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人人都希望有个好名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确实是这样。中国人历来讲究取名。中国人重视名字并非无缘无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并非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作为一个符号的姓与名,虽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但它却一直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姓名对人的命运有影响。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一个人的姓名究竟对人的命运有没有影响?

    要分析姓名对人的影响,先让我们来解析一下一个姓名中包含的要素,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同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和义的完美结合,它包含了音、形和义三个方面。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

    第一,从字音的角度来论述。

    在论述字音对人的影响之前,先论述声音对人的影响,这样大家便于理解,也可以刨开一些神秘因素以避免迷信。

    声音显然有好有坏,有天籁般优美的旋律,也有震耳欲聋的噪音。声音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作息、心情好坏,而生活的作息和心情的好坏又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还是一定程度上对人命运产生影响。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信,可以对比一下一个整天生活在鸟语花香中的人和一个整天生活在噪音(比如汽车噪音,打麻将的噪音)中的人的心情、性格和心态,就很容易知道了。

    名字这个东西很奇怪也很独特,它的所有权属于我们自己,但是喊得最多的却是别人。并且在一生中,我们的名字被人成千上万次的喊到,其对人的影响力量,不可小视,这种力量类似于念咒一样。当别人喊我们的名字的时候,根据其声音的音频、音律、音调的平仄、轻重高低、强弱缓急、刚柔、粗细、尖顿、清浊等等, 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会本能的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而念头和行动正是影响我们命运的原因之一。

    声音影响人的心情和行动,这也是医学界提倡胎教的一个原因,这也是很多人听了传说中的《黑色星期五》这首曲子郁闷自杀的一个原因。

    第二,从字形的角度来论述。

    字形的方面不难理解,就是名字书写出来后给人的感觉,比如老一辈人总是喜欢给自己子女起类似“富,国,田,星,百,堂”之类名字,为什么?因为这些名字下部分形体平稳、端方、厚实,这些父母也希望这些子女能够稳重平实。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应该比较好懂,大家应该听说过书法界“颜筋柳骨”的说法,这里的“柳”是指唐朝的书法大师柳公权,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垂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有一次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从这个案例可以延伸出一些道理来,即书写不同风格的字体,对人性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一个彪形大汉写的字,多半比较大而有力,而大家闺秀的字往往清醒娟秀。

    如果一个性格柔弱的男孩,能坚持多练习柳体,心性也会慢慢变得刚强起来,因为柳体字讲究“骨”,字字遒劲有力,铁骨铮铮,写多了就会带着人的心性往“刚”或“强”的方面走。而个性本来就很要强的人,就应该练练平实、宽厚、浑厚的字体。

    另外一个例子,有些家长为了独具一格,故意给自己孩子起一个很复杂笔画很多的名字或用生僻的汉字,这种危害积极严重,一是书写不便(记得有一个笑话是,两个小学生同时参加考试,其中一个叫王一,一个叫王夔,前者已经做好了七八道选择题,而后者还在写名字);二是生僻的名字不易辨认和不易被人记住,影响工作和交流。历史上有几个大方之家,就是名字过于生僻,严重影响其知名度。

    第三,从字义的角度来论述。

    字义的角度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指字的含义,比如象征意义,谐音等等,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名字中包含吉祥如意等积极意义,而不希望有不吉的消极意义。有些人起名不注意名字中有谐音或歧义,结果象征一个人的名字变成了骂人的话,这个就不举例子了,想必大家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总见过那么几个起名不好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通常认为,姓名通过笔画的间歇停顿产生的五行象数观念,就是产生和接收五行之气的媒体,所以姓名具有调频性.好比是人的“天线”,通过字的音、义、形、象、数摄取了物质之气,代表了物质之理,吸纳了物质之波,影响了五脏盛衰。姓名如“咒语”般结合人先天的五行之气,影响人一生的健康、个性、气质.乃至运势。

    所以,民间认为,常年身体有病而医治无效的人,努力却总是不能获得成功的人,到了婚配年龄而无缘订婚成眷的人.婚姻生活不圆满的人,劳碌奔波精神困顿却所得甚微的人,悲观绝望终日无精打采的人,一定姓名为凶。所以,生活失调、遇事不顺的人,当务之急就是要改换有吉数暗示的好名。

    很多人质疑,姓名若能影响人的命运.天下同名同姓的那么多人,他们的命运为何差异很大?所以,俗信归俗信,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为了姓甚名谁会影响命运而担忧。

    想取好名字,就要知道其禁忌。

    名不正则言不顺。宝宝呱呱附地,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许多人为了给儿女取个好名字,绞尽脑汁,翻《辞海》,看唐诗,问朋友,有的甚至花钱请人取名,结果取的名字并不理想。命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两三个字的简单组合,里面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名字顺口、 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命名时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条原则。这一点 说起容易,做起却难,原因就在于命名时存在许多忌讳,这就要初为人父母者必须处处小心,要争到防患于未然。现将这些起名时常见的忌讳归纳如下: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定的。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 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的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 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 爷爷还是儿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取李大钊、斯大林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也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

