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常识合集-如何正确测血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在测血压前,受检者应不饮酒、咖啡、浓茶和吸烟,最好先休息20~30分钟,并且精神要放松,排空膀胱。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2)室温最好20℃左右,并且环境要保持安静。

    (3)病人采取坐式或卧式均可,无论哪种方式,被测者的肘部及前臂都应与心脏在同一平面的位置上。

    (4)病人露出右上臂,若患者穿的是紧身衣服,应脱下衣袖,若衣袖单薄宽大,可将衣袖向上卷到腋窝处。打开血压计盒,并调整血压计到零点。

    (5)缠缚袖带时,应先将气球内空气排空,再将袖带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厘米处,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在肘窝内侧能摸到肱动脉跳动为宜。然后,将听诊器听头放在动脉上,关紧气门,向气球内充气。测量者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在一个水平上来观察水银柱的高度。

    (6)当气球快速充气,直到肱动脉脉搏消失后,再加上4kPa(30mmHg)即可停止充气。然后,缓慢打开气阀门使血压计指数缓缓下降,当听诊器听到的第一声脉搏跳动缓缓下降到某一刻度,听诊器听到的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即为舒张压(低压)。

    (7)一般情况下,需要连续测定几次,求出几次的平均值即为所得到的血压值。但是两次血压测定至少要间隔1分钟。

    (8)血压测定完毕后,应把血压计恢复至零点,排空气球,关闭开关以备再用。

    虽然血压测量的方法较简单,但是若操作不正确,测定的数值就会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被测者的血压情况。因此,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下列事项,以避免误差:

    (1)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的建议,测量血压前,被测者应先休息几分钟,而且隔几分钟后再重复测量,如此反复3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若仅靠一次测量,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使血压出现误差。

    (2)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3)测量血压时的听诊点,应是动脉最强搏动点。因此在放听诊器前,应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不能任意找个听诊位置。若偏离动脉最强搏动点作为听诊点,听测定的血压就会出现误差。

    (4)测量血压时,气球的减速压过程需要缓慢放气,使血压计缓慢下降,读数应精确到0.3kPa(2mmHg)。若在测量血压时,放气减压速度太快,判断误差会增大。

    总之,测量血压的方法简单,但要做到正确的操作并不太容易。有时由于不正确测量所致的误差,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血压的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个毫米汞柱。

    你知道有关血压的换算法吗

    以往,我国的血压计量单位,一直采用毫米汞柱,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近几年来,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以实行计量规范化、标准化。即将血压旧单位毫米汞柱(mmHg)改为新单位千帕(kPa),人们感到很陌生,难以适应。那么,它们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呢?现介绍几种简易方法,供您选用。

    (1)换算口诀法。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即得kPa值。例如:收缩压120mmHg加倍为240,再加倍为480,除以3得160,再除以10,即16kPa。反之,血压kPa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

    (2)去0乘4除以3法。即先去掉mmHg的个位数0,再乘4除以3,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缩压110mmHg,则11×4÷3=14.7kPa。

    (3)乘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乘以0.1333,即得kPa值。例如:收缩压110mmHg,则110×0.1333=14.6kPa。

    (4)除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除以7.5,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缩压120mmHg,则120÷7.5=16kPa。欲求毫米汞柱数值,即16×7.5=120mmHg。

    为何将7.5定为毫米汞柱与千帕的换算系数呢?因为1kPa=7.501mmHg,将7.501删去小数点后第3位数,并不影响其准确度。

    清晨与晚上的血压一样吗

    清晨高血压是指清晨起床时血压明显上升,形成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这种清晨上升的高血压特称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是由于机体的生理节奏变化和影响而产生的,人们清醒前已进入快速睡眠状态,这时心理活动较多,使得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增多,外周阻力和心排血量增加,而且还间接增加水钠潴留,增加体液量,结果使得血压增高。

