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第三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庄子的心态

    一

    庄子论逍遥游

    逍遥游好比有钱人的旅游

    庄子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逍遥游好比有钱人的旅游,底气十足,可以尽性。人生来即富足,后因世事变迁而失去。人抓住变迁,顺风而起就可以更加富足,重返自由。逍遥游就是重返自由,好比鲲化为鹏飞起来。庄子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雅人四种皆非逍遥游

    人都是爱玩的,特别喜欢游山玩水。雅人谓之浪游山水,其实就是游山玩水。那么,雅人,或者说有学问、有思想的人浪游在山水中有没有意思呢?有意思。

    比如晋朝的王羲之浪游东南山水,参悟书法;唐朝的玄奘浪游西域,万里取经;明朝的徐霞客浪游天下,半是科学考察,半是玩耍。今有熊晋仁,最近从北京跑回贵州,又打算从贵州徒步到西双版纳,他干嘛这么兴师动众?原来他想在路上找个村姑当老婆,可谓是有心人了。

    以上雅人四种:王羲之、玄奘、徐霞客、熊晋仁都因为不同的目的去游山于水,有没有意思呢?有意思。凡此四种人,不游不快。

    即使王羲之游来游去悟不出东西来,最后只能从身上找出书法的秘决,他也会继续游走;

    即使玄奘西天取回的经是伪经,他也会说:“OK!真经在此。”因为是他自己找到的;

    即使徐霞客的山水研究并不那么高深,但他自认为惊世骇俗、完全可以写本书像《山海经》一样留给后人满头雾水地研究,那么他也满足了。

    即使熊晋仁从北京到贵州,又从贵州走到云南,在路上尽管碰到美女无数,但可能找不到一个他心中的“村姑”,他也认为值得,毕竟艳遇可能是有的。

    太苦了不好

    但是!这四位先生的旅游意义大不大呢?不大!

    为什么不大?因为他们太苦,凡是太苦的事意义都不大。

    这是我的观点,因为太苦的事伤人元气,既使实现了什么,也味如嚼蜡,只有抽象意义,没有实在意义。比如,你说你“拥有全世界”,这是没有意义的。你说你拥有一个108平方米大的家,那就有意义了。

    王羲之、玄奘、徐霞客、熊晋仁四人的行走都带有重大目的,都带有沉重使命,因此不是逍遥游。

    逍遥游是轻松的心灵之旅,没有包袱。回过头来讲,王羲之、玄奘、徐霞客、熊晋仁四位先生的旅游有点像清教徒,其实太辛苦,因为他们都带有重大目的去找寻,本身能力又有限,所以注定吃苦多,收获小,这样的旅游确实意义不大。

    因此,最爽的旅游方式就是有钱人的旅游。

    我们必须承认有钱人比雅人活得滋润!

    必须承认有钱人的游玩可以比雅人更尽兴!

    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准备充足,有各种交通工具代步,有各种人侍候,险处有人开路,美处让我独享,有美金随时取用,可以洗温泉,可以在帐蓬里看日出,没有苦,只有乐,这才叫旅游,何必一定要受尽万难,才能见真山真水?

    只要是真人,就可以见真山真水!

    不能谁都说是逍遥游

    庄子自从写了《逍遥游》后,“逍遥游”一词成了常用语,很多人动不动就说自己逍遥快活,其实是意淫。

    读书人在书斋里走神,做白日梦,哎呀呀,以为爽呆了,马上提笔写一遍记梦的诗文,其实太可怜了。正好比曹植得不到甄妃,就写了一篇《洛神赋》,写得那么美,有什么用?

    真正的爱情必须占有,真正的旅游必须有钱。当然,此观点太俗,很多雅人肯定不爱看,但这是老实话。

    何谓逍遥游

    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逍遥游首先不是常人理解的神游。神游一词好听,说白了就是走神,做白日梦,毫无意义。

    正如耶稣的“复活”不是抽象意义的精神复活,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复活;庄子说的“逍遥游”绝不是坐在那里出神,而是实实在在地让身体享受到了旅游的快感。

    正如庄子所形容的“无所欲兮无所求,泛若不系之舟”。

    “旅游”一词很多人认为与“逍遥游”不是一种游,但我认为“逍遥游”就是旅游。就是玩。当然是那种彻底的玩。

    玩的境界有三种:

    一是玩自己。

    二是玩别人。

    三是玩整个世界。

    当然这不是玩弄,而是玩耍。

    人生贵嬉戏,婴儿之所以最快乐,即在于她有一颗嬉戏的心。动物也比人快乐,也在于它有一颗嬉戏的心。

    我曾问人:“你现在快乐,还是做孩子时快乐?”

    他说:“做孩子时快乐。”

    我又问:“你是做大孩子时快乐,还是做小孩子快乐?”

    他说:“做小孩子时快乐。”

    我又问:“你是做小孩子时快乐,还是做婴儿时快乐?”

    他说:“作婴儿时快乐。”

    我又问:“你是做婴儿时快乐,还是做胎儿时快乐?”

    他笑了,想了一下说:“做胎儿时快乐。”

    我又紧追不舍地问:“你是做胎儿时快乐,还是不存在时快乐?”

    他实说:“不存在时快乐。”——吔!

    智者的境界做人不是靠智慧到了第三层境界,人把事情玩大了,但玩得不过火、不走火,因此很痛快。与众人共疯,与天地共狂,但又绝无伤害,这种玩是真正的玩。

    逍遥游不是浪游。浪游太苦,并不逍遥。

    逍遥游不是神游,不是出神,不是梦游。

    逍遥游是旅游,准确地说,逍遥游就是玩,逍遥游就是有钱人的旅游。有了钱才好玩。

    好了,我们终于明白逍遥游的意思,我们终于理解庄子的原义了,我们终于撕下自己的虚伪面孔了,多爽!

