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之路-附 李步云法学着作年表(1978—201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著作

    《学点宪法知识》(合著),法律出版社,1982年。

    《新宪法简论》,法律出版社,1984年。

    《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著),红旗出版社,1984年。

    《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知识》(合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权利与义务》(合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合著),法律出版社,1987年。

    《中国法学——过去、现在与未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一)(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二)(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

    《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中国人权建设》(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编之一),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

    《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

    《立法法研究》(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第一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

    《中国人权百科全书》(副主编之一),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宪法比较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

    《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第二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通论》(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法学专题讲座》(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

    《法理学论丛》(一)(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

    《法理学论丛》(二)(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

    《法理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WTO与中国法制建设》(第一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地方人大代表制度研究》(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法理探索》(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人权法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宪政与中国》(英文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

    《人权法的若干理论问题》(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法苑春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6月。

    《宪政与中国》(独著,英文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

    《人权案例选编》(第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论人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

    《论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

    《我的治学为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

    二 论文

    1965年

    评冯定同志的民主观,《政法研究》1965年第1期。

    1978年

    革命法制的新里程碑,《湖南日报》1978年6月7日。

    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日报》1978年12月6日。

    1979年

    略论两类矛盾的相互转化,《法学研究》1979年试刊。

    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红旗》1979年第3期。

    党委审批案件的制度需要改变,《理论宣传动态》1979年3月6日。

    什么是法制,《百科知识》1979年第1期。

    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律师制度,《人民日报》1979年6月19日。

    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合著),《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7日。

    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人民日报》1979年10月31日。

    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合著),《光明日报》1979年12月2日。

    1980年

    人治与法治能相互结合吗?(合著),《法学研究》1980年第2期。

    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民主问题讲话》,1980年。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学杂志》1980年第3期。

    论以法治国(合著),《法治人治问题讨论集》,群众出版社,1980年。

    再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法学杂志》1980年第3期。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1日。

    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调查与研究》1983年第159期。

    1981年

    公正的判决、法制的典范,《工人日报》1981年1月26日。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对立,《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与自由的相互关系,《四项基本原则通俗讲话》1981年。

    法律与自由,《红旗》1981年第22期。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怎样看待法律与自由,《国外法学》1981年第6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

    再谈法制概念的广义与狭义,《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6期。

    为什么建设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工人日报》1981年7月27日。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人日报》1981年8月10日。

    为什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应有的权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俗辅导》1981年。

    宪法的结构,《人民日报》1981年11月2日。

    宪法的完备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11月3日。

    宪法必须明确具体严谨,《人民日报》1981年11月9日。

    宪法的规范性,《人民日报》1981年11月10日。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贯彻民主原则,《人民日报》1981年11月24日。

    我国现行宪法为什么要修改,《人民日报》1981年11月27日。

    宪法的稳定性,《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日。

    宪法的现实性,《人民日报》1981年12月4日。

    宪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人民日报》1981年12月7日。

    什么是公民,《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8日。

    1982年

    法治概念的科学性,《法学研究》1982年第2期。

    略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6期。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人民日报》1982年6月3日。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光明日报》1982年6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问题解答(8篇),《工人日报》1982年6月11日—7月20日。

    为什么要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修改,河北人民广播电台,1982年8月2日。

    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人民日报》1982年7月9日。

    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论文选·续编》1982年。

    法律和制度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资料与文稿》1982年第23期。

    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光明日报》1982年11月22日、《新华文摘》1983年第1期。

    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合著),《法学研究》1982年第5期。

    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11期。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光明日报》1982年12月5日。

    1983年

    怎样学习第一章“总纲”,《新湘评论》1983年第1期。

    谈谈我国的国体与政体,《新湘评论》1983年第3期。

    监督法律实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群众》1983年第12期。

    论我国的国家主席制度,《思想战线》1983年第3期。

    新宪法是正确内容与科学形式的完美结合,《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光明日报》1983年5月9日。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大法,《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关于法的体系概念的探讨,《文汇报》1983年8月29日。

    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法学研究》1983年第6期。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法学》1983年第6期。

    新宪法是怎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江海学刊》1983年第4期。

    论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法学研究》1983年第1期。

    1984年

    社会主义法制同资产阶级法制的区别,《法学》1984年第2期。

    健全法制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重要保证,《法制建设》1984年第2期。

    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几个问题,《法学季刊》1984年第3期。

    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客观依据及现实意义,《思想战线》1984年第6期。

    1985年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各项法律,《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法学理论与改革,《法学杂志》1985年第2期。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再论法律与政策的几个问题,《法学与实践》1985年第2期。

    十亿人民掌握法律的战略意义,《法制建设》,1985年。

    1986年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红旗》1986年第22期。

    关于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讨论集》,群众出版社,1986年。

    1989年

    论法制改革(合著),《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学研究》1989年第6期。

    1990年

    关于法系的几个问题——兼谈判例在中国的运用,《中国法学》1990年第1期。

    1991年

    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1992年

    发展新概念、研究新范畴、掌握新规律,《中国法学》1992年第1期。

    法的两重性与基本矛盾,《中外法学》1992年第1期。

    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中外法学》1992年第3期。

    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2年第4期。

    法律意识的本原,《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加强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法学》1992年第12期。

