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江苏南京大钟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虎踞龙蟠的胜地古都南京,文物建筑有观赏与考古价值的颇不少。而地处闹市中心的鼓楼近边,有一座既雄俊又秀媚的亭子,以其得天独厚的位置,占尽风光,吸引了不少游览者的眼光与脚步。

    它名叫大钟亭,是为悬挂与遮护大钟而建造的。亭身两层,全木结构,五角翘檐。攒尖金黄顶在蓝天映衬下豁然醒目,脊上覆绿琉璃瓦,形成流瀑的样子,那向下的坠力,与翘檐弧形凌空欲飞形成的向上的冲力,构成反向张力,看上去有飘逸之气又具沉实之姿。

    外观能赏亭,近览才见钟。亭重修在清光绪年间,距今不足百岁,钟则要古些,据钟上铸的铭文记载,是“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两样合起来,使它成为两朝元老,记载了一大段“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改朝换代历史。

    主持铸钟的是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洪武”是他的登基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距现在有六百多年了。赏亭的游人更多的是在细看那口巨钟,铜铸,呈褐紫色,高有四米,重达二十三吨。它重量不如北京那号称“世界之最”的大钟大,但那口大钟为铁质,就金属而言,南京的钟要贵重多了,而且时间比“钟王”也早几十年。

    聚在大钟亭近旁的游览者,闲谈中往往忽略了亭,常议论钟的来历和用途。寺庙里设钟鼓楼,似乎是为了给僧众或居民报时辰,“晨钟暮鼓”正表示那个意思。“夜半钟声到客船”,更具一种清廓情味。据说,铸铜铸鼎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了,铸在上边的文字成为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体,称“铜鼎文”或“金文”,而所记载的事件则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西周建国之后,铸钟又成为王室的权力标志,规格形制有严格规定,随便僭越是犯法的。所以后来钟也就变成帝室贵胄王公重臣的特有器物,“钟鸣鼎食”之家,便指那种高贵身份。

    南京的这口大钟是为什么而铸的呢?打下明朝一统江山的朱元璋,在皇帝位共三十年。他本人幼时当过小和尚,对佛教、寺庙和种种相关的法事、祭祀活动是支持扶助的。大钟在他登基后二十个年头铸造,又在国都,钟声的轰鸣应该是为朱姓天下唱颂歌的吧。他开创的朝代共传位十七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大钟由颂钟而警钟而终于敲响了丧钟,从动乱而起至动乱而亡,新陈代谢的人间大轮回,任谁也逃脱不了这个铁律。

    大钟亭遮护着大钟,也在昭示这不可违逆的事物规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