    元气充足就可以飞起来

    当然,以上我说的也是比喻,应该当作寓言看,这也是庄子笔法。逍遥游不一定要有钱才行,更根本意思是:要底气充足,要元气充满,这样才能逍遥起来。

    钱嘛,谁都有一点,有大钱,有小钱,大钱大花,小钱小花;大钱大乐,小钱小乐。聪明人也可以小钱大乐,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重要的是心态。

    但光是心态好还不管用,因为“心态”是一个抽象说法,并不具体。你说你心态好,你哪里心态好?你说你全身都心态好吗?这是说不通的。

    因此,不但要心态好,更要元气充足。

    元气就像钱,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元气可以量化,比如练功的人知道,今天哪里有气感,明天又升到了哪一处,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在跑,在运动,在充满,绝不是一句“感觉”就可以乱说的。

    元气充足的人可以飞起来。

    当然,那不是大飞,而是小飞。其实很多运动员也能飞,比如乔丹与刘翔。当然,那是小飞,不是大飞。但小飞也是飞,它不是跃,而就是一种飞翔。

    有小飞就有大飞,当然这不是运动员的境界了,而是更高境界。

    世人自入网中

    世人自投罗网,主动交出自己的自由。

    人之所以被困住,是因为自投罗网。人类自甘堕落,作茧自缚。

    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解救“作茧自缚”呢?用“玩火自焚”。

    在网中困住的人只要燃烧自己,就可以把网燃坏,重获自由。当然,我说的“自焚”不是真正的自焚,指激情自己、燃烧自己,非“自焚”不足以冲出一切罗网,因为人的第一个罗网就是自己。

    人被自己困住,就要自己解救。

    不需要鱼死网破

    是到重获自由的时候了,是到冲破各种网的时候了。

    当然那不是鱼死网破,不需要把网撞破,鱼也可以自由,其中决窍很简单,那就是从网眼钻过去。

    鱼本来是滑的,网眼也很大,那么为何鱼钻不出网呢?因为慌乱。

    打鱼的人知道鱼有多笨,其实渔人的网都有漏洞,但很少有鱼知道从漏洞里钻过去。

    不要慌,不要乱,总会有办法。

    只要你镇定。

    只要你观察。

    总会获得自由。

    到处有机会

    民国时候有个囚犯,他渴望自由,于是天天看、天天看,终于发现站岗的狱警有个习惯,那就是对披着衣服、吸着烟的人不检查,因为那是警官的特征。有一天,这个囚犯趁傍晚放风时,也披着衣服、吸着一支粉笔(他没有烟,但可以从学习班上搞到粉笔)大摇大摆出了监狱大门,站岗的狱警还向他行礼。

    你看此事多绝!世界上这种事多得很。

    哪怕是死囚也是有希望的,只要不立即枪毙,往往会因为种种变动而重获自由。

    非洲某国政局变动不安,有个囚犯被判死刑,打入大牢,别的死囚都沮丧得要死,只要他精神抖擞。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怕死?他说我并非不怕死,而是不会死。果然不久,改朝换代了,新的执政者为了讨好民心,大赦天下。

    连死囚都有希望,何况其他?因此我们重获自由是可能的。

    逍遥游就是重返自由

    人已经不自由了,一谈到“自由”,我们就应该知道:自由就是重获自由。

    重获自由的另一层意思是:我们曾经是自由的。

    那就是在我们的童年时,那就是在人类的童年时。

    《圣经》上说: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

    有点让人抓紧快乐、及时行乐的味道。看来古人提倡秉烛夜游是有道理的。所有的人都是弱智,都是白痴,都是少年人,因此,我们当快乐。

    什么是逍遥游?逍遥游就是重获自由

    逍遥游不是红男绿女出门踏青,而是死囚被释放。

    我们必须知道这个残酷的道理。

    一飞不回头

    《庄子口逍遥游》上讲了一个“大鱼变大鸟”的好玩故事:

    北海有一条鱼,名叫鲲,有几千里大,变化成鸟,名叫鹏,它的背长也不知有几千里。奋起而飞时,翅膀如遮蔽天空的云气。当海风起时,这只鸟飞往南海天池。激溅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双翅借助旋风能上九万里高空。从天上往下看,大地苍苍茫茫,就如地上仰看天空一样。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能迅疾飞起,也能随意停落于枝头,力气不够,飞不了多高,落于地上就是了,何苦高飞九万里而去遥远的南海呢?”

    麻雀也讥笑说:“我飞至十多尺高便落下来,也够在蓬蒿之间自在飞翔,而它要飞到哪里去?”

    蝉、斑鸠、麻雀的讥笑也有道理,但它们显然不能理解鹏的境界。鹏该飞就飞,并且一飞就不回头,一飞就飞老远,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不要留恋,不要回忆,不要伤感。

    要么摔死。要么飞起来

    从前有只鹰,被人当成一只鸡喂养,一直长大了都不能飞。后来有个人认出它是一只鹰,就把它抱到山顶往下一扔——

    鹰呈直线下垂!

    但它没被摔死。就在它马上要碰到地面摔死之际,它的本能一下子在恐惧中释放而出,它“哗”地打开了翅膀,借助风势一拍,它飞起来了!

    它是一只鹰!

    自由是被逼的

    庄子讲的鹏与这只鹰很相似。鹏还不是鸟,只是鱼时,它是危险的,随时会葬身大海。虽然它是一条大鱼,但它大不过海,到处是天敌,非常危险。这种危险的境地逼得它一跃而起,成了,它告别了海网,打开了天窗,变成鸟自由翱翔。

    逍遥游不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它是逼出来的。

    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因为这种“逼”是必然。逍遥九问

    1.什么是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重返自由。

    2.真有自由吗?

