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散淡的人-艺术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害怕文学

    第一篇小说刊出后,陕西作协通知我参加两个月的“读书班”。我不想去,认为我无心致力于文学,写那篇小说,发那篇小说纯属一场误会。我出身于一个文化家庭,通过各种事情的教训,在内心深处对于文学的恐惧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我的丈夫对此不解,他将我送至读书班,望着在雨中路灯下站着而不愿进去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文学的大门对我竟是如此地难进。

    2.恩师杜鹏程

    杜鹏程把我这个只发过一篇小说的业余作者叫到他的家里,用了半天时间,对我那篇作品细细给以分析,这使我不好再说打退堂鼓的话。

    那篇被杜老改过的作品我至今保留着,老一代作家对年轻作者的爱护与扶植渗透在字里行间,老一代作家对文学事业的完美追求和无私奉献也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从老一辈对我,我知道了该怎么对别人。

    3.杂拌式写作

    写了几十年文章,总也写不精。摆弄手头这些文字,总是没有目的,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说不上流派,谈不上风格,一支秃笔哪儿都想伸,时而历史,时而现代,时而传统,时而意识流,没有一点儿准谱。杂七杂八也弄出不少,一看那些篇目,整个如京城磊杂拌儿,让人怀疑是否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今后也只能这样了,信马由缰地写,我行我素地写,成不成气候全不在意,好在中国别的缺,作家不缺。

    4.行文与做人相同

    我平时的穿戴很朴素,这是因为我崇尚生活的朴实。我也崇尚行文的朴实,中国历来有“文以纪实,朴实明晓”的审美标准,曾国藩在他的文论中也多次谈到“冲淡之趣”,谈到“平淡”与“疏淡”是文章的机制,“文章之境,莫佳乎平淡,有若自然生成者,以为文学之正传也。”我很向往这种自然生成的平淡,这是一种生活真实和作者真情实感的双向交通。不真诚不足以感己,更不足以感人,叙述越自然,越逼近真,才能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实感。

    行文和做人是一样的。

    5.关公的爱情生活

    翻遍《三国》,找不到丝毫有关关羽的家庭生活、爱情世界的描写。他的儿子关平、关兴的出现就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般突兀。不苟言笑,不近女色,克己复礼,施仁爱以兼天下,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形成的最高理想人格,关公无疑是这种人格最准确,最理想的代表。这代表足以让女人们敬煞,而不是爱煞。

    这是中国男人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6.英雄不食人间烟火

    中国文化产生的中国式英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社会人”,关羽富贵不淫,大禹过家不入,柳下惠坐怀不乱,一直延续到“文草”,样板戏中的“高大全”们无一不将他们的儿女情长献给了革命,所有正面角色都没有家庭没有性爱,连小常宝也是“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也就是说,她的爹到夜晚连她的娘也不想,只想他的娘。

    从艺术上看,倒也简单,少了许多麻烦。

    7.看电影的今与昔

    今天的电影院已经完全现代化了,且不说那昂贵的票价,只那两人一座的高靠背就让人感到陌生,感到不是我辈所去的地方。片子更是五花八门,却观者寥寥,去看电影的注重的是看电影的过程而不在它的内容。

    30年前,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电影却有限,我们那时都是20岁出头的小青年,在农场里劳动,为看场电影,自己得带着小板凳,披着一身月光,相约上同伴成群结队,走出一二十里地。

    我们同样注重的是看电影的过程而不住于它的内容。

    8.编剧的感觉

    写小说是作家一个人的事情。写剧本是编剧动笔大家动体的集体的事情。写小说是作家一个人说了算,写剧本是大家和领导说了算。不是所有能写小说的人都能写电影剧本,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划拉出三五万字,狠狠地折腾一下那帮靓男丽女。我干了,可我的自我感觉并不很好。

    9.老牌影迷

    我问朋友看没看过我写的《红灯停绿灯行》,他说看了,并且说我写的那个电影跟《马路天使》是一个风格。

    我疑惑,不知90年代的城市生活怎么会变成30年代的《马路天使》。正要与之探讨,他又说,你写的电视连续剧《家族》其实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翻版,再翻你也没翻出老电影去。

    我明白了,我的作品他压根就没看过。其实就是正在读这本书的您也未必看过。

    真有些悲哀。

    10.为师傅留面子

    我跟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全巧民学了几天秦腔,自称是全巧民的入室弟子。

    我不会说陕西话,就唱得很糟糕,硬是把秦腔唱成了秦歌,发音吐字很让人莫名其妙。有一天到山里去,山里寂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遂吼了一段秦腔,孰料走在后头专门写秦腔的一位赶上来说,你把秦腔唱成喔,亏秦腔的先人哩!

