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公而无私关心他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21年2月20日,毛泽东偕妻子杨开慧、三弟毛泽覃和两位舅父同往韶山冲。

    毛泽东此次回乡,是来劝说他的二弟毛泽民离开家乡到外面去“闯世界”的。

    次日清晨,三兄弟去后山拜祭了父母的坟茔,归来后一家人坐在自家的堂屋里共同商议以后该怎样“讨生活”。毛泽东直言不讳地劝说二弟放弃家中的一切,跟他一起去长沙:“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大事,不要只想自己的小家么!离开这个小家,是为了建立更美好的大家,让千千万万人都有一个好得多的家,这就是舍家为国、为民啊!”

    在毛泽东的启发、引导和激励下,毛泽民经过反复考虑,最终答应舍弃自己的“小家”,走上了为国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1922年5月1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更宜注意的问题》,首倡了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劳动法。

    即日,毛泽东还在湖南学联“五一”节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一个人在“老”“少”两段不能做工的时候应该都有一种取得保存他生命的食物的权利,这就是生存权。若是工人有力,而社会无事可以买他的力,事实上工人不得不“赋闲”时,社会就应该本着罪不在工人的理由,而给与他们平常的工费,这就是劳动权。“五一”这个纪念是8时间工制运动的纪念。这种运动的目的在缩短工作时间以求娱乐教育,这是“能生存”而且“得了业”的人的要求,能生存而且得了业的人自然应该进而要求8时间制。至于那些不能生存的人,失业的人,问题则在如何使之生存与得业,在现时的湖南我愿大家特别注重在这里。

    5月中旬,毛泽东再一次到安源,召开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议,听取前一阶段的工作汇报。会上,当他听到安源工人在“五一”这天高呼着口号、冒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时,不停地点头称赞说:“好么,很好!工人们真的发动起来了!”

    这时,有人说起了游行时所喊的口号,最响亮的一句是“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摆了摆手,表情严肃而语气关切地告诫大家:“这样不可以呢!我们党暂时还不能公开,对敌斗争既要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工人兄弟的人身安全……”

    毛泽东的话提醒了大家,使安源路矿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的人们从此认真注意了对敌斗争的策略。

    接下来,毛泽东连续几天深入到路矿工人居住的工棚中,对围聚在周围的工人们多次讲解了工人们应该得到的基本生活权利和“五一”国际劳动节中所提倡的8小时工作制的一些更宜注意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些话使工人们深深感觉到,毛泽东是关心他们的,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

    1930年3月末,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赣南转战,组织上派了一名叫陈昌奉的年轻战士到他身边当勤务员。

    陈昌奉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在料理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中,他渐渐发现毛泽东夜里很少睡觉,吃过晚饭就点上小油灯,打开公文包开始工作;毛泽东体谅陈昌奉的年岁小、夜里容易犯困,总是嘱咐他“不要跟我一起熬夜,困了就找地方躺一会儿,有事我会叫你……”

    1935年5月12日,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忽然想起了要看《水浒》这部书,便对他身边的警卫员陈昌奉说:“你去四处走走,看能不能找本《水浒》来。”

    陈昌奉问:“要水壶干什么?”

    毛泽东挥了一下手:“我有用呢!”

    陈昌奉只得转身去四下里找水壶,过了一会儿拿着一个大铁水壶跑了回来,毛泽东一见就笑了,无可奈何地一手叉腰、一手指一指水壶说:“昌奉啊,我叫你去找本《水浒》,你给我找来一把水壶,牛头不对马嘴么!”说罢,不禁又笑了。

    陈昌奉拿着水壶愣在那里,不解地问:“你要我找的不就是水壶吗?”

    “我要你找的是一本书,是一本名叫《水浒》的书哩!”毛泽东笑着解释说,“不是烧水的壶,懂了吗?”