    (2)起名不选多音字。

    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也有个别姓氏属于多音字,如:乐字。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如果说姓氏的多音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那么名字的拟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山东某地有一个学生名叫乐乐乐,老师上课时却不知该怎么叫他,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种读法,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

    看来这个学生的父母是成心跟整个社会过不去,一个名字居然有八种读音,在交际场合如何使用呢?到头来别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错了被人耻笑,吃亏的还是自己。别人叫不上来,可以不叫,可以避开。一个人的名字如果别人不叫,不使用,那么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所以对于多音字应尽量回避。如果要用,最好通过联缀成义的办法标示音读。例如: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乐”当读lè,后者通过“章”说明“乐”读yuè。最后一个用意义告诉你应读什么。

    (3)名中勿用生僻字。

    近代学者章炳麟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四个“工”字排成方块,即古“展”字。由于用字太偏,难倒了不少人,包括女儿的老师,弄得很尴尬。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麻烦。人们在使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却不过三、四千字,而命名又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有人曾举例说,当你去某个部门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时,把你的名字读错又经你纠正,这场面可能会使领导尴尬。领 导会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会国因为领导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生轻视之心。日后在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 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万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旧时人们命名,喜 欢翻看《康熙字典》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要使用工具书,最理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这对于命名很有参考价值。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注意避开。

    另外,今天的人由于名中生僻字计算机无法录入,在户口登记、办理证照、银行存款、邮局汇款、购买保险、民航购票以及办理其他业务时,遇到麻烦的例子比比皆是。专家说,人名看似个人的事,却有很强的社会性。名中滥用生僻字、不规范字,不但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会影响交际。

    (4)起个双名不易重。

    幼儿园里1个班就有3个“王伟”,以至于老师和小朋友不得不用大、小、胖、瘦加以区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中就有一男一女两个“杨柳”。“张颖”是个不错的名字,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仅北京市就有4000多个“张颖”。重名会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危害,而双名可使重名率大大降低。根据国家语委1989年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的抽样调查,单名重名率为67.7%,双名重名率为32.4%。因此,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起单名。

    (5)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有些人命名,喜欢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聂、耳这三个名字即是此例。这种命名的审美效果颇佳,可惜我们的姓氏能如此利用 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聂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这种方法。有些人取名时喜欢将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将此作为一种命名技巧来推广,如李季、张驰,这种技巧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个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之感。特别是当你在书法签名时,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涛、何信仁等,不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呆板单调之感,不会产生点事纵逸、变化多姿、曲折交替,气韵贯注的美学效果。我们既然是用汉字取名,就不仅要考虑意义上高雅脱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书写时变化多姿的形象美。

    (6)尽量回避常用名。

    如果一个人叫“京生”,他很可能出生在北京;如果叫“沪生”,他大概生在上海。根据国家语委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的抽样调查,57万人中,叫“建国”的有630个,叫“建军”的有610个。而叫“桂兰”的人有1084个,叫“桂英”的更多达1336个。专家建议,起名的模式不要太雷同,使用率极高的人名用字也应尽量回避。目前一些地方父母给新生儿申报户口时可以先通过计算机查询有无重名,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五、名字不要同声调。

    张湘江,冯晴岚,苑蕴玉,这些三字声调全同的名字,读起来是否觉得有些平淡呢?”沈含章“、”孙汉清“是不是读起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专家研究发现,三字声调全同的名字仅占所抽取样本的5.2%,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意无意中遵从了声调变化的规律。专家还建议,名字的尾音最好是平声,因为上声字响亮程度相对差一些。

    (7)声韵选择要讲究。

    几个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字,如果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韵母也相同,就更加拗口。“南尼兰”,“李尼丽”,“孙存春”,“柯克和”,读起来像不像绕口令?专家提醒,起名时最好不要全部选用n和l,z、c、s与zh、ch、sh这些发音部位相同的声母。要想名字响亮动听,选字的韵母很关键。专家说,名字带有含鼻音的韵母读起来响亮,“昂”、“良”、“光”、“鹏”、“东”之类含后鼻音韵母的字尤其响亮;在非鼻音韵母字中,韵腹即主要元音开口度大的,如“达”、“帅”、“瑶”、“宝”,响亮程度较高。

    (8)字型结构有变化。

    名字不但常读,而且常写。专家建议,名字选用的字结构不要太单一。像“国园园”、“林杨桦”、“吕昌晏”这些名字写起来略显单调,缺乏变化的美感,还可能影响人们对签名的识别。