    清晨高血压往往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源性猝死等。已有大量资料表明这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高峰时间是在清晨6~7时和10时左右。因此,重视并控制清晨高血压对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清晨高血压的防治,首先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重、限盐、平衡膳食、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足够睡眠等。其次患者应注意在清晨起床后宜进行较小量的活动,进而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切忌清早起床后即参加大量活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过早进行高强度的晨练。另外,对已明确具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应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其药物选择原则为:①尽量使用长效制剂;②如果所用为中短效降压药,应在清晨醒后即服1次降压药,再于下午2时左右服药1次,晚上忌用;③由于清晨高血压与血小板的稳定性相关,因此口服阿司匹林(晨起顿服50~75mg),既可增加清晨高血压的疗效,又可预防血栓形成。

    夜间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在夜间仍是偏高的,它不同于清晨高血压,不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而清晨醒后血压上升特点。夜间高血压患者一般自夜间22时至次日清晨6时的这段时间内,其血压均值较白天下降很小,不足10%,或其收缩压均值高于17kPa(125mmHg),舒张压均值高于10kPa(75mmHg)。

    夜间高血压多见于肥胖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过量吸烟或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高血压病并发心室肥厚、肾脏损害等合并症或并发症。其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释放活性物(如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增多等。

    夜间高血压与清晨高血压相比发生率较低,仅占全部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的15%~20%。但由于夜间血压的持续升高,对心、脑等靶器官构成持续性损害,因此,长期夜间高血压往往容易引起左室肥厚程度加重、心肌缺血事件增多等。同时夜间高血压可致脑血管损伤程度加重、脑血管性痴呆和脑血管意外事件增加。所以,针对夜问高血压亦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专家指出,针对夜间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与清晨高血压的对策一样。特别要注意控制体重,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及改善左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彻底戒烟。药物治疗要采取联合降压方案。使血压的控制更符合理想水平,如伴糖尿应将血压目标值定为17/10.3kPa以下,如并发肾功能损害应将血压目标值定为18/11kPa以下。具体降压药组合及用药要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保证降压安全及有效,以能较好减轻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中约5%左右无自觉症状,也不知道血压何时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产生了血管和器官损害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

    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多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等。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液清淡时表明肾脏受累、肾小动脉发生硬化。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沉不规则、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发生脑出血,如果是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便、麻木甚至麻痹,应当怀疑是否有脑血栓的形成。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异常体征出现。当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出现轻度损害时可有异常的体征出现。常见的心脏异常表现有心尖搏动左移、心前区有抬举样搏动感,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且有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表明已发生动脉硬化和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区听及奔马样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现。另外还常见耳垂出现折痕、毛细血管搏动、桡动脉出现硬脉、无脉及下肢间歇性跛行等,这说明靶器官已受损了。

    由于某些诱发因素或高血压本身的发展,可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危及生命,出现一系列临床特殊症象,称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高血压病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有人预测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将一直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因此,高血压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治疗,就会有50%死于冠心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多。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0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可能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力衰竭:长期的血压升高可以加重左心室的负担,使其代偿性地逐渐肥大扩张,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一日代偿功能丧失,就会发生充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劳累、进食或者情绪激动时可出现气喘、心悸、咳嗽等症状,严重者阵发性发作,而且多在夜间,睡眠时,还有咳嗽、咯粉红色的泡沫样痰等急性肺水肿症状。反复持续的左心衰竭,最后就可影响右心室的功能而成为全心衰竭。病人可出现尿少、下肢脑血管发生一时或间歇性的痉挛导致脑部组织缺血而产生头痛、暂时性失语、失明、四肢活动失灵、偏瘫等等,一般在24小时内可得到恢复。如痉挛持续时间比较长,超过24小时,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就可能引起脑部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病人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筋、血压突然升高、昏迷等。所谓脑卒中也是因为脑部血管发生血栓栓塞,导致局部供血不足,或因硬化的小动脉发生破裂,引起局部的出血所导致的。病人多在休息或睡眠当中发病,症状也因为缺血或出血部位不同如大脑、小脑或脑干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偏瘫、呕吐、大小便失禁、口面歪斜和失语等。

    高血脂病人的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患有肾病的人伴有高血压更加危险,因为肾脏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从而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专家观察一组年龄在35~60岁确诊为高血压病的236例病人,经17年随访,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心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由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内小动脉病变、小动脉硬化及小动脉、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主动脉壁中层发生病变可产生动脉瘤,如发生破裂,可导致死亡,但是这种病症是较为少见的。

