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家庭用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巧选用药时间

    用药时间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但这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有关专家指出:驱虫药,必须空腹服用,而且要在清晨。一般来说,大部分药物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较好。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消炎痛、抗生素等。

    助消化药物需在吃饭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如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最好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如七味散、乳酶生等;止吐药、利胆药等都应在饭前服用。

    睡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应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最好,如安眠药等。

    补益药宜在饭前服,因为补益药性味甘温、无刺激性,饭前服用既无副作用,又有利于消化。

    识别药物批号和有效期

    一般药物,在包装上都印有批号和有效期。购置和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识别一下这些药物的批号和有效期。

    批号一般采用六位数,前两位数表示年,中间两位数表示月,末尾两位数表示日,如“010925-1”即表示此药是2001年9月25日第一批生产出来的。

    药物的有效期,是从生产出来之日算起,一般以整年来计算。如批号为“010925”、有效期为两年,即表示从2001年9月25日起,到2003年9月25日这段时间内有效。

    有的药品标有失效期,如“失效期:2003年9月”,即2003年9月1日失效。药品超过有效期,应停止使用。

    家庭常备药有哪些

    消炎药品及器械:碘酒、红药水、紫药水、胶布、绷带、纱布、脱脂棉、高锰酸钾、云南白药、体温计、镊子、剪刀。

    退热药:APC、去痛片、小儿退热片等。适用于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但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使用不应超过1周。

    消毒药及止血药:酒精棉球、碘酒、创可贴、云南白药等。

    止泻药:如黄连素、泻痢停。病人腹泻不止、粪便带血等应去医院诊治。

    抗过敏药:如息斯敏等。这些药物服用后有困倦、嗜睡的表现。

    消炎药:如复方新诺明、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

    致泻药:由于发生便秘、痔疮,家庭中应备一些致泻药,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尽量只用于应急,不宜长期依赖此类药物。

    特殊药品:冠心病患者应常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高血压病人应备心痛定、丹参片等;糖尿病人应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药物误服急治技巧

    如不慎误服了药物,除催吐外,还必须洗胃。洗胃可用清水,有条件时还可用一些洗胃剂,实用的有浓度为0.01%~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它能使有机物氧化失去毒性。茶水也是很好的洗胃剂,茶叶中含有鞣酸,有沉淀重金属和生物碱的作用,能有效解毒。肥皂水和3%~5%浓度的小苏打水也可用作洗胃剂。如果误服碘酒,应赶紧喝稠米汤、面糊或其他含淀粉的液体,淀粉与碘作用后,能生成一种稳定的蓝墨水样的化合物,然后吐出来。这样反复地喝、吐,直到吐出来的东西不再是蓝色,就表明胃内的碘已基本上吐干净了。误服来苏水或石炭酸时,因为它们对食管和胃黏膜刺激性很大,应尽快让病人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汤或豆浆类的饮料,这类饮料可以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误服外用药后,一定要重视初步的急救处理,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腐蚀。初步处理后,要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并将吃错的药物和瓶子或药袋带上,以供医生参考。

    药物变质巧辨别

    片剂:凡变色、发霉、有臭味,药片松散或变形,表面出现斑点或出现结晶,糖衣片发生粘连或出现较多斑点的药品,不可再使用。

    丸剂:出现发霉、变形、变色,有臭味的,表明药物已变质。

    针剂:药液颜色有变化或色度异常、发浑、沉淀或盛药瓶有裂纹,有絮状物出现或有结晶析出时,表明已变质。

    胶囊:发霉、变软或碎裂者,说明已变质。

    内服药水:出现发霉、变色、有絮状物或沉淀者,说明已变质。

    眼药水:变色和色度异常、发浑、有沉淀物等,千万不可再用。

    眼药膏:出现颗粒、有败油臭味或出现液状物时,表明已变质,不能使用。

    家庭存放药品常识

    家庭药箱里的药品应放置整齐,外用药和内服药要分开摆放,箱内不要放置自己不知道用途的药物。

    盛药的药瓶或药盒上应贴有该药的正确名称标签,并标明标准的服用方法、用量、失效日期等。

    用药前要仔细看好药品性能说明、用量、出厂日期、失效日期。过期药物要坚决扔掉,千万不可服用,尤其是水剂。

    家庭药箱应选择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保存,但要防止冰冻。

    家庭药箱不应上锁,但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煎中药的技巧

    中医处方一般都包括好几种药物,煎药时应该按照药物性能、药质分别处理,不可简单划一进行煎煮。常见的煎法是合药,就是把药物放入容器里混合,加清水到恰好把药物淹没,浸泡30分钟,再添水高出药约3厘米,然后加热到沸点,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用煤火加热,约需30分钟,用煤气加热,只需15分钟左右。煎成后,倒出药汁,过滤,取汁150毫升(约1茶杯),这就是头煎药。二煎药再次加水,高出药物1厘米,加热至沸点,加热过程中作仍需经常搅拌。用煤火需煎煮20分钟,用煤气只需煎煮10分钟以内,将两次所煎煮的药汁混合均匀,每天1剂分2次或3次温暖服用。除合煎外,根据药物不同性质,还有分煎法。先将处方上的矿物药、贝壳药及其他质硬药先放入容器,一般要加4茶杯的水,加热至沸点,延续30~60分钟,然后再加入其他药,按合煎法煎煮。若遇有气味芳香或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则还要晚煎一些时候,一般情况下,其他药物按合煎法煎煮25分钟后,再加入这些药,搅拌均匀,过5分钟即可倒取药汁了。