    (9)避免谐音意不美。

    起名时如果谐音运用得巧妙,会使人感到含蓄,不落俗套。但是,起名者有时只注意了所选用的字本身的意义,却忽略了与名字谐音的词或词组可能是贬义的。专家指出,范婉“(饭碗)、”侯岩“(喉炎)、”胡丽晶“(狐狸精)之类谐音不美以及”温泉“、”沈阳“之类容易在文中造成歧义的名字,起名时应该避免。

    (10)名字男女要有别。

    一位男士出差开会时经常被当成女宾安排接待,令他如此尴尬的是他有个十分女性化的名字:王兰英。专家说,名字的性别差异随着文化的历史积淀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家长起名时不能不考虑性别因素,否则在使用时可能会遇到麻烦。专家还指出,名字的审美标准中,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小伙子第一次与姑娘约会,只闻姑娘芳名,他更愿意选“张万有”、“刘胜利”,还是“谢静淑”、“陈婉莹”?

    (11)国人姓名勿崇洋。

    “田中芳子”,这是位日本友人吗?不,她是个姓田的中国小姑娘。专家说,现在为给孩子起个独特的名字,越来越多的父母想出四字名,这不失为一种尝试。但是,“田中芳子”、“赵约翰”、“王彼得”这种容易让人误解的名字还是应该慎用,中国人的名字最好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

    起个好名字的九个技巧。

    姓氏、人名,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称谓符号,其中姓氏是家族的标记,人名则是属于个人专有的东西。在姓氏漫长的发展史上,难以数计的人都使用过姓,家族徽号,但同时又使用了各种各样文字作为各自的名字。于是,同姓人的名字,便成了古今同姓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字统一体。那么,既然姓氏有其诞生、发展、演变、分布的历史,同姓人的名字是否也有规律可寻呢?我们说有的。首先,同姓人取名,多数讲究名字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人生下来,其父母不加任何思索,不考虑任何意义的给他(或她)取个名字是不多见的。在古代,为人取名要有一番很复杂的过程。今古一样,对人的取名都十分得视,都愿意取个有意义的、理想的名字。多数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往往寄托对子女的期望。其次,取名有一定的根据和技巧。取名要根据男女之别,根据生日时辰,根据家庭成员的历史,根据族谱、家谱的沿革,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根据父母的愿望等等,综合取舍,最后形成之。

    起名的原则,除了考量汉字固有的音、形、义之根本要素之外,主要还根据当事人的八字分析并兼顾五行的喜忌、生肖喜忌等因素。五行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无处不在。命中喜某五行,名字中来补之,这是中国经典和传统的做法。

    关于起名,网上流传最广的是上世纪从日本引进的所谓“五格剖象法”,对于此法大多数人不是很认同(有时候没有办法也会兼顾这种需要)。按照这种方法,很多姓氏的人,起名的可选数量非常少,结果造成大量人重名。关于其弊端,网上论述很多。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同姓人取名的方法和技巧。

    (1)引经据典取名法。这种取名方法是截取经典中的名言或警句,稍加变化,作为名字,以表示名字的典雅和讲究。例如:沔的名字来自《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又有人取名贤棣、棣活,来自《诗,小雅,常棣》周公宴兄弟的乐歌,后人借“棣”为“弟”的典故;贺的名字,来自《诗,大雅,下武》:“四方来贺。”诩名字,来自《礼记,少仪》:“会同主诩。”郑玄注:“诩谓敏而勇。”象的名字,来自《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弘的名字,来自《易,坤》:“含弘光大。”益南的名字,来自《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来自《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鹏的名字,来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古今不少人取名字,尤其是读书人取名字,讲究查阅经典和引经据典是不乏其例的,也是值得效法的。

    (2)崇慕圣贤取名法。由于圣人和贤达人士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杰出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因此,受到敬仰、崇慕。古今以来,人们在取名时,也以圣、贤的名字作为取名选字的一种依据,表达出对圣、贤的崇慕与效法。如选用尧、唐、舜、虞、禹、汤、文、武、孔、孟、绍尧、绍唐、绍舜、绍虞、孔圣、希孔、希孟、希圣、希贤等字入名,都是明显的例证。

    (3)崇尚道德取名法 中国人由于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薰陶和影响,有一种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也在取名方面表现出来。如取名时选用德、道德、敬德、仁、义、礼、智、忠、孝、节、忠恕、守敬、诚、忠诚、实、诚实、德洁、德行、恒节、德福、建德、建义、守义、守信等。

    (4)五等爵位取名法 古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象征贵重的权势和地位。古代人取名选用、公、侯、伯、子、男是表达做人的珍贵。这种取名法,在另一种意义上表明了崇慕祖先之义。

