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自由奔放的舞宴
曾经在看电影《情迷哈瓦那》时,深深迷恋凯蒂和哈维尔狂放自由的舞姿,突然间让我有了某种痴迷,懵懵懂懂,又坚定不移。
下了飞机,打车去酒店,洗了个澡,换身衣服,便把自己丢在了哈瓦那的大街上。已接近当地时间下午五点,我完全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因为走在大街上,满眼看到的都是身材颀长、面容较姣好的穆拉达“Murada”(女孩子)。
我甚至忘记了,长久地盯着别人看实在是一件太不礼貌的行为,可出乎我的意料,一位与我迎面而来的女孩,丝毫不介意我投在她身上的目光,在路过我时,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说:“Hi。”果然是十分热情与友善啊。
很早就听人说,每一位“穆拉达”站在路边都就是一件艺术品,美得不可方物。“穆拉达”们美丽如霞,热情似火,尤其是在朋友聚会时,伴随着醇浓的朗姆酒香,随时都会翩然起舞,那奔放、开朗的性格,令人炫目的舞步,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诱惑。
如今她们真的就在我眼前,只觉得的一切美好瞬间都无法形容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啊,傲人的身躯里,“穆拉达”的灵魂仿佛呼之欲出,连同样作为女人的我,都缷下了嫉妒心,而由衷地喜欢上她们。
其实古巴的每个古巴人都是天生的舞者,舞蹈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在夜晚的哈瓦那,随便往哪个窗口望去,都可以看见映到窗帘上的舞动的身影,凝神聆听,忽远忽近、快慢不一的舞曲,缭缭绕绕,直到天明。
晚上来到著名的哈瓦那俱乐部,点上要了几杯朗姆酒,在吧台前坐下。然后转动手中的酒杯,看着摇曳的灯光,掠过各色的酒,各色的人在舞池中肆意扭动。
喝了一些酒,有了一些感觉,于是,我的身体开始随节奏摇摆,等意识回来,我已经在舞池里了。
我以前断断续续学过一些舞蹈,此时也算派上了用场。虽然步法与这里的salsa略有区别,但起码能够找准步伐。
当我慢慢地融入周围跳舞的人之中时,我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脚步也完全是下意识地跟着节拍走,一曲下来,已有人夸赞我跳得好称赞我的舞蹈了。
我重回座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才感觉到额上早已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来根雪茄吗?小姐。”一个卖雪茄的小伙已经站在我面前,用流利的中文说。我摆了摆手。
“来古巴怎么能不要雪茄,就像到波尔多一定要去各大酒庄一样,都不容错过。”一位男士来到我面前,他微笑,示意我旁边的座位,我点了点头。
他坐下,冲侍者招了下手,侍者过去打开盒子,他从里面挑了一跟,然后侍者给他递上火拿出火点燃,他吸了一口,点点头:“不错,正宗的古巴雪茄,给这位小姐也来一根。”我刚要摆手,侍者把雪茄已经递到我面前,他推荐的是一种呈方柱形的雪茄,我笑着接过来,侍者点着,我吸一口,味道很淡,应该说是淡而持久,又带有复杂的芬芳感,配着雪茄吧中舒缓的曼波舞曲,我如临仙境。在放眼望去,整个俱乐部,差不多人人都吸着雪茄,个个都如痴如醉。
“我叫Henry,是美籍华人,很高兴认识你。”
“Angel,me too.”此刻我只能痴痴的傻笑。难怪英国诗人威廉·詹姆斯说:“朗姆酒是男人用来博取对方说是的最大法宝。它可以使一个女孩子从冷若冰霜变得柔情似水。”
“关于哈瓦那的雪茄有个传说。”
“……”我又猛吸了两口雪茄。
“哈瓦那雪茄是融合阳光、土壤以及超过五个世纪的成熟卷烟工艺打造而成,是无与伦比的产品。一支好的哈瓦那雪茄可以如同诗境般引人入胜。同时,哈瓦那雪茄的烟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传说,好的雪茄是在古巴姑娘们的大腿上卷出来的。这也正是手制雪茄才能拥有的特色。所以你不能这样吸太快哦,它跟香烟又不一样,需要细细的品。BALBALA……”
是,此时我已经有点头晕了,越头晕,越想吸,然后就想喝酒。他帮我点了以甘蔗为原料的朗姆酒,这也是每个来到古巴的人必点的。于是,这沾了朗姆酒的雪茄,也仿佛随着口腔里缭绕的烟雾慢慢晕染开来,有浓烈的烟味,香醇的酒味。瞬间想要有挣脱束缚,摇摇晃晃中,我又下了舞池。
古巴民众能歌善舞。难怪古巴人能创造出如此众多风靡世界的舞蹈:伦巴、曼波、恰恰、莎莎。回声里:舞蹈既是一种自由奔放的姿态,不该被束缚,喜欢表达,理当尽情的全部用身体诠释。
Henry也下到舞池,就在我身边,这不是一种幻觉,是他在我耳边说。
昏黄的灯光下,Henry的脸显得更加迷人,我情不自禁的抬起手,想要去抚摸他的脸。我可能是醉了,明明是两个东方人,却千里迢迢跑来哈瓦那相遇。