    煎中药,讲究一个“火”字。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这类益气固本、滋补肝肾的药,药质较重,煎煮时间短了不易煎透,要多加些水,煎1小时左右。煎时要用“文火”,就是微火或弱火。相反,对那些体轻质薄、气味较香、解表发散,清热理气的药,要用“武火”煎煮。所谓“武火”即为急火或冲火,只要煎煮20分钟就可以。至于煎药容器,可用沙锅、搪瓷锅或铝锅,而忌用铁制容器,铁器容易与药物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使药汁变质。

    如何让中药不苦

    1.中药煎好后,应把汤药晾至低于体温时再服用。人的舌头味感同汤药的温度有关系。当汤药在37℃时,味道最苦。因此,服药时应等药的温度降至37℃以下。

    2.可在服药前几分钟口中含些冰块,这样可使味蕾麻痹,服药较易。

    你是否用药有瘾

    1.习惯性是指病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从而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停药后,病人主观感觉“不习惯”,并希望再次得到满足。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都能产生习惯性。

    2.成瘾性是指病人在药物产生了生理上的依赖,停药后会产生戒断症状。如长期服安眠药的患者突然停药,出现乏力、焦虑、恶心呕吐、肌肉震颠,严重的还可发生神志模糊。成瘾性和戒断症状是临床用药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用药必须遵照医嘱,不能滥用某些药品。

    家庭用药不要求贵

    其实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而定,而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如螺旋霉素的售价,约等于红霉素的几倍,而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仅是红霉素的1/23。又如十几元的麦迪霉素、先锋霉素对感冒的疗效,还不如只有几毛钱的病毒灵和扑热息痛。这么算起来,买高价药的钱花得可就冤枉。

    当然,不能说贵药都不是好药,贵药对了症,自有贵的价值。人参价钱贵,在危证救治方面,与功用相同但价格低廉的党参比,人参的疗效显着。然用人参去治疗感冒却不仅无效,或许还会带来副作用。所以,治病不在于药贵不贵,而在于对不对症。治疗对症,疗效显着,吃贵药当然更值得,但如果只片面强调贵药便是好药,那就错了。

    人参是否人人都可以吃

    人参是专补元气的一种中药,有强心宁神、益阴生津的作用,能提高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为补虚要药,以治虚脱、危症为最佳。正由于它有此重要功效,《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药,誉为能“轻身延年”的仙草。在临床实践、中医辨证施治中,确实有如上的效用。几千年来,传播极广,它的功能几被神化,其身价之名贵,无人不知。因此有人以为人参既有如此好的作用。那就人人都可吃,但应知道,人参是药,是治病之物。每味药,都有它固有的功效,针对性较强!过去有“人参虽好,总是毒草”之说,即说明该用而用,用之效显,就是良药,不该用而用,用之病危,就是毒草。具体地说:凡年老体衰、久病虚赢的人,有气短息微、体乏无力、肢凉汗出、脉搏微弱者,用之有效;如年少体壮、病刚发生、有发冷发热、咳嗽气粗、头痛目赤、牙痛咽肿、胸腹痞满、大便不下、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等外惑、实火、湿热表现者,无论男女、老幼,人参是不能吃的!

    服药的禁忌

    服药时,千万不能用茶水、饮料送服,否则,会影响药效。这是因为:

    1.茶叶的成分中含有大量单宁酸,而很多药物含有碱,当药物中的碱和酸碰到一起时,会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不能溶解的物质,因而不能被身体吸收,其药效也会因此被减弱。由于补药一般都含有铁质,吃补药时若以茶水吞服,会导致补药中的铁质与酸发生作用,不仅失去其效用,而且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肠胃绞痛、腹泻等疾病,或带来大便秘结等副作用。

    2.由于果汁、饮料等也是属于酸性的饮品,如果用来服药,也会像茶水与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那样,生成不能被肠胃吸收的物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所以,也不能用果汁、饮料服药。