    (5)易象八卦取名法 易象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的图形,用“-”和“,”符号组成,以“-”为阳,以“,”为阴。《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周易》、《易传》以及易象、八卦,在中国是很有影响的学问和文化现象,从伏羲到孔子、再到历代易学家,都对易名胜、八卦有研究,易象、八卦也深刻渗透到中国人取名用字上来,因此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字都是取名使用频率比较高、且具有一定隐定性的用字。

    (6)崇文尚武取名法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中,文、武是人们建功立业的两个不同途径,有人崇文,有人尚武,这种崇文尚武的传统,也反映到了取名的学问上来。例如关于崇文的取名用字,有文、文学、力文、文俊、文豪、育文、尚文、宗文、文宗、文贞、儒、儒雅、宗孔、宗孟、文华、翰、翰林等。又如关于尚武的取名用字,有武、崇下、绳武、冠武、尚武、勇、威、纵、天纵、震、强、加强、力、大力、镇、镇武、振武、虎、彪、豹、鹰、鹏、云鹏、云升、云翔等。

    (7)崇尚吉祥取名法 很多人取名,希图吉祥、幸福,因此,选用吉祥、幸福方面的字很多,例如:吉、祥、吉祥、福、禄、寿、喜、禧、有福、幸福、庆、吉庆、瑞、祥瑞、竹瑞、嘉、兴、利、兴利、胜、胜利、天、天胜、寿、鹤寿、伟、大伟、安、平安、进喜、焕、焕发、明、光明、辉、乾辉、凤仪、菩萨等。

    (8)区分性别取名法。区分性别的取名法,是古今中外最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的取名法。在古代,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男女区别都有严格的区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男女性别也人严格的区别。古今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很多根据其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分工不同、生活习性不同而决定的。古今同姓人取名,也同样采用了这种区分性别的取名法。

    就男性而言,取名的方法有:

    1,根据男性有抱负、在理想、有宏伟目标、有志气要完成某项事业、要建功立业的特点,古今有选用为民、柱石、建功、建勋、弘业、保国、进帅、国柱、栋梁、占一、向前、知远等字取名的。

    2,据男子汉勇猛、刚强、豁达、向上、有力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特点,古今有选用万里、高山、山、海、川、河、大江、长空、鹰、虎、彪、豹、鹏、大鹏、宏伟、飞、升、腾、达等字取名的。

    3,根据男性有谋求四季平安、发财进喜的特点,古今有选用金宝、富贵、四吉、喜财、进财、进宝、财旺、升财等字取名的。

    4,有的男性还愿选用不俗的字、表达志愿的字、表达操守的字、表达长寿的字取名的,以至选用外国译音字取名的,等等,不一而足。

    就女性而言,选字又与男性有区别:

    1,选用明显表示女性的名字,选用加“女”字偏旁的字,给人一种明了、大方、直感,见名即知是女性,如:女、娆、嬉、婵、妩、嫔、妞、妮、妇、奶、娜、娅、娘、姬、媛、婷、嫦、娟、娲、娥、婀、姊、姐、妹、姑、姗、姆、姘、姣、娓、婶、婉、妙、婊、嫩、孀等。

    2,选用柔情、柔景一类的字取女名,表达女性的温柔可爱性格,如:云、月、波、雪、雯、涓、爱、惠、喜、怡等。

    3,选用艳美一类字取女名,表达女性的美丽、可爱,如:妍、爱、鲜、艳、美、丽、娜、倩、俊、娟、花等。

    4,选用玉石珍宝一类字取女子名,象征女性的高贵,如:玉、玛、琳、琥、瑚、瑗、琼、玛、瑙、环、珏、玳、珀、珍、珊、珙、珠、琪、瑛、宝、金、银、钰、钏、钕等。

    5,选用花草一类字来表示女性名字,这种形式给人一种自然美感,表达出女性像花一样美丽、娇绝、动人,听了名字即使人喜欢,如:芗、芯、芦、芙、芝、兰、芋、芍、芨、芽、苓、苁、荠、花、菁、菘、黄、菽、蕉、蕾、薇、蓝、萝、梅、桃、蓬、莲、杏、采、枫、栅、椒、芬、芳、芹、芪、芭、苹、茉、莉、苗、英、苓、茑、苞、草、茱、荔、莎、荷、萍、菠、桦、菲、蔷、蕊、荞等。