    陈昌奉摇了摇头,显出一副茫然的样子。

    毛泽东说:“要学习呢!看来,我们的红军战士,要很好地进行学习呢!”然后用爱抚的目光盯着陈昌奉依然茫然的脸,又说,“等日后有条件了,我送你去学习,要让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有知识、有文化。”

    长征途中,毛泽东依旧改不了夜间工作的习惯,而陈昌奉毕竟年轻,很难适应跟毛泽东一起“熬夜”,有时难免在毛泽东夜间工作时犯瞌睡;每当陈昌奉犯瞌睡时,毛泽东总会爱惜地对他说:“好了,快去困觉吧!不要让两个眼皮再打架了……”

    听毛泽东这样说,陈昌奉心里总会感到热乎乎的……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会议。毛泽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根据中国时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

    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从政治上批判了“左”倾错误。

    在此期间,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通过传递信件等方式,同受蒋介石派遣前来“围剿”陕甘宁苏区的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等人建立了联系。

    当杨虎城接到由红军第26军政委汪锋转交的毛泽东的亲笔信后,对信中所提的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深表赞同。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等人联名发表《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刘志丹率领抗日先锋军发起了东征战役。

    蒋介石为支援盘踞山西的阎锡山部阻击红军,调动10个师的兵力进入山西,同时令促杨虎城、张学良部向陕甘根据地发起进攻……

    5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军全部撤回黄河西岸,结束东征。

    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联名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公开放弃了反对蒋介石的口号。通电中指出《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国难当前,双方决战,不论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而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称快。

    将人民抗日先锋军撤回黄河西岸,以此行动,向南京政府、全国海陆空军、全国人民表示诚意,我们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一切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队伍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

    全国凡属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团体、人民、党派,赞成我们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组织停止内战的促进会,派遣代表隔断双方火线,督促并监视这一主张的完全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5月25日,为联合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写信给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捐忿弃瑕、以达共同抗日之目的《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页。:

    救国大计,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集事。敝军抗日被阻,然此志如昨,千回百折,非达目的不可,亦料先生等终有觉悟的一日。侧闻蒋氏迫先生日甚,强制晋军二度入陕,而以其中央军监视其后,是蒋氏迄无悔过之心,汉奸卖国贼无与为匹,三晋军民必有同慨。先生如能与敝方联合一致,抗日反蒋,则敝方同志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除此中国人民之公敌。

    6月末,毛泽东随中共中央机关从瓦窑堡迁驻保安。

    在此期间,毛泽东特意派人到张、杨军中进一步协调了两军之间的友谊关系。

    为了改造部队和培养抗日干部,张、杨两军在西安附近又联合创办了军官训练团;随后,张、杨共同商定了应付蒋介石和准备抗日等具体事宜。

    从此,实现了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联合抗日。这个联合抗日,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8月10日,为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尽快建立,毛泽东致函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沈钧儒及全体救国会会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共同抗日救国的决心和诚意《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页。:

    我们愿意与任何军队、任何政党、任何派别合作,只要他们赞成准许抗日、反卖国贼和爱国运动的完全自由。

    各政党各阶级在抗日救国旗帜之下,团结起来。排除一切相互敌意,互相忍耐,互相尊重,全民统一战线就可以胜利完成了……可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使中国民族脱离一切帝国主义的束缚,并达到全中国的真正民主的统一。因此,我们认为统一战线绝不是一个很短的暂时现象。

    8月13日,毛泽东再次致信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并派了张文彬作为红军代表前去协商联合抗战的诸多有关事宜。

    8月14日,毛泽东在一日之内又连写4信,一封信致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促其“确立抗日决心”;另一封信致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35军军长傅作义,促其“抗日图存”以“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再一封信致国民党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宋子文,呼吁“救亡图存,惟有复归于联合战线”;还有一封信致在国民党工会中工作的易礼容,指出“现在局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合作无以抗日”,希望他们“能发展一个有益于国有益于民的集体力量”。

    9月8日,毛泽东致信国民党政府驻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指出“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

    同日,毛泽东还致信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以及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王均,分别向他们提出了尽快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为当务之急。

    为了能够使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驻军尽可能多地积极投入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来,毛泽东还给东北军中的爱国将领、第67军军长王以哲写去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重申了红军“抗日救亡”的主张,表明了“以全国与西北的有利形势,以东北军与红军的联合力量,绝不怕外间若何之风波也”的态度。

    9月22日,毛泽东同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签署了抗日救国协定,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西北从此出现了抗日大联合的大好局面。

    庆幸之际,毛泽东夜不能寐;展望时局,随即又提笔致函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蔡元培先生,希望他利用他的资望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响应和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

    眼见毛泽东日夜为国事操劳,贺子珍有时便劝他几句:“该歇一下就歇一下,你总这么写,他们就能听你的?”