    3.吞药忌用牛奶。有一些病人在吞药片或胶囊时,不用开水,而是用牛奶,这是不对的。因为牛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钙、铁等离子,这些离子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稳定的难以溶解的化合物,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被肠道吸收,有些药物还会因被牛奶破坏而失效,所以,在服药时,不宜用牛奶送服。而且,在吃药前后一小时内都不能喝牛奶,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4.醉酒后忌服用安眠药。人喝醉了酒,躁动不安,有时可能还危及他人。此时,如果想用镇静药使他安静可就错了。这样做常可致醉酒者生命发生危险。因为所有的醇类都具有麻醉作用,它能引起人体细胞的兴奋。乙醇(酒精)作用较弱,血浓度大于4克/升时才致死,一般醉酒时血浓度达不到这个界限。但此时若火上浇油,加上有抑制细胞兴奋的镇静药物如巴比妥、冬眠灵、安定片等,就会发生致死性中毒。这类致死中毒很难抢救。只能用胸外心脏起搏器维持生命,等待心肌自然恢复,或许能使患者得救。可见,喝醉酒的人即使躁动不安,胡言乱语,也切忌不可用镇静药,可以引吐或静脉补液体以使其恢复清醒。

    5.忌空腹吞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空腹时服药,药物容易快速进入肠胃,从而加快药效。其实不然。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时间。凡是希望在胃肠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均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如胃药、止泻药。反之,要求在消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或者避免对胃肠刺激的药物,则需要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至于安眠药宜在睡前10~30分钟服用。

    5.胶囊里的药物忌倒出来服用。有些人服用胶囊剂型的药物时,常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调服,认为这有利于充分吸收,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一些药粉制成胶囊剂型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某些药物的异味或避免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有些药物需要在肠道中溶解吸收,这些药物需要制成肠溶胶囊剂,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因此,服药时千万不要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服用,否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如何判断药物不良反应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可以说几乎所有药物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的还相当严重。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1.用药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灼热感、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

    2.用药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皮肤出现固定性红斑。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水疱,兼有发热等。

    3.用药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用药后1周~2周发生多形红斑。有些药物还会引起剥脱性皮炎,开始像湿疹、麻疹等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乃至毛发、指甲,可持续一个月左右。还有一些药物停药后半年甚至一年后才会有反应。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

    服用抗生素六忌

    1.“重磅炸弹”用药法:有人把用药的量与打架的用力相比,认为用药量越大,作用就越大,对治病越有利。于是在服用抗生素时,不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自行加倍服药,直到出问题。

    抗生素发生疗效是有一定的剂量范围的,并不会因为盲目增加剂量而提高疗效,相反,剂量过大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

    2.小病用“大”药,大病没办法:许多人觉得价钱越高,药就肯定越管用,于是盲目的选用高价位的新型抗生素。从心理上来说,用药理作用比较强的抗生素好像总比用价格低的药品好一些,花了钱就肯定能治好病,这是患者用药的一个心理误区。

    每一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如选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产生耐药和耐药菌群。而所谓高级的抗生素,就是针对细菌对低级抗生素的耐药性开发的,其抗菌谱越来越广,如果病人是从低级抗生素用起,那么,当它失效时不可以换用高一级的抗生素,而如果一开始就用高级抗生素,以后选择的机会就少了,生了大病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3.“见好就收”:疗程未完就自行停药,导致体内一部分比较顽强的病菌会在停药后重新活跃。并且,残留的病菌重新生长后,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4.忘服漏服:有些病人用药不按时按量,忘服、漏服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不想再用药;有的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用药不便而忘服;这种不规范用药,使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忽高忽低,在药物水平低时,细菌便有机会继续繁衍,产生耐药性。

    5.自诊不明,东施效颦:有的病人自诊不明确,见“炎”就随意应用抗生素,或感到某种疾病症状与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药,却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同病不同,病同人也是不同的。根据其致病菌种,症状性质,急缓程度等不同情况,所用药物也就必然不同: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同一药物对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6.多药并用:一部分病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采取多药并用,认为可达到防治兼顾的目的。然而,事实上盲目地多药并用,必定会搅乱人体正常防御功能,易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结果。或减低药物疗效,或增加毒副反映,有时甚至会产生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有时掩盖病情症状,延误对疾病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疼痛时忌轻易服止痛药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疼痛常常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病灶及其原因,盲目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病情,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譬如,胃痛时大剂量使用止痛药,由于各种止痛片中含有乙酸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等成分,会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再次对黏膜及溃疡产生强烈刺激,致使胃肠炎症加重,溃疡出血,更加疼痛。所以胃病时乱用止痛片止痛是得不偿失的。

    须忌口的西药

    有些人认为中药是需要忌口的,而西药却“百无禁忌”,但大量实践证明,这纯属误解。有不少西药同样需要忌口。例如服用应用肝素、双香豆素,以及枸橼酸钠等抗凝血药物后。不宜进食番茄、菠菜、猪肝和木耳等食物,不然会使药物失去应有的疗效。甲状腺患者使用甲碘安、甲状腺片和甲状腺素等药物。需禁止食用萝卜、黄豆、卷心菜、油菜和大头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硫脲等物质,经过酶水解后,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进而引起甲状腺肿。高血压与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服药时,不宜吃咸食与腌制品,否则会使治疗失败或加剧病情;炎症病人用抗菌类药物不宜与鲜橘汁同服,否则尿液会呈酸性,易引起血尿、疼痛等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