    有的,但真正的自由是指自由穿梭于各种罗网中,不是空荡荡行走。人在城市里的自由度要大于在沙漠里。回归自然是栽一棵树,重返自由是种一株花,并像小王子一样日夜守候,不再出走。

    重返自由就是回归现在。

    3.怎样才能逍遥游?

    培养元气。个中原理与孟子讲的养浩然之气相同,不认为世间之事为万箭穿心,而认为是百川归海,因为所有的事都在向我汇拢,助我成长,一切都是好的。当下就觉悟,随地可逍遥。

    4.逍遥游是一生一次,还是可以几次?

    一生一次。人的一生我可以用七个字概括,那就是“一生一死一逍遥”。这句诗的意思是人只能生一次,死一次,逍遥一次。生死一次这不消说,“逍遥一次”指人培养元气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被圣灵充满,彻底轻松快乐。那时我们都不会说话了,只会唱歌。那时我们都不会走路了,只会飞翔。

    5.鲲化为鹏就自由了吗?就逍遥游了吗?

    是的。鲲化为鹏后不再是鱼,而是鸟。鸟相对风来说并不自由,

    人的一生我用7个字概括,那就是“一生一死一逍遥”。如果用6个字概括,就是“一生一死一爽。”怎样才能爽起来?问你自己的心!

    但鸟相对鱼来说是自由的。自由是相对的,逍遥是绝对的。鲲化为鹏后,由鱼道升华为鸟道,这次实实在在的飞跃给了它实实在在的逍遥。

    6.鲲一开始为什么在水里?

    因为它无法选择,只能接受任何一款不平等条约。

    任何事物无法选择开始,人是被生的,不能自已生自己。鲲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有个不自由的开始,就像富人开始时都很穷。这种“两端转化”带来了快乐。

    7.鹏从北溟飞向南溟,有什么意义?

    它去寻找更多的鲲,变化更多的鹏。无数的鹏一起飞起,可以.扇动整个大海也飞起来,整个地球也飞起来,重新组合成新版地球。空中是乐园,地面是乐土。

    8.人老是自由会不会无聊?会啊,当然会!所以人应该自己找一些束缚,然后再找开束缚,这样你会快乐。并且更自由。从前有个富翁过好日子烦了,就抛弃财产,重新白手起家,又成为更大的富翁。

    9.逍遥游能游多久?

    游不了多久。飞累了天使也知道停在树梢头休息一下。有限逍遥,无限快乐。人的一生虽只逍遥一次,却可以快乐永久。因为你是鹏,不再是鲲。

    幸福在哪里?

    云里雾里,你看不清世界。醉里梦里,你看不清自己。幸福在哪里?——你不要从外面去寻找幸福,要问自己的心。

    人的幸福是有限的,但可以活出无限的快感。逍遥的真谛正在“少”,而不在于“多”。太阳千万个,不如一个。你有千万颗心,不如只有一颗心。关键在于怎样用庄子论一切都有妙用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在与将在,就可以借一切的妙用实现自我。借一切之用实现自我

    《庄子》上讲了一个“大葫芦”的故事:

    魏王送惠子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惠子把它种在地里,长出容量为五石的大葫芦,用来盛水坚硬程度不够,锯开作瓢又没有容下它的水缸,惠子认为大而无用,就把葫芦砸碎了。

    庄子对惠子说:“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的人,制造了一种不龟裂手的药物,有个客人愿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这个宋人视这药物用处不大而卖给客人,客人拿了药方游说吴王,率兵与越国作战,因有这药而打败越国,这个客人得以封侯。这个客人便懂得事物的大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何不把它作为轻舟而浮游于江湖,可见你心如茅塞还未开通。”

    庄子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

    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因为大用之物都会以无用的面貌示人,它不符合规范,别成一格,明眼人自可识之。

    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墙枯木,都可以入画。

    在高明的琴家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饱含浓浓诗意,可以入诗。等等。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某物无用,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没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物是物,我是我,毫不相干,因此不能理解此物的用处、妙处,更不知道此物有大来头。

    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在与将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借一切之用实现自我。

    生命之箭射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所谓“物”,是我的前一站。所谓“我”,也不过是物的下一站。谁明白生命长河生生不息,与物相合一,谁就能凭借圣灵获得真正的生命。

    魔鬼作用大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因为它可以试出一个人信的程度、爱的真伪。比如《马太福音》讲:

    撒旦试控耶稣,趁他饿了,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不吃它这一套,拒绝点石成食。

    撒旦又试探耶稣,带耶稣到圣殿顶上,说:“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跳下去,因为神会托着你。”

    耶稣又不吃它这一套,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撒旦又把耶稣带到一座最高的山,将山下一切繁华指给他看,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赐给你。”

    耶稣怒了,说:“撒旦退去吧!”

    在这里,耶稣因为撒旦的三次试探而坚定了信心。

    在这里,魔鬼是有用的,而且用处巨大。

    由此相推,世上一切试探、磨难、忧患、痛苦都是有用的,因为它助我成长。

    老子与《圣经》都赞同庄子的说法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大患难、大忧患是宝贵的,我要珍惜它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儒家、基督教都向我们明示了一切皆有用处,旨在最后指出:我们自身当然也是有用的。

    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我们成为厌世者与自厌者的可能。

    一般人误以为老庄消极厌世,哈,其实大谬不然。

    老子是个积极用世的思想家,指导人们以内心的柔克外界的刚,保全自身,并因无为而获大为,因无功而成大功。

    庄子则为我们指出了人们重获自由的现实途径,那就是如鲲化为鹏般的逍遥游。

    圣人爱世人,所以要用种种圣贤书来启迪我们,心之所至,用之所至,怎么能说是无意义的、无用的呢}

    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神的奴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奴仆的事工,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敬畏、爱己爱人来荣耀我们创新的神,从而创新自我,优先取得进入天堂的绿卡,可以成为乐土的永住民。