    6,选用女德及闺物一类字取女名,表达女性的文雅、正直,如:慧、巧、静、娴、淑、秀、俊、阁、钗、钏、香、文、雅、真等,不一而足。

    (9)崇尚自然取名法。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实践中,培养了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良好风尚,这种良好风尚也明显地反映在取名的学问方面。崇尚自然的取名法,用字涉及的范转很广泛,从日、月、星辰的名称,到各种山、川、河、水的名称,到各种动物、植物的名称,到春、夏、秋、冬的名称,到各种自然现象的称谓,等等,都可以用作取名用字。例如:江、大江、河、大河、川、大川、小川、山、大山、岳、嵩、湘、沔、汉、洙、明、光明、亮、大亮、玉、璞、琦、宝、金、银、铜、铁、锡、树、木、林、森、松、柏、枫、桦、桐、桐、楠、竹、草、芳、芳草、芳香、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晖、朝晖、日、月、星、辰、梁、栋梁、石、柱石、兰、莲、梅、菊、牡丹、洲、浩洲、荣、繁荣、鹤、燕,等等,不胜枚举。

    除了上述各种取名法之外,还有阴阳五行取名法,天干地支取名法,十二生肖取名法等,取名可选用阴、阳、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等。

    在运用字形命名时,过去有两种技巧,一是拆姓为名,另一是增姓为名。所谓的拆姓为名是指取名时截取的一部分作为名,或者把姓分割为两部分作为名。如商汤时的辅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构成的,此外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张大弓、计午言、董千里、杨木易也都属此类。另外还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将姓拆为两部分作为名的。古人有些人将名剖分为字,如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开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属此类。还如清代的毛奇龄字大可等。还有些人是将姓名剖分为号,如清代的胡珏号古月老人,徐渭号水月田道,则又分名入号。

    起一个先声夺人的艺名。

    艺名是否有吸引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当演员尚未成名时,好的艺名可以先声夺人,引起观众的注意。

    (1)艺名有多种形式。

    我们以演员的艺名为例,分析如下:A、姓名形式:例如:高镇山,艺名高庆奎。何凤仪:艺名何老凤。王德臣:艺名王二浪。黄国雄:艺名黄不灭。褚学发,艺名褚大撸。B、非姓名形式:例如:常宝霆,艺名小蘑茹。李寿山,艺名一条鱼。孙玉林,艺名小利巴。刘成基,艺名当头棒。张兴隆艺名三骡子。

    两相比较,采用姓名形式的艺名比较雅,采用非姓名形式的艺名比较俗。从艺名的使用价值来看,倒是比较俗的非姓名形式的艺名,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大众的口味。作为艺名,一味地追求文质彬彬,落人文人自号的俗套,倒给人俗不可耐的感觉。倘若想方设法俗到好处,倒显出几分雅意来。

    (2)起个好听的艺名有诀窍。

    利用纵向联系取名。在相关的演员之间,艺名有时可能发生纵向或横向的联系。所谓纵向联系,就是演员巧妙地借用前代演员的艺名。a,例空:白玉霜,小白玉霜。“白玉霜”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李桂珍的艺名,在评剧界和评剧观众中,可谓无人不晓。其后的评剧演员李再雯则取艺名“小白玉霜”,这对评剧观众来说显然是有诱惑力的。b,叫天子,小叫天,盖叫天。“叫天子”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谭志道的艺名,他的儿子谭鑫培承继家传,推陈出新,故取艺名“小叫天”。其后京剧演员张英杰则取艺名“盖叫天”,可谓艺高胆大,出言不凡。

    在我国,一向有忌讳使用长辈名字的习俗。当代人虽然不甚忌讳了,但为子女命名时,一般还是不喜欢使用长辈的名字。演艺界则不同,即使不使用艺名,也喜欢在下一代的名字里,留下上一代的痕迹。例如,言菊朋的儿子叫言少朋,李桂春的儿子叫李少春。这种父子名字同用一个字的现象,一般是有条件的,即下一代必须同上千代有家学渊源的关系。

    这种前后相承的艺名,目的自然是想借助前代演员的声誉来吸引观众。但观众的眼睛是哄不得的。借用前代的艺名,至少表演技艺同前代演员不分伯仲,要有继承,有所发展,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失云观众。舞台艺术是直观的,冒牌的假货很难找到市场。因此,“处处挂牌镊子张”的情景,在演艺界一般不会出现的。

    利用横向关系取艺名。所谓横向联系,就是几个或者更多的演员采用同字的模式取艺名。例如:a,恩庆社,学生取艺名全有庆字,如胡庆元、胡庆和、胜庆玉等。b,恩荣科班,学生取艺名全有荣字,如陈荣会、张荣秀、黄荣达、郭荣仁、吴荣英、裴荣庆等。c,益加班,学生取艺名全有益字,如王益友、侯益才、侯益太、唐益贵、李益重、王益荣、李益广等。

    还有的班社像起法名似的,连姓氏都不要。如醇王府班的学生均以荣字打头取艺名,譬如荣生。这种横向联系的艺名,多属于姓名模式。由于采用了同字,取名的局限性必然很大,因为这类艺名多显得呆板拘谨,缺乏生动活泼、溢彩传情的神韵。