可我还清醒的知道,我不是凯蒂,他也不是哈维尔,这只是一场自由奔放的舞宴。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回到酒店时已是凌晨。我入住的Hotel Riviera,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的,在许许多多关于哈瓦那的画册中见过。之所以著名,源于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驰骋哈瓦那的黑手党巨头修建的。
我在哈瓦那的第一个早晨,从躺在床上看日出开始,对面没有建筑,所有的房间都面向朝大海。
我躺在床上,定定地望着远方,水天相接处,慢慢拱出了扇形的粉色,慢慢扩大,直到太阳露出一点点脑袋。然后,天空,变成淡淡的灰,淡淡的篮。
伸个懒腰,坐起来,靠在床头。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啊!我想,多年以后,我依然会记得有这么美好的一天,在一所临海的房子里,静静地坐在床上,跟大海、天空和太阳一起醒来。
此刻天和海,如此亲密,脸贴脸,肩并肩,手拉手,不分你我,没有边界,甚至看不到水天相接处的那一条地平条线。
或许是因为处于如此静谧的气氛下,人容易变得敏感,第一次觉得天空的颜色,每一秒都在变化。每一秒的天空,若是定格了,都是绝无仅有的那一种美。
不知道,是不是也曾经有游客与现在的我一样,在这所房子里,在这样的时刻醒来,看到窗外的变化,拥有了和我一样的感受。也不知道,在我走后,会不会还有一个人,依然有我这样的感受。
磨磨蹭蹭地下了床,坐在床前。此时的哈瓦纳,依然在沉睡中。
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海子那首诗里的感情: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看窗外,一只海鸟倏忽掠过水面。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天,我没有给自己安排任何别的行程,只是沿着海滨大道悠闲地散步,耳机里单曲循环着《蓝色天际》钢琴曲。
海滨大道以一个巨大的弧度,将哈瓦那与大海分隔开来,一边是高高筑起的大堤,大堤下面有各色石头堆起的小小海岸,而另一边,则是一栋一栋斑驳的老房子。
清晨走在石堤一边,看大海一浪一浪波浪一波一波赶过来,掀起白白的浪花,打湿衣衫。
傍晚,漫步在另一边的柱廊中,追寻着太阳的长长的影子,走过一扇又一扇敞开的大门。
黄昏,我静静坐在大堤上,大堤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稀稀落落地散落着成双成对的情人。他们旁若无人的拥抱、亲吻,每一对都融化在金色的氛围之中。从柱廊这边看过去,就像空气中弥漫了细细的金粉,涂染了姑娘的发梢和小伙子热情的怀抱,无边的大海也变成微微沸腾的金色的海洋。
我双手捧在脑后,随意躺着,闭上眼睛,风贴着地面拂过耳畔,送来了大海的声音,以及情侣之间的喁喁私语。所谓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管对于这些相爱中的男女,还是对于我独自一人,大抵都不过如此吧。
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古巴看海
有人说,一生中最浪漫的事就便是在古巴看海。
赤脚踩在加勒比海滩细软的白沙上,任凭海浪打湿裙角。脚下绵软细腻的感觉,让人不由得心里不断涌出快乐的感觉。
遇上一场创意摄影,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著名的海滨大道-MALECON,男子一身白衣,女子一袭红裙,在阳光的照耀下,是纯洁无暇,是热情如火。眼里充溢着的,是满满的幸福。
海风吹来,海浪轻轻涌动。摄影机寻找着最佳角度,以期抓取两个人眼底最温柔的刹那。
海风伴着海浪翻滚的声音扑面而来,两人缠绵热吻,定格下人生中最为激情浪漫的瞬间。浪花高溅,水雾飘扬,投下巨浪的屏幕,此刻天人合一。
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激情浪漫的真谛。
“这样的摄影,每天都有,很多人都来这里拍片,因为,在这里想不艺术都难。”我转过头,是Henry。
他手里拿着照相机,在冲我招手。在阳光下,他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我也热情回应。他跑过来,不容分说拉起我就走:“带你去个地方,绝对震撼。”
我们跑步向前,听海边巨浪翻滚,看浪花撞击在大堤上掀起白色水幕。他突然停住,“想不想拍震撼的照片?”不等我回答,一个海浪高高扬起,重重落下,将我全部打湿。我吐了下嘴里的水,掐着腰,站在那里,恨恨的看着他,他又连按了几下快门,坏笑着说:“哈哈,要想拍震撼的照片,肯定要有牺牲的哦一下了。”
我跑过去抓他:我也来帮你也拍震撼的。
——哈哈,我不用了。
——不行,礼尚往来,我必须得帮你拍。
我们追逐着,嬉笑着打闹着,直到筋疲力尽,而且两个人都被海浪彻底打湿……
这富有激情的海浪啊!