    毛泽东自信地说:“救国大计,我们总要抱以诚心么!”

    贺子珍则说:“你再写信、再呼吁,蒋介石也改不了反共!”

    毛泽东说:“除了蒋介石还有别人么!我们的既定方针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同时要尽量争取蒋介石;要晓得,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共产党人必须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

    贺子珍不再劝了……

    9月23日,毛泽东在回答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的采访提问中明确回答说《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我们所坚持的团结的基点是民族解放的抗日原则。为了实现这个原则,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民主共和国,建立国防民主政府。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一、抵抗外国侵略者,二、给广大人民以民主权利,三、加速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要建立一条民族解放战线,它的成功将意味着抗日斗争的胜利,这个胜利,归根到底,也就是世界和平的胜利。因为只有获得这样的胜利,中国人民才能和世界上所有的自由人民并肩前进。

    为了能够与全国各方力量和各界人士尽早地结成统一战线,动员亿万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日,毛泽东在保安夜以继日地辛劳着;他常常是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眠、甚至是忘记了大小便,一工作起来就没完没了。他不修边幅,不理发,头发总是长长的,穿一件打了补丁的灰色的旧布军上衣,手上拿着纸烟,在简陋的窑洞里铺开一张大地图,在上面仔细地寻找、查看和画圈圈、标点点;他在统一部署红军的战斗力、以便保证有效地抵抗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军的不断进击和袭扰的同时,亦在想办法如何扩大红军的根据地和联合全国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同时也在想办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如何壮大红军和人民的力量,抵抗日寇的侵略,阻止敌人的进攻……

    东北已经沦陷,华北山河危急!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面临着丧失国土、沦为亡国奴的危险!

    在这段时日里,他明显地消瘦了,脸庞两侧的颊骨突出、下颚骨也明显地紧绷着脸上的肉皮;工作人员心疼他,多次劝他注意饮食、保障睡眠、注意休息,但他哪里顾得上来呢!

    他——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要救中国!救人民!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22日,宋美龄、宋子文一行到达西安。

    23日,毛泽东委派周恩来为中共全权代表赴西安参加张、杨与宋氏兄妹的谈判。

    两天后,谈判达成6项和平协定《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33页。:

    (一)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三)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

    (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六)其他具体的救国方法。

    “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终以和平方式得以解决。

    1943年10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听叶子龙告诉说,参加高级干部整风学习的陈赓给仍是孑然一身的彭德怀介绍了个对象。立刻很高兴地说:“他彭德怀整天脸上没得一点笑容,女孩子见了都怕他;这个陈赓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把他这个‘堡垒’攻下来了!”随即又问,“女方是谁呀?”

    叶子龙说:“女方叫浦安修,是从北京师范大学来的,共产党员。”

    “好么!”毛泽东喜形于色地说,“去对陈赓讲,让他抓住‘战机’,成全了这件好事!”

    叶子龙也笑了说:“彭总要是真和人家谈成了,这可是‘土洋结合’……”

    毛泽东大笑道:“这也正是革命的‘土洋结合’哩!”

    次日,叶子龙去对陈赓讲了毛泽东的话;几天后,彭德怀这个整天严肃着脸的人,终于在陈赓的一再“撺掇”下,和那个名叫浦安修的女大学生在一起说了话、散了步、谈了心……

    毛泽东得知“情报”后,竟高兴地对叶子龙说:“这一下彭总总算有了‘归宿’,大家也就都放心了!”

    1948年7月上旬的一天,卫士李银桥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另一位女同志韩桂馨陪同毛泽东在西柏坡村外一起散步。毛泽东突然问李银桥说:“银桥,你今年二十几啦?”

    李银桥回答:“21岁。”

    毛泽东又问走在他身边的韩桂馨:“小韩,你今年19岁了,对么?”