    格字数起艺名。从字数上分,艺名的起法有以下几种类型:a,用双字起名。例如:高朗亭,艺名月官。徐小楼,艺名双红。萧长华,艺名宝铭。b,用三字起名。余第祺,艺名余叔岩。李桂春,艺名小达子。c,用四字起名。例如:李青山,艺名大金镶玉。陈伯华,艺名筱牡丹花。d,个别的人也采用五个字的艺名:例如:谢其荣,艺名神手谢老化。石月亭,艺名十月明。尚德泉:艺名沿小云。邝健廉,艺名红线女。赵桐珊,艺名芙蓉草。周信芳,艺名麒麟童。荀慧生,艺名白牡丹。

    民间习惯给孩子取贱名。

    民间以为,婴儿长大成人要过许多道关,为了婴儿顺利成长,需要在许多关节予以关注。民间有给婴儿取贱名的习俗,以为取贱名好养,就是其中的关注方式之一。

    (1)取家畜名为乳名。民间多取狗名,如狗、阿狗、乖狗、小狗、二狗、腊狗、狗宝、狗剩、狗屎、狗多。战国时期卫宣公有臣叫司空狗,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乳名就叫“犬子”。东晋诗人陶渊明,乳名为“溪狗”,金朝有叫海狗、猪狗、唐括狗儿的。

    以狗为名,民间有不少传说。一说狗有七条命,活下去的能力强,“小狗好拉巴”、“狗好养”,这可能是以狗为名的重要原因。一说狗舍己为人,自己吃人便,而把粮食留给人。传说人们富裕之后,心眼不好,不知道照顾年老体弱的人,于是,太上老母就化装扮成一个乞婆去一户人家乞讨。这家妇人说:“给你吃,还不如给狗吃!”刚巧,孩子屙屎了,她就用饼给孩子擦屁股,擦完后扔给狗。狗像是可怜乞婆,叼着走到乞婆面前,摇头摆尾。太上老母十分生气,心想,人还真不如狗。于是决定惩罚人类,只让麦子留一个穗,高粱留一个头,豆子留几个小荚,给狗当食吃。从此以后,人间富不起来了,只吃太上老母给狗留下的这点儿粮食,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以狗为名,还因狗一胎多子,兆富有。《杂五行书》云:“犬生四子,取黄子养之;犬生五子,取青子养之;六子,取赤子养之;七子,取黑养之;八子,取白养之。白犬乌头,令人得财;白犬黑尾。令人世世乘车;黑犬白耳,犬主畜之,令人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黄犬白冠,令人世世衣冠。”

    此外,民间取名还喜用牛,如小牛、牛牛、铁牛、水牛;喜用羊,如小羊、二羊,金兀术之子小名就叫“羊蹄”;喜用猪,如花猪、猪猪、小猪,金朝大臣有叫完颜猪儿的.胡沙虎乳名就叫“猪粪”;还有叫驴的,金大臣也有叫李瘤驴的,元杂剧中尤多,如张驴儿、丑驴、赖驴。

    (2)取器物之名为名。如用农具名犁子、耩子、耙齿、扫帚、碌碡、木锨、粪篓、镢、镐;用炊具名锅子、勺子、大瓢、长勺、二铲子;用家具名凳子、桌子、长凳、大柜、小缸儿、篮子、瓶子、篓子、二橱;用工具名钳子、扳子、镊子、铜锁。刘备曾为其子,蜀汉后主刘禅起名为“阿斗”。

    (3)以贱业、贱民之词为名    俗以为贵人难养,而贱民生命力顽强。如战国时期鲁文公之子名“恶”,齐母氏之子为“乞”,晋惠公之子为“圉”、女儿为“妾”。魏晋南北朝时期,喜欢以“奴”为名,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为“寄奴”.大诗人谢灵运的乳名为“奴奴”,还有一些朝廷官员取乳名酸奴、小奴、狗奴。因僧以百家食为食、百家衣为衣,故唐宋以后以“僧”命名.如欧阳修之子名僧哥,民间也有“和尚”、“大和尚”、“土和尚”之名。

    (5)子取女贱名    古以女为贱.子为贵,故子取女贱名,以求好养。史书中有这种记载,如鲁隐公名息姑、徐夫人,李君羡小字五娘,李存儒本姓杨名婆儿。现在某些偏远乡村仍有称儿为“大妮子”、“二妮子”、“家妮子”、“假妮子”、“小丫”、“丫头”的现象。我国早期革命家李立三,乳名就叫“狗妹仔”。河南林县一带,生了男孩.在未满月之前不准说“男”字,怕暴露了消息,被邪魔拉去,要伪称“女孩”,这就怪不得男孩取个女孩名了。