    庄子说:“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无用就是自用,就是杜绝一切杂念,专注自我的高级修炼形态,必有大用。

    《易经》开篇就说:“潜龙勿用”,意思是龙要飞腾,就不能见风就起,必须有所待,要稍安勿躁,他日才能真飞。个中道理,我们在上一章已讲明,龙之飞与鲲之跃道理相同。

    总述本章要指:一切都有用处,都可以助我修炼。当我本身无用于世时,就是即将大用于天道时,要积极善待自身。

    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就是这个意思。

    潜龙勿用

    “勿用”,并不是要你真的不用,而是要你做潜龙,沉静下去。一条龙潜水潜得越深,那么它腾飞时掀起的波浪就越大!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这句名言是说:哪怕全世界都说我好我也不飘飘然,同样地,哪怕全世界都说我坏我也不沮丧。我是我自己,不因世界而改变,却因此改变了世界。

    三

    庄子论纯粹境界

    单一胜一切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越纯越厚重,就越能担当。姑射山上的神人之所以那么美好,就在于他能做一个纯粹的自己,而不与天下人随波逐流。只要你单一、专注,就可以明白一切。

    庄子这句名言讲做人积累要厚,底气才足,好比一条大船,要用大江大河大海才能浮起来、飘得远。

    首先要有度

    一切都要有度。

    就连自由也要有“度”。

    无限的自由使人享受不到自由,因为这个无限逼迫你去满足无限中的每个“一”,就会把你分成无数个“一”,这样你连做出选择都难。

    比如一个男人有无数个妻子,每个妻子都要求他来自己身边,这样,这个人就会被大卸八块,死无葬身之地。

    又比如一个人想出国,突然有一天,天降签证一百零八张,他可以去美国,也可以去日本,也可以去俄罗斯、德国……这样,这个人将很难在任何一国开心地旅游,他老是想着下一站,此时此刻他失去了品味过程的兴趣,他的一生就在走马观花中浪费掉了。

    庄子说的逍遥游是有度的,不是想飞多远就多远,飞太远就没意思了。

    鹏击水三千里,往上飞九万里,都是有度的,这样它就能享受击水与飞翔的乐趣,也能享受俯看苍茫的乐趣。

    如果有人强迫鹏一直飞,一直飞,飞到了九万里还要飞,那么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路途太长、走太久,将使一切遥遥无期,倍受煎熬,谈何享受?

    又比如宇宙飞船载人飞行的事。假如某一天某位宇航员有了神奇的能力,可以驾一艘神奇无比的飞船自由驶往任何一颗星球,那么刚开始时,每到一颗星球就会被地面的人们欢呼崇拜,但他永远去征服新的星球,喜讯一千次传来,人们将失去任何兴趣,而他本人也会迷失在茫茫宇宙里。

    度者中也,有度者过犹不及也。做人有度,就不会失去本心。做事有度,就有收获。

    做好自己就够了

    群星如大漠,与君共赏之。

    这很好。

    更好的是把星星当作一地沙子,让它被风吹。

    我们知道我们身处的星球也是群星中的一颗,但我们必须与外在的群星保持一段距离,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它。

    自由亦然。

    其实人都是自由的,你不能不自由。我可以随心所欲说任何一句话,想任何一件事,我可以随心所欲指挥自己动这动那,毫不困难。

    对于人本身而言,人是自由的,你可以如意操纵自己。

    对于外部而言,人是不自由的,你操纵不了任何人。

    人所有的苦恼都源于此。但当你想明白了一件事,你就觉得很好了。那就是:

    你只需做好自己就够了,这是唯一的意义。

    别人不能替你生,也不能替你死,这就说明了别人取代不了你。

    你只需要不断地修炼,就可以飞起来。记住:起飞的那一瞬间,千万不要管别人,你稍有分心都飞不起来。

    要有距离,才能望见星空。距离越远,星空越美丽。

    要有遗憾,才能享受人生。遗憾越大,越能体会心灵。不能分心

    鲲在化为鹏的那一瞬间,它不管身边有没有其他的鱼,也不管其他的鱼有没有在变化,它只管自己变化,集中全部精力变化,这样,他就成功地变化成鸟了。

    鲲化为鹏是一种忘情境界。鲲只有不管鱼,只有忘掉鱼,它才能集中精力转化。

    重在个人积累

    庄子说: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这个意思。

    《逍遥游》上讲了一段“万物寿不同”的话:

    有一种植物叫朝菌,一见到太阳便死,永远不知道一天有多长。

    有一种虫叫蟪蛄,生于春天死于夏天,生于夏天死于秋天,永远不识一年的光阴。

    楚国南边有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

    上古时有棵大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季,八千年为一秋季。

    彭祖活了八百岁,长寿之名却流传世间。

    庄子这个寓言讲的也就是积累的问题。积累到位,自然境界不同。百万富翁不可与亿万富翁斗富,小道士不可与真神斗法,就这么简单。

    没人能替代你

    《逍遥游》上还讲了另一个故事:“许由不接受尧让位”: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对许由说:“日月已经出来,烛火的光芒毫无意思。及时雨滋润了禾苗,再去灌溉也是徒劳,先生若在位,天下将大治,我再占着这个位置很羞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先生。”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好了,我再来替代不是窃你了你的名吗?算了吧,天下对我是没有什么用的。”

    许由的大意就是:各人做好自己就行了,别人取代不了你,你也不能干涉别人的生存。

    这样的一番积累与独自修炼后,我们就可以达到各种神奇境界。那些境界神奇不一,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