    宪法比较研究的几个问题,《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993年

    宪政与中国,《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

    法学研究评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1994年

    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展望,《中国法学》1994年第2期。

    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

    论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6期。

    《中国人权建设·导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

    1995年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关于起草立法法的若干建议,《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第13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合著),《中共中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纪实》,法律出版社,1995年2月。

    1996年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和重大意义,《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11期。

    论依法治国(合著),《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光明日报》1996年9月28日。

    法的整体与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6期。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合著),《求是》1996年第22期。

    法治与中国,《人民之友》1996年第2期。

    市场经济:法制?法治!《中国经济时报》1996年11月22日。

    1997年

    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家建议稿)》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检察日报》1997年2月10日。

    法学研究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光明日报》1997年3月22日。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人大工作通讯》1997年第1期。

    关于制定《立法法》和坚持依法治国的若干思考(合著),《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依法治国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言》199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5期。

    论中国宪政的发展前景,《人民之友》1997年第1期。

    中国的法治:理想与现实,1997年3月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现代法的精神论纲,《法学》1997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10期。

    “一国两制”思想对宪政理论的发展,香港《大公报》1997年7月18日。

    “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合著),《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法的应然与实然,《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一国两制”三题,《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

    法的内容与形式,《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

    依法治国: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律师》1997年第6期。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

    跨世纪的工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著),《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精神文明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7年5月7日。

    1998年

    论中国公民的工作权,《论人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坚持实事求是,繁荣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论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中国法治的理想与现实,《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法制讲座讲稿之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国情报告》,1998年。

    关于制定《立法法》的几个问题(合著),《法治研究》1998年第2期。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22日。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人大工作通讯》1998年第8期。

    公民·人民·法律平等,《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引起的风波,《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从“法制”到“法治”二十年改一字,《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1999年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3月8日。

    依法治国的里程碑,《人民日报》1999年4月6日。

    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论纲,《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1999年第9期。

    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东方》1999年第2期。

    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保证——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求是》1999年第8期。

    规范立法活动的重要保证,《人民法院报》1999年10月9日。

    法治: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趋势,《法商研究》1999年特刊。

    2000年

    一部科学地规范我国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求是》2000年第13期。

    关于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政法研究》2000年第2—3期。

    新时期法理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0年第2期。

    起草法案应当实行三结合,《中国人大》2000年第16期。

    学习立法法,把握适用规则,《人民法院报》2000年7月1日。

    规范立法活动既现实又重要,《经济参考报》2000年3月1日。

    立法法——规范我国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4月6日。

    发展权论纲,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论文。

    2001年

    民主与法治是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人民法院报》(理论版)2001年1月1日。

    关于信息公开的几个理论问题,《岳麓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

    信息公开的几个理论问题,《法制日报》2001年6月3日。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刻不容缓,《法制日报》2001年11月2日。

    依法治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光明日报》2001年10月23日。

    法学基本理论与中国法的体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光盘版。

    WTO与依法治国,《WTO与中国法制建设》,电子光盘版。

    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前景,《中日韩比较法文化国际研讨会》,2001年4月15日。

    公开性与人大制度,《人民之友》2001年第9期。

    加强廉政立法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002年

    司法独立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

    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

    人大制度创新与信息公开,《人民之友》2002年第7期。

    依法治国重在依宪治国,《中国人大》2002年。

    阻碍司法独立的几个理论误区,《人民之友》(增刊)2002年12月。

    宪法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6期。

    现行宪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中国人大》2002年第22期。

    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前景(日文),《北大法学论集》第53卷,第3号,2002年9月。

    2003年

    论法与法律意识,《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执政为民必须依法治国,《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1日。

    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谱写宪政新篇章,《法学》2003年第1期。

    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003年1月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铁则,《北京日报》(理论版)2003年2月1日,《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

    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瞭望》2003年第42期。

    人权与权利异同,《人权研究》第三卷,2003年12月,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

    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论人权的本原,《政法论坛》2004年第2期。

    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人权保障的新时期,《中国人大》2004年第15期。

    还是搞法制靠得住些,《求是》2004年第16期。

    中国人大与中国宪法,《中国人大》2004年第20期。

    论法律平等,《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地位,《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政府法制建设》2004年第1期。

    贯彻中央精神,繁荣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宪法与人权保障,《浙江人大》2004年第5期。

    契约精神与宪政的几个理论问题,《比较法学在中国》2004年卷。

    2005年

    论政治文明,《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什么是良法,《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公平正义对法律监督的价值导向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006年

    人权保障的新近发展及其保障,《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关于法哲学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人权普遍性之我见,《北京日报》2006年5月8日,《新华文摘》2006年第13期。

    科学发展观与人权保障,《人权》2006年第5期。

    和谐社会论纲,《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高校学生权利与义务·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12月4日。

    2007年

    深刻认识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月。

    法学研究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3月。

    为什么不应该反对“以人为本”这个提法,《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7年4月16日。