    旧时民间取贱名,多以“轻贱之词+性别称谓”的形式命名,如臭妮子、屎妮子、贱囡、草女儿。唐寿安公主乳名为“虫娘”:也以“排行+轻贱之词”为名,如二傻、大愣、大丫、三癞、阿呆;或直接以轻贱词称之,如淘气、懒孩儿、臭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一些贱名仍然存在,如虫、鸡、狗、猪、驴、狼、愚、刁、痛、秃、骂、怨、暴、恶、烦、粪、邪、矮、悲、惨、耻、臭、错、皮、嘴、鼻、肚等。

    (6)女取男名。还是重男轻女的意识体现:生了女儿,还指望生儿子,便在女儿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等。

    除取贱名之外,民间还有借名、寄名、撞名、偷名的风俗,以为借名可以防止夭折,便于养活。

    (1)借名。曲江人则有借名之俗。曲江之北,有大山两座,一名狮子山,一名象山,两山之间有石门相连接,当地人称为“双石门”,为曲江通海之道。如有小儿啼哭受惊吓,当地人便择黄道吉日,备糕点水果香纸至双石门借名。事先请道士用朱砂纸写上带“石”字的名字.如“双石成”、“石天保”,然后到双石门处焚香祈祷后。将纸贴在石门上,沿途呼唤所取之名,还家即可。据说借名之子,强壮健康。成婚后,便再至此设祭取名。

    (2)寄名。吴县旧时有寄名之俗。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吴县富贵之家,怕婴儿娇生惯养.柔弱夭折,乃至庙烧香.用红布制一袋,将小儿年庚写在里边,悬挂在佛橱上,这就等于将小儿寄给了佛地。然后僧人便会给小儿起名,名字的第一个字一定是这个僧人的姓。直到成婚之年,才将红布袋取回。僧人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命硬得很,名字自然刚猛,百邪难侵。

    (3)撞名。如果小儿有疾病,便在路旁陈列果品,焚香烧钱,第一个经过的人至,便以为是小儿的干父母,享以果品,以求认继,即为撞名。这种撞名是认干爹干娘的一种形式,即撞见谁就姓谁的姓。

    (4)偷名。民间也“偷”人丁兴旺之家的小儿之名。胡朴安说,偷名要请人向要偷之人家偷一个饭碗及一双筷子,不能被这家发现,返回时,儿母抱小儿在门前迎接,叫“接名”。偷名者呼名,儿母代儿应之。这样,等于让被偷之人家的小儿替他承受病灾,可谓缺德至极。

    民间以为,乳名是一个人魂魄的象征,而每个人的魂魄都由冥间阎王爷控制,并将每个人的名字登记在卯簿上。阎王爷让谁死,就按名叫人,并命无常鬼去按名索魂。如果不给孩子起人名,或借用他名,造成魂魄与人名之间的谬误,无常鬼按名索魂之时就会落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仇人用名字施以巫术而受到伤害。

    显然,这是一种迷信风俗。但是,这种借名偷名之俗却形成了浓厚的乡土社会风气,融人到了民间求寿佑长的人生礼俗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习俗现在在乡村已几乎灭迹。

    给孩子起小名应该知道的事儿。

    不管怎么起,作父母亲人对孩子的爱称,起小名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名应好听、好记、好喊;

    (2)小名一般不带姓氏,往往前冠“小”字,或后加“儿”、“子”,或以叠词方式组成;

    (3)小名要能表达一定的含义;

    (4)小名应避免不雅的谐音和歧义;

    (5)小名用字的五行要能配合生辰八字。

    在我国,一般每个人只有一个小名。该怎么给孩子起小名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期望式。通过给孩子起小名,寄托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和祝愿。希望孩子健康美丽的小名有:婷婷、媛媛、丽丽、沛沛、佳佳、小小、盼盼、奴奴、莺莺等。希望孩子上进成才的小名有峥峥、大伟、大成、小杰等。

    (2)随意性起名法。不考虑孩子出生时的各种因素,只考虑找一个顺嘴、亲切、动听的小名即可,这种小名是非常多的,如小红、小荣、丫丫、豆豆、月月、晶晶、斌斌等。

    (3)以父母喜爱的小动物或植物为孩子起小名。古人如孔丘的儿子小名为“鲤”,司马相如小名“犬子”,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现代如小鹿、燕燕、菊花、荷花、桂花、小蕊,大鹏、杜鹃、猫猫、鸽子等。

    (4)按孩子出生时间、地点、特征起名。以出生时间起名:如晨晨、亮亮、小霞等;以出生地起名:如津津、宁宁等;以季节起名:如春儿、小秋儿、冬冬、小雪、腊梅等;以生肖起名:如小虎、大龙、小牛儿等;以体貌特征起名:如胖胖、小白子、乐乐等等。