    韩桂馨点点头说:“对,是19岁。”

    毛泽东笑了:“很好么,你们应该互相多帮助。”

    听毛泽东这样一说,李银桥和韩桂馨的脸都立刻泛了红;二人心里同时都在想:毛主席真像位慈祥的父亲,那样关心体贴儿女的心思,为儿女们想得太多了……

    次日,当李银桥陪毛泽东在院外散步时,毛泽东悄悄问他:“你和小韩谈得怎么样啊?”

    李银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只是笑,不说话。

    毛泽东慈爱地拉了李银桥的一只手,拍拍他的肩膀鼓励说:“不要封建么,你们谈我是赞成的。”

    听毛泽东这样说,李银桥的心中算是有了底;不久,李银桥和韩桂馨相爱了。

    当李银桥向毛泽东讲了他和韩桂馨相爱的事之后,毛泽东高兴地拉了李银桥的手说:“谈下去,银桥,继续谈下去。你们都在我身边工作,又是河北老乡,走到一起来了;要说容易也不容易,要说缘分这就叫缘分,我等着吃你们的喜糖、喝你们的喜酒!”

    5个月后,淮海战役捷报频传。在庆祝胜利的日子里,毛泽东催促李银桥说:“现在情况好了,形势也安定了,你和小韩的婚事也该办了么!”

    李银桥腼腆地说:“现在还在打仗……”

    毛泽东却说:“我们现在打的都是胜仗,现在办婚事,正当其时么!”

    李银桥笑了:“那我去跟小韩说一声……”

    “去么!”毛泽东也笑了,“两个人一起写个申请,拿去办公处批一下,我要喝你们的喜酒哩!”

    两天后,李银桥和韩桂馨向组织上递交了结婚申请书。

    不久,李银桥和韩桂馨结婚了。

    1954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内对叶子龙和李银桥说:“咱们办个学校吧?”

    “那敢情好!”李银桥高兴地说,“请主席当我们的老师!”

    “我没得时间呢!”毛泽东说,“我给你们请老师来。”

    “怎么个请法?”叶子龙问,“总得有上课的地方吧?还得有教材、有经费呀?”

    “我出钱来办。”毛泽东继续说,“我身边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过去打仗把时间都耽误了;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怎么行呢?教育不普及,文化不提高,科学不发展,国家是富强不起来的。”

    在毛泽东的提议和全力赞助下,一所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很快在中南海的一排小平房里办起来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一些警卫战士,共70多人,成了业余学校的第一批幸运学生。

    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给每个人买来了课本和笔墨、字典、地图册、作业本等,并以他的名义请来了王近山、周启才、朱进礼等5位老师,分别教授语文、数学、政治、自然、地理等课程。

    只要没有外出任务,大家每天都去上课。一般是上午一小时,下午一小时,老师教得认真,大家学得也努力……

    6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检查在业余学校学习的卫士们的作业,先看了李银桥的作业本,夸赞说:“好,又进步了!”

    再看封耀松的作业时,毛泽东便显得不高兴了:“嘿,你们的老师也是个马大哈么!”

    “怎么呢?”封耀松有些紧张地说,“我也得了5分呢……”

    毛泽东指着作业本上的一行字说:“你默写白居易的《卖炭翁》,像你这样写能卖得出炭去么?”

    封耀松看着自己的作业本念道:“心忧炭贱愿天寒……”

    “你写的是‘忧’么?”毛泽东指着写在作业本上的“扰”字说,“哪里伸出一只手?怪不得炭贱卖不出价钱,有你扰乱么!”

    封耀松窘迫地笑了……

    “这句怎么念?”毛泽东指着另一行字又问。

    “晓驾炭车碾冰辙。”封耀松继续念。

    “这是‘辙’么?你写的是‘撤’!”毛泽东抓起了红蓝铅笔说,“到处插手,炭还没卖就大撤退,逃跑主义!”随即给封耀松改了作业分数,“虚得5分,名不副实。”

    于是,封耀松的这次作业由5分变成了3分;从此,封耀松的学习反倒更认真了……

    1956年7月23日,毛泽东专列上的女服务员姚淑贤和男朋友约好了星期六晚上去中南海东南侧的中山公园见面,却突然接到命令准备出车。毛泽东要去北戴河开会。

    下午3时,毛泽东一登上专列,火车便开动了。

    在穿过会客车厢时,毛泽东突然停住脚步,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今日是星期六喔,你们谁有没有约会?”

