的亲人一律处死。灭了王世充满门,李渊才感到安心。自己当初如果没有收留独孤修德,王世充今天至少可以保住一条命。
在洛阳,王世充与李世民有不会秋后算账的约定,李渊无论如何不能在长安亲手杀死王世充,他知道,自己绝不能背上那张无信无义的骂名。
窦建德是被李世民战败投降,王世充则是劝降,两者在李渊心中的地位不一样。窦建德的死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王世充的死处理不好则会让自己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