    另外,如果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还可累及视网膜及肾血管,引起视力下降、血尿、视网膜出血等。

    由此可见,高血压有许多合并症或与许多疾病并存,若不及时坚持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高血压病的愈后因素有哪些

    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并发症程度比较重要。

    (1)年龄。随着老年的到来,身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均有减退,并可能同时合并右名种器官的疾病。在老年期如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康复的能力也低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程度。一般地说,血压越高预后越坏,其中舒张压持续在15.3kPa(115mmHg)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预后最坏。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之后,所能享有的寿命与血压正常的人无明显差别。

    (3)并发症程度。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和心肌梗塞患者预后不好,尽管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高血压患者如有左心室肥厚、心脏增大、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则预后不好,5年死亡率达40%以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渗出、充血或视乳头水肿的预后不好。高血压所致的肾功能障碍比较迟才发生,对预后影响较小。

    (4)具有高血压合并脑心血管病预后不好。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家族史者预后不良,出现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意外的几率较高。

    (5)顽固性高血压预后不好。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未坚持长期用药、长期嗜酒吸烟、高度肥胖、长期高盐(钠)饮食。原发性疾病无法根治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预后较差。

    所谓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人类的头号杀手。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生是最实际、花费最少的方法,预防要从年轻人开始,预防比治疗更有用。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存在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高血压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三级预防是指对重度高血压的抢救。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三级预防中包括有康复治疗。

    一级预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升高前的预防;第二,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高危人群指的是①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者。②儿童少年时血压即已偏高者③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一级预防措施如下:

    (1)合理调整饮食。①限制钠盐过量摄入。②增加钾的摄入。③增加钙的摄入。低钙摄入能使血压升高,每日钙摄入量如增加100rag,则收缩压可降低0.33kPa(2.5mmHg),舒张压降低0.17kPa(1.3mmHg)。建议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通过饮用牛奶,增加豆类和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的摄入量。另外,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蔬菜如芹菜、荸荠等还有降压的作用。④降低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⑤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动物蛋白(如鱼类)和豆类蛋白。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月每人摄入14kg谷类、3kg薯类、1kg蛋类、1.5kg肉类和0.5kg鱼类。关于饮食问题,后面我们还要详细介绍。

    (2)戒烟、戒酒、减肥和开展体育锻炼。

    (3)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

    耳鸣时要及时就医

    在耳鸣中,有传音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传音性耳鸣是外耳(从耳朵露出在外的部分到鼓膜的器官)和中耳(在中空的腔中,三个听小骨相互连接,联络着鼓膜和内耳的人口)把外部的声音传人内耳的通道出现故障而引起的耳鸣。感音性耳鸣,它是感觉声音的内耳,或者在从内耳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的通路上出现异常而产生的。

    引起耳鸣的原因,除中耳炎、疮等直接病因外,也有神经性的,或者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酗酒等打乱肌体正常状态而产生的,还有高血压病、脑病、应激性血压升高病,血液从脑的毛细血管向外渗出产生的脑压升高引起意识障碍等。

    高血压病导致的耳鸣,是因脑压升高所致,与其他原因产生的耳鸣疾病(美尼尔氏病等)根本不同。症状也是不同的。因链霉素等药物中毒引起的耳鸣,是像蝉、笛声那样的声音;而高血压病导致的耳呜是像水车来回转那样低沉的声音,这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引发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先期征兆

    当身体出现下列征兆时,预示可能要发生脑血管疾病:

    (1)眩晕。它类似严重的头晕,有突然发生,视外界景物有转动和晃动感,程度轻重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一定伴有耳鸣,有时略恶心。如果同时发生视物成双,说话舌根发硬,尤应警惕。

    (2)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短时间语占困难或偏身不动常突然发生。短至一二十秒即过,长者十几分钟至数小时而自行恢复。恢复后不留任何症候,所以常被忽视。其实是一种前脑缺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