    别的人都没有回答,只有姚淑贤脱口答道:“有,我有!”

    毛泽东转脸问姚淑贤:“跟什么人有约会?”问话时,毛泽东的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

    不满21岁的姚淑贤低下了头,红着脸喃喃地说:“跟男朋友……”

    “哎呀,是我搅了你们的好事!”毛泽东望了一下车外,又回头看一看腼腆的姚淑贤,皱了眉再说,“怎么办?你们打算在什么地方约会?”

    “说好去中山公园,在大门口……”姚淑贤抬起头来轻声说,“不过,没事……”

    “怎么会没事呢?”毛泽东有些替姚淑贤着急起来,“你通知他了吗?”

    “没来得及。”

    “你这个小姚啊……”毛泽东又望一望车外,似乎希望列车能够停下来,“要是不见不散怎么办?你就连个电话也没给他打?”

    “没打……”姚淑贤再一次红了脸说,“我们只要一接到任务,就不能对外人说了,这是纪律……”

    毛泽东吮吮自己的下嘴唇,自言自语道:“是这样,有些麻烦呢……”

    这时姚淑贤反倒开始安慰毛泽东了:“没事的,他知道我常有任务,会理解的。”

    “嗯……”毛泽东摇了一下头,走到车窗边的面桌旁坐下来,继续低声说道,“久了会出误会的,莫因为我而影响你们……”

    专列驰过唐山后,姚淑贤将十几支削好的铅笔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若有所思地抬起眼皮望着她,眼睛一亮,随即说:“小姚,你等一下再离开,有个东西你拿回去,交给你的男朋友看看,他就不会生气了。”

    姚淑贤笑着问:“什么东西呀?”

    毛泽东拿了一支铅笔,又铺开一张白纸,对她说:“我给你写个东西,你拿回去交给他,再把失约的原因讲给他听……”

    说着,毛泽东嘴里开始低吟着什么,纸上写下了4句古诗,然后交给姚淑贤: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姚淑贤看了诗,似乎明白了诗中的含意,脸又红了起来,轻声说:“主席,我们有纪律,凡是带字的东西都必须上交。”

    毛泽东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老实?现在没有谁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说着,又做了个手势,“藏起来么,带给他看。”

    姚淑贤离开毛泽东的车厢后,还是向卫士长李银桥报告了此事,并把毛泽东写的那4句诗拿出来给他看。李银桥看后笑了笑,发话道:“那就收藏好,带回去吧!”

    1959年7月1日,毛泽东上了庐山。

    次日中午,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夫人水静来看望毛泽东。谈话中,毛泽东愉快地对他们说:“水静啊,我身边的几个小伙子都是不错的,总想选择个漂亮点的姑娘,帮帮忙么?”

    水静说:“就怕你的小伙子看不上呢,都长得这么精神。”

    毛泽东指一指侍卫在他身边的封耀松说:“帮他找一个吧,你这里老表很多么!”

    水静想了想说:“你们楼里的医务护理员小郑姑娘好不好?”

    毛泽东认识小郑这个人,随即点头说:“我看很好,水静,你就当个红娘吧!”

    “好吧!”水静很愉快地答应下来,“这个红娘我当定了!”

    次日晚,在水静的安排下,封耀松同小郑姑娘见了面。

    入夜,毛泽东对封耀松说:“线给你牵上了,回到北京以后,信可是要你自己写了,字要写端正,不要潦草,我不可能给你代写信的。”

    封耀松“嘿嘿”地笑了……

    几天下来,封耀松与小郑姑娘又见了几次面,两个人相互间留了通信地址和约定好了定期通信……

    一天,毛泽东很高兴地对封耀松说:“小封,你是我身边的人,以后与人家通信字要写得工整些,莫丢了我们的人哦!”

    封耀松笑着说:“我听主席的,一定认真写!”

    看着封耀松的那副喜兴劲,毛泽东放心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