而后,暂时风平浪静,是耀眼的阳光。我们仰面躺在沙滩上,不顾阳光的耀眼,摆出一个大字型。古巴的海滩啊,让人无比放松!
看着岸上相拥热吻的情侣、听他们喃喃细语,看他们跳salsa……这就像是一座漫长的“T”台,哈瓦那人在这里毫无顾忌地展现着自己的爱情、欢乐、激情与忧伤。
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可以享受着他们聊天的愉悦声调。
谈恋爱的人,说话的旋律都像音乐。他们尽情热舞,是因为他们太过含蓄,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爱意。
我用一种不被打扰的方式,渗透进他们的秘密,比风还轻。
我想假装自己是个归人,不想只像个过客。有一天,我的爱情也要像这里的海浪一样富有激情,像这片沙滩一样美丽而宁静。
只是,为了寻找海明威
海明威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年少时读海明威,只是记住了那位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老人圣地亚哥。直至上了大学,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开始对海明威充满敬意。
此次哈瓦那之行,也是为了寻找海明威。
第一站,“两个世界”饭店。海明威第一次到哈瓦那时,就住在老城区的这家酒店,此后,海明威每次到古巴都住在这家饭店的511房间。在这里他创作了《丧钟为谁鸣》的部分章节。海明威说这里是非常适合写作的地方。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四星级酒店,餐厅保留着海明威曾经喜欢的菜肴,511房间已经成了海明威博物馆,里面陈设着海明威生前的用具,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与海明威有关。
第二站,“街中小酒馆”,也有译为“五分钱酒馆”的。地处老城,正好在大教堂广场旁一条街的中间部分,因此得名。这里也是海明威常去的地方。
来到“街中小酒馆”,点上一杯海明威当年最爱的“莫希托”,然后看吧台酒柜正中央海明威的留言:我的'莫希托'在'街中小酒馆',我的'达伊基里'(另一种鸡尾酒)在'小佛罗里达餐馆'。
呵,这可真是个浪漫的人啊。
不一会,侍者端上了我点的莫希托,冰块和薄荷叶懒散地浮于其上,看样子看上去的确不像其它的鸡尾酒那般,有着梦幻的外观,但那一片片藏于冰块中的绿色,不知为什么,让我想起《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了。“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于是我又去到“小佛罗里达餐馆”,点了“达伊基里”。相信因海明威而专门来寻找这种酒的,应该不止我一个人。
白色的达伊基里握在手中,又让我想起海滨大道的,那场激情畅想的创意摄影,没了红色女人的白衣男人,在海滩是孤独的。此刻,正好应了那句“没有人是座孤岛,我独自一人。”刚好,餐馆红色的桌子,让纯净的白艳遇那片热情的红,而此刻,我并不孤独。
当然,我没忘记《老人与海》里提及的露台饭店所在的那个城东的小渔村:柯希玛尔,据说海明威常在这里出海钓鱼。也是因为海明威的光顾,饭店才出了名。如今饭店餐桌全部铺着白色的桌布,上面再罩一层红色的桌布。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靠窗最近的一张桌子上面罩的是红色桌布,而下面却是黄色桌布,而这张众不同的餐桌就是当年海明威常坐的地方——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风从东面吹进敞开的饭店,海明威坐在这里,凝望着远处的大海,看见深蓝色的海面上泛着白色浪花,穿梭的渔船追逐着多拉多鱼。
下一站,海明威故居。
维西亚庄园位于哈瓦那的东南方向,海明威当初买下这座庄园,是因为妻子玛瑟不喜欢住在饭店,为了给妻子一个安稳的生活,为她营造一个“家”的感觉,他便将维西亚庄园买了下来,从此定居于此,直到古巴革命时才离开。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向来自世界各地来凭吊这位伟大作家的游客们,展示了这位作家的9000册藏书、注册在基维斯特的比拿号游艇,包括主卧室在内的每个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猎物标本,以犀牛和野鹿居多,想必这些都是作家的战利品。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那里。
这可能是海明威居住时间最久、最为舒适的一个家了,在这里,他的生活安逸舒适,同时,人们给了他最大限度的尊重,包括那位被古巴举国人民怀念着的切·格瓦拉,据说,他们常常一起出海打鱼。他在这里完成了《丧钟为谁鸣》和获得诺贝尔奖的《老人与海》。
我独自一人徘徊在维西利亚庄园里,直至黄昏。
美丽的哈瓦那让人依依不舍,耳边仿佛想起那首著名的古巴民歌《鸽子》:“当我独自离开哈瓦那海港,没有人知道我是多么悲伤,填上飘着明亮金色的彩霞,亲爱的姑娘,靠在我的身旁。”
哈瓦那,再见。
明天,你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