    那时我们非常纯粹,是百分百的自己,不含杂质,是纯金,是璞玉,是自然之水。

    只要够纯,就会够神。

    庄子说:“其神凝,使物不疵疠”就是说我一时进入凝神状态,万物也会变得单纯美好,完美无缺。这时自身与外物将和谐。

    一是纯粹。纯粹使人进入忘我境界。

    一是简单。简单胜复杂,任何事情简单就成。

    一是和谐。和谐胜冲突,和平胜暴力。天道太和,人道和谐。

    一却不是强行统一,而是自由状态下的合一。越自由,心就越接近。越多元化,就能达成一致。

    纯粹即完美

    修一切的道都要诚信、专注,这样才会获得神启,得以飞升。比如鲲化为鹏的那一瞬间,它是单一的、纯粹的、专注的,因此可以化身为鹏。原理如下:

    我们的积累不是为了积累得够多,而是为了积累得够少,积累得够纯。

    《庄子》上讲的“姑射山上的神人”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纯粹”的神奇境界:

    遥远的姑射山中,有一位神人居住,皮肤洁白如冰雪,姿态柔婉如处女,不食五谷,只是吸清风喝露水,乘云气驾飞龙四海遨游。

    她精神凝聚以护万物,年年五谷丰收。

    她的美德与万物合一为一体,滔天洪水淹不了她,大旱融化金石,烧焦土山,她也不觉得热。

    她的“尘垢秕糠”也可以制造尧舜来,他不肯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

    这就是纯粹的神奇境界。

    无限是无意义的,有限才能把握。

    多没有用,纯才有用。一支精兵胜似百万乌合之众。

    同样地,我们为人不能杂乱,一杂乱就无所适从,要选择一样来干,自然可以神奇、成功。姑射山上的神人之所以那么美好,就在于她能做好自己,而不与天下人随波逐流。

    只要你单一、专注,就可以明白一切!

    庄子讲的姑射山上的神女如冰雪般纯洁美好,重在揭示“纯”的境界可以升华为一切,人一纯净即可逍遥游。

    庄子讲的姑射神女,是神话中的神话,其寓意为:人只要够纯粹够简单,就可以达到姑射神女的境界。

    “纯”的境界

    1.纯是觉醒。

    美女幼小时,不知道自己是美女,于是一切姿态自然美好,让人喜欢,一朝觉醒,美女就顾影自怜而自恋,并此扭捏作态,一段天然全由自毁。何者为“纯”?竟是后者!不觉醒等于零。美女不知道自己美,人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都无意义。觉醒后才有意义。九分九的金子胜于百分百的金子。不纯之金胜于纯金。人毁后才是纯的。

    2.纯是动,不是静。

    谢安指挥淝水之战时,在家里下棋。他必须找点事做,必须动起来,才能以自身的小运动应照外界的大运动。世上没有静,有的只是“动的和谐”。静坐非静,血在流。花开非静,香盈袖。越动越纯,以速度致单一。

    3.纯是一。

    森林再大,也是“一片”森大;地上人再多,也是“一”个地球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是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纯是“一”切,而不是“一个”。

    四

    庄子论逍遥游的四大境界

    主要是利用风

    庄子说:“(鹏飞)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鲲要化为鹏,必须借助风力,但又要在最后关头弃风而飞翔,否则会被风力控制。

    逍遥游的第一层境界:待风

    待风就是“苦苦等待变天”。

    鲲从小鱼变成大鱼后,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变成鸟飞走。它还必须等待一样东西才能起飞,那就是风。有了风鲲才能飞起来。它必须经过漫长的等待,准确的等待。

    所谓“准确的等待”是指要在准确的时间里等,在准确的空间里等,不能有误差,不能错过,要刚好风来的那一刻就上,这样才能起势飞腾。

    这是从鲲的这面讲的,在风的一面也有讲究,不是什么风都可以,要最大的风才有最大的势。

    什么风最大呢?《庄子》上讲:“去以六月息也。”讲明要借助六月的大风。六月是盛夏,这时天清地朗,热气飞旋,正是大风旺盛时。

    《庄子》接着又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说这六月大风像万马奔腾,又像灰尘弥漫,因为它是万事万物共同的作用,所以特别猛烈。这样的风当然可以助鲲飞腾。

    逍遥游的第一层境界是待风。

    “待风”就是苦苦等待天变。鲲待风而成鹏。只有借助最大的风才能实现最大变化。

    逍遥游的第二层境界:乘风

    乘风就是“风来我就上”。

    经过漫长的精确的等待,终于把风等来了。但这时需要“辨风”,即辨识风向,看清这是小风还是大风,不能见风就上,要等来适当的风才能上。“辨风”之后就可以“乘风”。

    理想的大风终于来了,在那时候,鲲必须全力一搏,飞腾而起,趁风的运动、趁海的运动飞起来,就可以变成鹏,昂首天外。

    我们根据《庄子》原文的描述:

    “怒而飞……是鸟也,海运则将于徙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

    可以得出鲲化为鹏、乘风而上的具体操作程序为:

    1.大风来了,大海震荡。

    2.鲲奋力一跃,借助风势水势飞起来,化为鹏。

    3.飞起来后要不停地击水,借助水势参与风的运行,最后乘风上天。

    简单地讲,就是先借风力,再借水力,最后又借风力。风力是远因,水力是近因,鲲的意志则是决定性因素。

    风无水,无力。

    水无风,无波。

    鱼无波,不跃。

    鱼无风,不化。

    鱼无志,则不能飞也。

    逍遥游的第二层境界是乘风。

    “乘风”就是风来我就上。大风吹来,鲲全力一搏,乘势而起,就可以变成鹏,冲上云霄。逍遥游的第三层境界:背风

    背风就是“与风背道而驰”。

    乘风之后,鹏与风融为一体。风吹到哪里,鹏就去哪里,如此一直飞行了九万里。

    在这九万里中,鹏在风中,因为它刚成形,不敢妄为,不得不受风控制。但是慢慢的,鹏发觉自己力大无比,完全可以脱离风的控制自己飞行,于是它一个侧身,借风的弹力飞到了风的上面。