    (5)联想式起名法。以小孩出生时家长的境况、心情为孩子起小名。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给女儿起小名叫“南南”,原因是南南出生的时候,姜昆正在云南边境作慰问解放军的演出,所以起了这个小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姓名备忘录”征文中有这样一篇来稿:一位军人妻子临产时妊娠中毒,丈夫远在前线,孩子出世后一直由婴儿室的医护人员昼夜喂养,医务人员不仅像亲人般地照顾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小名,叫“两地儿”,这个小名就这样一直叫了下来。

    以下是一些特别好的小名,朋友们在给自己的宝宝起名时,不妨作一下参考。

    舟舟:小船,扬帆远航。浮沉不定,是非参半,晚婚大吉,中年多灾,晚年吉祥之字。

    牛牛:小牛一样壮实。清雅荣贵,一生平凡,子孙兴旺,中年成功隆昌,精诚之字。静静:文静,秀气。

    婷婷:美丽。

    晴晴: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铛铛:铃铛一样欢快的声音。

    叮叮: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忧心劳神,劳累奔波,晚年幸福之字。

    齐齐:豪杰气概。

    糖糖:甜蜜的宝贝。

    阳阳:阳光一样灿烂。

    笨笨:傻傻的小可爱。

    康康:健健康康。一生清雅伶俐,多才多能,中年身弱或多灾,晚年吉祥。

    乐乐:一生都是快快乐乐的。英敏多才,子孙兴旺,名利双收,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佳佳: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贝贝:全家的宝贝。出外吉祥,多才巧智,中年隆昌,二子吉祥之字。

    多多:多福多寿多欢乐。克服万难后,成功发达,多才贤能,爱情失败,晚年隆昌之字。

    萌萌:幼年辛苦,英雄之格,中年小心,晚年吉祥之字。

    甜甜:甜甜蜜蜜。

    嘟嘟:粉嘟嘟,胖嘟嘟,漂亮、可爱、健康。

    毛毛:娇嫩,家里的小宝贝。

    天天:天天开心,快乐。

    囡囡:乖巧的小丫头。

    蓉蓉:聪明、伶俐,美丽如芙蓉。

    石头:长得像石头一样结实。

    毛豆:很可爱,很好吃。

    米米:小巧,可爱。

    呱呱:活泼、可爱。

    朵朵:娇嫩的小花骨朵。

    胖胖:可爱,健康。

    壮壮:健康、壮实。

    兜兜:可爱的。兜着全家人的爱。

    豆豆:小小的,可爱的。

    跳跳:爱动的活泼的小家伙。

    果果:爱情的结晶。

    亮亮:权威显达,博得名利,且养柔德,功成名就。

    皮皮:皮实,顽皮,调皮。

    依依:文静,安闲。

    闹闹:调皮,爱动、活泼的。

    了解起名新规定。

    一个人的名字不光是为了标明自己的身份,而且还有着社会公用,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就失去了名字原有的意义。如果在取名如使用异体、冷僻字,让他人读不懂、写不出、记不住、或误解,还会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公民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中,公安机关就遇到这类问题,有的人姓名使用冷僻字,使得计算机字库没有库容,造成办证不便。还有在社会活动中,如办理银行业务、证券、保险、教育、卫生医疗等等,冷僻字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麻烦。

    曾经有人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姓名“唐垚”(音“摇”),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老师都读不出这个“垚”字,每来个新老师刚喊出“唐”就停顿下来翻查字典。有次校长站在主席台上高声念获奖学生名单,“唐垚”念成“唐土”,老师同学捂嘴嘻嘻笑,校长马上就变脸了,无奈扭头问旁人。那是90年代中期,当时计算机字库没有这个字,孩子办户口、保险,甚至中考报名都遇到麻烦,家长只得将女儿名字改了。

    还有一位崔姓男子,曾出国到日本数年,其妻姓刘,后来给女儿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崔刘美智子”。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女儿名字一喊开后就让人忍俊不禁,“吹牛美滋滋”。

    为了提醒大家起名应该注意的事项,我国公安部特别于2007年6月出台了《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已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并下发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研修。公安部相关业务部门人士称,“条例”还在研究过程中,现在只是个初稿。

    子女起名立新规父母双姓可同用。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将新增128万个双姓,从而缓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取名用字有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

    (2)违背民族良俗的;

    (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 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此外,《条例》还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

    (1)已简化的繁体字;

    (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

    (3)自造字;

    (4)外国文字;

    (5)汉语拼音字母;

    (6)阿拉伯数字;

    (7)符号;

    (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变更:改名一生只有一次。

    《条例》规定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不算作复姓,一旦实施,很多父母可能就会打算将子女的名字进行更改,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同时还规定,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实施后,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还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