    (3)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老年人原患高血压病,如果突然严重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神志不清晰,即使这些症状短时间后自动消失,应立即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血压骤升现象。血压骤升破坏“自动调节”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如果原来患有周身动脉硬化,而且头痛愈演愈烈,不断呕吐,神志迷糊,更应及时检查。这很可能已产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4)偏身经常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常左右侧半身发麻,应考虑是否脑内小血管有病变。如果麻木同时伴有一侧上下肢乏力,更应注意。

    (5)突然对近来发生事情全部遗忘。中老年人,突然对过去数年旧事完全不能记忆,但自我认识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在记忆遗忘时间里,心情常局促不安,这也应引起注意。

    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常常出现上述先兆。如对这些先兆有所认识,并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就有可能防止它进一步发展。即使已发生脑血管病,就可能获得早期治疗。这类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出现脑血管病的先兆也不必紧张,有条件还可做体格和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动脉硬化症有哪些早期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注意,如发展下去,往往会引起脑卒中,由于这种病和前面脑血管预防有相似处,故有些内容可能重复。

    (1)头痛和头晕。这种表现较多见,病人常感到头的枕部或额部有轻度放疗痛、头晕,并时常伴有耳鸣,疲劳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睡眠障碍。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睡眠时间少、入睡困难,睡不实、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安眠药才能人睡;有些人可表现为贪睡,总感到睡眠不足。

    (3)记忆减退。记忆减退主要是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的事情容易忘记,病人对此深感苦恼,但是对童年、往事却记忆犹新。

    (4)情感改变。情感改变常表现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减弱,常因小事而忧伤、流泪、发脾气、兴奋激动或焦虑不安。

    (5)性格改变。原性格特点变得更突出,如原来节俭者变得吝啬、自私;过去稳重变得固执,原来感情较脆弱者易多疑、伤感等。

    以上表现若同时出现,易被误认为神经衰弱。与神经衰弱不同之处是发病晚,多在45岁以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同时有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血清胆固醇增高等与血管硬化有关的表现。有些人可能只出现上述某种症状或伴有过渡性的肢体麻木或血压不稳等。

    高血压患者为何应警惕心肌梗塞

    高血压与心肌梗塞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中约14%可出现心肌梗塞,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4倍。其次为临界高血压,而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心肌梗塞发生后,患者主要表现出剧烈胸痛,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弱、不规则等典型症状。但约有1/3~1/4的患者胸痛不明显,症状不突出,称为无痛性心肌梗塞。这一类型的心肌梗塞并不说明患者病情轻、预后好,而是埋在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病情更凶险,要高度重视。此外,在临床上,有些患者主要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呃逆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好似肋间神经痛;有的则好像神经官能症等等,所以临床症状要仔细观察,细致检查,加以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和误治。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怎样预防心肌梗塞呢?

    (1)要坚持正规服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并坚持长期服用,不可服服停停,使血压稳定在安全水平。家庭中应备有血压计,让家属学会使用,正确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数值,调整降压药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将血压控制在18.2/11.7kPa(137/88mmHg)以下,注意血压不要降得太低太快。

    (2)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做1~2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冠心病。如有冠心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或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多心安等),或其他中西药物,以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

    (3)加强心肌梗塞的二级预防。患了高血压冠心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除了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外,还要切实做到有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弛张有度。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等不良精神刺激,膳食结构要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的摄入,低盐,适当补充维生素,戒烟忌酒。肥胖者要科学减肥,保持正常体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对预防心肌梗塞是大有裨益的。

    高血压病与高血脂有关吗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的病情容易加重,并发症增多。当机体动脉血压高出正常范围时(舒张压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就称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许多高血压病人常并发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高的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许多高血脂症也常合并有高血压。目前已证实,高血压病人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当两者同时并存时,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将远比存在一项者要高,这就显示出它们具有协同的作用。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治极为重要。卵磷脂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因此,多摄入能使高血压病人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为何“将军肚”易患高血压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过多的脂肪积聚在腹部不但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还会增加患上高血压的危险。

    研究人员测量了920名健康青少年儿童的皮下脂肪厚度,并用特殊的X线技术测量他们的脂肪组织密度。结果显示,躯干脂肪随积聚量的增加与男孩的血压呈正比,大腹便便的男孩的血压都处于较正常值高的水平。这一现象与男孩的年龄和种族无关。