    张友渔——治学为人皆楷模,《学问人生》(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我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眸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理论月刊)2007年7月31日。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法理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学海》2007年第4期。

    依法治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推进依法治国需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法制日报》2007年8月31日。

    科学发展观·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法制日报》2007年9月14日。

    法治国家的四大要素,《人民日报》2007年9月26日。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学》2007年第9期。

    应有权利必须成为法律上的权利,《人民论坛》2007年第20、第21期。

    和谐社会与法治,《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集刊”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

    整段照抄马列经典不给稿费——张友渔提倡学术宽容二三事,《北京日报》2007年9月10日。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6期。

    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6期。

    法律监督与公平正义,《中国检察》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人权保障的新观念新举措,《社会科学报》2007年10月25日。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英文),《Implementing Human Rights》,2007年版。

    开拓创新,引领中国法学理论研究(访谈),《科学中国人》2007年第4期。

    与时代共舞的法学家,《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下),方志出版社,2007年8月。

    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法治百家谈》,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12月。

    2008年

    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人权的概念与人权入宪,《东南法学》2008年第1期。

    什么是宪政,《法学》2008年第3期。

    依法治国何以是基本方略,《法制日报》2008年6月8日。

    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法制日报》2008年3月30日。

    为罪犯要人权,被令自己批自己(口述史),《新京报》2008年7月5日。

    二十年改一字,从“刀制”到“水治”(口述史),《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1日。

    法治进步之路:人治为先,嬗变人权入宪,《南方都市报》2008年5月8日。

    一个法学家三十年的法治情结(访谈),《检察日报》2008年6月10日。

    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学论坛》2008年第4期。

    《宽容的法理·序》,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7月。

    《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究·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需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哲学研究,《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人民日报》2008年7月9日。

    当代中国法治30年:回眸与前瞻(访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10期。

    法哲学体系与中国法学的现实问题,《法理学演讲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

    《论法治化进程·序》,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7月。

    法治征程的足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人权与宪法精神,中国人权研究会会议论文,2008年12月。

    未来30年中国人权保障将更广泛,《人民日报》(法制理论版)2008年12月3日。

    李步云的“法治”理想与“人权”情结(30年、30人),《国际在线》网站2008年12月。

    五十年风雨兼程人权路,《广州日报》2008年12月1日。

    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治百家谈》,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11月。

    《时代的良知·序》,法律出版社,2008年。

    依法治国:划时代的方略之选,《法制日报》2008年6月8日。

    1982:以宪法奠基宪政中国梦想,《潇湘晨报》2008年5月8日。

    2009年

    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念论纲,《中国法学》(增刊)2009年第1期。

    提倡学术宽容的张友渔,《法制日报》2009年2月25日。

    “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现代法学》2009年第5期。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1期。

    加快构建农民工发展权体系,《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在保障发展中推进检察工作(书评),《人民日报》2009年8月6日。

    人民利益至上的制度体现,《人民日报》2009年8月31日。

    我为“法治”添砖瓦(访谈),《人民日报》2009年9月3日。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城市法治的进程,《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上),《北京人大》2009年第6期。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时候了,《南方周末》2009年9月10日。

    走向法治与和谐,《中国报道》。

    我的治学“八字经”,《人民日报》2009年12月8日。

    和平、和谐、和解——孙中山先生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第十届孙中山学术思想研讨会。

    怎样认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2月。

    《论人的尊严·序》,法律出版社,2009年。

    2010年。

    法的人本主义,《法学家》2010年第1期。

    依法治国与保障人权和谐推进,《科技中国》2010年第5期。

    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年7月2日。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李庄案和中国法治前景,《SOHO小报》2010年第1期。

    2011年

    从革命战士到著名学者,《正气中国》(上卷)2011年。

    中国宪政之路,《走向宪政》,法律出版社。

    《为宪政鼓与呼——〈走向宪政〉·序》,《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

    功业垂青史、风范留人间,《缅怀陶希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李步云:愿把一生献给中国人权事业(访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8日。

    中国民主法治进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南方都市报》2011年7月17日。

    2012年

    82宪法的进步、难点与展望,《领导者》总第45期。

    82宪法的回顾与展望,《炎黄春秋》2012年第9期。

    由党治走向法治,《炎黄春秋》2012年第12期。

    从法制到法治,《人民日报》2012年12月4日。

    我对中国民主与法治是乐观的,《中国改革》2012年第12期。

    《法律监督的基本原理·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我与中国法学会,2012年中国法学会征文。

    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网站。

    李步云——为中国法学打造明珠皇冠的法学家(访谈),《三湘骄子》(湖南在线)2012年。

    宪政的概念及意义,《岳麓法学评论》2012年第7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5期。

    论人权的义务主体,《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2年7月2日。

    李步云:见证82宪法实施30周年,《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7日。

    2013年

    驳反宪政的错误理论,《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1期。

    为“司法独立”正名,《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2期。

    迈向共和国法治的新时代,《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

    法学家要有独立品格和勇气,《法制日报》2013年1月23日。

    珍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献身的机遇,《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1月21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