    这时,鹏在风上。关于这一点,《庄子》讲得很清楚:

    “故九万里(后),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培风”的“培”通背,指与风相背、相反。

    鹏从顺风到背风,完成了自我的觉醒。这是它的第二次觉醒。

    第一次觉醒:鲲化为鹏、脱离水的控制。通过变身获得自由。

    第二次觉醒:从顺风到背风,脱离风的控制,自己飞。通过反叛获得自由。

    刚开始,是风解放了鹏。但鹏不能永远跟风走,再走下去,它就会变成风的奴隶,于是它背叛了风,反叛了天空,“背负青天”,逆天而行,从而通过以一人对抗全世界的孤独方式完成了自身的丰富,以一人肩负全世界的压抑方式完成了心灵的解放。

    就这样,鹏的意志不但使它飞起,还使它与造物主平起平坐,不再自卑于神灵,相反,它要脱离一切的道自成一道,自由翱翔。

    这种逍遥是自傲的,它自制一种生存方式,不是游刃有余,而是游于刃之上,它以反叛的方式实现了自由。

    逍遥游的第三层境界是背风。

    “背风”就是与风背道而驰。刚开始是风解放了鹏,但鹏不能永远跟风走,否则就要被风埋葬。鹏必须反叛风,自成一道。逍遥游的第四层境界:弃风

    弃风就是“把风抛弃,忘了风”。

    背风之后,鹏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还不彻底,因为鹏虽然不再跟风了,风却还要跟随鹏,如影随形,很难摆脱。就算鹏轻轻一振翼,风马上就从翅膀问滑出。

    依风而行,不是直正的飞翔。

    真正的飞翔是静止地飞翔。列星都是本身不动,而投身于轨道中,自然可以随天运行。

    凡有翅膀的都飞不快。

    要想真正飞翔就不能靠自己飞,要借助更大的力,那就是大道之运行,即大化,也即天时。

    大风很大,但它自己吹不起来,也要借天时。

    因此,我们与其借风,不如借风背后的风,那就是天时。只要我们进人轨道,就可以无翅飞翔,就可以真正飞翔。

    这时,我们就要在飞到一定高度就把翅膀合起来,任凭自己滑落进轨道。滑落的速度很快,但不要怕,自然有引力把我们吸引过去,不会乱落,升华后的堕落是安全的。

    我们弃风而行,可以不再因乘风而狂乱,以一颗宁静的心进入永恒。

    弃风是最高境界,弃风后鹏才是鹏,飞才是飞,逍遥游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一切自由自在,借天道玩转天地,实现自我之完美。

    逍遥游的第四层境界是弃风。

    “弃风”就是把风抛弃,忘掉风。弃风是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弃风后鹏才是鹏,飞才是飞,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逍遥游的四大境界

    待风:等待天时。

    乘风:天人合一。

    背风:玩转天机。

    弃风:弃天成道。

    修身五戒

    1.戒急躁。

    鲲必须耐心等待风的到来才能跃起。若无风,鲲就不能化为鹏。石头和尚作歌曰:一等花不开,看花人早早来。二等花不开,看花人依旧来。三等花不开,看花人苦徘徊。四等花不开,看花人坐青苔。五等花不开,看花人莫伤怀。六等花不开,看花人静坐花前。七等花不开,看花人轻拂花上埃。八等花不开,看花人引露来。九等花终于开,看花人喜开怀。

    2,戒心大。

    心越大越无用,不如平庸。今天你就要做圣人,那是不可能的。但今天你命令自己做好一件事,看好一本书,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鲲的志向远大,但他也不是想一步登天,而是慢慢击水而上。

    3.戒无力。

    大风已经来了,如果鲲还不敢上,那么就不能化为鹏。风来我就上,忘情一搏,必有奇迹。

    4.戒乱来。

    有的人修身小成,就到处试验自己的身手,略有所得便欣喜若狂。真正修身的人不这样,深藏不露,一露就有大锋芒。人一乱来,就会来不了几下就完了。人不乱来,该来的都会来。鲲不乱来,静候风至,所以有大作为。

    5.戒忘形。

    鲲化为鹏后,逍遥于天。这时它若得意忘形,就会从天上栽下来。因为刚学会飞行,必须时刻熟炼各项飞行技能,稍有忘却,当然会因为不符合程序而被淘汰出局。

    不忘形,形乃具备。

    五

    庄子论人应该只做有限的事

    无限毫无意义

    庄子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无限是没有意义的,有限才有意义。我们只能在短暂中活出永恒,而不能在永恒中活出永恒。因为一切的认知都需要一个点。一个成形的镜子才能照物。夸父追日不如追一只兔子

    人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心越大的人越失落,当然应该知足,做有限的事才能成功,做有限的事才能做好,这样才能以一颗有限的心享受无限。

    《庄子》那旬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在此讲得很清楚,不能用有涯追随无涯,那样会累死而什么也得不到,就像夸父追日,完全自己找死。