    此外,该研究首次发现身体脂肪对青少年儿童血压的影响存在着性别的差异,但其中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研究提示,有必要找出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并且每年对肥胖儿童的血压进行监测,被确诊患有高血压的青少年大部分有左心室肥大症状,他们更易患上心肌梗塞和中风等影响终生的疾病。

    为何爱打鼾者易患高血压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睡眠中呼吸不顺畅的人,最容易患上高血压病或使高血压美国医学专家指出:睡眠中呼吸不顺畅的人,最容易患上高血压病或使高血压久治不愈的症状。美国约翰·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以6000名25岁的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研究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梦乡中每小时停止呼吸超过20次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是没有呼吸暂停毛病者的5倍以上。

    医学专家说:“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让我们相信,睡眠中呼吸暂停是患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高血压又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肾病在内。”

    控制高血压应坚持哪八项守则

    为了控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特别是加强自我保健,要做到以下八项守则:

    (1)保持血压正常。正常血压标准为收缩压低于18.6kPa(140mmHg),舒张压低于12.0kPa(90mmHg)。中年以后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病人应严格遵守医嘱,长期控制血压。

    (2)保持体重正常。预防超重肥胖体重指数是体重的千克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体重为千克数,身高为米数,如,某男身高1.75m,体重65kg,体重指数为65÷1.752=21.2。指数在20~24被认为是理想体重;指数在24~26,被认为超重;大于26,为轻度肥胖;28以上为明显肥胖。如注意调节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多可逐步自行调整。

    (3)保持血脂正常。血清总胆固醇正常值为2.9~6.0mmol/L(1100~2300mg/L),甘油三酯0.56~1.7mmol/L(5.0~1500mg/L),低密度脂蛋白小于3.36mmol/L(小于1300mg/L),高密度脂蛋白大于0.9mmol/L(大于350mg/L),以上指标出现异常时称为血脂异常。饮食调整、增加体育锻炼一般能自行转为正常,久治无效时可按医嘱服调脂药。同时,少吃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每人每月摄入食油量少于0.75kg,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50~100g,肉类75~100g,蛋类每周3~5个,奶类每日250g,少吃糖类和甜食。

    (4)绝对不吸烟。本人直接吸烟和间接被动吸烟均有害。

    (5)科学饮食。食不过饱,肉食适量,不吃肥肉,少吃内脏,多吃蔬菜水果。

    减盐(日摄盐总量在6g左右),少食盐及过多的咸菜。做菜少加盐和酱油(推广南方口味),推荐食用低钠保健盐(预防医学科学院配方北京盐业公司生产的喜康保健盐值得推广)。精糖与含糖饮料尽量少食,酒以少饮为佳。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人选择一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增加或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只要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是合适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及时间,按个人情况条件而定,忙时可在周末补课。

    (7)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避免突然发怒或受精神刺激,学会自我精神调控,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使血压或其他循环功能过度波动,这可能会减少或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心血管病的突然发作。

    (8)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保健知识。

    顽围性高血压应如何治疗

    少数高血压病患者即使用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且每种药物都用到了足量和足够时间,其血压仍然持续增高,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充分了解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则对于及时做好病因治疗,控制血压十分关键。因此,要注意有否下列情况的存在,并加以适当的处理。①高血压病的伴随情况未及时清除如患者的体重增加,钠盐摄入过多,饮酒过量,处于高度紧张等。②继发性高血压未得到治疗有些继发性高血压由于症状不典型或检查选择不适当,结果判断不准确,而未能及时诊断。由于不能针对病因治疗,当然高血压也难以控制。③肾损害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高血压病易发生肾损害,而肾损害本身又是高血压的原因,因此高血压患者如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造成肾功能损害,此时再不合理利用利尿剂,体内过多的水和盐就不能排出体外,更加重了高血压。④“白大衣高血”这种患者在医院测血压总是高于正常,甚至几种药物也难以控制到正常值。但在家里自己测血压却是正常的。另外,急进型高血压,也可以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

    处理原则为:①主动查找、发现并清除不利的伴随因素。②排除“自大衣高血压”。③强调病因治疗。④当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好时,要调整改善肾功能,并特别强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应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