    我当然没告诉他我是谁的徒弟,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说,我得时刻为师傅留点面子。

    11.要静下来

    我从报社调到了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刚进文联,那是春节,若在报社,这会儿是最忙碌、最热闹的时候,发放年货,发放奖金,人时时地处在兴奋之中。在这里,却寒酸得近乎冷清,我坐在办公室里看书,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来打扰,惟一的伙伴就是窗外枯树枝上一会飞来,一会儿飞去的两只雀儿。

    我想,这样很好,时间的自由,心态的自由,是出文学作品的基础。要静下来,静下来……

    12.给戏盲唱戏

    我新学了一段老生《秦琼发配》,自认为唱得不错,很有些小得意。

    我丈夫出差回来,我拉住他让他先听我唱《秦琼发配》,我说现在的我已经把这段唱得很专业了。他就坐下来听我唱《秦琼发配》,听了一会儿说,还没有完吗?这个段子也太长了啊……

    13.知音

    夏天我在烟台海滩,面对沉沉落日,面对滚滚浪涛,激情火发,此时不唱更待何时!遂使出浑身解数,高唱一段“眼见得红日坠落往西山后”。曲罢身后有山东腔的大声喝彩,回头看是穿着水裤在浅海捞海蛤的渔人。

    那汉子说我唱得极好,就是滩上风大,把调儿扯裂了……

    14.拉胡琴

    我学过几天京胡,没有老师教,属于“无师自通”一类。

    初学乍练水平当然有限,不是松香膏多了便是一换把就跑调,往往开弓不久,屋里人便全部撤离,只剩下老公公,远远地坐着欣赏且时有评论:唔,这个姿势很好看!

    老公公耳背,不能听音色只能看动作。

    后来,琴码一丢再丢,便知是人为所致,更有甚为不佳的邻居评论,遂绝此好。

    15.弹筝

    也弹筝,却并不认真,常常是即兴发挥,让人听得如坠云山。

    某日为某人弹《渔舟唱晚》,演奏之后作陶醉状,以待夸奖。听者初时不语,良久才怯怯地问,刚才是《渔舟唱晚》么?我说当然。听者说,《渔舟唱晚》原来是这种调子啊,里头铁马金戈热闹得很哩,我还以为是《秦王破阵》呢。

    我愕然。

    16.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唱歌(之一)

    我爱唱,嗓子却不行,这常常倒我的胃口。好不容易有了个好心情自己想给自己助助兴,一张嘴,发出的声音往往与意想效果相差甚远,愉悦变为沮丧,高兴变为懊恼,如此这样,不如不唱。

    我的女儿说唱歌也是一门学问,要好好学习,于是我就跟她学唱歌。

    唱《心太软》。

    17.不懂表情——唱歌(之二)

    唱流行歌曲的大多是闭着眼睛在哼,像是牙疼,又像闹肚子;再不就是啃麦克风,好像那上头沾了二两蜜;最普遍的是上身不动下身扭,只要是憋了一泡尿,这个动作谁都会做。

    女儿说我太外行,说歌是自己唱给自己听的,是感情的自我陶醉,凡是属于陶醉的表情,都不是给别人看的,唱的和听的,是一种心的共鸣而不是表情的欣赏。

    我不懂。

    18.不懂意思——唱歌(之三)

    “……我为你流泪到天明”,唱《心太软》总是为这些词糊涂,感到这小子的确是心太软,心太软。“多余的牺牲他不懂心痛,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我不能明白,深感自己文字功夫的浅薄。我总觉得歌里的人物关系很复杂,唱它如同唱个中篇小说,常常让我理不清谁跟谁。女儿说这就对了,这是个三角恋爱。我说累不累啊,唱了一大圈,爱了一大圈,没有一点结果。

    还是不懂。

    19.自知之明——唱歌(之四)

    学唱就此告一段落。

    汉王充《论衡》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用作我对唱歌的总结恰当至极。

    “挟泰山以越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0.文学与影视

    写着写着小说,有时也走岔了路,串到影视这条胡同来了。

    说它是歪打正着的产物并不过分,因为它确是文学之外的收获,如同种豆子混杂着长出棵老玉米,强差人意中夹杂着莫名其妙的脱轨和既成事实的无奈,这其实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文学家搞搞影视,也无坏处。

    当然要给影视添些乱。

    21.争论

    作家搞影视爱挂在嘴边的足“品味”,影视家则强调的是“好看”。在这个不同的前提下,双方将陷于永无休止的争论中。我和我的导演就争得很有意思。

    导演说,现任的观众都很忙,没有时间坐那儿细细品你的味儿,你5分钟之内抓不住他们,他们就要换频道;我说,作品要艺术而深刻,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能看三天就过时了。导演说,你干脆自己拍个电视,留给你孙子去考验你吧!

    当然是导演说了算。

    22.20世纪的最大发明

    我的——位朋友说,20世纪的最大发明是电视遥控器,这个小东西太好了,你坐在被窝里就可以一会儿北京,一会儿上海,一会四川,一会儿山东……

    比你的思想还快。

    23.剧本与孩子的关系

    剧组的老演员们开导我说,写剧本如同生孩子,孩子生下了要交给别人去带,人家怎么喂怎么养,穿什么戴什么都由不得你这个亲娘了,至于长大以后成龙成风,也与你毫无关系。如果夭折,责任就全在你,你生的这孩子先天不足。

    我说,我不干。

    演员们说,不干也得干。

    24.剧组的体会(之一)

    文人很少为自己的长相操心,终日面壁爬格,哪怕咱们长了一脸的美丽痘,出了一脸的白癜风,也尽可置之不顾。那张脸无论怎么变,千里的笔照样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演员就不一样了,演员则认为他们的形体、长相、表情是属于大众而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一切是为了让别人“看”的。

    25.剧组的体会(之二)

    导演为了拉拢我,请我吃西餐,由男主角作陪。

    不吃白不吃,我尽着自己的肚子使劲儿点。而那他男主角只吃生菜,连面包也不用,说是在猛烈减肥,否则与剧中受苦受难的差距太大。望着自己盘里鲜美的炸牛排,再看看男主角的瓜菜代,我觉得,写剧本时只顾了自己痛快,却没有想到别人为此要付出的代价。

    损了点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