    反之,我们不用有涯随无涯,而是用有涯随有涯,那么就可以实现梦想。

    夸父如果不去追日,而是追一只野兔,那么以他的身手完全可以追到,大吃一顿,多美。夸父追日,不亦悲哉。

    夸父追日,还不如追一只兔子,追到了大吃一顿,多美。多少人一生追逐一个幻影,何必把自己累死?有限的一点即可满足

    婴儿天性好奇,见什么都要,结果只能要到有限的一点。幸好婴儿不懂得什么是失望,不会难过。

    我们连婴儿都不如,每天都被各种欲望搞得很烦,完全没有必要。不如镇定自如,努力做好有限的事,自然有好的结果。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场NBA比赛,是湖人队对马刺队。马刺队前三节都领先,但在最后一节败下阵来。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归于湖人队的奥尼尔等大球星太强外,应当归功于湖人队主教练“禅师”的镇定。

    “禅师”教导大鲨鱼等人打球要稳,一分一分争,不要一开场就想“我赢了”。“禅师”的这种风格很对我的胃口,我们为人如打比赛,应当作有限制的拼搏,才能收获无限多的成功。

    相当巧,在看NBA之前我还看一场中日足球比赛,中国队0:2大败。不是中国队员弱,而是章法太乱,眼高手低,以“有涯随无涯”,当然会输。

    要有依靠,有限就是依靠

    《庄子》上讲了一个“影子的寓言”:

    影子之外的微光问影子:“从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从前你坐下,现在又站起,你怎么没有独立和恒定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靠才这样,我所依靠的东西也是有所依靠才这样,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又怎么知道为什么不会这样?”

    影子的回答很妙,它是说我必须依靠有限的东西(它的身体)才有生命,如果我脱离身体固然自由了,但也消灭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既然已经这样,那么我就满足于这样。

    影子的活法

    影子的活法是一种高明的存在。同样地,懂得顾影自怜的人也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怜悯与欣赏达到某一完美境界。晏同叔有一首《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所谓“眼前人”,就是指自己。这首词的大意是:

    这一年来我做了多少事,到头来还是一个有限之身。

    我只觉得每一次分手很容易就来到了,很容易就让我不由得伤感。

    我只希望你在走之前不要在喝酒唱歌时频频逃席,使我不能尽欢。

    啊,满眼的山山水水,我空自思念远方的你。

    每当落花风雨的时节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我这样多情又有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如顾影自怜吧!还是应该珍惜自己,走好每一步。很明显,这是一首情诗,因情而悟道,这是一个可行的途径,《红楼梦》中宝玉悟出最后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晏同叔在此悟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都是一番过来人的深刻体悟。

    是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一切都将消失,没有什么会留下。既然人生如梦,为什么不做得热闹一些,真实一些?

    同样的,人生多遗憾,正所谓“不如怜取眼前人”。自己是最宝贵的,其外一切如浮云。

    所谓“眼前人”,就是你自己。山河遥远,与你无关。落花风雨,又干卿何事!你不如把自己的病养好,刮干净胡子,换上新衣,重新振作精神,好好谈一场恋爱。

    有限中品味无限

    这个世界是看似有序、实则无序的世界,如果硬要给出一个中心点,那么就是我们自己。

    庄子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就是说当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才能应付无穷无尽的事。如果一个人伟大得不得了,把自己交出去,很快就会迷失在各种力量的争夺中,直至消失。

    所谓“环中”,就是连环的中心,世界就像一个连环套,无穷无尽的变幻让人眼花,但变来变去有什么用呢?实在毫无意义。连婴儿都知道看电视看累了就把头扭开,我们成年人看电视却老是期待更好的节目,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成了电视的奴隶。

    明心见性,我本有限。

    而正因为有限,我们才知足,才能去享受,从而在有限里品味无限,我们只能在短暂中活出永恒,而不能在永恒中活出永恒,因为一切的认知都需要一点,一个凝固成形的镜子才能照出无穷无尽的精彩画面。无限的碎玻璃不如一块整镜子

    镜子要一块才能照物,如果分裂成无数就不能照物。

    庄子说有限胜无限,就是说有限可以把某类东西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才可以映照无穷。

    人生三有

    1.人生有限。

    人活一生,寿有限,事也有限。哭有限,笑也有限。有限使人有底,有限反而使人尽欢。两个人喝有限的一瓶酒,眼睛有底,口中有味,心中有数,因此喝得有滋有味。如果强行喝一百瓶,就会连一瓶都喝不了就吓瘫了。因为太多是令人恐怖的,无限只会造成混乱。

    2.人生有悔。

    青年人悔少年时,中年人悔青年时,老年人悔一生。有悔好!有悔则近道矣。所以《易经》上说“亢龙有悔”。有悔就知道自己一生太虚妄,但知道虚妄总比什么也不知道好。“无悔”的人是自欺欺人,谁没做过错事?人不知悔改,就会一错到底,不可救药矣。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有后晦人。后悔人以自己为药,于是包治百病,精神抖擞,不再后悔。

    3.人生有爱。

    爱是件划得来的事,可以以少换多,以无换有。从前有个小伙子爱一个姑娘,他家本贫穷,为了追求此女倾家荡产,所幸成功了,大快。姑娘的陪嫁极丰,小伙子一下子竟然暴富,美死了。这样的事当然不多,但爱确实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你付出一点,就会收获极多,主要是会获取一种为人的美好感觉。有人的爱赔了,是因为下注不对。赔了也好,长见识,可供老时回忆起来自嘲一通,津津有味。

    人生有限,不可能永恒。

    人生有悔,不可能完美。

    人生有爱,不可能一点幸福都没有!

    六

    庄子论梦是最好的粮食

    做梦的主人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我们完全有能力做梦的主人,控制这个体内的魔鬼有限发作。甚至不发作,从此做一个真实的人。方法就是如《心经》所言:“心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庄子梦蝴蝶,只梦一次就把它放飞走远,永不再回。

    每晚做梦,每天早上惆怅。梦是人的另一面,那却不是我。远离梦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让它害不到自身。不是它吃我,就是我吃它。梦是最好的粮食,给饥渴的人。梦本有害

    你以为你在活着吗?不,你在做梦!

    庄子说:“至人无梦”,意思是最高境界的人是不做梦的。庄子这么说显然是把梦当作一种不好的东西来看。有梦则不得为圣人,圣人就应该无梦。看来梦确实不是好东西,因为它妨碍人过真实的生活。

    既然梦不是好东西,为什么还要做?这是因为做不做梦由不得人。

    梦是霸道的,它想来就来,根本就不需要谁的同意。就这样,我们的大脑变成了梦的跑马场,经常被践踏得一片狼籍,更可怕的是,梦走时还对我们做出种种显示,等于在说:

    “我还要来!”

    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梦把人淘空,这是其一。

    梦把人占据,这是其二。

    梦把人废掉,这是其三。

    梦有以上三害,堪称人类第一天敌。一般的入已经知道做梦伤身体,再警觉一点的人则清楚知道只要你混淆了梦境与现实,就会永远生活在迷茫、困惑中。

    庄子梦蝶

    庄子本人就做过一个梦,这就是著名的“庄子梦蝶”。

    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然翻飞的一只蝴蝶,四处遨游优闲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子。突然觉醒,发现自己分明就是庄子,不知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

    庄子说这件事的意思是:要强行分清梦与非梦是困难的,并且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把自己活好。管它梦不梦,只要爽了就是对的。

    庄子说至人无梦

    庄子指出,人不应沉迷于梦境,应早早告别无尽的梦乡,做一个真实的人。庄子说“至人无梦”,就是这个意思。

    庄子通达

    庄子通过自身的体验意在指出:梦境与现实容易混淆,稍有不慎就会搞错,你以为你活着吗?不,你在做梦。做梦不能叫活着,只能叫假活。

    人的生命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正常活着。

    二,假性活着、隐性活着,即做梦。

    三,枯木死灰。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正常活着的人,人们不是在做梦,就是枯木死灰。这样肯定不对头。

    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这个梦恐怕有隐喻,恐怕是一个性梦。蝴蝶者,采花之物也。原来庄子也和所有的男人一样,做梦采花去了,醒来空白伤感,恨不得那不是梦。但既使那不是梦,又有多大意义呢?子也知道那没多大意义,所以自嘲了一番,舍梦而前行。

    庄子是个达人,他在妻子死去时鼓盆而歌。没了老婆老是梦见美女,但立刻又醒悟这无意义,所以晚期的庄子基本上无情欲了。并不是说不该有情欲,而是说该有时就该有,那段时期过去就别再勉强,好养足精神干别的。

    李商隐梦见什么

    李商隐写了一首著名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太长了,其他几句我们不要管,只需要看它的第三旬就可以了,“庄生晓梦迷蝴蝶”,讲的就是庄子的事。李商隐用了一个“迷”字,还算准确。但庄子毕竟是高人,只迷了一下,没有永远迷失,很快就觉醒。

    李商隐最后写道“只是当时已惘然”,指出不但做梦是惘然,就连当时的实境也是惘然的,还算懂庄子。

    者葛亮梦见什么

    诸葛亮也有两句诗写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是个有来头的人的说法。孔明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小梦,而是一个春秋大梦。梦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比天空还空,比大海还大,吃人不吐骨头,非常贪婪凶恶。先觉者先获救,后觉者后获救,不觉者无疑死定了。

    孔明说“平生我自知”,很好,他清楚自己是谁,用“我”来抗衡“梦”,因此不畏一切梦。说到底,梦虽然厉害,也要依附于人。人为主而梦为客,绝非梦为主而人为客。

    把梦变成粮食

    我们完全有能力做梦的主人,控制这个体内的魔鬼有限发作,甚至可以让它永远不发作,从此做一个真实的人。我有个可行性方案供大家参考,那就是依照《心经》所言:

    “心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不错,只要我们“心无挂碍”,随时“放下执着”,就可以远离梦魔。

    这样,我们就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做一个真正的人、纯粹的人。正如庄子所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我就是整个宇宙,我生我死,都在我里面,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梦就是我们最好的粮食,我们吃梦长大,我们以梦为生,我们有梦就够了。

    梦三觉五

    什么是梦三觉五?

    “梦三觉五”就是做梦做三回,觉醒要五次。

    人生的梦会做三次。

    第一次梦见自己飞上天,去海边。这是儿童时期天真的梦。

    第二次梦见自己中状元,当大官,天下美女来相伴。这是青年时期名利的梦。

    第三次梦见阎王来接,你在梦中挣扎,大汗淋漓醒来。这是老年时期死亡的梦。

    有此三梦,就有五觉。

    第一次觉醒,是在还没做过梦之前。婴儿无梦,一切完美。没有知觉,就会啼哭。婴儿的觉醒很新奇,也很累,不久就进入梦乡。这次觉醒开始为人,并为以后所有的梦打好铺垫。人的第一个梦是回忆,最后一个梦还是回忆。因此人的第一次觉醒很重要,决定一生。人在婴儿时期形成的感觉将指导终生。

    第二次觉醒、第三次觉醒、第四次觉醒,分别是在做三次梦后发生,起总结作用,就像年终报告,自我分析一生各阶级成败。

    第五次觉醒即“临终觉醒”,这是最彻底的一次觉醒。通过这次终极觉悟人会明白:“人生如梦”的“如”是如果的“如”,意思是人生如果是梦,就不会是像现在一样?会怎样?不知道,反正不是这样。反推人生不是梦,那么是什么?人生是吃饭。人的功能就是吃饭。天大的真理莫过于此,有此一悟,人就含笑而死。

    注意“觉”字中间的两个叉,一个是叉掉过去,一个是叉掉未来,你定睛一看,生命的意义在于当下,生活的意义在于今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